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中英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最新文档

中英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国际商务谈判是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跨越国界的活动,是谈判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商业问题进行磋商以达成共识。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就意味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各国不同文化,熟悉商业活动中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之一,是我国很大的贸易伙伴。
商务谈判在双方经贸往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试图通过中英在价值观、思维方式、时间观念的差异来比较、分析其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并从跨文化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强调在商务谈判中必须熟悉对方文化,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意识,减少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不稳定因素,才能增加对谈判对方行为的可预测性,制定相应的谈判策略,从而在谈判过程中变得更为主动。
1.中英文化差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
由于两国存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所以在中英商务谈判中,必须注意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具体详述如下:1.1价值观差异。
中国人普遍信奉集体主义价值观,他们普遍在集体主义的社会价值中将个人价值体现出来,俗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 " 中体现出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三者发生矛盾,甚至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为保护国家和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体现哪一点要讲清楚英国人认为社会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
在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中,中国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要与吉利利益相结合,注重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人应该有个性、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不要将它凌驾于社会之上。
尽管英国是一个有几千多年历史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在欧洲文化的影响下,英国文化的核心就是尊重个人主义。
在英国人民的心目中,他们在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利益的过程当中,社会也会发展,个人的发展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所以英国人认为,个人虽然不能没有社会和集体,但是也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社会之上。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1)

◆胡艳玲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河南郑州) 【摘要】针对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本文主要从文化差异产生因素和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体现两个方面进 行分析,探讨文化差异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文化差异应对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有该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文化是 指人们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群体独特生活方式的总汇,是人们所创造的知 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总和。不同的 国家有着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历史背景等,因此,各国的文化 是不尽相同的。当不同民族之间通过不同的语言进行交际时,不论是语言 的内涵或外延,都不可避免地渗透着各个民族文化的特征。而商务英语是 企业、商家、集团或国家之间经济贸易往来中使用的语言。它的翻译要求译
嘶%町f韶l丝闸
’?…、8 24.478
39
2.600
.6718
.000
2.39
2.81
传统
1 7.747
39
2.325
.8286
.000
2.06
2.59
2——一一百… 表4 实验班同学对情景认知下的PBI.教学法的问卷调查结果
—覆两覃习雨j极性厦※趣
38——一
提岛形镶思维霉j逻辑心维能力
35
3
2
挺如讯吉表远能力和坍作意识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
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5]张文英,潘威.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语用失误的成因以及对策[J].林
英汉比较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体系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性造成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文章从语音、文字、词汇、句子和语篇结构等五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体系的差异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英语学习者由于语言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汉语;差异;迁移语言是人类具有的表达思维和讲话的能力,是人类的交际手段。
不同地区之间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千差万别,进行跨文化交流,首先必须掌握交流的载体,即语言。
英语和汉语处于两种迥异的文化背景,语言差异性表现在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结构、语法和篇章结构上。
随着国际交往日益密切,英语成为各国沟通往来的首要语言选择。
但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无法彻底摆脱母语的干扰。
根深蒂固的汉语模式总是给英语学习者在掌握英语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结构、语法和篇章结构时带来迷惑,以至于产生问题或错误。
母语的正负迁移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语言学习环境和情感因素等都是学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实际上,这些因素中也不乏母语的影响。
母语交际能力在学习另一种语言时会发生正负迁移现象。
美国语言学家Lado认为,语言迁移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经常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
在欧美国家,由于学习者所要学习的第二语言一般都是与他们母语有着同源关系的语言,相近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语言特征使得他们语言能力的正迁移远远超过负迁移。
但中国学生由于所学外语一般与母语分属不同语系,文化传统、语言特征迥然相异,他们在外语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远远超过欧美学生。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汉语也存在着部分有助于英语学习的语言现象或规律。
但对于两个不同语系的语言来说,其差异性远大于共性。
因此,汉语对英语学习者的负迁移大过正迁移,是提高学习者英语水平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
英汉语言差异及英语学习中的问题(一)语音差异及其对学习的影响首先,对比英汉元音、辅音音位表,两种语言包含不同的音。
【历史】中英文化的差异

【关键字】历史不同的历史进程孕育着不同的文化。
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人类文明的四大源头分别是历史上的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和古中国文化,而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的只有中国文化,并形成了现在的东方文化,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倡导的古希腊文化演进而成的西方文化并列成为当经世界的两大文化体系。
而中英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诸方面: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地处内陆,人民以土地为生,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对汉语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以“土”字旁为主的汉字屡见不鲜,许多的词语也和“土”、“地”、“田”有关。
比如,“土生土长”、“斩草除根”、“早起三朝抵一工”、“农夫不种田,城里断烟火“等。
英国则是一个四面临海得岛屿国家,气候湿润,适合航海和放牧,所以英语中有许多与海洋、水或鱼有关的习语。
例如,at sea(在海上,喻茫然、困惑),all at sea(不知所措),above the water(摆脱麻烦、摆脱债务),a ship in the sea(萍水相逢的人),(never offer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
又如与汉语中的“狂饮如牛”相对应的英语却是“drink like fish”,汉语中的“挥金如土”翻译成英语则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这些语言的差异都是由于中国和英国不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成的。
宗教信仰的差异中国主要受佛教的影响,佛教在中国的长期传播和盛行中,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少成语和俗语中都可以找到佛教的影子。
例如,“借花献佛”、“四大皆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送佛送到西天”、“不看僧面看佛面”、“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临时抱佛脚”等。
英国则信仰基督教,有不少习语和典故都来源于基督教和圣经,与‘God’、‘Devil’和‘Hell’有关。
比如,“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家徒四壁”、“a Judas kiss犹太之吻-指阴险的叛徒”、“the forbidden fruit禁果”等。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及应对措施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及应对措施摘要:国际商务谈判中谈判者来自不同地域、国家和文化背景,因其不同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风俗习惯使谈判过程变得更为复杂.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跨文化冲突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也屡见不鲜。
增加跨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并有效提高跨文化能力为解决跨文化冲突形成有力保障,并以此竭力减少由于文化差异因素而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关键词:商务谈判;跨文化冲突;跨文化意识一、引言国际商务发展历史久远,但真正意义的国际商务起源于二战之后,当时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试图建立一种所谓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由此,国际商务历经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
最初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贸易显著增长,这一时期美国跨国公司对此起主要作用。
随后欧洲、亚洲的世界贸易发展脚步紧随其上,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这一经济新格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不同民族身份的碰撞,跨文化冲突势必产生.商务谈判这一国际商务核心环节,也饱受跨文化冲突的深刻影响,其中人际冲突或者低效交际是谈判双方所面临最严峻挑战。
但遗憾的是,在跨国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众多跨国公司的谈判人员对于跨文化情境因素知之甚少。
在谈判人员跨文化能力低下的窘境下,国际商务谈判常缺乏相互理解,以导致谈判处于信任危机之中,而这种信任危机深刻影响着谈判问题的解决和合作行为。
跨国公司之间交易的达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谈判,因此,理解和掌握成功的商务谈判中有效预防和缓解跨文化冲突的驱动力对于跨国公司来讲至关重要。
二、研究概述跨文化商务谈判绝非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其国内外研究随国际商务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方兴未艾。
国外研究主要围绕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风格差异,国际商务谈判中培养跨文化能力,以及解决跨文化冲突的途径等问题展开。
国内对于跨文化商务谈判的研究者包括傅曦琛、魏薇、王瑞雪、赵一蕊等。
研究涵盖国际商务谈判中非语言交际、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国际商务谈判中言语交际策略的跨文化问题等方面,但对于国际商务谈判中导致跨文化冲突的具体诱因以及有效应对跨文化冲突的策略方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合同中英对照

合同中英对照Introduction在国际贸易和跨国业务中,特别是在涉及国际合同的情况下,合同的中英对照非常重要。
合同中英对照是指将英文合同逐条翻译成中文,以便中文读者理解合同内容。
同时,也需要将中文合同逐条翻译成英文,以便英文读者理解合同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合同中英对照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Importance of Contract Bilingualism对于在国际贸易和跨国业务中进行业务的公司和企业,使用合同中英对照非常重要。
首先,使用合同中英对照可以避免交流障碍。
对于母语非英语或中文的人来说,阅读和理解不同语言的合同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一份合同只有英文或中文版本,那么很多人就可能难以理解该合同的具体含义。
而使用合同中英对照,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该合同包含了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
这样,无论是母语为英语还是母语为中文的人都可以完全理解合同的内容。
其次,使用合同中英对照可以增强合同的法律效力。
在法律领域,严谨和详细的合同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份合同只有中文或英文版本,那么这份合同可能会被非英语或中文的法官或代表误解或解释错误。
而使用合同中英对照,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并提高合同的法律效力。
最后,使用合同中英对照可以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率和精确性。
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和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交流障碍。
如果在商务活动中使用合同中英对照,那么文化差异的影响将会降到最低。
因为合同中的英文版本和中文版本都非常精确,并且以相同的内容为基础编写。
Implementation Method实施合同中英对照的方法非常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首先,编写一份完整的合同。
这份合同应该包括所有相关的业务条款和条件,并确保所有内容都非常清晰易懂。
最好由专业人士审核这份合同,以确保它没有任何漏洞或疑点。
2.在编写完整的合同之后,将该合同的每个条款和条件逐一翻译成中文。
确保中文翻译准确无误,并且不会导致任何误解或混淆。
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负面影响

根据 牛津高级词 典解释 ,文化 是指某一 特定 国家的一种习俗 和信仰 ,一种生活方式 和 社 会 组织 。te c s ms ad bl f,at a h u t n ei s r,w y o e
o i a d o il r a ia in f a a t u a f l e n s c a o g z to o p ri l r f n c
t e c l r l ifr n e h u t a dfe e c u
由于文化差 异给商业交流 上带来 的障碍 , 从古至今层 出不穷。如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 明和以英 国为代表的西方文 明在商业交流中 由 于文化的不 同出现 了很多不和谐 的因素。 历史 上著名 的马 嘎尔 尼勋 爵来 华 事件 , 是英王乔治三 氏于 1 世纪末 ( 9 )为 了发 8 1 2 7 展其对华贸易 ,开拓中国市场 ,派遣马嘎尔尼 勋爵率领 4 0 0 多人的船 队来华 ,借为乾隆帝贺 7 辰 ,提 出 在 中 国 沿 海 设 立 贸 易 港 口 , 在 O寿 北京常驻使节 。一则依 照传统的观点英 国工业 发展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而 自给 自足的中围模 式 让 包 括 英 国 在 内 的 西 方 无 处 下手 ; 另 外 从 1 6世纪新航路开辟 后的全球 市场 ( 是我们 就 至今 仍在发展的全球化进程),确实 需要将 中 国纳入这个体系之 中。而马嘎尔尼使 团在 中国 的遭 遇最后 被简化为 “ 礼仪之争 ” ,是 否需要 磕头 ,似乎成了中英之间的焦点。最后 以中方 的 “ 妥协 ” ,马嘎尔 尼勋 爵单膝跪地 向乾隆帝 递交国书 ( 此二者都是 中国礼仪史上所未有) , 被马嘎尔尼认 为是 外交 上的巨大 “ 成功 ” ,而 结局却并 不如人意。清政府 内阁对马嘎尔尼的 所有请求概不答应 ,并在结束祝寿典礼后一再 催促使团起程归 国。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 着一堆乾隆帝 赐予 的无 用赏赐经广州人 海外 。 无所获 。然而这样的结局被认为给中国带来 了 14 80年 “ 鸦片战争”的民族耻辱。
文化差异,中外商务活动中的碰撞案例

文化差异,中外商务活动中的碰撞陆林森华琪美《国际市场》2006年第3期促成国际商务活动成功的历素有很多,但文化元素不可忽缺。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几,包括衣着、谈吐等冖仪在内,会心的文化交融当是谈判桌上的一枚“开心果”。
然而,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阻陋了我们彼此的交流我们将如何从这从应对?如何填补商务活动中出现的“文化峡谷”?主持人:中国入世以来,对外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当“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成了业界的一种共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商务交往就更显得活力四射,并渐渐融入全球经济的热潮。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近年来对外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中外文化却瞩目地显露了它的不兼容性。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数千年来的深厚文化积淀,在改革开放春风的传播下,已为越来越多的中外商贸界人士所了解。
由于地域不同。
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和社会消费也不尽相同,作为一种现象,中外文化差异是一件自古亦然的事情。
但是今天,中国在走向世界,世界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我们不仅要缩短与世界的认知距离,而且更要填补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文化峡谷”,这对于促进国际间的贸易,更好地开展商务活动,显然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博大的世界,千般风情,万般形态,异域文化与中国文化都如璀璨明珠,闪烁在我们相互交往的情感轨道。
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日常的礼仪说起。
从生活细节看不同国家的商务文化艾雷:我在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工作了8年。
这或许是巧合,今天我们讨论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与我以前的职业不谋而合。
在意大利,我曾经在一所大学执教,教授的课程也是有关文化的交流。
我先说一下我们意大利人。
意大利人与宾客见面时,习惯热情地向客人问好,面带笑容地以“您”字称呼客人,喜欢客人以头衔称呼自己。
但是,他们的时间观念不强,习惯约会迟到。
意大利人认为这是一种礼节和风度。
在官方场合,意大利人衣着整齐、举止端庄,他们平时也非常喜欢打扮。
在服饰上,意大利人喜欢标新立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作者:————————————————————————————————日期:
2
浅谈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摘要:当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活动与交往的频繁进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与文化环境日益为各国重视,本文通过认识文化的差异,并采取恰当策略使国际贸易在文化融合的推动下实现真正全面的自由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贸易,推进国际化贸易的进程。
关键词:贸易活动文化差异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国际贸易活动与交往的频繁进行,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这体现在文化构成要素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意识形态层面即政治、法律、艺术、哲学等方面。
充分了解和认识文化差异,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措施应对国际贸易交往中的文化差异在当今世界尤为重要。
面对文化差异对贸易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贸易环境法制化、规范化,建立国际性文化交流组织与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在国际贸易策略的制定上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融合与培训,培养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
2 文化差异的体现方面
2.1语言文化背景方面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
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英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
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2.2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方面
不同的文化群体有不同的文化心理,有与自己文化相适应的心理图式和思维方式。
文化也制约着人们的行为,规定了人们行为的一般准则,人们在什么情形下选择什么行为,作出什么反应,都受文化的制约。
文化制约和规范的结果是使得群体在行为选择上表现出共同的倾向。
文化制约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评判和反应,规定了价值准则,在群体内部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什么需要提倡,什么需要反对,不同民族、同一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判定结果。
根据既有的研究成果,文化系统内部的各个层次中,最核心或是最高的层次就是价值观念系统或价值体系,因为它们是影响人们感知世界、形成意义和观念的重要文化因素,是一种文化长期存在的最稳定的保护层。
中英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质。
不同的文化系统建构了两国人民的经验和知觉,规约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他们对事物、事件的认识和评价。
值观念的差异为文化走向提供了最本质的具有规定性的理性指引,它与文化积累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
3国际贸易中文化的差异因素
3.1经济与政治的因素
中国从1840 年起,多年的内外战争,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使中国不能安定下来发展经济,中国经济停滞不前。
英国自从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后, 封建势力被摧毁, 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垄断组织应运而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本来差异不大的中英经济就拉开了差距。
中英不同的生产方式是政治制度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达几千年,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封建王权也掌握在具有较深封建思想的大地主手中, 他们竭力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往往重视农业, 轻视工商业。
而在英国,王权的形
成与富裕市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因此, 他们极力支持工商业的发展。
中英政治制度在原始社会时期是相似的,都实行原始民主制,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却产生了差异,英国从原始民主制过渡到作为国家制度的政治民主制,而中国的原始民主制则彻底消失并被两千多年的专制君主制取代。
3.2道德观念的因素
在道德价值观上,中国以群体或人伦为本位,英国以个体或个人为本位,这是由中英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同时,中英各自的思想政治上层建筑对这种道德本位的形成也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个体本位意识将越来越强,这是我国道德发展的必然趋势。
古今中外,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基本共同的观念和准则,但由于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社会关系的反映,不同国家、民族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价值观又有一定的区别。
英国的道德核心是个体主义,中国的道德核心是群体主义。
英国的个体本位与我国的群体本位除了在上述方面的区别外,还表现为重开拓竞争与重中庸调和,重变革创新与重稳妥安定,重个人实力与重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差别。
4面对文化差异,发展自由贸易
4.1加强国际性文化交流沟通
世界各国首先应当按照市场经济的制度要求建立起自己的法律体系,使各国经营者都处在统一的制度平台上,受到相同的外部约束,避免因道德等非规范化约束产生难以把握的影响。
同时,各国进行的机构改革也应向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的机构设置靠拢,使经营者易于理解和适应相应的管理。
加强国际性的文化交流,以消除观念、习惯、语言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贸易阻碍。
文化是有传统的,但它也是可以交流的,高层次的文化也是易于被世界各国人民理解和接受的。
4.2企业注意与当地文化融合
目前跨国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多采取国家中心主义的政策,实施当地化战略。
对目前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跨国公司而言,国家中心主义的实施更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
虽然使用当地人在有些场合似乎难以使子公司与跨国公司其他部分保持一致,母公司也难以有效控制子公司,国家中心主义仍日益受到重视。
这里,在某种意义上,采用国家中心主义可被视为实施人力资源当地化政策。
从跨国公司发展来看,近年来,跨国公司为了缓和与东道国的关系,确实纷纷实施当;地化经营战略,他们在其东道国的子公司中任用当地管理人员,沿袭当地文化传统,最终形成适应当地经营环境的跨国公司经营模式。
4.3培养跨文化管理人才
跨文化意识是指商务人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商务意识。
换言之,反映国际贸易者本土文化的价值观的行为标准已不能满足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了。
国际化的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如国际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等都需要较高的跨文化意识。
因此,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必须拥有基本的跨文化意识。
再先进的管理方式也是人为规定的,而先进的管理方式同样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落实和操作。
因此企业跨国经营最需要的是懂得跨文化管理的人才,引进专业的跨文化管理人才,并给与充分的空间任其发挥,能够有效的快速提升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水平,在选择跨文化地区高层管理人员的时候,应尽可能选择那些素质较高、交往能力较强、对文化差异有较高敏感性的人。
对低层管理人员要尽可能本土化,因为本土人员对本土文化有很深的了解,容易为员工所接受;同时,这样做可以使本员工获得明显的晋升和就业机会,具有很强的激励和亲和作用,有利于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一坐桥梁。
5总结
当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运行、贸易交往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与文化环境日益为各国重视,认识文化差异并采取恰当策略使国际贸易在文化融合的推动下实现真正全面的自由化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面对文化差异对贸易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贸易环境法制化、规范化,建立国际性文化交流组织与文化交流中心,进行
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在国际贸易策略的制定上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融合与培训,培养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
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贸易,推进国际化贸易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罗能生,全球化、国际贸易与文化互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任净,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中国流通经济,2004年02期
[3] 谢里,罗能生,论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文化战略,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4] 冯双鹏,试论国际贸易中的文化影响力,理论界,2005年10期
[5] 高放. 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02
[6] 中西文化差异之比较作者:张艳艳,邵明, 期刊-核心期刊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年第17期.
[7]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8]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 张公、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