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做法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典型经验及其启示_文明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践的典型经验及其启示The T ypical Experience and Its Enlightenments of Overall Planning Practice for Urban-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文 明 陕西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杜玉华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文 明 杜玉华重点考察了我国统筹城乡发展领域制度创新的前沿动态,以及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配套改革实践中的典型经验、教训与启示,希望能为决策者、实际工作者和理论界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鉴。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frontier situation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for urban-rural development practice and its typical experience, lessons and enlightenments for balanc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focuses on the system innovation,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land system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Hope it can thereby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decision makers, actual workers and theorists.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words统筹城乡发展/典型经验/启示Overall planning for urban-rural development / Typicalexperience / Enlightenment作者简介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一场攻坚战。
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经验与中国重庆市的现实选择研究_姜松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本文在对美国、法国、日本城乡统筹发展经验进行梳理描述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剖析其对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启示,并以此为基础,结合重庆市发展实际,认为重庆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选择在于农村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财政与农村金融、土地管理与土地使用等方面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城乡统筹;国外经验;现实选择国外城乡统筹发展经验与中国重庆市的现实选择研究笮姜松曹峥林王钊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地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013年中央1号文件亦确立了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政策主题,这也是中央1号文件连续10年聚焦“三农”问题。
以“三农”的内生性崛起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以“三农”问题的解决促使城乡差距缩小,以城乡差距缩小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同时,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清晰的演进轨迹,体现了新形势、新任务下中央政府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坚定决心,对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演变的深刻认知以及持之以恒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愿景。
重庆市直辖以来在经济总量规模、增长速度、结构调整以及效益提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但城乡间、“一圈两翼”区域间、区县间的经济差距也日益拉大,且各种矛盾性问题交叉丛集,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如不能完美解决,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因此,在新的战略机遇下,重庆市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创新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重庆经济迈向一个崭新的发展层次,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文献述评国内学者关于城乡协调发展的相关领域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归结起来主要在城乡统筹概念界定、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城乡统筹发展突破口等方面:顾益康和陈锡文(2003)认为城乡统筹就是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对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重大经济政策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实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屏障和综合配套改革的路径选择———以重庆为例”(2007GXS3D094),重庆市科委软科学重点项目“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目标差距与推进路径”(CSCT,2010CE0015),重庆市决策咨询与管理创新重点项目“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研究”(cstc2013jccxB0022),西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博士基金项目“西部农业现代化演进及其影响机理研究”(SWU120933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行为偏好及其对就业决策的影响研究———以重庆为例”(SWU1209457)。
重庆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

重庆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一、背景介绍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广阔的城乡道路网。
为了推动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满足居民出行需求,重庆市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
二、发展目标1. 提高城乡道路客运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多样化出行需求;2. 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提高交通运输效率;3. 加强城乡道路客运管理,提升安全和服务质量。
三、发展措施1. 完善城乡道路客运网络a. 建设和改造城乡道路,提升道路通行能力;b. 增加城乡道路客运站点,方便居民乘车;c. 完善城乡道路客运线路规划,满足不同区域的客运需求。
2. 提升城乡道路客运服务水平a. 引入先进的车辆调度系统,提高客运车辆的运行效率;b. 加强对城乡道路客运企业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服务质量;c. 推广电子支付系统,方便乘客购票和支付费用。
3. 加强城乡道路客运安全管理a. 完善城乡道路客运安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b. 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c. 加强车辆维护和检修,确保车辆安全运行。
四、发展成效1. 居民出行更加便捷:通过完善城乡道路客运网络,居民可以更方便地出行,减少出行时间和成本。
2. 交通运输效率提升:通过引入先进的车辆调度系统和优化线路规划,提高了城乡道路客运的运行效率,减少了拥堵和延误。
3. 服务质量提高:加强对城乡道路客运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服务质量,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4. 安全性得到保障:通过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了居民的出行安全性。
五、总结重庆市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是推动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通过完善城乡道路客运网络、提升服务水平和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满足居民出行需求。
重庆市政府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出行服务。
重庆市统筹城乡战略思路及成效分析

重庆市统筹城乡战略思路及成效分析摘要: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呈现“大城市大农村”的二元城乡结构。
自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以三个试验区为突破口,配套推进六个方面的相关改革,确定“一圈两翼”的发展格局,实施土地流转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等相关政策措施,城乡统筹全面铺开,取得相当大成效,但距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城乡统筹;二元结构;措施;成效Abstract: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Chongqing becomes bigger and bigger,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is obvious and Chongqing shows big city big countryside dual urban-rural structure. Since overall urban-rural comprehensive complement reform approved, Chongqing uses three testing regions as sally port, conducts reform in six aspects, determines one circle and two wings development plan, implements land circulation, and develops labor-affairs economy, spreads overall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n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Meanwhile, there is a lot to do for reaching the goal.Key words: overall urban-rural development; dual structure; measure; effect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两市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探讨

关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城乡统筹发展的探讨摘要:现代大都市区的繁荣与活力取决于城市建成区与周边村镇的协同发展。
文中从沙坪坝区城乡建设的现状出发,借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沿理论探索,参考不同区域格局下的城乡协同发展模式,旨在为整体城乡空间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撑。
关键词:城乡空间统筹1 引言重庆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沙坪坝区是重庆市主城九区之一,地处重庆市都市区的西部门户,因自然地貌、山体河流分隔而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片区。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东部主城区发展空间日趋饱和、经济转型压力不断加大;而西部新城区为沙坪坝区发展预留了较充裕的发展空间;中部则主要为中梁山和缙云山的“四山管制”地区。
(如图1)2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空间经济发展方针,在1983年由苏南地区最先使用这个概念,到目前为止,城乡一体化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涉及多个学科。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持续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
其实质是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深化城乡联系,推进城乡平等与融合发展,形成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环境和谐化、社会文明化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一体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农民与市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中去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施行和总结,从客观上推动了城乡协同发展的理论探索,为国家制订面向城乡发展的统筹兼顾原则提供了生动翔实的实践基础,两者在城乡地域功能整合的本质要求上是统一的、一脉相承的,而城乡统筹则从更广义的发展领域和历史视角总结归纳了城乡实体空间发展的科学规律,并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城乡建设总的战略方针。
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典型经验做法

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典型经验做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典型经验做法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国家设立了一系列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通过试点探索、经验总结,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就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探讨。
一、科学规划、精准定位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要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首先要做好科学规划和精准定位。
要充分考虑试验区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科学确定试验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试验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通过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为试验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优势互补、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要充分发挥城市和农村的优势互补性,推动城乡产业融合。
可以通过引导城市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流入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引进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进入城市,支持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通过产业融合,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推动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
三、公共服务均衡、基础设施完善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要加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服务水平和获得感;在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普惠性和便利性。
只有做好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才能为城乡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
四、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要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城乡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实现城市和农村的生态环境共建共享;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村资源要素向城市输送,推动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输送,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利用。
城乡统筹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重庆的启示

区域经济 与产业经济
城乡统筹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对重庆的启示
曾国平 罗 松 林
( 重庆 大学 贸 易与行 政 学院 , 重庆 4 0 4 ) 004
摘要 : 国 自改革开放 以 来 , 济建设 和社会 构 问题 变得 严峻 起 来 , 中 经 但 统筹城 乡发展 和统 筹经 济社 会发展 日益 显得 紧迫和 重要 。本 文借 鉴城 乡统 筹发展 的 国际经验 , 照重 庆统 筹城 乡发 对 展 的现 实市情 , 出统筹 重庆城 乡发展 的几点 启示 。 得 关键词 : 乡统 筹 ;国际经验 ;启 示 城
20 0 5年 , 国城镇 居 民入 均 可支 配 收 入 为 1 9 我 4 0 3元 , 农
民人均 可 支配 收入 35. 24 9元 , 乡 收入 差距 进 一步 扩 大 为 城
32 . 2倍 , 17 比 9 8年 扩 大 了 0 6 . 5倍 , 1 8 比 9 5年 扩 大 了 1 3 .6
一
、
前 言
自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经 济建设 和社会 发展 取得 了举世 我 瞩 目的成就 。2 0 0 4年 中国 G P总量 位列 世 界第 六 ,9 9年 D 17 至 20 04年 G P年均 增 长率 为 9 6 ,0 5年 中国经 济 增长 D . % 20
99 . %。但在 经济 快速发展 的 同时 , 工农差 距 、 乡居 民收入 城
倍 , 19 年 扩大 了 0 5 倍 。 自 19 以来 , 乡居 民收 比 95 .1 96年 城
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见图一。 改革开放以来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 18 90至 18 9 5时期 在下降, 但从 18 96年到 19 年 , 94 差距在上升;95 19 年到 19 97
从体制机制上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方略

公 共 资源 在城 乡之 间 统筹 供给 、 均衡 配 置 , 推进生 产
要 素 在城 乡之 间公 平 交换 、 自由流 动 , 推 动城 乡经济
实现 融合 发展 、 共 同繁 荣 。为 此 , 重 庆市 巴南 区积极 探 索 推动 城 乡一体 化 发展 的实 践方 略 , 在建 立 “ 六 大 机制” 上取 得有 效 突破 , 联合 国教科 文组 织将 巴南 确
推 进农 业现 代化 ,是 加快农 村经 济发 展 的根本
举措 , 是 推 动城 乡一体 发展 的必 由路径 , 其 核心 是农
业 增效 、 农 民增 收“ 两 个基本 点 ” 。我们 根 据“ 既 属 主 城 区、 又 有大 农 村 ” 的特 殊 区情 , 把 发展 都 市 型效 益
农 业作 为 主攻方 向 , 着力 打造 巴南农业 发展 的“ 现代
“
一
统 一 安排 , 以利 于 整合 利 用人 力 、 资金等 , 统 筹 推进 项 目建设 。
二、 确 立都 市型 效益农 业发 展方 向, 建立和 完善 农 业现 代化 战 略的 实施机 制
办六 组 ” ,即统 筹城 乡发 展领 导小 组 办公 室 和都
市 型效 益农 业发 展 工作 指导 组 、生 态养 生养 心养 老 产 业发 展工 作指 导 组 、 特色镇 村 建设 工作 指 导组 、 农 村建 设 用地 复垦 工作 指 导组 、就 业及 职业 技 能培 训 工 作指 导组 、 农 村社 区建 设及 公 共服 务工 作指 导 组 ; 设立 城 乡一 体发 展 中心 ,专 门负 责领 导 小组 办公 室 日常工 作 。 ( 二) 建立 财政 支持 保 障机 制 。统 筹 推进 城乡 一
机 制 。 比如 , 将农 业 、 林业 、 水利 、 交通 等相 关涉 农项 目加 以整合 ,根据城 乡一 体发 展项 目实施 计划 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重庆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做法
及其对广州的启示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城乡
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和户籍管理
一体化的要求对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了探索创新,
有效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重庆市的城镇化率由
2002年的39.9%提高到48.3%。
一、重庆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做法——推进
“五个一体化”
(一)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直辖十年来,重庆市按照“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
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促进了基础
设施建设重心由城市向农村逐步转移。十年来, 重点加大农
村地区“五通”工程建设,解决了289.33万农村人口的饮
水困难和122.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截至2007年
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突破10万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
93%。基本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了农村户户通电和城乡同
网同价。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100%。
(二)推进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要求,大力发展农
村一、二、三产业,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
了农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农村经济总量达到
1428.6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469亿元,分别是直辖前的2.9
倍和1.6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9元,比直辖前净
2
增加2030元,比上年增长22%。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速度首次超过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以土地流转
为突破,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出台了促进土地流转和规
模经营的政策性文件,通过放活流转形式、放宽承接土地经
营对象、盘活农村多种土地资源、保障各方权益等措施,促
进规模经营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
到了15.1%。坚持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立足发挥优势,突出
特色,做大产业,全市初步建成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
产业基地,全市已经建成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的总规模达到
了1315万亩。着力打造百个区域性中心城镇和经济强镇,乡
镇企业和农村商贸流通业得到快速发展。
(三)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加强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
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移民培训、扶贫培训等多渠道、
多层次培训,培育了“富侨保健”、“石龙技工”、“三峡服装”
等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劳务品牌。积极开展与市
外政府间劳务合作,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对口支援省市、沿海
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就业,全市现已累计转移就业农村富余劳
动力748万人,超过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在
全国率先开展了进城务工农民管理服务试点,在13个区推行
与城镇居民同等享受社区公共服务资源的流动人口居住证
“一证式”管理,在主城区试行“农民工公寓”的建设与管
理,对农民工首次在城镇购房实行税费减免,落实了进城农
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就近入学的待
遇,城乡就业制度基本实现了接轨。
3
(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全面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所有区县实
现了“两基”目标,提前一年完成“普九”任务,对农村贫困
家庭子女、城市低保家庭子女、三峡移民子女、农村退役士
兵等五类人员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政府资助、免收学费,
并给予生活费和住宿费补助。大力建设县乡村卫生服务网络
和医疗体系,积极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截至2007年
底,全市80%的农村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
了农村医疗救助,被救助人员达到45万人。加快建立农村低
保、农村特困户最低救助、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全面建立
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全覆
盖。目前,全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家庭达到32.31万
户、71.85万人, 15万农村五保户实现了财政供养, 45万人
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五)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
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制约。重庆
市于1994年实施了“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
活来源”为准入条件的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2003年开始,
重庆市启动实施了新一轮以打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二
元结构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户口一体化登记管
理制度,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称为“重庆市居民户口”,
放宽了一系列户口迁移限制。
二、重庆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做法对广州的启
示
(一)必须打破重城轻乡观念,消除对“三农”的制度性
4
歧视。
当前,由于农村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市国民经济比重份额
较低,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不大,我市仍有部分领导干部和
基层单位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城乡二元结
构制约的不良后果认识不足,仍存在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
思想,一定程度抵消了对统筹城乡发展政策的执行力度。当
前,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广州已具备在消除城乡二元
结构的条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因此,广
州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
分割体制,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和现代文明成
果。
(二)必须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实现城乡同步发展。
近年来,广州农村地区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均低于城市
地区。当前要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
距。一是要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
按照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城乡市场
流通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一体化的要求编制城乡建设规划,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二
是要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现阶段尤其要注重挖掘农村经济发展的潜能,发展都市型农
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繁荣
农村市场,进而带动整个农村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三是要高
度重视中心镇建设。不仅要为中心镇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并
且要加大财政投入,将中心镇建设成为区域特色经济中心、
5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城乡管
理体制创新示范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充分发挥中心镇对周
边农村地区的集聚和辐射作用。
(三)必须改革城乡利益分配体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
政支持力度。
必须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
节国民收入分配,加大向基础产业、弱势领域、公共服务和
民生事业投入的力度。要真正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
投入机制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激励机制,在科
学测算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应该提出刚性的要求;调整国民收
入分配格局,确保财政税收、金融信贷资金投向农业农村、
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比重逐年提高。对粮食生
产和主要畜牧产品生产建立长期补贴制度,并给予政策性保
险支持,调动农民种粮和养殖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农民收入。
(四)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及政策支持体系,为统筹城乡发
展提供制度保障。
当前, 城乡二元分割结构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大障
碍。经过改革开放30年后,广州受到环境与资源的双重制
约,首当其冲是土地问题。当前,广州急需通过城乡一体化
来解决当前发展中出现的部分矛盾与问题。通过打破二元户
籍结构、统筹规划城乡土地和探索放开农用地流转,则可最
大限度匀出新的发展空间。当前应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
建立覆盖城乡的高效的行政体制和管理机制,逐步试点取消
城乡因户籍差异而造成的城乡之间人为的壁垒,从至少五方
面突破当前城乡二元制结构:探索放开农村土地流转管制;
6
逐步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分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
记管理制度;统筹规划城乡土地、功能定位及建设整治问题;
逐步实现城乡社保、教育及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机制,把落实科
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实绩作为考核干
部政绩的核心内容,考核评价的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奖励
惩戒上要得到充分的体现。
【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近年来,重庆市以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
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
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112
亿元,近五年,平均增长12.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00
美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88.6亿元,
增长4倍。2007年农业增加值增长9.5%。城市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3715元和3506元,
增长18.5%和22%。2007年6月,重庆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
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