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织物结构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织物的结构分类、设计原则以及创新技术,从而培养其在织物设计与生产中的才能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织物的基本结构和纺织品的分类;2. 掌握织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理解织物结构与设计的相关技术和工艺;4.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5.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织物结构基础1. 织物的定义和分类;2. 纱线的构造和纤维的特性;3. 织物的细密程度与密度;4. 织物的质地与手感。

单元二:织物设计原理1. 色彩与纹理在织物设计中的应用;2. 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3. 织物设计的比例与构图;4. 织物设计的情感表达。

单元三:织物结构与功能1. 织物的强度和耐磨性;2. 织物的透气性和吸湿性;3. 织物的染色与印花;4. 织物的保暖和防晒功能。

单元四:织物创新与技术1. 数字化织造技术在织物设计中的应用;2. 3D打印和电子纺织品的新兴技术;3. 智能织物的设计与制造;4.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纺织品创新。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织物结构和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织物设计的过程,培养其实践技能。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4. 课堂展示:通过学生的展示,展示他们的创意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等。

2. 设计项目:完成织物设计项目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估。

3. 学习笔记:学生需认真记录上课内容和个人思考,形成学习笔记。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织物结构与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1. 王小红.《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年。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011004202、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组织与结构3、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5、总学时:52学时6、理论学时:44学时7、实验学时:8学时第二章织物基本组织及织物本章主要介绍三原组织及其织物方面的知识。

包括三原组织的定义、作图方法、上机要点、组织应用等。

同时还介绍平均浮长的概念。

最后介绍织物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平纹组织及其织物第二节斜纹组织及其织物第三节缎纹组织及其织物第四节平均浮长第五节织物分析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主要介绍平纹、斜纹及缎纹组织的变化组织的定义、特点、组织作图法和上机要点;组织的应用范围即对应织物品种。

另外介绍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的方法及其要点。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包括经重平、纬重平和方平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第一节织物几何结构概述第二节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第六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主要介绍复杂组织的定义、分类和部分有特色的复杂组织的构图、设计要点。

第一节复杂组织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二重组织第三节双层组织及多层组织第四节毛巾组织第五节起毛组织13、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1)先修课程:不要求(2)选修教材:顾平.《织物结构与设计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3)主要参考书目:[1]蔡陛霞.《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9月.[2]沈兰萍.《织物组织与纺织品的快速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3]区秋明.《小花纹织物设计》.纺织工业出版社.1998年11月.[4]陈秋水.《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5]苏州大学.《织物组织与纹织学》.纺织工业出版社.1984年5月.[6]蒋高明编.《现代经编产品设计与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2.。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了解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形成原理和方法;3.能够分析织物组织与结构对织物性能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织物组织与结构的观察和分析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织物组织的概念及分类(1)织物组织的定义;(2)织物组织的分类:平织、斜纹、提花、麻花、针织等;(3)不同织物组织的特点和应用。

2.织物结构的形成原理和方法(1)织物结构的形成原理:经纬纱线的交织;(2)织物结构的形成方法:经编、纬编和全排织等;(3)不同结构方法对织物品质的影响。

3.织物组织与结构对织物性能的影响(1)织物组织与结构对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2)织物组织与结构对透气性和保暖性的影响;(3)织物组织与结构对光泽和手感的影响;(4)织物组织与结构对色彩和图案的影响。

4.织物组织与结构的观察与分析(1)织物组织与结构的观察方法;(2)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分析方法;(3)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5.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实践操作(1)平织和斜纹织物的织造制样实践;(2)经编和纬编织物的编织制样实践;(3)针织织物的编织制样实践;(4)提花和麻花织物的织造制样实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2.实验操作法: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制样实验,并进行观察和分析;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并解决织物组织与结构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织物组织与结构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实验操作过程。

四、教学评价1.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测验学生对课上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2.实验报告: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进行评价;3.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期末考试:对学生综合掌握的程度进行考核。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011004202、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组织与结构3、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5、总学时:52学时6、理论学时:44学时7、实验学时:8学时8、学分:3学分9、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及相关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掌握织物组织结构方面的知识,了解织物外观与织物有关性能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识别、分析织物样品的能力,同时具有设计与制织机织物织物小样的能力。

10、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机织物上机图、各类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特征及其在常见织物中的应用,同时对织物分析的方法及内容作了简单的介绍。

11、教学大纲第一章织物的基本知识及上机图本章有两个要点,即织物的基本知识和上机图。

第一节织物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织物及织物结构的概念、织物的分类、织物的量度及织物的发展动向。

第二节上机图本节内容主要有上机图及其相关概念。

包括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等。

第二章织物基本组织及织物本章主要介绍三原组织及其织物方面的知识。

包括三原组织的定义、作图方法、上机要点、组织应用等。

同时还介绍平均浮长的概念。

最后介绍织物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平纹组织及其织物第二节斜纹组织及其织物第三节缎纹组织及其织物第四节平均浮长第五节织物分析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主要介绍平纹、斜纹及缎纹组织的变化组织的定义、特点、组织作图法和上机要点;组织的应用范围即对应织物品种。

另外介绍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的方法及其要点。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包括经重平、纬重平和方平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包括加强斜纹、复合斜纹、角度斜纹、曲线斜纹、山形斜纹、破斜纹、菱形斜纹、锯齿形斜纹、芦席斜纹。

第三节缎纹变化组织包括加强缎纹斜纹、变则缎纹和重缎纹。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2)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2)

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前言纺织品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穿着的舒适性和耐用性依赖于纺织品的结构和设计。

因此,对于纺织品结构与设计的教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织物结构与设计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织物结构对纺织品舒适性和耐用性的影响•掌握设计纺织品的基本技能•开发创新能力•熟悉数字化设计工具教学内容织物结构概论教学内容包括纱线、织物结构,如平纹、斜纹、缎、牛仔布等。

要求学生掌握每种织物结构的特征,以及各种结构在设计中的优缺点。

纺织品设计纺织品设计是本课程中的一个重点。

教学内容应该涵盖:•色彩学•线条和图案设计•三维设计要求学生熟悉不同的设计技巧,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数字化设计工具数字化设计工具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设计效率和精度。

本课程需要提供数字化设计工具的培训,包括PadCAD和Adobe Illustrator等。

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应该配合工作坊、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不同织物结构和设计的差异。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了解不同结构和设计的优缺点,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对于每个教学单元,教师应该讲解并解释教材中的知识点,并提供足够的例子和练习。

视频教学多媒体设备可以用于播放视频,将现代化的纺织技术和织物结构展示给学生。

通过视频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纺织技术的应用和新发展。

工作坊/实验带领学生参加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和工作坊。

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

个人项目在课程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个人项目,他们将提交一份基于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织物结构样本和设计方案。

要求学生在设计中运用所学技能,并鼓励他们开发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该从许多角度来进行。

其中包括:1.组生织物样品评估2.个人项目成果评估3.团队项目成果评估4.期末考试总结织物结构与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它需要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织物组织与结构培训教材(PPT270页)

织物组织与结构培训教材(PPT270页)

5.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经纱根数称为组织循环经纱 数,用Rj表示;构成一个组织循环所需要的纬纱根数称为 组织循环纬纱数,用Rw表示。 6.在一个组织循环中,当其经组织点数等于纬组织点数时 称为同面组织,当其经组织点数多于纬组织点数时称为经 面组织,当其纬组织点数多于经组织点数里称为纬面组织。 组织循环有大小之别,其大小取决于组织循环纱线数的多
第六章 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一节 表、里接结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二节 表、里换层双层及多层组织
第七章 起毛起绒组织 第一节 纬起绒组织 第二节 毛巾组织
第八章 织物分析
第一章 织物与织物组织的概念
第一节 织物的形成及其组织表示方法
一、织物组织的概念
1.在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相互交错或彼此沉浮的规律叫做织 物组织。 2.在经纬纱相交处,即为组织点(浮点)。 3.凡经纱浮在纬纱上,称经组织点(或经浮点);凡纬组 织点浮在经纱上,称纬组织点(或纬浮点)。 4.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浮沉规律达到循环时,称为一个 组织循环(或完全组织)。
穿综的原则是:把浮沉交织规律相同的经纱一般穿入同一 页综片中,也可穿入不同综页(列)中,而不同交织规律 的经纱必须分穿在不同综页(列)内。穿综图至少画出其 不一个穿综循环。
现将常用的穿综方法分述于下。 1、顺穿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个组织循环中的各根经纱逐一地顺次穿在 每一页综片上,一个组织循环的经纱数(Rj)等于所需的 综片页数(Z)。此种方法的穿综循环经纱数(r)也与Rj、 Z相等,即Rj=Z=r。
第二节 织物的上机图
1.上机图是表示织上机织造工艺条件是图解。生产,仿造 或创新织物时均需绘制与编制上机图。
2.上机图是由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纹板图四个部分 排列成一定的位置而组成。上机图中各组成部分排列的位 置,随各个工厂的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九章 织物的组织与结构

第九章     织物的组织与结构

3、缎纹组织
形成:每间隔四根或四根以上纱线才发生一次 经纬纱线的交错,且这些交错点为单独 的,互不连续的,分布有规律。
参数:Rj=Rw ≥5 1<S<R-1,S与R互为 质 数。图
外观:平整,光滑,富有光泽,有丝绸感。 特性:1、织物厚度,密度增加。2、织物柔软
性、悬垂性提高。3、光泽明亮。4、织 物易勾丝、磨毛。 典型产品:贡缎、软缎。
适用:婴儿衣编针织物的变化组织,有两个罗纹组织彼此复 合,即在一个罗纹组织线圈纵行之间配置另一个罗纹组 织的线圈纵行,织物的两面全部为正面线圈。
特点:双罗纹组织的针织物俗称棉毛布,延伸性和弹性 比罗纹组织小,结构稳定,不易脱散,不卷边。平整, 厚实,柔软,保暖性好。
适用:外衣面料,装饰用布。
(6)集圈组织(图)
形成:针织物的一种花色组织,有线圈和悬圈组成。在某 些线圈上除套有一个拉长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未封闭 的悬弧。集圈组织可在纬编或经编,单面或双面针织物中 形成。
单面集圈组织:在单面组织基础上进行编织,利用集圈线 圈的排列和不同色彩纱线的使用,可形成许多花色效应, 如图案,闪色,孔眼,凹凸等。
产品:厚重大衣呢,毛毯,水龙带,人造血管等
3,起毛组织(起绒组织)
形成:一个系统起毛绒的经纱(绒经)或纬纱(绒纬)与普通 的经纬纱(地组织)交织成布,绒经(绒纬)经割绒后耸立在 织物表面形成毛绒。
经起绒组织:由绒经和地经两个系统经纱与一个系统纬纱交织, 绒经经割绒处理。(如图)
产品:长毛绒,天鹅绒,立绒等
单面提花组织:在单面组织基础上进行提花编织。利用不同颜 色纱线,可得到不同色彩效应,花纹图案,闪色效应,凹凸效 应。
双面提花组织:在双面组织基础上进行提花编织。多用于色彩 设计,可产生各色横条,直条,格形图案。

中职纺织服装类《织物结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造型设计》《染整技术》课程标准(试行)

中职纺织服装类《织物结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造型设计》《染整技术》课程标准(试行)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服装类纺织技术与服务专业《织物结构》课程标准(试行)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服装类纺织技术与服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纺织材料基础》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织物结构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纺织工艺基础》《纺织品检测》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纺织品结构与性能、织物结构分析与上机操作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服装类纺织技术与服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织物结构与性能、织物结构分析等专业素养及创实的职业精神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纺织技术与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整经工、织布工等岗位需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发展需求,反映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3.以织物结构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织物的结构与性能、织物结构分析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按照学生发展与职业能力并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当今纺织产品的发展与创新,以常见的纺织产品的结构为学习任务,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织物组织结构与性能、织物结构分析与上机制作、组织设计与应用的专业技能,为从事纺织品设计、纺织品织造和营销等工作奠定基础。

1.熟悉和认识织物,掌握织物分析的步骤、内容与方法,会表达织物分析的结果,具备完成基本组织结构的设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1、课程代码:01100420
2、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组织与结构
3、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
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5、总学时:52学时
6、理论学时:44学时
7、实验学时:8学时
第二章织物基本组织及织物
本章主要介绍三原组织及其织物方面的知识。

包括三原组织的定义、作图方法、上机要点、组织应用等。

同时还介绍平均浮长的概念。

最后介绍织物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平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三节缎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四节平均浮长
第五节织物分析
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
主要介绍平纹、斜纹及缎纹组织的变化组织的定义、特点、组织作图法和上机要点;组织的应用范围即对应织物品种。

另外介绍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的方法及其要点。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
包括经重平、纬重平和方平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
第一节织物几何结构概述
第二节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
第六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
主要介绍复杂组织的定义、分类和部分有特色的复杂组织的构图、设计要点。

第一节复杂组织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二重组织
第三节双层组织及多层组织
第四节毛巾组织
第五节起毛组织
13、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
(1)先修课程:不要求
(2)选修教材:顾平.《织物结构与设计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3)主要参考书目:
[1]蔡陛霞.《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9月.
[2]沈兰萍.《织物组织与纺织品的快速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区秋明.《小花纹织物设计》.纺织工业出版社.1998年11月.
[4]陈秋水.《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5]苏州大学.《织物组织与纹织学》.纺织工业出版社.1984年5月.
[6]蒋高明编.《现代经编产品设计与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