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人物事迹
闫运德红旗渠的故事

闫运德红旗渠的故事《闫运德红旗渠的故事》嘿,朋友,今天来跟您唠唠闫运德和红旗渠的事儿。
您知道吗,当年那条件,真叫一个艰苦!可闫运德这人呐,有股子倔劲儿。
别人说干不成的事儿,他偏不信。
修红旗渠的时候,闫运德那可是全身心投入。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带着大伙儿一块儿干。
他不怕累,不怕苦,就想着早点把这渠修成,让老百姓能有水用,能过上好日子。
有一回,工地上遇到了难题,石头太硬,工具不好使,进度慢得让人着急。
闫运德呢,也不慌,他围着那石头转了好几圈,然后一拍大腿说:“咱们换个法子试试!”嘿,您还别说,经他这么一琢磨,还真就解决了问题。
那时候,吃的也不好,住的也简陋。
可闫运德从来没抱怨过,总是乐呵呵地给大家鼓劲。
他说:“咱们现在苦点累点,以后子孙后代就能享福啦!”就这样,在闫运德的带领下,大家劲儿往一处使,终于把红旗渠给修成了!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壮举!现在回想起来,闫运德和那些修渠的人们,真是太伟大啦!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咱们学习!《闫运德红旗渠的故事》亲,来听我讲讲闫运德和红旗渠的精彩故事哈。
闫运德呀,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当年红旗渠要动工,他第一个冲在前头。
那时候,工具短缺,技术也不行,但闫运德有主意。
他带着大伙一起想办法,自己动手改造工具,让干活能更顺手些。
有一次,山上的石头滚下来,差点砸到干活的人。
闫运德眼疾手快,一把推开别人,自己却受了伤。
可他简单包扎一下,又接着干活。
别人劝他休息,他却说:“这点小伤算啥,渠不修好不罢休!”修渠的日子里,闫运德对每个人都关心。
谁家里有困难,他就去帮忙;谁心里有疙瘩,他就去开导。
在大家心里,他不只是带头人,更是贴心的大哥。
还记得有段时间,粮食不够吃,大家都饿得没力气。
闫运德就到处想办法找吃的,哪怕自己少吃点,也要让大伙能有力气干活。
经过漫长的努力,红旗渠终于通水啦!闫运德看着那奔腾的水流,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
这就是闫运德和红旗渠的故事,充满了汗水和坚持,是不是特别让人佩服?。
修红旗渠的感人故事

修红旗渠的感人故事修红旗渠的感人故事第一部分:前言红旗渠,这个名字在老一辈人的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它不仅是新中国经济建设史上的一座伟大工程,更是一段充满艰辛和感人故事的历史长河。
而这些故事,不仅仅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精神,更彰显了我国千百年来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质。
今天,笔者想要向大家讲述的,就是关于修建红旗渠的那些感人故事。
第二部分:红旗渠滩头的水沟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经济基础极其薄弱,特别是在农业方面更是如此。
解决渠道要道靠近工地的用水问题成为了修建红旗渠的难点之一。
这个时候,一个叫王鹤武的地地道道的农民站了出来,他主动带领乡亲们,挖一条水沟将水引到工地。
这个小小的水沟,成为红旗渠修筑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三部分:一份信任改变命运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库区地灾频现,水坝发生泄漏。
这个时候,一位叫杨森的技术师傅,用自己50多年积攒的大量防洪理论和工程经验,及时向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设方案,成功化解了危机。
这件事情让杨森的名字响彻了大地,他也得到了众人的信任和赞誉。
第四部分:建渠工程中的英雄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有一群英雄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当时,每个修渠的人员只能领到10元的生活费,还要自己种菜吃饭、修洞房等。
但他们仍然坚持着,用生命和汗水干出了一份辉煌。
有的修渠工人在江水中奋战多年,最后被江水冲走了;有的工人在画房钉钉、修入墙堵洞中,落下了“老胃病”……他们没有退缩,只为了红旗渠这个伟大的梦想而坚持着。
第五部分:红旗渠的胜利1965年9月15日,红旗渠正式通水。
这个时候,全国人民的心情都不同寻常地激动起来。
如此一条人工运河,将黄河与长江连成一个水系,将京、津、冀、晋、鲁、豫、陕、川、渝九省市联为一气。
盛大的通水典礼中,有习近平、李克强等合唱了歌曲庆祝这个胜利。
第六部分:后记红旗渠的建设,不仅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更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汗水和不断奋斗的结晶,也展现出我国人民自力更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感人故事作文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感人故事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嗨,小朋友们大家好啊!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修建红旗渠时的感人故事。
你们一定听说过红旗渠吧?那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工程,让干旱的内蒙古得到了生命之水。
在修建红旗渠的时候,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发生,我今天就给你们讲一个最感人的故事。
1958年,在修建红旗渠的工地上,有一位叫李永柏的知青负责修建一段渠道。
这一段地方的地形特别陡峭,岩石又特别坚硬,工人们干了几个月仍然无法完工。
大家都很失望,因为再这样拖下去,整个工程就会严重延误。
这时,李永柏突然想到一个主意,他决定用炸药炸开这段陡峭的山体。
当时,工地根本没有炸药可以用,别的工地也拿不出来。
眼看着工期就要被无限期推迟,李永柏终于想出了一个疯狂的主意。
你们猜他想出了什么主意?他决定用自己的身体来制造炸药!李永柏在工棚里生起了火,把自己的身体慢慢加热。
当他的身体温度足够高时,就快速滚到需要爆破的地方,用自己的身体引发剧烈的爆炸!第一次爆炸的力量虽然不够大,但成功炸开了一点缝隙。
李永柏又一次次用自己的身体爆破,几个月下来,他整个人都烧焦了,浑身是炼伤。
直到有一天,由于爆炸的力量太猛,李永柏的身体终于全部炸开,化为肉泥,连骨头渣都找不到了。
但就在那一刻,那段陡峭的山体被彻底炸开,红旗渠修建终于不再受阻碍。
李永柏同志是多么伟大的英雄啊!他是用自己的生命,为红旗渠开辟出一条生命之路。
没有李永柏,就没有今天的丰饶生活。
从此以后,每当看到内蒙古辽阔的绿色草原和流淌的河水时,我们都要永远怀念李永柏同志和修建红旗渠的无数英雄们,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幸福生活。
红旗渠精神将永垂不朽!小朋友们,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李永柏一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你们有没有被李永柏同志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呢?希望大家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篇2【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大家好,我是一个小学生,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感人故事。
红旗渠先进人物事迹

红旗渠先进人物事迹红旗渠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水利工程,为解决中国北方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为红旗渠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红旗渠先进人物的事迹,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杨雪峰:红旗渠的奠基人之一杨雪峰是红旗渠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红旗渠的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杨雪峰在建设初期,就发现了红旗渠的巨大潜力,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红旗渠的建设争取了重要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他还组织了一支专业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勘测和设计工作,为红旗渠的后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王瑞林:红旗渠的水利工程师王瑞林是红旗渠的水利工程师,他在红旗渠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瑞林在设计红旗渠时,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确保了渠道的稳定和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他组织工人进行了精细的施工和质量监控,保证了红旗渠的工程质量。
他的辛勤工作和专业精神,为红旗渠的顺利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李秀英:红旗渠的通信员李秀英是红旗渠的通信员,她在建设过程中负责与上级部门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联系和沟通。
李秀英工作勤奋,始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反馈。
她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通信技术,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为红旗渠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
四、张伟:红旗渠的环保专家张伟是红旗渠的环保专家,他在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负责环境保护工作。
张伟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积极推动绿色施工和生态恢复。
他提出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广节能环保技术等,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他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的肯定,为红旗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刘强:红旗渠的宣传员刘强是红旗渠的宣传员,他负责红旗渠的宣传和报道工作。
刘强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传递红旗渠的建设进展和成就。
他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如举办红旗渠建设成果展览、制作纪录片等,吸引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参与。
红旗渠英雄人物作文

红旗渠英雄人物作文《了不起的红旗渠英雄——任羊成》(小学生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红旗渠吗?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有好多了不起的英雄,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任羊成爷爷的故事。
任羊成爷爷可勇敢啦!那时候山上的石头经常往下掉,特别危险。
可是任羊成爷爷一点儿都不怕,总是冲在最前面。
有一次,悬崖上有一块大石头摇摇欲坠,要是掉下来,会砸到下面干活的人。
任羊成爷爷看到了,赶紧跑过去,用撬杠把石头撬了下去。
石头掉下去的一瞬间,他也跟着掉了下去。
幸好腰上的绳子拉住了他,大家把他拉上来的时候,他身上都是伤,可他一点儿都不在乎,休息了一会儿又接着干活。
任羊成爷爷还发明了一个特别厉害的办法,叫“凤凰双展翅”。
就是用绳子绑在身上,在悬崖上飞来飞去,清理石头。
小朋友们,我们要学习任羊成爷爷的勇敢和不怕困难的精神,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红旗渠英雄任羊成》(初中生版)咱今天来讲讲红旗渠的大英雄任羊成!任羊成,那可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在红旗渠修建的艰苦岁月里,他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牛,埋头苦干。
大家都知道,修红旗渠要在悬崖峭壁上作业,危险重重。
任羊成总是把最危险的活儿揽到自己身上。
有一回,他腰系粗绳,像荡秋千一样,在悬崖间飞荡,只为清除那些阻碍工程的危石。
那场面,光是想想都让人胆战心惊!还有一次,放炮后,山上松动的石头眼看就要滚落,危及工友生命。
任羊成想都没想,直接冲上去排除险情。
结果石头砸在他的嘴上,四颗门牙被砸断,他忍着剧痛,吐出断牙,继续战斗。
任羊成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咱们也要像他一样,勇敢面对困难,永不退缩!《致敬红旗渠英雄任羊成》(高中生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红旗渠英雄任羊成的世界。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红旗渠的修建是一场与大自然的艰苦搏斗。
而任羊成,就是这场战斗中的英勇战士。
他身处悬崖绝壁,腰间系着一根绳索,在半空中作业,仿佛是在生死边缘舞蹈。
狂风呼啸,他不曾畏惧;飞石滚落,他毫不退缩。
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修成红旗渠,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记得有一次,他在崖壁上作业时,一块巨石突然滚落,砸中了他的腰部。
红旗渠的“飞虎神鹰”——任羊成

阅读
大本
版画作者 程资轲
指导老师 葛晓亮、付晓平、郭江鱼
46
”
石块。
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一定会吓得惊叫:“天哪,这太危险了!”
任羊成做的就是这样的高危工作——凌空除险。
当时,为了除掉爆破后松动的山石,解除施工时的安全隐患,红旗渠来是门牙被石头砸倒,紧紧压住了舌头。
情急之下,任羊成从腰间抽出钢钎,伸进嘴里,硬是将三颗门牙别了出来。
他忍着剧痛,一声不吭,又连续干了6个小时。
47
着弟兄们用最大的力量完成除险任务。
万一我哪天从崖上掉下来走了,弟兄们给我收拾东西也方便,记工本也接着记下去。
只有红旗渠修好了,我这铺盖卷渠医院逝世,享年95岁。
英雄虽死,精神犹存,任羊成的事迹将和红旗渠一样永垂不朽,他的光芒也将一直点燃在人
们心中,永不熄灭!。
红旗渠精神传承优秀案例

红旗渠精神传承优秀案例红旗渠精神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它源于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晋察冀地区长期的干旱问题而发起的一次伟大的水利工程。
这个工程的背后蕴含了众多英勇无畏、克己奉公的优秀个人和集体。
下面将列举10个以红旗渠精神为题材的优秀案例,以展现这种精神的伟大力量。
1. 王进喜的坚持不懈:王进喜是红旗渠工程的一名普通工人,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遭遇了许多困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懈,不畏艰险,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张大山的舍小家为大家:张大山是红旗渠工程的一名工程师,他在工程期间舍弃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中,为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做出了巨大努力。
3. 李秀英的无私奉献:李秀英是红旗渠工程的一名护堤队员,她在工程期间不计个人得失,日夜守护着堤坝的安全,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4. 张国荣的勇往直前:张国荣是红旗渠工程的一名水利工程师,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遭遇了许多困难和危险,但他始终保持着勇往直前的精神,为工程的成功完成作出了巨大贡献。
5. 红旗渠工人的团结协作:红旗渠工程的成功离不开工人们的团结协作。
工人们相互帮助、互相支持,在工程建设中形成了一个紧密的集体,共同克服了许多困难。
6. 红旗渠工程的科技创新:红旗渠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这些科技创新为工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7. 红旗渠工程的环境保护:红旗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系统。
8. 红旗渠工程的社会影响:红旗渠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的水利条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9. 红旗渠工程的国际交流:红旗渠工程作为中国水利工程的典范,吸引了许多国际友人前来参观交流,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水利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10. 红旗渠工程的精神传承:红旗渠工程的成功经验被广泛传承和借鉴,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激励着后人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修建红旗渠的感人故事

修建红旗渠的感人故事
修建红旗渠是中国河南省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10 年时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一条水利工程。
这条渠道长达 1500 公里,被誉为“人工天河”。
在修建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其中一个感人的故事是关于修建红旗渠的总设计师杨贵先生的。
杨贵是林县的一位农民出身,有丰富的水利建设经验。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他带领着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工作,甚至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
有一天,杨贵在工作中不幸受伤,但他并没有因此停止工作,而是继续坚持,直到完成工作才去医院接受治疗。
另一个感人的故事是关于红旗渠的修建工人王怀堂先生的。
王怀堂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每天都要冒着生命危险在工作。
在一次工作中,他不幸被石头砸中,失去了双腿。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继续工作,直到修建完成。
除了这些伟大的设计师和工人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修建工人和志愿者也为红旗渠的修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挖出了渠沟,搬运了数以百万计的土方,为修建红旗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修建红旗渠是一项极其艰苦和伟大的工程,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精神和无私奉献。
这个故事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困难的时候,只要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多的红旗渠建设英雄人物中,挑选出38名代表人物,对其事迹作简要记述。
这些人物中,有为红旗渠建设献出青春的英烈代表,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冲锋陷阵、坚持同群众一块浴血奋战的县、公社领导干部的代表,有精心设计、积极参与施工的各级工程技术人员代表,有起到带头、骨干、模范作用,为红旗渠建设历尽艰险的劳动模范代表,有献计献策、勇于革新、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工程进展的包括一般干部和民工在内的各方面的典型代表人物等。
他们既是红旗渠建设的顶梁柱和闯将,又是红旗渠建设先进人物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吴祖太吴祖太(1933--1960),河南省原阳县白庙村人。
因家乡灾荒,7岁随父母到郑州讨饭,靠卖水维持生活。
建国后,他考入河南省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
1958年,吴祖太调林县水利局工作。
在南谷洞水库工地负责工程设计和技术指导。
未婚妻多次来信要他回家完婚,都被婉言劝阻。
直到1959年春节,未婚妻来南谷洞水库工地看望他,才举行了婚礼。
1960年初,他参与红旗渠工程设计。
为了尽快绘制出红旗渠施工蓝图,确保工程顺利动工,他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不畏艰险,爬山越岭,实地勘测,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每天工作到深夜。
在短短的时间内,拿出第一本蓝图——《林县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书》。
红旗渠要通过山崖河涧,地形地貌十分复杂,他和同事们在工作中解决了许多难题,设计出一些切合实际的建筑物。
如青年洞一段,原拟绕山挖明渠,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经过反复考虑比较,吴祖太改进设计方案,采用凿隧洞,让渠道通过天险绝壁。
在总干渠跨越浊河的地方,他昼夜思考,拜访附近山村老人。
掌握河道地质基础和水文资料后,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科学地设计出“空心坝”,让渠水从坝心通过,河水从坝顶溢流,解决渠水与河水交叉的矛盾。
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动工后,吴祖太担任工程股副股长,负责工程设计,既要依据勘测实况,绘制每项工程设计图纸,还要考虑每个工段施工的安全措施,工作十分忙碌,但他不叫一声苦。
他没明没夜地在工地上奔波,总感力不从心,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
有一天他跑到盘阳村南边的凤凰山工地,发现已经挖了五六天的渠道,竟不是测定的渠线,自己感到非常内疚,及时讲明情况,予以纠正。
这件事引起的教训,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渠首拦河大坝挖了l米深,被水淹没,吴祖太赶到工地,寻求解决办法,又制定新的方案,解决了施工困难。
同年3月,他发现王家庄隧洞有几处裂缝,当即和民工研究防险办法。
为保证施工安全,他把原设计的“单孔洞”改为“双孔洞”,这样既能缩小洞顶跨度,又能确保隧洞更加坚固。
1960年3月28日下午,他听说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危的高度负责,与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深入洞内察看险情,不幸洞顶坍塌,夺去他年轻的生命,终年27岁。
吴祖太牺牲噩耗传到县委会,杨贵非常痛心地流出了眼泪,心情久久没有平静。
立即成立治丧委员会,召开追悼大会,悼念这位为红旗渠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
根据吴祖太生前在林县水利建设上所作出的贡献,县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李茂德李茂德(1914—1960),林县姚村镇北陵阳村人,曾任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1960年2月参加红旗渠工程建设,在姚村公社分指挥部负责医疗安全工作。
他经常深入民工住地检查卫生和工地安全生产,并积极参加施工劳动,哪里困难,就往那里去,不管是份内份外工作都抢着干,在王家庄施工时,当地小孩发生了小儿肺炎,并且传染很快,情况紧急,他和当地卫生部门配合,共同研究防治方案,采取措施抑制了病情发展,使一些孩子转危为安。
当地群众称他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
同年3月28日,他和吴祖太到王家庄隧洞检查施工险情时,被塌方夺去生命,终年46岁。
一、红旗渠精神是什么1960年2月,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林县人动工修建红旗渠,同年10月恰逢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当时每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民工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坚持那么乐观的精神,是怎样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呢?这种精神力量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改革开放的今天红旗渠精神已不仅仅是林州人民艰苦创业的支撑力量,它成为了一种标志。
江泽民总书记于1996年6月1 日视察红旗渠时说:“这种精神是什么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的!”二、红旗渠精神的考察“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川,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这首激昂雄壮的歌曲把人们引到那艰苦创业的岁月。
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
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虑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这是对红旗渠高度评价,也是对红旗渠精神的定。
在青年洞旁边有几个遒劲的大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这是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赴林州视察红旗渠时,对红旗渠以及红旗渠精神大加赞美亲笔题词。
在分水苑,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巨型浮雕。
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分为四个板快: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入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再现了林县人民在20世纪60年代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一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精神风貌,立志改变干旱贫穷建设家乡的坚强决心,讴歌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三、红旗渠精神的弘扬和学习为了纪念红旗渠通水40周年,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研讨4月5日上午在郑州举行。
目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纷纭复杂,源于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各种思潮,势必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
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有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观看红旗渠记录片时,林县在艰苦的岁月里、在吃野菜咽糠的条件下、在固若金汤的太行山上修建成红旗渠带给人的强烈的心灵震撼是无法用言辞来描述的。
红旗渠精神是值得也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学习的。
1996年,红旗渠风景区被国家六个部委命名为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目前,已被许多大中专学院、中小学校和部队在基地挂牌,把红旗渠精神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青年洞旁的崖壁上高悬着党旗,每一个到这里学习的共产党员都会在旗下重温入党宣誓的誓言。
我们的考察小组中有党员、也有团员,团员们在自带的团旗下庄严宣誓,并承诺要好好学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在与劳模——当年修建红旗渠是的除险队长任羊城座谈时,老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展现红旗渠精神,老人还殷切希望我们年轻的一代能够以红旗渠去学习、生活,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四、红旗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新世纪的今天,红旗渠鼓舞着林州人民与时具进,以再造一个“红旗渠工程”的伟大气魄,发展和壮大着乡镇企业。
近年来,林县人民创造出以红旗渠命名的品牌企业,发展成冶金、机械、铸造、建林、轻工纺织、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头企业。
林县人继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精神,在战胜太行山后建成红旗渠之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家乡,走出太行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今天的林县人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使自己的家乡富裕起来。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红旗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显得尤为重要。
每一条河流都是有生命魂魄的,峰峦回转之间,环绕于太行山腰际的红旗渠,宛如一条碧绿的玉带,飘荡在悬崖绝壁之上,彰显的是不朽的红旗渠精神。
五、红旗渠精神是什么1960年2月,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林县人动工修建红旗渠,同年10月恰逢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当时每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民工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捞河草充饥。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坚持那么乐观的精神,是怎样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呢?这种精神力量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改革开放的今天红旗渠精神已不仅仅是林州人民艰苦创业的支撑力量,它成为了一种标志。
江泽民总书记于1996年6月1 日视察红旗渠时说:“这种精神是什么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的!”六、红旗渠精神的考察“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川,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这首激昂雄壮的歌曲把人们引到那艰苦创业的岁月。
20世纪60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
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一锤一钎,坚持苦干十年,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建成了盘绕林虑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被称为“人工天河”、“当代万里长城”,70年代初,红旗渠工程竣工后,周恩来总理自豪的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这是对红旗渠高度评价,也是对红旗渠精神的定。
在青年洞旁边有几个遒劲的大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这是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赴林州视察红旗渠时,对红旗渠以及红旗渠精神大加赞美亲笔题词。
在分水苑,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巨型浮雕。
长221米高35米,雕塑大小人物近80个,分为四个板快:1、林县县委发出引漳入林的动员号召;2、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测;3、凌空除险;4千军万马战太行。
再现了林县人民在20世纪60年代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一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精神风貌,立志改变干旱贫穷建设家乡的坚强决心,讴歌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七、红旗渠精神的弘扬和学习为了纪念红旗渠通水40周年,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研讨4月5日上午在郑州举行。
目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纷纭复杂,源于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各种思潮,势必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
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发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有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