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稿件播读技巧
新闻播报的技巧和要领

新闻播报的技巧和要领新闻播报的技巧:1、语言标准。
标准的汉语普通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标准的语音;二是正确的语法。
新闻消息播报有特定的语言环境,而语音的准确、语意的清晰才可能保证所播报消息内容的准确无误,这不但符合视听的要求,也符合广播电视技术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要求。
对新闻播报语言的高标准严要求还体现在所使用语言的语法上,因为只有语法正确,才能够确保有声语言传播信息的准确、清晰、严谨。
2、表达规范。
有声语言表达有很多技巧,但是在新闻消息播报中对表达的要求相对规范,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可以有更多的个性化表达。
新闻消息是对客观事件的真实陈述,所以在播报新闻消息的时候语言表达相对客观,不能有太多主观色彩和太过夸张的处理,要“感而不入”。
另外新闻稿件简洁明了的写作特点,相对于新闻播报的语言表达就更注重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因此在表达时多连而少停、重音少且精,语势常扬、语尾不坠,不拖腔甩掉。
3、舒展明快。
在新闻消息播报的用声上和表达上要尽量做到舒展明快。
我们在新闻消息播报中多使用明亮的实声。
新闻的客观性要求播报语言的权威性、可信性,声音不能挤捏,要松弛、自然,吐字要颗粒饱满、字字珠玑。
在表达上,由于新闻的时效性以及新闻具有新鲜性,新闻消息播报的节奏要明快一些,如果想快就要做到“快而不乱”,否则尽量从容,将内容表达清楚最重要。
4、朴实大方。
朴实大方是播音主持语言的特点之一,也是对新闻消息播报总的状态的概括。
除了在吐字发声、表达技巧当中要做到朴实大方,在整体语言面貌和语言表达的整体把握当中更要求体现出一种新闻工作者的客观真实的朴实气质。
新闻消息播报和文学作品的表达不同,新闻播报不能角色化、表演化,必须客观公正地传播客观信息,因此,新闻消息播报所要求的朴实大方来自于新闻工作性质的不同和稿件内容的不同。
5、播报态度。
播报的态度,就是指在播报一篇新闻稿件时所持的主观倾向性,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同还是反对,是积极还是消极等。
播音主持艺考之新闻播读技巧

播音主持艺考之新闻播读技巧一、稿件播读的准备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
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
因此它要求:(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
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
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
正确传达,直接面陈。
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二、播读稿件不要太过相信自己的临场发挥免得出现无话可说,语不达意,甚至都不清楚自己正在谈论的内容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播读前切记不要忘记“备稿”这一环节。
往往我们谈起“备稿”的时候,就会有人把它理解为“背稿”。
那么究竟什么是“备稿”呢?备稿不仅是把握和驾驭稿件所必需,而且是形成良好的话筒前状态的条件之一,认真准备,心中有底,在播出的时候才充满信心,从容不迫。
否则,很容易造成信心不足,紧张慌乱。
认真备稿,可以发现稿件存在的问题,把差错消灭在播出之前,可见,备稿是影响播音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
新闻播报的小技巧1.新闻主体部分内部层次的处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要纵观全篇,把握主要内容,分清好主次,抓好重点。
在背景的处理上,要熟悉党政方针,根据背景把握导向;在态度处理上,播音员应有分寸感,恰当地处理态度。
在一些数字和长句的处理上也要有所注意,安排好停连和气口。
2.对新闻稿件的感受应把握在什么程度?首先要搞懂稿件的内容、目的,才能理解、播顺。
对于播讲愿望,是“先睹为快之后产生的欲先吐为快的冲动”。
新闻播报发声技巧

新闻播报发声技巧新闻播报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要求准确、简练、生动,能准确、迅速地传达信息,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
下面是新闻播报发声技巧的一些要点,供参考:1.语速:配合新闻内容的不同,控制好语速是重要的一点。
一般来说,正文的语速要适中,不宜过快或过慢。
过快的语速可能导致听众无法理解,过慢的语速则可能使人产生厌倦的感觉。
当报道紧急事态时,可以稍微加快语速,以增加紧迫感和紧张感。
2.声音高低:新闻播报要求声音高低有变化,注意节奏感。
高声可以用于突出一些重要信息,低声则可以用于表达庄重和严肃。
3.音调:新闻播报要求语气稳重,严肃。
在播报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语气过于情绪化,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同时,要根据新闻内容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音调。
如在报道悲剧或灾难时,要注意使用哀伤的音调,以表达对遇难者的悼念和对事件的谴责。
4.语调:新闻播报的语调要稳定,要避免过于平板或过于夸张的表达。
要注意表达出对事件的关注和态度,并给予恰当的强调。
5.停顿:在播报中,适当的停顿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可以利用停顿突出关键词、重要信息,或者调整节奏。
6.清晰度:在播报中要注意清晰度,确保听众能够清楚地听到每个音节和词语。
要注意语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不要省略或混淆词语。
7.语态:在播报中,一般使用祈使句和陈述句,尽量避免使用疑问句。
因为新闻播报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不需要引起听众的思考或回答。
8.语音语调的变化:在播报中,可以通过改变节奏、语气和音调,表达不同的情绪或情感。
例如,在播报一个悲剧性事件时,可以适当降低音调和语速,以表达悲伤和哀悼的情感;在播报一个喜庆的事件时,可以加快语速和提高音调,以表达喜悦和庆祝的情感。
总之,新闻播报是一个有一定技巧和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
通过掌握好语速、声音高低、音调、语调、停顿、清晰度、语态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等技巧,可以提高新闻播报的表达力,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信息。
新闻播音的要点和技巧

新闻播音的要点和技巧
1.充分理解新闻的要点:要读英语新闻快速而准确无误,必须先理解
新闻的要点,新闻的内容有先后顺序,重点直击要点。
要仔细的阅读,弄
清楚新闻的主题,重点和细节。
2.新闻发音:读新闻时,要注意开口宽,发音清晰,语调要把握准确,上升语气表示陈述或疑问,下降语气表示肯定或否定,中性语气表示一般
陈述。
3.把握新闻时间:新闻播音要遵守新闻的播出时间,并要按时准时的
完成播音任务;要注意新闻的语言,新闻要用规范的语言播音,不要加入
多余的话语。
4.注意语气,新闻播音不能夸张,表达语气要客观,恰当及时,不要
用平常语言表达新闻,这样会影响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5.注意读音:读新闻时,要注意发音准确,不要拖长发音,也不要缩
短发音,让自己像发音老师一样,熟练运用发音方法,让听众听到真正的
新闻发音。
播新闻的技巧

播新闻的技巧
播新闻的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清晰明了地传递新闻事实:播新闻要言简意赅地传递新闻事实,不要使用含糊不清或复杂的措辞。
通过使用简洁且有力的语言,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且更容易让他们理解和记住新闻的内容。
2. 保持客观中立:播新闻时,要避免个人偏见或情绪的介入,要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报道新闻。
这样可以使观众更有信心,并能够自己形成对新闻事件的观点。
3. 保持语速适中:播音时语速应适中,既不能太快以至于听众无法理解,也不能太慢以至于显得不自然。
适当调整语速可以更好地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
4. 使用恰当的声音语调:播音员要掌握使用不同的声音语调来表达新闻的不同情绪和重要性。
比如在报道重大灾难时应该使用庄重和严肃的语调,而在报道轻松有趣的新闻时可以使用活泼和轻松的语调。
5. 使用生动的语言和词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来描述新闻事件,可以更好地吸引听众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选择准确恰当的词汇也能够增强新闻的表达力。
6. 注意节奏和音调:播音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握,避免过快或过慢的节奏,让听众能够跟上播音的节奏,并更好地理解新闻内
容。
同时,要注意音调的变化,通过改变音调的高低和强弱,来增添新闻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7. 练习良好的发音和口语技巧:播音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发音和口语技巧,能够清晰准确地发出每个词汇和句子。
此外,掌握好语调和重音的运用也是播新闻的重要技巧之一。
练习口语技巧可以通过朗读新闻稿件、练习口语强调等方式。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有哪些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有哪些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新闻稿件播读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它们都需要专业的播音员来将新闻内容生动地传达给观众和听众。
为了提高播音员的表现力和专业水平,本文总结了几种新闻稿件播读的技巧,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技巧一:语速和节奏播音员在播读新闻稿件时,需要掌握合适的语速和节奏。
语速过快会让听众难以跟上,语速过慢则容易引起听众的厌烦。
播音员应该根据新闻的内容和重要性,掌握适当的速度,使听众能够清晰地听到每一个字。
在节奏方面,播音员要注意在适当的地方停顿,给听众留下呼吸的空间,避免连续长时间的快速读稿,以免听众产生疲劳感。
同时,合适的节奏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闻内容。
技巧二:语调和音量语调和音量是影响播音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语调和音量调节,播音员可以在无形中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
在播读新闻稿件时,播音员可以通过适当的语调变化,突出新闻的重点和关键信息。
例如,在报导令人震惊的事件时,可以加重语调,以表达出相关的紧迫感和严重性。
此外,播音员还应该注意控制音量,使其适应听众的需求,既不要太大声,也不要太小声,以确保听众能够清晰地听到每个音节。
技巧三:情感表达在播读新闻稿件时,播音员可以通过情感表达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不同的新闻内容可以调动不同的情感,如愤怒、悲伤、喜悦等。
播音员可以通过语调、语速和声音的起伏来表达出相应的情感,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然而,情感表达要恰到好处,避免过度渲染或过于冷静,以免影响播音效果和可信度。
技巧四:修饰语使用修饰语在新闻稿件中起着衔接句子和段落的作用,可以丰富文本的表达和连贯性。
在播读新闻稿件时,播音员需要注意修饰语的使用,避免过多或者过少。
过多的修饰语会让新闻稿件听起来冗长而啰嗦,听众可能会失去兴趣;过少的修饰语则会让新闻事件的细节和背景显得不够丰富,听众可能会对信息不够完整。
播音员应根据新闻的内容和重要性,合理运用修饰语,使新闻稿件既简洁明了,又富有信息量。
新闻稿件播读指导

1.艺考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该怎么去训练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
因此还要注意:(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
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
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
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
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2.播音主持新闻稿件播读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
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
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
因此它要求:(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
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
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
正确传达,直接面陈。
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的技巧和要领

新闻播报的技巧和要领新闻播报是新闻传媒领域中重要的工作之一,正式的新闻播报需要记者具备一定的技巧和要领。
下面是有关新闻播报的一些技巧和要领:首先,新闻播报要做到准确、客观、及时。
新闻播报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记者在播报新闻时应该准确地向观众或听众传递真实的信息。
记者在播报新闻时应尽量保持客观中立,避免个人的主观色彩。
同时,新闻播报需要及时,所以记者需要快速收集到新闻信息并撰写新闻稿。
其次,新闻播报要注意语言表达和语速。
新闻播报需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行话或专业术语,以便让观众或听众易于理解。
此外,记者在播报新闻时要注意语速的掌握,要以清晰流畅的语调和适当的停顿来保证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再次,新闻播报要注意语调和音量的掌握。
语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升降和音调的稳定性。
新闻播报的语调应该稳定、平和,并且要符合新闻的性质。
比如播报重大灾害事件时,语调可以适当低沉,显示出新闻的严肃性。
音量的掌握要根据场合的不同来调整,确保能够被观众或听众听清楚,但又不致于过于喧闹。
再者,新闻播报要注意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记者在播报新闻时应该保持自然的身体姿势,可以适当运用手势来增加表达的效果。
面部表情也是新闻播报中重要的一部分,记者要通过面部表情传递新闻的情感和态度,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此外,新闻播报还要注意时间控制和稿件的结构。
新闻播报的时间有限,所以记者要合理控制播报时间,尽量精简信息,突出重点。
记者要掌握新闻稿的结构,包括提供背景信息、列举事实、分析原因和展望未来等,以便观众或听众能够全面了解新闻事件。
最后,新闻播报要注重个人形象和专业素养。
记者是新闻传媒行业的公众形象代表,所以记者在播报新闻时要注意衣着整洁、仪态端正,树立良好的形象。
“外乎仁以為德,外乎勇以為威”,这句古语也适用于记者。
此外,记者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素养,了解新闻传媒的行业知识和道德规范,提高自己的新闻素质。
总结起来,新闻播报技巧和要领包括准确、客观、及时地传递信息,注意语言表达、语速、语调和音量的掌握,借助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增强表达效果,合理控制时间和新闻稿的结构,注重个人形象和专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播读新闻稿有一定技巧,新闻稿件播读技巧有哪些,以下的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训练【1】一、稿件播读的准备这里说的新闻稿件,涵盖了新闻消息、新闻评论以及新闻故事。
考试中出现样式最多的是新闻消息以及新闻故事,新闻评论一般都会结合即兴评述考察,应该说不会出现新闻评论的播报。
下面就新闻消息的播报提出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
消息应该理解为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洁的语言、用最快的速度把真实的事情传播出去。
因此它要求:(1)准确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不许出现事实上的差错,只有认真才能准确。
(2)层次清楚——一般消息都是由导语、主体、结尾构成的,层次之间要留出停顿的时间,以避免播成一片。
(3)节奏明快——什么样的稿子就有什么样的形式,播的是新闻,就得像新闻。
节奏不完全是快慢的问题,但它有快慢的问题。
句子与句子之间紧凑,句段之间要明白晓畅。
(4)朴实大气——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没有任何夸张、渲染。
正确传达,直接面陈。
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让考官看到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流露。
新闻播报不是念稿子,字里行间渗透着播者对新闻的理解,播报就是把这种理解、感受真切地传达给受众。
因此还要注意:(1)播稿过程也是传达过程,把一件刚刚发生的事播报出去,播音者要有新鲜感,除了在备稿过程中找到新鲜点之外,播报时要有精气神,还要使这精气神分寸得当。
明快晓畅的语流,加上热情洋溢的状态,足以让考官另眼看待。
(2)消息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听的人知道,句与句的衔接在清楚的基础上要紧密,因此要格式正确、轻重恰当、逻辑严密、不涩不粘、不浓不淡、语势平稳。
在播稿过程中,语流要紧凑,以避免散乱。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个劲儿”,不紧不慢,无理解,不经心,缺少变化。
(3)新闻稿件播读或播报,有的叫朗读新闻稿件,其实是一个意思。
无论干什么事都得像那么回事,所以播报新闻得像播报新闻的样子。
播报的榜样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整点新闻以及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播报节目。
切忌“说新闻”,使它变得拉杂、拖沓,不像新闻的样子。
二、新闻稿件播读实例1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月31日晚7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开始集体断电一小时,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
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纷纷熄灯。
这一活动名为“地球时间”,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和澳大利亚最大报纸之一的《悉尼先驱晨报》联合发起。
大约2000家企业和53万户居民报名参加了“地球时间”活动,自觉断电一小时。
除标志性建筑外,悉尼城区许多高楼也纷纷熄灯,整个城市变黑了不少。
不过路灯和紧急照明装置仍没有熄灭,港口的照明也一切如常。
“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利用全城不少地方熄灯的便利观看星空。
几百个市民提前预约,在熄灯期间前往悉尼天文台,利用这一小时更好地观看星空。
天文台负责人说,很多市民都为有在黑暗中观察地平线的机会感到激动。
播读提示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
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
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
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
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
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集体断电一小时;(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7时30分;(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
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弱强调“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实例2所罗门群岛2日发生里氏8级地震,强烈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当地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约3米。
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此影响露出海面,附近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当地村民还因此发现了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沉船。
小岛上升使岛屿周围的珊瑚礁暴露在空气中,大量珊瑚虫以及搁浅在珊瑚礁上的海洋生物死亡,弥漫出一股难闻的腐烂气味。
村民哈里松?加戈边做手势边说,地震造成的裂缝甚至将整个岛屿一分为二,部分裂缝有50厘米宽。
在拉农加岛北部,当地村民在海岸上发现了一艘沉船,那是二战时期沉没的一艘日军巡逻艇。
当地渔民亨德罩克?凯加拉下海探视了新的海底景象,发现了一道与海岸线平行延伸的裂缝,长度至少500米。
凯加拉说,当地村民认为小岛上升是因为海平面降了下去,担心海啸可能再次袭来,因此大多数居民拒绝从高地上搬回原来的住处。
“噪音相当大”,凯加拉描述小岛上升时的情景,“水退了下去,然后没有再升上来。
”他同时指出水位下降和地震是同时发生的。
拉农加岛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潜水胜地之一。
这次地震给当地的旅游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破坏了海底珊瑚礁景观。
小岛上升导致大量珊瑚礁露出海面,许多珊瑚虫因为曝晒在阳光下死亡,原先在海底呈现美妙景观的珊瑚礁变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
在所罗门群岛西部省首府吉佐岛从事潜水业的丹尼?肯尼迪说,地震破坏了大量珊瑚礁,对潜水爱好者而言,这个曾经闻名于世的潜水胜地不再具有吸引力。
除了影响旅游业外,小岛上升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当地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播读提示地震在地球上时有发生。
一般的报道中经常涉及的是伤亡人员及其财产损失,但这条新闻没有过多地从这方面进行叙述,而是变换了一个角度,集中报道了自然生态的变化。
看过了之后会有一种新奇的感觉,当然这也是受众所关注的。
在第一层次中的导语部分新闻事实只是一句话——所罗门群岛2日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接下来的五句话全部是地震造成的结果,其中四句是生态被破坏的情况,表述的着眼点依次是记者说的结果,一个岛屿拔高了3米,珊瑚礁露了出来,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发现了二战时期的日本沉船。
播读时声音控制在中声区,语流简洁明快。
在新闻的第二部分,又详细描述了地震所造成的后果的样态,由于小岛上升了3米,海岸线延伸了,珊瑚礁暴露在空气中,海洋生物死亡,有一股难闻的腐烂味道,整个岛屿一分为二,还发现了日本的沉船,村民们不愿意回来住,担心海啸再次袭来。
这些原文所叙述的场景,在播读时不应太客观,要有感情的流露,但注意分寸的把握。
第三部分虽然是结尾部分但也有新闻价值,如介绍了新闻的背景,播读时要注意的句子是:它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潜水胜地之一,由于珊瑚礁没了,景观被破坏了,不再具有吸引力。
另外一句很形象的描写“原先在海底呈现美妙景观的珊瑚礁变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播读时要有凄凉的感受。
新闻稿件播读技巧训练【2】播读提示这条消息的标题是《悉尼全城熄灯一小时》,副题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看过这条消息后要确定重点在什么地方。
在标题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消息的新鲜点所在,这就是受众所关注的新闻事实的要点。
再看消息的层次,三个段落自然成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为我们播读时脉络的清晰提供了基础,三个层次之间要做短暂的停顿处理,切忌不要一气呵成。
一片的结果会使受众听得茫然。
第一个层次是消息的导语,播得要醒目。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原文交代得很清楚。
一般来说,消息要素中的发生了什么事是重点。
其他的新闻要素并不是不重要,同样要求依次交代清楚。
这条消息导语交代事件的先后顺序应该是这样的:(1)集体断电一小时;(2)澳大利亚悉尼市数万户商家和居民;(3)以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关注;(4)3月31日晚7时30分;(5)天黑之后,悉尼歌剧院等标志性建筑等纷纷熄灯。
可以用声音的高低、吐字力度的强弱来区分。
第二层次把新闻事实稍加梳理后,弱强调“熄灯对悉尼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第三个层次是新闻的结尾段,也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播清楚即可,声音运用可在中声区稍下部分,稍偏低些。
实例1所罗门群岛2日发生里氏8级地震,强烈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将当地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约3米。
岛屿周围的珊瑚礁受此影响露出海面,附近的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当地村民还因此发现了一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沉船。
小岛上升使岛屿周围的珊瑚礁暴露在空气中,大量珊瑚虫以及搁浅在珊瑚礁上的海洋生物死亡,弥漫出一股难闻的腐烂气味。
村民哈里松?加戈边做手势边说,地震造成的裂缝甚至将整个岛屿一分为二,部分裂缝有50厘米宽。
在拉农加岛北部,当地村民在海岸上发现了一艘沉船,那是二战时期沉没的一艘日军巡逻艇。
当地渔民亨德罩克?凯加拉下海探视了新的海底景象,发现了一道与海岸线平行延伸的裂缝,长度至少500米。
凯加拉说,当地村民认为小岛上升是因为海平面降了下去,担心海啸可能再次袭来,因此大多数居民拒绝从高地上搬回原来的住处。
“噪音相当大”,凯加拉描述小岛上升时的情景,“水退了下去,然后没有再升上来。
”他同时指出水位下降和地震是同时发生的。
拉农加岛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潜水胜地之一。
这次地震给当地的旅游业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破坏了海底珊瑚礁景观。
小岛上升导致大量珊瑚礁露出海面,许多珊瑚虫因为曝晒在阳光下死亡,原先在海底呈现美妙景观的珊瑚礁变得如同月球表面般荒瘠。
在所罗门群岛西部省首府吉佐岛从事潜水业的丹尼?肯尼迪说,地震破坏了大量珊瑚礁,对潜水爱好者而言,这个曾经闻名于世的潜水胜地不再具有吸引力。
除了影响旅游业外,小岛上升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当地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因此受到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