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历史高考题汇编
人教版高中高考历史试题汇编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提示: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太笑。
”这段材料表明( )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宗法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2.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3.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4.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5.《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6.“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B.“生民在勤,所宝惟谷”C.“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D.“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7.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8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B. 秦始皇统一了货币C.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D. 秦始皇统一了语言答案:D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主要是为了()A. 选拔军事人才B. 选拔技术人才C. 选拔政治人才D. 选拔商业人才答案:C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2.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不包括______。
答案:废除科举制度三、简答题1.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设立内朝,加强皇帝对朝政的直接控制;推行均田制,稳定农业生产。
2. 阐述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
答案:唐朝贞观之治的主要特点包括:政治清明,皇帝李世民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经济繁荣,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昌盛,唐太宗李世民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
四、论述题1. 论述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的经济和文化免受外来侵略的破坏,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另一方面,它也限制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和贸易,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长期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在工业革命时期未能及时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最终导致了近代的落后挨打局面。
2. 分析清朝乾隆时期“康乾盛世”的成因。
答案:清朝乾隆时期的“康乾盛世”主要成因有:政治上,乾隆皇帝继承了康熙和雍正时期的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摊丁入亩”等,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文化上,乾隆皇帝重视文化教育,鼓励文学艺术的发展,使得文化繁荣;军事上,乾隆时期对外扩张,巩固了国家的边疆安全。
【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8 共和国年轮(1949至今)-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

专题08 共和国年轮(1949至今)1.(2024·湖南·高考真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多农民不愿对同宗同姓的地主展开斗争,认为“卖命不卖姓”。
随着土地改革深入,农民中逐渐流行“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的说法。
这反映出土地改革()A.改造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B.推动了农村宗族观念消亡C.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D.改变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2.(2024·重庆·高考真题)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不同于某几个帝王用恩赐的办法,“均土地、抑豪强”,实行土地“让步政策”,而是要彻底推翻乡村旧秩序,使上层和下层、中央和地方整合在一起。
此观点认为,土地改革改变了()A.土地所有制性质B.中国的社会性质C.中国的社会结构D.农村的经济格局3.(2024·重庆·高考真题)下图反映的是1995—2019年中国研发经费及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情况。
这体现了中国()A.科研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B.“科教兴国”战略有效实施C.研发经费与GDP等比增长D.“科技创新”已成顶层设计参考答案1.【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
根据材料“随着土地改革深入,农民中逐渐流行“‘天下农民是一家’‘庄稼人向着庄稼人’的说法。
”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下,农村宗族、血缘为主的结构被打破,国家借用土改的力量,彻底重组了农村基层社会,对中国农村社会基础再造,A项正确;“消亡”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结束后,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改,从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本质还是小农经济,仍然具有分散性,排除D项。
故选A项。
2.【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B. 统一后,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
C. 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了分封制。
D. 统一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答案:C2.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寻求佛教经典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科举B. 闭关锁国C. 废除八旗制度D. 废除藩王答案:D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
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资本主义。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_。
答案:周朝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_______。
答案:推恩令8.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
答案:唐高祖9.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下令编纂了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名为_______。
答案:永乐大典10. 清朝雍正皇帝实行了_______,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改土归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最大,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唐朝的黄金时期。
12. 描述明朝的“永乐盛世”。
答案:明朝的“永乐盛世”是指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这一时期,明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关系也有所发展,同时编纂了《永乐大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8-2022年全国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村落、村镇与居住环境

2018-2022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村落、村镇与居住环境一、单选题1.(2021·浙江·高考真题)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
材料反映了北宋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2.(2020·北京·高考真题)如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
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3.(2020·江苏·高考真题)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
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
”这位作家的抱怨()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4.(2020·浙江·高考真题)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
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5.(2020·浙江·高考真题)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
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
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
历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大全

历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真题大全
介绍
本文档收集了历年高考历史科目的选择题真题,并提供了答案解析,以帮助考生备战高考。
选择题真题
2020年高考历史选择题
1. 以下哪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没有实行对战争罪犯的追究和审判?
A. 苏联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答案:B。
解析:苏联、美国和英国都在战后对战争罪犯进行了审判,只有法国没有。
2. 中国文化古老而丰富,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不少珍贵文化遗产。
下列哪个朝代的文化遗产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A. 夏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答案:C。
解析:唐朝的文化遗产有很多,如敦煌莫高窟、长城、泰山等,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高考历史选择题
1. 以下哪个国家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其无关?
A. 波斯
B. 日耳曼民族
C. 希腊
D. 斯拉夫民族
答案:A。
解析: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复杂,涉及多个因素,其中包括军事压力、经济问题、政治不稳定等。
波斯是与罗马帝国交战的国家之一,但不是导致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2. 下列哪个历史时期发生了“三大战役”?
A. 秦朝
B. 魏晋南北朝
C. 宋朝
D. 元朝
答案:B。
解析:三大战役指的是齐桓、赵武、白起三次大规模的战争,都发生在战国时期,与选项无关。
结语
本文档列举的选择题只是部分,建议考生还需多做练习,熟悉历年试题的出题风格和难度,为高考做好准备。
历史高考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

历史高考真题汇编及答案解析历史是一门既古老又深邃的学科,它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明的传承。
对历史的认知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还能为我们提供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借鉴。
高考历史作为中国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被广大学子所关注。
在这里,我们将汇编历年历史高考真题,并进行答案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1980年真题:1、请简述李自成建立大顺国的基本内容。
答:李自成建立大顺国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推翻明朝统治、建立农民武装、创建大顺政权。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首领,他借助起义的机会,推翻了已经土崩瓦解的明朝,建立了以自己为皇帝的大顺国。
他在建立大顺政权后,实行了一系列的农民政策,包括减低赋税、改革土地制度等,为农民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政治利益。
2008年真题:2、请简述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答: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是中国统一战国时期的最后一位君主,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手段,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乱,实现了中国的政治统一。
同时,秦始皇还推行了许多重要的制度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此外,秦始皇还兴修了万里长城,以保护北方边疆,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壮丽的历史遗迹。
2014年真题:3、简述中国南北朝时期经济状况的变化。
答:中国南北朝时期经济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
南朝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导致的人口流动和土地破坏,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影响,农民失地漂流成为普遍现象。
而随着农业的衰败,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相对发展。
这一时期,手工业生产呈现分散化和家庭化的特点,手工业者通过与市场的交流,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商业经济。
北朝时期,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封建制度的稳定和农业的恢复使得经济生产有了较大的起色。
同时,商业也逐渐兴盛起来,城市商业中心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场所。
通过对历年历史高考真题的汇编和答案解析,我们可以发现历史高考题目的变化和特点。
在不同的年代和历史阶段,高考历史题目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
2018-2022年全国高考历史真题汇编: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018-2022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单选题1.(2021·浙江·高考真题)大斗兽场作为古罗马文化的象征,建造伊始就是一个地标式的举世瞩目的建筑,但建筑的宏阔也难掩其曾经的血腥。
下列选项中,对”大斗兽场”表述正确的有①建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②是世界遗产“罗马历史中心”的组成部分③融合了希腊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④表演的角斗士全部是奴隶、战俘和囚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1·浙江·高考真题)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
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3.(2021·浙江·高考真题)据《汪氏宗谱》记载:“是自元而明,渐成村墟,今则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
其间南湖、月沼、雷岗、西溪胜景凡八,堪供行吟,致足乐也。
”有关此“都会”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山傍水,布局方正,中轴对称B.“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C.“宛自天成”的古典园林建筑博物馆D.被誉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4.(2020·浙江·高考真题)中国境内各民族既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传播者。
以气贯苍穹之势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以其藏汉合璧的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
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精神的是()。
A.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B.鲜明的红白色彩与高低错落的布局和谐组合C.木雕伏兽与人面狮身巧妙融合D.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与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机结合5.(2019·浙江·高考真题)【加试题】有《清宫词》写道:“殿(仁寿殿)西船隖(坞)对山椒(山巅),画鹢飞轮似御飙。
万炬通明传电汽,春波潋滟绣漪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 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分)
(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 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 于封闭状态。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 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 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 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 于事有济者。” ——同 上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 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
D
3.(2010北京文综卷,21)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 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 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 一个人”分别是指:
B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 詹姆士二世
5.(2010江苏历史卷,15)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 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 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 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 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
B
1.(2010大纲版全国卷1,17)1960年起,《人民日报》、 《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 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B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C美苏两国间的变化
B社会主义国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2(2010上海历史,30)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 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A
A
1.(2010北京文综卷,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 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 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2.(2010江苏历史卷,1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 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 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 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1分 ①10岁雅典男童 ②雅典贵妇 ③40岁雅典男性 公民 ④奴隶 ⑤来自波斯的商人 ③或4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1分) (3)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
答案:(6分)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民主政 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 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 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 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 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 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 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
D
1.(2010福建文综卷)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 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C
3.(2010天津文综,3)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 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4.(2010安徽卷,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 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 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C
•
•A
B
C
D
• 5.(2010广东文综,13)北魏均田制实行后, 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 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 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 B.井田制得以恢复 • C.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 D.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D
1.(2010上海文综,10)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 “阿美士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 英国通过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该条 约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D
2.(2010上海文综,12)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许多著 名的战役, 如: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辽沈战役,④ 淮海战役,⑤武汉会战等。 上述战役中,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 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2分)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 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 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 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 3.(2007山东卷, 1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 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子不入军。家家守 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 • • •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B.①②④ D.②③④
B
• A.①②③ • C.①③④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7.(2010江苏历史卷,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 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 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 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C
8.(2010江苏历史卷,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 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 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 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D
1.(2010山东文综,15)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 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 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 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 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 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A
2.(2010新课标全国卷,29)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 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 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A
3. (2010新课标全国卷,34)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 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 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 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 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B
1. (2010四川卷,15)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 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 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 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2. (2010山东文综)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 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 的内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D
D
5.(2010大纲版全国卷2,23)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 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 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 确历史信息是
B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4.(2010上海历史,32) 苏格拉底案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 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 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 ,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 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 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 问题:(8分)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1分) 古典时代(或接近的意思)。 (1分。古典时代、雅典全胜时期)
2.(2010福建文综卷)1961年,为寻求稳定 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B
3.(2010广东文综,2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 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 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 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4.(2010江苏历史卷,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 本 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 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 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