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采样技术和采样规范

合集下载

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采样技术

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采样技术
气流方向:“小进大出吹泡泡”。
冲击式吸收管也可用于气溶胶的采集,但 流量只能用3L/min。
吸收液体积必须精确,并在使用中 防止挥发;
吸收液也有饱和容量,通常只用作 短时间采样;
采样前需用吸收液多次洗涤吸收管;
采样后要立即密封或转存,测定前 要用吸收液多次洗涤进气管;
需避光的应使用棕色管;
采用这种方式。
多孔玻板吸收管图示
P2ag3e 23
.
气态和蒸气态化合物的采集:
冲击式吸收管
性能要求:内管和外管的接口应是标准磨 口;内管应垂直于外管管底,出气口的内 径为1.0mm±0.1mm,管尖距外管底 5.0mm±0.1mm;固定小突应牢固。
气密性检查:同气泡吸收管。 气流方向:同气泡吸收管。 使用:与采气泵的连接与气泡吸收管相同。 GBZ/T160系列方法中硝基苯等约6种化
气泡吸收管图示
P2ag1e 21
.
气泡吸收管与采样泵的连接
将气泡吸收管的内管通过附加软胶管与 采样泵气密连接,中间可加一安全瓶防 止流量过大时,吸收液吸入采样泵造成 损坏。
气流的方向:内管进,外管出 GBZ/T160系列方法中约有16种化合物
可采用这种方式。
22
.
气态和蒸气态化合物的采集:
粉尘、COX、硫化氢、NOX 、苯
.
我们的日常工作 (1) 项目委托 现场调查、方案制定
(5) 报告编制 审核签发
检测流程
(2) 现场检测 准备工作
(4) 实验室检测 数据处理、原始记录
(3) 现场检测 /现场采样
3
.
作为一名专业的检 验检测人员,我们 的目标是?
准确定性 精确定量
我们的敌人是:误差

工作场所采样技术和采样规范

工作场所采样技术和采样规范

2.
呼尘
(三)、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空气样品采集是进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 检测的第一步,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根据待测物在 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的状态、各种采样方法的适用 性、采样点的工作状况和采样环境等因素选择。
(一)气态和蒸气态化学物质的采样方法
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气态和蒸气态有害物质分 为:直接采样法、有泵型采样法和无泵型采样法。
法,即推大注射器的芯子将样品气压人小注射器中,并必
须先用样品气洗涤小注射器3次。避免注射器内壁吸附待测 物,特别在气温低、待测物挥发性小的时候;必要时,可
将注射器放在一定温度的恒温箱内,减少器壁吸附。采样
穿透容量
固体吸附剂发生穿透时所吸附等测物的量(mg)
问题:何为穿透? 即后段吸附剂吸附的待测物量达到( ≥)前段吸附剂量的
5%时。
常用换算
%与pmm的换算
1. pmm=1 /1000000=0.0001% 2. 1%=10000ppm
ppm与mg/m³的换算 mg/m³=(M/24.04)*ppm
使用注射器采集空气样品,其优点是操作简易、快速, 不需空气采样器,可反复使用,成本和费用低,适用于短时 间的采样。其缺点是采样体积有限,注射器易破碎,携带不 方便;样品保存时间短,采样后应尽快分析;不适用于采集 易吸附、对玻璃有腐蚀作用的毒物样品,不能进行长时间采 样。
2024/10/27
31
使用注意事项
不是,还要看是否在最高浓度时段采样。
长时间采样
指采样时间一般在1h以上的采样。
问题 1. 长时间采样得到的样品浓度( C检测)是不是就是CTWA? 不是,要看采样时间是否包含所有工作内容,还要看工人的
接触时间。
标准采样体积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C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pecifications of air samplingfor hazardous substances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 159-2004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3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4芳和梁禄。

5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采样技术规范

采样技术规范

采样技术规范采样技术规范是在科学研究、工程建设和生产实践中进行样品采集的指南和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采样技术规范的制定可以确保所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可重复性和可比性,以保证研究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关于采样技术规范的一些要点,以供参考:1.采样计划的制定:在进行采样前需要制定详细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目的、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方法和采样设备等。

采样计划要综合考虑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成本,合理确定采样点位和采样频次。

2.采样点位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采样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位。

采样点位要均匀分布在被研究区域内,避免在异常点附近采样,以减小异常点对结果的影响。

3.采样设备的选择与清洗:采样设备的选择要与被研究对象和采样要求相匹配,例如,对于水样采样,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采样瓶;对于土壤样品,应选择防污染的土壤钻等。

同时,在进行采样前,对采样设备进行充分的清洗,以杜绝污染源的影响。

4.采样方法的规范:采样方法应细致、准确,并符合科学合理的标准。

例如,在采集大气颗粒物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流速、流量和时间等条件,以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5.采样现场的操作规范:在采样现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采样污染和异物的干扰。

例如,在采集水样时,要注意避免异物的进入和水质的变化,如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防止采样瓶的污染等。

6.采样样品的封存与运输:采样完成后,样品应进行封存,避免污染和变质。

同时,为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法和容器,以防止样品的泄漏和损坏。

7.质量控制的要求:为确保采样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进行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如使用封样剂进行封存,设置空白管进行背景测试等,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采样技术规范对科研研究、工程建设和生产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合理制定采样计划、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和设备、遵循严格的采样方法和操作规范,可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提高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采样技术规范

采样技术规范

地表水旳采样-断面设置
1. 背景断面 指为评价一完整水系旳污染程度,不受人类生活
和生产影响,提供水环境背景值旳断面 2. 对照断面 指详细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时,位于该
区域全部污染源上游处,提供这一水系区域本地 值旳断面
地表水旳采样-断面设置
3. 控制断面 为了解水环境受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旳
监测技术规范
目录
一、地表水采样 二、污水采样 三、水样旳保存 四、有组织废气采样 五、无组织废气采样 六、噪声现场监测
监测旳五个要求
1. 代表性 要充分考虑污染物旳空间、时间分布,优
化布设采样点位,在有代表性旳时间、地 点,按照要求旳采样要求采集有效样品, 能代体现场旳环境情况。
距反射面至少0.5m,离地1.2m,开窗测量,并按 限值减10分贝评价 当固定设备排放旳噪声经过建筑构造传播至室内 时,须在室内测量构造传播噪声及不同频率下旳 噪声
噪声监测
冷却塔
高界
比较常见旳情况
噪声监测
背景值旳修正 在受背景噪声影响旳情况下按下表修正
差值
3
修正值
硼、钾、钠等元素轻易从玻璃中被析出, 所以必须用塑料采样瓶
挥发性有机物需要注满采样瓶
样品应冷藏或冷冻保存,采样后应尽快测 定
样品保存
样品中加入保存剂使被测物质保持稳定状 态,保存剂旳作用涉及调整pH值、控制氧 化还原、克制生物活性
为预防生成沉淀,测定阳离子时加酸,金 属离子一般加硝酸。COD加硫酸
一类污染物旳环境危害性较强,一般产生 于特定旳生产工艺,所以不允许稀释排放
二类污染物能够在总排口采集
污水采样-频次
对有明显生产周期、污染物排放稳定旳项 目,为2~3个生产周期,每个周期3~5次监 测,同步不应少于执行原则中要求旳次数。

工作场所空气中采样技术规范

工作场所空气中采样技术规范
采 样(Sampled) :指从大量同类实物中 抽取一部分做样品。
采样点(Sampled site)指根据监测需要和 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 样品采集的工作地点。
一、空气样品采集的重要性
1、空气样品采集是检测工作的源头,是首要 且十分重要的一步,它决定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 依据的正确性。
二、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
缺点:①吸收管易坏,携带不便②不适用 于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需要空气采样 泵。
注意事项:①合理选用吸收管和吸收液② 流量正确③采样时间准确④采样时间要短 ⑤吸收管和采样器连接正确⑥密闭,防破 碎⑦清洗吸收管。
二、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
液体吸收法的采集 吸收管与空气采样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连接要正
空气采样器(Air sampler)指以一定的流量采集空 气样品的仪器,通常由抽气动力和流量调节装置 等组成。
无泵型采样器(Passive sampler)指利用有毒物质 分子扩散、渗透作用为原理设计制作的、不需要 抽气动力的空气采样器。
二、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
个体采样(Personal sampling)指将空气收集器 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 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和液态两种粒子的凝集性气溶胶也称为烟, 粒径在1 μ m以下。 尘:含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尘的粒径范围 较大,从1μ m到10μ m。
物质形态 存在状态
采样方法

┌—直接采样法---注射器和采气袋


┌—液体吸收法 ┌ 活性炭


├—固体吸附剂法- ┼ 硅胶
气体 ---- → 气态 ----- ├—有泵型采样法┼—浸渍滤料法 ├高分子微球

7、工作场所空气中采样技术规范解析

7、工作场所空气中采样技术规范解析

一、空气样品采集的重要性


2、空气样品的采集过程受较多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很大,采样 现场情况复杂,控制起来比较困难,注重样品 采集的每一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3、空气样品的采集容易使结果产生很大的误 差,甚至错误,导致检测工作的失败,造成自 身人、财、物浪费的同时,也给被检测单位/ 劳动者带来了损失,甚至使客户对自身的检测 能力产生了怀疑。
二、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

气溶胶可分成 雾:含液态的分散性气溶胶和凝集性气溶 胶。雾的粒径通常较大,在 10μ m以上。 烟:含固态凝集性气溶胶,同时含有固态 和液态两种粒子的凝集性气溶胶也称为烟, 粒径在1 μ m以下。 尘:含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尘的粒径范围 较大,从1μ m到10μ m。


常用有害因素 二氧化硫 甲醛 氨 氮氧化物 硫化氢 汞 磷化氢 臭氧 氯化氢 氯气 TDI MDI 二甲基甲酰胺 吸收液名称 二氧化硫吸收液 甲醛吸收液 氨吸收液 氮氧化物吸收液 硫化氢吸收液 汞吸收液 磷化氢吸收液 臭氧吸收液 氯化氢吸收液 氯气吸收液 TDI 吸收液 MDI吸收液 二甲基甲酰胺吸收液 吸收液种类 甲醛 - 邻苯二甲酸氢钾 - 水 (实验室的甲醛液) 水 0.005 mol/L硫酸溶液 冰乙酸-水-对氨基苯磺酸二盐酸-1-萘乙二胺 亚砷酸钠-碳酸铵的水溶 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硫酸高锰酸钾溶液 水 氢氧化钠 酸性甲基橙 盐酸+冰醋酸 盐酸+冰醋酸 水

二、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

缺点:①吸收管易坏,携带不便②不适用 于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需要空气采样 泵。

注意事项:①合理选用吸收管和吸收液② 流量正确③采样时间准确④采样时间要短 ⑤吸收管和采样器连接正确⑥密闭,防破 碎⑦清洗吸收管。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发布单位】卫生部【标准号】GBZ159-2004【发布日期】2004-12-01【实施日期】2004-12-01【标题】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相配套,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采样规范》(WS 1-1996)和《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 16-1996)修改合并为一个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适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的监测。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WS1-1996和WS/T16-1996。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6年,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伯洪、闫慧芳和梁禄。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3 术语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3.1 工作场所(Workplace)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
生产工艺过程 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种类
物理因素检测 有害物质检测
空气检测 生物检测(血、尿、呼出气)
空气监测是生物监测的基础,生物监测指标的确定和监测结 果的评价,离不开空气监测。
生物监测弥补了空气监测在个体接触剂量评价中的不足。 二者均用来评价职业接触程度:圆满的卫生评价需要空气监
表6 化学物质超限倍数与PC-TWA的关系
PC-TWA(mg/m3)
最大超限倍数
PC-TWA<1
3
1≤PC-TWA <10
2.5
10 ≤ PC-TWA <100
2.0
100≤ PC-TWA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
职业接触限值比值
劳动者在工作场所所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 与相应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值的比值。
V0
Vt
293 273
t
p 101.3
1.08 60 293 105.0 273 37 101.3
470.25(L)
2020/7/15
1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包括化学、物理、生物
1. 粉尘类 2. 放射性类 3. 物理因素类 4. 化学因素类 5. 生物因素类 6. 导致......因素(5种) 共115类
换算公式为
V0=Vt×
293 P 273 t 101.3
Vt——采样体积;t——采样现场温度;P——采样现场气压
问题: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换算?
在采样温度低于5℃和高于35 ℃、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 于103.4kPa时,应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采样时必须记录采样现场的气温和大气压。
例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当岗位各为PC-TWA的
一般时,
I=0.5+0.5+0.5=1.5 >1,即使每个毒物浓度不超标,但该岗位仍是不合格单 位。
短时间采样
指采样时间不超过一般不超过15min的采样。
问题 1. 采样时间能不能大于15min?(×) 2. 采样时间能不能小于15min?( √) 3. 短时间采样得到的样品浓度( C检测)是不是就是CSTEL?
测和生物监测的结合(群体与个体的相结合)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分类
现场检测
物理因素现场测量 检气管(应急的初步性和半剂量) 便携性气体分析仪测定(CO, CO₂ )
实验室检测
称量法(粉尘、焦炉逸散物) 光谱法
1. 化学比色法(无机气体-SO2、 NH3、NO2、HS2、O3) 2. 原子吸收(金属化合物-Pb、Mn、Cd) 3. 原子荧光(可氢化发生元素)
11
标准采样体积
标准采样体积:气温20℃,大气压101.3 kPa ※当空气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
98.8 kPa和高于103.4 kPa,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 浓度之前,必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为“标准采 样体积”。
2020/7/15
12
换算公式如下:
293 p V0Vt 273t10.31 (1)
M——是化合物的分子量 24.04——20 ℃时,1摩尔的气体体积为24.04 CO
15ppm=(28/24.04)*15=17.47 mg/m³
CO₂
0.1%=1000ppm=(44/24.04)*1000=1830.3 mg/m³
一、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 二、空气样品的采集规范
2020/7/15
不是,还要看是否在最高浓度时段采样。
长时间采样
指采样时间一般在1h以上的采样。
问题 1. 长时间采样得到的样品浓度( C检测)是不是就是CTWA? 不是,要看采样时间是否包含所有工作内容,还要看工人的
接触时间。
标准采样体积
只在气温为20℃,大气压为101.3kPa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 积,以L表示
计算:CTWA/PC-TWA,CSTEL/PC-STEL 应用:
(1) PC-TWA≦1时为未超限值,符合卫生要求 (2)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或已知这些物 质可产生相加作用时,应计算混合接触比值。 (3)I ≦1时为未超限值,符合卫生要求。
I=
C 1 C 2 ... C n P C T W A 1P C T W A 2 P C T W A n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 样技术和采样规范
第一章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基本概念 样品浓度
C检测只与采样时间有关与接触时间无关
接触浓度
CTWA、CSTEL、CMAC,与接触时间有关。
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值容许浓度(PC-TWA)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最高容许浓度(MAC) 最大超限倍数 国家规定的限值,与采样时间和接触时间都无关
色谱法
1. 气相(挥发性有机物,苯系物、酮类、脂类、卤代烃类) 2. 液相(难挥发有机物,邻苯二甲酸酯类) 3. 例子色谱(Cl- 、F− 、SO₄2⁻、PO43-)
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法律法规
《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
穿透容量
固体吸附剂发生穿透时所吸附等测物的量(mg)
问题:何为穿透? 即后段吸附剂吸附的待测物量达到( ≥)前段吸附剂量的
5%时。
常用换算
%与pmm的换算
1. pmm=1 /1000000=0.0001% 2. 1%=10000ppm
ppm与mg/m³的换算 mg/m³=(M/24.04)*ppm
工作或工作岗位
对象是工人,与接触时间有关
工作场所卫生状况
对象是工作地点,与接触时间无关
常用术语
超限倍数(EL)
对为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
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 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计算:EL=CSTEL/PC-TWA EL与规定的最大超限倍数比较,大于时为不符合,粉尘 最大超限倍数2 EL不符合时,该岗位也属于超标岗位
式中 V0——标准采样体积,L; Vt——温度为t℃、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L; t——采样点的气温,℃;
p——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2020/7/15
13
例题:某工作场所空气检测采样,温度37℃,气 压105.0 kPa,采样流量1.0 L/min,采样时间8h。 问标准采样体积是多少?
解:根据公式(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