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错题集及分析
3年级计算易错题大全

3年级计算易错题大全一、整数加减法易错题目。
1. 计算:325 + 175 - 250- 解析: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先算325+175 = 500,再算500 -250=250。
2. 456-(123 + 156)- 解析: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
原式=456 - 156-123,先算456 - 156 = 300,再算300-123 = 177。
3. 234+199- 解析:把199看作200 - 1,则原式=234+200 - 1=434 - 1 = 433。
4. 301 - 189- 解析:把301看作300+1,则原式=(300 + 1)-189 = 300-189+1=111 + 1=112。
二、整数乘除法易错题目。
5. 计算:25×16- 解析:可以把16拆分成4×4,则原式=25×4×4 = 100×4 = 400。
也可以把16看作20 - 4,25×16 = 25×(20 - 4)=25×20-25×4 = 500 - 100 = 400。
6. 125×88- 解析:把88拆分成8×11,则原式=125×8×11 = 1000×11 = 11000。
7. 360÷18- 解析:可以把18拆分成9×2,则原式=360÷(9×2)=360÷9÷2 = 40÷2 = 20。
8. 450÷25- 解析: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原式=(450×4)÷(25×4)=1800÷100 = 18。
三、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易错题目。
9. 计算:(32 + 18)×(56 - 26)- 解析:先算括号里的内容,32+18 = 50,56 - 26 = 30,再算50×30 = 1500。
三年级数学期末统测错例及错因分析

三年级数学期末统测错例及错因分析今年七月,我有幸参加了三年级期末统测的阅卷工作,在这次阅卷过程中,我对试卷的做了抽样分析,这次分析给了我一次认真、彻底分析试卷、分析每一道题的机会,让我从中了解了学生在答卷中的真实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针对每种类型的题目应该把什么作为侧重点,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我翻阅了100张试卷,见到了不少的100分,但相反也发现了不少了问题,现就将本次抽样中所整理的错例及产生的原因与大家交流。
一、算一算:(一)主要错例:计算错误:如480÷6=60 480÷6=120 40×60=240 4.5+5.4=9.4 5.7-4.8=2.5 0.7+2.4=3.0 50×15=1050 50×15=755 54×60=3200 42×59=2398 470÷5=96 805÷4=204 (1)805÷4=200……5等数字抄错:如54写成64去乘,59写95去乘,805写成815去除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中商0后又与除数相乘、只计算不验算、乘法竖式与验算算式相同、(二)产生错误的原因:1、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口算技能。
2、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计算错误,尤其是计算粗心、不认真读题,审题、没有形成验算的习惯、错写数字等比较严重。
3、概念不明确,算理不理解,尤其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二、填一填(一)主要错例:1、500平方厘米=50000平方分米(50平方分米、10平方分米)5千米=500米2、2角=9/10元3、5.4元=(5.4角、5元4角、4角、9角、4/5角)9角=9元3米8分米=38米4、方格中只涂了5个小圈或黑点、长方形随便涂了几条线、涂得份数不正确5、5桶、10桶、100桶、1000桶2头牛、4头牛、5头牛、7头牛、32头牛、650头牛、750头牛6、50克、12千克、240米、22平方厘米、22厘米、22分米7、366天,40个星期零5天、502个星期零1天、51个星期零1天、5个星期零5天、全年128天,10个星期零2天、366天,52个星期零2天、28天,51个星期零1天8、(1)16平方厘米、15平方厘米、25平方厘米、10/16平方厘米(2)9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14/16平方厘米(3)5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8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6/16平方厘米(二)错误原因分析:1、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缺乏严格的学习要求,而导致学生不能认真、仔细地去读题,审题,弄清题意;作图类题型随意性太大,不能做到规范、认真作图。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错例一:一辆吉普车限载4人,运送298名运动员,至少需要()辆车。
错误:74辆分析:学生没有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本题,认为商即是答案,而忽略了余下的2人。
提示:本题是除数是一位数当中的一道练习,学生能写出这个答案说明他们对于除法计算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只是在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方面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实际问题。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自查或教师质疑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
(1)当学生说至少是74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验算一下,74辆吉普车一共载走了多少人,这时学生会发现只能载296人,那还有2人怎么办?也应该要一辆吉普车,从而得出答案是75辆。
(2)教师也可以反问学生,在计算时是否是整除?这时学生肯定会注意余数2,那对于余下的2人怎么办?从而得出还要加一辆车。
错例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错误:周长100厘米或120厘米分析:学生出错有两中情况一是空间观念有限,不知从何下手;二是审题不清,将两个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提示:对于空间观念有限的学生,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多画简易图,使抽象的图形尽量变得直观。
对于审题不清的小马虎我们在平时练习中教他们读题时,多圈关键字。
比如此题中的“正方形”,这样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应该会有所进步小数减法错题分析一、小测内容:(1)5.9+4.7 (2)5.3+4.7 (3)4.2-3.5(4)9-5.8 (5)4.5-3.7二、错题分析:1、竖式的得数忘记写小数点。
2、减法算成加法。
3、相同数位没对齐。
4、计算方法还没掌握。
本次错题是在学习了小数减法的算法后的第二节练习课学生在计算时所出现的错题类型。
具体情况如下:针对以上情况,我又设计了一节小数加减练习课,教学内容主要有这几步:一、分析小测错题情况。
(5分钟)二、游戏:对手大比拼。
(25分钟)规则:同桌进行,每人各抽两张数卡组成一个小数,并计算它们的和与差(要写横式与竖式),谁算得又对又快就可得一个红星,看谁的红星最多。
小学数学三年级10大易错难题分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10大易错难题分析【易错题1】一架飞机上午9时从北京起飞,飞行了4小时20分,下午()时()分到达海口。
【答案】1时20分【易错解析】这里学生容易出错为“13时20分”,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弄清楚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区别。
问题中要填写的时间前面已经有时间词“下午”,因此括号中填写的时间必须用普通记时法表示。
【易错题2】王爷爷用长24米的竹篱笆靠一面墙围成一个正方形养鸡场。
这个养鸡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案】24÷3=8(米)8×8=64(平方米)【易错解析】这里学生容易把“靠一面墙”这个条件忽视了,解成24÷4=6(米)6×6=36(平方米),但实际上24米应该是正方形中3条边的和,而不是4条边的和。
【易错题3】合理计算经过的天数(1)小丽学校2015年的寒假从2月3日开始,到2月最后一天结束,寒假一共有( )天。
(2)小林参加军训活动,从8月27日开始,到9月5日结束,军训了()天。
【答案】(1)26天,(2)10天【易错解析】首先要注意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
然后看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建议可以用列举天数的方式解答。
本题的具体解答如下:(1)首先确定2月有多少天,因为2015是平年,所以2月有28天,所以从2月3日开始到2月28日结束,一共经过:28-3+1=26(天)(2)首先可以看出题目中的时间是跨月份的,所以计算的时候,应该分两段时间来计算:8月27日到8月31日(因为8月有31天)一共有31-27+1=5(天)、9月1日到9月5日一共有5-1+1=5天。
所以一共军训了10天【易错题4】求经过的时间李叔叔上夜班,他晚上8时30分上班,第二天早上6时下班。
他夜班要工作多长时间?【答案】9小时30分【易错解析】这题考察的是对计时法的应用。
首先要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其次,对于求这种跨度不是一天的经过时间,建议把时间分两段进行计算。
三年级下册易错口算题

三年级下册易错口算题一、除法相关(8题)1. 400÷5 =- 解析:这道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有些同学可能会忘记400里有8个50,40÷5 = 8,所以400÷5 = 80。
2. 360÷6 =- 解析:计算时可以想36÷6 = 6,那么360÷6 = 60。
有些同学可能会在十位上计算错误,得出错误结果。
3. 560÷8 =- 解析:因为56÷8 = 7,所以560÷8 = 70。
部分同学可能对乘法口诀不够熟练,导致计算失误。
4. 240÷4 =- 解析:24÷4 = 6,所以240÷4 = 60。
容易出错在数位没对齐或者口诀记错。
5. 720÷9 =- 解析:72÷9 = 8,720÷9 = 80。
有些学生可能会在口算时心算错误。
6. 180÷3 =- 解析:18÷3 = 6,180÷3 = 60。
如果对除法的意义理解不深刻,容易算错。
7. 480÷6 =- 解析:48÷6 = 8,480÷6 = 80。
可能在计算时出现粗心的情况。
8. 900÷3 =- 解析:9÷3 = 3,900÷3 = 300。
要注意数位的变化。
二、乘法相关(8题)1. 20×30 =- 解析:计算时先算2×3 = 6,然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2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结果是600。
有些同学可能只算2×3就得出6,忘记添0。
2. 40×50 =- 解析:先算4×5 = 20,因数末尾共有2个0,所以积是2000。
容易出错在少添0。
3. 12×30 =- 解析:先算12×3 = 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结果是360。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

三年级数学典型错题分析典型错题一:题目:解决问题:玫瑰花和百合花共有819枝,并且玫瑰花的数量是百合花的2倍。
玫瑰花有多少枝?学生错解:错误1:819÷2=409(枝)……1(枝) 2个占8.3%错误2:819÷(2+1)=819÷3=273(枝) 8个占33.3%◆原因分析:和倍关系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来说具有一定难度。
从学生学的角度看:1.理解能力差影响解题。
学生读题之后,难以找出表示一份的数(单位1),难以找出对应量,问题要我们求大数还是小数还搞不清楚。
导致解答错误。
题目中819枝所对应的是几份数,有好大一部分学生回答不上来,273枝到底是玫瑰花还是百合花的数量还搞不清,只是任务观点算出得数就了事了。
2.还不会用线段图或图形等式把文字表达的数量关系表征出来。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主要是没有充分了解各类学生的基础,没有认识到学生理解具体题意的难处,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字转化为图形的具体困难。
从访谈中得知,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需要画图,会通过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正确解答。
大部分学生似懂非懂,要老师稍加指引,才能顺利解答。
极少数学生是根本不懂,胡乱解答。
◆教学建议:1. 引导学生养成多读题的习惯读题是解答问题的基础,通过读题,弄清题意,形成题意的清晰印象。
在读题时,对题目中的关键词重音读,边读边停顿,使学生养成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再让学生看题,用简单的语言叙述题意或数量关系,有条理、有根据的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说出来。
要善于挖潜题目中一些隐藏了的条件,如:百合花是单位1(1份),玫瑰花就是这样的2份,其实819枝就是指这样的3份。
2.重视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一:借助线段图,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为线段图可以更好地揭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步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掌握数量关系,(通过线段图分析题意,线段的长度表示哪个具体量的大小,要弄清哪段表示什么,如:哪段表示百合花,哪段表示玫瑰花,819枝指的是哪个部分。
三年级易错题成因分析

三年级数学易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错例1:(1)错:135-17×7 改:135-17×7 (2)错:8×13+268 改:8×13+268 =135-84 =135-119 =34+268 =104+268=51 =16=302 =372(3)错:24÷8×17 改:24÷8×17 (4)错:27×8-9 改:27×8-9 =3×17 =3×17 =116-9 =216-9=91 =51 =107=207(5)错:720-325-279 改:720-325-279 (6)错:97+119+88 改:97+119+88=385-279 =395-279 =21+88=216+88=106 =116=109 =304(7)错:715-(482+139)改:715-(482+139)(9)错:15×5+119 改:15×5+119 =715-521 =715-621=3+119 =75+119=394 =94=122 =194错因分析: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是首当其冲的坏习惯,还有的是把加减乘除法看错了,计算错误,太粗心了、太慌张了!错例2:错因分析:这些题目不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没掌握,而是由于学生做题时犯了低级的错误引起的,如: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了一,可十位计算里忘了减一,十位不用进位却进位了;答案算在草稿纸上是对,在抄进到练习本上时却错误了;三步计算式题只算了两步就以为得出结果了;做题过程中不知不觉数字、符号就出现错误,很多学生往往会因此失分很多,这种错误在考试时更是比比皆是,非常可惜。
错例3:错因分析:这类题的错误原因是学生审题不清,没有弄清楚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错例4:错因分析:很多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遇到这种题目总是采用口算,失分率很高。
还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题目要求没看清,题目要求是排列算式,可是有好多学生排列的得数,结果丢失很多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错题卡

三年级上册数学错题卡一、计算类错题1. 题目:公式错误答案:71题目解析: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个位上公式,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公式,再加上进位的1,结果应该是81。
2. 题目:公式错误答案:575题目解析: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时,个位上公式不够减,要从十位借1当10,公式;十位上被借走1剩 1,不够减3,再从百位借1当10,公式;百位上7被借走1剩6,公式,所以结果应该是465。
3. 题目:公式错误答案:42题目解析:根据四则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公式,然后公式,这个答案看似正确,但很多同学容易先算加法再算乘法。
按照正确顺序计算是正确的,如果先算加法得到公式就是错误的,要牢记四则运算顺序。
二、测量类错题1. 题目:一根铅笔长约2(),括号里填“厘米”。
错误答案:厘米题目解析:通常情况下,一根铅笔的长度大约是20厘米左右,2厘米太短了,不符合实际情况,这里应该填“分米”。
2. 题目:1千米 300米=()米错误答案:1300米题目解析:因为1千米 = 1000米,1000米-300米 = 700米,很多同学没有先将单位统一就直接进行计算,导致出错。
三、几何图形类错题1.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错误答案:26厘米题目解析:长方形的周长=(长 + 宽)×2,即公式(厘米),这里答案看似正确,但有些同学可能是用长+宽得到13厘米,忘记乘2了。
正确计算应该是先算公式,再乘2得到26厘米。
2. 题目: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
错误答案:16分米题目解析: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平方分米),很多同学把面积单位写成了长度单位,要区分清楚面积和长度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加强训练.
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后.中下部分学生做加法运算的题.竟然把加法运算和乘法运算混在一起算.从这里.又让我得到启示:在学习乘法的同时.还得要学生每天练习一两道加、减的计算题.使他们更清晰乘法的计算方法不同于加、减.同时又巩固加、减的计算技能.
三年级数学错题集及
96 0
+ 3 2 7
1 2 8 0
(刘祥)
学习“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影响.连0+7都得0了.
1、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题混合训练.
2、让学生在做之前说说每中运算算法.再让学生练习.
2
37 0
+ 8 6
1 2 3 0
(李静)
学习“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计算”后.竟然连加法照样这样做.
学生学了乘法就把加法的运算也依葫芦画瓢似的做乘法了.在教乘法时.适当出一些乘法和加法题使两种运算比较练习.
3 7 0
+11418 0
2 3 5 0
(李仕艳、林舒宁等)
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后.个位和十位上都没加错.而在百位上出现3与4相乘了.千位上计算也没错.
1、要求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的.
毕竟这样的学生是少数.还是个别进行指导.让他自己先查错在何处.明白错误后.告诉他做题审题不能有半点马虎.
3
3 7 0
+18 6
1 2 5 6
(金伊琦、李仕艳、陈佳妮、李楚婷)
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后.个位和十位上都没加错.而在百位上相加时却用3+8+进上的小1=12.我一开始纳闷.这个数怎么出来的?问学生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才明白错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