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织物结构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织物的结构分类、设计原则以及创新技术,从而培养其在织物设计与生产中的才能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织物的基本结构和纺织品的分类;2. 掌握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理解织物结构与设计的相关技术和工艺;4.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5.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织物结构基础1. 织物的定义和分类;2. 纱线的构造和纤维的特性;3. 织物的细密程度与密度;4. 织物的质地与手感。

单元二:织物设计原理1. 色彩与纹理在织物设计中的应用;2. 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3. 织物设计的比例与构图;4. 织物设计的情感表达。

单元三:织物结构与功能1. 织物的强度和耐磨性;2. 织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3. 织物的染色与印花;4. 织物的保暖和防晒功能。

单元四:织物创新与技术1. 数字化织造技术在织物设计中的应用;2. 3D打印和电子纺织品的新兴技术;3. 智能织物的设计与制造;4.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纺织品创新。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织物结构和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织物设计的过程,培养其实践技能。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4. 课堂展示:通过学生的展示,展示他们的创意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

2. 设计项目:完成织物设计项目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估。

3. 学习笔记:学生需认真记录上课内容和个人思考,形成学习笔记。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织物结构与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王小红.《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年。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011004202、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组织与结构3、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5、总学时:52学时6、理论学时:44学时7、实验学时:8学时第二章织物基本组织及织物本章主要介绍三原组织及其织物方面的知识。

包括三原组织的定义、作图方法、上机要点、组织应用等。

同时还介绍平均浮长的概念。

最后介绍织物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平纹组织及其织物第二节斜纹组织及其织物第三节缎纹组织及其织物第四节平均浮长第五节织物分析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主要介绍平纹、斜纹及缎纹组织的变化组织的定义、特点、组织作图法和上机要点;组织的应用范围即对应织物品种。

另外介绍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的方法及其要点。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包括经重平、纬重平和方平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第一节织物几何结构概述第二节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第六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主要介绍复杂组织的定义、分类和部分有特色的复杂组织的构图、设计要点。

第一节复杂组织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二重组织第三节双层组织及多层组织第四节毛巾组织第五节起毛组织13、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1)先修课程:不要求(2)选修教材:顾平.《织物结构与设计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3)主要参考书目:[1]蔡陛霞.《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9月.[2]沈兰萍.《织物组织与纺织品的快速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3]区秋明.《小花纹织物设计》.纺织工业出版社.1998年11月.[4]陈秋水.《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5]苏州大学.《织物组织与纹织学》.纺织工业出版社.1984年5月.[6]蒋高明编.《现代经编产品设计与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2.。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了解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形成原理和方法;3.能够分析织物组织与结构对织物性能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织物组织与结构的观察和分析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织物组织的概念及分类(1)织物组织的定义;(2)织物组织的分类:平织、斜纹、提花、麻花、针织等;(3)不同织物组织的特点和应用。

2.织物结构的形成原理和方法(1)织物结构的形成原理:经纬纱线的交织;(2)织物结构的形成方法:经编、纬编和全排织等;(3)不同结构方法对织物品质的影响。

3.织物组织与结构对织物性能的影响(1)织物组织与结构对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2)织物组织与结构对透气性和保暖性的影响;(3)织物组织与结构对光泽和手感的影响;(4)织物组织与结构对色彩和图案的影响。

4.织物组织与结构的观察与分析(1)织物组织与结构的观察方法;(2)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分析方法;(3)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5.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实践操作(1)平织和斜纹织物的织造制样实践;(2)经编和纬编织物的编织制样实践;(3)针织织物的编织制样实践;(4)提花和麻花织物的织造制样实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2.实验操作法: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制样实验,并进行观察和分析;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并解决织物组织与结构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实验操作过程。

四、教学评价1.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测验学生对课上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2.实验报告: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进行评价;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期末考试:对学生综合掌握的程度进行考核。

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教学设计

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教学设计

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教学设计介绍本文旨在介绍《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对课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等方面。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织物结构和设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织物结构、织物设计和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掌握织物结构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纤维的基本特性;•掌握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纹理、花型、颜色等设计元素;•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织物及其适用场景,并进行织物设计;•能够应用基本的织物设计理论进行实际制作;•能够应用织物设计理论进行当代时尚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课程设置本课程共计30个学时,其课程设置如下:第一部分:织物结构基础第一部分的教学主要介绍织物结构的基础知识,包括织物的基本构造、织物的纹理和花型,以及不同类型纤维的基本特性。

本部分一共占据10个学时。

第二部分:织物设计基础第二部分的教学主要介绍织物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包括纹理设计、花型设计、颜色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本部分一共占据10个学时。

第三部分:织物设计实践第三部分的教学主要介绍把织物设计理论应用到实践制作中的相关知识,包括织物的材料选择、织物样品制作、服装样品制作等方面的内容。

本部分一共占据10个学时。

教学环节本课程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进行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的环节。

•第一部分:织物结构基础–理论讲解:介绍织物结构的基本构造、纹理和花型,以及常用的纤维类型;–实际操作:进行织物样品的制作,包括平纹、斜纹和缎纹等基础样品。

•第二部分:织物设计基础–理论讲解:介绍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纹理、花型和颜色等元素的设计;–实际操作:进行不同类型织物样品的设计,并进行实际制作。

•第三部分:织物设计实践–理论讲解:介绍如何应用织物设计理论进行实践制作,包括织物的材料选择、织物样品制作和服装样品制作等;–实际操作:进行自由创作,设计和制作一个时尚服装。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2)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2)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前言纺织品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穿着的舒适性和耐用性依赖于纺织品的结构和设计。

因此,对于纺织品结构与设计的教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织物结构对纺织品舒适性和耐用性的影响•掌握设计纺织品的基本技能•开发创新能力•熟悉数字化设计工具教学内容织物结构概论教学内容包括纱线、织物结构,如平纹、斜纹、缎、牛仔布等。

要求学生掌握每种织物结构的特征,以及各种结构在设计中的优缺点。

纺织品设计纺织品设计是本课程中的一个重点。

教学内容应该涵盖:•色彩学•线条和图案设计•三维设计要求学生熟悉不同的设计技巧,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数字化设计工具数字化设计工具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设计效率和精度。

本课程需要提供数字化设计工具的培训,包括PadCAD和Adobe Illustrator等。

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应该配合工作坊、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不同织物结构和设计的差异。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了解不同结构和设计的优缺点,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对于每个教学单元,教师应该讲解并解释教材中的知识点,并提供足够的例子和练习。

视频教学多媒体设备可以用于播放视频,将现代化的纺织技术和织物结构展示给学生。

通过视频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纺织技术的应用和新发展。

工作坊/实验带领学生参加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和工作坊。

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

个人项目在课程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个人项目,他们将提交一份基于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织物结构样本和设计方案。

要求学生在设计中运用所学技能,并鼓励他们开发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

其中包括:1.组生织物样品评估2.个人项目成果评估3.团队项目成果评估4.期末考试总结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它需要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纺织材料学织物的组织和结构

纺织材料学织物的组织和结构

2.线圈长度和排列密度
(1)线圈长度L0 线圈长度愈长: 密度愈小、愈稀薄; 尺寸稳定性、弹性、耐磨性愈差; 强度愈低; 脱散性愈大; 抗起毛起球和抗勾பைடு நூலகம்性愈差; 透气性愈好。
(2)排列密度 织物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内的线圈数。 用5cm内线圈数表示。
横密PA:线圈纵行数/5cm 纵密PB:线圈横列数/5cm 总密度:25cm2内的线圈总数, PA.PB 当纱线线密度一定时,可表示针织物的稀密程度。 密度比系数:横密与纵密的比值
2.经缎组织 (1) 组织结构
(2) 组织特点 • 线圈状态接近纬平组织,有卷边性; • 不同倾斜方向的线圈横列对光线反射不同,故在织
物表面会形成横向条纹; • 逆编织方向有脱散现象。
3.编链组织 (1)组织结构
闭口 编链
开口 编链
(2) 组织特点 结构紧密,纵向延伸性小,不易卷边。
5.针织物的基本性能 (1) 伸缩性; (2)柔软性; (3)多孔性; (4)抗皱性; (5)保形性和起拱性 (6)脱散性:针织物的线圈在断裂或失去串套联系
过滤毡
800~1000 油毡基布 250~350 汽车揩布 80~120 无胶软棉 60~100
2.密度
密度:=G 103 w 103
AF T T
体积分数:
fV
Vf VF
G / 103
AT
空隙率: =1-fV
3.厚度
表15-4 常用非织造布的厚度T(mm)
产品类别 空气过滤 纺织滤尘 药用滤毡 帐篷保温布
针布毡 墙布
厚度 10,40,50
7~8 1.5 6 3,4,5 0.18
产品类别 球革用 帽衬 带用 土工布 鞋用 鞋衬里

织物组织与结构培训教材(PPT270页)

织物组织与结构培训教材(PPT270页)

5.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经纱根数称为组织循环经纱 数,用Rj表示;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纬纱根数称为 组织循环纬纱数,用Rw表示。 6.在一个组织循环中,当其经组织点数等于纬组织点数时 称为同面组织,当其经组织点数多于纬组织点数时称为经 面组织,当其纬组织点数多于经组织点数里称为纬面组织。 组织循环有大小之别,其大小取决于组织循环纱线数的多
第六章 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一节 表、里接结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二节 表、里换层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七章 起毛起绒组织 第一节 纬起绒组织 第二节 毛巾组织
第八章 织物分析
第一章 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
第一节 织物的形成及其组织表示方法
一、织物组织的概念
1.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做织 物组织。 2.在经纬纱相交处,即为组织点(浮点)。 3.凡经纱浮在纬纱上,称经组织点(或经浮点);凡纬组 织点浮在经纱上,称纬组织点(或纬浮点)。 4.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浮沉规律达到循环时,称为一个 组织循环(或完全组织)。
穿综的原则是:把浮沉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 页综片中,也可穿入不同综页(列)中,而不同交织规律 的经纱必须分穿在不同综页(列)内。穿综图至少画出其 不一个穿综循环。
现将常用的穿综方法分述于下。 1、顺穿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个组织循环中的各根经纱逐一地顺次穿在 每一页综片上,一个组织循环的经纱数(Rj)等于所需的 综片页数(Z)。此种方法的穿综循环经纱数(r)也与Rj、 Z相等,即Rj=Z=r。
第二节 织物的上机图
1.上机图是表示织上机织造工艺条件是图解。生产,仿造 或创新织物时均需绘制与编制上机图。
2.上机图是由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 排列成一定的位置而组成。上机图中各组成部分排列的位 置,随各个工厂的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九章 织物的组织与结构

第九章     织物的组织与结构

3、缎纹组织
形成:每间隔四根或四根以上纱线才发生一次 经纬纱线的交错,且这些交错点为单独 的,互不连续的,分布有规律。
参数:Rj=Rw ≥5 1<S<R-1,S与R互为 质 数。图
外观:平整,光滑,富有光泽,有丝绸感。 特性:1、织物厚度,密度增加。2、织物柔软
性、悬垂性提高。3、光泽明亮。4、织 物易勾丝、磨毛。 典型产品:贡缎、软缎。
适用:婴儿衣编针织物的变化组织,有两个罗纹组织彼此复 合,即在一个罗纹组织线圈纵行之间配置另一个罗纹组 织的线圈纵行,织物的两面全部为正面线圈。
特点:双罗纹组织的针织物俗称棉毛布,延伸性和弹性 比罗纹组织小,结构稳定,不易脱散,不卷边。平整, 厚实,柔软,保暖性好。
适用:外衣面料,装饰用布。
(6)集圈组织(图)
形成:针织物的一种花色组织,有线圈和悬圈组成。在某 些线圈上除套有一个拉长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未封闭 的悬弧。集圈组织可在纬编或经编,单面或双面针织物中 形成。
单面集圈组织:在单面组织基础上进行编织,利用集圈线 圈的排列和不同色彩纱线的使用,可形成许多花色效应, 如图案,闪色,孔眼,凹凸等。
产品:厚重大衣呢,毛毯,水龙带,人造血管等
3,起毛组织(起绒组织)
形成:一个系统起毛绒的经纱(绒经)或纬纱(绒纬)与普通 的经纬纱(地组织)交织成布,绒经(绒纬)经割绒后耸立在 织物表面形成毛绒。
经起绒组织:由绒经和地经两个系统经纱与一个系统纬纱交织, 绒经经割绒处理。(如图)
产品:长毛绒,天鹅绒,立绒等
单面提花组织:在单面组织基础上进行提花编织。利用不同颜 色纱线,可得到不同色彩效应,花纹图案,闪色效应,凹凸效 应。
双面提花组织:在双面组织基础上进行提花编织。多用于色彩 设计,可产生各色横条,直条,格形图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1、课程代码:01100420
2、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组织与结构
3、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
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5、总学时:52学时
6、理论学时:44学时
7、实验学时:8学时
8、学分:3学分
9、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及相关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掌握织物组织结构方面的知识,了解织物外观与织物有关性能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识别、分析织物样品的能力,同时具有设计与制织机织物织物小样的能力。

10、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机织物上机图、各类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特征及其在常见织物中的应用,同时对织物分析的方法及内容作了简单的介绍。

11、教学大纲
第一章织物的基本知识及上机图
本章有两个要点,即织物的基本知识和上机图。

第一节织物的基本知识
主要介绍织物及织物结构的概念、织物的分类、织物的量度及织物的发展动向。

第二节上机图
本节内容主要有上机图及其相关概念。

包括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等。

第二章织物基本组织及织物
本章主要介绍三原组织及其织物方面的知识。

包括三原组织的定义、作图方法、上机要点、组织应用等。

同时还介绍平均浮长的概念。

最后介绍织物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平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三节缎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四节平均浮长
第五节织物分析
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
主要介绍平纹、斜纹及缎纹组织的变化组织的定义、特点、组织作图法和上机要点;组织的应用范围即对应织物品种。

另外介绍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的方法及其要点。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
包括经重平、纬重平和方平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
包括加强斜纹、复合斜纹、角度斜纹、曲线斜纹、山形斜纹、破斜纹、菱形斜纹、锯齿形斜纹、芦席斜纹。

第三节缎纹变化组织
包括加强缎纹斜纹、变则缎纹和重缎纹。

第四节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
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本节主要介绍几类具有一定外观特征的联合组织的特征、作图方法、上机要点及其应用。

第一节条格组织
第二节绉组织
第三节透空组织
第四节蜂巢组织
第五节凸条组织
第六节网目组织
第七节平纹地小提花组织
第八节色纱与组织的配合
第五章织物几何结构的概念
主要介绍织物几何结构相、织物紧度的概念以及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

第一节织物几何结构概述
第二节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
第六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
主要介绍复杂组织的定义、分类和部分有特色的复杂组织的构图、设计要点。

第一节复杂组织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二重组织
第三节双层组织及多层组织第四节毛巾组织
第五节起毛组织
13、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1)先修课程:不要求
(2)选修教材:顾平.《织物结构与设计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3)主要参考书目:
[1]蔡陛霞.《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9月.
[2]沈兰萍.《织物组织与纺织品的快速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区秋明.《小花纹织物设计》.纺织工业出版社.1998年11月.
[4]陈秋水.《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5]苏州大学.《织物组织与纹织学》.纺织工业出版社.1984年5月.
[6]蒋高明编.《现代经编产品设计与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
[7]赵展宜主编.《针织学》.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8]针织工程手册编委会.《针织工程手册》.中国纺织出版社..
[9]龙海如主编.《针织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4)习题:每次课后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