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组织与结构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织物组织与结构学复习资料..

第四章联合组织1.条格组织(1)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并列配置(左右、上下)或成格型间跳或纵横条联合。
条格组织外观效应形成原理:由于组织不同,织物表面对光线的反射不同,从而使织物表面呈现清晰的条格效应。
因此,为使效应明显,关键在于两种组织配置得当。
(2)条格组织分类:条纹组织(纵条纹和横条纹)、格组织(方格组织和格子组织)(3)设计要点①基础组织选择恰当(经面—纬面、平纹—斜纹、缎纹并列等)②两条纹的分界处界限分明:分界处两经纱经纬组织点配置一般采用“底片翻转法”在两条纹间添加一根另一组织或另一颜色的纱线,但不可因此而增加综页数。
如:2/2 与5/2经缎并列,加一根2/2经重平组织的纱线③各条子经纱的织缩率尽量接近交错次数和纱线粗细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会给织造造成困难(这时需采用双轴制织)。
为了省去采用两轴的麻烦,一般有下列办法:1、调整经纱密度(即组织紧的穿入数小,组织松的穿入数大) 如平纹 + 缎纹 2入 4入 2、变化织前准备工序中经纱张力(即组织松的张力大组织紧的张力小)2、方格组织(Square Weave)织物外观呈现方格效应,选用经面或纬面组织为基础组织,沿着经向和纬向间隔配置而获得格形,所表现方格大小可相等,也可不等.构成:利用经面和纬面两种组织沿经向和纬向成格形间跳配置而成特点:处于对角位置的两部分配置相同的组织设计要求: 经纱交织次数不宜相差太大;界限分明:相邻两格子交换处的组织点相反;组织连续:沿对角线排列的方格组织其起始点相同,保持组织连续,花纹清晰。
组织图绘作:填绘组织,采用底片翻转法,首先画出基础组织,然后分别以经向和纬向为轴进行翻转而成.组织起始点的选择?3、格子组织(check weave)构成:由纵条纹组织和横条纹组织联合组织安排:①地组织(即大面积出现的组织)——尽量选择简单组织,如平纹②纵条组织—-使用较多的是四枚经面破斜纹或六枚经面破斜纹、五枚经面缎纹③横条组织—-与纵条相对应的纬面组织设计要点①纵条盖横条,即纵条是连续的②纵、横交错的地方用重纬缎.因为在横条交错的地方纬密大于别处,故经浮长相应缩短,使纵条在外观上出现断痕,使用重纬缎后可使经浮长增加,接近于其他地方的浮长。
织物组织与结构学第二版答案王国和

织物组织与结构学第二版答案王国和1.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ven fabric structure?A: Woven fabric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interlacing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yarns that form a structure of intersecting warp and weft yarns. The warp yarns are stretched on the loom and form the lengthwise grain of the fabric, while the weft yarns are inserted over and under the lengthwise warp yarns and form the crosswise or fill yarns.2. How is a plain weave created?A: Plain weave is created by alternately passing the weft yarn over and under the warp yarns. Each weft yarn passes over one and under the next warp yarn and a basic interlacing pattern is created.3. What is twill weave?A: Twill weave is an interlacing of threads in a diagonal figure-eight pattern, creating strong and durable fabrics with a distinctive texture and appearance.4. What is satin weave?A: Satin weave is a weaving technique used to create fabrics with a smooth, glossy finish and lustrous sheen. It is created by interlacing the weft yarns over more warp yarns than in otherweave constructions, resulting in a longer “float” of weft yarn over the warp yarns.5. How does a double cloth weave differ from other weaves?A: Double cloth weave is a weaving technique in which two sets of warp and weft yarns are interlaced to create two layers of fabric. Unlike other weaves, however, the top layer of fabric may be a different colour, pattern or texture than the bottom layer.6. What is a basket weave?A: A basket weave is a type of weave in which two or more sets of warp and weft yarns are interlaced to form a pattern of alternating squares. This type of weave creates a thick, sturdy fabric with a muted appearance.7. What is jacquard weaving?8. What is a leno weave?A: A leno weave is a type of weave in which two sets of warp yarns are twisted together before being interlaced with a weft yarn. This type of weave creates a loose and open fabric structure with increased breathability and flexibility.9. What is a dobby weave?10. What is a damask weave?A: A damask weave is a type of weave in which the warp and weft yarns are woven together in a single pass, resulting in a reversible fabric with a distinct and lustrous sheen.。
织物组织复习

经
纬
纬
经
图4-5 经纬纱直径相同的平纹织物纬、经向切面图
当 d j d w 时(如图4—6所示),则
h j d w , hw d j , d j d w
dw hw d j
hj
经
纬
纬
经
图4-6 经纬纱直径不同的平纹织物纬、经向切面图
• 织物的正反面与切面接触的纱线都为经纱, (极限情况τ=2dj+dw) 这种织物称之为经支持面织物,如府绸、卡其 • 织物的正反面与切面接触的纱线都为纬纱, (极限情况τ=dj+2dw) 这种织物称之为纬支持面织物,如横贡、麻纱 • 当织物正、反两面的经纬纱均与切面接触时,如 τ=hw+dw=hj+dj=dj+dw 这种织物称之为经、纬同支持面织物,如平布
穿 综 图
组 织 图
纹 板 图
构成正确上机图
原组织包括 平纹、斜纹、缎纹 三种。 原组织的基本特征: (1)在一个组织循环中,组织点飞数是常数; (2)在一个组织循环中,每根经纱或纬纱上,只有 一个经(纬)组织点,其他均为纬(经)组织点。 ——在一个组织循环内,每根经纬纱只交织一次: 即 R j=R w
第三章 变化组织及其织物
绘图方法: 例:作3 Leabharlann 2 2 3 1变化纬重平
第三章 变化组织及其织物
• 绘图方法: 作
2 1 2 2 2 1
变化方平组织
• 主要采用增加组织点、改变组织点飞数及延长组织点等方 法构成。
重组织的构成原理
每组表经(表纬)、里经(里纬) 与纬(经)纱交织的组织点,在一 个完全组织内必须有共同的组织点, 即:
织物组织与结构
复习
织物组织与结构练习题及答案

织物组织与结构一、填空题1.织物的上机图是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它包括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提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
2.在织物上机图中,当纹板图位于组织图右侧时,纹板图的横行表示投入一根纬纱对应的一排纹钉孔,纵行表示表示一片(列)综。
3.穿综的原则是:把沉浮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相同的综片,也可以穿入角大于45°(增大)的斜纹组织,这种斜纹组织称为急斜纹组织。
13.制织府绸织物时,常采用的穿综方法为飞穿法。
隐条织物经纱采用不同捻向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间排列,在平纹织物表面会出现若隐若现的纵向条纹。
巴里纱织物经纬纱采用强捻纱织造,织物密度较小,结构稳定,织物轻薄透明,可做夏季面料。
14.绘制经曲线斜纹时,经向飞数的确定应注意∑Sj等于0或为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的整数倍,最大飞数值必须小于基础组织中最长的浮线长度以保证曲线连续。
15.马裤呢织物的组织为急斜纹,双面华达呢织物组织为2/2↗,横贡缎织物组织为5/3纬面缎。
16.隐条织物经纱采用不同捻向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间排列,在平纹织物表面会出现若隐若现的纵向条纹。
泡泡纱织物采用双轴织造,织物表面呈现泡条效果。
17.分析织物时,判断织物经纬向的方法有有布边时,与布边平行的为经向、一般密度大的为经向、筘痕明显的为经向等。
、经二重组织中表组织是经面组织,里组织是纬面组织,为使织物表面具有良好的经面效应,应使里经的(短)经组织点被表经的经浮长线所覆盖。
28.纬二重组织中表组织是纬面组织,里组织是经面组织,为使织物表面具有良好的遮盖效应,应使里纬的短纬组织点被表纬的纬浮长线(纬组织点)所覆盖。
29.采用“下接上”法设计接结三层组织时,其各层的连接方法是指里接中、中接表。
30.拷花呢织物采用纬起毛组织进行织造,地组织主要有简单组织、经二重组织、双层组织三类。
31.经起毛织物按照形成绒毛的方法分单层起毛杆织造法、绒经浮长通割法、双层织造法。
(2021年整理)织物组织学复习题

(完整)织物组织学复习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织物组织学复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织物组织学复习题的全部内容。
《织物组织学》复习题注:选择题会从以下面题中提炼出来.一、填空1、织物是纺织纤维集合体中的一个大类产品,具有一定的长、宽度,而厚度相对于长、宽度是极其小的的片状物体。
2、传统的两向机织物是由经纱、纬纱两系统纱线在织机上相互交织而成的.3、织物内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称为织物组织。
经、纬纱交叉处称为组织点。
当经纱浮在纬纱之上时称经组织点; 当纬纱浮在经纱上面时称纬组织点。
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排列规律在织物中达到重复时的最小单元称为一个组织循环。
构成一个组织循环的经纱根数是组织循环经纱数,构成一个组织循环的纬纱根数是组织循环纬纱数。
4、机织物的上机图是表示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用以指导织物的上机装造工作。
上机图由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和纹板图四部分组成。
5、穿综图是表示组织图中各根经纱穿入各页综片顺序的图解.每一横行表示一页综片(或一列综丝),顺序由下向上排列;每一纵行表示与组织图对应的一根经纱。
穿综的原则是沉浮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片综片中,也可以穿在不同的综片中,而不同交织规律的经纱必须穿在不同的综片内。
穿综图最少画一个穿综循环 .常用的穿综方法有顺穿法、飞穿法、照图穿法、间断穿法、分区穿法 .6、穿综图中顺穿法适用于经纱循环少的组织和经密比较小的织物。
7、飞穿法是把所用综片划分为若干组,分成的组数等于经纱循环数或其倍数。
织物组织结构复习题8、9

43..按照下列已知条件,绘制锯齿斜纹组织的组织图。
(1)基础组织为2 1 ,Kj=8,Sj=4。
3 2一个锯齿内的经纱数=(2Kj-2)- 锯齿飞数=10。
锯齿数=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与锯齿飞数的最大公约数=8/4=2Rj=锯齿数*每一个锯齿内的经纱根数=2*10=20 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8(2)基础组织为3 2 ,Kj=6,Sj=3。
2 2一个锯齿内的经纱数=(2Kj-2)- 锯齿飞数=7。
锯齿数=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与锯齿飞数的最大公约数=9/3=3Rj=锯齿数*每一个锯齿内的经纱根数=3*7=21 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9(3)基础组织为3 1 ,Kj=8,Sj=3。
4 1一个锯齿内的经纱数=(2Kj-2)- 锯齿飞数=11。
锯齿数=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与锯齿飞数的最大公约数=9/3=3Rj=锯齿数*每一个锯齿内的经纱根数=3*11=33 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9(4)基础组织为3 2 ,Kw=9,Sw=3。
2 2八七六五四三二一1234567910111213141516171920818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123457891011121415161718192161320一个锯齿内的经纱数=(2Kw-2)- 锯齿飞数=13。
锯齿数=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与锯齿飞数的最大公约数=9/3=3Rw=锯齿数*每一个锯齿内的经纱根数=3*13=39Rj=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9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44.以2/2斜纹为基础组织,作同一方向斜纹线为四条的芦席斜纹组织图。
Rj=Rw=基础组织的组织循环纱线数*同一方向的平行斜纹线条数=4×4=16。
织物结构设计相关复习资料(青岛)

一、填空题1.织物的上机图是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它包括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提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
2.在织物上机图中,当纹板图位于组织图右侧时,纹板图的横行表示投入一根纬纱对应的一排纹钉孔,纵行表示表示一片(列)综。
3.穿综的原则是:把沉浮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相同的综片,也可以穿入不同的综片,沉浮规律不相同的经纱必需穿入不同的综片。
4.在上机图中,穿综图的每一横行表示一片综或一列综丝、每一纵行表示与组织图中相对应的一根经纱。
5.山形斜纹组织常采用照图穿法(山形穿法)穿综方法,纵条纹组织常采用间断穿法穿综方法。
6.构成三原组织的条件是组织点飞数是常数、每根经纱或纬纱上只有一个经(纬)组织点,其它均为纬(经)组织点(即Rj=Rw=R)。
7.制织平纹组织织物时,常采用的穿综方法有顺穿法、飞穿法。
隐条隐格织物是采用不同捻向的强捻纱相间排列(对光线的反射不同)的设计方法,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隐条隐格效果。
稀密纹织物是在平纹织物中利用穿筘变化,从而改变了部分经纱的密度,可获得稀密纹外观效果。
8.写出下列织物的组织:府绸平纹,细平布平纹,单面纱卡其3/1↖斜纹,单面线卡其3/1↗斜纹,棉横贡缎5/3纬面缎,双面华达呢2/2↗斜纹。
9.构成一个规则的缎纹组织应满足Rj=Rw≥5 (6除外)、1<S<R-1 、R与S互为质数。
10.平纹组织的平均浮长为 1 ,五枚缎纹组织的平均浮长为2.5在两种织物原料、线密度相同的条件下, 缎纹组织较疏松。
11.织制平纹组织织物时,常采用的穿综方法有顺穿法、飞穿法。
举出三种常见的平纹组织织物府绸、凡立丁、派力司。
12斜纹组织中,在经纬密度近似的情况下,增大经向飞数,可获得斜纹线倾斜角大于45°(增大)的斜纹组织,这种斜纹组织称为急斜纹组织。
13.制织府绸织物时,常采用的穿综方法为飞穿法。
隐条织物经纱采用不同捻向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间排列,在平纹织物表面会出现若隐若现的纵向条纹。
织物组织结构复习题1-2

1,分别说明织物、织物组织、织物结构的含义。
织物:由相互垂直排列的两个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交织而成的制品,称之为机织物,简称织物。
织物组织: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做织物组织。
织物结构:经纬纱线在织物中的几何形态。
2,说明组织点、组织循环及组织点飞数的含义。
组织点:织物中经纬纱相交处,即为组织点。
组织循环: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浮沉规律达到循环时,成为一个组织循环。
组织点飞数:指同一个系统中相邻两根纱线上相应组织点的位置关系,即相应经(纬)组织点间相距的组织点数。
1,什么是上机图?它包括哪几部分?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上机图是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
上机图是由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排列成一定位置而组成。
组织图:表示织物中经纬纱的交织规律。
穿综图:表示组织图中各根经纱穿入各页综片顺序的图解。
穿筘图:表明每个筘齿内穿入经纱的根数。
纹板图:控制综框运动规律的图解。
2,穿综的原则是什么?主要的穿综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织物?穿综的原则:把浮沉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页综片中,也可穿入不同综页(列)中,而不同交织规律的经纱必须分穿在不同综页(列)内。
顺穿法:按经纱排列顺序逐根依次穿入各页综框的穿综方法。
适用于经纱循环数小,密度不太高的织物。
飞穿法:按某种规律跳着穿的穿综方法。
适用于经纱循环数小,经密较高的织物。
照图穿法:将运动规律相同的纱线穿入同一片综框;将运动规律不同的纱线穿入不同的综。
适用于经纱循环时候大,但经纱沉浮规律不大的织物。
间断穿法:适用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组成的织物。
对第一种组织按其经纱运动规律穿若干个循环后,又按另一种穿综规律穿综,每一种穿综规律成为有一个穿综区,每个区中有各自的穿综循环。
分区穿法:将综框分为前后若干区,不同组织或不同经纱各自穿入各区综片内。
适用于有若干组经纱的组织。
3,什么是复列式综框?何时要采用复列式综框?一页综框上有2-4列综丝,即是复列式综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联合组织1.条格组织(1)构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并列配置(左右、上下)或成格型间跳或纵横条联合。
条格组织外观效应形成原理:由于组织不同,织物表面对光线的反射不同,从而使织物表面呈现清晰的条格效应。
因此,为使效应明显,关键在于两种组织配置得当。
(2)条格组织分类:条纹组织(纵条纹和横条纹)、格组织(方格组织和格子组织)(3)设计要点①基础组织选择恰当(经面—纬面、平纹—斜纹、缎纹并列等)②两条纹的分界处界限分明:分界处两经纱经纬组织点配置一般采用“底片翻转法”在两条纹间添加一根另一组织或另一颜色的纱线,但不可因此而增加综页数。
如:2/2 与5/2经缎并列,加一根2/2经重平组织的纱线③各条子经纱的织缩率尽量接近交错次数和纱线粗细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会给织造造成困难(这时需采用双轴制织)。
为了省去采用两轴的麻烦,一般有下列办法:1、调整经纱密度(即组织紧的穿入数小,组织松的穿入数大)如平纹+ 缎纹2入4入2、变化织前准备工序中经纱张力(即组织松的张力大组织紧的张力小)2、方格组织(Square Weave)织物外观呈现方格效应,选用经面或纬面组织为基础组织,沿着经向和纬向间隔配置而获得格形,所表现方格大小可相等,也可不等。
构成:利用经面和纬面两种组织沿经向和纬向成格形间跳配置而成特点:处于对角位置的两部分配置相同的组织设计要求:经纱交织次数不宜相差太大;界限分明:相邻两格子交换处的组织点相反;组织连续:沿对角线排列的方格组织其起始点相同,保持组织连续,花纹清晰。
组织图绘作:填绘组织,采用底片翻转法,首先画出基础组织,然后分别以经向和纬向为轴进行翻转而成。
组织起始点的选择?3、格子组织(check weave)构成:由纵条纹组织和横条纹组织联合组织安排:①地组织(即大面积出现的组织)——尽量选择简单组织,如平纹②纵条组织——使用较多的是四枚经面破斜纹或六枚经面破斜纹、五枚经面缎纹③横条组织——与纵条相对应的纬面组织设计要点①纵条盖横条,即纵条是连续的②纵、横交错的地方用重纬缎。
因为在横条交错的地方纬密大于别处,故经浮长相应缩短,使纵条在外观上出现断痕,使用重纬缎后可使经浮长增加,接近于其他地方的浮长。
另外,交错处的紧度较大(Pj、Pw大),采用重纬可使紧度减小。
上机①用综:考虑地组织与横条组织的配合及纵条组织所需的综页数如:五枚缎纹与平纹组织需10页(地、横的最小公倍数)+5(纵条)=15②穿筘:纵条宽度在1cm以上时,为使条子明显些,经纱密度要增加,采用花穿。
(在1cm 以下,由于地组织紧,条组织松,自然可突出条子)③卷取:在卷取时,地组织与横条纹组织的卷取不同(因Pw不同)在横条织完,接织地组织时,应停卷,因横条密度大,紧度大,采用停卷以免出现稀弄。
4、绉组织(crepe weave)使织物表面起绉的方法一般有三:化学法用化学方法对织物进行后整理,如丝织物的酸缩处理工艺法即在工艺上采取特殊的措施,如泡泡纱、双绉(纬强捻)、乔其纱、在经纬纱中加弹力纱(如纬4︰1)组织法即利用经纬纱交织的方法特征利用经纬度纱不等浮长的交错排列,使织物表面形成分散且规律不明显的细小颗粒花纹,织物表面微呈凹凸起绉,好似在平坦地面上的泥沙而略呈起伏,其手感柔软、厚实有弹性而光泽暗淡柔和,故又称之为泥地组织。
形成原理: 织物结构上的松紧差异设计要点(1)不同长度的经、纬浮点沿各个方向均匀配置,切忌使织物表面呈现出明显的纵、横、斜向纹路或其他规律出现。
(2)在一个组织循环内,各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次数应尽量接近,相差不要过大,以使每根经纱的缩率趋于均匀。
(3)经纬浮长不宜过长(织物上一般不超过2mm,有特殊要求的除外),因为太长的浮线会破坏织物表面均匀细微的颗粒状外观。
不应有大群相同的组织点(经或纬)集聚在一起,以免影响起绉与光泽的效果。
绉组织的构作方法1.增点法以原组织或变化组织为基础,按另一组织的规律增加组织点构成绉组织。
2.以一种组织纱线移绘到另一种组织纱线间将一种组织的经(或纬)纱,按一定的比例(1︰1、1︰2),移绘到另一种组织的经(或纬)纱线间。
3. 调整同一种组织的纱线次序构成绉组织用这种方法绘作绉组织时,一般是以变化组织为基础组织,然后变更基础组织的经(纬)纱排列次序而成。
4.旋转法选用一个组织为基础,使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组合构成绉组织。
省综设计法省综设计法设计方法及步骤:(1)确定采用的综片数,一般综片数为4~8片;(2)确定组织循环图的范围(如60×40);(3)确定每次提升的综页数;(4)确定每片综的提升规律(即画出纹板图)每根经纱上连续经(或纬)组织点不要太多(≤2)。
每根经纱的交织次数应尽量一致。
每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数与纬组织点数尽量相等(5)画穿综图和组织图。
首先把经纱循环数分成若干组,每一组的经纱数等于综片数,按不同排列顺序穿综。
注意:每根纬纱上连续的纬(或经)组织点数不要过多,一般≤3,同一页综必须最少间隔3根经纱。
5、透孔组织(Mock Leno Weave)构成:由平纹组织与重平组织联合构成。
表面特点:在织物表面具有均匀分布的小孔。
形成原理在一个组织循环内,有组织的松紧差异;2.有切线存在,使切线两边的纱线不易靠拢;3.有长浮线的集束作用。
设计和织造透孔织物的注意点1.浮长线选择合适;2.织物密度不宜太大;3.穿筘时应将成束的经纱穿入同一筘齿,纬向可采用间歇卷取的方法;4.穿综可采用间断穿法。
绘作简单的透孔组织1、确定其组织循环纱线数。
2、在意匠纸上画出组织图的范围。
3、在组织图的左下填绘基础组织4、按照底片翻转的关系画出其余的组织点。
6、蜂巢组织(Honeycomb Weave)织物表面具有规则的四方形凹凸花纹,形如蜂巢,故称蜂巢组织。
织物手感松软、丰厚,缩水率较大。
它常用于衣料、披巾、茶巾等。
构成及织物表面特点在纬面菱形斜纹组织的上下(或左右)两处逐渐填绘经组织点并与原来的菱形斜纹之间空一个组织点而成。
形成蜂巢外观的原因在蜂巢组织的一个组织循环内,有紧组织和松组织,且二者逐渐过渡相间配置。
浮线短的组织(平纹)处织物薄,形成织物的凹洼部分(呈凹的方向看它周围的浮长线是浮在织物的一面就被带向哪一面),浮线长的松组织处织物厚,形成四周高的部分。
设计要点:保证中间组织紧,边部组织松,在两两相对的部分中,一组经组织点占优势,另一组纬组织点占优势。
蜂巢组织的常用构作方法以单一经浮点构成菱形斜纹为基础,把整个组织分成四个部分,在上下或左右两部分的三角形内,填绘经组织点,并与原来的菱形斜纹线之间空一个组织点而成。
变化蜂巢组织①斜纹线顶点错开格这种蜂巢组织有长方形的蜂巢外观②顶点隔开③增加斜纹线根数7、凸条组织(Cord Weave)织物外观呈现纵向、横向或斜向的灯芯条,而反面呈纬浮线或经浮线的效应。
构成及织物表面特点由浮长线较长的重平组织和另一种起固结浮长线作用的简单组织联合而成。
(即在经或纬重平组织正面的长浮线上构作“加固组织”而构成)凸条形成的原因在凸条组织内,由于每根经纱或纬纱的一部分交织成固结组织,成为较紧的结构呈现在织物的表面,而另一部分沉在织物的反面成为长浮线而没被固结,这样在一根纱上一处紧,另一处松,紧处必然向松处扩展,从而使在反面的浮长线呈绷紧状态,尤其是在织物下机后,因不受外界张力的拉伸,沉在织物反面的长浮线产生收缩(缩短)大于固结组织部分的收缩,致使长浮线以内的正面紧密的固结组织凸起;又在浮长线与固结组织的交接处,组织点有交错,织物在该处显薄而凹下,这样一凸一凹便形成了明显的凸条。
设计方法:选择基础组织、固结组织。
Rj=基础组织循环经纱数Rw=Rw基础组织×固结组织的组织循环纬纱数8、网目组织(Spider Weave or Linear Zigzag Weave)织物表面具有扭曲网络状外观,又称蛛网组织构成及织物表面特点:由简单地组织(如平纹、三枚斜纹等)与浮在地布上的曲折经纬浮长线构成。
网目纱:呈曲折网络状的纱线牵引纱:在网目纱曲折转向处起牵引作用的纱网目组织经网目——由经纱曲折而成纬网目——由纬纱曲折而成网目效应的形成原理第一、七根纬纱在织物表面存在纬浮长线,对第4、第10两根经纱有拉拢作用,这两根纬纱叫做牵引纬;而被拉拢的两根经纱叫做网目经。
若网目纱是经(纬)纱,则牵引纱必定为纬(经)纱。
简单网目组织的构作方法在平纹组织中,选取适当位置的纱线改为网目、牵引纱1.确定组织循环大小。
2.在组织循环内先作平纹组织。
3.确定网目经与牵引纬的位置。
4.在网目经上增加经组织点,形成网目经上的经浮长线;同时,在牵引纬上去掉部分经组织点,形成纬浮长线。
选择时应使网目纱与邻纱在牵引纬处有切点。
对单起平纹——若选偶数序号的经纱为网目经,则应选奇数序号的纬纱为牵引纬;对双起平纹——相反,即若选偶(奇)数序号的经纱为网目经,则应选偶(奇)数序号的纬纱为牵引纬。
例:绘作以平纹为基础,Rj = 12 Rw = 16 的网目组织增强网目效应的措施网目纱和牵引纱采用与地组织纱颜色对比较大的纱线,使网目清晰明显网目纱比地组织纱粗,使其网目立体感增强增加牵引点左右或上下(纬网目)组织松紧差异的程度,牵引纱上下去掉些经组织点(见例图)增加牵引纱(见例图)对于经网目,增加网目经纱部位的每筘穿入数,并将网目经纱夹在两边相邻地经纱中间穿入同一筘齿,以利网目经纱的抬起和移动,穿入数大于5效果更好。
网目组织一般采用单轴织造,网目经交织数少,张力松,正好容易被拉动曲折,但交织次数相差太大,上机时要采取一定措施。
可在被拉拢经(纬)纱的牵引纬(经)取消部分经、纬纱的交织点。
网目组织设计要点制织网目组织时,两网目经纬纱间至少要间隔5根地部纱线。
穿筘时要将网目经纱夹在地经之间穿入同一筘齿。
网目组织常与其他组织联合用于织制服装及装饰用织物。
9、小提花组织设计要点1.花、地组织配合时,花、地交接要清楚,使得花纹清晰不变形;2.起花部分的浮长线不要太长,一般经纱浮长不超过3~5个组织点;3.起花部分的经纱与平纹的交织次数不要相差太大,一般经纱平均浮长应控制在1~1.3,以保证用单轴织造;4.每次开口提综数尽可能均匀,因此花型配置应相对均匀分散;5.因起花部分只起点缀的作用,所以织物的密度一般可与平纹组织相同,采用平筘穿法。
10、色纱与组织的配合所谓色纱与组织的配合,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经纱和纬纱与各种织物组织相配合,使织物表面产生各种变化;(1)连续一种颜色的纱线根数大于组织循环纱线数或当经纬纱中有一种呈一色时,则以色纱为主,而组织不起主导作用,只起衬托作用,织物表面形成条子或格子。
(2)当经纬异色时,在织物表面呈现由组织形成的织纹,色纱只起衬托作用,使织纹更明显,而且有闪光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