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语文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六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8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六 Word版含答案

2018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六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训练六说理要有第二个层次[专题引语] 目前考场上大多数考生写议论文,而这些议论文大多说理浅显,“多在同一平面上滑行”,缺少深入说理的层次和能力。

对此,著名教育家于漪一针见血地指出:分析道理不能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无深无浅,表里不分,就会混淆一片,说不清,讲不透。

于是,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考生应学会深入说理,学会在前一说理层面的基础上掀起第二个说理层次!声音振聋发聩。

如何掀起这第二个议论说理的层次呢?该训练试着与你一起探讨。

真题回放(2016·全国乙)题目见专题训练二“品读佳作”部分。

满分佳作看似不公平的公平河南一考生一个考100分受鼓励,考98分受惩戒;另一个考55分受惩戒,考61分受鼓励:两个学生的遭遇是完全不同的。

尽管单从第二次的表象看,98分受惩戒,61分受鼓励似乎是不公平的,其实是公平的。

为什么呢?因为二人的起始水平不同。

从材料中引出论点:不公平的背后其实是公平的。

第一位学生第一次考了满分,妈妈很高兴地给了他一个香吻,第二次考了98分,妈妈很生气地给了他一个巴掌。

因为该学生与第一次相比退步了,当然需要批评。

而反观之,第二位学生进步了,当然需要奖励。

也许有人会认为98分挨巴掌,61分得香吻是不公平的,这就是他没有看到两人起始水平的结果。

奖惩机制是公平的。

说理层次一:结合漫画内容说明公平的理由。

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主张面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措施:面对子路这样的莽撞学生,就需要劝他三思而后行;而面对冉有那样遇事不果断的学生,自然就要劝他当机立断,不复拖延了。

这道理和漫画的道理是一致的。

成绩好的学生退步就需要鞭策敲打,而成绩差的学生进步则需要鼓励奖赏。

即使横向来看,第二次成绩的差异及其后果看上去并不公平,但相较二人自身发展而言,却是最合理不过的公平。

,说理层次二:联系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和做法论述公平的理由。

全球气候变暖应对协定在巴黎顺利签约,标志着各国责任机制再次取得进展。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提分专练 第六练 古诗鉴赏(附答案精析)

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考点提分专练 第六练  古诗鉴赏(附答案精析)

专题一诗体突破诗体一诗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家行王建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开头两句,写村子里男男女女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一个“别”字,暗示了村民们平日生活的辛酸。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

C.五、六两句写村民们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

野蚕化蛾出茧,在桑叶间扑扑地飞来飞去,衬托出村民们兴奋喜悦的心情。

D.七、八两句写村民们拿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绢匹交租,因丰收而足够应付官家,隐含着村民们的喜悦心情。

E.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前八句精练地勾勒出一幅幅丰收年景图。

整首诗前后映衬对比,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2.简析本诗后四句的内容及其传递出的思想感情。

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受。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作者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4.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项复习(六)综合运用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项复习(六)综合运用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专项复习(六)综合运用一、拟写标题类1.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人民网4月11日电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青少年足球基金发起的公益项目“绿茵计划”10日在北京启动,旨在改善偏远山区成绩优异的少年足球队的踢球环境。

“绿茵计划”的内容包括将学校的泥土地球场改建为绿茵草坪,提升基层教练员水平,为学生提供足球训练装备以及为成绩优秀的球队提供前往国外优秀青训营的机会等。

绿茵计划“希望三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为100个偏远地区的优秀球队建立绿茵球场,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足球装备。

标题:青少年足球基金公益项目“绿茵计划”启动理由:因为它抓住了导语的核心内容,使人印象深刻,有吸引力。

2.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则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2017年4月14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高峰论坛暨2017全国知名实体书店CEO 峰会在西安举行。

陕西省出版物发行协会、西安市图书发行协会、陕西书业商会提议,由参加本届大会的实体书店共同发起,成立“全国知名实体书店联盟”。

“全国知名实体书店联盟”。

将汇集书店资源,为实体书店发展,创建平台,疏通渠道,提供支持。

解决实体书店困难,根据联盟书店运营要求,协调联盟书店资源,提高联盟书店发展能力,使实体书店得到良好的发展。

标题:全国知名实体书店CEO峰会在西安举行理由:因为它包含了新闻内容的对象、地点、主要事件,语言简练,重点突出。

www-2-1-cnjy-com3.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2017年4月1日讯这两天,贯穿许昌市的清潩河畔樱花盛开,当地举办了首届樱花节,大批市民趁着好天气来踏青赏花。

可就在三年前,一年四季这条臭水河让人很闹心。

这也是当地政府最头疼的事儿。

因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日趋严重,原本就缺水的许昌,每年枯水期,市民们吃水都成问题。

转机出现在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许昌市每年能分得2.26亿立方水,完全满足了许昌市民的吃水问题。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专项复习(六)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三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2)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3)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4)自非亭午夜分..夜分:半夜(5)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6)至于夏水襄.陵襄:升到高处(7)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8)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9)不以疾.也疾:快(10)则素湍..绿潭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11)回清..倒影回清:回旋的清波(12)绝.多生怪柏绝:极高的山峰(13)飞漱..其间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4)每至晴初..霜旦晴初:天刚放晴(15)每至晴初霜旦..霜旦:下霜的早晨(16)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3.解释下列多义词。

(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良: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6.翻译下列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太阳。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专题训练九+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专题训练九+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训练九记叙类文章巧构思[专题引语] 精巧而新颖的构思往往是赢取读者青睐的最重要途径,也是作文创新的重要标志。

善于谋篇,长于布局,精于筹划,巧于运思,不但是一种技巧,而且是一种艺术,它决定着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

尤其是供阅卷老师评等级赋分的考场作文,在构思方面若能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做到独特、新颖、匠心独运,那么文章升格获得高分将会成为现实。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巧妙的构思就像天上的云锦,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出自心中。

记叙类文章尤以精于布局,巧妙构思取胜。

那么,它是如何精于布局,巧于构思的呢?真题回放(2016·全国乙)题目见专题训练二“品读佳作”部分。

满分佳作觅春安徽一考生寒假期间,春寒料峭,这时的春天是需要细细寻觅才看得见的。

带着觅春的想法,一大早,我就出了家门。

点题,同时引出了“寻春”线索。

腊梅和迎春算是天生赶早的勤快姑娘,已笑意盈盈了。

韭菜是居家急用的,肥力足,又是向阳坡,也才只长了一指长。

几茎不怕冷的野菜,打从缝隙间向外探视着。

芍药牡丹,则是刚刚冒出地面的小黄毛丫头,瑟瑟蜷曲令人心疼,倒担心夜晚的冷冽能把她们冻得缩回了头。

寻到春的讯息:笑意盈盈的腊梅和迎春,还有韭菜、野菜、芍药牡丹,这时的牡丹是刚冒出地面的小黄毛丫头。

忽然小巷深处,一家门前的荆棘栅栏里,特茂盛地葱绿着两团植物,至少半米高。

急奔过去,是牡丹!从那伸展的掌形叶片能够认出,还有鼓胀的花苞,形同仙桃,似乎再有十天八天就开绽了,抑或立等可开呢。

惊奇着赞叹着就纳闷了:春天特别的厚爱?新品种?还是她们又耍脾气了——偏偏要把世俗的冬天开成牡丹的新天下?觅到了含苞待放的牡丹,既惊奇又纳闷。

正疑惑时,门里出来一位中年妇人。

“怎么回事呢,您这牡丹?”我提出了疑问。

妇人得意地解释:“塑料小棚的功劳呗!这两棵牡丹有年头了。

每年都急于早早见到她们开花的美貌,终于想出了这好办法。

现在小棚撤走了,可不就看到了即将盛开的牡丹?”“那别的牡丹开花时,她们还跟着延长花期吗?”“那倒不会!她们一年只开一茬呢。

2018年语文中考复习人教版专题练习:六、童 年

2018年语文中考复习人教版专题练习:六、童 年

六、童年【作者简介】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作家。

【作品简介】《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它讲的是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通过一个儿童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帝国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让读者了解到俄罗斯帝国时期的社会风貌,感受到了当时俄罗斯帝国社会的腐败,人民生活的痛苦。

【主要人物及情节】人物相关故事性格特征/人物形象阿廖沙①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这是儿童的天性。

②关于上帝的问题,他喜欢外祖母的上帝。

③对外祖父的看法时好时坏,外祖父打他的时候他恨外祖父;外祖父来看他时,他又觉得外祖父不那么讨厌。

天真活泼、心地善良①对外祖父和舅舅虐待小茨冈的行为极其痛恨,同情小茨冈和格里戈里。

②继父欺负母亲时,阿廖沙用刀子刺伤继父。

③为了替外祖母报仇,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

有正义感、有同情心,敢于同邪恶力量作斗争为了生存而利用课余时间捡破烂换钱,给外祖母补贴家用。

[南宁2015]懂事、孝顺、坚强、能干①母亲再婚,阿廖沙对周围失去兴趣,想过独居生活。

独立、顽强、自信②感受不到家的温暖,在学校受到刁难,与继父不合,又回到外祖父已破产的家。

③母亲死后不久阿廖沙便到“人间”谋生。

外祖母①火海中抢出一桶硫酸盐,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

②挺身拦住受惊的马。

果敢、刚强喜欢唱歌、跳舞,讲各种故事,陶冶了阿廖沙的情操,给阿廖沙的童年增添了色彩。

颇有诗意,热爱生活①懂得坏事是由生活的贫困引起的,对贫困了解得十分清楚。

②经常忍受丈夫的打骂和儿子们的粗鲁行为。

③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默默地承受。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广、甘于忍让、任劳任怨①是阿廖沙的启蒙老师,对阿廖沙的性格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②经常给阿廖沙讲一些怜悯穷人、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十 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写作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十 含答案

[专题引语] 长期以来,考生写记叙文几乎形成了一种定势:从“我”的角度叙述,而且“我”一定是作者自己。

单调、狭窄的叙述视角,使考生走不出构思、想象的小圈子,无法上升到“大我”的视野,千文一面,“面目可憎”。

其实,只要把“我”的叙述视角轻轻一变,就能美妙无限:开阔视野,拓展写作的空间,“吹皱心中写作的一池春水”。

研习完该专题训练,你的写作会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真题回放(20xx·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做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佳作“摄影机”如是说贵州一考生换一种写作视角,可以开阔考生的视野,拓展写作的空间。

“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中的“你”,本指作者自己。

但在作文中,很多考生都会将自己转化为其他人称或其他事物。

比如“小刘酷爱摄影”这则材料,将“我”幻化为“摄影大师”,可以欣赏和点赞小刘的作品和人品;将“我”幻化为“摄影机”,可以见证小刘的成长历程;将“我”幻化为“大山爷爷”可以讲述小刘喜怒哀乐的故事;将“我”幻化为“网友”,可以从真与假、美与丑的比较中评价小刘作品的价值取向;将“我”幻化为“摄影作品”可以记述作品诞生历险记,反映小刘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将“我”幻化为“小刘”,可以自陈心曲,感恩数码时代成就自己的梦想。

(编者)一、“我”的视角转换记叙文一般要有“我”,考生写记叙文都会用“我”的视角去写,这固然不错,但是文中的“我”不一定就是作者自己。

2018年人教版语文高考讲义:写作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人教版语文高考讲义:写作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四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训练四扣“料”行文[专题引语] “考场上,考生作文最大的问题不是跑题,而是偏题!”阅卷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实质。

是呀,考场作文偏离题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不少写作高手总在这方面“阴沟里翻船”,以致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

当然,偏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

可是,你想过没有,偏离题意有时并不源于我们审题不准,而是因为我们在审准题意后,在写作过程中发生了偏离。

其实如果我们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点题扣料的方法,那么,带给我们的将不仅仅是把审题带入了安全区,更在于使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能把精力用在构思、语言上,从而写出考场上的人生得意之作。

真题回放(2016·全国乙)题目见专题训练二“品读佳作”部分。

满分佳作一点进步,一种人生广东一考生标题既点明了中心,又扣住了漫画寓意的关键词:进步。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

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得人生疼。

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拟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

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

这段叙述,既是很自然地出现,又与漫画材料大致相同,很妙的“见料”一笔!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

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

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卷。

也许是好事多磨,女孩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多出了很多,但依然未能考上梦想的院校,只因几分之差。

依然是叙述“女孩”的考试经历,依然暗暗“见料”。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得躺倒在地。

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点点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

这时,女孩的父亲躺在了她的身边。

“对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

”“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六说理要有第二个层次
[专题引语] 目前考场上大多数考生写议论文,而这些议论文大多说理浅显,“多在同一平面上滑行”,缺少深入说理的层次和能力。

对此,著名教育家于漪一针见血地指出:分析道理不能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无深无浅,表里不分,就会混淆一片,说不清,讲不透。

于是,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考生应学会深入说理,学会在前一说理层面的基础上掀起第二个说理层次!声音振聋发聩。

如何掀起这第二个议论说理的层次呢?该训练试着与你一起探讨。

真题回放(2016·全国乙)题目见专题训练二“品读佳作”部分。

满分佳作
看似不公平的公平
河南一考生
一个考100分受鼓励,考98分受惩戒;另一个考55分受惩戒,考61分受鼓励:两个学生的遭遇是完全不同的。

尽管单从第二次的表象看,98分受惩戒,61分受鼓励似乎是不公平的,其实是公平的。

为什么呢?因为二人的起始水平不同。

从材料中引出论点:不公平的背后其实是公平的。

第一位学生第一次考了满分,妈妈很高兴地给了他一个香吻,第二次考了98分,妈妈很生气地给了他一个巴掌。

因为该学生与第一次相比退步了,当然需要批评。

而反观之,第二位学生进步了,当然需要奖励。

也许有人会认为98分挨巴掌,61分得香吻是不公平的,这就是他没有看到两人起始水平的结果。

奖惩机制是公平的。

说理层次一:结合漫画内容说明公平的理由。

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主张面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措施:面对子路这样的莽撞学生,就需要劝他三思而后行;而面对冉有那样遇事不果断的学生,自然就要劝他当机立断,不复拖延了。

这道理和漫画的道理是一致的。

成绩好的学生退步就需要鞭策敲打,而成绩差的学生进步则
需要鼓励奖赏。

即使横向来看,第二次成绩的差异及其后果看上去并不公平,但相较二人自身发展而言,却是最合理不过的公平。

,
说理层次二:联系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和做法论述公平的理由。

全球气候变暖应对协定在巴黎顺利签约,标志着各国责任机制再次取得进展。

而在这之前,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到底谁应该负更大责任的问题曾引起广泛讨论,发达国家提出了均摊责任的主张。

为什么?因为现在大家都在生产,都在排放废弃物。

这个道理听上去不错,但实际上,发达国家承担更大的责任才是合理的。

因为早在几十年前,发达国家早已凭借率先崛起而浪费了大量资源,排放了大量污染物。

因此,发达国家冠冕堂皇的所谓道理,其实是无视起点不同而作出的不公正判断。

说理层次三:援引全球气候大会责任分担的事例阐述无视起点的公平是不公平的。

这是全文说理深入的亮点。

作者这一联系,使说理一下子从材料中跳出来,把论点臵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了。

公平正义是人类历史的追求,也是当今“中国梦”的重要目标。

只是,我们在谈论公平时不要为表面的“不公平”所蒙蔽,而要看清本质,关注起点。

这样,我们才不会有失公允。

我想,这也是漫画要传达给我们的寓意。

总结提升:关注公平,更要关注起点;不忘关联漫画材料,结构圆合。

亮点点评作者看问题的眼光独特而深刻,能从表面上的不公平看到背后的公平问题,尤其看到了“起点公平”问题,这样来立意很不一般。

更有值得称道的说理妙笔,就是能由此及彼地谈孔子“因材施教”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谁应该承担环境治理的更多责任”问题,摆脱了就事论事的说理模式,扩大了说理的时空,这种“远征”的思维方式和说理方式值得学习。

考生开篇提出论点后便展开论证,可是,这展开的论证往往“平面”“单一”。

只在同一个论述角度(方面)内打转转,最后匆匆结尾了事。

走出本论部分说理平面化、简单化的困局就是能在此基础上运用一些说理方式或独特思维,把说理继续下去,深入下去,这样就可以掀起议论说理的第二个层次来。

那么,这些说理方式或独特的思维是什么呢?
1.联今
就是在进行一轮说理后再联系现实话题,列举与解剖现实问题。

这种写法不仅保证了说理的深入,而且会让考生在针砭时弊中“激扬文字”,便于写出充满激情与富有文采的段落来。

当然,联系现实不一定都是列举时弊,也可以列举“正能量”。

“联今”千万不要在开篇不久进行。

因为“联今”后就会顺势写出“怎么做”的内容,而论证“做法”为时尚早。

其实,“联今”才是议论文的灵魂,它强调的是现实针对性,能纠正“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考试”的不良动机,能体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精神。

2.远征
如果说“联今”是与现实零距离的话,那么“远征”就是远离现实话题,拓开说理时空,把读者的视线引入更远的时空。

如“规则”话题如何“远征”呢?在确定“规则成就方圆”论点接着论述“规则”的重要意义后,我们完全可以从更远的时空展开深入说理:①从时间角度谈规则在古代的重要意义,在将来的重要意义;②从空间角度谈规则在西方的重要意义,在校园、在商场、在军队等的重要意义。

这种拓开说理时空式的“远征”,既给人以跨时空的美感,又显示出作者的观点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也表明了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许多考生说理时视界太窄,不能把观点放在悠远的历史时空中看,不能把观点放在今天日益开放的中西方文化背景中比较,囿于一隅,成井底之蛙。

试想,我们的社会是多么开放,走出国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像串门一样寻常了,可是,我们说理的思维还是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为什么不在文章中引入西方材料、西方文化观点呢?
3.质疑
现代教育家夏丏尊、刘薰宇说:“说明文比较地偏于客观的,所以有时因各人的见解不同,不能人人一致,也有敌论者,但作者并不预计的。

议论文恰恰相反,实际上虽未必就有人反对,作者心目中概假定有敌论者立在前面。

”此概定的敌论者,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读者”。

议论文的写作,一旦观点提出之后,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只顾寻找论据“证明”观点,那些只想着证明自己观点的作者,只是呈现单向度与单一思维,会导致说理平面化。

夏丏尊、刘薰宇告诉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时,要将自己作为虚拟的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