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内镜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因素
腔镜器械在清洗消毒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与应对方法

腔镜器械在清洗消毒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与应对方法发表时间:2016-07-18T14:37:21.2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吴雪[导读] 本文就腔镜器械在清洗消毒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医学器械和应用技术也在不断的优化,近年来,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下,在手术中以更小的切口来完成手术已经成为可能,并逐渐得到普及,其中腔镜手术在外科中得到相对较多的应用。
先进的手术需要配药的器械支撑,腔镜手术中腔镜器械是极为重要的部分,所以其清洗消毒对于手术效果有着极大影响。
本文就腔镜器械在清洗消毒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以最大化的保障腔镜手术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腔镜器械;清洗消毒;难题;应对方法在现代技术和器械的支撑下,腔镜手术具有疼痛轻、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周期短等优势,近年来在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及迅速发展。
在具体应用中,由于腔镜器械的种类繁多,且自身工艺精细、结构复杂,如果不在手术前进行清洗消毒,极大地会造成术后感染,进而直接的影响到具体的手术效果,甚至于出现患者的医疗安全问题,这就需要对具体杀菌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进行分析,以有效的采取相应措施[1]。
一、腔镜器械在清洗消毒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一)清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外科手术来看,每天的腔镜手术较多时,会存在腔镜器械和强劲设备数量不足的问题,就会一定程度上出现腔镜器械清洗不彻底、不充分的问题。
在具体清洗过程中,需要选用配套的清洁工具,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多是在市场上采购软毛刷对器械进行刷洗,如果采购过程中的刷子尺寸不符合清洗要求时,就会造成刷洗不彻底的问题。
如果腔镜手术中所采用的是国产强劲器械,其大多不能拆卸,这就难以对器械内控和关节进行彻底清洗,会使器械内部存在手术残留或反吸的血污,极易滋生细菌。
内镜的清洗消毒和管理

措施要求
医务人员进行每一次可能导致污染物的 接触时都必须带手套 衣服或面部可能被污染时应当穿隔离衣. 带口罩和眼罩 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即洗手 锐器的正确处理 被感染性物质污染后的医疗器具正确处 理
基本特点是:
1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 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消毒、灭菌技术基本要求
1、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 高度危险物品:手机、牙钻、手术刀 及其他手术器械,活检钳、膀胱镜等。 ◆ 中度危险物品:口腔科托盘、口镜、探 针、呼吸机管道、体温表、压舌板等 ◆ 低度危险物品:生活卫生用品如:床 面、听诊器等
消毒、灭菌技术基本要求
2、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2、肥皂应保持清洁、干燥,有条件的医院可用液 体皂。
洗手设备:
3、可选用纸巾、风干机、擦手毛巾等擦干双手。 擦手毛巾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消毒。
4、不便于洗手时,应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对洗手中存在问题改进不足:
洗手水龙头太少 很多使用接触式水龙头 使用固体肥皂 很少配备抗菌皂液 没有一次性擦手纸
◆ 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剂、器
械,并按照卫生许可证批准使用的范围 和方法应用。 ◆ 根据物品污染后危害程度选择: a、对高度危险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b、对中度危险物品:注意区别选择。内镜、口腔部 分器械可选用高水平消毒方法;体温表、压舌板等可 选用中水平消毒方法。 C、对低度危险物品:一般只作清洁处理即可
(1)内镜使用前必须达 到高水平消毒,活检钳等 附件必须灭菌。 (2)用后应立即用流动 水清洗。 (3)每日诊疗前应对内 镜进行测漏,并再次消毒 。 (4)采用清洗消毒机前 需进行手工清洗 (5)正确穿戴防护用品
硬式内镜处理常见问题及案例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2218·病例报道·硬式内镜处理常见问题及案例分析宋友香(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河北 邯郸 056001)摘要:目的了解硬式内镜器械处理现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硬式内镜器械处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方法对8家二级以上医院内镜管理护士进行硬式内镜处理方式和常见问题访问及问卷调查。
结果仍有医院未设内镜专用工作台以及未配备内镜专职清洗人员,20%的清洗人员未经过相关培训,65%做到了酶清洗剂现配现用,50%使用了超声清洗机;半数医院能按规范流程清洗内镜器械;清洗检测中,基本均为目测法。
结论影响硬式内镜器械处理效果的主要原因有:清洗条件不具备,清洗人员培训力度不够,清洗流程简化,主要清洗工具使用方法不当、内镜附件及器械数量比例不当、检测方法落后以及监控力度不强。
针对这些原因,强化内镜管理,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内镜器械的清洗环节进行日常监测,提高清洗质量和灭菌成功率,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硬式内镜;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2.188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2月至3月对8家医院硬式内镜处理方法及常见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1.2 方法。
1.2.1 采取访问及问卷调查的方式。
1.2.2 调查内容包括:(1)内镜处理是否设专用清洗室、是否制定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图。
(2)内镜处理人员情况:是否专职、接受培训的方式和天数。
(3)手术室配备清洗辅助工具情况:防护用品、必需的清洗设备和工具。
(4)清洗流程。
(5)每台手术内镜器械清洗所需时间。
(6)酶清洗剂使用情况:酶的种类、配置浓度、更换时间。
(7)内镜器械清洗时间选择:时机、酶清洗剂浸泡时间、超声清洗时间。
影响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及对策

462017.12基础研究影响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及对策李 泳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摘 要】本文分析影响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并研究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行干预,以保障腔镜器械合格的清洗质量。
【关键词】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原因;对策随着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腔镜手术占日总手术量的比值也越来越高,器械的清洗问题,对大多数无手术室工作经历的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来说,已成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
腔镜器械具有贵重精密、材料多元化、多轴节配件以及管腔狭长细小等的特点,部分腔镜器械不耐高温湿热,给清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腔镜器械使用后会沾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脓液等污染物,如清洗不彻底,容易形成生物膜,而普通消毒剂甚至灭菌介质很难杀死被生物膜包裹的细菌,致灭菌失败。
临床上有65%的细菌感染与生物膜的形成有关[2]。
据研究资料显示因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导致压力蒸汽灭菌合格率只有70% ~ 95%,残留血红蛋白测试阳性率为35.9%[4]。
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明确规定,用于手术的腔镜类器械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合格,是腔镜器械灭菌合格的关键条件。
灭菌物品的合格率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合格的清洗质量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
1 影响腔镜清洗质量的因素1.1 腔镜器械使用后终末处理不到位使用者手术结束后对腔镜器械的终末处理不到位或未及时做终末处理,器械的外表面、内腔、齿牙锁扣、轴节处、及管腔内壁被血液及黏液污染,易形成干涸的有机物。
有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位置距离手术室太远或涉及到人力物力等客观因素,回收不及时,易形成污渍干涸于器械上。
医院在定时回收的条件下,器械如保湿方法不正确或不做保湿处理,均易致清洗质量不合格。
1.2 腔镜器械自身结构特点腔镜器械具有结构复杂、精细以及管腔狭小、隙缝齿纹多的特点。
组装配套器材未拆卸至最小化,部分器械不可拆卸。
影响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置, 利用高压水枪对管腔类进行冲洗 ; ③观察腹腔镜污 染的
程度 , 确 定器 械 浸 泡 时 间 , 对 无 法 有效 清 洗 的 污 物 或 者 结构
较 为复 杂 的部 件 , 需 要 延长 浸 泡 的 时间 , 通常为 3 h 。 用 完后 的腹 腔镜 器械 需 利用 流 动水进 行 冲洗 , 可 以拆 卸 的部 分将 其
1 . 3未严格 控制 清 洗时 间 由于 医 院缺 少 专业 器械 清 洗护 理 人 员 , 并 且手 术 台次不
断增 加 , 导致 器 械 的 预洗 时间 以及主 洗 时间 不 充足 , 无 法 有 效去 除相关 的有 机物 。
拆开认 真清 洗 。 ( 2 ) 选 择 多酶 清洗 剂 进行 清 洗 。多 酶清 洗 剂 可 以有 效 分 解血 液 、 呕吐物 以及脂 肪 , 降低 其 表 面张 力 。在 使用 过 程 中 ,
略 了诸 多需 要注 意 的清洗 流程 , 最 终造 成影 响[ 4 1 。
主要选择 多酶洗液 ( 4 0℃) 进 行浸泡 , 之 后选择清 水浸泡 ; ② 腹腔 镜 器 械 使 用后 , 需 要 将 内镜 与 相 关器 械 进 行 分类 , 在 流 动水 下 利用 湿纱 布 对腹 腔镜 镜 身仔 细擦 洗 , 利 用湿 棉 球擦 洗腹腔镜镜面 , 利用 毛 刷 刷 洗 腹 腔 镜 器 械 的 表 面 及 关 节 位
1 . 2未有 效执 行相 关的操作 流程
( 1 ) 选择 初 洗法 进 行 清洗 。 ①腹 腔镜 器械 使用 后 , 如 果无
法 立 即进 行 清 洗 , 需 要选 择 保湿 处理 的方法 对 其 进 行 干 预 ,
临床 在 腹腔 镜器 械 完成 对 患者 的 治疗 后 , 未 对 其进 行 有 效 的保 湿 , 从 而 导致清 洗 难度 增 加 , 无法 提 高清 洗 质 量嘲 。例 如, 组 装配 套 器 材 在进 行 清 洗过 程 中 , 未对 可 以进 行 拆 卸 的 部 分 进行 有 效 拆 卸 , 或 未 选 择流 动 水 进 行清 洗 , 而 且 未 将 相 关 关节 有 效打 开 ,未选 择 高压 水枪 对 管腔 进 行有 效 冲洗 , 忽
影响内镜清洗质量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影响内镜清洗质量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本文对影响内镜清洗质量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内镜结构的复杂性、有机污染物干结、清洗方法欠规范、保养设备配置不完善等是影响内镜清洗质量的主要因素。
操作后及时保湿处理,正确使用多酶清洗剂并配合超声加酶清洗,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是确保内镜清洗效果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内镜;清洗;对策内镜检查、治疗已发展到内科、外科、妇科等专科领域,由此也引发了医务人员以及卫生管理部门对内镜的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高度重视。
内镜清洗是涉及许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影响其清洗质量因素是多方面的。
本文对影响内镜清洗质量的因素作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影响内镜清洗质量的因素1.1内镜结构的复杂性:内镜设计复杂,很难彻底刷洗管道内的各个面,尤其是凹面、缝隙处,管腔内容易粘附人体有机物,如血液、粘液、组织等,如长期清洗不彻底,粘附的组织和分泌物在消毒灭菌中接触戊二醛而凝固成结晶,造成送气和冲水不畅;细菌就有可能在其缝隙或表面不平处粘附、形成微生物菌落,使细胞外多聚物基质包裹形成生物膜,阻止消毒剂、灭菌剂接触微生物细胞,导致化学和物理的消毒灭菌方法失败。
1.2内镜有机污染物干结:在进行内镜操作中,血液、粘液、组织等渗入内镜管腔后未及时做初步处理,使器械上的污染物变干燥,干结的残留血在器械轴关节、卡锁部位沉积而引起腐蚀,造成难以去除的污点,使器械难以清洗,严重时导致器械再使用时受力即有断裂的可能。
1.3清洗、保养设备配置不完善:杨海轶等对广州市40家医院调查发现:基本清洗消毒设施齐全的合格率仅为37.5%,主要是缺少高压水枪与超声清洗机 [1] 。
另外,目前仍有不少二级、一级医院未配备专用清洗刷子、吹干设备,内镜器械仅仅依靠流动水清洗,再用反复使用的毛巾擦干就直接去消毒。
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仍使用石蜡油进行内镜保养,由于石蜡油不能溶解于水中,有油滴的地方就会隔绝灭菌因子的作用,也就会影响蒸汽及灭菌剂的穿透力,进而造成消毒灭菌的失败。
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目的分析腔镜器械清洗质量中存在的原因,采取相对应的控制措施,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年来的腔镜器械清洗,成立腔镜专业组,健全清洗管理制度,细化清洗流程,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完善操作设备,加强清洗人员专业培训,持续做好质量监测及质量追溯工作。
结果通过7年来持续有效控制措施,提高并确保了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在预防医院感染方面收到了满意效果。
结论认真执行操作制度,做好每个清洗环节,尤其是清洗中拆分清洗流程,落实科学的清洗设备,做到专人接收清洗、质量监测,方能确保腔镜器械清洗质量。
标签:腔镜器械;清洗质量;原因分析;控制措施随着腔镜手术适应范围的不断扩展,外科微创手术也日渐增多。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每年的腔镜手术量呈上升趋势。
2007年8月至今共完成10000余例腔镜手术,在此过程中清洗消毒的腔镜器械出现问题及时改进,分析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获得一定的实际经验。
现报告如下。
1影响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1.1制度、流程不健全未完善腔镜器械操作岗位制度、职责,清洗流程不细致。
1.2清洗设备、清洗工具不完善腔镜器械由于其管腔多细长,目前并无专用的腔镜器械清洗刷,市场购买的刷子尺寸多与其管腔不配套;无专用的腔镜清洗专用架。
1.3腔镜器械结构的复杂性腔镜器械比普通器械精细,管腔狭小,小关节、小缝隙及小螺帽较多,且表面不光滑,使附着在其上面的有机物不易清洗净,与细菌形成微生物菌落,使消毒剂、灭菌剂、抗菌剂的作用减弱,导致物理或化学的消毒灭菌方法失败,严重影响灭菌效果[1,2]。
1.4腔镜器械有机物干结腔镜器械使用后未及时用流动水冲洗,未作保湿处理,手术部未按时送至消毒供应科,清洗时间延长,造成清洗难度增加,清洗质量受到影响。
1.5未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在清洗流程中,管腔该拆开的未拆开,清洗时关节末未打开,高压水枪冲洗不彻底,部分功能阀未打开,部分转换帽未拆卸,省略清洗流程,缩短规范的清洗时间。
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

随着腹腔镜外科手术适用 范围的不断扩大 , l 2 世纪外科 的
1 清洗 设 备 不 齐全 . 5
发展趋势为外科微创化 , 腹腔镜外科手术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为
更顺利地开展腹腔镜外科手术 , 保证手术 的顺利进行 , 保障病人 的安全 , 防医院内感染 的发生 , 预 杜绝医疗纠纷 , 腹腔镜器 械清 洗这一环节尤其值得重视 。我院开展腹 腔镜 手术 1 0年来 , 完成
结果 提高了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 , 在预防医院感染方面收到 了满意的效果 。结论 严格 把握好清洗工作 中的每个环节 , 专
人管理专科器械 , 不断提高手术器械管理水平。 【 关键词】 腹腔镜器械 ; 质量 ; 原因分析 ; 管理对策
【 中图分类号】R17 9 【 9 . 文献标识码】 [ 3 A 文章编号】17 — 7 12 1 )3 9 - 2 6 3 9 0 (0 0 0 — 2 0
・
医院管理 ・
21 年 1 00 月第 4 卷第 3 8 期
腹腔 械清 量的 分 镜器 洗质 原因 析及管 策 理对
黄社玉 ( 湖南永州市人 民医院, 湖南永州 4 5 0 ) 20 6 【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 的影响因素, 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 预防医院感染 的发 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 0 年来在清洗腹腔镜器械中 , 严格执行操作 流程 , 逐步完善各项设备 , 专科 人员不断地借鉴与学习 , 做好 质量监测 管理工作 。
9 中国现代压生 CHN 2 IA MOD R OC OR E ND T
21年 1 00 月第 4 卷 第 3 8 期
・
医) 1 使用后 的腹腔镜 器械 如不能 及时处 理 ( ~ 1
负责本专科仪 器设备 的管理和手术器械 、手术用品的调整与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内镜器械清洗效果的因素分析贺吉群摘要:目的探索影响内镜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因素。
方法对影响内镜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果内镜器械的清洗应严格按规范程序执行,并注重清洗效果的确认。
结论内镜管理人员和清洗执行人员对内镜清洗有足够的认识,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按要求对每一道清洗程序认真地落实好,内镜的清洗质量就能得以保证,内镜所致的交叉感染就能有效地控制。
关键词:内镜器械;清洗效果;影响因素Key words Endoscopic instruments; Cleaning effect; Influencing Factors 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1](以下简称《规范》)明确规定:用于手术的内镜器械及附件都必须灭菌,灭菌之前均须彻底清洗。
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更重视灭菌而轻视清洗,殊不知内镜的清洗效果对灭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大量的研究资料[2-5]显示:物理和化学的灭菌方式均不能去除致热源、血迹和微粒等,且任何残留的有机物都能防碍灭菌介质的穿透并使细菌形成保护膜而影响其灭菌效果,从而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严格规范的清洗是内镜手术器械灭菌的先决条件。
如何有效地清洗内镜器械,清洗质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目前已经引起有关院感专家和医院管理专家的高度重视。
1 内镜器械清洗的重要性1.1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内镜材质特殊,精密度高,结构复杂,清洗难度较大。
用后其管腔、齿槽、关节部位若不彻底清洗将残留大量的致病微生物而形成生物保护膜,妨碍灭菌介质的穿透而导致灭菌过程失败,造成医院交叉感染,威胁患者的健康或生命。
有研究[6]显示:通过手工清洗,内镜上附着的污染微生物可以平均降低4个对数级,几乎可以将患者来源的致病微生物全部去除。
使用多酶清洗研究发现自然除菌率达98.1%。
对AIDS患者使用过的内镜进行研究发现,通过手工精细地清洗之后HIV检测全部为阴性,这足以说明清洗的重要性。
1.2确保灭菌质量彻底清洗能去除可见污物,降低内镜器械上的生物负荷,清除细菌内毒素,提高灭菌成功率,确保灭菌时达到无菌保障水平(SAL)10-6。
灭菌要达到(SAL)10-6将依赖于设备上污染的微生物数量和类型、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数量以及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对灭菌过程的影响[6]。
等离子体灭菌法是目前适合于内镜灭菌的最新的物理灭菌方法之一,Aifa等[5]研究发现10%的血清和0.65%的盐均会使等离子体灭菌器的效果减弱。
从而影响灭菌质量。
2影响内镜器械清洗效果的因素2.1组织管理因素:主要体现在设备购置和人员培训上。
目前有部分医院对内镜的清洗消毒认识不够,购买的内镜设备数量和诊疗人数比例悬殊,规范清洗客观上存在困难。
其次,清洗消毒设备用品准备不齐,如:多酶清洗液、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各种规格的刷子、超声清洗机等,导致规范清洗无法实现。
再次,未配备或少配备专职的内镜清洗人员,或者专职人员培训力度不够,对清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标准清洗程序了解不够,加之内镜设备器械数量有限,供需矛盾突出,手术接台频繁,规范清洗实施不到位。
2.2 内镜器械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其材质和结构上。
内镜器械不同于普通的手术器械,在用材上有其特殊的要求,这就给其清洗灭菌增加了难度。
而且,几乎所有的内镜器械在结构上都存在管腔或关节、齿槽、缝隙,手术后污染物难以彻底清除。
尤其是长时间手术后器械污染物干结未经过保湿处理[7]或清洗不及时,附着在器械关节、齿槽、缝隙、管腔内的有机物完全干结,清洗难度更大。
另外,不可拆卸器械可拆卸器械与在清洗难度和效果上也存在显著差异[8]。
2.3清洗工具的影响2.3.1多酶清洗液武迎宏等[9]研究表明:内镜清洗使用酶洗液与不使用酶洗液在清洗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酶能有效分解黏附在器械上的生物污染物,从而使内镜关节、齿槽、缝隙、管腔等部位清洗更彻底。
而且,酶洗液的浓度、温度、浸泡时间、更换时间等都对内镜器械清洗有影响。
2.3.2超声清洗机超声清洗是将附着在器械上的细小微粒通过高频超声振动将其祛除。
规范的内镜清洗应结合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采用人工刷洗后再超声清洗,能够有效减少附着在器械上的细菌数量和污垢,省其一则影响清洗效果。
目前,因经费所限,我国大部分医院都仅使用人工清洗。
2.3.3其他主要清洗工具: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各种规格软毛刷是内镜清洗的必备工具,缺乏或准备不齐则导致器械管腔、齿槽、缝隙、关节清洗不彻底,清洗质量大打折扣。
2.4清洗方法问题:2.4.1器械处理不及时内镜手术结束后应及时回收器械,回收后的器械应尽快进行洗涤以防污染物干结,血痂干结后的器械清洗成本和清洗时间上都将成倍地增加。
往往在手术量增大、清洗人力不够或晚夜班节假日无专职清洗人员的情况下,内镜器械不能及时清洗。
2.4.2器械清洗的时间不足无论是人工清洗、超声清洗机清洗还是多酶洗液浸泡,都应按《规范》要求对每一个清洗环节给足清洗时间,拆洗的时间不足不能将附着的有机物去除,浸泡的时间不足未能充分发挥酶洁液的作用,影响洗涤效果。
2.4.3清洗操作不规范、程序简化一些医院内镜手术量大,而器械或清洗工具配备不够,为了缩短接台手术衔接时间,清洗人员将使用后的器械只予以人工清洗或只予以机器清洗,或省略多酶浸泡,或缩短浸泡时间,或配置的酶洁液不予更换或更换不及时,或浸泡时不彻底拆卸器械等,人为地简化清洗程序,导致内镜器械清洗不彻底,影响清洗效果。
2.4.4清洗后的器械再次污染清洗后的器械造成再次污染的环节较多,清洗后不及时灭菌会造成残余微生物繁殖。
人工清洗后不烘干或用毛巾、软布擦干均会导致器械再次污染。
3对策3.1提高认识,加强监控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作为诊疗必需的辅助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内镜的清洗消毒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国内医院内镜手术中所用的器械附件,大多数均需再处理后反复使用,为严格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各级各类医院监管部门和直接执行者对内镜的清洗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日均诊疗人数适当增加购买内镜设备,以缓解接台手术多和等待器械清洗消毒的矛盾。
器械购置上,尽量购买可拆卸的内镜器械,便于拆洗。
完善清洗工具,为规范清洗提供保障。
严格按《规范》的要求彻底清洗内镜器械和附件,定期检测清洗质量,以杜绝交叉感染,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
3.2及时处理使用后的内镜器械内镜的清洗应设专职的清洗人员,诊疗量增大或晚夜班内镜手术多时应适当增加清洗人员或增设班次,以保证内镜器械及时尽快清洗,防止附着在器械上的血液、体液的干结。
晚夜班节假日及时清洗确实困难者应将器械初洗后浸泡在多酶洗液中保湿存放。
3.3严格按《规范》程序清洗《规范》要求内镜应按初洗——酶泡——拆洗——超声清洗——清水冲净——干燥上油这一清洗程序执行,保证每一步骤的时间,清洗人员不应因手术量大接台时间紧而任意简化清洗程序和缩短清洗时间。
注意器械初洗冲净应在流动水下进行,酶泡和超声清洗的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
3.4 控制好酶洗液的浓度和温度目前内镜清洗多采用由3M公司提供的安必洁快速多酶洗液和美国鲁沃夫公司等提供的鲁沃夫多酶清洗剂。
有研究[11]显示:一般酶剂在水温30~40℃活性最强,,<3O℃或>4O℃活性下降,水温过高会大大降低酶的活性。
而且配置的酶洗液浓度应该合理,根据器械污染程度按多酶的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合理配置。
《规范》要求:多酶洗液现配现用,以防交叉感染。
3.5防止清洁后的再污染清洗干净的内镜器械应使用吹风机吹干或暖箱烘干,避免使用非一次性的纱垫或软布擦干以造成再次污染。
干燥后的器械尽快进行包装灭菌,最好在4h内,超过12h应予以再次清洗。
总之,内镜清洗的影响因素很多,只要相关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对内镜清洗灭菌有足够的认识,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对《规范》要求的每一道清洗程序认认真真地落实好,那么,内镜的清洗质量就能得以保证,医院的交叉感染才能得以有效地控制。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卫医发〔2004〕100号].[2] 李思,贺吉群,常青。
有机物对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影响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973[3]Mogul R, Bol'shakov AA, Chan SL, et al. Impact of low-temperature plasmas on Deinococcus radiodurans and biomolecules. Biotechnol Prog, 2003,19(3):776-783.[4]Purevdorj D, Igura N, Ariyada O, et al. Effect of feed gas composition of gasdischarge plasmas on Bacillus pumilus spore mortality. Lett Appl Microbiol, 2003,37(1):31-34.[5]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长沙410008)李思张阳德[6]黄靖雄.清洁(cleaning)[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58—560.[7]黄浩,刘葆华,詹德群。
手术器械保湿处理对清洁效果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32-1033[8]邓聚辉,袁柏强。
灭菌后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微生物学检测评价[J]。
河北医学,2005,11(9):805[9]武迎宏,刘荣。
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剂临床使用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9):679-680[10]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19.[11] 李希兰,周刚,古渝屏,等。
消毒供应中心对复用器械清洗灭菌的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388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护理学院作者简介:贺吉群:女,1972年出生,本科,硕士在读,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手术室临床护理研究作者及通讯地址:贺吉群,410008,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术室E-mai l:cshejiq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