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西方戏剧的嬗变及特点

合集下载

从剧场幻觉到生活真实_现代_后现代主义戏剧对西方戏剧传统的消解

从剧场幻觉到生活真实_现代_后现代主义戏剧对西方戏剧传统的消解
对 于 戏 剧 中 的 “超 现 实 主 义 ”, 阿 尔 托可 以 说 是 一 个 终 结 者 。 他 用 “残 酷 戏 剧”的 理 论 总 结 了 超 现 实 主 义 戏 剧 的 成 果, 预 示 了 20 世 纪 下 半 叶 的 戏 剧 方 向 。 阿 尔 托 所 谓 的 “残 酷 ”是 指 一 种 人 类 只 要生 活 在 这 个 世 界 上 就 无 法 逃 脱 的 “必 然 性 ”, 是 某 种 直 接 性 、意 外 、不 可 逆 转 的决定性, 就像死亡, 瘟疫。戏剧就是要 展示这种像瘟疫一般狂暴的冲击力, 要 直捣观众的心灵深处, 刺激他们, 让他 们感到震惊而不是陶醉, 让他们领悟到 现实的欺骗性, 发现真实的自我。传统 戏剧总是在制造谎言和幻觉迷梦, 总是 企图掩盖真相, 使人沉迷于虚假的幻象 之中。残酷戏剧致力于破除虚伪的迷 雾, 还原世界的真实面目。它必然是一 种“总 体 戏 剧 ”, 是 独 立 于 剧 本 之 外 的 形 体 戏 剧 。它 将 舞 台 上 的 一 切 表 达 手 段 融 为 一 体 , 用 音 乐 、舞 蹈 、造 型 、哑 剧 、摹 拟 、动 作 、声 调 、建 筑 、灯 光 及 布 景 等 因 素把戏剧活动转化为一场神圣的仪式; 而导演则是这场仪式的神奇的安排者 和司仪。剧场可以在任何地方, 可以空 无一物; 演员必须像运动员那样自由地 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 演出除使用言 语、音乐 、叫 喊 等 听 觉 语 言 外 , 更 重 要 的 是视觉语言, 如 物 体 、运 动 、动 作 、姿 态 、 色 彩 、灯 光 等 等 。“戏 剧 可 以 从 话 语 中 夺 过来的是它在字词以外的扩散力, 是它 在空间的发展力, 是它作用于敏感性的 分 解 力 和 震 撼 力 。”②演 出 既 然 是 一 场 神 圣的仪式, 观众便是这场仪式的参与 者。他们必须成为演出的一部分, 构成 仪式并在仪式中被涤荡。于是, “我们取 消舞台及剧场大厅, 而代之以一个惟一 的场所, 没 有 隔 板 、没 有 任 何 栅 栏 , 它 是 剧情 发 展 的 地 方 。 在 观 众 和 演 出 、演 员 和观众之间将建立直接的交流, 因为观 众 位 于 演 出 中 心 , 被 演 出 所 包 围 、所 渗 透。”“因此, 我们抛弃目前现有的剧场, 找一间库棚或者谷仓, 模仿某些教堂和 圣殿的建筑, 还有像西藏某些庙宇的建

高一语文重要知识归纳现代戏剧的演变与现实主义表现

高一语文重要知识归纳现代戏剧的演变与现实主义表现

高一语文重要知识归纳现代戏剧的演变与现实主义表现现代戏剧是戏剧创作的重要流派之一,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批判,表达人们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关注。

本文将归纳现代戏剧的演变以及现实主义表现。

一、现代戏剧的起源现代戏剧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是对传统戏剧形式的一次革新。

在这个时期,社会出现了剧烈的变革,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现代戏剧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应运而生的。

二、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是现代戏剧的第一个阶段,它强调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

自然主义戏剧以浮夸夸张的手法揭示社会丑恶现象,使观众能够深刻地思考社会的困境和人性的扭曲。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是被社会环境所压抑和扭曲的。

三、现实主义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实主义成为现代戏剧的主流流派。

现实主义戏剧以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为出发点,力求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的多样性。

这种戏剧形式多以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真实的对话和情节展开,让观众能够产生共鸣,并思考当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四、现代主义进入20世纪后,现代主义成为现代戏剧的新潮流。

现代主义的特点是追求艺术的表现形式的革新,突破传统的戏剧形式,尝试新的表达方式。

现代主义戏剧多以意识流的方式呈现,探索人类内心的迷茫和矛盾。

这种戏剧形式更加强调艺术性和思想性,挑战观众的接受能力。

五、现代戏剧的意义现代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思考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刻画,现代戏剧可以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共鸣,并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精神的提升。

六、现代戏剧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现代戏剧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阅读、演绎和讨论现代戏剧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培养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总结:现代戏剧是戏剧创作中的重要流派,它经历了从自然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现代主义的演变。

现代戏剧以其真实的表现生活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西方现代主义戏剧情境的嬗变

西方现代主义戏剧情境的嬗变

西方现代主义戏剧情境的嬗变现代主义戏剧,作为现代主义的一种文艺形式, 在思想层面上受到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贯穿了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半个多世纪的西方剧坛。

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从标志着现代主义戏剧真正诞生的象征主义, 再经历了表现主义、存在主义、心理现实主义以及史诗剧之后, 截止到了现代主义戏剧的最后一个流派——荒诞派。

在此期间, 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流派虽然出现时间较短, 但也在现代主义戏剧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本文的研究范围起于具有强烈象征主义色彩的易卜生的《群鬼》, 止于荒诞派贝克特的代表作品《等待戈多》。

这期间各个流派的戏剧观点均以悖逆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为主要动机, 各自的风格和特点迥异, 展现了现代主义戏剧独特的思想基础、美学风貌和表现方式, 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现代主义戏剧从人的非理性本质透视生活的真实,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它超越了古典主义戏剧和现实主义戏剧的表现形式, 为西方戏剧的发展探索了一条从未触及的崭新道路。

本文拟以戏剧情境理论为切入点, 探寻西方现代主义戏剧情境嬗变。

戏剧情境是研究戏剧本体的重要理论, 在戏剧艺术创作中有着重要作用, 中外众多戏剧理论家都对其进行过不同侧面的研究。

西方现代主义戏剧表现出对以往戏剧传统的反叛和革新, 其戏剧情境较之传统的情境表现方式截然不同, 体现在现代主义戏剧各流派中更是风格迥异,从整体上来看呈现出一种嬗变的趋势, 流派间或互有影响, 或从自身角度有所变化, 勾连起了整个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发展脉络。

现代主义戏剧情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并逐渐演化成为戏剧史长河中的一种标志性代表。

以此为突破口来全面审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对西方现代主义戏剧进行研究, 对于当下的戏剧创作同样意义重大全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共十章。

第一部分, 绪论一章。

重点说明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章以西方现代主义戏剧情境的嬗变为主题进行研究的理由有三:一是通过对现代主义戏剧及其流派的戏剧情境特征进行梳理和概括, 探寻现代主义戏剧情境嬗变的根源和表现, 可以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现代主义戏剧进行重新审视。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西方戏剧的嬗变及特点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西方戏剧的嬗变及特点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西方戏剧的嬗变及其特点西方的戏剧,经过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启蒙文学时期,以及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等几个发展阶段,进入了约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形成的现实主义发展阶段。

现实主义继承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的进步文艺运动和创作经验,是一种提倡正视现实,真实具体地描绘现实生活的文艺思潮。

由于现实主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这一时期的文艺创作,是旧现实主义的高峰,作家们在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体学说”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基督教的博爱精神的影响下,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批判。

在戏剧方面,尤以易卜生创作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剧”影响最大,大大推动了欧洲戏剧的革新和发展。

现实主义戏剧的特点,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出发,真实具体的描写人们的生活、斗争和社会风貌,并着力显示出社会制度、传统思想和生活际遇对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内在影响。

因而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尖锐地提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问题。

另外,批判现实主义戏剧重视人物性格的具体描绘,它通过生活的变迁,细致地刻画出发展中的人物形象。

以挪威的剧作家易卜生影响最大,他创作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剧”,如《社会支柱》、《群鬼》、《玩偶之家》,还有《人民公敌》等等,这些剧本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资本主义各方面的描绘,无情地揭露了关于妇女地位、爱情、家庭、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弊端,如其《玩偶之家》中对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虚伪的揭露,提出了关于妇女地位、妇女解放的问题。

到了二十世纪初,现实主义戏剧跨入了现代主义发展阶段。

现代主义是对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在这一时期,由于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对人的生存状况和人的本质问题进行探索,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等思想特征,现代主义戏剧思考和关注得更多的是戏剧最本质的东西,即表演,而之前的戏剧基本都是剧作家的戏剧,戏剧活动以剧本语词为中心。

高一语文现代戏剧的发展与特点概述

高一语文现代戏剧的发展与特点概述

高一语文现代戏剧的发展与特点概述现代戏剧是20世纪以来戏剧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在高一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现代戏剧的发展和特点进行概述,帮助读者对现代戏剧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现代戏剧的发展1.起源和发展背景现代戏剧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这一时期,社会的快速变革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同时,现代戏剧的兴起也与工业化、城市化、技术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2.面向大众的艺术形式相比于古典戏剧,现代戏剧更加注重大众的参与和共鸣。

通过对现实题材的关注和社会问题的探讨,现代戏剧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它不再局限于上层社会的审美追求,而是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和心灵。

3.舞台艺术的创新与突破现代戏剧在舞台艺术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和突破。

舞台布景、灯光、音效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戏剧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加深了观众对剧情和角色的理解和认同。

此外,现代戏剧还引入了舞蹈、音乐和多媒体等元素,使作品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二、现代戏剧的特点1.现实主义呈现现代戏剧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去呈现剧中的人物和情节。

它通过真实、生动的方式展现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引起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2.主题多样化现代戏剧的主题多样化,涵盖了政治、社会、人性、家庭等各个层面。

它试图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个体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和命运。

通过表现不同的主题,现代戏剧向观众展示了多元的世界观和审美观。

3.形式创新和实验性现代戏剧在形式和风格上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和实验性。

一方面,它摒弃了传统戏剧的刻板和固化,采用了更加自由和灵活的表达方式,例如非线性叙事、意识流等。

另一方面,现代戏剧也在剧作结构、角色塑造、对白语言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4.关注心理描写与情感表达现代戏剧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

它通过深入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他们的欲望、矛盾、苦闷等内在状态,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共鸣。

20世纪末期以来的美国戏剧发展的综述

20世纪末期以来的美国戏剧发展的综述

20世纪末期以来的美国戏剧发展的综述 20世纪末期,美国戏剧基本上是沿着前30年的轨迹不断发展的,即继续沿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依然是这个时期的特点。

前期剧作家不断有新作问世,支撑着美国戏剧舞台,戏剧创作风格也在变化,有延续,有创新,有发展;同时新的戏剧创作倾向的出现,一批年轻剧作家的崛起,给美国戏剧增添了活力,预示着世纪之交的美国戏剧发展的方向。

  一  现实主义戏剧依然是世纪末美国戏剧的主流。

阿瑟密勒老骥伏枥,辛勤笔耕,继续写社会主题,创作基调是现实主义的,同时也试用其它写作技巧。

在《一个爱情的故事》(Some Kind of Love Story,1982)和《献给一位女士的哀歌》(Elegy for a Lady,1982)剧中试用了新的戏剧技巧,在某些方面跟哈罗德品特的戏剧有相似之处。

1983年春天,他亲自来北京导演《推销员之死》并随后出版了《推销员在北京》(Salesman in Beijing),扩大了他剧作的社会影响。

《我什么也记不清了》(I Can't Remember Anything,1986)一剧通过写两位老人对过去的生活轨迹的回忆,展示了老年人的孤寂和失望,揭示了人生的坎坷、世态的炎凉和美国社会每况愈下的不景气状况。

《克拉拉》(Clara,1986)写父女关系问题,通过写调查一桩杀人案的过程,鞭挞了美国社会,其风格基调是现实主义的,同时也娴熟地运用了表现主义手法。

自传《时移世变》(Time-bends:A Life,1987)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右翼势力对进步作家迫害的情况,对理解社会问题剧《炼狱》等颇有参考价值。

  密勒认为英国伦敦比纽约百老汇更重视戏剧艺术,因此将自己的新作《驶下摩根山》(The Ride down Mount Morgan,1991)在伦敦的温德海姆剧院首演,剧中展示了贪婪自私的保险商莱曼费尔特人生中面临的家庭危机,也是美国梦的危机。

二战后西方剧场的发展维度

二战后西方剧场的发展维度

二战后西方剧场的发展维度二战结束后,西方剧场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革,其中包括剧场形式、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

本文将从战后西方剧场的几个主要发展维度进行阐述,以展现西方剧场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一、现代主义剧场战后初期,现代主义在西方剧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现代主义剧场追求对话剧的创新和革命,以突破传统剧目和舞台形式为目标。

它注重表现手法的实验性和独创性,追求意识流、抽象表达和非线性叙事等独特的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有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和欧内斯特·塞尔廷的《魔岛》。

二、戏剧现实主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主义剧场逐渐受到批评,人们开始呼吁回归戏剧的现实性和社会性。

戏剧现实主义在战后的西方剧场中崭露头角,它试图通过描绘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来引起观众的共鸣。

戏剧现实主义注重剧本的真实性和人物形象的深刻性,通过剧场中的社会和政治问题来反映当代社会的现实。

代表性作品有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和托尼·卡什纳的《幻影之家》。

三、政治剧场在冷战期间,政治剧场成为西方剧场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政治剧场以政治和社会问题为题材,通过剧本和舞台表现来表达政治观点和社会批评,旨在唤起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政治剧场的代表性作品有贝特尔特·布莱希特的《三姐妹》和托尼·库什纳的《安琪儿华滋》。

四、后现代主义剧场20世纪7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剧场开始兴起。

后现代主义剧场试图颠覆传统剧场的规范和观念,以追求观众参与和互动、多媒体和非传统的表现手法为特点。

后现代主义剧场追求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直接联系,通过破坏剧场的界限和固有结构,打破剧场和现实之间的隔阂。

后现代主义剧场的代表性作品有理查德·弗南斯的《贫民窟的米利瓦妮》和罗伯特·威尔逊的《海上月亮》。

五、多元文化剧场近年来,西方剧场逐渐呈现多元文化的趋势。

多元文化剧场试图反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打破传统剧场中的主导文化和价值观。

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概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1)

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概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1)

B、超人哲学。由权力意志引申出 超人哲学,认为权力意志并非对一切人 一视同仁,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去发挥自 己的权力意志,只有等待超人出来拯救 人类。超人是超乎普通人的上等人,是 权力意志、天才达到顶峰的人。现实的 人卑微懦弱,超人则超越人类。
C、关于人的本性。否定千百年来人
们崇敬的“真、善、美”,指斥“正义、


不管怎么说,叔本华最后还是一个成功 者,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 视的。他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成功,归纳起来 有这样几个因素: 首先,悲观主义容易使人感动,无需赘述; 第二,叔本华摆脱了传统的宗教情操,他 以悲观主义重新解释基督教。在他的意志和观 念世界里根本没有上帝,不必使世界的邪恶与 上帝的存在调和——那是另一大安慰;

尼采的哲学打破了以往哲学演变的逻 辑秩序,凭的是自己的灵感来作出独到的 理解。

因此其著作不像其他哲学家那样晦涩, 而是文笔优美,寓意隽永。有人称,尼采 与其说是哲学家,不如说是散文家和诗人。


尼采富于影响的代表作有: 《快乐的科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超越善与恶》
《权力意志论》等
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
提出了生存意志论。

归纳总结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可以由 下面几句话来描述:

人生即意欲(或称之为意志)之表现, 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 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 的渊薮。所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


叔本华,这样一位一生不为吃喝担忧、
奔走挂虑,不为仕途操心的哲学家,却把
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一) 背景与原因
1、社会历史原因

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从自 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西方各种社 会矛盾空前激化,发生了几件大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西方戏剧的嬗变及其特点
西方的戏剧,经过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启蒙文学时期,以及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等几个发展阶段,进入了约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形成的现实主义发展阶段。

现实主义继承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的进步文艺运动和创作经验,是一种提倡正视现实,真实具体地描绘现实生活的文艺思潮。

由于现实主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这一时期的文艺创作,是旧现实主义的高峰,作家们在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体学说”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基督教的博爱精神的影响下,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批判。

在戏剧方面,尤以易卜生创作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剧”影响最大,大大推动了欧洲戏剧的革新和发展。

现实主义戏剧的特点,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出发,真实具体的描写人们的生活、斗争和社会风貌,并着力显示出社会制度、传统思想和生活际遇对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内在影响。

因而后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戏剧尖锐地提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问题。

另外,批判现实主义戏剧重视人物性格的具体描绘,它通过生活的变迁,细致地刻画出发展中的人物形象。

以挪威的剧作家易卜生影响最大,他创作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剧”,如《社会支柱》、《群鬼》、《玩偶之家》,还有《人民公敌》等等,这些剧本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资本主义各方面的描绘,无情地揭露了关于妇女地位、爱情、家庭、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弊端,如其《玩偶之家》中对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虚伪的揭露,提出了关于妇女地位、妇女解放的问题。

到了二十世纪初,现实主义戏剧跨入了现代主义发展阶段。

现代主义是对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

在这一时期,由于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文化批判倾向,对人的生存状况和人的本质问题进行探索,突出地表现异化主题等思想特征,现代主义戏剧思考和关注得更多的是戏剧最本质的东西,即表演,而之前的戏剧基本都是剧作家的戏剧,戏剧活动以剧本语词为中心。

现代主义戏剧开始追求戏剧的内在化特征,把戏剧当做人类精神的仪式,追求人类精神的还原,摒弃了亚里斯多德的“模仿论”创作理论。

在艺术特征上,现代主义强调内心世界和心理真实,表现出主观性和内倾性,普遍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提倡“以丑为美”、“反向诗学”,大量描写丑的事物,艺术技巧上求新、求变、求异。

如美国现代著名剧作家奥尼尔的创作,《天边外》、《琼斯皇》、《毛猿》、《上帝的女儿都有翅膀》等等,其中《琼斯皇》是奥尼尔表现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琼斯从一个黑人逃犯爬上一个小岛部落的皇帝宝座,最后在部落人的反抗追杀中死去。

作品以原始森林为背景,着力表现被追捕中的琼斯恐惧、紧张、内疚等复杂心理及恍惚的精神状态,借助布景与道具的变化,将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具体形象,呈现于舞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并在70至80年代达到了高潮。

西方戏剧也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发展阶段。

后现代主义深受各种非理性主义的影响,将现代主义本来就很激进的反叛推向极端,而且要摒弃现代主义的“新”规范。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极度自由的“破坏性“文学,是“反文学”和“反戏剧”,即某种意义上的“反文学”。

在戏剧方面,以荒诞派戏剧为首。

荒诞派戏剧首先产生于法国,而后流行于许多西方国家。

荒诞派戏剧使荒诞本身戏剧化,使戏剧形式荒诞化,其主要特点是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的生存状态的荒诞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一切基本规律,如完全丢弃了在传统戏剧中必不可少的情节和结构,以破碎的舞台形象代替性格鲜明生动的人物,以荒诞的甚至语无伦次的“梦呓”代替传统戏剧中机智的应答和犀利的对话等。

其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包括,法国的尢内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等。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性作品,它与传统戏剧大相径庭,他没有情节,没有人物之间的心理冲突,没有高潮,是一出典型的“反戏剧”。

综上所述,西方戏剧从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到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完成了一个从本质到形式,由内而外的转变,也完成了西方二十世纪“现代戏剧”的建构,在西方戏剧发展史的长河中,谱下华丽的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