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统筹城乡战略思路及成效分析

合集下载

区域城市城乡整体规划理论探讨——重庆市城乡统筹战略规划思考

区域城市城乡整体规划理论探讨——重庆市城乡统筹战略规划思考

重 庆 市 作 为 一 个 直 辖 市 . 人 口规 模及 辖 区 面 积 与 一 个 中 其
等 省 份 相 当。 因 此 , 庆 市 的 总 体规 划 必然 是 一 个 区 域性 空 间 重
关键 词 : 区域 城 市 ; 乡统 筹 ; 体 规 划 ; 长极 ; 城 整 增 点~ 轴 扩 散 ; 谐 共 生 和
中 图分 类 号 : TU9 41 文献 标 识 码 : 8 1 c 文 章 编 号 :6 1 9 0 (0 7 0 — 0 7 0 17 — 1 7 20 )9 00 — 4
重 庆 市城 乡总 体 规 划 已 获 国 务 院 正 式批 准 . 无疑 以 来 , 国兴 起 了 大 规模 的城 市 化 浪 潮 。而 这 O 中 种 城 市 化 进 程 中 所 展 现 的 力度 、 强 度 及 迅 猛 的 程 度 在 人 类 历 史 上 都 是 空 前 绝 后 的 .可 称 为 人 类 发 展 史 上 一 次 最 波 澜 壮 观 的 伟 大 的 城 市 运 动 和 变 革 。这 昭 示 着 我 们 正 处 在 城 市化 进 程
Ab ta t Dzsat l r p sd s c c n e ta r a —u a o r iaied v lp n.itgae p a nn dham o iu e eo s rc :" i ri ep o o e u h o c p su b n rr lc o dn tv e eo me t ne rtd ln ig a r no sd v lpme ta o tu- c n n b u r
题 。 重庆 是 典 型 的 大 城 市 带 大 农村 的二 元 经 济 结 构城 市 , 市 城 化 的 发 展 过程 必 然 涉 及 所 辖 的 广 大 农 村 地 区 。如 何 立 足 社 会 全局 、 筹 城 乡发 展 、 调 城 乡关 系 、 设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 统 协 建 是 我们 在 实现 城 市 化 过 程 中 必 须 完 成 的 重 大 历 史 任 务 。城 市 反 哺 农 村 . 业 反哺 农 业 是 实 施城 乡统 筹 . 筑 和 谐 社 会 的 重大 工 构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与启示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做法与启示

分别是直辖前的 2 9 . 倍和 16倍 。全 市农民人均纯 收入 .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促j 专 08 《 『 ! 珥宪 考20 年第3 期( 2 总第26 期) 1 0
兼业 的“ 首选地 ” 是 带动 新 农村 建设 的 “ , 火车 头 ” 。加
城 市资本进入小 城镇 。同时 应 制定相 关政 策 措施 适 度 鼓励城 里一 部 分人 到 小城 镇 兴 办产 业 或 居住 , 聚集 人 气, 力争把小城 镇建设成 为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 的聚集 区 和镇域 经济发展 的优势区 , 成为吸纳农村 劳动 力的第 一
快 小 城 镇建 设 , 善 基 础 设 施 , 善 投 资 环 境 , 以 吸 引 完筹城 乡发展 提供体
制保障。当前 , 影响科 学发 展和构建 和谐社 会 的主要 因
素之一是根深 蒂固的城 乡二 元结构 , 而二 元结构 的根源 又主要在于体 制的问题 。体制 问题 的核心 是政府 权力分 散, 部门职能交 叉, 行业 利益分 割 , 工作形 不成有 效的合
造中低产 田,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全市共改造 治
企业和农村 商贸流通业得 到快速发展 。
理土地 36 5 万亩 。基 本完成 农村 电网改 造 , 实现 了农村
( 推进城 乡劳动就业—体化。 三)
户户通电和城乡同网同价。通讯事业发展突飞猛进, 行
政村通电话率达 到 10 。 0%
势 , 出特色 , 突 做大产 业 , 全市初 步建成 了 30万 亩优 质 0
柑橘 、 年出栏 20 00万头商品猪等一批在全 国具有一定影 响的产业基地 , 全市 已经建成 优质 农产 品商品 基地 的总 规模 达到了 1 1 3 5万亩 。大力培育龙头 企业 , 市级 以上重 点龙头企 业数量 已达到 2 7家 , 中国家 重点龙头企 业 3 其 l 9家。着力打造 百个 区域性 中心城镇和 经济强镇 , 乡镇

【建设】统筹城乡建设几点思考2

【建设】统筹城乡建设几点思考2

【关键字】建设统筹城乡建设的几点思考(重庆市南川区杨宏)近些年来,统筹城乡发展已经从理论研究、方略制定进入实践探索阶段,日益凸显在人们面前。

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本人对统筹城乡有一些初步的看法.一、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布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底工作。

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城乡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尽管城镇化水平已经很高,但实际上还存在着大片农村。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如何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而重要的现实问题。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新世纪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

我们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不能忽视农业,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不能忽视农村。

但是,城镇化不等于把所有农村都变成城镇,城乡一体化绝不是城乡一样化。

如果按照克隆现有城镇的思路去建设新农村,把大中城市附近的农村统统改造成城区,弄得看上去全是水泥、钢筋筑成的高楼,并认为这就是城乡一体化,那就错了。

我们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以现代城市支持农村,以现代工业反哺农业,进而实现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互补共进、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这无疑是正确的。

然而,有一个前提却不容改变,就是城镇与农村将始终分别而又独立地存在。

我们的目的是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绝不是要消灭农村。

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更高,城镇人口比重一般已达到7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0%左右。

但是从国土面积看,农村依然占据绝大部分,一般要占到80%甚至更多。

即便是大城市,郊区农村也占据相当大比例的国土面积。

对于国土面积比例这样大的农村如何看待?显而易见,农村必将长期存在和发展,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不可能把所有农村全部变为城镇。

重庆乡村振兴总结汇报

重庆乡村振兴总结汇报

重庆乡村振兴总结汇报重庆乡村振兴总结汇报乡村振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好的城市,坚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实际行动,加快了乡村振兴步伐,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统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庆坚持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引导农村人口就业创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产品增值;培育乡村旅游业,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潜力。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乡村振兴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庆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了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在交通方面,实施了农村公路硬底化工程,打通了交通瓶颈,提高了农村地区的交通便捷度;在供水方面,加大了对农村饮水安全的保障力度,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在供电方面,扩大了农村电网覆盖范围,提升了农村电力供应能力。

这些举措为农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重庆在推动农民就业创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了农民就业技能,扩大了就业渠道;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引导农民发展农村电商,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大对农村创业者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农民就业创业,提高了农民收入。

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庆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将农产品从简单的原材料加工成各种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了农产品加工的规模和水平;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了农产品加工效率和质量。

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五、培育乡村旅游业重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推动重庆农村改革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思路

推动重庆农村改革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思路
步伐 不断 加快 , 2 0 到 0 7年 已累计 转移 劳动 力 8 0万 0
全 国统 筹城 乡发 展探 索 出一条 切实 可行 的道 路 。
人 , 均新 增转 移 劳 动 力 4 年 0万 人 左 右 , 目前 的转 但 移 仍 以 自发 性 转移 和 个 体 转 移 为 主 , 家 进城 的 比 举 重 较小 , 占 3 % 左 右 。 由于 缺 乏 技 能 , 城 农 民 仅 O 进
仍然 很 大 。 目前 , 国际形 势 继续 发生 深刻 变化 , 国 中
改革 发展 进入 关键 阶段 , 庆 市 作 为 全 国唯 一批 准 重 成立 的省 级架 构 的统 筹 城 乡 综 合 配套 改 革 试 验 区 , 总体 上 已进 人 以 工促 农 、 以城 带 乡 的发 展 阶段 。推 进农 村改革 发 展面 临许 多机 遇 、 备许 多有 利条 件 , 具 我们 必须 正视 现实 、 意 创 新 , 推 动 农 村 改 革 、 锐 在 促
比 2. 1, 2 0 3 6: 到 这 一 差 距 比 已 扩 大 到 0 7年
39 。究 其原 因 , 了受 工 业 化 阶段 和 生 产 力发 . :1 除 展水 平制 约外 , 键 还 是 制 约城 乡二 元 经 济 结 构 的 关 诸 多 体制 性 问题 尚未 根 本 解 决 , 管 十 七 届 三 中全 尽 会 已明确 指 出要建 立 城 乡 经 济 社会 一体 化 制 度 , 但 要 根本 破 除 在 计 划 经 济 时 期 形 成 的城 乡 有 别 的土 地 、 金 、 籍管 理 、 动 用 工 和 社 会 福 利 制度 等 管 资 户 劳 理 体制 障碍 仍需 要 国家从 法 律法 规 、 策 条 例 等 方 政
1 当前 我 市农 村 发展 的 重 大 矛 盾 和 问题

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探析

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探析

2 0 0 0 年
2 0 1 0 年
2 0 1 1 年
2 0 1 2 年
2 0 1 3 年
O -环境保护 ( 亿元)
城镇化建设 的主体部 门是政府 , 是提
投 入 额 为 近 几 年 的 高 城 乡 环 境 承 载 水 平 的 首 要 责 任 主 体 。 2 0 0 7 年, 重 庆 市 被 设 立 为 全 国统 筹 城 从 多 个 方 面 全 面 治 理 , 最 高值 , 侧 面反 映 出 2 0 1 2 年 的环 境压 力 地 方政府 为基础 设施建设 和公 共配套 服 乡综合配套改 革试 验区 , 为全面实现小康
发 展 的现 状入 手 , 结 合城 乡统 筹 的 目的和 任 务, 探析加 快重庆 市城 乡统筹的优化策略。
如 图一所 示 , 2 0 0 4年 至 2 0 1 3 年1 0 年 承载力 的提 高 , 城 乡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发
问, 重庆市环境保护投入 额总体呈上升趋 展 , 促进城 乡生态健康发展还 有很 长的路 0 0 余个农
建成 了 5 4 3 座 数据 显示 , 2 0 1 4 年重 庆市 城镇 人 口共 村 饮 用 水 源 地 的 污 染 治 理 ,
2 0 0 4 年
2 0 0 6 年

2 0 0 6 年
2 0 0 7 年
2 0 0 6 年
的现 状 分 析
1 . 城 镇 化 进 程 与 环 境 承 载 力
大改善 , 环境承载力进一步提高。
市政府的债务风险在不断集 聚 , 单一 的投
2 . 城 乡教 育 资 源 分 配 的 公 平 与 效 率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 实现重庆全域教
截至2 0 1 4年 年 底 , 全 市 共 实 施 了 融资模 式为可持续 的城 乡建设埋下 隐患 。

浅析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八大问题

浅析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八大问题
门利益 阻碍 改革进 程 。只有 用 全球视 野 观察 我 们 现行 的政 府管 理运行 机制 ,只有理 性 分析 现 行 政府机 构存 在 的合理 性 和弊端 ,只有 用城 乡
到推 动 重 庆统 筹 城 乡 改革 发 展 的 大局 上来 ;
二是加 强 领导 , 合理 分工 , 实搭 配 , 虚 明确责任 ,
是迄 今为 止党 中央 、国务 院对重 庆经 济社 会发
按照 经济 全球化 的要求 ,生产 性要 素 必须遵 循
市场 经济 规律进 行 优化 配置 。按 照市 场经 济 国
展提 出的最 明确 、 全 面 、 最 最详 细 的 目标 要 求 。
重庆 已经 站在 新 的历史 起点 并肩 负新 的历 史任
符 合推 进 统筹城 乡协 调发 展 的需要 。应 该本 着
人手 , 一是按照《 意见》 的总体要求及市委 、 市政 府 的贯彻 意见 , 部署 工作 , 解 目标 , 实任 务 , 分 落
启动项 目, 督查 进程 , 全市 干部 群众 的思 想统 将

探索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深刻反思重庆近年 来 在政 府机 构改 革调 整方 面 的得与 失 ,防止 部
局 面 。按 照政 府 系统直 属 管理 机构扁 平 化 的要
2・ 戾衍 o2 o 9 肾
四、 建立统 筹城 乡改革发展 的社 会保 障体 系
社会 保 障体 系建设 是 一个 关 系到 统筹 城 乡 改革 发展 试验 能 否真 正破 题 见成 效 的关键 性 工 程 。结合 《 见 》 出 的五大 发展 战 略和 目标 要 意 提
发 重要 。重 庆统 筹城 乡综 合配 套改 革试 验 的成
功 与否 ,有 可能 影 响 中国2 世 纪发 展 的基本 方 1

论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

论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

论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2007年6月,重庆获批成为国家唯一省级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负起为国家在新的历史阶段探索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城乡统筹之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完善全国改革布局、把改革开放向内陆和纵深推进的光荣使命。

笔者拟就重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内涵、意义、重点、难点和关键点作分析。

一、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内涵城乡统筹是一种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注重城乡之间和人际之间公平与和谐的一种发展理念,发展观和政策导向。

城乡统筹的对象是城乡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目的是要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综合配套改革,就是要对阻碍城乡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的方方面面体制机制进行全面的而不是单项、协调配套的而不是孤立改革。

因此,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基本准则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核心问题是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关键环节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协调推进,重点布局是经济社会建设。

二、建设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意义首先,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十分典型,可以说是全国总体情况的缩影,重庆搞好了对全国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其次,重庆辖有世界最大的峡谷库区,库区的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必须统筹解决;第三,重庆所辖三峡生态经济区,是我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9个区县中有14个国家级贫困县,如何解决成片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四,重庆处于我国东西部结合地,座西朝东,主城经济在西部地区较发达,重庆的发展对我国西部的发展具有承东启西的作用。

第五,重庆经过直辖十年后的高速发展,主城特大城市的区域性中心地位初步形成,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第六,三峡成库和直辖后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建设的高速发展,使重庆作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初步显现。

因此,重庆有必要、也有能力在城乡统筹发展上先走一步,承担城乡统筹“率先发展”的重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统筹城乡战略思路及成效分析摘要: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呈现“大城市大农村”的二元城乡结构。

自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以三个试验区为突破口,配套推进六个方面的相关改革,确定“一圈两翼”的发展格局,实施土地流转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等相关政策措施,城乡统筹全面铺开,取得相当大成效,但距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城乡统筹;二元结构;措施;成效Abstract: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Chongqing becomes bigger and bigger,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is obvious and Chongqing shows big city big countryside dual urban-rural structure. Since overall urban-rural comprehensive complement reform approved, Chongqing uses three testing regions as sally port, conducts reform in six aspects, determines one circle and two wings development plan, implements land circulation, and develops labor-affairs economy, spreads overall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n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Meanwhile, there is a lot to do for reaching the goal.Key words: overall urban-rural development; dual structure; measure; effect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两市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的含义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的“五个统筹”之一,统筹城乡发展是从全局出发看“三农”,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筹划,既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又要发挥农村对城市、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等、和谐、协调发展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涵盖的面比较广,主要涉及城乡收入分配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发展统筹、城镇化发展统筹、城乡体制改革统筹等,本文从以下方面着手分析。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性重庆呈现“大城市大农村”的二元城乡结构。

其中“大农村”主要指“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地区,这些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见图1)。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图1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的收入在不断地增长,但是两者的差距却在不断地扩大,2007年农村居民纯收入3 5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3 715元。

图2显示2007年城乡收入比达到了3.9∶1,若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农民纯收入中还包括要缴纳的税费以及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把这些因素计算入内,城乡居民收入比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数据表明,城乡居民收入比一般为1.5∶1,而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倍。

2.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城乡经济发展中,呈现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经济状况的测度主要有三个指标: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二元反差系数。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同劳动力比重的比率。

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越大,经济结构的二元性越强。

二元对比系数是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二元对比系数越大,二元性越小,反之就越大。

图3显示二元对比系数呈下行趋势。

1996年重庆市二元对比系数为0.2,并且重庆市的二元对比系数均超过0.2,到2006年却下调到了0.13,二元对比系数下降了35%。

可见,重庆市二元经济结构越发明显和严重。

3.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拉大恩格尔系数是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的差异度则反映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差距。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异度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之差,该指标反映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差别程度。

当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异度小于5%时,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基本一致;当城乡差异度大于10%时,属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从表1看出,重庆城乡恩格尔系数之差自1996年的13%到2007年都没有低过10%,并且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到2007年差异度扩大到17.5%。

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越来越明显,城乡生活质量差距非常大,城乡分化严重,消费水平差距显著扩大。

4.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差距不断加大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存在差距,尤其是教育和社会保障两方面。

首先,城市9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或职校,而广大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农村中小学、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差,教师缺额较大,设施设备落后,民办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严重滞后于城市。

截至2007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增加到15个,有729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上升到24.3%。

但一直未出台相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基本处于停顿甚至是倒退的状态,相继有巴南、北碚等区县退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004年全市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只有1.6%。

而城镇居民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职工退休可以领到退休金,失业职工可以领到失业救济金,“三无”人员可以领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导致城乡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

总之,重庆从城乡居民收入、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社会公共事业等方面可以看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直辖市。

近3 200万户籍人口中,至今仍有73.6%的人口属于农村。

实施城乡统筹是必须的,同时又要认识到改革任务非常艰巨。

三、统筹城乡的战略思路根据《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见》,重庆市将用13年时间分“两步走”推进改革试验,逐步建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到2020年最终实现统筹城乡的制度覆盖相关领域。

使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总体形成,速度效益、区域综合竞争力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领先。

两步走的第一步是从现在到2012年,为打基础、成框架的阶段,全市经济总量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城镇化率超过5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现在的4∶1缩小到3∶1。

第二步是从2012年到2020年,为上台阶、成体系阶段,全市经济总量比2012年翻一番以上,城镇化率超过70%,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

1.“一圈两翼”的发展格局为更好地实施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在空间布局格局上,重庆市构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一小时经济圈”及建设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两翼”。

“一小时经济圈”着眼于“领头领跑”,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核心区域、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主要载体、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平台。

根据《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划,“一小时经济圈”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特大城市即重庆主城9区,是“一圈”的核心区域;第二个层次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主;铜梁、南川、綦江等9个区县为第三层次。

渝东北地区着眼于“提速提档”,努力建成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

渝东南地区着眼于“做特做优”,努力建成武陵山区经济高地、民俗生态旅游带、扶贫开发示范区。

“一圈两翼”的发展格局,“一圈”领头领跑,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奠定城乡统筹发展的坚实基础。

“两翼”做强做优,突出劳务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人均资源和财富占有水平。

在城乡空间布局上,规划明确了五大城乡统筹发展区:核心发展区、合川—铜梁—潼南发展区、永川—江津—荣昌—大足—双桥发展区、涪陵—长寿发展区和万盛—南川—綦江发展区(图5)。

重庆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建立健全“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的意见》,从产业联动、人口转移、教育互助、科技合作、卫生共享、人才交流、融资支持、扶贫开发等八大方面推进“一圈”和“两翼”的区县之间加强帮扶和合作,促进“一圈两翼”区县良性互动发展,带动“两翼”劳务经济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建立了对口支援探索长效机制,使北部新区、涪陵区等19个处于“一小时经济圈”内的区县与万州区、梁平县等17个处于“两翼”范围内的区县结成了互助对子。

同时开展主城区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重点县共建工业基地试点(图6),确定九龙坡—云阳县、沙坪坝区—奉节县、江北区—开县、北碚区—巫山县为试点区县。

2.实施土地流转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首先,大力推动土地流转。

一要大力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新模式。

按照股份制的原则,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股份,采取“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或“无土地保底租金+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按股分红”等形式,委托给具有资金、技术资源的合作社或公司经营。

二要大力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出租新模式。

三要大力推行集体建设用地集中统一开发新模式。

其次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劳务经济实质是农民出卖劳动直接获取工资收入,包括生产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服务活动。

发展劳务经济是衡量农村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的指标, 是农民现代化的标志。

重庆市土地流转和劳务经济要双管齐下,相互拉动,才会增加农民收入。

3.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城乡劳动就业重庆市对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先后出台了《重庆市农民工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重庆市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行办法》,明确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灵活就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研究用城市的社会保障换农村的承包地。

在就业方面提出建立多层次就业培训体系,鼓励创建劳务品牌。

4.重庆市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重庆市在城乡统筹战略中寻求走出去,加大区域经济合作力度,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走出一条内陆城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区域经济合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