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山茱萸的作用与功效

山茱萸的作用与功效一、山茱萸的作用与功效1、山茱萸治大汗不止,四肢发冷,脉搏微弱,体虚欲脱山茱萸50~100克,水煎服,有较好的补虚敛汗固脱之功。
如配合人参、附子同用,则效果更好。
2、肾虚眩晕山莱英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对老年人颇有效验。
3、肩凝症(肩周炎)山茱萸35克。
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病情好转后,剂量减为10~15克,煎汤或代茶泡服。
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服药4~5剂就开始见效。
4、体虚多汗山茱萸、党参各15克,五味子9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对体虚多汗,容易患感冒者有效。
5、山茱萸治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各12克,当归9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有补肾壮腰,固精止遗之功。
6、功能性子宫出血或月经过多山茱萸30克,白术30克,生黄芪15克,煅龙骨25克,生白芍15克,茜草10克。
水煎服,每日豆剂。
有益气摄血,固冲止血之功。
7、山茱萸治遗尿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8、山茱萸治老人尿频失禁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二、山茱萸药理作用有哪些1、抗菌作用果实煎剂在体外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而对大肠杆菌则无效。
从山茱萸鲜果肉中可得一黑红色酸味液体,对伤寒、痢疾细菌有抑制作用。
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降血糖作用(1)对肾上腺素性大鼠高血糖的影响大鼠24只,均分3组,禁食2小时后,正常对照组和造型对照组ig给水,给药组ig给山茱萸7g/kg。
给药后1小时,造型对照组大鼠sc生理盐水,造型对照组和给药组大鼠sc肾上腺0.25mg/kg。
注射后135分钟取血测定血糖。
可见山茱萸有明显的对抗肾上腺素性高血糖的作用。
(2)对四氧嘧啶性大鼠高血糖、肝糖原、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影响大鼠24只,均分3组。
1组为正常对照组,另2组于大鼠舌下iv30mg/kg的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其中一组每日ig山茱萸7g/kg。
吴茱萸汤的功能主治

吴茱萸汤的功能主治吴茱萸汤简介吴茱萸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由吴茱萸、生姜和大枣等组成,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
吴茱萸汤在中医理论中被归类为温阳化滞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寒凝血滞引起的疼痛症状,并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平衡,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吴茱萸汤的功能吴茱萸汤在中医学中有着多种功能主治,下面将详细介绍吴茱萸汤的功能及其主要治疗的疾病。
1.缓解胸腹疼痛–吴茱萸汤可以温阳化寒,活血通络,对于胸腹疼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主治胃寒胀痛、腹痛腹胀、胸肋疼痛等疾病,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2.调节经期–吴茱萸汤有助于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痛经及闭经等症状。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能够活血化瘀,改善经血不畅引起的身体不适。
3.提高免疫力–吴茱萸汤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加抵抗力,预防感冒等疾病。
–主要用于感冒、风寒感冒等疾病,能够温中散寒,改善身体寒冷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
4.祛湿化痰–吴茱萸汤有一定的祛湿化痰功效,对湿寒痰饮引起的痰喘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主要用于咳嗽、痰喘、气滞痰阻等疾病,能够活血通络,化痰散结,改善胸闷咳嗽症状。
5.调节内分泌平衡–吴茱萸汤可以调节内分泌功能,改善女性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等疾病。
–主要用于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面部色斑等疾病,能够调理卵巢功能,平衡激素水平。
吴茱萸汤的用法与用量1.用法–将吴茱萸、生姜、大枣等药材放入煲汤锅中,加入适量清水。
–以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炖煮1小时左右。
–调入适量蜂蜜或冰糖,根据个人口味酌情添加。
–每日服用1-2次,最好在饭前服用。
2.用量–吴茱萸约10克,生姜约15克,大枣约5枚。
–根据个人情况及医生建议适量增减。
注意事项在服用吴茱萸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禁用–孕妇不宜使用吴茱萸汤,以免影响胎儿的发育。
2.慎用超量–每次剂量不宜过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3.遵医嘱–在使用吴茱萸汤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处方用药,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
吴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吴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在中国的许多药学着作中,吴茱萸汤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早在很久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把它投入到医学中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的一
在中国的许多药学着作中,吴茱萸汤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早在很久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把它投入到医学中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它的一些相关信息。
小麦各9克甘草人参桂心各3克大枣20枚生姜24克
陈皮(去白)蜀椒(去子)各15克
炙甘草人参白茯苓白芷广陈皮各等分
【制法】上锉为末。
【功能主治】治厥阴经头风头痛,四肢厥冷,呕吐涎沫。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当归肉桂吴茱萸丹皮半夏(制)麦冬各6克防风细辛藁本干姜茯苓木香炙甘草各3克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温经止痛。
治妇女经行腹痛,胞中不虚,惟受风寒为病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四
【处方】黄芪40克,川芎40克,炙甘草60克,吴茱萸(汤泡)20克。
【功能主治】益气固胎。
主气血两虚。
【用法用量】上为末,每服8克,温酒调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八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们知道,吴茱萸汤结合了几种中药材的功效,将生活常识分享。
吴茱萸汤——精选推荐

吴茱萸汤 [组成⽤法] 吴茱萸10~15g、⼈参10~15g、⽣姜20~30g、⼤枣12~20枚。
⽔煎取汁,温服,每⽇三次。
[⽅证] 1.⼲呕或呕吐涎沫。
2.头痛,或痛连及肩颈。
3.⼿⾜冷、烦躁⽽坐卧不安。
4.⼼下痞硬且满,按之痛或不适感。
[现代应⽤] 1.以呕吐清⽔、涎沫为主证的疾病。
如神经性呕吐、妊娠恶阻、⾷管癌、急性胃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瘢痕性幽门梗阻、更年期顽固性呕吐等。
2.以剧烈头痛为主证的疾病。
如⾼⾎压脑病、颅内压增⾼性头痛、结核性脑膜炎、⾎管神经性头痛、习惯性头痛、颅内⾎肿、顽固性头痛等。
以眩晕为特征表现的⾼⾎压病、美尼埃综合征也可参照使⽤。
3.眼科⼀些疾病也有应⽤本⽅的场合。
如视疲劳症、⾓膜溃疡、急性结膜炎、急性充⾎型青光眼、急性视神经乳头炎、闪辉性暗点、多发性顽固性麦粒肿等多种眼科疾病出现眼胀痛伴呕吐、⼿⾜寒冷时可⽤本⽅。
4.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以腹痛下利为主证时有本⽅证出现的机会。
5.本⽅还⽤于其他⽅⾯如厌⾷症、多寐、失眠、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癫痫、脏躁、急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克⼭病、痛经、不孕症、腹疝、荨⿇疹、过敏性紫癜、上肢震颤症、⾎⼩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经验参考] “⼲呕.或吐涎沫”是本⽅的主证之⼀,虚寒性呕吐多有使⽤机会。
如《续建殊录》载“—⼈卒发⼲呕,医与⼩半夏汤,七⽇不瘥,声动四邻。
于是迎先⽣诊之,⼼下痞硬,四肢逆冷,乃与吴茱萸汤,三帖⽽愈”。
呕吐和下利同时出现也可使⽤本⽅,如许叔微《伤寒九⼗论》中记载:有⼈病伤寒数⽇,⾃汗,咽喉肿痛,上吐下利,医作伏⽓。
予诊之⽈:此证可疑,似是之⾮,乃少阴也。
其脉三部俱紧,安得谓之伏⽓?伏⽓脉必浮弱.谓⾮时寒冷,着⼈肌肤,咽喉先痛,次下利者是也。
近虽有寒冷不时,然当以脉证为主,若误⽤药,其毙可待。
予先以吴茱萸汤救之,次调之以诸药⽽愈。
吴茱萸汤的功能主治

吴茱萸汤的功能主治吴茱萸汤简介吴茱萸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由古代医家张仲景所创,属于方剂中的八正祛邪方之一。
该方剂组方简单,用药独特,具有明确的功效与主治,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吴茱萸汤的组成和用药吴茱萸汤的组成主要包括吴茱萸、附子(炮制)、生姜、大枣。
其用药特点如下:1.吴茱萸:是本方剂的主药,具有温暖脾胃、祛寒湿的功效。
2.附子(炮制):是本方剂的辅药,能温阳消寒、散寒止痛。
3.生姜:是本方剂的佐药,具有温中止呕、化湿健脾的作用。
4.大枣:是本方剂的使药,有调和其他药物的功效。
以上药物配伍合理,相互协同作用,共同发挥吴茱萸汤的功效。
吴茱萸汤的功能主治吴茱萸汤作为一种具有明确功效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阳虚寒湿内停引起的病症,其功能主治如下:1.温中散寒:吴茱萸具有温暖脾胃、祛寒湿的作用,可以温中散寒,主治寒湿中阻引起的脘腹冷痛、呕吐等症状。
2.脾胃健运:吴茱萸汤可以温暖脾胃,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主治脾胃阳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3.祛湿化痰:有效消除湿邪,促进湿气排除,主治脾胃寒湿引起的痰湿停滞、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4.止痛散结:吴茱萸汤可以温阳消寒,散结止痛,主治阳寒引起的胸腹疼痛、痛经等症状。
5.补气固表:吴茱萸汤具有温阳固表的功效,可以增强抵抗力,主治气虚阳虚引起的乏力、畏寒等症状。
综上所述,吴茱萸汤作为一种经典中药方剂,具有温中散寒、脾胃健运、祛湿化痰、止痛散结、补气固表等功效,适用于脾胃阳虚寒湿内停等病症的治疗。
使用吴茱萸汤的注意事项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使用吴茱萸汤期间,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2.用药剂量要准确:使用吴茱萸汤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准确使用药物,并注意剂量的准确控制。
3.对药物成分过敏者慎用:对吴茱萸、附子、生姜、大枣等药物成分过敏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吴茱萸汤。
4.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由于吴茱萸汤含有一些药物成分,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慎用。
吴茱萸汤(又名茱萸汤)。

吴茱萸汤(又名茱萸汤)。
【原文】1.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伤寒论》2.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3.干吐,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4.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5.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组成与用法】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七合,日三服。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医案】1、经期过长初诊:2005年8月9日。
杜某,28岁,患者因原发不孕就诊,月经史:15岁初潮,周期先后不定,经量较多,9~15天净,5月份经行13天不净,使用妇康片后月经方止,6月份月经不潮用黄体酮针注射后,月经于8月1日来潮,经量中等,至8月9日经量未减,经色鲜红,吃冰西瓜后胃脘疼痛3天,昨又水泻一次,恶心。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温中健脾,止血。
方剂:吴茱萸汤合桃花汤加减。
吴茱萸5g 党参12g 炮姜6g 大枣6个赤石脂20g 阿胶(烊冲)10g 荆芥炭10g,3剂。
二诊:2005年8月12日。
进药一剂,腹泻未作,阴道出血今净,咳痰,纳可,舌脉如上。
治法:化痰止咳。
方剂: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浙贝10g、蒌皮10g、桔梗6g,3剂。
2、妊娠恶阻初诊:2006年11月16日。
章某,21岁,妊娠64天,B超提示宫内活胎,约9周大小。
恶心,口淡,唾多频吐,纳可,大便稍结。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治法:温胃散寒降逆。
方剂: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合小半夏汤。
桂枝6g 炙甘草6g 生姜5片大枣6个淡附片3g 半夏10g,4剂。
二诊:2006年11月22日。
症如上,舌脉如上。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剂:吴茱萸汤合附子粳米汤。
吴茱萸5g 党参10g 生姜6片大枣5个淡附片5g 半夏12g 炙甘草5g 炒粳米30g,4剂。
吴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汤是一种中药汤剂,由吴茱萸、五味子、制首乌、炙甘草组成。
吴茱萸汤具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 调节女性生理周期:吴茱萸汤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女性生理周期的不调。
它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促进卵泡发育,缓解经痛和不规律的月经。
2. 改善经前综合症:吴茱萸汤对缓解经前综合症症状也具有一定效果。
它可以减轻情绪波动、乳房胀痛、头痛、疲劳和水肿等症状。
3. 保护心脑血管:吴茱萸汤还有促进血液循环、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它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 抗氧化作用:吴茱萸汤中的吴茱萸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过程,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5. 调节肝脏功能:吴茱萸汤对调节和保护肝脏功能也有一定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解毒功能,帮助肝脏排毒,减轻肝脏负担,改善肝功能。
总之,吴茱萸汤是一种中药汤剂,在调节女性生理周期、改善经前综合症、保护心脑血管、抗氧化和调节肝脏功能等方面具
有一定的功效和作用。
但在使用吴茱萸汤之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并严格按照剂量使用。
当归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当归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基本上一提到当归茱萸汤,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对于当归茱萸汤具体有哪些功效,它又该怎么吃等,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
基本上一提到当归茱萸汤,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对于当归茱萸汤具体有哪些功效,它又该怎么吃等,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处方】当归、吴茱萸(炮,焙干)、小茴香(炒)、甘草、木香。
【功能主治】小儿内钓。
【摘录】《幼科发挥》卷二
在我们阅读完上文后可以发现当归茱萸汤不仅仅可以增强抵抗力还是治病的良方,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了解当归茱萸汤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哦!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香茱萸汤的功效与作用
气温和湿度等的变化尤其会导致身体不适,更是需要在此时加强补养,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养生方剂丁香茱萸汤的做法,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的时候起到的效果。
【别名】
丁香安胃汤(《医学正传》卷三)。
【处方】
黄柏0.9克炙甘草丁香柴胡橘皮各1.5克升麻2.1克吴茱萸苍术人参各3克当归身4.5克草豆蔻仁黄耆各6克
【制法】
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主脾胃虚寒,呕吐哕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
去滓,空腹稍热服。
【摘录】
《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
干生姜2分,黄柏2分,丁香5分,炙甘草5分,柴胡5分,橘皮5分,半夏5分,升麻7分,吴茱萸1钱,草豆蔻1钱,黄耆1钱,人参1钱,当归身1钱5分,苍术2钱。
【制法】
上药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胃虚呕哕吐逆,膈咽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稍热服。
【注意】
忌冷物。
【摘录】
《脾胃论》卷下
如果大家之前对丁香茱萸汤不是很了解的话,相信看了这篇文章后一定都对丁香茱萸汤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欢丁香茱萸汤,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