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北宋建立的过程和王安石变法。

2、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理解北宋中央集权的利与弊。

(二)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生生互评、设置情景等方法.2、运用史料、图片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理解北宋中央集权措施及利与弊.(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帮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民族自豪感。

2、学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宋中央集权措施、理解北宋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难点:理解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史料探究、生生互评等方式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幻灯片出示《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并展示这样一段话: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代,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西陲小国的进攻;人才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经济富裕,却用于供养禄蠹,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有人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最糟糕的时代。

问:同学们知道这说的是哪个朝代吗?答:宋朝。

问:那同学们想过为什么宋朝会形成这样的一个社会局面吗?答:(众说纷纭)总结: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都很有自己的看法,那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二)、历史回眸—宋之建立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历史事件以及都城出示:《五代十国后期形式图》、《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图》(1)说明北宋并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这时的中国仍处於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这是北宋的外患。

(2)联系北宋建立的过程,分析出北宋的内忧。

指出北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它的集权政治建设。

(三)、引导学生完成表格的措施部分(四)、历史解读—集权之美、集权之哀(1)政治方面:1、解除节度使的权力 加强中央集权 2、增设机构冗官、冗费.(2)经济方面:出示材料:“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积极: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消极: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3)军事方面:出示材料:杯酒释兵权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加强皇帝权利; 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大量养兵 冗兵、冗费 禁军轮流驻防京师(4)文化方面:出示材料:《劝学诗》以及其大致解释崇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积极: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消极:功利读书观;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高度集中的北宋政治

高度集中的北宋政治

4.3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高度集中的北宋政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北宋建立后所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2.了解王安石变化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960年,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2、建立了,取代后周,以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

3、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在位期间,陆续消灭等割据政权,统一了地区和。

但这时的中国,扔处于并立的状态。

4、宋太祖先是解除了等统军大将的,并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由直接控制。

为了防止发展私人势力,宋太祖规定,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

频繁的调动,造成了“,”的现象。

宋太祖的这一策略虽然加强了的权力,但也削弱了的战斗力。

5、宋太祖和宋太宗还陆续解除的权力。

北宋政府还派到地方管理。

这样,地方的、和都收归了中央。

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大量养兵等,导致,。

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的局面。

(二)自主探究2、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时间、人物、措施、影响、失败原因。

(三)当堂检测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下列哪个地方发动兵变,最终建立了宋朝()A、开封B、北京C、陈桥驿D、长安2、宋太祖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下列哪个机构()A、东厂B、锦衣卫C、御林军D、禁军3、下列属于宋太祖赵匡胤实行的措施的有()①发动陈桥驿兵变②创立科举制③“杯酒释兵权”④发展禁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北宋时期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策略有关()A、崇文抑武B、杯酒释兵权C、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D、发展禁军5、下列属于北宋时期的现象的有()①冗官②冗兵③冗费④积贫⑤积弱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四)拓展提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5篇模版)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②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③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②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

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2.黄袍加身(PPT播放黄袍加身视频)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教学设计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教学设计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一、课程标准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4-6 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阅读历史典故,了解北宋建立的过程;通过自主整理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通过材料分析、讨论探究,理解北宋集权措施带来的不同影响;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等。

2、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史料阅读、自主探究,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获取并整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组织合作探究、浅谈感悟等活动,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能逐渐形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够得到激发;能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能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2、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读图法2、史料阅读法3、合作探究法五、教学流程1、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叙述:在五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过83个朝代。

你们觉得要建立一个新的朝代或实现一次改朝换代需要多久?学生:……设疑:打天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但有一个人,他兵不血刃,在不到5天的时间里,就黄袍加身。

被人戏称为历史上最轻松开国的皇帝。

你们知道这是哪一位皇帝吗?展示:赵匡胤图像引导: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赵匡胤建立的北宋的这段历史。

2、观看视频,读图知识【最便宜的开国】叙述: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赵匡胤如何实现最便宜最轻松的改朝换代。

播放:陈桥兵变视频提问:从视频和教材中获取信息,说说北宋建立的时间、经过(主要事件)及其都城。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影响:虽然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削弱了军队的战斗
力。北宋在与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连年战争中,负多 胜少,形成“积弱”的局面
③陆续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④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影响: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
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⑤采取了崇文抑武的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 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影响: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 年代 收入(贯) 费开支庞大。
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3、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背景:
名称
内容
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种 子或贷款。收获后,农民以20%的利 ◆目的:富国强兵 息偿还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 ◆时间: 1069年 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缴纳役钱
第三课:
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与文明高度发展
(第1课时)
1、北宋建立
◆时间: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人物:
◆事件: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都城: 东京(今河南开封)
◆北宋形势:
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但 这时的中国,仍处于多个民 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原因: 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
小结:
960年陈桥兵 兵建立北宋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弊 利
1069年王安石变法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人物:宋神宗任用王安石 启示:改革要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 方田均税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权》教学设计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权》教学设计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权》教学设计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垟中学张海霜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北宋建立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并分析其原因,理解并阐明其影响。

2.了解王安石变化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影响的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会阅读历史资料,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感知、体会历史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了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3.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自主研究讨论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从而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列表整理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观点,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课【提问导入】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有机会让你们穿越到古代封建社会,你想穿越到哪个朝代,为什么?【生】各抒己见,但要说出理由。

【师】20世纪最伟大的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原因活在中国的宋朝。

”我国著名作家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这2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生】宋朝是采取“崇文抑武”政策,文人地位高于武将。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二)新课教学【师】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呢?我们参考P98,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

1.指导学生结合书本讲述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宋朝的建立:时间、地点、经过等内容。

北宋政治教案:学习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

北宋政治教案:学习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

北宋政治教案:学习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学习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宋朝政治制度的特点,需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关于北宋政治制度的教案,作为学习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

一、宋朝政治制度1.1 三权分立宋朝政治制度实行三权分立,即皇权、官权、议政权。

皇权即皇帝的权力,官权即官僚阶层的权力,议政权则是由皇帝任命的朝臣组成的议政机构,对皇帝的行政决策进行监督和反馈。

1.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宋朝政治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它是宋朝官僚阶层选拔的主要方式。

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考试难度和要求都不同。

通过科举考试合格后,可以考取官职并加入官员队伍。

1.3 地方制度宋朝的地方制度实行地方自治,乡、县、州、府、路等是地方行政区划,而官员则是由中央政府任命和罢免的。

在地方行政管理中,官员需要遵循中央政府的指示和政策,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政策和行政措施。

二、北宋政治教案2.1 教学目标通过北宋政治教案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宋朝政治制度的各个方面,理解其独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特点,培养对中国历史政治进程的敏感度和理解力,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2.2 教学内容2.2.1 北宋政治制度的概述介绍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包括三权分立、科举制度和地方制度等。

2.2.2 皇权的特点和权力分析皇权的特点和权力,包括统揽全局、任命和罢免官员、定政策和制订法律等。

2.2.3 官权的组成和作用介绍官权的组成和作用,包括官员的职权、负责地方行政、执行政策和法律等。

2.2.4 议权的结构和作用分析议政权的结构和作用,包括议政机构的组成、议政的内容和目的等。

2.2.5 科举制度的原理和作用介绍科举制度的原理和作用,包括选拔优秀人才、推动社会发展、保障政治稳定等。

2.2.6 地方制度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地方制度的特点和作用,包括地方自治、官员的任免和调配、政策的灵活性和地方实际情况等。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北宋的建立过程,知道北宋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失败原因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视频、阅读史料、阅读教材内容,学会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及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等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学会一分为二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难点: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呈现]图片《天龙八部》,你们知道这部电视剧是以哪个朝代为背景的吗?(宋代)。

引入新课: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新的朝代——宋朝。

新课讲授:一、北宋的建立[提问]:宋是怎样建立的?请阅读书本第一自然段。

生: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史称北宋。

[呈现]五代十国到北宋的过程地图[叙述]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宋太宗在位期间,陆续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提问]:北宋当时统一全国的吗?[呈现] 地图《北宋、辽、西夏并立形势》[提问]:除了北宋,还有哪些政权?结论:北宋时期,是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

[承转]:讲到北宋,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当属君臣礼仪的变化,是什么变化呢?二、北宋的中央集权[呈现]文字资料史料一: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

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

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

史料二: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还坐着,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站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

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提问]:这种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承转提问]:为什么北宋迫切要求加强加强中央集权?让我们看看史料记载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一、课程标准
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4-6 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地图和阅读历史典故,了解北宋建立的过程;通过自主整理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通过材料分析、讨论探究,理解北宋集权措施带来的不同影响;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等。

2、能力目标:
通过读图、史料阅读、自主探究,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获取并整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组织合作探究、浅谈感悟等活动,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归纳的能力能逐渐形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够得到激发;能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能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2、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读图法
2、史料阅读法
3、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流程
1、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叙述:在五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过83个朝代。

你们觉得要建立一个新的朝代或实现一次改朝换代需要多久?
学生:……
设疑:打天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但有一个人,他兵不血刃,在不到5天的时间里,就黄袍加身。

被人戏称为历史上最轻松开国的皇帝。

你们知道这是哪一位皇帝吗?
展示:赵匡胤图像
引导: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赵匡胤建立的北宋的这段历史。

2、观看视频,读图知识
【最便宜的开国】
叙述: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赵匡胤如何实现最便宜最轻松的改朝换代。

播放:陈桥兵变视频
提问:从视频和教材中获取信息,说说北宋建立的时间、经过(主要事件)及其都城。

学生:公元960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定都开封;赵匡胤即宋太祖。

叙述:北宋建立后,太祖开始南征北战,国家形势出现了巨大变化。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从图中读历史。

展示:五代十国(前期、后期)和北宋形势图
提问:观察比较五代十国和北宋的形势图,说说国家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从什么状态发展成什么状态)
学生:国家分裂,朝代更替;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评语:同学们的读图能力挺牛的。

展示:图册P62《辽、北宋、西夏形势图》
提问:再来看完整的北宋时期形势图,现在请问北宋是否实现真正统一?
学生:局部统一,并没有统一全中国……
追问:当时有哪些政权与北宋并立?
学生:辽、西夏、吐蕃、大理……
归纳:北宋的确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部分地区。

但在宋朝的北方、西北、西南等地区还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政权与之并立,北宋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3、史料阅读,合作探究
【最伤神的守护】
承转:以上就是北宋建立的情况和当时的形势。

但是有时候幸福来的太容易,总是让人感到不安。

太祖亦是如此。

为了守住天下,他是日夜伤神啊!他到
底在担心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史料记载。

展示:史料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提问:阅读史料获取信息,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藩镇太重,君弱臣强……
评语:同学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给力啊!
叙述:唐末藩镇割据,武将飞扬跋扈,最终导致唐朝覆灭。

太祖担心自己亲手建立的国家也会如此。

因而担心伤神。

权衡之下,太祖宴请了自己的手下武将们来喝酒,于是就有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展示:杯酒释兵权图
提问:阅读P98阅读卡,说说太祖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担心类似兵变重演。

引导:所以这所有的担心都化作了太祖的一个念头——那就是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为此太祖费尽心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请同学们将这
个背景原因落实在书本上。

学生:……
提问:我们再回到史料中,针对太祖的担忧,赵普为宋太祖提出了哪些解决“君弱臣强”问题的措施?
学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引导:宋太祖是怎样“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
活动1:阅读教材P99,找出宋太祖在以下方面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学生: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并划出措施。

归纳:
方面措施内容
收兵权(军事)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建立禁军,轮流驻扎京师;
夺臣权(行政)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
制财权(财政)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
其他采取崇文抑武策略,选拔大批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
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最纠结的结果】
过渡:太祖如此劳心劳力加强中央集权,可是他的这些措施却带来了非常尴尬的一个结果。

展示:材料
宋时期外患不断,但其内部总是统一的,几乎未出现汉唐时代地方割据势力对抗中央政权统治的内乱。

北宋封建经济出现高度发展,但北宋朝廷却国库空虚。

北宋拥有百万军队,却始终阻挡不住辽、西夏和金的进攻,最后还遭受亡国之痛。

活动2:分析材料并结合教材,说说宋太祖巩固统治的措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完成表格后半部分。

学生:……
归纳:
方面措施内容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收兵权(军事)解除了统兵大将的
兵权;建立禁军,轮
流驻扎京师;
加强皇帝权力;削弱军队战斗力,形
成“积弱”局面;
军费开支过大导致北
宋形成“积贫”局面
夺臣权(行政)解除地方节度使的
权力;
增设机构以分割制
衡各级官员权力;
地方行政权、军权、财
政权收归中央;
官员权力受到制衡和
约束
导致官僚机构膨胀,
官俸开支庞大,导致
北宋形成“积贫”局

制财权(财政)派官员到地方管理
财政;
地方的财权收归中央;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其他采取崇文抑武策略,
选拔大批文臣担任
中央和地方官吏,不
许武人掌握地方政
治。

士人受到社会普遍重
视,武人干政风险降
低;推动文化教育的发
展;
武将长期遭受打压,
削弱军队战斗力;
强化了为当官儿读书
的消极观念。

引导:我们不妨来深入了解一下北宋的科举制度。

展示:P99图4-38《宋代科举图》
补充:材料
宋代科举与唐代相比,取消了门第限制,扩大了取士范围,无论身份如何,只要稍具文墨就可应举。

同时还废除了荐举制度的参与,防止了考场内外一切徇私舞弊,使其更显公平。

据统计,唐代宰相524人,进士出身的有232人。

宋代有宰相133人,科举出身的达到123人之多。

提问:“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点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学生:推进读书的风气,文化的繁荣,强化为了做官而读书风气……
承转:宋太祖的这一系列措施的确强化了中央集权,但是也带来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又一个历史人物又闪亮亮地登场了。

他就是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他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提问:阅读P100阅读卡,获取下列历史信息:
变法原因:
变法时间:
变法目的:
学生:自主阅读获取信息。

展示: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提问: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在你看来这些措施如何?会带来哪些成效?
学生: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国家军力……
追问:然而变法最终没能持续下去,为什么?
学生:用人不当,损害百姓;危机某些人利益,遭到反对。

归纳:并不是所有的变法都能成功,并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力挽狂澜。

王安石变法以失败而告终。

不仅让我们为北宋王朝的命运感到担忧。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北宋政治。

4、浅谈感悟,拓展提升
【最两难的评价】
叙述:有人评价说北宋,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有人说这是最糟糕的时代。

感悟:请你结合本课所学,用一句话评价你眼中的北宋。

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就一个点发表感想(国家的统一角度、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抵抗外敌的角度、文人士大夫的角度等)
学生:这是一个最……时代,因为……
总结:这个时代——经济繁荣,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发展,却无力抵挡外敌。

曾经的北宋即辉煌过,却又无奈着。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却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

擦拭开历史的尘埃,我们还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宋,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前行。

5、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板书:
陈桥兵变,北宋建立
吸取教训,巩固集权
积贫积弱,无力改革
作业:作业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