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福斯特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观后感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介绍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介绍(组图)(建筑成本167亿)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3号航站楼简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2000年6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开始进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规划研究。
2004年3月26日,3号航站楼完成施工及监理招标,正式签订了施工和监理合同,首都机场开始三期扩建工程。
共征用了22200多亩土地,搬迁了9个村庄,共涉及1.2万人。
扩建工程将于2007年底全面竣工,2008年2月试运行,确保2008年奥运会之前投入正常运营。
3号航站楼位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东边。
T3主楼及其配套工程位于现有东跑道和新建跑道之间。
3号航站楼建成后将是中国国内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
3号航站楼(T3)由主楼和国内候机廊、国际候机廊组成,配备了自动处理和高速传输的行李系统、快捷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信息系统,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
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满足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类精密自动飞机引导系统,这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起降导航系统,在很低的能见度下仍可实行飞机起降。
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空中客车A380能够顺利起降。
跑道试飞成功后,于2008年10月份投入试用。
此外,新建北货运区,相应配套建设场内交通系统,以及供水、供电、供气、供油、通导、航空公司基地等设施。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3号航站楼概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由T3A主楼、T3B、T3C主楼、T3D、T3E国际候机廊和楼前交通系统组成。
T3主楼地面五层和地下两层,T3主楼一层为行李处理大厅、远机位候机大厅、国内国际VIP;二层是旅客到达大厅、行李提取大厅、捷运站台;三层为国内旅客出港大厅;四层为办票、餐饮大厅;五层为餐饮。
T3C(国内区)和T3E(国际区)呈“人”字形对称,在南北方向上遥相呼应,中间由红色钢结构的T3D航站楼相连接。
建筑赏析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届时首 都机场将有大批境外旅客到访。 截至2007年12月5日,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 5000万。 在旅客吞吐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为保证首都机场 正常运营和高水平的服务,亟待新的航站楼投入使 用。
3号航站楼不仅建筑外形在时尚元素中融入中国古典意象,内部景观 更是彰显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 T3值机大厅,迎面即是《紫微辰恒》雕塑,它的原型是我国古代伟 大科学家张衡享誉世界的发明“浑天仪”,精巧逼真;国内进出港大厅 摆放了4口大缸,名为《门海吉祥》,形似紫禁城太和殿两侧的铜缸 ;二层中轴线上,摆放了形似九龙壁的汉白玉制品——《九龙献瑞》 15000平方米的免税购物区以“御泉垂虹”喷泉景观为核心,东、西两 侧是“御园谐趣”、“吴门烟雨”皇家园林;国际进出港区还设有两个巨 幅屏风壁画——《清明上河图》和《长城万里图》。 旅客置身航站楼,犹如畅游一座满是稀世珍宝的艺术博物馆,相信过 往旅客都会收获一份身心的愉悦与享受。 3号航站楼的文化景观继承和丰富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集观赏性与 功能性于一身,颂扬了中华文明的同时,又有旅客对T3的坐标定位 功能。
。航站楼建筑通透大方,屋顶被设计成155个“龙鳞 ”样式的天窗,这种独特的造型不但为航站楼的整体 建筑增添恢弘气势,更是国内机场首次运用的大规 模自然采光设计思想,可以有效的节约照明能源; T3著名的“彩霞屋顶”还有一个独特的功能——指方 向,屋顶密布的条纹由红色向橘黄色渐变,始终指 向南北,旅客在航站楼旅客设立了全新的标 准,充分考虑了人性化设计和无障碍设计,将高质 量的设计细节和实用需求完美结合,成为成功设计 的主要特点。 新航站楼内部空间高大宽敞,旅客身临其境,建筑 色彩从红色到金色的转换,使得他们的旅程沐浴在 缤纷之中。巨大的空间还为旅客营造出宁静舒适的 感觉,做到以人为本,功能齐全,流程合理,造型 优美,使之真正达到一流枢纽机场的设施和服务水 平。
邵韦平:让世界看见中国

邵韦平:让世界看见中国作者:蔡巧玉来源:《科学中国人·上半月》2021年第08期从出生到成长、从求学到工作,邵韦平的人生记忆穿梭于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之间,他常常说,自己与这两座城市颇有渊源。
悠长而珍贵的成长时光,让不同的城市氛围浸润了邵韦平的审美视野,他的设计总能巧妙地糅合多种矛盾的气质,在他看来,建筑设计是在应对现实城市的矛盾和冲突中发现机会,找到最有价值的创意,探索空间的更多可能。
在他的笔下,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盛装迎客,年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的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拔地而起,位于朝阳公园南路的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和位于CBD地区的北京中信大厦正成为熠熠发光的“新地标”……邵韦平希望建筑以完整的、有内在张力的形象存在,并持久地释放力量,为了这个梦想,他已经努力了37年。
见证荣光:从亚运会到奥运会父亲投身航空航天工程,母亲醉心于医学研究,邵韦平出生于一个标准的工科家庭。
来自家庭的熏染,让他自幼便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力与美。
在成长的过程中,邵韦平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偏爱:“学生时期,我有个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就是美术设计。
那时我总爱自己画些设计图稿。
从小学起,我就经常参加美术班或者创作小组,就此打下了美术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他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时,讲究创作、重视对视觉艺术的刻画,同时充分重视力学、结构等内容,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建筑设计专业,成了邵韦平的不二之选。
下定决心,接下来他填报的高考志愿,都精准地锚定了各家著名学府的建筑系。
对于入学建筑系,邵韦平说:“当时的我想法就是,志在必得。
”这份笃定,最终让邵韦平如愿地成为同济大学建筑系当年的新生。
位于上海的同济大学,有着深刻的多文化交融的教学背景,具体到建筑设计这一专业,其表现形式就是:同济大学建筑系的设计思想相对开放,规避了一些教条的限制,包容性和开放性更强,也更鼓励创新。
邵韦平回忆:“当时同济建筑系既有专门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专家,又有受过德国教育、深受实用主义影响的教授,还有一些从美国、日本留学回来的老师。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

土木工程鉴赏报考题目: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T3)航站楼系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本电气自动化101班姓名:邹志强学号:2010020143104指导老师:陈铃培日期:2012年12月16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T3)航站楼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该工程的独特与创新之处 (3)三:该工程的设计理念 (4)四:该工程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5)五:该工程对于新技术及新工艺的应用 (6)六:我欣赏这个伟大建筑的原因 (10)七:参考文献 (12)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土木工程鉴赏报告一:工程概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T3)航站楼主楼由荷兰机场顾问公司(NACO)、英国诺曼·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负责方案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管理和施工图设计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 ,民航机场(成都)电子工程设计所负责弱电/信息系统专项设计。
2000年6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开始进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规划研究。
2004年3月26日,3号航站楼完成施工及监理招标,正式签订了施工和监理合同,首都机场开始三期扩建工程。
共征用了22200多亩土地,搬迁了9个村庄,共涉及1.2万人。
扩建工程已于2007年底全面竣工,2008年2月试运行,确保了2008年奥运会之前投入正常运营。
3号航站楼位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东边。
T3主楼及其配套工程位于现有东跑道和新建跑道之间。
3号航站楼是世界第二大的单体航站楼。
3号航站楼(T3)由主楼和国内候机廊、国际候机廊组成,配备了自动处理和高速传输的行李系统、快捷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信息系统,总建筑面积98.6万平方米。
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满足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类精密自动飞机引导系统,这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起降导航系统,在很低的能见度下仍可实行飞机起降。
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空中客车A380能够顺利起降。
跑道试飞成功后,于2008年10月份投入试用。
建筑赏析.诺曼福特斯

诺曼·福斯特设计的维珍航空专用机场
其他作品: 其他作品:德国法兰克福德意志商业银行总部
个 独 巨 立 型 框 筒 筒 体 为 系 “ 具 巨 有 60 型 极 柱 好 的 ” 的 等 , 大 整 边 通 的 体 三 过 “ 效 角 八 螺 应 形 层 旋 和 , 楼 箍 抗 其 高 ” 推 结 的 效 刚 构 钢 应 度 体 框 。 , 系 架 其 是 为 中 以 “ “ 三 巨 巨 角 型 型 形 梁 梁 顶 ” ” 点 连 产 的 接 生 三 而 了 围 巨 成 米 长 边 为 面 平 的
赫斯特城堡
地下六个部分组成,通过桥梁和 预制一体玻璃封套连接,防飞机噪音
英国五星级酒店
总结
•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 旺盛的创造力所带来的强烈时代 感 ,可以看到现代科学技术和各种 材料潜力的充分运用及发挥 ;同时 我们还可以在其作品中发现他对 环境、文化传统和生态平衡的高 度重视。诺曼福特斯与时俱进的 建筑设计与其他建筑师相比 , 最具 成就的莫过于让现代建筑技术和 形式与建筑场所所特有的文化结 合在一起。他以时代与场所、技 术与自然为主体的建筑设计理念 正在产生着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建筑 设计师,丰富的创造力很关键, 没有对建筑设计的爱好喜欢,就 不会有超人的创作力。所以我们 必须先培养自己对建筑的兴趣, 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观察我们周 围的建筑,体会不同的建筑特色 ,建筑与周围环境人文的关系, 养成善于观察比较的习惯,充分 发挥我们的创造力。
所获奖项:
• 诺曼 福斯特建筑学学士(曼彻 诺曼·福斯特建筑学学士( 福斯特建筑学学士 斯特大学),建筑学硕士( ),建筑学硕士 斯特大学),建筑学硕士(耶 鲁大学),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 鲁大学),英国皇家建筑师学 会会员, 会会员,国际上最杰出的建筑 大师之一,被誉为“高技派” 大师之一,被誉为“高技派” 的代表人物, 的代表人物,第21届斯特林建 届斯特林建 筑大奖得主。诺曼·福斯特特别 筑大奖得主。诺曼 福斯特特别 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 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 而不是互相抵触, 而不是互相抵触,强调要从过 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 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 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 的建筑方式。 的建筑方式。一生的荣誉很多 作品很多。 ,作品很多。
诺曼福斯特玩转T3楼

诺曼福斯特玩转T3楼世界上最大的无顶建筑,是长城世界上最大的有顶建筑,是北京T3航站楼1.先说诺曼·福斯特其人,他是个爵爷话说西洋诸国里,有个岛国有个叫做大不列颠的,想必各位都十分熟悉。
在这个岛国国家的首都伦敦,住着一位叫做诺曼·福斯特的老汉,呵,要说起诺曼福斯特,这可不是一个一般人,在英国,乃至在西方世界,那是声名赫赫,如日中天。
此公生得是体格魁伟,相貌堂堂。
虽也是70几岁的年纪了,可腰不弯背不驼,鹰鼻隼眼,精神抖擞,端的是神采奕奕。
有道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要么是天降大任于斯人,要么是福星高照,要么是确有才华,早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才30岁左右,成立设计所没几年的诺曼福斯特,甫一出手,就获得了社会名流以至普罗大众的认可和喜爱,通过一两个成功的项目,在英美,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有道是人的名,树的影。
懂的不懂的,真懂的假懂的人,一时蜂拥而至,一时间,诺曼福斯特所得到的荣誉、头衔铺天盖地,这个名誉教授,那个名誉理事,这个奖金那个奖赏,数也数不清。
鉴于诺曼福斯特的优异表现,为了表彰诺曼福斯特的卓越贡献,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代表英国王室,特敕封封赏其男爵爵位,就像关羽的封号是汉寿亭侯一样,诺曼福斯特也得到了一个封号,名头叫做泰晤士河岸男爵,享终身贵族身份。
泰晤士河岸男爵阁下诺曼·福斯特2.诺曼·福斯特有时也挺坏,逗你玩建筑设计这项工作,是件技术工作,也是艺术活儿。
说建筑设计是技术,是说它里边有许多的设计,必须满足科学的工程技术要求,不能乱来。
什么抗震、采光、安全、防火、人流布置,噪音控制、等等等等,必须全面、周到、细致。
说建筑设计是艺术,是说它在外观、空间、雕塑、装修等等许多方面,必须循着人们追求美的途径,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人们才接受,才欣赏,才喜爱。
而艺术,和科学不太一样的是,讲究的是灵感,是感觉,是Subtle,也就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种微妙。
说道微妙,有时候就“玄”了,能让人有时意会而不言传,不禁莞尔。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建筑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建筑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世界最大单体建筑工程总投资:250亿元工程期限:2004年——2008年鈥斺斒澜缱畲蟮ヌ褰ㄖ" alt="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鈥斺斒澜缱畲蟮ヌ褰ㄖ"src="/DownloadImg/2011/08/0 120/15116367_1.jpg" width=657 height=372>奥运重点工程之一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T3),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是我国目前投资建设的最大机场。
工程总投资250亿元,历经近4年时间建成,于2008年2月29日和3月26日分两期投入运营。
首都机场叁号航站楼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项目,3号航站楼总体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长2900米,宽790米,建筑高度45米。
甚至将之前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写字楼——美国五角大楼都比了下去(五角大楼的总建筑面积是60.8万平方米),相当于160个足球场那么大。
但是如此庞大的工程却花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建造完毕了。
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规模,是英国希思罗机场5号航站楼的两倍,但在筹划和兴建上,只花了5号航站楼一半的费用,以及不到1/3的时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飞机乘客的数量已经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几百万人增长到现在的1.85亿人。
到2020年,中国97%的机场都将重建。
“欧洲的城市化过程用了200多年,中国只用了20年。
”-- 英国建筑大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者诺曼•福斯特其中三号航站楼主楼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
楼内许多设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新增机位99个;新建一条长3800米,宽60米的跑道,届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空客A380能够顺利起降。
根据设计能力,到2015年,首都机场将实现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200万人次的目标,比现有能力增加1倍。
诺曼·福斯特

建筑风格迥异,个性鲜明,既不重复古人,也不重复他人,
变 甚至不重复自己,追求独创性;同时追求先进技术与精美
艺术的浑然一体,使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发挥到了最大限
度。
4
2、福斯特的建筑思想形成过程
(1)萌芽 福斯特 16 岁辍学,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曼彻斯特市
留着夏天使用。在国会大厦附近设有深、浅两个蓄水层。
浅层用于蓄冷,深层用于蓄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
大型冷热交换器。在生态能源的构思上, 将供给大厦电能的
多余部分以地热的形式储存在地下土层及300m 深的地下
水中,整个大厦尽可能采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以节省能源。
2021/5/19
14
2021/5/19
晚带来独特的景观。钢结构的玻璃穹顶是对过去的怀念也
是对新世纪的展望。而沿着选举的议会之上, 公众
的权力高于那些政治家。非常巧妙的构思
最令人惊叹的是自然能源的利用。柏林夏天很热,冬
天又很冷,设计者充分利用自然界能源,把夏天的热能储
存在地下,待冬天使用,同时又把冬天的冷气储存于地下,
2021/5/19
16
2021/5/19
17
3东京千年塔
在东京千年塔,也采用了 这样的思想,在建筑的内部断 开几层使外部环境能够渗入, 以解决生态问题。法兰克福银 行也是这样,建筑是空心的, 实体建在外围,隔几层我们就 建一个可让人休息与交流的花 园,使建筑物的能耗降低为一 般办公楼的五分之一。在伦敦 瑞士再保险公司摩天大楼的设 计中,我们所进行的每一次建 筑变形,都是为了实现建筑物 的自然通风。
2021/5/19
25
在航站楼内部,连续的曲线屋面将不同楼层的建筑整合在一 起。整个屋面系统被约36m间距的钢柱支撑,除此之外再无多余 的构件和管线与天花连接,巨大的空间中没有一面隔断是通高的, 如同一个巨大的殿堂,整个建筑从地面到拱顶成为一个连续的空 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曼.福斯特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观后感
今天看了《诺曼.福斯特与首都机场T3航站楼》这个视频后,使我对于设计的理解认识更加深刻,诺曼.福斯特在设计T3航站楼时面临着种种问题,他很好的运用了各种技术和设计方法,使得T3航站楼的设计凸显了特性。
这种特性使得所有到T3航站楼的人们能够清晰的感觉到这是到了中国北京,与世界上其他大型机场有了明显的区分。
由于T3航站楼是在原有的规模上进行扩建,这就使得场地和条件受到了许多的限制。
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更多的客运量,诺曼.福斯特采用了Y字型的设计,这种设计虽然能够获得更多的曲线。
但是为了使得T3航站楼的使用率达到最高效化。
诺曼.福斯特将航站楼分为了三个功能区,首尾是人字形对称的形式。
在对于T3航站楼的屋外的设计上,诺曼.福斯特巧妙地将色彩的构造和北京皇家宫殿的颜色相结合起来。
而且再T3航站楼的内部设计上,诺曼.福斯特也把室内的涂装于宫殿相结合,使得室内的人们有一种身处于宫殿中的感觉。
并且,在T3航站楼的外形设计上,整个航站楼的外形好似一条龙。
这一系列的设计使得T3航站楼有了明显的中国特征。
在最终的设计评比中,诺曼.福斯特的T3航站楼设计赢得了评委们的青睐,但这只是设计图纸上的形象。
更加困难的是T3航站楼的施工,如何在2008年奥运会到来之前,使得T3航站楼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将是诺曼.福斯特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诺曼.福斯特在设计中能够巧妙的将各种先进技术应用到T3航站楼的设计中,以往的航站楼楼顶往往都是平面,使得航站楼缺乏动感。
诺曼.福斯特巧妙地将T3航站楼的屋顶设计成了双曲穹拱形,这将T3航站楼的使用目的于屋顶相结合,使得整个航站楼于起飞、降落的飞机相互映衬,凸显了航站楼的动感。
在屋顶的细节设计上诺曼.福斯特将屋顶设计成了鳞片状,使得航站楼更加像一条龙。
在对屋面材料的使用上诺曼.福斯特使用了铝合金,并且在支撑上用无数个三角形相结合形成了六角形和空间四面体的效果使得屋顶看起来非常轻盈。
诺曼.福斯特在T3航站楼正立面面使用了巨大的月牙形挑檐,挑檐最远的地方达到了50米。
巨大的挑檐更好的阻挡了阳光,这为诺曼.福斯特在对于航站楼的内部设计埋下了伏笔。
诺曼.福斯特在T3航站楼的内部设计上全部使用了玻璃幕墙使得人们在进行登机操作时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
这使得人们在T3航站楼内时,无论在哪一层都能看到内部的所有设施。
而且人们在T3航站楼内活动时能够清晰到看到飞机的起降过程,使得人们对机场的情况一览无余。
诺曼.福斯特在T3航站楼的内部设计中大量的引用了自然光,使得T3航站楼更加的贴近自然。
并且在对于乘客的引导方面,天花板也采用了过渡的色彩和单向的条纹设计,使得乘客在T3航站楼内不会迷失方向。
诺曼.福斯特在T3航站楼内的乘客流程设计上,也采用了巧妙的设计。
使得乘客在登机过程中能够更加快速的登机,在对乘
客的行李的处理上也采用了先进的输送技术。
这一系列的设计使得T3航站楼集合了世界上先进技术。
使得T3航站楼具有更明显的时代特征。
并且使得T3航站楼具有了明显的中国特色。
诺曼.福斯特对于T3航站楼的一系列设计使我懂得了在设计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建筑的使用目的进行设计,也必须以人为本。
考虑更多的人性的因素,这样才能使的一个设计能够更好地符合人们的需要,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