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无菌检查法

合集下载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22凝胶剂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22凝胶剂

凝胶剂凝胶剂(《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 U)系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均一、混悬或乳状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除另有规定外,凝胶剂限局部用于皮肤及体腔。

凝胶剂应均匀、细腻,在常温时保持胶状,不干涸或液化;除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装量”、“无菌”或“微生物限度”;混悬型凝胶剂还应检查“粒度”。

“装量”检查法1 简述1.1 凝胶剂系多剂量包装的制剂,除另有规定外,装量按最低装量检查法检查。

1.2 本项检查目的在于控制标示装量为500g(ml)或500g(ml)以下凝胶剂的最低装量。

2 仪器与用具2.1 天平感量0.1g(适用装量大于50g)或0.01g(适用装量小于或等于50g)。

2.2 注射器(包括注射针头)规格50ml以下,预经标化(容量包括注射针头)。

2.3 量筒(量入型)50~500ml,预经标化。

3 操作方法3.1 重量法(适用于标示装量以重量计者)3.1.1 取供试品5个(标示装量为50g以上者3个),除去外盖和标签,容器外壁用适宜的方法清洁并干燥,分别精密称定重量。

3.1.2 除去内容物,容器内壁用适宜的溶剂洗净并干燥,再分别精密称定空容器的重量,求出每个容器内容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均取三位有效数字)。

3.2 容量法(适用于标示装量以容量计者)3.2.1 取标示装量为50ml或50ml以下的供试品5个,摇匀,小心开启容器,将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抽尽,排除空气;或取标示装量为50ml以上的供试品3个,摇匀,小心开启容器,将内容物分别倾入相应体积的干燥量筒中,并将容器倒置15min,尽量倾净。

3.2.2 读取每个容器内容物的装量,并求其平均装量(均取三位有效数字)。

3.3 复试在上述结果中,按5.3项下附表的规定,如其平均装量符合规定,但仅有一个容器内容物的装量不符合规定,应另取供试品,照3.1或3.2项下方法进行复试。

4 注意事项采用容量法检查时,所用注射器或量筒必须洁净、干燥,并经定期校正;其最大刻度值应与供试品的标示装量相一致,或不超过标示装量的2倍。

(完整版)2010版GMP无菌药品附录

(完整版)2010版GMP无菌药品附录

附录1:无菌药品第一章范围第一条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

第二条本附录适用于无菌制剂生产全过程以及无菌原料药的灭菌和无菌生产过程。

第二章原则第三条无菌药品的生产须满足其质量和预定用途的要求,应当最大限度降低微生物、各种微粒和热原的污染。

生产人员的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其工作态度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菌药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精心设计并经验证的方法及规程进行,产品的无菌或其它质量特性绝不能只依赖于任何形式的最终处理或成品检验(包括无菌检查)。

第四条无菌药品按生产工艺可分为两类: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的为最终灭菌产品;部分或全部工序采用无菌生产工艺的为非最终灭菌产品。

第五条无菌药品生产的人员、设备和物料应通过气锁间进入洁净区,采用机械连续传输物料的,应当用正压气流保护并监测压差.第六条物料准备、产品配制和灌装或分装等操作必须在洁净区内分区域(室)进行。

第七条应当根据产品特性、工艺和设备等因素,确定无菌药品生产用洁净区的级别。

每一步生产操作的环境都应当达到适当的动态洁净度标准,尽可能降低产品或所处理的物料被微粒或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第三章洁净度级别及监测第八条洁净区的设计必须符合相应的洁净度要求,包括达到“静态”和“动态”的标准。

第九条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可分为以下4个级别: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和与无菌制剂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应当用单向流操作台(罩)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

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

54m/s(指导值)。

应当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经过验证。

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较低的风速。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C级和D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的洁净区.以上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规定如下表:注:(1)为确认A级洁净区的级别,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得少于1立方米.A级洁净区空气悬浮粒子的级别为ISO 4。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化学药部分115灭菌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化学药部分115灭菌法

灭菌法1 简述凡能杀灭物体中所有活的微生物的作用称为灭菌。

灭菌的手段及设备。

分别称为灭菌法及灭菌器。

确切地讲,灭菌法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从而使物品残存活微生物的概率下将至预期的无菌保证水平的方法。

最终灭菌的物品微生物存活概率,即无菌保证水平不得高于10-6。

物品的无菌保证水平与灭菌工艺、灭菌前物品被污染的程度及污染菌的特性相关。

已灭菌物品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证确定。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气体灭菌法和过滤除菌法。

可根据被灭菌物品的特性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灭菌。

在药品检验工作中,无论采用何种灭菌方法,都应考虑到原有成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灭菌条件要求灭菌完全之外。

还必须保证被灭菌物质成分不被破坏,不影响物品的质量。

本标准操作规范适用于药品检验工作中培养基和器材等的灭菌。

2 灭菌方法2.1 湿热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湿热灭菌包括煮沸、巴氏消毒、流通蒸汽和高压蒸汽灭菌等。

湿热灭菌条件的选择应考虑灭菌物品的热稳定性、热穿透力、微生物污染程度等因素。

煮沸、巴氏消毒、流通蒸汽不能有效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辅助灭菌手段。

高压蒸汽灭菌灭菌能力强。

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2.1.1 适用范围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囊、敷料、玻璃器材、传染性污染物以及其他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不能用于凡士林等油类和粉剂的灭菌。

2.1.2 压力蒸汽灭菌器根据排放冷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

分为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二大类。

2.1.2.1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利用重力置换原理,使热蒸汽在灭菌器中从上而下,将冷空气由下排气孔排出,排出的冷空气由饱和蒸汽取代,利用蒸汽释放的潜热使物品达到灭菌。

中国药典2010无菌检查法

中国药典2010无菌检查法
液悬菌的?位单成形落菌?ufc001于小数菌含lml每成制液溶钠化氛?90用物养培述上?时小84?42养培52?02?上基养培脂琼丁马良改或中基养培丁马良改至物养培鲜新的菌珠念色白种接?时小42?81养培53?03?中基养培体流盐酸醇乙硫至物养培鲜新的菌梭孢生种接?上基养培脂琼养营或中基养培汤肉养营至物养培鲜新的菌杆孢芽草枯菌胞单假绿铜菌球萄葡色黄金种接备制液菌30089fccmcreginnsulligrepsa?霉曲黑?l0089fccmcsnaciblaadidnac?菌珠念色白14946bccmc?senegoropsmuidirtsolc?菌梭孢生10536bccmcsilitbussullicab?菌杆孢芽草枯?40101bccmcasonigureasanomodues?菌胞单假绿铜?30062bccmc??sueruasuccocolyhpats?菌球萄葡色黄金?性特学物生的株菌验试证保以?存保行进术技藏保种菌的宜适用采应种菌用验试??代o第为种菌燥干冻冷的得获心中藏保种菌从?代5过超得不数次代传株菌的用所查检度敏灵基养培种菌查检度敏灵
装管每基养培丁马良改� lm51于少不量装管每基养培体流盐酸醇乙硫�时同�%01的积体基 养培于大得不�积体品试供的种接合符应量用的基养培中器容个每�外定规有另除。 ) 1:2为 比之数瓶或数支种接的基养培种 2�中基养培丁马良改和基养培体流盐酸醇乙硫至种接别分 量等 �品试供量定规取。品试供的查检菌无行进法滤过膜薄用法无于用适法种接接直 法种接接直�2 。查检菌无的头针菌无的带配所中装包行进法种接接直用采应时同 。作操法方下项品试供性溶水按后然 �滤过即立�匀混�内器容菌无的液释稀量适含至合混或�滤过接直�解溶剂溶的示所签标 或液释稀人吸可要需若�物容内的中器射注将�量定规取 品试供器射注的物药有装 。作操法方的下项品试供剂制性溶水非或液溶水照后然�中器容菌无至 移转液溶品试供将并�器容启开菌无再后剂射抛放释�孔小一钻端上器容在速迅作操菌无以 。时小 1约冻冷室冰的 ℃ 02-少至置器容各将�量定规取 品试供剂雾�喷�气菌无 。作操法方的下项品试供性溶水非照基养培入加及洗冲膜滤后滤过 。滤过液溶品试供为作相水层下取�置静�取萃摇振分充�液释稀的 lm001于少不入加中液溶 品试供的中酯丙异酸烷四十菌无的量适有含于�品试供的滤过法无然仍对。滤过速迅热趁并 � ℃ 44过超得不度温但 �热加当适可要需果如 。解溶分充品试供使 �摇振烈剧 �中酯丙异酸烷 四十菌无的量适至合混 �量定规取 品试供剂油性黏和剂膏的酯丙异酸烷四十于溶可 。作操法 方的下项品试供液溶水照他其。基养培的 08酯梨山聚含不或含入加。次 3于少不般一数次洗 冲�膜滤洗冲液洗冲的 08酯梨山聚� 1� % 1.0含用。滤过即立�合混分充�内器容菌无的 lm003液释稀的剂化乳宜适他其或 08酯梨山聚含于溶合混 �量定规取 品试供性溶水非 。作操法方的下项品试供液 溶水照后然 �溶复明说签标按或解溶液释稀的宜适加 �量定规取 品试供体固性溶水 。 lm001基养培丁马良改 入加中器滤一另� lm001各基养培体流盐酸醇乙硫入加中器滤个 2�后洗冲。验试证验法方 同法方洗冲、量洗冲的用所�次 3于少不般一数次洗冲�膜滤洗冲液洗冲用须�剂腐防含或 用作菌抑有具品试供如。滤过即立�匀混�内器容菌无的液释稀量适含至移转部全或�滤过 接直者上以 lm5为量装品试供�瓶�支每�滤过即立�匀混�内器容菌无的 lm001液释稀宜 适含至移转部全�者下以及 lm5为量装品试供�瓶�支每�量定规取 品试供液溶水 。伤损受物生微的上膜滤免避以� lm000l 过超得不量洗冲总� lm001为般一量洗冲 次每膜滤张每�膜滤洗冲液洗冲用要需若�后滤过膜薄经液溶品试供。面表膜滤个整盖粗液 洗冲及液溶品试供持保意注应�率效滤过大最的膜滤挥发为。燥干分充应前用使在器滤过和 膜滤其�品试供类油。膜滤湿润以�滤过液洗冲的量少将先前滤过液溶品试供性溶水 。性整完的后前滤过在膜滤证保应�时用使。质材膜滤择选性特的剂溶 其及品试供据根。 mm05为约径直 mμ54.0于大不应径孔膜滤�器滤过膜薄式闭封用采 法滤过膜薄�1 。行进法方列下按�外定规有另除 基养培种接及理处品试供 。物容内出取�器容开启作操菌无 按再�气空菌无入导内器容向�头针的器滤过菌除有带如�材器菌无的宜适用可�度空真的 定一有内器容品试供果如。毒梢底彻行进面表器容品试供对液毒消的宜适用�时作操 。同相法方的证验与应件条验检和法方查检的用采所查检菌无 的品试供 。法滤过膜薄用采应�许允状性品试供要只。法种接接直和法滤过膜薄括包法查检菌无

无菌检查法2010

无菌检查法2010
无菌检查法

无菌检查的定义
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无菌检查的定义是:无菌 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 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 方法。 由于无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此,对无菌检 查的结果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产品通过 无菌检查仅仅意味着在该检验条件下,供试品 未发现有微生物污染,并不表示所有的产品都 是无菌的。 反之,当供试品中检出微生物污染,则可以认 为批产品的微生物污染风险相当高。
18

物品表面微生物样本的采集:

采用拭子涂抹取样的方式采样。当人体表面微生物 样本采集完毕后,取拭子,采集直接接触药品的包 装容器表面和瓶塞、瓶盖等处的微生物样本,应选 取不少于3个采样点;取拭子,对集菌过滤器、稀释 剂、冲洗剂等外表面进行微生物采样,每种不少于3 个采样点。拭子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立即释放微生 物,并尽快加入培养基。采样完毕后,应使用消毒 剂清洁被采样表面。

12

人流、物流程序

物流 取塑料筐数个,内外表面均用适宜消毒剂消毒后 (普通区使用的消毒剂),备用。从样品室取规定 量的注射剂产品,用消毒剂消毒外包装后,放入塑 料筐中。将灭菌好的物品从灭菌器内取出后,放入 塑料筐中。取集菌过滤器、环境微生物采集器材、 稀释剂、冲洗剂和洁净室内用消毒剂,消毒外表面 后,放入塑料筐中。上述物品在控制区内转移入洁 净室的传递窗内,其中样品需要脱去外包装。打开 传递窗内的紫外灯,照射不少于0.5小时。

22
方法验证的具体操作: 例、薄膜过滤法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23
例1、薄膜过滤法无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一、目的 考察薄膜过滤法无菌检查的有效性, 确定供试品的稀释浓度,冲洗剂的种类、 用量和冲洗方式以及阳性对照菌 二、供试品 薄膜过滤法检验数量为20瓶,分别接 种每种培养基。验证时的检验量应从全 量开始。

微生物(无菌)检查讲义

微生物(无菌)检查讲义

2010年无菌、微生物限度检查培训班讲义《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无菌)检查新增修订情况2010年版《中国药典》为建国以来的第九版药典。

2007年底开始工作,2010元月正式出版,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第5号))国家局、国家药典委员会、 120多家参与单位、数百位专家第一部分:无菌检查的新增修订前言部分1、新增规定:“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2、新增规定:“日常检验还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控。

”3、新增规定:“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培训。

培养基部分1、删除: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后括号(用于培养好氧菌、厌氧菌)的说明2、删除:2. 改良马丁培养基后括号(用于培养真菌)的说明3、删除:3. 选择性培养基项下加入适量中和剂或表面活性剂后面的“如对氨基苯甲酸(用于磺胺类供试品)、聚山梨酯80(用于非水溶性供试品)或β-内酰胺酶(用于β-内酰胺类供试品)¡±等说明。

修订为:在培养基灭菌或使用前加入适宜的中和剂、灭活剂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同验证试验。

(中和剂、灭活剂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表1)4、将原第 6. 0.5%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用于硫酸链霉素等抗生素的无菌检查)修订排列为第 4. ——按顺序排列归类培养基1.~4. 均为直接用于无菌检查的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部分1、修订了黑曲霉的孢子悬液制备方法:规定应使用含0.05%(v/v)聚山梨酯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洗脱孢子及稀释孢子液,制成每1ml中含孢子数小于100 cfu的孢子悬液。

删除了:(用管口带有薄的无菌棉花或纱布能过滤菌丝的无菌毛细吸管)吸出孢子悬液的操作方法2、新增加稀释后的工作用菌液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期限:“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2010年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

2010年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 J (附录115页)《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是基于药品的给药途径及对患者健康潜在的危害而制订的。

药品的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的检验,原料及辅料的检验,新药标准制订,进口药品标准复核,考察药品质量及仲裁等,除另有规定外,其微生物限度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2.口服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不得过l000CFU 。

每lml 不得过100CFU 。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lg或lml 不得过100CFU 。

大肠埃希菌每1g 或lml不得检出.3 .局部给药制剂3.1用于手术、烧伤及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3.2 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lml 或l0cm2,不得过100CPU 。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lml 或l0cm2,不得过10CPU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lml 或l0cm2不得检出。

大肠埃希菌鼻及呼吸道给药的制剂,每1g、lml 或l0cm2,不得检出。

3.3 阴道、尿道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lml 或l0cm2,不得过100CFU 。

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lml 或l0cm2应小于10CFU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每1g、lml 或l0cm2,不得检出。

3 .4 直肠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不得过l000CFU。

每lml 不得过100CFU 。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 或lml 不得过100CFU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lg 或lml 不得检出。

3.5 其他局部给药制剂细菌数每1g、lml 或l0cm2不得过100CFU 。

霉菌和酵母菌数每1g、lml 或l0cm2不得过100CFU 。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每1g、lml 或l0cm2不得检出。

4.含动物组织(包括提取物)的口服给药制剂每10g 或10ml 还不得检出沙门菌。

2010年版药典无菌检查法

2010年版药典无菌检查法

2010版药典附录ⅪH 无菌检查法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隔离系统应按相关的要求进行验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须符合无菌检查的要求。

日常检验还需对试验环境进行监控。

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培训。

培养基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培养基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的环境,若保存于非密闭容器中,一般在三周内使用;若保存于密闭容器中,一般可在一年内使用。

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酪胨(胰酶水解) 15.0g 酵母浸出粉 5.0g葡萄糖 5.0g 氯化钠 2.5gL-胱氨酸0.5g 新配制的0.1% 刃天青溶液 1.0 ml硫乙醇酸钠0.5g 琼脂0.75g(或硫乙醇酸) (0.3 ml) 水1000 ml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1±0.2。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灭菌。

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超过2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版药典无菌检查法的 主要增修订情况
黑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
杨利红
增、修订涉及范围




前言部分 培养基部分 灵敏度检查 稀释液、冲洗液 方法验证 薄膜过滤法 培养及观察 结果判断 表1、表2和表3


前言部分
1、新增规定:“ 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 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2、新增规定:“ 日常检验还需要对环 境进行监控。” 3、新增规定:“ 无菌检查人员必须具 备微生物专业知识,并经过无菌技术的 培训。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部分
薄膜过滤法
·5、增、修订:装有药物的注射器供试
品的检验方法 删除 “装上无菌针头(非包装中所配带 的)” 修订为 “取规定量,排出注射器中的内 容物,若需要可吸入稀释液或标签所示的 溶剂溶解,直接过滤”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部分
直接接种法
·原直接接种法中删除ß-内酰胺类或
磺胺类供试品

增加 表1 常见干扰物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
表1 常见干扰物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
干扰物
戊二醛 酚类、乙醇、吸附物 醛类 季铵类化合物(QACs)、 对羟基苯甲酸酯 汞类制剂 双胍类化合物 碘酒、洗必泰类 卤化物 乙二胺四乙酸(EDTA) 磺胺类 ß-内酰胺类抗生素
可选用的中和剂或灭活方法
亚硫酸氢纳 稀释法 稀释法、甘氨酸、硫代硫酸盐 卵磷脂、聚山梨酯




培养基部分
1、删除:1.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后 括号(用于培养好氧菌、厌氧菌)的说 明 2、删除:2. 改良马丁培养基 后括号 (用于培养真菌)的说明


3、删除:3. 选择性培养基 项下 “ 如对氨基 苯甲酸(用于磺胺类供试品)、聚山梨酯80 (用于非水溶性供试品)或β -内酰胺酶(用 于β -内酰胺类供试品)”等说明。 修订为: 在培养基灭菌或使用前加入适宜的中和剂、 灭活剂或表面活性剂,其用量同验证试验。


供试品的的无菌检查部分
薄膜过滤法: 1、新增规定:抗生素供试品应选择低吸 附的滤器及滤膜 2、新增规定:对每片滤膜的总冲洗量不 得过1000ml 3、新增规Leabharlann :所用冲洗量、冲洗方法同 验证试验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部分
薄膜过滤法
·4、增、修订无菌气(喷)雾剂供试品的
检验方法 新增规定:冰室的温度应至少为-20℃, 增加:开启容器后 “将供试品转移至无菌容 器中”的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2、新增加稀释后的工作用菌液的保存条
件和保存期限:
“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 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 用。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 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部分
2005版: 1. 0.1%蛋白胨水溶液 2. 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2010版新增加: “可根据供试品的特性,选用其他经验证的 适宜的溶液作为稀释液、冲洗液。”

表3

固体制剂最少检验量及上市抽验样品的最少
检验数量

备注中对供试品容器装量不够接种两种培养
基的情况,明确规定最少检验数量应加倍。
谢 谢!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部分
1、阳性对照用量: 原:“若采用直接接种法,应增加供试品1支 (或瓶)作阳性对照用。” 修订为 :若采用直接接种法,应增加供试品无菌 检查时每个培养基容器接种的样品量作阳性对照 用。 ——因若是液体制剂,应该采用薄膜过滤法,若是 固体制剂每管接种量可能不止1支(或瓶),应 按验证的方法确定。
照管不得有菌生长。否则,试验无
效。”

表1、表2和表3部分
表1

接种每种培养基所需的最少检验数量”
备注中对供试品容器装量不够接种两种培养
基的情况,明确规定最少检验数量应加倍。
表2

液体制剂最少检验量及上市抽验样品的最少 检验数量
· 备注中对供试品容器装量不够接种两种培养 基的情况,明确规定最少检验数量应加倍。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部分
培养及观察 对于培养14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 微生物生长时,删除了:“或划线接种于 斜面培养基上” 的规定。 同时删除了可根据斜面是否有菌生长而判 断的规定。


结果判断部分
新增订阳性对照管和阴性对照管的实
验结果对于整体实验结果判断的作用:
“ 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对

方法验证试验部分

1、验证试验用菌种及菌液制备在培养基
灵敏度所用菌种的基础上,删除了铜绿假
单胞菌,增订了大肠埃希菌。
2、验证试验中样品用量
修订为: 薄膜过滤法验证试验样品量: “ 取每种培养基规定接种的供试品总量按薄膜 过滤法过滤。” 直接接种法验证试验样品量: “…其中1管接入每支培养基规定量的供试品量, “ —— 明确了验证试验所需样品量是供试品的 检验量而不是供试品的检验数量。
亚硫酸氢纳、巯基乙酸盐、硫代硫酸盐 卵磷脂 聚山梨酯 硫代硫酸盐 镁或钙离子 对氨基苯甲酸 ß-内酰胺酶


培养基部分
4、按顺序排列归类培养基1.~4. 均为
直接用于无菌检查的液体培养基。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部分

1、修订了黑曲霉的孢子悬液制备方法 删除了“用管口带有薄的无菌棉花或纱布
能过滤菌丝的无菌毛细吸管 吸出孢子悬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