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第二章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呼吸机治疗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为了正确和有效地应用呼吸机,有必要了解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第一节呼吸衰竭的定义为呼吸衰竭下一个总的确切的定义是困难的.一般临床所指的呼吸衰竭可概括为:由于呼吸系统或其他疾患引起的呼吸障碍,导致机体缺O2 并CO2 潴留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一般认为,当患者位于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无心内右向左分流疾病,而PO2 低于60mmHg ,PoCO2 高于50mmHg ,即为呼吸衰竭.

对于在静息时PoCO2 仍在正常范围,仅在活动时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并表现为呼吸困难的病人,并不是呼吸衰竭,而是呼吸功能不全.

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容易发生呼吸衰竭.

第二节呼吸衰竭的分类和病因一般认为呼吸衰竭可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外周性呼吸衰竭两大类,

一、中枢性呼吸衰竭

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育下列数种:

1.缺O ,性脑损害:循环骤停、严重长时间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一严重缺O2 导致

呼吸中枢受损.

2.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自发性或外伤性颅内血肿、脑脓肿等,血接压迫呼吸中枢和神经或颅内压升高、脑血流减少使呼吸中枢受损.

3,中枢感染:病毒性脑炎、细茁性脑炎、延髓及脊髓灰质炎等.

4.药物或毒物的影响:大剂量镇静、催眠、安定、麻醉药,有机磷中毒等一抑制呼吸中枢.5.脊髓病变:脊髓肿瘤、脊髓灰质炎、外伤、高位截罐、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一阻断呼吸中枢与外界呼吸器官的联系.

二、外周性呼吸衰竭由于周围性神经、肌肉、胸部、肺、气道等功能障碍导致的呼吸衰竭,称为外周性或周围器官性呼吸衰竭.

1,周围神经系统和呼吸肌病变;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肌强血、破伤风、重症肌无力、隔肌运动障碍、箭毒中毒、肉毒中毒等。

3.胸部病变;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开放性胸部外伤等。

4.肺部病变:肺泡、肺间质和肺血管病变、广泛性肺部感染、肺不张、肺纤维化、肺硬变、肺水肿、肺梗塞,肺闭塞性血管炎,新生儿透明膜形成,呼吸窘迫综合征、化学性肺毒害(氯、二氧化硫等)、全肺或肺叶切除、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炎,哮喘持续状态,阻塞性肺气肿等)等病变。

5. 上呼吸道梗阻:急性喉炎,喉痉挛、气道异物等.关于呼吸衰竭的分类,还有以下的分法;1.按病变所累及的功能部位不同,可分为泵衰竭和肺衰竭,前者指因呼吸驱动不足或呼吸运动受限制而引起的呼吸衰竭:后者是指因气道堵塞、肺本身或肺循环病变引起的呼吸衰竭.2.按呼吸功能障碍是偏重于通气功能不全或是氧合功能不全分为通气衰竭和氧和衰竭两类.3.按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前者在数小时乃至数天内发展起来,后者经过长期过程逐渐发展起来.慢性呼吸衰竭又可固某些原因而急性发作.

第三节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可以归纳为:由于呼吸中枢的病变或/和外周性呼吸器官的病导致肺泡通气量不足,肺气体弥散功能障碍、通气/血流

比值失调,使机体发生缺氧cO2 潴留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图2—1).神经麻痹等.

维化、肺正、化学喘持续状第四节呼吸衰竭的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动脉血气分析.不难做出呼吸衰竭的诊断。呼吸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多由于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引起.

一、低氧血症的临床表现

(一)、紫绀低氧血症和紫绀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可靠.这是因为:

1、在正常Hb 时,轻度低氧血症紫绀不明显,需待SaO2 低于75%、PaO2 低于40mmHg

时才能肯定.

2、紫绀的程度取决血中还原Hb 的浓度.若还原Hb~5g %,即使SaO2 正常,也可出现紫

绀.

3、伴有严重贫血时.因血红蛋白量不足,即使有严重缺氧,但还原Hb<5% ,紫绀也不明显.

4、皮肤粘膜的色素、光线等都可影响对紫绀程度的判断.

5、休克时,因皮下血管收缩,氧含量很少.皮肤粘膜呈苍白色.直至严重缺氧、组织坏死,也

可不出现紫绀.

6、氰化物、一氧化碳中毒时.血液呈鲜红色,却发生严重的组织缺氧.

7、肺原性心脏病或高原地区居民.因长期低氧,继发Hb 增多,较多出现紫绀.

8、因寒冷或神经血管因素,使皮下小动脉收缩、毛细血管血流速度缓慢.单位体积血液被摄去

更多的氧,也可使局部皮肤呈青紫色,但实际上井无低氧血症发生.

(二)中枢神经系统改变

1、缺氧早期,脑血管自主调节,使脑血管扩张,脑血流(CBF)增加,颅内压(ICP)升高,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等.

2、缺氧加重,抑制细胞膜钠泵功能,导致细胞内Na坍高出0、CI-进入细胞,引起胶

质细胞、神经细胞、内皮细胞等细胞内水肿,ICP进一步升高,出现神志恍惚、谵妄、面肌

抽搐等.

3、缺氧进一步加重,脑血管通透性增加,血脑屏障破坏,毛细血管内皮受损脱落,以致阻塞血管,血流不通,脑间质水肿,ICP 进一步加重,出现脑疝、昏迷、瞳孔散大、惊厥、呼吸停止等.(三)呼吸的改变

当SaO2 低于92%、PaO2<70mmHg 时,呼吸中枢受抑制,但化学感受器对缺氧缺感,引起反射性呼吸频率上升,分钟通气量上升;如果缺氧进一步加重,严重抑制中枢,可出现病理性呼吸节律。

1、陈一施氏(Cheyne-Stokes),呼吸(又称潮式呼吸):表现为呼吸运动逐渐加强,而后又逐渐减弱以致停止,约停30秒后呼吸又逐渐加强,如此反复.每个周期约45秒至 3 分钟.在呼吸加强时辅助呼吸肌也参加活动.同时瞳孔散大、躯干肌紧张、心跳加快,当呼吸减弱时,心跳减慢、瞳孔缩小、血压下降,PaC02上升、PaO2下降.陈一施氏呼吸是由于缺02引起呼吸中枢对来自外周和中枢性化学刺激的兴奋性降低所致,只有当血中的C02 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出现呼吸运动,井在呼吸肌本体感受反射的影响下,呼吸运动渐加强.结果缺O2 稍改善,血中C02 减少,当低到一定程度时,吸气中枢的兴奋性又下降,于是出现呼吸减弱,以致暂停。

此种形式的呼吸节律出现,意味着呼吸中枢有严重障碍.

2、毕奥氏(Blot)呼吸;表现为呼吸突然加强,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突然停止,如此反复交

替。它比陈—施氏呼吸更为严重.是由于呼吸中枢被抑制.对CO2 的刺激几乎丧失了敏感性,只能对缺O2 发生间接反应.出现呼吸运动,当Pa02 稍有升高,呼吸中枢又立刻转为抑制.

3、库斯毛尔氏(Kussmaul)呼吸(又称酸中毒深大呼吸):表现为呼吸早期加快、加深,随

着中毒的加重,呼吸变慢、变深、不规则.伴有鼾音,还常间歇暂停.此呼吸是由呼吸来代偿代谢性酸

中毒的表现,是由于呼吸中枢的机能因酸中毒(糖尿病、尿毒症等)而发生严重障碍所致.

4、临终呼吸:特点为呼吸频率极慢,不规则,呼气和吸气均加强,辅助呼吸肌也参与,吸气时张大口,有时还伴有全身性痉挛,以后呼吸减弱而停止. 临终呼吸意味着高位呼吸中枢已处于深度的抑制状态.

(四)循环系统的改变缺氧的早期,反射性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前后负荷加重. 随着缺氧加重,直接抑制心脏,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循环衰竭.

(五)组织代谢的改变缺氧导致无氧代谢增多,代谢性酸中毒.严重缺氧导致线粒体变

性、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加而释放大量的酶,细胞变性坏死.对缺氧的敏感性:脑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当Pa02<50mmHg 时.血清中SGPT,SGOT、LDH 等均升高.

(六)泌尿系统的改变PaO2 下降早期,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尿钠均

增多.当Pa02<40mmHg 时,肾血流量下降.肾功能受损,少尿、无尿.

(七)消化系统的改变缺氧抑制消化系统功能,使消化道粘膜水肿、充血,糜烂、黑便

或大便潜血(十)等.

(八)血液系统的改变

1. 红细胞和Hb 增高:缺氧刺激骨髓,红细胞、Hb 上升,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易血栓形成.但长时间缺氧可血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2. 缺氧,酸中毒,氧离解曲线右移,利于组织供氧.

3. 缺氧,还原Hb 增加,可出现紫绀.

二、高碳酸血症的临床表现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中枢神经对CO2 极为敏感,其表现与PaCO2 升高的程度成

正比.如果同时合并有缺氧,症状出现更早更严重.

1. PaC02增加10mmHg,CBF可增加50%,ICP增高,出现头痛、头晕.

2. PaC02 升高,早期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增加,出现失眠、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和双手扑翼样震颤、面肌抽搐.

3. PaC02 继续升高,出现脑水肿,同时大脑皮层功能抑制,出现神志淡漠,嗜睡,视神经乳头水肿、反射减退.

4. 当PaCO2 达80mmHg 以上时,可出现昏迷和全身抽搐.

1.C02 是呼吸中枢的主要兴奋剂.PaC02 可刺激外周性、中枢性化学感受器率增快2.:

使心肌

3.]

4.]

(匹

动J

失眠、 1 睡不醒) PaC02:50mmH 的呼吸{ 然PAO2

3.

升到50,RR 上升、MV 增加.但PaCO2 过度增高,则麻痹呼吸中枢,反面使MV 下降,甚至呼吸停止.

2.PaC02 升高一血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使气道阻力下降.

3.PaCO2 上升,导致肺动脉收缩,肺动脉压升高.

(三)循环系统的改变

1.PaCO2 上升,导致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一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血压升高、心

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心律失常.

2.PaCO2 血接抑制心肌,扩张周围血管,当其作用超过交感肾上臆系统的代偿时,可使心肌收缩力下降、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最终循环衰竭.

LPaCO2 上升,皮下和末梢血管扩张,肢体末梢红润.

4. PaC02,呼吸性酸中毒,氧离解曲线右移,利于组织摄氧.

(四)其他方面的变化

1. PaC02上升,H+上升,血液和组织间液pH+下降。

2. ACTH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粘膜充血、糜烂,应激性溃疡.

3. PaC02轻度升高时.肾血管轻度扩张一肾血流增加,尿量增多.但当PaC02>60mmHg 时,肾血管痉挛一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

4. 由于酸中毒、应激反应、少尿等原因.血钾升高,一高血钾.

三、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是诊断呼吸衰竭的主要依据.在有引起呼吸衰竭病因存在的患者出现失眠、精神兴奋、头痛、烦燥等症状.或睡眠规律改变(表现为夜间烦躁兴奋,白天嗜

睡不醒)时,可能为呼吸衰竭的先兆.要及时做动脉血气分析测定.以明确诊断.

一般认为,在海平面呼吸空气时,且无心内右至左分流状态下,当Pa02<60mmHg ,PaC02>50mmHg ,即为呼吸衰竭.但在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I?如原无呼吸系统疾病,PaO2在短时间内下降到60mmHg以下,或PaC02升高到

50mmHg 以上,则可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

2.如患者原有呼吸系统疾病低于50mmHg 或出现失代偿性或代偿不完全的呼吸性酸中毒,才能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而某些患严重慢性阻塞性肺唐变患者,虽然PaO2长时间低于50mmHg,机体并没有失代偿的表现?则仍属慢性呼吸衰竭.

3.如果PaC02 在短时间内从正常范围升高到52.5mmHg 以上,则为急性通气衰竭.

4.无论何种原因,病程呈慢性经过PAO2 逐渐下降到60mmHg 以下.或PaCO2 上

升到50mmHg 以上,都可诊断为慢性呼吸衰竭.

在诊断呼吸衰竭时,对于年轻人Pa02 标准应适当提高,面对于老年人则应从严掌

6?从图2—1可以看出,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肺部的主要变化为;①肺泡通气量减少:②通气/血流比率失调或弥散障碍,3肺内右至左分流增加.

三者可同时存在并有所侧重,也可以单独存在而逐渐发展?早期判断三种不同情况有助于正确治疗.血气分析和肺泡一动脉血氧分压差可作为判断三种情况的实用要表现为进行性缺氧、进行性呼吸性酸中毒、气体交换障碍?在吸入氧浓度达到60%的

条件下,Pa02仍低于60mmHg或PaC02大干45mmHg . pH小于7.3,应开始机械通气治疗。

4?由镇静剂过量、脑外伤,脑水肿等所致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在呼吸中枢抑制尚不严重时,为减少呼吸功消耗?防止呼吸突然停止,应积极保证呼吸道通畅,早期开始呼吸机通气。 '

5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或慢性神经肌肉疾患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恶化时,主要表现为缺氧、呼吸性酸中毒、意识障碍?在吸氧过程中如出现呼吸性酸中毒进行性加重,PAO2仍

<45mmHg , RR>30次/分,或pH<7.25 .应开始机械通气.

6?神经肌肉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特点为呼吸驱动力不足?如最大吸气负压不足

25cmH2O或肺活<~l5ml / kg ,或RR>30次/ min,均应开始用呼吸机.

第四节呼吸机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凡是病人出现了呼吸衰竭,都应进行机械通气?严格地说?用呼吸机治疗没有绝对的禁忌症?但对于一些特殊疾患,应采取一些必要的处理才能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或者采取特殊的通气方式,否则将给病人带来不利.

(一)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不宜立即用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因为气道被血块或误吸物堵塞?正压通气可能把血块、误吸物压入小支气管而发生阻塞性肺不张?给以后的治疗及病人的恢复带来不利?应首先采取措施吸出血液或误吸物后再正

压通气.但也不能长时间抽吸而加重缺氧,可以在开放气道后抽吸5?IOS,用简易呼吸器缓慢、低压通气几次后再抽吸?对于肺、气道持续出血者,可以采用头低位通气,以防血液流入小支气管?另一种方法可以在采用高频通

气的同时进行气道抽吸?总的原则是?努力做到既避免或减少气道阻塞又能尽可能保证通气量供给.

(二)伴有肺大泡的呼吸衰竭伴有肺大泡的病人,机械正压通气可使大泡内压增高引起破裂而发生自发性张力气胸?这类病人用呼吸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L 用呼吸机前尽量弄清楚肺大泡的程度、范围、有无自发性气胸的病史及平时咳嗽的程度.

2?用正压通气时,应适当降低正压,井将压力限制适当调低.

3?用正压通气过程中要严密观察胸廓的起伏和病情的变化?尤其是要经常听诊双侧呼吸音,以及早发现气胸的发生?如果发生气胸,应尽快进行闭式胸腔引流.

4?可以采用高频通气,以减少气胸发生的可能.

5 .避免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

(三),张力性气胸病人已有肺破裂张力性气胸的病人,一定要先采取闭式胸腔引流后再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否则将加重气胸的程度.若为胸壁外伤所致的张力性气胸, 可以先行正压通气,同时行闭式胸腔引流.

(四)心肌梗塞继发的呼吸衰竭过去认为心肌梗塞病人忌用呼吸机,因能增加心脏负担,使心排血量减少和血压下降.现在认为,心肌梗塞若伴有肺水肿、呼吸衰竭,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积极给予呼吸机治疗?但要选择适当的通气方式,可用低压或高频通气,将机械通气对循环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并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最好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第二章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呼吸机治疗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为了正确 和有效地应用呼吸机,有必要了解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第一节呼吸衰竭的定义 为呼吸衰竭下一个总的确切的定义是困难的.一般临床所指的呼吸衰竭可概括为:由于呼吸系统或其他疾患引起的呼吸障碍,导致机体缺O2并CO2潴留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一般认为,当患者位于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无心内右向左分流疾病,而PO2低于60mmHg,PoCO2高于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对于在静息时PoCO2仍在正常范围,仅在活动时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并表现为呼吸困难的病人,并不是呼吸衰竭,而是呼吸功能不全. 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容易发生呼吸衰竭. 第二节呼吸衰竭的分类和病因 一般认为呼吸衰竭可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外周性呼吸衰竭两大类, 一、中枢性呼吸衰竭 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育下列数种: 1.缺O,性脑损害:循环骤停、严重长时间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一严重缺O2导致呼吸中枢受损. 2.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自发性或外伤性颅内血肿、脑脓肿等,血接压迫呼吸中枢和神经或颅内压升高、脑血流减少使呼吸中枢受损. 3,中枢感染:病毒性脑炎、细茁性脑炎、延髓及脊髓灰质炎等. 4.药物或毒物的影响:大剂量镇静、催眠、安定、麻醉药,有机磷中毒等一抑制呼 吸中枢. 5.脊髓病变:脊髓肿瘤、脊髓灰质炎、外伤、高位截罐、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一 阻断呼吸中枢与外界呼吸器官的联系. 二、外周性呼吸衰竭 由于周围性神经、肌肉、胸部、肺、气道等功能障碍导致的呼吸衰竭,称为外周性 或周围器官性呼吸衰竭. 1,周围神经系统和呼吸肌病变;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肌强血、破伤风、重症肌无力、隔肌运动障碍、箭毒中毒、肉毒中毒等。 3.胸部病变;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开放性胸部外伤等。 4.肺部病变:肺泡、肺间质和肺血管病变、广泛性肺部感染、肺不张、肺纤维化、肺硬变、肺水肿、肺梗塞,肺闭塞性血管炎,新生儿透明膜形成,呼吸窘迫综合征、化学性肺毒害(氯、二氧化硫等)、全肺或肺叶切除、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炎,哮喘持续状态,阻塞性肺气肿等)等病变。 5. 上呼吸道梗阻:急性喉炎,喉痉挛、气道异物等. 关于呼吸衰竭的分类,还有以下的分法; 1.按病变所累及的功能部位不同,可分为泵衰竭和肺衰竭,前者指因呼吸驱动不足或呼吸运动受限制而引起的呼吸衰竭:后者是指因气道堵塞、肺本身或肺循环病变引起的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试题

呼吸衰竭试题

一、A1题型 1.呼吸衰竭的动脉血气诊断指标是 A.Pa02<6.65kPa,PaC02>8.0kPa B.Pa02<7.32kPa,PaC02>7.32kPa C.Pa02<8.0kPa,PaC02>6.65kPa D.Pa02<9.3kPa,PaC02>5.32kPa E.Pa02<6.32kPa,PaC02>9.3kPa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099】 【正确答案】 C 2.呼吸衰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 B.呼吸频率增快 C.呼吸困难与发绀 D.神经精神症状 E.双肺有大量湿啰音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0】 【正确答案】 C 3.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发生机制是 A.通气/血流>0.8 B.通气/血流<0.8

C.弥散功能障碍 D.肺动一静脉样分流 E.肺泡通气不足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1】 【正确答案】 E 4.引起I型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疾病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阻塞性肺气肿 C.气管异物 D.膈肌麻痹 E.ARDS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2】 【正确答案】 E 5.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产生二氧化碳潴留的最主要的机制是 A.通气不足 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肺动一静脉样分流 D.弥散障碍 E.氧耗量增加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3】 【正确答案】 A 6.对呼吸性酸碱失衡的判断,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A.pH B.PaC02 C.BE D.AB E.SB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此题正确答案为B. PaC02,PaC02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最优价值的指标。 BE:参考范围:-3—+3(注:在正负3之间) 实际碳酸氢盐(AB):指从人体血浆中实际的HCO3-含量。标准碳酸氢盐(SB):指在体温37度时PaCO2在5.32kPa(40mmHg),血红蛋白在100%氧饱合条件下测出的HCO3-的

呼吸衰竭的概念临床表现及分类

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 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 低氧血症(缺氧)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 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 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二、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Ⅰ型呼吸衰竭:又称缺氧性呼吸衰竭。无CO2潴留,或伴 CO2降低。血气分析特点: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见 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 流)疾病。氧疗是其指征。 (2)Ⅱ型呼吸衰竭:又称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 CO2潴留,血气分析特点为:PaO2<60mmHg,PaCO2>50mmH, 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2、按发病急缓分类 ⑴、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多种突发致病因素 (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 等)使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呼吸衰竭。 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病人生命。 ⑵、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 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 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 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如气道痉挛等) 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 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呼吸衰竭得病理生理(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得病理生理) 总言: 呼吸衰竭时发生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全身各系统器官得代谢与功能,对机体损害得程度取决于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发生得速度、程度、持续得时间,两者同时存在,损害更大,当然缺氧对机体损害更为重要,在所有缺氧引起得脏器损害中,心、脑、肺血管、肝、肾对缺氧最为敏感。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造成得临床表现有时很难与原发疾病加重相分辨,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得损害也难以分清;下面就结合临床表现就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得病理生理一起阐述: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呼吸系统得影响: 临床表现为: 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得改变; 呼吸困难与呼吸频率增快往往就是临床上最早出现得重要症状,表现为呼吸费力、伴有呼吸频率加快,呼吸表浅,鼻翼煽动,辅助肌参与呼吸活动(三凹征); 慢阻肺先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吸延长,严重时出现浅、快呼吸; 并发CO2麻醉时,出现浅、慢呼吸或潮式呼吸; 中枢病变者无气促主诉; 中枢抑制性药物中毒呼吸匀缓、昏睡; 危重者呼吸浅、慢,叹息样呼吸; 机制: 1、缺氧时,刺激位于颈动脉体与主动脉弓得外周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反射性增强呼吸运动,具有代偿意义,此反应在PO2<60mmhg时才明显;临床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肺通气量增加; 2、二氧化碳潴留时可刺激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增加; 3、当PO2〈30mmhg时,缺氧对呼吸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此作用大于兴奋作用,而使呼吸抑制,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肺通气量减少; 4、当PCO2>80mmhg时,CO2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此时主要靠低氧作用刺激位于颈动脉体与主动脉弓得外周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来维持; 为什么临床上对于II型呼衰得病人得氧疗,主张低流量给氧? (氧浓度<33%,氧流量<3L/分:33=21+4x3) 原因:对于慢性II型呼衰病人,由于较长时间得高PCO2,使呼吸中枢适应了高PCO2得内环境,因而不再兴奋,若高浓度给氧会解除低氧血症对呼吸中枢得刺激,使通气量减少。 1型呼衰只有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滞留,因此可吸入较高浓度得氧气、2型得呼衰不仅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得滞留,长期得二氧化碳得滞留,呼吸中枢对其敏感性下降,而且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超过一定得限度,即可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呼吸中枢兴奋性得维护只有依靠缺氧对外周感受器得刺激,这种病人给氧宜低浓度、低流量,既要改善严重得缺氧血症,又要维持缺氧状态(8.0kPa左右)对呼吸得刺激作用,避免迅速纠正缺氧造成PaCO2得进一步升高。 —--—-—---—-—-—--—---—-----——--——---——-—--—--———-—-—-—-——-----——-——------——--—--—-----—--——---—------—-—-—-----——-——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循环系统得影响: 临床表现为:心悸、心律紊乱、低血压; 肺动脉高压、右心衰; 球结膜水肿、头痛、头晕; 机制:包括心脏及血管部分; 1、缺氧早期,缺氧可兴奋心血管运动中枢,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可使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第二章呼吸衰竭得病理生理 呼吸机治疗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得急、慢性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为了正确 与有效地应用呼吸机,有必要了解呼吸衰竭得病理生理. 第一节呼吸衰竭得定义 为呼吸衰竭下一个总得确切得定义就是困难得.一般临床所指得呼吸衰竭可概括为:由于呼吸系统或其她疾患引起得呼吸障碍,导致机体缺O2并CO2潴留而产生得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得临床综合征. 一般认为,当患者位于海平面,静息状态吸入空气时,无心内右向左分流疾病,而PO2低于60mmHg,PoCO2高于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对于在静息时PoCO2仍在正常范围,仅在活动时发生不同程度得异常,并表现为呼吸困难得病人,并不就是呼吸衰竭,而就是呼吸功能不全. 有呼吸功能不全得患者容易发生呼吸衰竭. 第二节呼吸衰竭得分类与病因 一般认为呼吸衰竭可分为中枢性呼吸衰竭与外周性呼吸衰竭两大类, 一、中枢性呼吸衰竭 中枢性呼吸衰竭得常见病因育下列数种: 1.缺O,性脑损害:循环骤停、严重长时间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一严重缺O2导致呼吸中枢受损. 2.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自发性或外伤性颅内血肿、脑脓肿等,血接压迫呼吸中枢与神经或颅内压升高、脑血流减少使呼吸中枢受损. 3,中枢感染:病毒性脑炎、细茁性脑炎、延髓及脊髓灰质炎等. 4.药物或毒物得影响:大剂量镇静、催眠、安定、麻醉药,有机磷中毒等一抑制呼 吸中枢. 5.脊髓病变:脊髓肿瘤、脊髓灰质炎、外伤、高位截罐、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一 阻断呼吸中枢与外界呼吸器官得联系. 二、外周性呼吸衰竭 由于周围性神经、肌肉、胸部、肺、气道等功能障碍导致得呼吸衰竭,称为外周性 或周围器官性呼吸衰竭. 1,周围神经系统与呼吸肌病变;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肌强血、破伤风、重症肌无力、隔肌运动障碍、箭毒中毒、肉毒中毒等。 3.胸部病变;多发性肋骨骨折、血气胸、大量胸腔积液、开放性胸部外伤等。 4.肺部病变:肺泡、肺间质与肺血管病变、广泛性肺部感染、肺不张、肺纤维化、肺硬变、肺水肿、肺梗塞,肺闭塞性血管炎,新生儿透明膜形成,呼吸窘迫综合征、化学性肺毒害(氯、二氧化硫等)、全肺或肺叶切除、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炎,哮喘持续状态,阻塞性肺气肿等)等病变。 5、上呼吸道梗阻:急性喉炎,喉痉挛、气道异物等. 关于呼吸衰竭得分类,还有以下得分法; 1.按病变所累及得功能部位不同,可分为泵衰竭与肺衰竭,前者指因呼吸驱动不足或呼吸运动受限制而引起得呼吸衰竭:后者就是指因气道堵塞、肺本身或肺循环病变引起得呼吸衰竭. 2.按呼吸功能障碍就是偏重于通气功能不全或就是氧合功能不全分为通气衰竭与氧与衰竭两类. 3.按起病得缓急分为急性与慢性呼吸衰竭.前者在数小时乃至数天内发展起来,后者经过长期过程逐渐发展起来.慢性呼吸衰竭又可固某些原因而急性发作.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一、多选题A型题 1.呼吸功能不全是由于 A.通气障碍所致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B.换气障碍所致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C.V/Q比例失调所致 [答案] D [题解] 呼吸功能不全又称呼吸衰竭,是由于外呼吸功能的严重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的病理过程。 2.成人Ⅰ型当FiO2不足20%时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是: A.PaO2<8.0kPa(1kPa=7.5mmHg)D.RFI(呼吸衰竭指数)≤300 B.PaO2>6.67 kPa E.PaO2<8.0 kPa伴有PaCO2>6.67 kPa C.PaO2<9.3 kPa [答案] D [题解] 呼吸衰竭必定有PaO2降低。根据是否伴有PaO2升高,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为低氧血症型。当吸氧病人的吸入气氧浓度不足20%时,诊断呼吸衰竭指标将用RFI,RFI=PaO2/ FiO2,RFI≤300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3.海平面条件下,Ⅱ型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指标是 A.PaO2<8.0 kPa D.PaO2<10.6 kPa伴PaCO2>6.67 kPa B.PaO2<9.3 kPa E.PaO2<8.0 kPa伴PaCO2>6.67 kPa C.PaCO2>6.67 kPa [答案] E [题解] 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作为诊断Ⅰ型呼吸衰竭标准。Ⅱ型呼吸衰竭尚伴有PaCO2>6.67 kPa。 4.在海平面条件下,诊断成年人有呼吸衰竭的根据之一是PaO2值 A.<5.3 kPa (40mmHg) D.<9.3 kPa (70mmHg) B.<6.7 kPa (50mmHg) E.<10.6 kPa (80mmHg) C.<8.0 kPa (60mmHg) [答案] C [题解] 正常人在静息时的PaO2随年龄及所处海拔高度而异,一般在海平面条件下,PaO2<8.0 kPa (60mmHg)作为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之一。 5.造成限制性通气不足原因是 A.呼吸肌活动障碍D.肺泡壁厚度增加 B.气道阻力增高E.肺内V/Q比例失调 C.肺泡面积减少 [答案] A [题解] 限制性通气不足是由肺泡扩张受限制所引起,它是因呼吸中枢抑制使呼吸肌活动受抑制,主要

呼吸衰竭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并不是我们普遍认为的无法呼吸,在临床上有很多表现形式。 1.呼吸衰竭的分类:如果因为缺氧导致CO2潴留或者是CO2降低是患者的换气功能出现障碍,比如通气或者血液流量的比例失调、损伤弥散功能和导致肺动-静脉样分流的情况。肺泡通气不畅通产生了O2和CO2潴留,如果此时再伴有换气功能损伤,那么则会导致缺氧的情况更加严重。同时,呼吸衰竭也可以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急性的呼吸衰竭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慢性呼吸衰竭通过机体的慢慢适应,还是能够正常的生活。 2.呼吸衰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呼吸困难,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呼出急促,如果有并发症的话则表现为肺性脑病,同时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3.呼吸衰竭查体发现:经常有口唇和甲床发绀、神经意识障碍、身体某些部位出现水肿等。 呼吸衰竭产生病因 呼吸衰竭虽然治愈的几率非常小,但是如果有效的治疗,还是能够让患者存活并且正常生活的。那么,呼吸衰竭产生的病因的都有哪些? 1.呼吸道病变: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发炎或者异物阻塞等,都会导致呼吸衰竭。 2.肺组织病变:肺部纤维化、肺结核、肺炎、ARDS等都会影响肺部的通气量,导致肺动脉样飞流,从而导致缺氧引起呼吸衰竭。 3.肺血管疾病:肺部的血管如果出现栓塞或者梗死会使一部分静脉血流入静脉,从而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如果胸廓受过伤,无论是外伤还是内伤等,可能会导致胸腔积液,导致吸入气体不均匀从而导致呼吸衰竭。 5.神经中枢或者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如果大脑内部的脑血管发生病变、发炎或者中毒都会抑制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受到影响后,就会使患者无法正常吸气,只能被动呼气,所以会导致呼吸衰竭,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呼吸衰竭检查哪些

病理生理学习题——呼吸衰竭

呼衰 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1分]平静呼吸时呼吸运动的特点是 A: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B:呼气是主动的,吸气是被动的 C:吸气和呼气都是被动的 D: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 E:吸气由吸气肌收缩所致,呼气由呼气肌收缩所致 标准答案:D 2.[1分]下列关于人工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通过周期性升高和降低外界气压的方式进行 B:可通过周期性升高和降低肺内压的方式进行 C:口对口式人工呼吸为负压人工呼吸 D:节律性地举臂压背为负压人工呼吸 E:节律性挤压胸廓为负压人工呼吸 标准答案:B 3.[1分]维持胸膜腔内负压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胸膜腔的密闭状态 C: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D:吸气肌收缩 E:呼气肌收缩

4.[1分]下列哪种情况下,胸膜腔内压可高于大气压 A: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力吸气 B: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力呼气 C:关闭声门并用力吸气 D:关闭声门并用力呼气 E:正常呼吸时,用力呼吸 标准答案:B 5.[1分]以下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生理意义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降低吸气阻力 B:减少肺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 C: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D:降低表面张力 E:降低肺顺应性 标准答案:E 6.[1分]在肺部,气体扩散速率与下列哪个因素成反比关系 A:气体分压差 B:气体扩散面积 C:该气体在血浆的溶解度 D:气体扩散距离 E:温度

7.[1分]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安静时正常值为0.84 B:通气/血流比值下降,意味着发生功能性动-静脉短路 C:通气/血流比值增大,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 D:直立位时,肺尖部的通气/血流比值大于肺下部 E:通气/血流比值小于0.84,不利于肺换气,大于0.84时,则利于肺换气标准答案:E 8.[1分]完整的呼吸过程是指 A:肺通气功能 B:肺换气功能 C:细胞呼吸功能 D:内、外呼吸功能 E:内、外呼吸功能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标准答案:E 9.[1分]关于呼吸衰竭说法最合适的是 A:通气障碍所致 B:换气障碍所致 C:V/Q比例失调所致 D:外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E:内呼吸严重障碍所致

(完整word版)呼吸衰竭第八版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因素,可诊为呼吸衰竭。 【病因】 完整的呼吸过程由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来完成。参与外呼吸即肺通气和肺换气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严重病变,都可导致呼吸衰竭。 (一)气道阻塞性病变 气管-支气管的炎症、痉挛、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哮喘等引起气道阻塞和肺通气不足,或伴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和CO2储留,发生呼吸衰竭。 (二)肺组织病变 各种累及肺泡和(或)肺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矽肺等,均致肺泡减少、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或合并CO2潴留。 (三)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肺血管炎等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或部分静脉血未经过氧合直接流人肺静脉,导致呼吸衰竭。 (四)胸廓与胸膜病变 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严重的自发性或外伤性气胸、脊柱畸形、大量胸腔积液或伴有胸膜肥厚与粘连、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等,均可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造成通气减少及吸人气体分布不均,导致呼吸衰竭。 (五)神经肌肉疾病

最新郑大《病理生理学》呼吸功能不全

1、Ⅱ型呼吸衰竭血气诊断标准为 A 、PaO2< 8.0kPa(60mmHg) B 、PaO2> 6.7kPa(50mmHg) C 、PaO2<6.7kPa ,PaCO2> 8.0kPa D 、PaO2<8.0kPa ,PaCO2>6.7kPa 2、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 A 、PaO2下降 B 、PaO2下降,PaCO2正常 C 、PaO2下降,PaCO2升高 D 、PaO2正常,PaCO2升高 3、下列哪一项不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A 、呼吸中枢抑制 B 、呼吸肌收缩无力 C 、弹性阻力增加 D 、气道口径变小 4、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 A 、低钾血症 B 、多发性神经炎 C 、胸腔积液 D 、慢性支气管炎 5、慢性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输氧原则是 A 、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B 、持续高流量高浓度给氧 C 、间歇输入低浓度氧 D 、慢速输入高浓度纯氧 2 、I 型呼吸衰竭常见的病因有 A 、呼吸中枢机制 B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 、中央气道阻塞 D 、弥散障碍

3、体内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全身血管变化是 A、脑血管扩张 B、皮肤血管扩张 C、肾小动脉和肺小动脉收缩 D、脑血管收缩 4、肺泡通气与血液比例失调产生的血气变化可有 A、PaO2降低 B、PaCO2升高 C、PaCO2降低 D、PaCO2正常 5、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产生呼吸窘迫的直接原因是 A、PaCO2增高 B、PaO2降低 C、肺内毛细血管旁感受器受刺激 D、呼吸肌活动障碍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死腔样通气是指部分肺泡血流不足而通气正常。 正确错误 2、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用力吸气使胸内压降低增加右心收缩负荷。 正确错误 3、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因HCO3-降低,Cl-进入红细胞减少以及肾小管排Cl-减少,血C l-可在正常范围。 正确错误 4、缺氧对呼吸中枢有直接的抑制作用,PaCO2升高超过10.7kPa(80mmHg)时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 正确错误 5、呼衰时各种机能变化的最基本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正确错误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3呼吸功能不全(张玉平)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 A.声带麻痹 B.支气管炎 C.胸膜增厚 D.气管异物 E.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答案] C 2.一位患者肺泡气PO2为102 mmHg (13.6 kPa),动脉血PO2为60 mm H g (8.0kPa),说明有 A.弥散障碍 B.限制性通气障碍 C.肺泡膜厚度增加 D.阻塞性通气障碍 E.肺毛细血管壁受损 [答案] A 3.I型与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区别是 A.动脉血氧分压 B.肺泡气氧分压 C.静脉血氧分压 D.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E.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答案] D 4.呼吸衰竭通常是指 A.内呼吸功能障碍 B.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C.血液运输氧障碍 D.二氧化碳排出功能障碍 E.呼吸系统病变造成吸入氧减少 [答案] B 5.限制性通气不足主要是由于 A.中央气道阻塞 B.外周气道狭窄 C.肺泡膜面积减小 D.肺泡扩张受限制 E.弥散膜厚度增加 [答案] D 6.影响气道阻力增加最主要因素是 A.气道内径 B.气道长度

C.气体密度 D.气流速度 E.气道形态 [答案] A 7.二氧化碳潴留对下列血管作用是 A.皮肤血管收缩 B.脑血管收缩 C.睑结膜血管收缩 D.肺小动脉收缩 E.广泛外周血管收缩 [答案] D 8.呼吸衰竭伴发右心衰竭最主要的机制是 A.外周血管扩张 B.血容量增多 C.血液黏滞性增高 D.心肌缺氧 E.肺血管收缩 [答案] E 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的特征性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A.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 [答案] E 10.某患者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为60mmHg(8.0 kPa),吸纯氧30分钟后无改善,最可能属哪种异常 A.解剖分流增加 B.功能分流增加 C.弥散障碍 D.肺泡扩张受限 E.气道阻塞 [答案] A 11.下列哪一项不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 A.休克 B.严重创伤、感染和烧伤 C.氧中毒 D.急性心肌炎 E.急性胰腺炎 [答案] D 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最不可能是 A.细胞毒素直接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 B.中性粒细胞在肺血管中被物理性扣留 C.呼吸肌萎缩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病理生理) 总言: 呼吸衰竭时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全身各系统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对机体损害的程度取决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的速度、程度、持续的时间,两者同时存在,损害更大,当然缺氧对机体损害更为重要,在所有缺氧引起的脏器损害中,心、脑、肺血管、肝、肾对缺氧最为敏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造成的临床表现有时很难和原发疾病加重相分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损害也难以分清;下面就结合临床表现就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病理生理一起阐述: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临床表现为: 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的改变; 呼吸困难和呼吸频率增快往往是临床上最早出现的重要症状,表现为呼吸费力、伴有呼吸频率加快,呼吸表浅,鼻翼煽动,辅助肌参与呼吸活动(三凹征); 慢阻肺先表现为呼吸费力伴呼吸延长,严重时出现浅、快呼吸; 并发CO2麻醉时,出现浅、慢呼吸或潮式呼吸; 中枢病变者无气促主诉; 中枢抑制性药物中毒呼吸匀缓、昏睡; 危重者呼吸浅、慢,叹息样呼吸; 机制: 1、缺氧时,刺激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的外周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反射性增强呼吸运动,具有代偿意义,此反应在PO2<60mmhg时才明显;临床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肺通气量增加; 2、二氧化碳潴留时可刺激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增加; 3、当PO2<30mmhg时,缺氧对呼吸中枢有直接抑制作用,此作用大于兴奋作用,而使呼吸抑制,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肺通气量减少; 4、当PCO2>80mmhg时,CO2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此时主要靠低氧作用刺激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的外周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来维持; 为什么临床上对于II型呼衰的病人的氧疗,主张低流量给氧? (氧浓度<33%,氧流量<3L/分:33=21+4x3) 原因:对于慢性II型呼衰病人,由于较长时间的高PCO2,使呼吸中枢适应了高PCO2的内环境,因而不再兴奋,若高浓度给氧会解除低氧血症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使通气量减少。 1型呼衰只有缺氧而无滞留,因此可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2型的呼衰不仅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的滞留,长期的二氧化碳的滞留,对其敏感性下降,而且动脉升高超过一定的限度,即可对呼吸有抑制作用,呼吸中枢兴奋性的维护只有依靠缺氧对外周的刺激,这种病人给氧宜低浓度、低流量,既要改善严重的缺氧血症,又要维持缺氧状态(8.0kPa左右)对呼吸的刺激作用,避免迅速纠正缺氧造成PaCO2的进一步升高。 -------------------------------------------------------------------------------------------------------------------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临床表现为:心悸、心律紊乱、低血压;

呼吸衰竭练习题

呼吸衰竭练习题 科室:姓名: (一)单选题 1.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 A 广泛胸膜增厚 B 支气管肺炎 C 肺结核 D 弥慢性肺间质纤维化 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最适宜的氧流量为() A 1~2 L/min B 4~5 L/min C 5~6 L/min D 6~7 L/min E >8 L/min 3.下列哪些是错误描述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A 心、肝、肾功能受损是不可逆的 B 临床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C 临床上均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D 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E PaO2<60mmHg,PaCO2 >50 mmHg 阅读以下病案,完成1—2单选题: 患者王某,男性,90岁,反复咳嗽、咯痰30多年,活动后气促10年,加重5天,近3天伴嗜睡,吸烟史40×20年支,体检:双肺布满干湿罗音,以湿罗为主,双下肢水肿,动脉血气:PH7.30,PaO2 47mmHg,PaCO2 80mmHg,BE +3.0 mmol/L。 1.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B 支气管哮喘伴肺部感染 C 中毒性脑病

D I型呼吸衰竭 E Ⅱ型呼吸衰竭 2.入院后应立即予以哪项处理() A 高浓度持续面罩给氧 B 低浓度间断吸氧 C 应用5%酸氢钠溶液 D 尼可刹米 E 给予常规抗生素 (二)填空题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_________和/或_________功能严重障碍,导致___ _ ____和/或 ___,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三)名词解释 Ⅱ型呼吸衰竭 (四)判断题 1、呼吸衰竭已昏迷,大量痰液阻塞气道,一个错误的治疗是使用呼吸兴奋剂。() 2、慢性呼衰失代偿期给氧的原则是:O2浓度25%~30%,O2流量1~2 L/min,持续给氧。() (五)问答题 试述呼吸衰竭的治疗原则。

呼吸支持技术

呼吸支持技术 白春学 (一)呼吸类型 为了提供适当的呼吸支持,应选择合适的呼吸参数以保证潮气量,气体分布时间和呼气时间。呼吸类型这一术语描述了单周期呼吸的全部过程。 1 .呼吸周期 一个呼吸周期指从吸气开始到呼气终止的全部时间。这一时间过程(T)包括吸气时间(TI )和呼气时间(TE)、计算公式如下: T= TI + TE 呼吸频率与潮气量(VT)的乘积,为每分钟通气量(MV。 MV= VT X RR 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值为吸呼时间比(I : E比)。 2. 呼吸周期气道压力的变化 (1)影响气道压力的因素如下: 阻力 顺应性 吸气流量 潮气量 (2)平均通气压(Pmean 平均通气压是作用于全部呼吸周期中的气道平均压力,它是氧合的主要决定因素。 (3 )压力一时间关系 可用压力一时间曲线表达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在这一曲线中,参考气道压力对应时间作图。压力单位采用cmH2 O时间单位为秒。对一个即定潮气量(定容通气)的吸气相,气道压力的高度和间期依赖于肺的力学特点,即阻力和顺应性。 P= RX V 在低吸气流量或低阻力通气时压力升高的幅度很小。相反,高的吸气流量或气道阻力高时,压力升高幅度较大。 线性曲线的进一步增加是由流量V和顺应性C的商决定的 △ P= V/C 吸气流量越大,顺应性越小、气道压力的上升幅度将越大。 3. 呼吸周期的容量变化(1 )容量一时间曲线 在容量—时间曲线中,吸气时容量增加。在间歇或无—流量—时相,应用的气体容量仍然保持恒定,在呼气时容量减少。 (2 )流量一时间曲线 在流量时间曲线中,参考流量(V)对应时间作图。可互相区别开恒定和递减的流量。 在流量恒定时,吸气间期内气流流速保持不变。 递减气流的特点是初始的高气体流量后伴随着递减的气体流量。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doc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一、缺 O2和 CO2潴留的发生机制 (一)通气不足在静息呼吸空气时,总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 ,才能维持正常的肺泡 氧和二氧化碳分压。肺泡通气量减少,肺泡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呼吸空气条件 下(吸入氧浓度为20.93%,二氧化碳接近零)。 (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的通气与灌注周围毛细血管血流的比例必须协调,才 能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正常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4L,肺毛细血管血流量( Q)5L,两者之比为 0.8. 如肺泡通气量在比率上大于血流量(>0.8 )。则形成生理死腔增加,即为无效腔 效应;肺泡通气量在比率上小于血流量(<0.8 ),使肺动脉的混合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进入 肺静脉,则形成动静脉样分流(图2-6-2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产生缺O2,而无 CO2 潴留。此因混合静脉血与动脉血的氧分压差要比CO2分压差大得多,前者为7.98kPa ,而后者仅 0.79kPa ,相差 10 倍。故可藉健全的肺泡过度通气,排出较多的CO2,以代偿通气不足 肺泡潴留的 CO2,甚至可排出更多的CO2,发生呼吸性碱中毒。由于血红蛋白氧离解曲线的特性,正常肺泡毛细血管血氧饱和度已处于平坦段,即使增加通气量,吸空气时,肺泡氧分压 虽有所增加,但血氧饱和度上升甚少,因此藉健全的通气过度的肺泡不能代偿通气不足的肺 泡所致的摄氧不足,因而发生缺O2. 通气>血流正常血流>通气(死腔效应)(有效换气)(静动脉分流效应) (三)肺动 - 静脉样分流由于肺部病变如肺泡萎陷、肺不张、肺水肿和肺炎实变均可引 起肺动脉样分流增加,使静脉血没有接触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机会。因此,提高吸氧浓度 并不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分流量越大,吸氧后提高动脉血的氧分压效果越差,如分流量超 过 30%以上,吸氧对氧分压的影响有限。 (四)弥散障碍氧弥散能力仅为二氧化碳的1/ 20,故在弥散障碍时,产生单纯缺氧。 (五)氧耗量氧耗量增加是加重缺O2的原因之一,发热、寒战、呼吸困难和抽搐均将 增加氧耗量。寒战耗氧量可达500ml/min ,严重哮喘,随着呼吸功的增加,氧耗量可为正常 的十几倍。氧耗量增加,肺泡氧分压下降,正常人藉助增加通气量以防止缺氧。图2-6-3 表示呼吸空气时,氧耗量的变化对肺泡氧分压和肺泡通气量关系的影响。图中各条曲线与虚线 相交之点为不同氧耗量时,维持正常肺泡氧分压所需的肺泡通气量,随着氧耗量的增加,亦 相应明显增加,每分钟氧耗量分别为200ml 、400ml、 800ml 时,肺泡通气量分别达3L、 6L、12l . 从图中每条曲线前段陡直,后段平坦的特点亦能看出,氧耗量增加的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肺泡氧分压不能提高,缺氧亦难缓解。 二、缺 O2、 CO2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一)对中枢神经的影响脑组织耗氧量约占全身耗量的1/5 - 1/4. 中枢皮质神经原细 胞对缺氧最为敏感,缺O2的程度和发生的急缓对中枢神经产次价高生不同的影响。如突然中 断供 O2,改吸纯氮20 秒钟可出现深昏迷和全身抽搐。逐渐降低吸O2的浓度,症状出现缓慢, 轻度缺 O2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障碍;随缺O2加重,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 6.66kPa 可致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低于 3.99kPa 时,会使神志丧失,乃至昏迷; 低于 2.66kPa 则会发生不可逆转的脑细胞损伤。 CO2 潴留使脑脊液氢离子浓度增加,影响脑细胞代谢,降低脑细胞兴奋性,抑制皮质活 动;随着CO2的增加,对皮质下层刺激加强,引起皮质兴奋;若CO2继续升高,皮质下层受 抑制,使中枢神经处于麻醉状态。在出现麻醉前的患者,往往有失眠、精神兴奋、烦躁不安 的先兆兴奋症状。 O2 缺 O2和 CO2潴留均会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阻力减小,血流量增加以代偿之。严重缺 会发生脑细胞内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脑间质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挤压脑组织, 压迫血管,进而加重脑组织缺O2,形成恶性循环。

呼吸衰竭试题1

一、A1题型 1.呼吸衰竭的动脉血气诊断指标是 A.Pa02<6.65kPa,PaC02>8.0kPa B.Pa02<7.32kPa,PaC02>7.32kPa C.Pa02<8.0kPa,PaC02>6.65kPa D.Pa02<9.3kPa,PaC02>5.32kPa E.Pa02<6.32kPa,PaC02>9.3kPa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099】 【正确答案】C 2.呼吸衰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 B.呼吸频率增快 C.呼吸困难与发绀 D.神经精神症状 E.双肺有大量湿啰音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0】 【正确答案】C 3.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发生机制是 A.通气/血流>0.8 B.通气/血流<0.8 C.弥散功能障碍 D.肺动一静脉样分流 E.肺泡通气不足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1】 【正确答案】E 4.引起I型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疾病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阻塞性肺气肿 C.气管异物 D.膈肌麻痹 E.ARDS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2】 【正确答案】E 5.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产生二氧化碳潴留的最主要的机制是 A.通气不足 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肺动一静脉样分流 D.弥散障碍 E.氧耗量增加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3】 【正确答案】A 6.对呼吸性酸碱失衡的判断,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A.pH B.PaC02 C.BE D.AB E.SB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此题正确答案为B. PaC02,PaC02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最优价值的指标。 BE:参考范围:-3—+3(注:在正负3之间) 实际碳酸氢盐(AB):指从人体血浆中实际的HCO3-含量。标准碳酸氢盐(SB):指在体温37度时PaCO2在5.32kPa(40mmHg),血红蛋白在100%氧饱合条件下测出的HCO3-的含量. AB:动脉血21-26mmol/L;静脉血22-28mmol/L。降低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升高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SB:21-25mmol/L。降低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升高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7.肺弥散功能障碍最常出现 A.Pa02正常,PaC02上升 B.Pa02下降,PaC02上升 C.Pa02正常,PaC02正常 D.Pa02正常,PaC02下降 E.Pa02下降,PaC02正常或下降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5】 【正确答案】E 8.肺性脑病与高血压脑病鉴别的主要依据是 A.气短 B.头痛 C.发绀 D.高血压 E.昏迷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7】 【正确答案】C 9.对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高浓度氧疗仍无效.其原因很可能为 A.严重肺通气功能障碍 B.严重肺动一静脉样分流 C.通气/血流比例增大

呼吸衰竭治疗不能忘了这些细节

呼吸衰竭治疗不能忘了这些细节 关于呼吸衰竭的总体治疗原则,我们可以在教科书、权威着作找到很精彩的解答,无非就是:加强呼吸支持、纠正缺氧和改善通气、治疗病因和诱因、加强一般支持治疗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但当中还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关注。作者:李鸿政 通畅气道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基石!要想改善通气,第一步就得想方设法通畅气道,正所谓“路通财通” .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主要有:(1)若患者昏迷,应使其处于仰卧位,头后仰,托起下颌并将口打开。这看起来简单,但临床上并非每个医护人员都会严格遵循。(2)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对于呼吸科病人来说,这最主要就是清除痰液,或胃内反流物,同时要预防呕吐物反流至气管;口咽部护理和鼓励患者咳痰很重要;对于痰多粘稠的患者,要多翻身拍背协助咳痰,很多老年人咳嗽无力,无法顺利排痰,必要时可以用纤支镜吸痰。清除痰液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是关乎成败的重要措施。(3)若以上方法仍效果不佳,可以建立人工气道:包括简便人工气道(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喉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后两种又属于气管内导管,是重建呼吸道 最可靠的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口咽通气道,特别是舌根后坠的肥胖患者。

除了以上物理方法通畅气道外,还可以通过药物方法, 如解痉平喘、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B2 受体激动剂+抗胆 碱能药物),还可考虑联合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主要是布地奈德),也可静脉用药。氧疗 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给予氧疗,氧疗可纠正低氧血症、降低呼吸功能、降低心脏负荷等。通常PaO2 升高到50-65mmHg,SaO2 升高到85% 以上即可保证组织细胞的氧代谢需要,达到相对安全的水平。由于氧解离曲线呈“S”型,当PaO2 达到60 mmHg 时,该点在曲线的陡坡上部,接近平坦部位,此时再升高PaO2 对SaO2 的影响很小,故不需为了升高PaO2 而采取激进的措施,以免导致CO2 潴留的危险。 氧疗主要用于肺泡气氧分压降低所致的呼吸衰竭,但严重贫血、心功能不全、休克等运输障碍所致的组织缺氧,常规氧疗只能部分缓解缺氧,而对于因呼吸功能障碍所致的组织缺氧常规氧疗无效。 鼻导管或鼻塞给氧,吸氧浓度为FiO2=21+4X 吸氧流量 (L/min )(由于受到呼吸频率及潮气量的影响,浓度计算未必准确);面罩给氧,吸氧浓度可以较高。 缺氧不伴CO2 潴留(I 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给予高浓度吸氧

最新呼吸衰竭试题

一、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二填空题 1.( )是呼吸衰竭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是缺氧的典型表现。 2.动脉血气分析常选择的动脉包括()( )( )( ),其中首选()。 3.血气分析穿刺时,穿刺针与皮肤呈()度角缓慢刺入,见回血后停止进针。 4.采集血气标本后应局部按压()分钟,如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或凝血功能障碍,应在穿刺部位增加按压时间,直至止血。 5.采集血气标本后,应()或()进行标本抗凝。 6.呼吸衰竭病人为减轻呼吸困难一般取( )或( )体位。 7.Ⅱ型呼吸衰竭应指导患者()呼吸,以促进有效通气。 8.II型呼吸衰竭,给予()持续吸氧,使PaO2保持在()或SaO2在()或略高。 9.正常成人在静息状态下呼吸空气时,有效通气量需要达到()L/min. 10.急性严重缺氧可导致()或()。 11.呼吸衰竭按发病急缓可分为()()。 12.氧气的弥散能力仅为二氧化碳的(),故弥散障碍时通常以低氧血症为主。 13.严重缺氧可抑制细胞能量代谢的中间过程,使能量产生降低,并产生大量乳酸和无机盐,引起()。 14.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包括()()()、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和氧耗量增加五个主要机制。 15.()是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最重要措施。 16.()是慢性呼衰急性加重的最常见诱因。 17.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病人注意有无()。 三、单选题 1.呼吸衰竭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 A.病理生理B.病因C.起病缓急 D.血气分析结果E.临床经验 2.Ⅱ型呼吸衰竭是指() A.PO2>60mmHg,PCO2>50mmHg B.PO2>60mmHg,PCO2<50mmHg C.PO2<60mmHg,PCO2>50mmHg D.PO2<60mmHg,PCO2<45mmHg E.以上都不对 3.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 A.广泛胸膜增厚 B.支气管肺炎 C.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D.肺结核 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动脉血气分析:PH=7.40,PO2=88mmHg,PCO2=35mmHg,BE=2mmol/L,提示() A.正常范围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5.I型呼吸衰竭应给予( ) A.高压给氧 B.较高浓度给氧 C.乙醇湿化给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