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术道德问题案例,分析规范学术行为的重要性殷坤龙
学术道德与学术不端行为防范

学术道德与学术不端行为防范学术道德的重要性无法忽视。
在学术界,遵循学术道德是每个研究者和学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它涉及到研究者在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的行为规范,以及对知识产权和学术作品的尊重。
同时,学术道德还包括广义上的学术不端行为防范,即相关机构和个人应采取的措施来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一、学术道德的原则与规范1. 诚信原则诚信是学术道德的基石。
研究者应追求客观真理,不得伪造数据、篡改实验结果或故意误导读者。
此外,他们还应诚实并透明地进行学术交流,不得盗用他人成果或违反伦理准则。
2. 知识产权尊重学术界的繁荣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尊重。
研究者在使用他人成果时应遵守相关法律和准则,同时应正确引用和引用知识产权持有人的研究成果,以保护知识产权,并避免侵权行为。
3. 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是学术研究的核心。
研究者应积极与同行进行合作,分享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和促进学术进步。
在合作中,他们应平等相待,尊重他人的权益,以及不得泄露他人的研究成果。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种类与后果1. 抄袭抄袭是指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成果、观点、研究数据或文字而冒名顶替为自己的行为。
抄袭严重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不仅使研究者失去信誉,还可能导致法律纠纷。
因此,研究者应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对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适当引用和致谢。
2. 数据篡改数据篡改是指故意调整、修改或删除研究数据,以达到预期结果或掩盖研究中的错误。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不仅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决策,还会伤害他人的权益。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时应慎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3. 发表伦理和版权问题在学术发表过程中,一些不端行为也常常出现。
例如,双重发表、未经授权的改编和重复发表等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和版权法。
这不仅会引起学术界的争议,还可能面临法律诉讼。
三、学术不端行为防范1. 建立健全的学术伦理制度学术机构和研究团队应建立健全的学术伦理委员会,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学术研究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
学术道德建设推动学术界的学术纪律与规范

学术道德建设推动学术界的学术纪律与规范学术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创造和传播的场所,因此学术纪律与规范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证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
而学术道德的建设作为推动学术界学术纪律与规范的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学术道德是指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中应遵守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准则。
学术道德的建设对于推动学术界的学术纪律与规范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证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学术研究的核心在于追求真理,而学术道德要求学者以真实、客观和可靠的方式进行研究,避免捏造数据、篡改研究结果等行为。
只有学者们秉持学术道德,才能保证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2.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术交流与合作是学术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学术道德的建设可以促进学者之间的互信与合作,推动学术界的交流与共享。
只有保持良好的学术道德,学者们才能在学术交流中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激发更多的合作与创新。
3. 构建公正与平等的学术环境。
学术环境的公正与平等对于学术界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学术道德要求学者们在评价他人研究成果时客观公正、不带偏见,避免出现非理性的竞争行为。
只有在公正与平等的学术环境下,学者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研究,并取得应有的认可。
二、学术道德的建设策略为了推动学术界的学术纪律与规范,学术道德的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以下是几个关键的建设策略。
1. 加强学术道德的教育与培养。
学术道德的建设应从学者的培养和教育抓起,通过开设学术道德课程、举办学术道德研讨会等方式,引导学者们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道德价值观。
2. 建立学术道德的评价体系。
学术界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术道德评价体系,对学者的学术道德进行监督和评价。
同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应当依法惩处,维护学术界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3. 推行学术道德的宣传与引导。
学术机构和学术期刊应加强学术道德的宣传与引导,通过权威媒体等途径,向广大学者普及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和标准,提高学者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学术道德教育与学术不端行为防范研究

学术道德教育与学术不端行为防范研究20世纪末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科研的迅猛发展,学术不端行为也逐渐浮出水面,给学术界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维护学术正义、提高学术品质,学术道德教育成为迫切需要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学术道德教育的意义及其与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关系。
一、学术道德教育的意义学术道德是学术活动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它涉及到研究者的学识、品德和行为举止等方面,对于维护学术诚信、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科学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术道德教育能提高学术诚信意识。
通过宣传学术道德的核心价值和伦理规范,使研究者认识到诚实、正直、开放、负责的重要性,树立起在研究中遵循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其次,学术道德教育能促进学术研究的规范发展。
它要求研究者坚守科学精神,严格遵循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标准,杜绝造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最后,学术道德教育能够塑造良好科研生态环境。
积极倡导学术恶俗,弘扬科研正气,发扬学术风尚,使学术界形成重视诚信、尊重知识产权、注重合作与交流的良好氛围,提升整个学术社群的声誉与影响力。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与防范措施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损害了学术的纯洁性和公正性,扭曲了科学研究的方向,阻碍了学术进步的步伐。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以防范。
首先,加强学术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学术道德讲座、组织学术道德教育培训等形式,深入宣传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引导广大研究者自觉遵循学术伦理规范,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
其次,建立健全学术道德评价体系。
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建立不断完善的学术道德评价机制,规范学术评价标准,使学者在评价体系的规范约束下,自觉遵循科研道德规范,摒弃不正当的学术竞争手段。
再次,加强科研机构的监管与审查。
建立科研项目的评估制度,对项目申报、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严肃查处,坚决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从学术道德问题案例, 分析规范学术行为的重要性 殷坤龙

从学术道德问题案例,分析规范学术行为的重要性殷坤龙2011-11报告提纲一、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二、学术腐败的典型案例三、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根源三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根源四、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五、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对策校友:温家宝总理为母校的题词对第一句的理解:富裕了,也应该勤俭节约。
才能可持续发展。
富裕了也应该勤俭节约才能可持续发展对第二句的理解:做学问,决不能虚假!虚假的东西就不是科学的。
做学问决不能虚假!虚假的东西就不是科学的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在我国演变成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日”2009年3月15日教育部举行加强高等学在我国演变成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日”。
2009年3月15日,教育部举行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上,周济部长提出,要对学术不端行为“下猛药”,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
3月16日,中央电视台对此做了新闻播出。
标志着教育部门在学术方面的打假问题公开化。
事情的起因则是如下:、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一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教育部对高校学术不端的七种行为进行了认定:1、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2、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4、伪造注释;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二、学术腐败的典型案例(一)国外典型案例1、200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年轻科学家舍恩论文造假2002年11月1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美国物年日美《科学》杂志刊登美物理学家舍恩及其8名合作者的简短声明,宣布撤消2000至2001年期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8篇论文,贝尔实验室邀请5名外部专家对舍恩发表的90多篇文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为,舍恩至少在16篇论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实验数据。
2、1991年诺贝尔奖得主大卫·巴尔的摩论文数据造假1986年4月,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巴尔的摩和其合作者联名在著名学术刊物《细胞》上发表了有关免疫遗传学的论文,后因无法重复论文中的实验,被怀疑有弄虚作假的数据。
学术道德建设打造学术界的风清气正

学术道德建设打造学术界的风清气正学术界作为知识的交流和创新中心,其风气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术研究的发展和学术界的声誉。
学术道德建设是确保学术界风清气正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规范学术行为、倡导学术诚信和加强学术伦理监管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打造学术界的风清气正。
一、规范学术行为规范学术行为是维护学术界风清气正的基础。
首先,严禁抄袭和剽窃行为。
学术研究应该是原创性的,学者应当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其次,要遵守作者署名原则。
科研成果出版和发表时,需要明确署名的权责,不得侵犯他人的署名权。
此外,还需遵守学术交流的规范,不用不当手段进行学术竞争,建立公平、公正的学术竞争环境。
二、倡导学术诚信学术诚信是学术界风清气正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保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学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应当遵守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要公正评价学术成果。
学术评价应该客观公正,不偏袒个人或团体利益。
此外,还需要坚守学术道德,不进行学术欺诈、不追求虚假的学术成果,并积极参与学术伦理研讨和讨论,提高学术界的整体水平。
三、加强学术伦理监管加强学术伦理监管是确保学术界风清气正的有效手段。
学术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学术伦理委员会,加强对学术研究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要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学术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给予相应的纪律惩处。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确保科研经费的使用透明、公正,杜绝贪污和滥用科研经费的情况发生。
学术道德建设不仅需要学术界内部的共同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在青年学者的培养中,要加强对学术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同时,需要建立学术界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学术界内外的交流与沟通,共同促进学术道德的建设和学术界的发展。
总之,学术道德建设是学术界风清气正的关键,需要规范学术行为、倡导学术诚信和加强学术伦理监管等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全体学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打造学术界的风清气正,推动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学术道德与引用规范遵循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

学术道德与引用规范遵循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学术道德和引用规范是学术界的基本准则,对于维护学术诚信至关重要。
遵循学术规范不仅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学术品质的要求。
本文将从学术道德和引用规范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及内容学术道德是学术活动中的底线,它涉及到学术研究中的方方面面。
首先,学术道德要求研究人员诚实守信,不得捏造、篡改数据或结果,应当按照真实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呈现。
其次,学术道德要求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得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
同时,学术道德还要求研究人员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尊重合作者以及其他研究人员的劳动成果。
为了加强对学术道德的约束,学术界制定了多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例如《学术道德规范》等。
这些规范明确了学术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尊重知识产权、严禁抄袭、注意学术文化的传承等。
遵循这些规范有助于维护学术领域的诚信和公正,促进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二、引用规范的重要性及具体要求引用规范是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它能够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在撰写学术论文或是其他学术著作时,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或研究成果是必不可少的。
正确的引用不仅能够表达对他人贡献的认可,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学术可信度。
引用规范主要包括对于引用方式和引用格式的要求。
在引用他人观点时,应明确标注该观点的来源,可以通过使用标注注释、引用参考文献、对文献进行引言等方式进行。
而在引用数据或结果时,应提供准确的数据源和详细的信息,以便读者能够找到相关资料进行核查。
此外,引用规范也要求研究人员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版权,遵循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并遵守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的引用标准。
三、维护学术诚信的方法和措施为了维护学术诚信,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加强对学术道德的教育培养,让研究人员养成遵守学术规范的良好习惯。
其次,建立学术评价制度,将学术道德和引用规范纳入考核指标,对违规行为给予制度化的奖惩措施。
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学术诚信的正向引导

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学术诚信的正向引导学术道德在学术界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对于维护学术界的公正、公平和诚信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中,存在着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问题,如抄袭、篡改数据和虚假引用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学术诚信的正向引导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加强学术诚信的措施。
一、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学术道德是学术界的基石,它直接影响着学术界的发展和繁荣。
首先,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准则之一。
在学术研究中,遵守学术道德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使得学术研究能够真正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学术道德也是学术互信的基础。
只有在学术界建立了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学者们才能够互相信任,进行良性的合作与交流。
最后,学术道德也是维护学术界的公正和公平的保障。
遵守学术道德可以避免不正当竞争和利益冲突,从而确保学术界的公正和公平。
二、加强学术诚信的措施为了加强学术诚信的正向引导,有几个关键的措施。
首先,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教育。
学术道德教育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
此外,学术机构和学术期刊可以举办关于学术道德的专题研讨会和论坛,提高学者们对学术道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建立学术道德监管机制。
学术机构和期刊应该建立严格的学术道德审查机制,对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进行调查和核实,一旦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必须依法追究责任。
此外,学术机构还可以建立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对学术道德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
再次,建立学术诚信的激励机制。
学术机构可以设立学术诚信奖励和荣誉称号,对那些积极践行学术道德的学者给予嘉奖和鼓励。
这样可以提高学者们对学术道德的重视,增强他们积极遵守学术道德的意识。
三、加强学术诚信的挑战与对策加强学术诚信的正向引导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学术环境的不规范。
当前,一些学术机构和期刊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存在着审稿程序不严格、编辑不负责任等问题。
学术道德建设学术界的诚信与公正文化

学术道德建设学术界的诚信与公正文化学术道德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它构建了学术界的诚信与公正文化。
在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以及学术评价中,学术道德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本文将从学术诚信和学术公正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探讨学术道德建设对学术界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学术诚信学术诚信是指学术工作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自身科研行为的忠诚和真实表现,是构建学术道德的基础。
保持学术诚信既是对学术界的尊重,也是对科学精神的践行。
首先,学术诚信要求学者在研究中进行真实、准确和透明的学术表达。
学者应当如实呈现研究结果,并积极分享自己的科研方法和数据,以便其他学者进行验证和复制研究。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学术进步,也有助于减少科研造假等不诚实行为的发生。
其次,学术诚信还要求学者在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中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
学者应当尊重他人学术成果,正确引用他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并在引文中明确标注来源。
此外,学者应当遵守论文撰写的规范,不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不篡改他人数据,不进行造假行为。
最后,学术诚信还要求学者在学术评价和选拔过程中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
学者应当以学术贡献和研究质量作为评价标准,避免利益驱动和勾结行为的出现,确保评审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二、学术公正学术公正是学术界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观,它要求学术活动中的评价和决策过程公平、公正。
学术公正的建构需要学者们共同努力,以确保学术界的公正文化得以落实。
首先,学术公正要求学界中的评价机制公正而透明,不偏袒特定学者或团体。
在学术评价过程中,应当尽力消除评委的主观偏见,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流程。
此外,评价结果应当及时向学者反馈,并提供公正的评价意见,帮助学者改正不足、提高学术水平。
其次,学术公正还要求学者在学术竞争和合作中确保公平和平等的机会。
学术竞争是学术界的一部分,但在竞争中,学者应当遵循诚实竞争的原则,不采取非法或不道德的手段获取优势。
同时,在学术合作中,学者应当重视公平共享研究资源和合作成果,以促进学术共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学术道德问题案例,分析规范学术行为的重要性
殷坤龙
2011-11
报告提纲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二、学术腐败的典型案例
三、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根源三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根源
四、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
五、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对策
校友:温家宝总理为母校的题词
对第一句的理解:
富裕了,也应该勤俭节约。
才能可持续发展。
富裕了也应该勤俭节约才能可持续发展
对第二句的理解:
做学问,决不能虚假!虚假的东西就不是科学的。
做学问决不能虚假!虚假的东西就不是科学的
3月15日?
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在我国演变成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日”2009年3月15日教育部举行加强高等学在我国演变成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日”。
2009年3月15日,教育部举行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座谈会上,周济部长提出,要对
学术不端行为“下猛药”,像对待假冒伪劣
产品一样“零容忍”。
3月16日,中央电视台对此做了新闻播出。
标志着教育部门在学术方面的打假问题公开化。
事情的起因则是如下:
、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
教育部对高校学术不端的七种行为进行了认定:
1、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2、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4、伪造注释;
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二、学术腐败的典型案例
(一)国外典型案例
1、200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年轻科学家舍恩论文造假
2002年11月1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美国物年日美《科学》杂志刊登美物理学家舍恩及其8名合作者的简短声明,宣布撤消2000至2001年期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8篇论文,贝尔实验室邀请5名外部专家对舍恩发表的90多篇文章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为,舍恩至少在16篇论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实验数据。
2、1991年诺贝尔奖得主大卫·巴尔的摩论文数据造假
1986年4月,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巴尔的摩和其合作者联名在著名学术刊物《细胞》上发表了有关免疫遗传学的论文,后因无法重复论文中的实验,被怀疑有弄虚作假的数据。
这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1991年3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经过两轮调查,正式指责论文中有两个关键实验数据是伪造的,属严重的科学不端行为,巴尔的摩于1992年辞去了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的职务。
摩于1992年辞去了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的职务
(二)国内典型案例
1、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汉芯”造假
1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汉芯”造假
2006年1月17日,一篇网络文章指责中国首款自主年篇络文章指责中首款自主知识产权高端DSP芯片--“汉芯一号”发明人陈进弄虚作假,将从美国进口来的芯片加上了汉芯字样的标志,骗取国家上亿元无偿拨款。
2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刘辉的造假行为
2、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刘辉的造假行为
2006年3月26日,清华大学经校务会议决定撤销刘辉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教授职务,解除与刘刘辉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教授务解除与刘辉的聘任合同。
有网友反映“清华大学医学院在去年才从美国引进的一位教授、院长助理刘辉在网上公布的论文发表记录有水分”。
刘辉在其履历中声称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
刘辉在其履历中声称“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发现有文章严重到把那个‘Liu ’(纽约赛奈山医学院M.Johnson实验室的‘’H(纽约赛奈山医学院M.Johnson实验室的LiuHong 刘宏)的文章直接表示为刘辉的文章。
3、六教授终于撕下造假者的“面具”
3月20日央视《焦点访谈》以
《没有结果的“学术成果”》
为题,报道了西安交大6名老
教授举报能动学院教授原博
教授举报能动学院教授、原博士生导师李连生剽窃他人科研
成果申报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应将此列为新生开学第一课”
名揭假老教授值得尊敬”
“6名揭假老教授值得尊敬”
4、古代案例
成语:滥竽充数
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冒充好货。
学术腐败:古往今来,国内外皆有之
学术腐败古往今来国内外皆有之
(三)学术不端行为的分类
按动机分类:
1、无意的;
2、有意的。
按责任主体分类:
1、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
2、集体(单位、部门)的学术不端行为。
当前的高等教育理念已经被这些不端行为所严重腐蚀。
三、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根源
1、学术不端行为是我国当前对知识产权保护不重视的
一种体现;
2、学术不端行为是目前我国科技、教育领域对成果评
价、人才培养体系急功近利的表现;
端假端管3、学术不端行为是造假者本人学风不端正或不懂或管
教(理)不严的结果;
、学术不端行为中潜藏着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4、学术不端行为中潜藏着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
利益关系;
5、学术不端行为类似娱乐圈的潜规则,很多人虽痛5、学术不端行为类似娱乐圈的“潜规则”,很多人虽痛
恨但依然接受。
四学术造假危害性1学术造假是污染了科学净土四、学术造假危害性
1、学术造假是污染了科学净土;
2、学术造假导致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公众心目中地位和信任度的下降;
3学术造假体现的是学术成果假的数量没有任何3、学术造假体现的是学术成果假的数量,没有任何质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4、学术造假危害国家创新、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
5、学术造假危害年轻人的成长;
6、学术造假违背高等教育育人为本的理念;
7、学术造假破坏了公平、法制的社会环境;
8、更极端点说,学术造假导致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
8、更极端一点说,学术造假导致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
的严重腐败。
“如果作为知识之源创新之本的大学尚且造假,那我们该靠什么创新?”
----一位因痛恨学术造假而放弃读博的北京某高校硕士研究生赵戈“无论如何,学术造假都是不能原谅的。
学术研究允许失败,但绝不能造假,因为这是个研究者的底线。
能造假,因为这是一个研究者的底线。
”
---北京某高校在学研究生张红伟
五、学术不端行为防治对策
1、国家层面:要减少(取消)评定、评比、评估;
2、学校层面要设立专门机构对学术腐败进行打击,对
学术不端行为要不包庇、不姑息,严查重罚;
3、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术精神:要进行宣传、教育,
告知教职工、学生,什么是学术腐败,如何避免等;
4、学校要调整、修改对教职工在职称评定、干部聘用、
学生评优等方面的考评办法与考评指标;
5、修改对各类发表文章等的评价指标,实现从数量向
质量的过渡(比如文章的被引用指标、专利成果的
投入使用,而非简单的SCI、EI等)。
6、采用先进技术与手段,督查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本学期,许多高校开始启用中国知网研发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所有博士生和按比例抽查的硕士生的学位论文进行查重。
谢谢!
殷坤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