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0 化学平衡常数-2020年高考化学必刷题(解析版)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专题2020年高考题14道答案详解要点提示知识点分析

一、选择题1.(宁夏理综第10题,6分)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S 2O 3+H 2SO 4=Na 2SO 4+SO 2+S↓+H 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 实验 反应温度/℃ Na 2S 2O 3溶液 稀H 2SO 4H 2O V/mL c/(mol·L -1)V/mL c/(mol·L -1)V/mL A 25 5 0.1 10 0.1 5 B 25 5 0.2 5 0.2 10 C 35 5 0.1 10 0.1 5 D 3550.250.2101.答案:D【详解】速率越大,越先出现浑浊,AC 浓度相同,C 的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大;BD 浓度相同,D 的温度高,化学反应速率大;C 和D 比较,温度相同,比较浓度,将10mL 水各5mL 分配给Na 2S 2O 3溶液和稀H 2SO 4,二者的浓度和C 选项的浓度相同,但是在C 选项中还有5mL 水存在,C 的浓度低于D 的浓度,D 的反应速率大,先出现浑浊。
【要点1】比较法的应用是在有相同点的前提下比较不同点;例如在本题中浓度相同比温度,温度相同比浓度。
【要点2】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①以同一物质为参照物,②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③温度相同时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大;④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2.(全国卷I 理综化学第13题,6分)下图表示反应X(g)4Y(g)+Z(g) 0H <∆在某温度时X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第6min 后,反应就终止了B .x 的平衡转化率为85%C .若升高温度,x 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D .若降低温度,v 正和v 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小2.答案:B解析:第6min 后,X 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反应,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A 错误;X 的起始浓度是1.0mol/L, X 的平衡浓度是0.15mol/L ,反应达到平衡时X 的转化浓度是0.85mol/L (1.0mol/L-0.15mol/L ),x 的平衡转化率为85%,B 对;X(g)4Y(g)+Z(g) 0H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时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x 是反应物,x 的平衡转化率将小于85%,C 错;若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都降低,v 正(放热反应速率)降低的倍数小,v 逆(吸热反应速率)降低的倍数大,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化学复习历年真题好题专项(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计算)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化学复习历年真题好题专项(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计算)练习1.[2022ꞏ广东卷]恒容密闭容器中,BaSO 4(s )+4H 2(g )⇌BaS (s )+4H 2O (g )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 <0B.a 为n (H 2O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aSO 4,H 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2.[2022ꞏ海南卷]某温度下,反应CH 2===CH 2(g )+H 2O (g )⇌CH 3CH 2OH (g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v 正>v 逆,平衡常数增大B.加入催化剂,平衡时CH 3CH 2OH (g )的浓度增大C.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H 2O (g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恒容下,充入一定量的CH 2===CH 2(g ), CH 2===CH 2(g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3.[2023ꞏ专题模块测试]K 、K a 、K w 分别表示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500 ℃、20 MPa 条件下,在5 L 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后K 增大B.室温下K (HCN )<K (CH 3COOH ),说明CH 3COOH 的电离程度一定比HCN 的大 C.25 ℃时,pH 均为4的盐酸和NH 4I 溶液中K w 不相等D.2SO 2+O 2 催化剂△2SO 3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时K 不变,SO 2的转化率可能增大、减小或不变4.[2023ꞏ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N 2O 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2N 2O 5(g )⇌4NO 2(g )+O 2(g ) ΔH >0,T 1温度下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t /s 0 500 1 000 1 500c (N 2O 5)/(molꞏL -1) 5.00 3.52 2.50 2.5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B .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125,1 000 s 时N 2O 5(g )转化率为50%C .其他条件不变时,T 2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 时测得N 2O 5(g )浓度为2.98 molꞏL -1,则T 1<T 2D .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T 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2,若T 1>T 2,则K 1<K 25.[2023ꞏ福建福州质检]在1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 2和7 mol H 2,发生反应N 2+3H 2⇌2NH 3,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相同时间内测得NH 3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2020年高考化学名校考试试题专题汇编--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详细解析、内容全面、解题技巧)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1.425 ℃时,在1 L 密闭容器中充入下列气体物质进行反应达到平衡,分析下图所示的示意图,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能从示意图中读出的相关信息是( )A .同温同压下,只要物质比例适当,从正、逆方向都可以建立同一平衡状态B .图甲表示的反应为H 2(g)+I 2(g)2HI(g)C .图甲中H 2的转化率+图乙中HI 的转化率=100%D .相同条件下,分别从正、逆方向建立等同的平衡状态,所需时间相同解析 比较图甲和图乙可知,两平衡状态的c (HI)、c (H 2)、c (I 2)相同;图甲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 2(g)+I 2(g)2HI(g),图乙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I(g)H 2(g)+I 2(g);图甲中H 2的转化率为1.00-0.211.00×100%=79%,图乙中HI 的转化率为2.00-1.582.00×100%=21%,故A 、B 、C 项正确。
答案 D2.为了探究FeCl 3溶液和KI 溶液的反应是否存在一定的限度,取5 mL 0.5 mol·L -1 KI 溶液,滴加0.1 mol·L -1 FeCl 3溶液5~6滴,充分反应。
下列实验操作能验证该反应是否存在限度的是( )A .再滴加AgNO 3溶液,观察是否有黄色沉淀产生B.再加入CCl4振荡后,观察下层液体颜色是否变为紫红色C.再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D.再加入CCl4振荡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成血红色解析发生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由于KI 过量,主要检验是否存在Fe3+。
答案 D3.往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气体颜色变深。
如图表示该反应平衡时有关物理量Y随某条件X(其他条件不变)变化的规律。
2024年高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1(全国卷新教材)(解析版)

预测2024年高考试卷突出了对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a23V51O16S32K39A.有2种含氧官能团NaHCO溶液反应产生C.可与3【答案】B【解析】A.10-羟基喜树碱中含有羟基,羰基和酯基三种氧官能团,故.该分子的手性碳如图所示,,只有.过渡金属的氮化物和碳化物都表现了较好的催化性能,由碳晶胞边长为b nm)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化物甲的化学式为WCB.晶体甲中与W原子距离最近的W原子有8个CuA.放电时,Na+向2-xB.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C.充电时,转移2mol电子时,阳极增重D.充电时,总反应可能是【答案】C向正极迁移,正极反应式为A.催化剂因S覆盖表面或进入空位而失效,高温灼烧后可继续使用B.反应Ⅰ为:2H++S2-+*O=H2O+SC.反应过程中只有硫元素被氧化正确;A .曲线1L 表示—()2-lgc AB .c 点溶液中:()(+2c Na =2c H A ⎡⎣C .()-1a12K H A =10①仪器a的名称为VOCl的同时,还生成一种无色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步骤Ⅰ生成2(2)步骤Ⅱ可在如下图装置中进行。
①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②实验开始时,关闭2K,打开1K,其目的是。
当时(写实验现象开2K,充分反应,静置,得到固体。
(3)测定产品纯度的形式存在,然后用则其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答案】(1)三颈烧瓶252V O N +(2)a d e f g b c→→→→→→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VM【答案】(1)增大接触面,加快反应速率(2)0.5(3)2VO3-+2H+=V2O5+H2O(4)1使NH+的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增大转化为(4)反应()()()()222CO g H O g CO g H g ++ 的Arrhenius 公式为aln E R k C T=-+(其中a E 为活化能,k 为速率常数,1kJ mol -⋅。
考点55 电离平衡常数的考查-2020年高考化学必刷题(解析版)

考点五十五电离平衡常数的考查1.以下是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 H2S HClOK1=1.3×10-7K=1.8×10-5K=4.69×10-11K2=7.1×10-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发生反应:H2S+ 2ClO-=S2-+ 2HClOB.CH3COOH溶液与Na2S溶液不能反应生成NaHSC.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NaClO、CH3COONa溶液,pH最大的是NaClO溶液D.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S、HClO、CH3COOH溶液,酸性最强的是CH3COOH 【答案】D2.由表格中的电离平衡常数判断可以发生的反应是化学式电离常数HClO K=3×10-8K1=4.4×10-7H2CO3K2=4.7×10-11A.NaClO + NaHCO3 = HClO + Na2CO3B.NaClO+ CO2+ H2O = HClO + NaHCO3C.2NaClO+ CO2+ H2O = 2HClO + Na2CO3D.2HClO + Na2CO3 = 2NaClO + CO2↑+ H2O【答案】B3.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化学式电离常数HClO K=3×10-8H2CO3K1=4×10-7K2=6×10-11A.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2Cl2+H2O===2Cl-+2HClO+CO2↑B.向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2+Cl2===Cl-+ClO-+2CO2↑+H2OC.向NaClO溶液中通少量CO2:CO2+NaClO+H2O===NaHCO3+HClOD.向NaClO溶液中通过量CO2:CO2+2NaClO+H2O===Na2CO3+2HClO【答案】C【解析】A.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中碳酸钠过量,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次氯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CO32-+2Cl2+H2O=2Cl-+ClO-+2HCO3-,故A错误;B.向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氯水中的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次氯酸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物为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Cl2=Cl-+HClO+CO2↑,故B错误;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因次氯酸的酸性强于HCO3-,则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ClO+H2O=NaHCO3+HClO,故C正确;D.向NaClO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ClO+H2O=NaHCO3+HClO,故D错误。
20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部分)答案解析(正式版)(解析版)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给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可判断,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答案选B。
考点:考查物质氧化性的判断8.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 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答案】C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的关系判断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
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2:3 C.3:2 D.2:1【答案】C考点:考查元素守恒法的应用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B. 将铜粉加1.0mol·L-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稀硝酸与过量的Fe分反应,则生成硝酸亚铁和NO气体、水,无铁离子生成,所以加入KSCN 溶液后,不变红色,现象错误;B、Cu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无黑色固体出现,现象错误;C、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的熔点较高,所以内部熔化的铝不会滴落,错误;D、硫酸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入硫酸铜,则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沉淀的转化符合由溶解度小的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所以氢氧化铜的溶度积比氢氧化镁的溶度积小,正确,答案选D。
2024年高考化学考前信息必刷卷02(广东专用)(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广东专用)02化学(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预测2024年高考广东卷化学试题继续保持以往风格,试卷结构和试题难度保持相对稳定,难度适中,试题立足于高中化学主干内容,围绕“一核四层四翼”展开设计,在考查化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实现了对化学学科素养的全面考查。
选择题主要集中体现了对高中化学主干与核心知识的考查,特别是物质性质与应用、化学实验、电化学等主干知识,是每年考查的重点,所占分值高。
非选择题方面,广东的实验题向来侧重变量探究,化工则重视真实情境,同时结合结构考查,原理重视计算过程的分析与考查,有机题则重视基础,同时答案相对开放,整体的设计对考生的要求较高,有利于实现人才选拔的任务。
本套试卷情境富有广东特点,重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考查,如第5题体现了美育的教育,第6题则实现了劳育的教育。
试卷突出了围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大概念展开。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综合应用。
17题的设问高屋建瓴,深入考查了控制变量思想,实现了“反机械刷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
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这样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下列文物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文物选项A .唐陶文吏俑B .兽面纹青铜盉C .金漆木雕大神龛D .千金猴王砚【答案】C【解析】A .唐陶文吏俑,是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 错误;B .兽面纹青铜盉,青铜属于金属材料,B 错误;C .金漆木雕大神龛,木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 正确;D .千金猴王砚是以名贵的端溪老坑大西洞石雕成,主要属于无机物,D 错误;故选C 。
2.科技的进步是祖国实力增强的具体表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北京冬奥会颁奖礼服添加的石墨烯是一种碳纳米材料,其化学性质与石墨相似B .“天舟六号”为中国空间站送去推进剂Xe 气,Xe 是0族元素C .“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的月壤中含有32He ,它与地球上42He 的化学性质不同D .“深地一号”为进军万米深度提供核心装备,制造钻头用的金刚石为共价晶体【答案】C【解析】A .石墨烯与石墨都是碳单质的不同形式,化学性质相似,A 正确;B .Xe 是稀有气体,属于0族元素,B 正确;C .32He 和42He 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属于同位素,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但物理物质不同,C 错误;D .金刚石是共价晶体,D 正确;故选C 。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备战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备战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详细答案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俗称保险粉,是工业上重要的还原性漂白剂,也是重要的食品抗氧化剂。
某学习小组模拟工业流程设计实验制取保险粉。
已知:Na2S2O4是白色固体,还原性比Na2SO3强,易与酸反应(2S2O42-+4H+=3SO2↑+S↓+2H2O)。
(一)锌粉法步骤1:按如图方式,温度控制在40~45℃,当三颈瓶中溶液pH在3~3.5时,停止通入SO2,反应后得到ZnS2O4溶液。
步骤2:将得到的ZnS2O4溶液加入NaOH溶液中,过滤,滤渣为Zn(OH)2,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食盐,立即析出Na2S2O4•2H2O晶体。
步骤3:,经过滤,用乙醇洗涤,用120~140℃的热风干燥得到Na2S2O4。
(二)甲酸钠法步骤4:按上图方式,将装置中的Zn粉和水换成HCOONa、Na2CO3溶液和乙醇。
温度控制在70~83℃,持续通入SO2,维持溶液pH在4~6,经5~8小时充分反应后迅速降温45~55℃,立即析出无水Na2S2O4。
步骤5:经过滤,用乙醇洗涤,干燥得到Na2S2O4。
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1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容器中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
(2)步骤2中“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食盐,立即析出Na2S2O4•2H2O晶体”的原理是(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文字说明)______。
(3)两种方法中控制温度的加热方式是_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判断,Na2S2O4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为:______。
(5)甲酸钠法中生成Na2S2O4的总反应为______。
(6)两种方法相比较,锌粉法产品纯度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7)限用以下给出的试剂,设计实验证明甲酸钠法制得的产品中含有Na2SO4。
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AgNO3溶液、BaCl2溶液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五十化学平衡常数1.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值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B.K值越大,达到平衡时,生成物的含量越大C.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达到平衡时,K值越大D.温度越高,达到平衡时,K值越大【答案】B2.某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发生反应H2(g)+CO2(g)⇌H2O(g)+CO(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测得平衡时甲中H2的转化率是6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中达到平衡所需时间最短B.平衡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 4/9C.平衡时,丙中c(CO2) 是甲中的2倍D.平衡时,乙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答案】C【解析】甲起始的浓度最小,所以反应最慢,达到平衡用的时间最长,选项A错误。
平衡时甲中H2的转化率是60%,可以计算出参加反应的H2为0.006mol/L平衡时的H2为0.004mol/L,进而得到平衡时的CO2也是0.004mol/L,生成的H2O和CO都是0.006mol/L,反应的平衡常数为,选项B错误。
该反应为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恒容下,此类反应当投料比相等的时候是等效平衡态。
题目中甲和丙的投料比相等(都是1:1)所以是等效平衡,丙的投料量是甲的两倍,所以平衡时所有物质的量浓度丙都是甲的两倍,选项C正确。
丙可以认为是在乙平衡的基础之上添加了0.01 mol/L的CO2,加入CO2一定会提高H2的转化率,所以丙中H2的转化率一定大于乙,不可能出现乙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选项D 错误。
3.温度为T℃时,向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的反应为A(g)+B(g)C(s)+xD(g)ΔH>0,容器中A、B、D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前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D)=0.3 mol·L-1·min-1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c2(D)/[c(A)c(B)]C.若达到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压缩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D.反应至15 min时,改变的条件可以是降低温度【答案】B4.用O2将HCl转化为Cl2,反应方程式为:4HCl(g) + O2(g)2H2O(g)+ 2Cl2(g) △H<0。
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n(Cl2)的实验数据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6 min用Cl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9 mol/(L·min) B.增大压强可以提高HCl转化率C.平衡常数K(200℃)<K(400℃) D.0~2 min的反应速率小于4~6 min的反应速率【答案】B5.一定条件下,利用CO2合成CH3OH 的反应如下:CO2(g)+3H2(g)CH3OH (g)+H2O(g) △H1,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会有副反应:CO2(g)+H2(g)CO(g)+H2O(g) △H2,温度对CH3OH、CO 的产率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H1<0,△H2>0B.增大压强有利于加快合成反应的速率C.生产过程中,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CH3OH 的产率D.合成CH3OH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答案】C【解析】A项,根据图示升高温度CH3OH的产率降低,反应CO2(g)+3H2(g)CH3OH (g)+H2O(g)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ΔH10,升高温度CO的产率增大,反应CO2(g)+H2(g)CO(g)+H2O(g)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ΔH20,正确;B项,反应有气体参与,增大压强有利于加快合成反应的速率,正确;C项,由图像可见,温度越高CH3OH的产率越低,错误;D项,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合成CH3OH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正确;答案选C。
学&科网6.在一定温度下,改变反应物中n(SO2)对反应2SO2(g)+O2(g)⇌2SO3(g) △H<0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b、c点均为平衡点,a点未达平衡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B.a、b、c三点中,a点时SO2的转化率最高C.反应a、b、c点均为平衡点,b点时SO2的转化率最高D.a、b、c三点的平衡常数K b>K c>K a【答案】B7.在3个体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SO2(g)+2NO(g)2NO2(g)+S(s)。
改变容器I的反应温度,平衡时c( NO2)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ΔH<0B.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16C.容器Ⅰ与容器Ⅱ均在T1时达到平衡,总压强之比小于1:2D.若T2<T1,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NO的体积分数大于40%【答案】A【解析】A. 根据图像,升高温度,c( NO2)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因此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A 正确;8.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 2Z(g),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t/min 2 4 7 9n(Y)/mol 0.12 0.11 0.10 0.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v(Z)=2.0×10-3mol·L-1·min-1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3 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答案】C【解析】A、反应前2min,消耗Y的物质的量(0.16-0.12)mol=0.04mol,则生成Z的物质的量为0.04×2mol=0.08mol,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v(Z)=mol/(L·min)=4×10-3mol/(L·min),故A 错误;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达到新平衡之前,v(逆)<v(正),故B 错误;C、根据数据,7min时达到平衡,X和Y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Z的物质的量为0.12mol,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01mol·L-1、0.01mol·L-1、0.012mol·L-1,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K==1.44,故C正确;D、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3molZ,在等温等压下,为等效平衡,平衡不移动,则X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错误。
学&科网9.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SO2(g)+ O2(g)2SO3(g)(正反应放热),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1< v2,c2< 2c1B.K1> K3,p2> 2p3C.v1< v3,α1(SO2) >α3(SO2 ) D.c2> 2c3,α2(SO3)+α3(SO2 )=1【答案】C10.放热反应CO(g)+H2O(g)CO2(g)+H2(g)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1(CO)=c1(H2O)=1.0 mol·L-1,其平衡常数为K1。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H2O),平衡常数为K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2和K1的单位均为mol·L-1B.K2<K1C.c2(CO)>c2(H2O) D.c1(CO)>c2(CO)【答案】B11.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表:容器1 容器2 容器3反应温度T/K 700 700 800反应物投入量2molSO2、1molO24molSO32molSO2、1molO2平衡v正(SO2)/mol•L-1•s-1v1v2v3平衡c(SO3)/mol•L-1c1c2c3平衡体系总压强P/Pa P1P2P3物质的平衡转化率αα1(SO2)α2(SO3)α3(SO3)平衡常数K K1K2K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1<v2,c2<2c1B.c2>2c3,α2(SO3)+α3(SO2)<1C.v1<v3,α1(SO2)>α3(SO2)D.K1>K3,P2>2P3【答案】BC12.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反应:C(s)+2H2O(g)CO2(g)+2H2(g)ΔH>0,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平衡容器容积/L 温度/℃常数C(s) H2O(g) H2(g)甲 2 T1 2.0 4.0 3.2 K1乙 1 T2 1.0 2.0 1.2 K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1=12.8B.T1<T2C.T1℃时向甲容器中再充入0.1 mol H2O(g),则平衡正向移动,CO2(g)的体积分数增大D.若在T2温度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CO2和2.0 mol H2,达平衡时,CO2的转化率小于40% 【答案】AD【解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3.2mol,则:C(s)+2H2O(g)CO2(g)+2H2(g)13.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 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不移动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24.0p总【答案】BC【解析】A.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v正、v逆均减小,故A错误;B、由图可以知道,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为40%,设开始加入的二氧化碳为1mol,转化了xmol,则有C(s)+CO2(g) 2CO(g)开始 1 014.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g)和B(g),发生反应:A(g)+B(g)2C(g)+D(s) △H=a kJ/mol实验内容和结果分别如下表和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序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热量变化A BⅠ600℃1mol 3mol 96kJⅡ800℃ 1.5mol 0.5mol -A.实验Ⅰ中,10min内平均速率v(B)=0.06mol/(L·min);B.上述方程式中a=-160C.6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1.5D.向实验Ⅱ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A和1.5molB,A的转化率减小【答案】BC【解析】A、.10 min内C生成了1.2mol,则反应速率v(C)=1.2mol/(2L×10min)==0.06mol·L-1·min-1,速率15.工业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氮氧化物(NO x)、CO2、SO2等气体,严重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