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之段落类作用.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在文中的作用(2016.4)

文学作品阅读阅读——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2)明确段落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及基本作用。
(3)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
二、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三、解题指导:(一)文段在文章的开头①开门见山点题或奠定感情基调。
②引出下文(引出下文的回忆、叙述等)。
③为下文的XX情节作铺垫、交代背景等。
④设置悬念(记叙文、小说)。
(二)文段在文章的中间①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此段一般是文章的过渡段)。
②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与下文形成对比衬托。
(一般为记叙或描写句段)③表达某种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一般为写景、议论、抒情句段)。
④与上文照应或为下文伏笔。
(三)文段在文章的结尾①照应开头或上文,使结构完整。
②深化中心,点明主旨,呼应文题等。
③总结上文,收束全文。
如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段落,把握这种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也可从以下“五”看入手:一看是不是交待故事或人物活动背景;二看是不是构建某种意境,渲染气氛;三看是不是揭示人物心境或烘托人物的性格品质;四看是不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五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
四、实战训练1、漓江情韵①雨霏霏,雾茫茫。
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
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②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
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
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
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
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
高考散文阅读之语段作用分析题(学案及答案)

散文阅读之句段作用分析题【学习目标】1.掌握特殊句段在散文阅读中的作用。
2.了解句段作用分析题的答题方法,及规范答题注意事项。
一、题型分析:句段作用分析,就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或段落,分析其在全篇结构思路中的作用。
这些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它们在结构上、内容上有特殊作用,表达上富有特色。
二、例题回放1.高考真题(1)(2020年山东卷)《建水记》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答案】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2)(2018年天津卷)《虹关何处落徽墨》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6分)【答案】①虹关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虹关是徽墨的产地,徽墨也成就了虹关。
③虹关引发了作者的乡愁。
④增添了寻墨历程情趣,丰富了主题。
2.模拟题中同类型题举例:(1)(五岳联盟一模)《黄昏时分》结尾写安拉的《黄昏》和引用郁达夫写黄昏的诗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写安拉的《黄昏》是为了交代自己想到几个难忘的黄昏的原因,并通过对比,突出自己拥有的黄昏的美好。
②引用郁达夫写黄昏的诗,以营造黄昏美好的诗意氛围,突出黄昏的美好和值得期待,强化情感。
(2)(山东潍坊2021-2022高考模拟题)《向往黄河》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与常大爷的偶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分)【答案】示例一:①照应上文作者参加的红色活动的主题,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②赋予了黄河红色文化精神,丰富了黄河的精神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三、答题方法总结:1. 总结句段作用分析题常见提问方式:2.分析角度:3.解题步骤:4.答案组织注意要点:四、针对性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梁衡①像一场战争突然结束,2014年林区宣布了禁伐令,喧闹的伐木场顿时门前冷落车马稀。
高考段落的作用知识点

高考段落的作用知识点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掌握高考段落的作用知识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高考段落的作用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探讨高考段落的组成结构。
在高考作文中,每个段落通常由一个中心思想或主题句引导,接着依次展开支持点。
段落要求有始有终,逻辑清晰,让读者能够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此外,段落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连贯性,使整篇文章具备统一的主题和思路。
对于考生而言,熟悉和掌握这些组成结构能够帮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组织思路,使文章更具条理性和可读性。
其次,我们来讨论高考段落的功能。
高考段落除了要求有明确的组成结构外,还有三个主要功能:过渡、论证和衔接。
过渡是指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文章的思路和内容能够自然流畅地连接起来。
论证是指通过支持点来证明和支撑中心思想,使读者信服作者的观点。
衔接是指段落内部的句子之间的衔接,通过适当运用过渡词、连接词等手段,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段落内各个句子之间的联系。
对于高考考生而言,熟悉这些功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段落,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有说服力,提升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价。
最后,我们来分析高考段落的技巧。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技巧来提升段落的作用。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过渡词和连接词。
过渡词和连接词能够起到衔接段落和句子的作用,使文章更加连贯。
其次是合理运用例证和数据。
通过引用相关的例证和数据,可以增加段落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再次是适当使用转折句和承接句。
当涉及到不同观点或不同层次的内容时,转折句和承接句能够帮助段落内部的句子更加和谐地衔接起来。
最后是注意段落的长度。
过长或过短的段落都不利于文章的整体结构,考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合理安排每个段落的长度。
高考段落的作用知识点,需要考生根据题目要求、文章内容和个人逻辑思维来合理运用。
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段落是文章中的基本单位,它在内容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段落可以帮助读者理清思路,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其次,段落可以使文章更易读,增加阅读的舒适度和流畅感。
最后,段落可以突出重点,强调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首先,段落有助于理清思路,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可以通过合理分段来组织文章内容,使得每个段落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从而使得整篇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通过段落的划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逻辑关系更加明确,不会出现观点混乱、逻辑跳跃的情况。
其次,段落可以使文章更易读,增加阅读的舒适度和流畅感。
长篇大论的文章如果没有段落划分,读者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持续阅读。
而通过合理的段落划分,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时有明显的停顿和转折,使得阅读更加轻松愉快。
此外,段落的划分也有助于增加文章的版面美感,让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加整洁美观。
最后,段落可以突出重点,强调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在每个段落中,作者可以通过开头句或者结尾句来表达自己的核心观点,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加明确地抓住文章的重点。
同时,段落的划分也有利于作者进行论证和举例,使得论据更加有力,观点更加突出,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它不仅有助于理清思路,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还可以使文章更易读,增加阅读的舒适度和流畅感,更可以突出重点,强调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段落的划分,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得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3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解析版)-202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考点讲练(上海专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考点3——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解析版)(上海专用)【考点解析】1.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从三方面来说:其一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1)内涵丰富的词语体现文章的思想和感情。
(2)连接性词语(包括关联词、序数词)对文章内容和要点有提示作用。
(3)指代性词语能确定相关内容的位置和范围。
其二在文章构思上的作用:(1)作为文章的线索。
(2)提示写作手法。
其三在艺术效果上的作用:(1)记叙性文字中的动词、形容词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叠音词增强了音韵美。
(2)议论性、说明性文字中的副词、介词和关联词强化文章的逻辑性。
2、句子和段落的作用:散文中句子和段落的作用通常从内容、结构和效果三个方面作答(至少要考虑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如果有修辞和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则要考试效果)。
内容方面,要先概括段落所写的内容,然后分析所写的内容能表现所写对象的什么特点,是表现景物的特点,还是表现人物的某方面,其中能不能表现作者的某种情感倾向。
结构方面,主要考虑该段内容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能总结上文,是否能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和下文某处照应,是否是过渡段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开头: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写……作铺垫。
具体展开:A.如开篇点题,其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B.如开篇没有点题,其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
C.如是景物描写,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内容上其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D.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即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即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2)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揭示主旨;呼应开头,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卒章显志,点明中心;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回味深长,引发读者思考。
高考阅读之段落类作用

• 课堂学案训练1: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 19.文章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4分) ①内容上:表现林则徐对自己禁烟之举的正确评 判,(思想)突出其刚直不屈的性格(性格)。 ②结构上:为下文写林则徐以“戴罪”之身为国 出力作铺垫,紧扣文题,与首尾相呼应。(共4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 21.文章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环境的恶 劣和林则徐的艰苦行程?(4分)
【课堂学案 · 训练二】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 (1)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 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 (2)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 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总结末段的作用 1)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 2)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暗示主题强化情感
.①表现林则徐遭遇的人生困境与心灵折磨。②反衬出
林则徐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和创建的丰功 • 伟绩。(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总
结:
• 传记中段落的作用或选择某一材料的作用。 • (内容)1、体现传主的思想、性格、情感、品 质、遭遇等 2、有利于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结合手法) (结构)与上下文的关系 中间段落的作用: 1:承上启下(结构) 2:充实文章内容,突出形象、深化主题(描述的 是选文的主要物象) 3:手法上多为衬托(前提是描述的并非选文的主 要物象)
• • • •
导语的作用 开头段类作用 1)开篇点题,统领下文,奠定基调。 2)(未直接点题)引出下文,和下文形成对照,为下 文作铺垫
3.文章用较长篇幅叙述了刘翔从入场到冲出 赛道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答案】 1:(内容)文章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更详细地 了解刘翔从全身心进入比赛到不得已退出比 赛的全过程, 2: (突出刘翔形象)更深刻 地理解刘翔渴望在鸟巢创造辉煌的迫切心情, 和选择的无奈。 3:(联系上下文明确写作意图)使读者对他 努力之后而放弃的选择给以充分的理解和支 持,4:(表达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完整版)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教师用)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在做题时,我们常常会遇到问段落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我们一般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和回答:即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
一、把握段落在文中结构中的作用段落在文章不同的位置主要是从结构上讲,它在文章不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往往是不同的,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可从以下“六”看中入手:开头段:一看在文章开头是不是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二看是不是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中间段:三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展成为必然;四看是不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结尾段:五看是不是前后照应使结构严谨;六看是不是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
二、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也就是内容上的作用)解答段落的作用题除了把握段落在文中的结构作用,还必须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这也可以从以下入手:1、看是不是渲染了气氛;2、看是不是烘托了人物(或人物感情);3、看是不是点明中心;4、看是不是对主题的升华。
三、把握一些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现代文段落的作用题有时是一些特殊的段落.如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段落.把握这种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也可从以下“五”看入手:一看是不是交待故事或人物活动背景;二看是不是构建某种意境,渲染气氛;三看是不是揭示人物心境或烘托人物的性格品质;四看是不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五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如人物描写的段落,作用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特征:如年龄、职务、经济等情况;刻画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等。
其实这些所谓的特殊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也都是围绕前文的2、3点来解答的。
例1、静悄悄的昆仑山王宗仁昆仑山下,部队营院一角的枯草丛中,亮亮地袒露看一个野兔窝。
额角上有块白印记的兔妈妈,带着三个儿女旁若无人地生活着。
日出而起,日落而归。
炎阳爆燥的中午,它们到太阳晒不到的不冻泉边散步。
大雪扫山的傍晚,它们躲开口喧闹到雪水河里爽饮.偶尔也会看到老兔独自离开营院,随心所欲地走在通往荒原的山径上,走走停停,停停又走走。
解析高考散文阅读题中的“句段作用”题

解析高考散文阅读题中的“句段作用”题散文阅读之“作用”一、整体分析结构思路作品的结构是指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谋篇)、行文线索以及段落间(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与安排。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行文线索散文的常用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复杂的文章,线索不止一条。
抓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
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常见题型有:(1)直接梳理文章思路,答题时要根据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梳理出明晰的结构思路。
如文中有线索,可以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2)梳理作者思想感情(心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意:刘翔在鸟巢退出比赛,观众感到 震惊、沮丧。 • 作用:①概括了本篇新闻的要点,②为整 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③用充满感情的 话引导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或: 为后文设置悬念、作铺垫、渲染气氛等)。
总
• • • • • • • • •
结
结合文体特征 1、理清行文线索(顺序\倒叙), 掌握其作用。 2、记清新闻基本结构要素及其内容。 背景的作用 1)突出新闻的价值 2)深化主题,点明观点 3)说明事件起因 4)从读者的阅读效果来考虑:便于读者理解的准确深刻
• 课堂学案训练1: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 19.文章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4分) ①内容上:表现林则徐对自己禁烟之举的正确评 判,(思想)突出其刚直不屈的性格(性格)。 ②结构上:为下文写林则徐以“戴罪”之身为国 出力作铺垫,紧扣文题,与首尾相呼应。(共4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 21.文章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环境的恶 劣和林则徐的艰苦行程?(4分)
教 学 目 标:
1、把握不同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2、结合文本相关的题目分析、 总结,掌握方法,提高阅读理解 能力
课前预习 梦碎雅典
19.文章开头两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 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属于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有: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 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堂学案 · 训练二】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 (1)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 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 (2)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 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总结末段的作用 1)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 2)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暗示主题强化情感
• • • •
导语的作用 开头段类作用 1)开篇点题,统领下文,奠定基调。 2)(未直接点题)引出下文,和下文形成对照,为下 文作铺垫
3.文章用较长篇幅叙述了刘翔从入场到冲出 赛道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答案】 1:(内容)文章这样写可以让读者更详细地 了解刘翔从全身心进入比赛到不得已退出比 赛的全过程, 2: (突出刘翔形象)更深刻 地理解刘翔渴望在鸟巢创造辉煌的迫切心情, 和选择的无奈。 3:(联系上下文明确写作意图)使读者对他 努力之后而放弃的选择给以充分的理解和支 持,4:(表达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课前预习 梦碎雅典
20.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坏运 气”,更深刻理解奥蒂渴望梦圆雅典的迫切心 情,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增强 文章的感染力。
《刘翔的抉择》
例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则新闻开头两段 的大意,并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①表现林则徐遭遇的人生困境与心灵折磨。②反衬出
林则徐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和创建的丰功 • 伟绩。(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总
结:
• 传记中段落的作用或选择某一材料的作用。 • (内容)1、体现传主的思想、性格、情感、品 质、遭遇等 2、有利于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结合手法) (结构)与上下文的关系 中间段落的作用: 1:承上启下(结构) 2:充实文章内容,突出形象、深化主题(描述的 是选文的主要物象) 3:手法上多为衬托(前提是描述的并非选文的主 要物象)
(二)让法律来保护阳光(2010年 广东卷) 19、①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出可再生能源没 有被开发。②用反问手法强调了人类对可再生 能源的不了解。③用排比句式突出新能源在推 广过程中受到了的重重阻力。 21、“让法律来保护阳光”指通过立法来推动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论述:①可再生能源 不自由,是指它得不到开发利用。②主要的原 因有两个:受科学认识的局限;受眼前利益的 局限。③只有通过立法突破眼前利益的局限, 才能保护可再生能源的自由发展;保护可再生 能源的自由发展,也就是保护人类的自由发展。
高考阅读理解之分析作品的结构 ——段落的作用
• 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透视:
实用类文本是高考第六大题的选做,历年必考。 分值很高,是个很能拉开差距的题,优秀考生近 满分,但低于10分者大有人在。所以必须引起足 够重视。 本考点命题方式: 某自然段或某材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在全 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回顾山东高考:
2007年 《梦碎雅典》 • 2008 《歌德之勺》1:“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 接近了你”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 中的作用是什么? •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3: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 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 2009 《记住回家的路》1:作者在开头说自己每 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 2010《骆驼祥子》1: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肖像 的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 其他省市考卷几乎都有这一类型题的考察
当堂达标
• 问题: 作者为什么在新闻后面要特意附上 【新闻背景】材料? • 答案1)展示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的社会背 景突出新闻的价值和现实意义。2)是因为 它能够提供这则新闻为什么要以“贫富悬 殊”为重点的理由3)提供充分的事实依据, 使人们对贫富悬殊现象理解的更准确准确 深刻。
课堂小结(思考三分钟,总结本堂课收 获)
• 1)把握新闻、传记等重要文体的文体特征 • 2)牢记不同段落的作用。 • 3)从内容和结构思路两方面回答(结合表 现手法分析作用) 4)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 作答。切忌生搬硬套。
作业布置
• 完成课后巩固学案 • 整理段落的作用(参考)《世纪金 榜》201页
20. 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 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1)承接上文提到的新能源的开发利 用总是遇到许多阻碍,法拉利发现电磁感 应现象的历史事实证明了当初电力能源的 开发利用也遇到了阻碍,但最终不仅突破 了人类的旧有认识,还带来了巨大的社会 效益。(2)为下文的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事实依据,预示着可再 生能源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因 此需要通过立法来保护其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