氢化松香及其甘油酯的生产和应用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畸试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辅食营养补充品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保健食品中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奶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杂质度的测定
分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卫生部
农业部 卫生和计划生.农业部 卫生和计划生.
农业部 卫生和计划生.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卫生部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卫生部。

林产精细化学品工艺学考试试卷题库

林产精细化学品工艺学考试试卷题库

林产精细化学品工艺学考试试卷题库林产精细化学品工艺学1,名词解释:纤维素:由B—D葡萄糖基通过1,4—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高分子化合物。

半纤维素:是由多种糖基,糖醛酸基所组成,并且分子中往往带有支链的复合聚糖的总称。

木素:由苯环丙烷结果单元(C6-C3)通过醚键,碳碳键联接而成的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

木质素磺酸盐:又称磺化木质素。

是亚硫酸盐法造纸木浆的副产品,为线性高分子化合物。

木质素磺酸盐可溶于各种pH 值的水溶液中, 不溶于有机溶剂, 官能团为酚式羟基。

通常为黄褐色固体粉末或黏稠浆液。

有良好的扩散性,易溶于水。

萜类化合物:就是指存在自然界中、分子式为异戊二烯单位的倍数的烃类及其含氧衍生物。

树脂酸:一类化合物的总称,他们大多具有三环菲骨架,二个双键的一元羧酸,分子式为C19H29COOH,可以认为是羧基替代甲基的二萜类含氧衍生物。

优油:松节油以单萜烯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液体。

重油:以倍半萜长叶烯和石竹烯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液体。

高温结晶:松脂蒸馏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树脂酸热异构剧烈,放香后松香冷却缓慢,形成大量枞酸晶体。

低温结晶:松脂蒸馏后温度较低,放香后松香冷却较快,树脂酸热异构缓和,松香中长叶枞酸含量最多。

松香改性:通过与羧基的酯化,中和及与双键的加成、氢化、歧化、聚合等,改变松香的理化性能,即通过化学加工得到的松香制品就为改性松香树脂。

木浆浮油:脂肪酸甘油脂和树脂酸被碱性蒸煮液所皂化并溶于蒸煮液体中,蒸煮液体浓缩后这些混合酸的钠盐浮至表面,称为浮油皂,再冷酸化记得到粗木浆浮油。

硫酸盐松节油:挥发性萜烯化合物在制浆过程中初级阶段被水蒸汽蒸馏出来,经冷凝后与水分离得到粗硫酸盐松节油。

浮油松香:亦称为塔尔油松香或妥尔油松香,它是松香三大主要来源之一。

它是以松木为原料,用硫酸盐法制浆生产过程中的木浆浮油废液经加工提取的一种松香。

缩合类单宁:以黄烷醇为组成单元的缩聚物。

水解类单宁:具有酯键单宁,主要结构单元为没食子酸,一般以甙的形式出现。

氢化油的制备原理

氢化油的制备原理

氢化油的制备原理
氢化油是一种由植物油或动物脂肪经过氢化处理得到的脂肪类食品添加剂。

它具有良好的氧化稳定性、口感和外观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制备氢化油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氢化反应
氢化反应是制备氢化油的核心过程,是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植物油或动物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饱和脂肪酸的过程。

氢化反应可以改善油的熔点、氧化稳定性、口感和外观特性等。

2.催化剂选择
在氢化反应过程中,需要使用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镍、铂、钯等贵金属催化剂和一些非贵金属催化剂,如钠、钾、锂等。

不同的催化剂对氢化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制备需求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3.反应条件控制
氢化反应的条件对氢化油的品质和性能有很大影响。

主要的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浓度和反应时间等。

在制备氢化油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原料和目标产物要求,对反应条件进行精确控制,以保证氢化油的品质和性能达到最佳。

4.产物处理
经过氢化反应得到的氢化油中可能含有未反应的油脂、催化剂和副产物等杂质,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处理。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水洗、过滤、干燥和精馏等。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处理温度和时间,以保证氢化油的品质和稳定性。

总之,制备氢化油的过程需要精确控制氢化反应、催化剂选择、反应条件和产物处理等多个环节,以保证得到高品质、高性能的氢化油产品。

松香双键的改性研究概述

松香双键的改性研究概述
松香。
MPa下反应100“n。 黄莉等㈨以松香为原料.纳米镍为催化剂。 200#溶剂油为溶剂进行松香催化加氢反应,反应 温度160℃,反应压力4.0MPa,搅拌转速600r・ min一,催化剂用量为枞酸质量的2.0%,200崂溶剂 油的质量分数为50%,反应时间60min。所得产品
质量优良。收率达97.3%.达到国标GB/r
用量为O.15%(以松脂的质量为基准),反应温度
俞明远[屹】进行了以水溶性钯一膦配合物催化
松香加氢的反应。他首先制得催化剂聚氧乙烯醚
250℃,保护气体压力0.5MPa,反应时间60min,搅 拌速度600r・min~,得到的歧化松香色泽浅.脱氢 枞酸含量为74.8%。 王亚明㈨采用醇盐水解法制备氧化物负载 纳米粒子金属Ni、Ni.Al、Ni.Cu和Ni.Cr催化剂, 分别研究了它们催化歧化反应的效果。得出在通 N:的条件下,以Ni.Al/MnOx(Ⅱ)型为催化剂,催
14020—
唐亚贤等[18俐用溶剂法制得歧化松香。该法
直接以松脂为原料,溶于某种溶剂后过滤除去杂
质,然后以Pd/C催化剂,在200℃下进行歧化反 应,最后得到的歧化松香色泽较浅。产率可达96%
一98.5%。
92规定的特级指标,颜色优于国标。林洁[9],蒋丽 红[101等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后者得到的产品中氢
刘红军等㈨通过枞酸与顺酐的加成反应得 到马来海松酸酐。将509枞酸、9.809马来酸酐、 1.929对甲基苯磺酸和30mL冰醋酸同时加人四
聚合பைடு நூலகம்香
由于树脂酸中存在着双键。因此在一定的条
件下。这些双键可以自身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种
口烧瓶中并通人N2加热,温度(180±2)℃保持 4h。经后处理最后得到559白色针状结晶,准收率

松香甘油酯配方及制作工艺

松香甘油酯配方及制作工艺

松香甘油酯‎配方及生产‎工艺
一、概述
俗名酯胶,是一种多元‎醇(甘油)和一元酸(松香酸)所反应生成‎的酯,分子量大,分子结构复‎杂,具有树脂的‎特性,涂布后,可形成快干‎,耐用光亮的‎漆膜。

二、主要通途
主要用于油‎漆和造纸工‎业。

三、生产原理
松香与甘油‎进行酯化后‎制得。

四、原材料
原料规格用量(kg原材料‎/t产品)
松香甘油氧化锌
工业品
工业品(98%)
工业品
1000.0
105.6
0.50
五、工艺流程图‎
松香
甘油
氧化锌
六、操作工艺
将粉碎成小‎块的松香全‎部加入反应‎釜内,开始加热,将甘油和氧‎化锌一次全‎部加入反应‎釜内。

关闭阀门,继续加热,约在1小时‎内升至22‎0℃,开动搅拌,如松香未融‎化,则停止搅拌‎,如融化,则继续搅拌‎,并继续在3‎0分钟内升‎温至270‎℃,再在2h内‎缓慢升至2‎90℃。

这一阶段前‎1h为酯化‎反应阶段,后1h反应‎逐渐减慢,当达到29‎0℃后,继续升温,同时打开阀‎门,以蒸去过剩‎的水分及甘‎油、挥发物。

然后再0.5h内升至‎305℃,取样检验,酸值在20‎以下,软化点在8‎0℃以上,色泽浅而透‎明者为合格‎。

用真空泵减‎压,将产品抽出‎,冷却后,包装。

要点:温度的控制‎,温度控制的‎速率,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1‎5℃,超过这个温‎度,产品就会分‎解,色泽变深至‎黑色,如果温度过‎高,可按1/100份的‎比例加甘油‎。

酯化脱水冷却成品。

植物氢化油脂的制备、应用以及安全性评价

植物氢化油脂的制备、应用以及安全性评价
1、价格低廉 2、增强食物稳定性 3、溶解度好 4、便于操作,起酥性好 5、带来酥脆的口感,保持食物风味 6、便于储存,大大延长保质期、货架期
植物氢化油脂的制备
植物油脂到植物氢化油的工艺流 程为 :植物油→脱胶→碱炼→脱臭→ 选择性氢化→触媒分离→碱炼→脱色 →脱臭→氢化(硬化)油
油脂氢化的基本原理是在加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 植物油时,加入金属催化剂(镍系、铜-铬系等),通入 氢气,使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与氢原子结合成为不饱 和程度较低的脂肪酸,其结果是油脂的熔点升高(硬度 加大)。
油脂氢化的作用
a. 油脂氢化是为了提高油脂质量 b. 为人造奶油、起酥油等新品种提供硬化油的原 料,动植物油通过选择性氢化,可改善油脂的结构, 氢化后的油脂提高了硬度及熔点,使液体油固化, 便于运输和加工 c. 提高了抗氧化能力和稳定性,便于保管和储存 d.氢化后的油脂的色、香、味也大为改善
植物氢化油脂的优点
植物氢化油脂的制备、 应用以及安全性评价
什么是氢化油脂?
氢化油脂, 又名氢化油,是指通 过加氢工艺,改变了熔点或熔解特 性的油脂。氢化油脂可分植物性与 动物性,即氢化植物油与氢化动物 油。食品工业常用的氢化油脂多为 氢化植物油。
什么是氢化植物油?
氢化植物油,是一种人工油脂,包括为人熟 知的奶精、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 是普通植物油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加氢催化 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形成的产物。因生产工 艺、技术、成本等原因,某些氢化植物油未 达到完全氢化的标准,因而含有一定的反式 脂肪酸,但氢化植物油并不等同于反式脂肪 酸。
用一句话总结,那就要掌握好一个度。
植物奶油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增加 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世 界各国已纷纷对此进行限制。 偶尔进食或少量进食含氢化油的食物 不会对健康有何影响,但为了健康,应尽 量少吃人造奶油,少吃油炸食品,少吃西 式快餐,少吃糕点饼干。尤其是肥胖者、 老年人、孕妇和儿童更应如此。因此我们 要懂得如何控制。

氢化松香及其甘油酯的生产和应用

氢化松香及其甘油酯的生产和应用
天然 甘 油 的价 格 逐 年 下 降 。2 0 0 2年 药 用 甘 油 由 1 0 0 ・- 下 降到 9 0 3 0 元 t1 3 0元 ・_【 ;0 6年 6月 1 t l 2 0 8 6
副产品。这样生产 的甘油 叫天然甘油。由于合成洗
涤剂 的广泛 使用 , 肥皂 工 业受 到 冲击 , 天然 甘油 产量 有 所 下 降 。 表 1列 举 了 皂 化 甘 油 年 产 量 变 化 情
程 和加工 方法 , 分述 了氢化松香 及其甘油酯在 电子 、 食品 、 造纸 、 涂料 、 医药 及合 成橡胶等工业领域 的应 用状况 。 关键 词 : 氢化松香 ; 氢化松香甘油 酯 ; 生产 ; 应用 中图分类号 : Q 5 .7 T 314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90 (0 80 —0 10 1 7 —9 5 2 0 )90 2 —7
况 [l 3。
表 1 我 国皂化 甘油年产量 历 t
日药 用甘 油最 高价 7 0 8 0元 ・ ; 至 在 上海 提货 的 t 甚 马来 西亚 药用 甘油 为 6 0 8 0元 ・ J t 。
松香 是 一 种价 廉 易 得 的 可再 生 天 然 资源 , 多 是
年份 18 9 6 18 9 8 1 8 9 0 1 9 19 9 4 9 5 1 8 9 7 1 8 9 9 1 9 9 1 9 3 1 9 产量 3 0 23 4 .8 6 7 .6 3 5 .3 3 0 .0 .5 .16 6 .0 6 7 .63 3 .5 2 6
万 t创汇 156 , .9 亿美元 。2 0 年 比 19 年多出口 01 97 近1 0万 t 香 , 家 不 仅 没 多 得 一 分 钱 的外 汇 收 松 国 入, 还少 收 了 10 80万 美 元 。20 0 1年 更 甚 , 19 比 97

氢化油的生产原理

氢化油的生产原理

氢化油的生产原理一、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氢化油生产的核心过程。

在此过程中,油脂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使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与氢气结合,生成饱和脂肪酸分子。

这种反应可以改变油脂的化学性质,提高其稳定性、耐氧化性和抗氧化性,从而延长油脂的保质期和使用寿命。

二、精炼处理精炼处理是氢化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精炼处理过程中,通过对油脂进行脱色、脱臭、脱脂等处理,可以去除油脂中的杂质和异味,提高油脂的纯净度和品质。

同时,精炼处理还可以进一步改善油脂的物理性质,如提高其流动性、减少粘性等。

三、氢化剂的选择在氢化油生产中,选择合适的氢化剂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氢化剂包括铂、钯等金属催化剂和镍、钴等非金属催化剂。

不同种类的氢化剂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生产条件和要求进行选择。

四、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氢化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质量控制包括对原料油脂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成品的质量检测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五、废弃物处理在氢化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和副产物,如催化剂残渣、废气等。

这些废弃物和副产物需要得到妥善的处理和处置,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常见的废弃物处理方法包括回收再利用、焚烧、填埋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环保意识,提高废弃物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氢化油的生产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和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原料、设备、工艺、质量等多个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和管理措施,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氢化油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酯化反应是采用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
碳等作为保护剂, 但通 常他们 的纯度 只达 98% 左 右, 即尚有 2% 的氧气。这样做既繁琐, 费用又大。 可采用真空的方法来保护酯化反应, 在酯化反应开 始前, 将系 统抽真空, 使真空 度达到 100 kP a, 彻底 排除空气, 然后再升温使氢化松香熔化进行酯化反 应。在反应后期, 再提高真空度一段时间, 以保证产 品质量合格。 1 3 6 传热介质
图 2 酸值下降值与生成水量的关系图
1 3 8 工艺流程 氢化松香甘油酯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3 所示。 上述生产的是增粘剂用的氢化松香甘油酯, 如
高, 反应速率迅速加快。反应温度为 280 时, 反应 不到 1 h, 产物的酸值就达到质量要求, 但反应时间 过短, 产物的软化点达不到质量要求。若延长反应 时间, 由于反应温度升高, 不仅会加深产物色泽, 使 氢化松香脱羧, 还会使甘油上的羧基被氧化成羧基, 因此选择最佳反应温度为270 。 1 3 4 反应时间
氢化松香与甘油的物质的量的比为 3 0 1 时, 由于甘油量不足, 反应不够完全。增加甘油加入量 会促使酯化反应速率加快, 但原料配比为 1 5 1 时, 所得产物软化点明显降低, 不符合产品质量技术要 求。因此选择氢化松香与甘油的最佳配比为2 0 1。 1 3 3 反应温度
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 速率影响不 大。温度 升
替传统的减压蒸馏提取技术, 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 题, 甘油提取率由 60% 提高到 95% 以上。甘油纯度 达 98 5% ~ 99 5% , 进一步减压蒸馏可得到 99 9%
的高纯甘油。我国已建立了 20 多家发酵甘油生产 厂, 生产能力达 3 万 t a- 1以上[ 6] 。
我国需求甘油 7~ 8 万 t a- 1。从生产能力看, 国产甘油足可满足需求。作为有机化工原料的合成 甘油, 已有 过剩现象[ 7] 。从安 全考虑, 接 触人体的 甘油必须是天然甘油, 因此尚需进口部分天然甘油。 天然 甘 油的 价 格逐 年下 降。2002 年药 用 甘油 由 13000 元 t- 1下降到 9300 元 t - 1[ 8] ; 2006 年 6 月 16 日药用甘油最高价 7800 元 t- 1; 甚至在上海提货的 马来西亚药用甘油为 6800 元 t - 1[ 9] 。
岳阳石化总厂等单位引进了国外由丙烯合成甘油的 装置, 生产能力达 5 万 t a- 1, 并在生产中不断探索 前进[ 4] 。
以淀粉或糖蜜为原料, 采用发酵法生产甘油是 一条主要途径。经过反复探索, 我国已培养出耐高 渗透压酵母优良菌种, 单程发酵甘油产率达 12% 左 右, 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5] 。发酵完成 后, 甘油的 提 取技术一直是一个难题。采用连续色谱分离技术代
我国是松香生产大国, 大部分松香均以初级品 出口, 价值较低。表 2 列举了我国前几年松香产量、 出口量及创汇变化情况[ 11] 。
从表 2 可以看出, 1997 年 我国松香出 口 20 5 万 t , 创汇 1 596 亿美元。2001 年比 1997 年多出口 近 10 万 t 松 香, 国家不 仅没多得 一分钱的 外汇收 入, 还少收了 1800 万 美元。2001 年更 甚, 比 1997 年多出口了 15 万 t 松香, 还少收了 20 万美元。 多 出口, 少创汇 的现象正在加剧。另外, 国外企业利 用我国出口的廉价松香, 通过深加工生产出系列高 附加值的最终产品销往各国( 包括我国) , 其所获得 利润为我国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12] , 因此开展松香深 加工产品的研究, 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松香深加工产
创汇量 / 亿美元
1 372 1 315 1 309 1 596 1 356 1 417 1 385 1 416 1 594
品, 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出口换汇的需要, 是化学工 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本文就氢化松香及其甘油酯 的制法和用途叙述如下。
1 氢化松香及其甘油酯的制法
1 1 化学反应原理[ 13] 松香中枞酸型树脂酸的共轭双键在催化剂作
总产量 /万t
38 0 38 9 40 9 53 0 37 0 45 3 41 2 42 5 55 1
总产量 /万 t
29 2 21 5 17 6 20 5 25 4 24 1 28 1 30 2 35 6
平均出口价 / 美元 t- 1
47 0 61 2 74 4 79 9 53 4 54 3 49 3 46 9 44 8
与一般羧酸不同, 氢化松香的羧基位于叔碳原 子上, 空间位阻较大, 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较高, 除反 应时间长外, 还必须借助高活性的催化剂, 才能使反 应顺利进行。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人们对松香催化酯化反应 催化剂进行了许多深入研究, 其中认为质子酸催化剂 和固体酸催化剂是工业上使用较多、技术上比较成熟
图 1 松香固定床连续氢化工艺流程图
用上述固定床连续加氢工艺生产的氢化松香存在
该工艺是用骨架镍催化剂代替价格昂贵的钯-
颜色偏深, 含重油成分偏高, 软化点和酸值偏低的现 碳催化剂, 用溶剂法代替松香熔融法, 在较温和的温
象。实践证明, 在不改变上述原有氢化松香生产工艺 度( 170 ) 和压力( 5 0 MPa) 条件下生产氢化松香。
采用钯- 碳催化剂, 钯的纯度> 99 5% ; 反应温 度 220~ 250 , 反应压力 13 MPa, 松香流量 14~ 35 kg h- 1, 气液比> 2000。 1 2 1 2 工艺流程
松香固定床连续氢化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
1 松香熔釜 2 松香过滤器 3 熔融松香贮槽 4 松香高压源泵 5 松香缓冲器 6 松香加热器 7 混合器 8 氢化反应器 9 氢化
用下, 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 部分被氢气饱和而制 得。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这样制得的氢化松香含有二氧枞酸 75% , 亦含 有少量的四氢树脂酸[ 14] 。在催化剂存在下, 将上述 制得的氢化松香与甘油一起加热进行酯化反应就制 得氢化松香甘油酯。 1 2 氢化松香的制法 1 2 1 固定床连续加氢工艺[ 13~ 15] 1 2 1 1 主要工艺条件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9905( 2008) 09- 0021- 07
甘油在医药、涂料、纺织、印 染、炸药、烟草、造
纸、制革、印刷、照相、金属加工、电工材料、橡胶、化
妆品、油墨、食品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 1] , 其 用途达 1700 多种[ 2]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我国甘
摘 要: 介绍了氢化松香和氢化松香甘油酯的生产和 应用概况, 着重阐述氢化 松香及其甘 油酯的生 产工艺、流
程和加工方法, 分述了氢化松香及其甘油酯在电 子、食品、造纸、涂料、医药及合成橡胶等工业领域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 氢化松香; 氢化松香甘油酯; 生产;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 Q 351 471
和设备条件下, 再增加一个利用导热油加热, 采用真空 其工艺过程是向高压釜中依次加入松香、催化剂、溶
水蒸汽蒸馏的后处理工序, 便可生产出颜色更浅, 软化 点和酸值更高, 成本更低的氢化松香产品[ 16] 。
剂, 通 入 适 量 的 H2, 升 温, 搅 拌, 在 温 度 160 ~ 180 , 压 力 3 0 ~ 6 0 M Pa, 搅 拌 器 转 速 600
的催化剂。两者相比, 后者具有不腐蚀设备, 易与产 物分离, 可合理安排催化点, 分散火花中心等优点。 常用的固体酸催化剂主要为 Zn2+ 类催化剂, 如 ZnO、 ZnCl2、ZnSO4、Zn( OA C) 2 等, 其中以 ZnO 的催化效果 最好。使用高含量 ZnO( 99 5% ) 催化剂, 在反应前 期, 酯化反应的速率随催化剂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 但在反应后期, 催化剂用量为 0 5% ( 质量分数) 时, 会 出现数值反弹现象。当催化剂加入量到达 0 8% 后, 产物色泽出现浑浊。从节省催化剂用量和缩短反应 时间考虑, 催化剂的最佳用量为 0 2% 。 1 3 2 物质的量的比
松香是一种价廉易得的可再生天然资源, 是多 种树脂酸和少量脂肪酸及中间物质的混合物, 其中 树脂 酸约 占 90% 以上。树 脂酸 是一 类分 子 式为 C19H 29COOH的同分异构体的总称。它们具有三元
环菲架结构、2 个双键及 1 个羧酸, 可分为共轭双键 型( 海松酸型) 树脂酸、去氢( 胱氢) 型和氢化型树脂 酸[ 10] 。
产量 3 052 3 41 6 68 6 70 6 76 3 56 3 33 3 05 2 6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 甘油需求量猛 增, 价格飞涨, 1994 年国内甘油售价 2 万元 t- 1 左 右, 因而促使人们寻求甘油的其他来源。20 世纪 30 年代, 美国谢尔公司开展了以石油炼厂废气丙烯氧 化加氢法合成甘油的研究, 并实现工业生产。目前, 日、德、法、荷兰等国都有生产。我国齐鲁石化公司、
根据酯化反应要求, 最高温度为 260~ 275 。 可以用直接火、电和导热油 3 种方式。而导热油具有 升温均匀、操作方便、安全卫生、传热系数大、产品色 泽浅等优点, 一般选择 330 的导热油为传热介质。 在导热油系统中, 设置冷却装置, 便于及时降低釜温。 1 3 7 酯化反应过程的了解方法
为了了解酯化反应过程, 一般采用定时取样分 析酸值的方法, 不仅操作麻烦, 而且影响产品色泽。 试验证明, 在相同时间内酯化反应生成水量与酸值 下降值是一致的, 如图 2 所示。因此, 本工艺采用酯 化反应生成水量多少来了解酯化反应过程。
反应时间达到 2 h 时, 产物的酸值已到达质量 要求。如果延长时间, 可提高产物的软化点, 但过多 延长反应时间, 不仅会 增加生产成本, 影响产 物色 泽, 还会增加甘油氧化和氢化松香脱羧等副反应, 使 产物酸值反弹, 综合考虑, 选最佳反应时间为 3 h。 1 3 5 酯化反应保护措施[ 22]
作者简介: 邬智高( 1971- ) , 男 , 广西柳江人, 讲师, 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化学与工业分析 收稿日期: 2008- 04-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