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5篇【汇总】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5篇【汇总】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5篇【汇总】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以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下面将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作文5篇【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5篇【汇总】1丑小鸭续写丑小鸭从一个丑丑的鸭子成了一只高贵、美丽的白天鹅。

人们夸奖她,孩子喜欢她,小鸟儿敬仰她,但是她一点儿也不高兴,因为——她这么受欢迎,别的天鹅不高兴了,她(他)们总是在暗地里说她的坏话、贬低她。

一天,一只名叫艾琳丽的母天鹅,对她的小鱼朋友琳达说:“琳达,你觉得新来的那只鸭子丽琪怎么样啊?”“鸭子丽琪?好像我不认识也,我只认识那只天鹅丽琪哦。

”琳达皱着眉头说。

“就是她啦!”艾琳丽没好气地回答道。

“哦,她呀,挺好的啊,又漂亮、又聪明、又善良,我挺喜欢她的。

怎么了?”琳达天真地说,她一点也没听出艾琳丽十分讨厌丽琪。

“琳达,你记着,我恨死你了。

”“为什么?我怎么了?” “你明知我讨厌丽琪,为什么你还故意气我?”“我不知道啊!”“好了,我们的友谊到此结束,我不想再见到你了!”就这样,善良的丽琪“破坏”了艾琳丽与琳达的感情。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这,天鹅丽琪在动物心目中越来越坏了。

一天,一个不速之客打破了天鹅寨的宁静、安祥,他就是大灰狼艾克奥。

艾克奥来到天鹅寨后,总是欺负天鹅们。

他一会儿恶作剧,一会儿又捉弄天鹅,甚至有时还吃掉几只。

但是谁又能阻止他呢?天鹅能和大灰狼斗吗?不被他吃了已经不错了。

丽琪召来了全寨所有的公天鹅,说:“我们不能再这样了,要不,我们寨就全完了!”“话是这样说,可是我们又斗不过他。

”年轻的普里克说道。

“那我们可不可以用武器呢?”普里克又问。

“好了,我们回家自已做一种武器,两天后我们再比一比,谁的好就用谁的。

”回到家后,丽琪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主意,在水枪中装入烈性麻药,被打中者会昏迷两小时。

她的这个麻药水枪一露面就成了抢手货。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说课稿(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整个说课我将分三部分进行讲述,即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单元在九年级下册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唯一的小说单元。

它围绕着“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择了四篇中外小说,它们虽然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但都是写人的名篇,在人物刻画方面各具特色。

涉及的生活范围既有科举时代下层知识分子悲酸的命运,也有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的独特风貌;既有沙皇统治时期趋炎附势的小官僚形象,也有对美国西部淘金者硬汉形象的逼真刻画。

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兴衰荣辱,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与精神风貌.对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获得语用经验,培养语感,练就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小说,每位老师应该明白,教材无非是给了我们提供学习小说的例子,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从对这四篇小说的学习中,认识小说、了解小说并指导学生进行小说创作,实现语用经验的传递、语感的迁移。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在精短的篇幅中,塑造孔已己这样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弱者。

小说以众人的哄笑贯穿全文,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这阵阵笑声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喜写悲,更添悲色。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蒲柳人家》新授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蒲柳人家》新授课件

文章用了哪些描写方式来 表现她的性格?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侧面描写
3、找出并阅读与“何大学问”有关的语 句和语段,根据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4、何大学问的性格:
侠肝义胆, 仗义疏财 ,慷慨豁达, 好说大话 ,喜戴高帽,爱讲排场、 摆阔气。 文章用了哪些描写方式来 表现他的性格?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
9、请你仿造例句说几句话,要求用 上一条俗语。 例句:刚进门,王刚就叫他妈劈头 盖脸地骂上了,弄得他丈二和尚摸不着 头脑。
五、扩展延伸
1、从小说《蒲柳人家》所描写的景物和 风情中,我们仿佛闻到了浓浓的乡土气息, 欣赏京东北运河畔的风光,如同漫步在家 乡的土地上。为此班上将举行以“家乡美”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 成下列内容:
……
2、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 号称“一丈青大娘”?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 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 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 青扈三娘颇为神似。
3、何满子的爷爷为什么叫“何大学问”
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非 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技有叶, 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 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 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4、试找出“何满子”家乡的风 土人情(风俗习惯)。
穿红兜肚 拜佛许愿 烧香上供 洗三
运河拉纤
长命锁
找当地权威人士调节各种 纠纷……
四、合作探究
1、找出并阅读与“一丈青大娘”有关的 语句和语段,根据内容概括她的性格特征。
2、一丈青大娘的性格:
胆大泼辣、刚直不阿 热情豪爽、勤劳善良 口苦心甜、溺爱孙子, 朴实能干。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下第二单元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单元复习之知识点概括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3.1中国担当积极有作为贡献中国智慧3.2与世界深度互动中国的影响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第四课与世界共发展4.1中国的机遇与挑战新的发展契机新风险新挑战4.2携手促发展积极谋求发展共享发展机遇3.1中国担当积极有作为贡献中国智慧总结:1.中国担当的积极作为?(中国担当体现在哪些方面4点)29-31①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9页)②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

(30页)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用有限的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解决了世界上约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七亿多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对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30页)④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家地位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31页)2. 我国基本国情:30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对策:这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3.中国担当,向世界贡献了哪些智慧(中国如何参与国际事务)31-①随着国家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为国际社会各种难题与危机的化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担当向世界展现了大国风范,显示了中国智慧。

P31②当今世界的发展,需要新思路与大智慧的引领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32③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

同时,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

32④中国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同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上说话办事的实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内含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内含集体备课、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这一中心,选编了四篇中外小说。

它们题材多样,人物形象鲜明,意蕴丰富,构思精巧,写法多变语言生动。

其中,《孔乙己》通过小小的咸亨酒店,在简练的描写和对话中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在看客对孔乙己的揶揄中展现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

《变色龙》用夸张的情节和精妙的细节描写,刻画了沙皇专制统治下警察的虚伪嘴脸,以及小市民麻木、愚昧的形象,讽刺了当时警察制度的不合理。

《溜索》通过写奇险高山深涧中的一次溜索经历,表达了对马帮汉子的赞美。

《蒲柳人家》(节选)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京东地区大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热情赞扬了那些淳厚朴实劳动人民。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应在快速梳理情节的基础上,把人物形象分析作为教学重点。

《孔乙己》应侧重从“看”与“被看”的关系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人物关系、环境描写、叙述人称等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变色龙》应侧重分析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以及夸张、对比、讽刺手法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溜索》应侧重分析如何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深层思考作品主题。

《蒲柳人家》(节选)应侧重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

写作训练“审题立意”应引导学生写作时先审清题目,再确立中心思想,做到不跑题、不偏题、立意恰当。

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要引导学生培养合作意识,锻炼口语交际、写作表达的能力。

5.孔乙己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通过研读有关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品析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认识作品深刻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的小说,主要收录在《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中,其中他自己表示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巴金先生曾热情地赞叹这篇小说,说:“《孔乙己》写得多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字词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字词

《孔乙己》1、曲qū尺形2、盐煮笋sǔn3、茴huí香豆4、荤hūn菜5、大抵dǐ6、咸亨hēng酒店7、侍shì候8、羼chàn水9、乱蓬蓬pãng 10、绰chuî号11、伤疤bā12、绽zhàn出13、涨zhàng红脸14、书籍jí15、纸张笔砚yàn 16、间jiàn或17、不屑置辩18、颓tuí唐不安19、模mú样20、写账zh àng 21、打折shã22、折shã本23、棉袄ǎo 24、门槛kǎn 25、夹jiā袄26、蒲pú包27、营生28、格局《蒲柳人家》1、晌shǎng午2、拴贼扣3、烟囱cōng4、痱fâi子5、臊sào得6、擀gǎn面杖7、梆bāng打8、威吓hâ9、阎yán王10、芭蕉11、一气呵hē成12、篱笆bā13、纤qiàn 夫14、吆yāo喝15、镯zhuï子16、戳chuō破17、腌ā臜zā18、风吹乍蓬pãng 19、捯dáo气20唿hū哨shào21、咔kā吧22、掌舵duî23、驾驭yù24、呱gū呱坠地25、拗niù不过26、筵yán席27、到了儿liǎor28、提心吊胆29、隐匿30、勒lâ令31、名讳huì32、古驿yì道33、温驯xùn 34、保镖biāo 35、腰缠万贯36、戏谑xuâ37、荣膺yīng 38、酉yǒu 39、咬文嚼jiáo字40、崇山峻岭41、书囊náng 42、威风凛lǐn凛43、滑稽jī44坍tān塌45、断壁残垣yuán 46、蓬蒿hāo 47、荆棘jí48、跳跶da 49、私塾shú50、掂diān量51、枯燥zào 52、如坐针毡zhān 53、莺啼燕啭zhuàn 54、剜wān肉55、腻nì歪56、天伦之乐57、捎shà马子58、噘juē嘴59石敬瑭táng 60、捻niǎn麻绳61、瓦罐guàn 62、抡lūn圆了63、牲口贩fàn子64、嫌xián弃65、擦拭shì《变色龙》1、筛shāi子2、无精打采cǎi3、醋cù栗4、浆jiāng硬5、坎kǎn肩6、赫hâ留金7、赦shâ免8、姓郝hǎo9、旗帜zhì10、咳嗽sîu 11、无缘无故12、魁梧wú13、戳chuō到14、胚pēi子15、调tiáo节16、洋溢yì17、惦diàn 记18、掂diān量19、伶俐20、恐吓hâ《热爱生命》1、束手无策2、狼嚎háo3、帐篷pãng4、驯xùn鹿5、转瞬即jí逝6、衔xián着骨头7、苔藓xiǎn8、吮shǔn吸9、捣dǎo成酱jiàng 10、露lù宿11、迟钝12、咀嚼juã13、蜿蜒14、海市蜃shân楼15、巉chán岩16、耷dā拉17、蒙mãng蔽18、停泊bï19、驳bï船20、船舶bï21、加冕miǎn 22、膝xī盖23、半身不遂suí24、舐shì着25、黏nián膜26、踉踉跄qiàng跄27、沼泽28、浆jiāng果29、鲦tiáo鱼30、提dī防31、粗厉32、惨嚎háo 33、骸hái 骨34、吮shǔn吸35、辗zhǎn转36、鲜血淋漓lí37、跛bǒ着脚38、躯壳qiào 39、吹毛求疵cī40、摔跤shuāi 41、苛kē刻42、奄奄yǎ一息43、窒zhì息44、漂piāo游45、喘chuǎn息46、掐qiā着47、纯粹cuì48、纳粹cuì。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2.赏析语言品人物 活动一
整理回顾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所学的 从人物描写、情节和环境等角度来分析人 物形象的方法。
2.赏析语言品人物
活动二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精读小说,分析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并用150字左右概述人物形象填写人物卡片。
1.为帮助同学们理解孔乙己人物形象,语文老师要求大家在文中圈划出描写孔乙己神态、外貌、语言、动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低阶目标
通过阅读鉴赏活动,认识四篇小说不同的语言风 格,体会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感受小说的语言 艺术。结合小说创作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 历,放在时代背景中客观认识和评价小说中人物 和故事。
2.高阶目标
通过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探究主旨,情境仿写 等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分类比较、辨析评价、整理总结等活动,激 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提炼、分析、评价、思 辨、归纳的能力。
设计意图
三、学习流程
学习流程分为三个课段,层层递进,第一课段“梳 理情节讲故事”,学生初步阅读小说,通过回顾方 法、撰写故事稿、开展故事大赛并布置“小说天地 ·故事荟萃”区域的活动梳理故事情节;第二个课 段“赏析语言品人物”,学生运用前一个小说单元 习得的方法即从人物描写、情节或环境的角度的方 法,并借助制作人物卡片写人物简介或作画的活动 分析人物形象;第三个课段“综观百态辩主题”, 学生在探讨小说主题的基础上开展“时代造就人还 是毁灭人”的辩论活动,加深对小说通过塑造人物 反映社会问题的认识,并让学生综合小说所学知识 和技能,通过微写作将自己对课文人物、情节和主 题的理解展示出来。
3. 开展讲故事大赛,评选“最佳故事讲述人”。
4. 选取4份优秀的情节梳理成品,做适当的美化,粘贴到黑板“小说天地”的“故事荟萃”。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_第二单元_第6课_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_第二单元_第6课_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综合题1. 史料一史料二(素养专练)(1)依据史料一,指出19世纪以来,四国的人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出美国人口增长的情况。

(2)依据史料二,指出英国农村和城市人口比例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种水稻的新技术和新型工具,使生产效率和产量大幅度提升,从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富余产品。

随着可以用于交换的农产品的增多,贸易日益发达,制造业愈加兴旺,最后出现了一个闲暇时间很多的中产阶级。

﹣﹣摘编自(美)詹姆斯•麦克莱《世界科学技术通史》(1)依据材料一,列举中产阶级在宋朝出现的条件。

材料二:如表和图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改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材料三: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据表和图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据材料三概括其原因。

(3)综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二、选择题某同学在分析“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时,对表中城市人口增长的原因列出了下列几项,根据表中的年份判断,其中最主要的应是()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A.城市一般地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口聚散B.城市服务设施齐备,对农村人口具有吸引力C.统治者一般居住在城市,便于统治农村D.工业革命促进人口流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19世纪初,英国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已经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了。

英国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劳动力素质提高B.劳动力不足C.劳动力结构的变化D.农业发展落后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约900万增加到将近1800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复习与检测一、复习要点1.诵读回味,加深理解体悟。

2.总结赏析新诗的方法策略,实践巩固。

二、复习过程1.回顾诗篇中的艺术形象(意象)及主旨。

2.有感情的诵读及品评。

3.总结新诗借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拟人、反复,排比,比喻,对比,押韵等。

4.课堂练笔——任选其一1)将本单元六首诗的题目连缀起来写一段话。

尽量能概括诗篇的内容。

2)试写一首表现爱国思乡感情的小诗。

5.生词积累运用(选用本单元所学生词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6.阅读拓展(略)7.单元检测(略)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人物画廊”选编了四篇小说。

《孔乙己》通过塑造孔乙己这个“多余”“怪异”的艺术形象,揭露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罪恶,表现冷酷的社会现实。

《蒲柳人家》一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运河边上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别致深邃的审美情趣。

《变色龙》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一条狗的态度翻云覆雨的变化,刻画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官吏形象,引人发笑,启人深思。

《热爱生命》讲述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靠着顽强的意志活下来的故事,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的讴歌。

赏读这些作品,能够引发学生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二、教学目标1.积累生词,进一步了解有关小说的文体知识及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2.把握小说故事情节,认识作品中的主人公,进而联系自己的经验审视人性,认识社会。

3.品味文学语言,赏析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小说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品味语言。

难点:理解小说主旨。

四、课时分配第5课、第7课各两课时,第6课、第8课各一课时,单元起始课、复习、检测各一课时,共预计9课时。

单元起始课1.通读本单元各篇课文,把握主要情节及人物。

2.回顾小说三要素及阅读方法,明确学习要点:A把握小说情节,认识主人公,理解主旨,审视人性和社会;B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C积累语言素材,揣摩关键词句。

3.词语理解、积累、运用及检测。

5.孔乙己一、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情节结构,认识孔乙己这一可笑、可怜、可悲的艺术形象,探究其悲剧命运的原因,深入领悟小说主旨。

2.品味文章含蓄深刻、辛辣有力的语言。

3.赏析小说以笑写悲、选用第一人称多角度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孔乙己,品味语言难点:探究孔乙己性格形成及悲剧命运的原因,以笑写悲的艺术手法,叙述视角的选择。

三、教学流程1.导入教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找出与孔乙己有关的情节,概括复述,按照“序幕—主体—尾声”三部分梳理情节。

2.认识孔乙己。

1)从姓名、身份、外貌、衣着、爱好、经历等方面介绍孔乙己,写一份人物简介。

2)结合文章描写孔乙己肖像、动作、语言的语句,揣摩其心理,认识其性格:好喝懒做、自命清高、麻木不仁、迂腐不堪、善良热情。

3.探究孔乙己性格及其悲剧命运形成的原因。

1)提示:从孔乙己自己的言行举止寻找内部原因,从掌柜、短衣邦、小伙计、丁举人等人的表现发现其外部原因(即冷漠自私、趋炎附势的世态人情,愚昧麻木的民众。

顺便品读文中环境描写的文句,理解其意义及作用。

)但一切都可以归结于:落后反动的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和政治制度。

2)结合作品创作背景总结小说主题。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

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并揭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教师总结:性格决定命运,悲剧的性格导致悲剧的命运。

孔乙己是可笑的,也是可悲的,更是可悲的;是孔乙己个人的悲剧,也是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是落后的制度和文化的悲剧,是整个民族的悲剧。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正是鲁迅寄托于悲剧之中的感情。

4.赏析与探究1)以笑写悲的艺术构思。

(结合练习一)2)叙述视角的选择。

(结合练习二)3)深刻含蓄,极具表现力的语言。

(结合练习三)4)质疑比拼(示范:穷困潦倒的孔乙己为嗜酒如命?他为何总偷何大人、丁举人等人?为何不偷咸亨酒店的掌柜?)5.课堂拓展拿起你手中悲愤的笔,以作者的口吻对孔乙己或那个时代的芸芸众生说几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愿。

6.课外拓展(自主选择)自选角度(语言、形象、手法、主题等)比较《孔乙己》和《范进中举》。

7.布置作业(略)附板书设计:好喝懒做自命清高孔乙己麻木不仁迂腐不堪善良热情教后反思:6.蒲柳人家一、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叙事线索,把握主要情节。

2.借助文章中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欣赏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两个文学形象。

3.积累经典句段,体会作品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主人公,赏析并积累语言。

难点:体会作品的民族风格。

三、教学流程1.导入教学,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了解《蒲柳人家》全文概况。

(见《教材全解》)2.速读课文,把握叙事线索及主要情节。

文章以何满子的成长经历为叙事线索,采用倒叙的方式,塑造了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两个文学形象。

与一丈青大娘有关的主要情节:(1)给孙儿做红兜肚(2)大闹运河滩(3)喜迎何满子(4)强留何满子(5)状告何满子与何大学问有关的主要情节:(1)威震古北口(2)扶贫救弱(3)外号由来(4)苦做学问(5)心中的苦衷与希望(6)聘用老秀才(7)疼爱何满子(8)口外遇险(9)气拴何满子3. 借助文章中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欣赏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两个文学形象。

(提示:抓住外号由来分析,如何大学问外号中的“尊敬”和“戏谑”因素。

)一丈青大娘:抱打不平、正直善良、泼辣豪爽、精明能干、溺爱孙儿。

何大学问:仗义疏财、好说大话、爱讲排场、大胆能干、疼爱孙儿。

4.联系文章内容认识作品艺术的民族风格,品味积累语言。

1)主人公形象具有传统小说中人物的精神特征,这是民族思想、审美追求的体现。

2)故事情节中富有传奇色彩。

3)民俗风情中的乡土气息。

4)语言运用的民族特色。

(提示:结合练习二从句式、修辞、措词等角度分析,并进行诵读、批注。

)A、口语、俗语、方言及书面语相融,既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显示出雅俗共赏的风趣;B、押韵、对偶、排比的运用,读来抑扬顿挫,颇具节奏感;C、大胆有趣的夸张凸显人物形象和生活情趣。

5.课堂实践选择精彩句段摘录、背诵、仿写。

6.教学总结“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

”(刘绍棠语)附板书设计:一丈青大娘蒲柳人家何满子(线索)民族风格(人物、情节、生活、语言)何大学问教后反思:7.变色龙一、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情节结构,认识变色龙形象特征及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从社会制度和人性美丑两个方面理解作品主旨。

2.赏析小说通过夸张、对比等手法及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讽刺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变色龙形象,赏析讽刺艺术。

三、教学流程1.导入教学,介绍作者,结合注释解读课文题目。

2.速读课文,把握情节结构。

提示:主人公?主要事件?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明确:人物出场(环境、场所)——故事开端(接受案件)——发展、高潮(审理案件)——故事结局(放狗、吓人)3.研讨与赏析1)对待狗咬人事件,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期间,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戏剧性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与自然界的变色龙相比照。

)2)奥楚蔑洛夫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作者通过哪些方法表现这一变色龙形象?——见风使舵、欺下媚上,是官性与奴性的完美结合。

作者借助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及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结合具体的文句分析)3)作品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今天读来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举例证实。

(提示:联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课文第一段从社会现实、人性美丑两个方面理解小说主旨。

)明确:文章揭示了沙皇统治下黑暗腐朽的政治制度,虚伪反动的警察制度、宪兵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愚昧麻木的民众。

在今天看来,文章既揭示社会的黑暗,也昭示人性中丑陋的一面。

4.课堂表演选择部分情节片段,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改编为课本剧表演。

5.拓展训练回想现实中的变色龙,借鉴作者的描写方法或艺术手法,描写其表现的生活情景。

附板书设计:见风使舵、欺下媚上变色龙(奥楚蔑洛夫)黑暗的社会、丑陋的人性对比、夸张、语言、细节教后反思:8.热爱生命一、教学目标1.把握小说情节大概,认识主人公顽强的意志、强烈的生命意识及耀眼的人性光彩。

2.赏析文章真切入微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难点:认识病狼的象征意义及病狼和比尔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流程1.导入教学,介绍作者及本文创作背景。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

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

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

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

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

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

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

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

描写英国伦敦贫民窟和工人的悲惨生活《深渊中的人们》(1903)、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杰克·伦敦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

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1906)。

但是到了晚期,他逐渐脱离社会斗争,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也写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作品。

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精神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概述故事内容。

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

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

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