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中的力学知识

合集下载

自行车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的物理知识
(5)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2.压强方面 Biblioteka (1)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S=2×10Cm×5cm=100×cm2,当一普通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F=(500N+150N)=6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6.5×104Pa.
二、热学知识
在夏天自行车轮胎内的气体不能充得太足,是为了防止自行车爆胎,因为对于质量、体积一定的气体,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若超过了轮胎的承受能力,就会发生爆胎的情况.
三、光学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车的后面都装有一个反光镜,它的设计很巧妙,组成如图6所示,它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成一个立体直角,用其内表面作为反射面,这叫角反射器.当有光线从任意角度射向尾灯时,它都能把光“反向射回”,当光线射向反光镜时,会使后面的人很容易看到.在夜间,当汽车灯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车尾灯上,无论入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车上,其光强远大于一般的漫反射光,就如发光的红灯,足以让汽车的司机观察到.
(2)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若遇到紧急情况,一般情况下要先捏紧后刹车,然后再捏紧前刹车,或者前后一起捏紧,这样做是为了防止人由于惯性而向前飞出去.
6.能量转化方面
(1)当人骑自行车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快,是由于下坡时人和自行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人和自行车的动能.
(2)当人骑自行车上坡之前要紧蹬几下,目的是增大速度,来增大人和自行车的动能,这样上坡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能上得更高一些.
四、电学方面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自行车的力学问题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自行车的力学问题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自行车的力学问题自行车的结构:工作原理:自行车以轻巧方便,造价低廉等特点获得人们的青睐,成为人类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

自行车上的许多构造运用到物理学的力学知识。

可将其分为:摩擦力、压强、机械知识和力与运动的应用。

一.摩擦力:①增大摩擦力的运用:(1)刹车皮:通过刹车皮与车圈的摩擦(此时的摩擦为滑动摩擦)。

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粗糙程度有关,又因为刹车皮的平面粗糙不平,所以滑动摩擦力很大,可以使自行车很快停止运动。

(2)外胎表面的花纹:与刹车皮相同,都是通过增大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以获得一个较大的摩擦力,但增大摩擦有什么好处呢?试想雪天汽车打滑,而在轮胎上加链条增大摩擦力之后就不打滑了,所以自行车外胎表面上的花纹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更好地“抓住”地面。

②减少摩擦力的运用:自行车转动部分加润滑剂,减少摩擦力。

二.压强:①增大压强的应用:给轮胎充气:人们常说自行车轮胎气要充足,它利用了压强的原理。

做一个小实验:如果将充足气的轮胎的打气孔打开,就会发现气从内向外喷出。

说明了轮胎内部的气压比外界大气压大。

所以给轮胎充气,是为了轮胎内部有大的压强,有向外的压力,使轮胎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易变形(即发生形变)。

当然不能充太多气,因为如果重力太大,就会使其形变过大,导致其体积变小,压强变大导致压力变大,最终使轮胎爆裂。

②减少压强的应用:坐垫呈马鞍形:为了增大身体的臀部与坐垫的接触面积,由P=F/S得,当F不变时,S越大,P越小,所以坐垫呈马鞍形,可以减少臀部所受到的压强,使人骑车舒适。

三.机械知识:①省力杠杆:前刹示意图(1)前刹:因为L1>L2,且此杠杆是绕O转动的所以有L1*F1=L2*F2知F1<F2所以前刹是一个省力杠杆,可以用很小的力使自行车很快刹住.同理,后刹也是一个省力杠杆.注:前刹也利用了增大摩擦力的原理。

通过增大压力(通过杠杆用很小的力而产生的)来增大摩擦力,使自行车很快刹住。

关于自行车里的数学的概念

关于自行车里的数学的概念

关于自行车里的数学的概念
1.速度和加速度:自行车的速度是其每秒移动的距离,而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并可能包括减速或加速。

2.力和重量:自行车的推动力和承受的重量影响其移动效率和稳定性。

3.动能和势能:自行车的动能是它运动中的能量,而势能是其在静止状态下拥有的能量。

4.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自行车的轮子旋转的速度和加速度可影响其稳定性。

5.气体力学和空气阻力:自行车的设计、车手的体型、以及骑行时空气动力学的变化,可以影响空气阻力并影响车速。

6.几何形状:自行车的几何形状可以影响其稳定性、提供的悬挂能力和乘坐舒适度。

7.悬挂和摩擦力:自行车的悬挂和摩擦力会影响车手对路面的掌控力和使用的能量。

8.摆动:自行车的重心位置和车手的动作会影响其摆动、翻滚和自转的方向和力度。

自行车中的科学知识-运动和力复习

自行车中的科学知识-运动和力复习

请问以下有关自行车的现象中包含 了什么样的科学原理?
4、行驶的自行车不用力踩,也会前进;但 它还是会慢慢停下来;
5、如果运动的自行车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它将会作什么运动?
三、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 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推理概括
【例1】一人面向前方站在一艘匀速航 行的轮船的甲板上的某处竖直上跳,当
他下落时应落在( A )
A 原处 B 此处的前方 C 此处的后方 D 不能确定
【例2】(2010·金华)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子向前 跌倒(图甲);继续行走一会,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子向后摔倒(图乙)。 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图甲、乙两种情景中,小刚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 来的运动状态 B.图甲、乙两种情景中,小刚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 来的运动状态 C.图甲情景中,小刚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 状态;图乙情景中,小刚脚的运动状态改变, 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D.图甲情景中,小刚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 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图乙情景中,小刚上身的 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 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为什么物体不受外力 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而没有出现其他 的运动情况呢?
物体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的性质,人们把物体的
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自行车的科学原理

自行车的科学原理

自行车的科学原理
自行车的运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力学原理:自行车的前进动力来源于人的腿部肌肉的力量,骑行者通过踩踏脚踏板产生的力矩传递给曲柄,再经过链条传递给后轮。

后轮受到的力矩使自行车向前推进。

2. 质心平衡原理:自行车通过骑行者的自身平衡能力来保持稳定。

当自行车身体开始倾斜时,骑行者会通过转动把手来改变车轮的方向,使之与倾斜相反。

这样能够使自行车恢复平衡。

3. 空气阻力原理:自行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空气的阻力。

这种阻力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需要骑行者消耗更多的力量来克服。

4. 滚动摩擦原理:自行车的轮胎与地面之间存在滚动摩擦,摩擦系数取决于地面的状况和轮胎的材质。

较小的滚动摩擦能够减小能量损耗,使骑行更加高效。

5. 转向原理:自行车的转向主要通过前轮的转动实现,骑行者通过转动把手来改变前轮的方向。

同时,自行车的转向也与重力和惯性有关,在转弯时需要骑行者借助身体的重心移动来保持平衡。

总之,自行车的科学原理是由力学、质心平衡、空气阻力、滚动摩擦以及转向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充分了解这
些原理,骑行者才能更好地掌握自行车的运动特性,做出正确的操作和调整,提高骑行效果。

自行车里的物理:探索自行车运动中的力学原理

自行车里的物理:探索自行车运动中的力学原理

自行车里的物理:探索自行车运动中的力学原理自行车运动作为一种受欢迎的运动形式,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力学原理。

本文将探索自行车运动中的几个关键力学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行车的运动原理。

1. 力的平衡:牛顿第一定律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保持力的平衡才能保持匀速运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外界力的干扰。

当我们骑行时,我们的身体、地面的摩擦力、重力以及空气阻力都会影响自行车的运动。

为了保持匀速行驶,骑行者需要通过调整身体姿势、踏板的力度以及使用合适的速度来平衡这些力。

2. 自行车的稳定性:陀螺效应自行车的稳定性是由陀螺效应所决定的。

陀螺效应是指旋转物体在保持平衡时产生的稳定性。

当自行车骑行时,前轮和转动的踏板组成了一个旋转的体系,使自行车获得了稳定性。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当自行车倾斜时,骑行者可以通过调整自身的重心来保持平衡,从而避免摔倒。

3. 自行车的转向:转向运动的力学自行车的转向是通过控制前轮的转向来实现的。

当骑行者想要改变方向时,他们会扭动车把,使前轮偏离原来的方向。

这将引起一个力矩,因为前轮会受到一个侧向的力,将自行车转向新的方向。

通过调整扭转力度和时间,骑行者可以精确控制自行车的转向。

4. 空气阻力:速度对阻力的影响空气阻力是自行车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自行车以较高的速度行驶时,空气阻力将会增加。

这是因为自行车在高速下会与空气发生更多的碰撞,从而产生更大的阻力。

因此,在追求更高速度的时候,骑行者需要同时克服较大的空气阻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自行车比赛中,骑手时常采用弓型体位以减小空气阻力。

以上是自行车运动中几个重要的力学原理。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行车的运动规律,并在骑行中运用这些原理。

希望这篇文档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启示。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可能因实际条件而有所不同。

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一)运动和力的应用自行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踏板套,闸把套等处均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刹车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车轮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变滚动为滑动后,摩擦大大增加,所以车能够迅速制动.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轴承以减小摩擦,在这些部件上,人们常常加润滑油进一步减小摩擦.1.增大和减小摩擦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车的座垫下安有粗的螺旋状的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2.弹簧的减震作用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二)压强知识的应用自行车的车胎上刻有载重量,明确告诉人们:不能超载,如车载过量,车胎受力面积不变,则车胎受到太大的压强将被压破.1.自行车负重2.车座上的物理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时感到较舒适.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三)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刹车皮的拉力.另外,链轮牙盘与脚蹬,后轮与飞轮,车龙头与转轴等都是轮轴,利用它们可以省力.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四)功和能的知识运用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骑自行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使车的速度(动能)增大,“动能冲坡“,以较大的动能转化为较大势能,能够较容易到达坡顶.而骑车下坡时,不用脚蹬,车速也越来越快,这是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不断增大,所以车速也不断增大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五)刹车和惯性自行车高速行驶特别是下坡时,不能单独用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其原因是:前闸刹车,前轮被迫静止,而作为驱动轮的后轮车架和骑车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有的高速运动的趋势,这时就会以前轮与地面接触处为支点,向前翻转,造成翻车事故.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六)测量中的应用在测量道路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24型车轮直径为0.62米,26型车轮直径为0.66米,车轮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以圆周率π,得1.95米或2.07米,然后,让车沿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n×1.95米或n×2.07米.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七)热膨胀知识的运用在炎热的夏天,车胎内的气不能充得太足,更不能放在烈日下曝晒,因为车胎内的空气受热急剧膨胀,压强猛增会将车胎胀破.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八)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过一会儿,筒壁会热起来,这是因为压缩筒内气体和克服活塞与筒壁的摩擦做功,使筒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筒壁会发热.。

自行车中的力学

自行车中的力学

自行车中的力学自行车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的运动原理涉及到力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定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自行车中的力学原理,并解释为什么自行车可以保持平衡和行驶。

一、平衡和稳定性自行车的平衡和稳定性是基于力学原理的。

当我们骑自行车时,我们必须保持身体的平衡,以防止摔倒。

这是因为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重心的位置对于平衡非常重要。

当我们骑自行车时,我们的身体重心位置相对于自行车是不断变化的。

当我们向一侧倾斜时,我们会改变自行车和身体的重心位置。

这会导致一个向另一侧倾斜的力矩,使自行车向另一侧转动,从而保持平衡。

自行车的稳定性还与它的轮距和重心高度有关。

较大的轮距使自行车更加稳定,而较低的重心高度则有助于保持平衡。

这就是为什么骑手在高速行驶时更容易保持平衡的原因。

二、骑行动力的产生自行车的骑行动力来源于骑手脚踏板的力量。

当骑手踩下脚踏板时,通过脚的力量向下施加压力,这会使自行车向前推进。

这是由于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当骑手踩下脚踏板时,骑手的脚向下施加了一个作用力,而地面则向上施加了一个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个反作用力会推动自行车向前移动。

自行车的齿轮系统也对骑行动力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改变齿轮的组合,骑手可以调整骑行的难度和速度。

较小的齿轮组合使骑行更容易,但速度较慢;而较大的齿轮组合则需要更大的力量,但可以实现更高的速度。

三、阻力和制动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还会遇到阻力的影响。

阻力可以分为空气阻力、摩擦阻力和重力阻力等。

空气阻力是自行车在高速行驶时所面临的主要阻力。

当自行车移动时,空气会对自行车产生阻力,使其前进速度减慢。

为了减小空气阻力,骑手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降低骑行姿势、穿着紧身服装等。

摩擦阻力是自行车在轮胎和地面之间产生的阻力。

这种阻力会消耗骑手的能量,并使自行车行驶速度减慢。

为了减小摩擦阻力,骑手可以保持轮胎的良好状态,减少地面的不平坦程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行车中 的 力学知识
自行车中 的 力学知识
1:自行车发展史
自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问世至今 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18世纪末, 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 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其结构 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 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 行,改变方面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 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 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 惊异和赞叹。
自行车中 的 力学知识
3:知识应用
b.力和运动的应用 (1)减小与增大摩擦 (2)弹簧的减震作用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 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 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 部位加润滑剂 .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 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 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 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 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 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 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 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 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 轮滚动的目的。
闸把 钢丝绳 3、制动系统 闸把,钢丝绳,闸等皮部件 组成 ---制动系统
闸皮
自行车中 的 力学知识
3:知识应用
a.测量中的应用 普通车轮的直径 0.71米或0.66米 运用自行车可测量跑 道的长度,那么转过一圈 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 约2.23米或2.07米,然后, 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 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 n×2.23米或n×2.07米
2:自行车结构
1:导向系统
后轮
后 轴 飞轮 链条
链 轮
中轴
曲柄
脚蹬、中轴、链轮、 曲柄、链条、飞轮、后 轴、后轮等部件组成--驱动(传动或行走)系 统
脚蹬
人的脚的蹬力是靠 脚蹬通过曲柄,链轮、 链条、飞轮、后轴等部 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 车不断前进。
自行车中 的 力学知识
2:自行车结构
1:导向系统 2:驱动(传动或行走)系统
自行车中 的 力学知识
1:自行车发展史

50年代,自行车还是较为稀少的工具60、70年代,自行车已经在人们的生 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与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成为一个家庭富裕的象 征。人们谈飞鸽、永久",不啻于今天人们谈论"捷达、富康",谁家的自行车 丢失了,公安局、派出所会立案侦破。在以轿车为高官专属的年代,自行车是 百姓的自豪。 80、90年代,自行车的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千篇一律的老样 式被五光十色的新式样刷新。"飞鸽"、"永久"也不再独享殊荣。山地车、变速 车、高档赛车、电力自行车等遍地开花。自行车单一的实用功能衍变出娱乐功 能,健身功能渗透了审美、健康和环保的观念
自行车中 的 力学知识
1:自行车发展史
同学们通过了解和观察自行车发展史, 能否找到它们有什么 共同之处?
自行车中 的 力学知识
2:自行车结构
车把
车把、前叉、前 轴、前轮等部件 组成 了----导向 系统 . 乘骑 者可以通过操纵 车把来改变行驶 车中 的 力学知识
自行车中 的 力学知识
1:自行车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实用型的 自行车出现于19世纪初。1817年, 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 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这种 自行车虽然仍旧用脚蹬才能前行, 但是可以一边前行一边改变方向, 它一问世便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 趣。法国人大量进行仿制,一时 间,巴黎街头涌现出成百上千的 自行车。1830年,法国政府还为 邮差配备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
自行车中 的 力学知识
1:自行车发展史

在20世纪,亚洲的中国获得了前所 未有的普及和发展。现在中国的自行 车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 一。中国老百姓拥有5亿多辆自行车。 年出口达到2000万辆。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中国是一个自行车的王国。每 天清晨和落日时分,滚滚车流在中国 的城市中碾动,这是最为壮观的一道 风景,这是一条现代中国流动的长城。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主角已 由两个轮子让位于四个轮子。
3:知识应用
d.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转牙 使 行 可 闸 轴盘 用 车 增 把 等; 了 为 大 与 自 。后 轮 了 对 连 行 轮轴省刹杆车 与:力车是制 飞脚或皮一动 轮蹬省的个系 及板距拉省统 龙与离力力中 头链,。杠的 与轮还自杆车 ,
自行车中 的 力学知识
3:知识应用
e.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 (1)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 定费距离。因此人们在上坡时, 常骑“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 理。 (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 转化 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 往要加紧蹬几下,就容易上 去些,这里是动能转化为势 能。而骑车下坡,不用蹬, 车速也越来越快,此为势能 转化为动能。
自行车中 的 力学知识
3:知识应用
f.惯性定律的运用 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 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 什么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 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 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 阻力,根据惯性定律,人和 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 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
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 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 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
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 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 以减小震动。
自行车中 的 力学知识
3:知识应用
c.压强知识的应用
(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 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 大而被压破。
(2)座垫呈马鞍型,它能 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 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 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自行车中 的 力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