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样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调查技术规范

土壤调查技术规范本文介绍了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操作的技术规范,以达到无污染且具有代表性的目的。
组织准备方面,需要收集监测区域的各种资料,如交通图、土壤图、地质图、大比例尺地形图等,以制作采样工作图和标注采样点位。
同时,还需要了解监测区域土类、成土母质等土壤信息,以及造成土壤污染事故的主要污染物相关性质资料、土壤历史资料和相应法律法规、工农业生产及排污、污灌、化肥农药施用情况资料、气候资料、水文资料等。
现场查看是整理和利用调查信息的重要环节。
采样器具的准备包括工具类、器材类、文具类、安全防护用品等。
布点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简单随机、分块随机和系统随机。
简单随机布点是一种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等方式获得随机数。
分块随机布点根据监测区域内土壤类型的不同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
系统随机布点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每个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
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更具代表性。
样品采集阶段包括前期采样、正式采样和补充采样。
前期采样根据背景资料和现场考察结果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分析测定,用于初步验证污染物空间分异性和判断土壤污染程度,为制定监测方案提供依据。
正式采样按照监测方案实施现场采样。
补充采样是指在正式采样测试后,发现布设的样点没有满足总体设计需要,则要进行增设采样点补充采样。
最后,野外选点是采样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布点方法在监测区域内随机选取采样点进行采样。
为了符合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的要求,采样点应该选在被采土壤类型特征明显的地方,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的地点。
坡脚、洼地等具有从属景观特征的地点不应设采样点。
城镇、住宅、道路、沟渠、粪坑、坟墓附近等处人为干扰大,失去土壤的代表性,不宜设采样点。
采样点应该远离铁路、公路至少300米以上。
采样点应以剖面发育完整、层次较清楚、无侵入体为准,不在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土被破坏处设采样点。
农田土壤采样标准及样品采集

农田土壤采样标准及样品采集一、农田土壤的定义土壤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活动的场所。
农田土壤是用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和糖料作物、油料作物、花卉、药材、草料等的农业用地土壤。
二、农田土壤采样标准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照实反映其代表的区域地块客观状况的先决条件。
农田土壤的采样标准主要有《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5),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认定的土壤、栽培基质采样可参考《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NY/T5295),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认定的土壤、栽培基质采集可参考《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NY/T1054)。
三、农田土壤样品采集 (一)采样前预备 1.工具类土壤样品在采集前应预备好采样工具,按照检测项目实行合适的采样工具。
常用的采样工具有3种类型,即小土铲、管形土钻和一般土钻(图1-3)。
测量重金属含量的样品时,尽量用法小土铲、木片挺直采集样品,或用铁铲、土钻挖掘后用木片刮去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再用木片采集样品。
(1)小土铲。
在切割的土面上,按照采土深度用土铲采集上下全都的薄片。
这种土铲在任何状况下都能用法,但比较费工(图1-4)。
(2)管形土钻。
其下部为一圆柱形开口钢管,上部为柄架。
按照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的管形土钻,将土钻钻入土中,在一定的土层深度处取出一匀称土柱。
它的取土速度快,又少混杂,特殊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集;但不适用于沙性的土壤或干硬的黏重土壤。
(3)一般土钻。
一般土钻用法起来也比较便利,但它只适用于湿润的土壤,不适用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不适用于沙土。
另外,一般土混杂,也是其缺点之一。
图1-3 采样工具图1-4 土铲取土 2.器材及文具类包括GPS定位仪、卷尺、塑料袋、布袋、土壤样品标签(图1-5)土壤采样单、记号笔、样品箱等。
图1-5土壤样品标签 (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指调查产地环境质量现状、生产与种植状况、区域污染源分布及污染控制措施,兼顾产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工农第1页共2页。
【VIP专享】DB51 T 1048-2010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第1部份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2010.3.1实

13.080.05B11DB51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第1部分: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sampling(Part 1: For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 or soil productivityassessment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048—2010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采样准备 (1)5 布点 (2)6 野外采样点的确定 (3)7 土壤样品的采集 (3)8 土壤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4)IDB51/T 1048—2010II前 言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昆、代天飞、程康宁、宋文琪、罗瑞、杨定清。
DB51/T 1048—2010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第1部分: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土壤样品的布点、采集、处理和贮存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区域内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土壤样品的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0111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NY/T1634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测土配方施肥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土壤采样技术技术要求

土壤采样技术技术要求
首先,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
常见的土壤采样工具有土壤钻、铲和锹等。
土壤钻适用于采集深层土壤样品,可以选择不同长度的钻孔根据需要;铲和锹适用于采集上层土壤样品,选择质量较好、无锈蚀和破损的工具,
避免造成土壤样品的污染。
其次,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深度。
采样的点位应当有代表性,能够反
映整个研究区域的土壤状况。
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土壤类型、植被分布等
因素确定采样点位,同时需要注意避免显著的异质性因素对样品的影响。
采样深度根据实际需要,一般可以分为0-20cm和20-40cm两个层次,也
可以根据具体研究目的,采集更深层次的土壤样品。
再次,采样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
土壤样品的污染会对后续的化学
分析和微生物研究产生干扰,因此在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物质
的接触。
可以佩戴手套,使用洁净的采样容器,避免使用含有除草剂和现
场制备的肥料的将其来获取土壤样品。
此外,采样时需要保持样品的完整性。
土壤样品的完整性对于后续的
实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采样后,应将土壤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干燥、筛分等处理。
在采样过程中应避免过度压实土壤,避免采集到大量空气和
杂质。
对于含有大颗粒物的土壤样品,可以使用筛网进行初步筛分。
总之,土壤采样技术是获取土壤信息的基础工作,合理的采样方法和
规范的操作过程对于后续的土壤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做好前期
采样工作,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土壤数据,为土壤改良、农业生产以及
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依据。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水分测定1.1土壤样品采集遵循多点、随机原则,每小区不少于两点。
用土钻分层次取土时,用标签纸在土钻上标好深度,务必盯准土钻刻度,以防采样过深或过浅。
从土钻中将土取出放入塑料袋时,为了防止上层土混入下层土,钻头上部2cm左右的土剔除不要。
同一小区各点同层土样放入编好号的塑料袋后,混匀,立即封口,以防止水分散失。
1.2土壤样品的处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1-2天内测土壤水分。
对于硝铵态氮等指标测定需用鲜样的,应立即放入4℃冰箱保存。
水分测定结束后,将土样袋口敞开,摆放在公共晾土架上风干一周左右。
取出风干土样,剔出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将其分为两份,保留部分应不少于200 g,将样品倒在塑料布上,用干净玻璃瓶子或硬木质碾压工具将土块捻碎,使其全部通过合适大小的筛子(根据测定指标确定,如全量养分<0.15mm,硝铵态氮、有效磷钾≤1mm,轻质有机质<2mm),装入对应编号的塑封袋中保存。
1.3土壤水分测定将采回的土样捏碎混匀后,称20g左右鲜土样放入称好重量的铝盒中,放入烘箱,在105℃下干燥24小时,待铝盒放凉后量铝盒和土样干重。
用土样鲜重和干重之差计算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土壤含水量=(土壤鲜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2 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浸提及其测定与计算方法2.1土壤硝铵态氮的浸提与测定2.1.1浸提采回的新鲜土样捏碎、过3 mm筛后,称取5.00g新鲜土壤,加入1 mol·L-1KCL溶液50ml (土液比1:10)。
在120转左右/min下震荡1h,取出过滤,装入塑料瓶,盖紧瓶盖。
一起振荡的每批样品,需同时加3个空白做对照和1个标准土样的2个重复。
如浸提液不能及时测定,在每批浸提完后,上述土样、空白或标样的浸取液应立即放入于4℃冰箱冷藏。
2.1.2测定浸提液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
土壤、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及快速检测

----土壤样品采集和检测按照HJ 25.1、GB36600、《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技术文件》等技术文件相关要求和推荐方法执行,新污染物以国家级分析测试机构开发的作业指导书为准。
----地下水样品采集和检测按照HJ164-2020、GB/T 14848、《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技术文件》等技术文件相关要求和推荐方法执行,新污染物以国家级分析测试机构开发的作业指导书为准。
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问卷!样品采样检测费用调研污染场地现场采样分为土壤样品采样和地下水样品采样。
信息采集是土地污染调查治理的基础环节,在土地污染信息采集中,应重视初步采样调查技术的规范使用,以此为土地污染防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土壤样品采样在土壤样品的采集中,应考虑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样品的采集。
通常,此类污染物土壤样品应单独采集,在采集过程中,应先将样品的表层刮去1~2cm,然后选择表皮下的新鲜土样作为样品,采集的样品放在棕色样品瓶,并添加10mL 的甲醇保护剂。
土样采集采用非扰动采样器完成,要求采集不少于5g原状岩芯的土壤样品,并且需多采集一份作为备用。
完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采集后,需开展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金属污染及其他类型的土壤样品的采集。
要求后续采集的样品无碎石等杂质,用广口瓶盛装,瓶盖旋紧后用泡沫塑料包裹,并存放在有冷冻蓝冰的保温箱内。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完成采集的土壤样品,应通过便携式有机气体检测仪进行快速检测,快速检测而应在30min内完成,且快速检测的次数应保持在 2 次。
现场快速检测分为检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PID与检测重金属的XRF。
对于VOCs的快速检测,该指导规范中要求把土壤样品装入自封袋中,震荡2分钟或放置10分钟后,用PID插入自封袋内检测。
XRF检测的关键是被检测土壤样品的均匀性,不均匀的土壤样品会导致多次检测结果的差异比较明显。
地下水样品采样在地下水样品的采集中,应按照设计、钻孔、下管、滤料填充、密封止水、井台构筑、成井洗井、封井的流程建设地下水采样井。
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

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
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是指对森林土壤进行科学调查的规范性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确保数据准确、可比和操作规范。
森林土壤调查主要包括土层划分、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水分、酸碱度、有机质、养分含量、微生物等各项指标的调查和分析。
以下是简要介绍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一、样品采集和处理:样品采集应在土壤含水量适宜时进行,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将土壤分层采集并混合均匀,去除杂物和植物根系,并在容器中保存,以保持其原貌。
二、土层划分:按照划分层数,将土壤分为2~3层,分别称为表层、次表层和底层,每层的深度因土壤类型和调查目的而异,表层一般为0~20cm,次表层为20~40cm,底层为40cm以上。
三、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水分、酸碱度等指标的调查和分析:颜色的调查应使用Munsell土壤色谱,土壤质地使用手摸法或者粒径分析法确定,土壤结构的调查应通过观察状况,并根据土壤属性进行描述,水分和酸碱度的调查应通过仪器测定。
四、有机质含量的调查和分析:通过高温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根据土壤类型和地区环境差异确定合理的调查方法。
五、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指标的调查和分析:根据所调查的森林类型、地区气候和土壤属性,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测定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指标的数值。
总之,对森林土壤进行调查需要合理的细致的方法,遵循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土壤样品制备管理制度

土壤样品制备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土壤样品制备的管理工作,保障土壤样品质量,提高土壤样品制备工作效率,特编制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对土壤样品进行制备的各个环节,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样品保存等。
三、土壤样品制备的基本原则1. 样品采集要准确、规范,避免外来物质对土壤样品的影响。
2. 样品制备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避免操作失误造成误差。
3. 样品保存要注意密封、干燥,避免污染和变质。
四、土壤样品制备的具体要求1. 样品采集1.1 样品采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土壤样品采集标准。
1.2 样品采集前应仔细查看采样点,确定采样深度和数量。
1.3 采集过程中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防止样品污染。
1.4 采集完成后,应及时将样品放入密封袋中,并标注采样点、时间等信息。
2. 样品处理2.1 样品处理应按照规范方法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2.2 样品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交叉污染,保持操作台面干净。
2.3 样品处理完成后,应及时将样品保存或送检。
3. 样品保存3.1 样品保存应选择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3.2 样品保存容器应选择密封性好的袋子或瓶子,避免外界物质对样品的影响。
3.3 样品保存期限应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过期的样品应及时处理。
五、土壤样品制备的管理1. 建立土壤样品制备档案,记录土壤样品的来源、处理过程、保存情况等信息。
2. 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土壤样品制备的认识和技能。
3.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操作不当者进行责任追究。
4. 定期检查土壤样品制备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六、附则1. 本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需要修改,应经相关部门批准。
本制度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样采集技术规范
郑州市宇来科贸有限公司测土施肥事业部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
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所需工具:土钻(或土铲)、量尺、蛇皮袋。
土壤样品的采集原则:
采样点的选择:采集的土样要真实反映土地养分状况,才能够保证测土配肥的科学准确。
因此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①单位田块土壤状况应基本相同。
土壤比较均匀时,面积可适当大些,均匀性较差的,面积要小一些。
大田作物一般在5亩至50亩之间,也可以更大。
经济作物在1亩至10亩间比较合适。
②每个田块要选择5-20个取样点,样点分布要均匀,切忌在田边、路边、沟边、粪堆旁或堆放化肥的地方取样。
③多点混合取样采集土样要规范,各采集点土样采集方法要统一,量要一致。
取样的方法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五点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棋盘取样法等。
一般每块地至少取五个样点。
将各点所取土样置蛇
皮袋上,压碎,充分混合均匀,依四分法(将所取土样全部集中混合均匀,平堆成正方形,依对角线分成四份,任意保留其中对角两份)弃去多余部分,拣去枯枝败叶、石砾等杂质,保留约半公斤,作为化验分析的待测样品。
根据土地情况,大致可分为旱田、水田、果园三种状况,采用不同取样方式:旱田:取样深度以0-20cm为准。
1、采样单元
采样前要详细了解采样地区的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测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平均采样单元为100亩
(平原区、大田作物每100~500亩采一个混合样,丘陵区、园艺作物每30~80亩采一个混合样)。
为便于田间示范追踪和施肥分区需要,采样集中在典型农户,采样单元相对在中心部位,以一个面积为1-10亩的典型地块为主
2、采样时间
粮食作物及蔬菜在收获后或播种前采集(上茬作物已经基本完成生育进程,下茬作物还没有施肥),一般在秋后。
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3、采样周期
同一采样单元,无机氮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钾2-4年,微量元素3-5年,采集1次。
4、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
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单元的大小、土壤肥力的一致性等,一般7-20个点为宜。
5、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能够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所造成的误差。
在地形较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6、采样点定位
采样点采用GPS或县级土壤图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01″。
7、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一般为0-20cm,土壤硝态氮或无机氮的测定,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
8、采样方法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
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铲取土;微量元素则需要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9、样品重量
一个混和土样以取土1公斤左右为宜(用于推荐施肥的0.5公斤,用于试验的2公斤),如果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如果所得的样品依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
10、样品标记
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具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