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床机构设计设计-说明书-机械原理
压床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压床机构设计说明书班级 :XXXX学号:XXX姓名:XX完成日期:XXXX年XX月一、压床机构简介 (2)1.压床机构简介 (2)2.设计内容 (3)(1)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 (3)(2)凸轮机构构设计 (3)二、执行机构的选择 (4)方案一 (4)(1)运动分析 (4)(2)工作性能 (4)(3)机构优、缺点 (5)方案二 (5)(1)运动分析 (5)(2)工作性能 (6)(3)机构优、缺点 (6)方案三 (6)(1)运动分析 (7)(2)工作性能 (7)(3)机构优、缺点 (7)选择方案 (7)三、主要机构设计 (8)1、连杆机构的设计 (8)2、凸轮机构设计 (8)四、机构运动分析 (13)五、原动件原则 (16)六、传动机构的选择 (16)七、运动循环图 (18)八、设计总结 (19)九、参考文献 (20)一、压床机构简介1。
压床机构简介压床机械是被应用广泛的锻压设备它是由六杆机构中的冲头(滑块)向下运动来冲压机械零件的。
其执行机构主要由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组成。
图1为压床机械传动系统示意图。
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三级齿轮减速传动装置后,带动冲床执行机构(六杆机构,见图2)的曲柄转动,曲柄通过连杆,摇杆带动冲头(滑块)上下往复运动,实现冲压零件。
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的油泵凸轮机构。
2.设计内容(1)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已知:中心距x1、x2、y, 构件4 的上、下极限角,滑块的冲程H,比值CB/BO4、CD/CO4,各构件质心S 的位置,曲柄转速n1。
要求:将连杆机构放在直角坐标系下,编制程序,并画出运动曲线,打印上述各曲线图. (2)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已知:各构件的重量G 及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s(曲柄2 和连杆5的重力和转动惯量略去不计),阻力线图(图9—7)以及连杆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中所得的结果。
要求:通过建立机构仿真模型,并给系统加力,编制程序求出外力,并作曲线,求出最大平衡力矩和功率.(2)凸轮机构构设计已知:从动件冲程H,许用压力角[α].推程角δ。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之压床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学院: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老师:目录一、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机构简介图示为压床机构简图,其中六杆机构为主体机构;图中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三对齿轮将转速降低,然后带动曲柄1转动,再经六杆机构使滑块5克服工作阻力rF而运动;为了减少主轴的速度波动,在曲柄轴 A 上装有大齿轮6z并起飞轮的作用;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油泵凸轮,驱动油泵向连杆机构的供油;a压床机构及传动系统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已知:各构件的重量G及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s曲柄1和连杆4的重力和转动惯量略去不计,阻力线图图9—7以及连杆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中所得的结果;要求:确定机构一个位置的各运动副中的反作用力及加于曲柄上的平衡力矩;作图部分亦画在运动分析的图样上;凸轮机构构设计已知:从动件冲程H,许用压力角α.推程角δ;,远休止角δ,回程角δ',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见表9-5,凸轮与曲柄共轴;要求:按α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求出理论廓线外凸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ρ;选取滚子半径r,绘制凸轮实际廓线;以上内容作在2号图纸上.设计数据设计内容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符号单位mm 度mm r/min数据I 50 140 220 60 1201501/2 1/4 100 1/2 1/2 II 60 170 260 60 1201801/2 1/4 90 1/2 1/2III 70 200 310 60 120 210 1/2 1/4 90 1/2 1/2 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及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δG2 G3 G5N1/30 660 440 300 40001/30 1060 720 550 70001/30 1600 1040 840 11000凸轮机构设计a ΦΦΦˊS0mm 016 120 40 80 20 7518 130 38 75 20 9018 135 42 65 20 75二、压床机构的设计.传动方案设计2.1.1.基于摆杆的传动方案优点:结构紧凑,在C点处,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传动角γ=︒,传动效果最好;满足急回90运动要求;缺点:有死点,造成运动的不确定,需要加飞轮,用惯性通过;2.1.2.六杆机构A2.1.3.六杆机构B综合分析:以上三个方案,各有千秋,为了保证传动的准确性,并且以满足要求为目的,我们选择方案三;.确定传动机构各杆的长度已知:mmhmmhmmh2203,1402,501=== ,' 360ϕ=︒,''3120ϕ=︒,1180,,2CEH mmCD==优点:能满足要求,以小的力获得很好的效果;缺点:结构过于分散:优点:结构紧凑,满足急回运动要求;缺点:机械本身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如右图所示,为处于两个极限位置时的状态;根据已知条件可得:︒=⇒==8.122205021tan θθh h在三角形ACD 和'AC D 中用余弦公式有:由上分析计算可得各杆长度分别为:三.传动机构运动分析项目 数值单位.速度分析已知:m in /1001r n =s rad n w /467.1060100260211=⨯==ππ,逆时针; 大小 ? 0.577 ? ? √方向 CD ⊥ AB ⊥ BC ⊥ 铅垂 √EF ⊥选取比例尺mmsm u v /0105.0=,作速度多边形如图所示;由图分析得:pc u v v c ⋅==×=0.07484m/s bc u v v CB ⋅==×=0.486m/s pe u v v E ⋅==×=0.11224m/s pf u v v F ⋅==×=0.0828m/s ef u v v FE ⋅==×=0.05744m/s 22ps u v v s ⋅==×69.32mm =0.27728m/s33ps u v v s ⋅==×14.03mm =0.05612m/s∴2ω=BCCBl v ==s 顺时针ω3=CD C l v ==s 逆时针 ω4=EFFE l v ==s 顺时针速度分析图:项目 数值单位.加速度分析=⋅=AB B l w a 21×=5.405m/s 2BC n BC l w a ⋅=22=×=1.059m/s 2 CD n CD l w a ⋅=23=×=0.056m/s 2EFn EF l w a ⋅=24=×=0.088m/s 2c a = a n CD + a t CD = a B + a t CB + a n CB大小: √ √ √方向: C →D ⊥CD B →A ⊥BC C →B 选取比例尺μa=m/s 2/mm,作加速度多边形图''c p u a a c ⋅==×=4.5412m/s 2''e p u a a E ⋅==×=6.8116m/s2''c b u a a tCB ⋅==×=2.452 m/s 2''c n u a a tCD ⋅==×=4.5408 m/s 2 a F= a E+ an FE+ a tFE 大小: √ √方向: √ ↑ F →E ⊥FE''f p u a a F ⋅==×=5.1768 m/s 2'2'2s p u a a s ⋅==×=4.8388m/s 2'3'3s p u a a s ⋅==×= 3.406m/s 2''f p u a a F ⋅==×= 5.1768m/s 2CB t CBl a =2α==10.986 m/s 2 逆时针t CDl a =3α==45.408 m/s 2 顺时针. 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g a G a m F s s s g 22222⋅=⋅==660×=与2s a 方向相同 g aG a m F s s g 33333⋅=⋅==440×=与3s a 方向相反gaG a m F F F g ⋅=⋅=555=300×=与F a 方向相反10max r r FF ==4000/10=400N222α⋅=s I J M =×= 顺时针 333α⋅=s I J M =×= 逆时针222g I g F M h ===9.439mm 333g I g F M h ===25.242mm 2.计算各运动副的反作用力 1分析构件5对构件5进行力的分析,选取比例尺,/10mm N u F =作其受力图 构件5力平衡: 0456555=+++R R G F g 则4545l u R F ⋅-==-10×= 4543R R -==2分析构件2、3 单独对构件2分析:杆2对C 点求力矩,可得:0222212=⋅-⋅-⋅Fg g G BC tl F l G l R 单独对构件3分析: 杆3对C 点求矩得:解得: N R t103.26563= 对杆组2、3进行分析:R43+Fg3+G3+R t 63+ Fg2+G2+R t 12+R n 12+R n63=0 大小:√ √ √ √ √ √ √ 方向:√ √ √ √ √ √ √ √ √ 选取比例尺μF=10N/mm,作其受力图则 R n 12=10×=1568N ; R n63=10×=..基于soildworks 环境下受力模拟分析:装配体环境下的各零件受力分析Soild works 为用户提供了初步的应力分析工具————simulation,利用它可以帮助用户判断目前设计的零件是否能够承受实际工作环境下的载荷,它是COMOSWorks 产品的一部分;Simulation 利用设计分析向导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易用、分析的设计分析方法;向导要求用户提供用于零件分析的信息,如材料、约束和载荷,这些信息代表了零件的实际应用情况;Simulation 使用了当今最快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快速有限元算法FFE,它完全集成在windows 环境中并与soild works 软件无缝集成,被广泛应用于玩具、钟表、相机、机械制造、五金制品等设计之中;连杆受力情况Soild works中的simulation模块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零件应力分析途径,通过对构件的设置约束点与负载,我们很容易得到每个零件在所给载荷后的应力分布情况;由于不知道该零件的具体材料,所以我选用了soild works中的合金钢材料,并且在轴棒两端加载了两个负载,经过soild works simulation运算后得到上图的应力分布图,通过不同色彩所对应的应力,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各个应力的分布情况,虽然负载与理论计算的数据有偏差,不过对于我们了解零件的应力分布已经是足够了;四、凸轮机构设计有45.00=r H,即有mm H r 778.3745.01745.00===; 取mm r 380=,取mm r r 4=; 在推程过程中:由200222cos δδπδπ⎪⎪⎭⎫⎝⎛=hw a 得当δ0 =550时,且00<δ<,则有a>=0,即该过程为加速推程段, 当δ0 =550时,且δ>=, 则有a<=0,即该过程为减速推程段所以运动方程2cos 10⎥⎦⎤⎢⎣⎡⎪⎪⎭⎫ ⎝⎛-=δπδh s在回程阶段,由2'0222)cos('δδπδπ⋅-=hw a 得:当δ0′=850时,且00<δ<,则有a<=0,即该过程为减速回程段, 当δ0′=850时,且δ>=, 则有a>=0,即该过程为加速回程段所以运动方程 2]cos 1['h s ⋅⎪⎪⎭⎫ ⎝⎛+=δπδ凸轮廓线如下:五、齿轮设计.全部原始数据 .设计方法及原理考虑到负传动的重合度虽然略有增加,但是齿厚变薄,强度降低,磨损增大:正传动的重合度虽然略有降低,但是可以减小齿轮机构的尺寸,减轻齿轮的磨损程度,提高两轮的承载能力,并可以配凑中心距,所以优先考虑正传动;.设计及计算过程1、变位因数选择 ⑴求标准中心距a :;5.1222)(21mm z z m a =+=⑵选取mm a 5.127'=,由此可得啮合角;25'5.12720cos 5.122'cos 'cos :'=⇒⨯==ααααa a ⑶求变位因数21x x +之和:1044.1tan 2)'()(2121≈-⋅+=+αααinv inv z z x x ,然后在齿数组合为38,1121==z z 的齿轮封闭线上作直线1044.121=+x x ,此直线所有的点均满足变位因数之和和中心距122.5mm 的要求,所以5304.0,574.021==x x ,满足两齿根相等的要求; 2、计算几何尺寸由021>+x x 可知,该传动为正传动,其几何尺寸计算如下:a.中心距变动系数:155.1225.127)'(=-=-=m a a yb.齿顶高变动系数:1044.011044.121=-=-+=∂y x xc.齿顶高:d.齿根高:e.齿全高:f.分度圆直径:g.齿顶圆直径:h.齿根圆直径: i.基圆直径: j.节圆直径: k.顶圆压力角: l.重合度:3.131.114.32)25tan 062.29(tan 38)25tan 136.42(tan 112)'tan (tan )'tan (tan 2211>=⨯-⨯+-⨯=⋅-⋅+-⋅= πααααεa a a z z 满足重合度要求;m.分度圆齿厚:参考文献1.孙恒,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崔洪斌,陈曹维.AutoCAD实践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邓力,高飞.soild works 2007机械建模与工程实例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soildworks公司,生信实维公司.soildworks高级零件和曲面建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上官林建,魏峥.soildworks三维建模及实例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分析 设计说明书

尺寸标注:准确、清晰、完 整
装配关系:明确各部件之间 的装配关系,如螺栓、螺母、
轴承等
安全要求:考虑安全因素, 如防护罩、安全开关等
设计说明:对设计进行说明, 如设计思路、设计目的、设 计特点等
设计图纸的说明及标注
设计图纸包括:机构图、零件图、装配图等 机构图:表示机构各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 零件图:表示零件的形状、尺寸、材料、加工方法等 装配图:表示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和连接方式 标注:包括尺寸、公差、技术要求等,用于指导生产和检验
设计图纸的审核与修改
审核标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审核内容:图纸的完整性、准确性、清晰度、规范性 修改建议:根据审核结果,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修改流程:根据修改建议,进行图纸的修改和完善 审核确认:修改后的图纸再次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提交使用
07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与成果
压床机构的基本组成
压床机构主要由压床、压板、压杆、弹簧、螺栓等部件组成。
压床机构通过压床、压板、压杆等部件的配合,实现对工件的压紧和松 开。 弹簧和螺栓等部件用于调节压床机构的压力和行程,保证压床机构能够 稳定、准确地工作。
压床机构还配有安全装置,如限位开关、安全阀等,以确保操作安全。
03 压床机构的工作原理
压床机构的优化方法
提高压床机构的稳 定性:通过优化设 计,提高压床机构 的稳定性,减少振 动和噪音。
提高压床机构的效 率:通过优化设计, 提高压床机构的工 作效率,减少能耗。
提高压床机构的精 度:通过优化设计 ,提高压床机构的 精度,减少误差。
提高压床机构的安 全性:通过优化设 计,提高压床机构 的安全性,减少事 故发生。
压床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压床机构设计说明书班级:XXXX学号:XXX姓名:XX完成日期:XXXX年XX月一、压床机构简介 (2)1.压床机构简介 (2)2。
设计内容 (3)(1)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 (3)(2)凸轮机构构设计 (3)二、执行机构的选择 (4)方案一 (4)(1)运动分析 (4)(2)工作性能 (4)(3)机构优、缺点 (5)方案二 (5)(1)运动分析 (5)(2)工作性能 (6)(3)机构优、缺点 (6)方案三 (6)(1)运动分析 (7)(2)工作性能 (7)(3)机构优、缺点 (7)选择方案 (7)三、主要机构设计 (8)1、连杆机构的设计 (8)2、凸轮机构设计 (8)四、机构运动分析 (13)五、原动件原则 (16)六、传动机构的选择 (16)七、运动循环图 (18)八、设计总结 (19)九、参考文献 (20)一、压床机构简介1.压床机构简介压床机械是被应用广泛的锻压设备它是由六杆机构中的冲头(滑块)向下运动来冲压机械零件的.其执行机构主要由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组成。
图1为压床机械传动系统示意图.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三级齿轮减速传动装置后,带动冲床执行机构(六杆机构,见图2)的曲柄转动,曲柄通过连杆,摇杆带动冲头(滑块)上下往复运动,实现冲压零件.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的油泵凸轮机构。
2.设计内容(1)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已知:中心距x1、x2、y, 构件4 的上、下极限角,滑块的冲程H,比值CB/BO4、CD/CO4,各构件质心S 的位置,曲柄转速n1。
要求:将连杆机构放在直角坐标系下,编制程序,并画出运动曲线,打印上述各曲线图. (2)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已知:各构件的重量G 及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s(曲柄2 和连杆5的重力和转动惯量略去不计),阻力线图(图9—7)以及连杆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中所得的结果。
要求:通过建立机构仿真模型,并给系统加力,编制程序求出外力,并作曲线,求出最大平衡力矩和功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学院: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老师:目录目录....................................................................................一、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1.1.机构简介.............................................................................1.2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1.3凸轮机构构设计........................................................................1.4.设计数据.............................................................................二、压床机构的设计...........................................................................2.1.传动方案设计.........................................................................基于摆杆的传动方案...................................................................六杆机构A ............................................................................六杆机构B ............................................................................2.2.确定传动机构各杆的长度...............................................................三.传动机构运动分析..........................................................................3.1.速度分析.............................................................................3.2.加速度分析...........................................................................3.3. 机构动态静力分析....................................................................3.4.基于soildworks环境下受力模拟分析: ..................................................四、凸轮机构设计.............................................................................五、齿轮设计.................................................................................5.1.全部原始数据.........................................................................5.2.设计方法及原理.......................................................................5.3.设计及计算过程....................................................................... 参考文献.....................................................................................一、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1.1.机构简介图示为压床机构简图,其中六杆机构为主体机构。
机械原理压床机构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压床机构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机械原理压床机构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压床机构是一种用于对零件进行压制和冲压的机械装置,常用于金属加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本文档将结合机械原理和工程设计原则,对压床机构的设计过程以及设计要点进行阐述。
2. 设计目标本次机械原理压床机构的设计目标如下: - 最大压力:100吨 - 最大行程:200毫米 - 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在工作过程中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安全性:确保工作过程中的操作人员的安全3. 设计过程机械原理压床机构的设计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研究需求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和研究用户的需求。
对压床机构的使用环境、工作压力、行程要求等进行详细分析,为设计提供依据。
3.2 选择工作原理根据需求和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工作原理。
常见的压床机构工作原理包括液压式、机械式和气动式。
根据设计目标,我们选择了液压式压床机构。
3.3 设计机构布局根据液压式压床机构的工作原理,设计机构布局。
包括选择液压缸的位置和数量、压力传递机构的布置等。
3.4 计算和分析进行机构设计的计算和分析,包括承受压力的零件强度计算、耐磨性和耐腐蚀性设计等。
通过仿真和计算验证机构设计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5 选择材料和零件根据计算和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零件。
确保机构的强度、刚度和耐用性。
3.6 绘制详细图纸根据最终设计结果,绘制详细的机械结构图纸。
包括总装图、零件图和工艺流程图等。
4. 设计要点机械原理压床机构设计的要点如下:4.1 结构稳定性设计中需考虑机构的稳定性,使用合适的支撑结构和防震装置,以提高机构的稳固性。
4.2 压力传递设计中需合理布置液压缸和压力传递机构,确保压力传递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4.3 液压系统设计液压系统的设计需考虑高压油管、液压管路、流量控制等因素,以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
4.4 安全措施设计中需考虑安全措施,包括装置安全阀、压力传感器、急停按钮等,以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压床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压床机构设计说明书班级 :XXXX学号 :XXX姓名:XX完成日期:XXXX年XX月一、压床机构简介 (2)1.压床机构简介 (2)2.设计内容 (3)(1)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 (3)(2)凸轮机构构设计 (3)二、执行机构的选择 (4)方案一 (4)(1)运动分析 (4)(2)工作性能 (4)(3)机构优、缺点 (5)方案二 (5)(1)运动分析 (5)(2)工作性能 (6)(3)机构优、缺点 (6)方案三 (6)(1)运动分析 (7)(2)工作性能 (7)(3)机构优、缺点 (7)选择方案 (7)三、主要机构设计 (8)1、连杆机构的设计 (8)2、凸轮机构设计 (8)四、机构运动分析 (13)五、原动件原则 (16)六、传动机构的选择 (16)七、运动循环图 (18)八、设计总结 (19)九、参考文献 (20)一、压床机构简介1.压床机构简介压床机械是被应用广泛的锻压设备它是由六杆机构中的冲头(滑块)向下运动来冲压机械零件的。
其执行机构主要由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组成。
图1为压床机械传动系统示意图。
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三级齿轮减速传动装置后,带动冲床执行机构(六杆机构,见图2)的曲柄转动,曲柄通过连杆,摇杆带动冲头(滑块)上下往复运动,实现冲压零件。
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的油泵凸轮机构。
2.设计内容(1)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已知:中心距x1、x2、y, 构件4 的上、下极限角,滑块的冲程H,比值CB/BO4、CD/CO4,各构件质心S 的位置,曲柄转速n1。
要求:将连杆机构放在直角坐标系下,编制程序,并画出运动曲线,打印上述各曲线图。
(2)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已知:各构件的重量G 及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s(曲柄2 和连杆5的重力和转动惯量略去不计),阻力线图(图9—7)以及连杆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中所得的结果。
要求:通过建立机构仿真模型,并给系统加力,编制程序求出外力,并作曲线,求出最大平衡力矩和功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成绩:XXX2017年12月8日目录一、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1.1 机构简介本文介绍的机构是一个压床机构,用于压制金属材料。
该机构由凸轮机构和传动机构组成。
1.2 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在设计机构之前,需要进行动态静力分析,以确保机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3 凸轮机构构设计凸轮机构是压床机构的核心部分,它通过旋转运动来驱动压床。
在设计凸轮机构时,需要考虑凸轮的形状、尺寸和旋转速度等因素。
1.4 设计数据在设计压床机构时,需要确定各种参数,包括压力、速度、功率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机构的性能和效率。
二、压床机构的设计2.1 确定传动机构各杆的长度传动机构是指将凸轮机构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压床的线性运动的机构。
在设计传动机构时,需要确定各杆的长度,以确保机构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三、传动机构运动分析3.1 速度分析传动机构的速度分析是指对各杆的速度进行计算和分析。
这将有助于确定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
3.1.1 确定凸轮的旋转速度凸轮的旋转速度是传动机构速度分析的重要参数。
在确定凸轮的旋转速度时,需要考虑机构的稳定性和效率。
3.1.2 确定压床的运动速度压床的运动速度是压床机构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确定压床的运动速度时,需要考虑机构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2 加速度分析传动机构的加速度分析是指对各杆的加速度进行计算和分析。
这将有助于确定机构的加速度和动态性能。
EFDE14BS2BC12DS31DE2根据三角函数可得:$DF=\frac{y}{\sin\angle DFE}$,$FE=\frac{DF}{\tan\angle DFE}$,$DE=DF+FE$。
代入已知数值,计算得到$DF=230.94mm$,$FE=133.74mm$,$DE=364.68mm$。
因此,传动机构各杆的长度为:$AB=60mm$,$BC=182.26mm$,$CD=91.13mm$,$DE=364.68mm$,$EF=91.17mm$,$FG=17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压床机构设计院(系)专业班级学号设计者指导老师完成日期年月日目录一. 设计要求------------------------------------------------------31. 压床机构简介--------------------------------------------------32. 设计内容-------------------------------------------------------3(1) 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3(2) 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3(4) 凸轮机构设计--------------------------------------------------3二.压床机构的设计: --------------------------------------------41. 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4(1) 作机构运动简图---------------------------------------------4(2) 长度计算-----------------------------------------------------4(3) 机构运动速度分析------------------------------------------5(4) 机构运动加速度分析---------------------------------------6(5) 机构动态静力分析------------------------------------------8三.凸轮机构设计------------------------------------------------12一、压床机构设计要求1.压床机构简介图9—6所示为压床机构简图。
其中,六杆机构ABCDEF为其主体机构,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减速器的三对齿轮z1-z2、z3-z4、z5-z6将转速降低,然后带动曲柄1转动,六杆机构使滑块5克服阻力Fr而运动。
为了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在曲轴A上装有飞轮,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用的油泵凸轮。
2.设计内容:(1)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已知:中心距x1、x2、y, 构件3的上、下极限角,滑块的冲程H,比值CE/CD、EF/DE,各构件质心S的位置,曲柄转速n1。
要求:设计连杆机构 , 作机构运动简图、机构1~2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滑块的运动线图。
以上内容与后面的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l号图纸上。
(2)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已知:各构件的重量G及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s(曲柄1和连杆4的重力和转动惯量(略去不计),阻力线图(图9—7)以及连杆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中所得的结果。
要求:确定机构一个位置的各运动副中的反作用力及加于曲柄上的平衡力矩。
作图部分亦画在运动分析的图样上。
(3)凸轮机构构设计已知:从动件冲程H,许用压力角[α].推程角δ。
,远休止角δı,回程角δ',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见表9-5,凸轮与曲柄共轴。
要求:按[α]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求出理论廓线外凸曲线的最小曲率半径ρ。
选取滚子半径r,绘制凸轮实际廓线。
以上内容作在2号图纸上二、压床机构的设计1、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2)长度计算:已知:X1=70mm,X 2=200mm,Y=310mm,设计内容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单位mm(º)mm r/min符号X1X2yρ'ρ''H CE/CD EF/DE n1BS2/BC DS3/DE 数据70200310601202101/21/4901/21/2ψ13=60°,ψ113=120°,H=210mm,CE/CD=1/2, EF/DE=1/2, BS2/BC=1/2, DS3/DE=1/2。
由条件可得;∠EDE’=60°∵DE=DE’∴△DEE’等边三角形过D作DJ⊥EE’,交EE’于J,交F1F2于H∵∠JDI=90°∴HDJ是一条水平线,∴DH⊥FF’∴FF’∥EE’过F作FK⊥EE’过E’作E’G⊥FF’,∴FK=E’G在△FKE和△E’GF’中,KE=GF’,FE=E’F’,∠FKE=∠E’GF’=90°∴△FKE≌△E’GF’∴KE= GF’∵EE’=EK+KE', FF’=FG+GF’∴EE’=FF’=H∵△DE'E是等边三角形∴DE=EF=H=210mm∵EF/DE=1/2, CE/CD=1/2∴EF=DE/4=180/4=52.5mm CD=2*DE/3=2*180/3=140mm连接AD,有tan∠ADI=X1/Y=70/310又∵AD=222270310317.33X Y+=+=mm∴在三角形△ADC和△ADC’中,由余弦定理得:AC=mm AC’=mm ∴AB=(AC-AC’)/2=69.015mm BC=(AC+AC’)/2=314.425mm∵BS2/BC=1/2, DS3/DE=1/2∴BS2=BC/2=314.46/2=157.2125mm DS3=DE/2=210/2=105mmAB BC BS2CD DE DS3EF69.015mm314.425mm157.2125mm140mm210mm105mm52.5mm(3)机构运动速度分析:已知:n 1=90r/min ;1ω =π2601•n rad/s = π26090• =9.425 逆时针vB= 1ω·l AB = 9.425×0.=0.m/sC v = B v + Cb v 大小 ? 0.65 ? 方向 ⊥CD ⊥AB ⊥BC选取比例尺μv=0.004m/(mm/s),作速度多边形v C =u v ·pc =0.004×151.4986=0.m/sv CB =u v ·bc =0.004×32.3201=0.m/sv E =u v ·pe =0.004×227.2479=0.m/s v F=u v ·pf =0.004×216.594=0.m/sv FE=u v ·ef =0.004×54.5546=0.m/s v S 2=u v ·2ps =0.004×156.3208mm =0.m/sv S 3=uv ·3ps =0.004×113.624mm =0.m/s∴2ω=BCCBl v =0./0.=0.4112rad/s (逆时针)ω3=CD C l v =0./0.140=4.3285rad/s (顺时针) ω4=EFFE l v =0./0.0525=4.15654rad/s (顺时针)项目 νBνCνEνFvS 2ν3S1ω 2ω 3ω 4ω数值 0. 0. 0.0. 0. 0. 9.425 0.4112 4.3285 4.15654单位m/sRad/s(4)机构运动加速度分析:a B =ω12L AB =9.4252×0.=6.m/s 2a nCB =ω22L BC =0.41122×0. =0.m/s 2a nCD =ω32L CD =4.32852×0.14=2.623m/s 2a nFE =ω42L EF =4.×0.0525=0.907m/s 2c a = a n CD + a t CD = a B + a t CB + a n CB大小: ? √ ? √ ? √ 方向: ? C →D ⊥CD B →A ⊥BC C →B选取比例尺μa=0.04m/ (mm/s 2),作加速度多边形图a C=u a ·''c p =0.04×114.7231=4.5889m/s 2a E =u a ·''e p =0.04×172.08465=6.8834m/s 2a tCB =u a ·=0.04×55.4803=2.219 m/s 2a tCD =u a ·"'n c =0.04×56.2262=2.249 m/s2a F = a E + a n EF + a tEF大小: ? √ √ ?方向: √ √ F →E ⊥EFa F =u a·''f p =0.04×78.4917=3.13967m/s 2a s2=u a·=0.04×132.3339=5.29336m/s 2a s3=u a ·=0.04×86.0423= 3.4417m/s 2α2= a tCB /L CB =2.219 /0.=7.0573 m/s 2α3= a tCD /L CD =2.249/0.14=16.064 m/s2项目 aBaCaE"F a2"S a3"S aα2α3数值 6.13065 4.5889 6.8834 3.13967 5.29336 3.4417 7.0573 16.064单位m/s 2rad/s 2(5)机构动态静力分析G 2 G 3 G 5 F rmaxJ s2J s3 方案Ⅲ 1600 1040 840 11000 1.35 0.39单位 N Kg.m 2.各构件的惯性力,惯性力矩:F I2=m 2*a s2=G 2*a s2/g=1600×5.29336/9.8=864.222N (与a s2方向相反) F I3=m 3*a s3= G 3*a s3/g=1040×3.4417/9.8=365.242N (与a s3方向相反)F I5= m5*a F=G5*a F/g=840×3.13967/9.8=269.1146N(与a F方向相反)F r= 0(返回行程)M S2=J s2*α2=1.35×7.0573=9.5274N.m (顺时针)M S3=J s3*α3=0.39×16.064=6.265N.m (逆时针)L S2= M S2/F I2=9.5274/864.222×1000=11.0243mmL S3= M S3/F I3=6.265/365.242×1000=17.153mm2).计算各运动副的反作用力(1)分析构件5对构件5进行力的分析,选取比例尺μF=20N/mm,作其受力图构件5力平衡:F45+F65+F I5+G5=0则F45= 572.604N;F65=42.462NF43=F45(方向相反)(2)对构件2受力分析对构件2进行力的分析,选取比例尺μF=20N/mm,作其受力图杆2对B点求力矩,可得:F I2*L I2+G2*L2 -F t32*L BC =0864.222×120.2776+1600×1.6873- F t32×314.425=0F t32=339.1786N杆2对S2点求力矩,可得:F t12*L BS2 -F I2*L S2 -F t32*L CS2 =0 F t12×157.2125-864.222×11.0243-339.1786×157.2125=0F t12=399.781N(3) 对构件3受力分析对构件2进行力的分析,选取比例尺μF=20N/mm,作其受力图杆3对点C求力矩得:F t63*L CD –F43*L S3- F I3*L I3 =0 F t63×140-572.604×17.153-365.242×34.3066=0 F t63=159.65777N构件3力平衡:F n23+F t23+F43+F I3+F t63+F n63=0则F n23=629.326N ;F n63=626.764N由此可求出:F23=715.572N;F63=646.78N;F32= - F23构件2力平衡:F32 +G2+F I2+F t12+F n12=0则F n12=1752.458N ;F12=1798.258N(4)求作用在曲柄AB上的平衡力矩MbF61=F21=1798.258N.M b=F21* L =1798.258×67.3219×0.001=121.062N.m(逆时针)三、凸轮机构设计取r0=40mm 取rr=5mm在推程过程中:由a=2πhω2 sin(2πδ/δ0)/δ02得当δ0 =650时,且00<δ<32.50,则有a>=0,即该过程为加速推程段,当δ0 =650时,且δ>=32.50, 则有a<=0,即该过程为减速推程段所以运动方程S=h [(δ/δ0) -sin(2πδ/δ0)/(2π)]在回程阶段,由a=-2πhω2 sin(2πδ/δ0’)/ δ0’ 2得当δ0’ =750时,且00<δ<37.50,则有a<=0,即该过程为减速回程段,当δ0’ =750时,且δ>=37.50, 则有a>=0,即该过程为加速回程段所以运动方程S=h[1-(δ/δ0’)+sin(2πδ/δ0’) /(2π)]凸轮廓线如下:参考文献:1.陆风仪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孙恒、陈作模、葛文杰主编.机械原理.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