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记叙文 红旗渠的故事-精品
一年级红旗渠小故事

一年级红旗渠小故事篇一:红旗渠的故事:一个勇敢的青年从前,在四川省南部的安县有一个叫做李达的村庄,村庄旁边有一条长长的河流,这条河流被称为红旗渠。
李达家就在红旗渠旁边,他的家族世代都是在这里生活的。
有一天,李达的爷爷告诉他一个秘密:在红旗渠的深处,有一条非常危险的河流,这条河流被称为“黑龙河”。
据说,如果不小心掉进了黑龙河中,就会无法生还。
李达非常害怕,但他也知道,如果他不采取行动,他的父母和亲人将会感到担忧和不安。
于是,他决定去探险,看看是否真的有一条危险的黑龙河。
李达花了很长时间走山路,穿越森林和草地,最终来到了黑龙河的岸边。
他感到非常兴奋,因为他知道这将是一次危险的旅程。
他穿上救生衣,拿起一把木剑,然后开始了他的探险之旅。
他沿着河流走了一段时间,发现河流越来越深,越来越湍急。
他感到非常害怕,但他没有放弃,他坚定地继续前行。
最终,他来到了河流的深处,看到了一条非常危险的河流。
他知道他必须采取行动,但他也感到非常害怕。
他犹豫了一会儿,但最终他决定跳进河流中。
他游到了黑龙河的中心,发现这并不是一条真正的河流。
他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平静的水面。
他游了一会儿,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李达的村庄。
李达从这次冒险中学会了勇敢和坚定。
他知道,即使面对危险和恐惧,他也可以坚定地前行,并且最终获得成功。
从那以后,他变得更加勇敢,也更加珍惜他所拥有的一切。
篇二:红旗渠小故事:勇气与毅力在一年级的课堂上,老师讲述了一个关于红旗渠的故事。
红旗渠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位于四川省北部的群山之中,是中国最早的一条大型河流之一。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李春的男孩。
他和他的家人一起去参观红旗渠,但是当他们到达那里时,天气变得非常寒冷和恶劣。
他们无法攀爬红旗渠的陡峭悬崖,只能失望地离开。
然而,李春并没有放弃。
他决定自己去探索红旗渠,并尝试攀爬它。
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寒冷、恐惧和不确定性,最终成功攀爬了红旗渠。
红旗渠故事

红旗渠故事篇一:红旗渠人物事迹众多的红旗渠建设英雄人物中,挑选出38名代表人物,对其事迹作简要记述。
这些人物中,有为红旗渠建设献出青春的英烈代表,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冲锋陷阵、坚持同群众一块浴血奋战的县、公社领导干部的代表,有精心设计、积极参与施工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代表,有起到带头、骨干、模范作用,为红旗渠建设历尽艰险的劳动模范代表,有献计献策、勇于革新、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工程进展的包括一般干部和民工在内的各方面的典型代表人物等。
他们既是红旗渠建设的顶梁柱和闯将,又是红旗渠建设先进人物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吴祖太吴祖太(1933--1960),河南省原阳县白庙村人。
因家乡灾荒,7岁随父母到郑州讨饭,靠卖水维持生活。
建国后,他考入河南省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
1958年,吴祖太调林县水利局工作。
在南谷洞水库工地负责工程设计和技术指导。
未婚妻多次来信要他回家完婚,都被婉言劝阻。
直到1959年春节,未婚妻来南谷洞水库工地看望他,才举行了婚礼。
1960年初,他参与红旗渠工程设计。
为了尽快绘制出红旗渠施工蓝图,确保工程顺利动工,他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不畏艰险,爬山越岭,实地勘测,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每天工作到深夜。
在短短的时间内,拿出第一本蓝图——《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
红旗渠要通过山崖河涧,地形地貌十分复杂,他和同事们在工作中解决了许多难题,设计出一些切合实际的建筑物。
如青年洞一段,原拟绕山挖明渠,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经过反复考虑比较,吴祖太改进设计方案,采用凿隧洞,让渠道通过天险绝壁。
在总干渠跨越浊河的地方,他昼夜思考,拜访附近山村老人。
掌握河道地质基础和水文资料后,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科学地设计出“空心坝”,让渠水从坝心通过,河水从坝顶溢流,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矛盾。
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动工后,吴祖太担任工程股副股长,负责工程设计,既要依据勘测实况,绘制每项工程设计图纸,还要考虑每个工段施工的安全措施,工作十分忙碌,但他不叫一声苦。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感人故事作文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感人故事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嗨,小朋友们大家好啊!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修建红旗渠时的感人故事。
你们一定听说过红旗渠吧?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工程,让干旱的内蒙古得到了生命之水。
在修建红旗渠的时候,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发生,我今天就给你们讲一个最感人的故事。
1958年,在修建红旗渠的工地上,有一位叫李永柏的知青负责修建一段渠道。
这一段地方的地形特别陡峭,岩石又特别坚硬,工人们干了几个月仍然无法完工。
大家都很失望,因为再这样拖下去,整个工程就会严重延误。
这时,李永柏突然想到一个主意,他决定用炸药炸开这段陡峭的山体。
当时,工地根本没有炸药可以用,别的工地也拿不出来。
眼看着工期就要被无限期推迟,李永柏终于想出了一个疯狂的主意。
你们猜他想出了什么主意?他决定用自己的身体来制造炸药!李永柏在工棚里生起了火,把自己的身体慢慢加热。
当他的身体温度足够高时,就快速滚到需要爆破的地方,用自己的身体引发剧烈的爆炸!第一次爆炸的力量虽然不够大,但成功炸开了一点缝隙。
李永柏又一次次用自己的身体爆破,几个月下来,他整个人都烧焦了,浑身是炼伤。
直到有一天,由于爆炸的力量太猛,李永柏的身体终于全部炸开,化为肉泥,连骨头渣都找不到了。
但就在那一刻,那段陡峭的山体被彻底炸开,红旗渠修建终于不再受阻碍。
李永柏同志是多么伟大的英雄啊!他是用自己的生命,为红旗渠开辟出一条生命之路。
没有李永柏,就没有今天的丰饶生活。
从此以后,每当看到内蒙古辽阔的绿色草原和流淌的河水时,我们都要永远怀念李永柏同志和修建红旗渠的无数英雄们,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幸福生活。
红旗渠精神将永垂不朽!小朋友们,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李永柏一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你们有没有被李永柏同志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呢?希望大家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篇2【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大家好,我是一个小学生,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感人故事。
一年级红旗渠小故事

一年级红旗渠小故事
标题:红旗渠小故事
正文:
从前,在中国河南的一个地方,有一个叫林县的地方,这里的人们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水资源也非常有限。
每年的大雨季节,许多河流都会泛滥,造成严重洪水灾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考虑修建一条渠道,把山上的水源引到县城附近,这样就可以灌溉农田,保证生产生活用水了。
然而,修建这样一条渠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于是,人们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他们用生命去拼搏,用汗水和热血去创造奇迹。
他们没钱,没机器,没经验,但他们有毅力和勇气,他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就这样,几十万人投入到了修建渠道的艰巨任务中。
他们饿了就吃口干粮,累了就倒在雪地里休息,他们用肩膀扛起了沉重的石头,用脚底板踏遍了每一寸土地。
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奋战在一线,甚至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最终,红旗渠建成了,水源顺利地流到了县城附近,灌溉了几十万亩的农田,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的生命线。
红旗渠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拓展:
红旗渠是中国河南省林县人民于 1959 年至 1961 年期间依山凿建的一条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生命之渠”。
工程总投资 1.01 亿元,历时三年零五个月,终于完成。
红旗渠的建成,解决了林县严重的水荒问题,使农业生产得到了
极大发展。
红旗渠的故事

红旗渠的故事在太行山东麓的河南省林州市,有一条被誉为“人工天河”的水利工程——红旗渠。
它的建成,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是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壮丽赞歌。
说起红旗渠的修建背景,那是一段令人心酸的历史。
林州地处山区,干旱缺水一直是困扰当地百姓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
在过去,人们为了取水,常常要翻山越岭,甚至走几十里的山路。
每逢大旱之年,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林州人民决心修建一条引水渠,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
然而,修建红旗渠的过程充满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
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和设备,一切都要靠人力完成。
但林州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毅然投身到工程建设中。
工程开始后,开山凿石是首要任务。
工人们用简单的铁锤和钢钎,在坚硬的岩石上一点一点地开凿。
每一锤下去,只能在石头上留下一个小小的白点,而他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为了提高效率,他们还想出了各种巧妙的办法,比如用“连环炮”“瓦缸窑炮”等爆破技术,加快了工程进度。
在施工过程中,危险也时刻伴随着他们。
悬崖峭壁上,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
但林州人民没有退缩,他们勇往直前,甚至有不少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除了施工的危险,生活条件也极其艰苦。
工人们住在简陋的山洞里,吃的是粗粮野菜。
但他们没有怨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早日建成红旗渠,让家乡不再受缺水之苦。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
其中,最让人敬佩的是“除险英雄”任羊成。
他每天腰系绳索,在悬崖峭壁上凌空作业,排除险石。
有一次,他从半空中掉了下来,嘴里的四颗牙齿被砸得嵌进了嘴里,他吐掉牙齿,继续投入工作。
还有一位名叫吴祖太的技术员,他为了红旗渠的设计和施工,日夜操劳。
在一次查看隧洞险情时,不幸遭遇塌方,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战,林州人民终于建成了红旗渠。
一年级红旗渠小故事

一年级红旗渠小故事篇一:标题:红旗渠小故事正文:在很久以前,中国有一些地区面临着干旱的威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其中,河南省的林县就是一个面临干旱的地区。
这里的人们经常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才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为了帮助人们解决干旱的问题,一些勇敢的林县人民开始了自己的奋斗。
他们想到了一个计划,那就是修建一条大型的水利工程,让清水能够流到林县的土地上。
这个计划被称为“红旗渠”。
修建红旗渠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和物资匮乏的困境。
但是,林县人民并没有放弃,他们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开始了艰苦的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许多工人和农民自愿加入队伍,为了完成这项任务而无私奉献。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挖通了山路,修建了水渠,使得清水能够流向林县的土地。
最终,红旗渠的修建取得了成功,清水源源不断地流到了林县的土地上,滋润了当地的农作物,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可以克服任何困难和挑战,实现自己的梦想。
红旗渠的修建是林县人民智慧和毅力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象征。
拓展:红旗渠是中国河南省的一条大型水利工程,由林县人民于 1960 年代修建。
该渠全长 1500 公里,引水自太行山麓,被誉为“中国水长城”。
红旗渠的修建解决了林县地区的干旱问题,使得农作物得以丰收,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红旗渠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类似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大运河等,它们都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体现。
篇二:标题:红旗渠小故事正文: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有一个叫林县的地方,这里的人们过着艰难的生活。
他们没有足够的水和粮食,很多人生病无法治疗。
为了帮助这里的人们,一位年轻的农民叫做杨贵。
他想到了一个伟大的计划,那就是修建一条河流,让人们能够喝到干净的水,种植更多的粮食。
杨贵和他的朋友们开始在山里寻找水源,然后沿着山崖修建一条长长的管道,把水引到山下。
红旗渠的故事

红旗渠的故事红旗渠,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故事。
它的建设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民生改善而进行的一次伟大探索和成功实践。
红旗渠位于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境内,是一条长约80公里的人工引水渠。
它的建设始于1959年,当时正值中国国内外形势紧张,国家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农田水利设施更是几乎毁于一旦。
为了解决当时农田灌溉的紧迫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决定兴建红旗渠,以解决当地农田的灌溉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于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在延安大地上展开。
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
地质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都是黄土高原,地势陡峭,土层薄脆,要在这样的地形地貌上修建渠道,可谓是异常艰巨。
而且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施工设备也十分落后,施工人员要凭着一股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艰苦奋斗,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将渠道修建得越来越完善。
最终,经过全体建设者的不懈努力,红旗渠于1969年正式竣工。
这条渠道不仅解决了当地农田的灌溉问题,还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田得到了充分的灌溉,农作物的产量大幅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红旗渠的建成,成为了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红旗渠的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为中国的发展进步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旗渠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现在,奋发向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河南红旗渠作文300字

河南红旗渠作文300字作文范文一:《红旗渠的故事》红旗渠啊,那可是个传奇。
想想看,在那个年代,没有高科技,全靠人力,愣是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人工天河”。
我小时候听爷爷讲起这事儿,那眼睛里都是闪着光的。
他说那时候的人们真是拼了命地干,就为了能引水灌溉,解决干旱问题。
这事儿听着就像是神话里的事,但实际上它就发生在咱们河南。
说起来,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多了去了。
我记得有个小伙子,叫啥名字来着,反正他是个技术员,天天背着图纸在工地上跑来跑去。
有一次,为了测量一个特别险峻的地方,他差点儿没摔下来,还好被旁边的人给拉住了。
那一刻,他的心都快跳出来了,后来他跟我们说:“当时我就想,要是掉下去了,那图纸可怎么办?”这股子劲儿,现在想起来都让人感动。
还有那些妇女们,她们也不闲着,有的推着独轮车运石头,有的负责做饭。
有一天,天气特别冷,风呼呼地刮着,有个阿姨冻得手都伸不开了,可她还是坚持把饭做好,让大伙儿都能吃上热乎的。
你说这得多大的毅力啊!红旗渠建成的时候,全村的人都高兴坏了,像是过节一样。
那天晚上,村里还放了电影庆祝呢。
现在想想,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的心都紧紧地连在一起。
红旗渠不仅仅是解决了缺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让每个人都知道,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作文范文二:《流淌的记忆——红旗渠》提起红旗渠,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那时候的人们,真的是用血汗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奇迹。
想想看,那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儿了,没有先进的机械,全靠一双双勤劳的手,硬生生地在太行山上开凿出一条生命之河。
我听奶奶讲过,修建红旗渠那会儿,村里几乎是全民动员。
老少爷们儿扛着锄头、铁锹,妇女们也不甘落后,挑着担子、推着小车。
那时候啊,大伙儿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是要让这条渠早日完工。
记得有一天,太阳毒辣辣的,大家都汗流浃背,但没人喊累。
有个大爷,年纪挺大的了,还是一直在那儿挖啊挖,他说:“咱们这是在给子孙后代造福呢,再苦再累也值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旗渠的故事
红旗渠的故事
甘肃省泾川县东街小学五(4)班王玉
国庆节假,我和爸爸看了“百家讲台”这个节目,今天讲的是1960年民工们修
红旗渠时感人的场面。
这个节目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这些民工们整天在工地上干完活后要跑到五里到十
里之外的公社食堂去吃饭,每天中午和下午都是一碗野菜汤和一个野菜窝头,晚上只
有一碗清的似乎是清水的汤。
和我们现在相比,就像天堂和地狱,我平时吃饭挑三拣
四的,还不知足,手里拿个苹果,还想吃不想吃的,跟那农民工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
我又看见了这样一件事:因为这条水渠是在峭壁上修的,所以聪明的民工们就
往峭壁的旁边打孔,再把炮弹放进去,炸出一平台来,民工们就在这条平台上修水渠,因为这个平台是由许多石块和小石子组成的,而且有松动的石块和小石子,一个指甲
大的小石子掉下来砸在人身体上,这个人就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民工们就建立了一个
小组,专门除掉松动的石块和石子,这些人就用绳子拉着,挂在峭壁上工作,如果想
换个地方,就向上吼一声,上面的人就会松绳子。
这个组的组长有一天在除石块时,
不小心一失手,一个石块砸在了头上,这个人顿时感到眼前一黑,就晕过去了,等他
清醒过来后,说不出话来了,还以为自己的头被打掉了结果一摸还在,原来是石块把四
颗牙打断了,卡住了舌头。
会影响工作,他就拿出随身携带的镊子,把那四颗牙连根拔
了下来。
看到这里,我感动得不知用什么词来形容。
民工们为了修红旗渠,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他们吃尽了苦头,最终修成了红旗渠,为百姓们解决了用水的困难。
我们要学习他们那种能吃苦,不娇气的可贵品质。
2019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