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实用文本阅读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用性文本满分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专题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用性文本满分训练含答案

满分训练(十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用性文本)科技前沿一、[2019 •安徽]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科学》杂志:机器学习究竟将如何影响人类未来的工作?近几十年来,数字计算机已经改变了几乎所有经济部门的工作,我们正处于一个更加迅速转变的开始阶段,但关于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影响的认识并未确定。

目前一些工作的一部分适合机器学习,而其他部分还不适合。

因而, 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还没有像有人宣称的那样——会迎来“工作的终结”。

我们认为,当下关于机器学习可能对劳动力和经济产生影响的讨论,应该从两个基点出发:第一,我们离通用人工智能还很远;第二,机器不能完成人类的全部任务。

可以预测,在机器学习日益渗入应用领域的过程中,剩下不适合机器学习的任务将会激发人类增强这些方面的能力,使新的工作成为可能。

由于机器学习迅速发展,可能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机器学习既产生赢家,也产生输家,即每当机器学习跨越一个门槛,在某个任务上比人更具成本效益时,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将越来越多地用机器替代人工,这必将转移劳动力需求,重组行业。

这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就目前而言,创建一个计算机程序仍需要涉及很多人的编程过程,但在一些领域这个复杂而成本昂贵的工作正逐渐由训练有素的机器学习来完成,机器学习已经产生比人类程序员更精确可靠的程序(例如人脸识别和信用卡欺诈检测), 大大降低了程序设计与维护的成本。

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正开始受到冲击。

(节选自雷锋网)材料二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智能行为。

机器能否像人类一样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年,美国的塞缪尔设计了一个下棋程序,该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能在不断对弈中改善自己的棋艺。

4年后,该程序战胜了设计者本人。

又过了3年,该程序战胜了美国保持8年不败的冠军。

目前,机器学习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如: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和手写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搜索引擎、医学诊断、信用卡欺诈检测、 DNA 序列测序、证券市场分析和机器人运用等。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地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2023年5月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中考模拟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意志续航力①如今,你总能看见两种“乐此不疲”的人类。

②一类,刷抖音,追爽剧,浅层的刺激和碎片化的满足是人人伸手可得的快乐。

玩上一天的时间,耗光所有的精力,回过头发现什么都没做,但第二天还是照例走进舒适区。

另一类,长时间地聚焦一件事儿而放弃本来该有的娱乐和社交,以及承受过程中的孤独与不被认同。

人一辈子要干一件事,或坚持一件事,乐此不疲,甚至挣脱了时间的束缚。

③前者是典型的现代社会对于意志力的扼杀。

互联网产品讲究把人圈养起来,占领他们的心智,不挑战耐心,不动用一丝一毫的意志力,让他们个个乐不思蜀,才是好的产品体验。

而后者,背后是让人钦佩的“意志续航力”。

动心起念是容易的,但最初的火花,极易在现实世界冷冽的空气中熄灭,能在寒凉的世界里持续供应燃料,大概决定了人与人之间最终的差别。

后者的“不疲”,或者说那种迷人的“意志续航力”,才是本文想探讨的。

④真实世界里有许多关于“意志续航力”的故事,能立体生动地解释这件事并没那么单纯。

⑤罗振宇有一个在公众号里坚持8年发60秒语音的美谈,外界看来挺像是一种仪式化死磕的典型。

发到第10天的时候和马化腾吃了一次饭,马化腾说你这个特别有意思,每天精准60秒,很神奇。

就这句话,害了他8年。

当用户越来越多,从几个人到千万规模,他觉得已经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撤了。

被他人期许“绑架”,被价值感“鞭策”,此后被等量齐观的流量“回敬”,众人拾柴后体现出来的“意志续航力”,变成了一艘帮他横渡时间之海的美丽航船。

⑥而在悬壶济世的医者身上,这种意志力更是一场逃不掉的内心拉锯战。

那个差点被病态患者杀死的眼科医生陶勇,在他的新书《目光》里写,医生这个职业非常辛苦,门诊量大,常年无休,重压之下收入却很微薄。

年轻医生常不被患者信任,面对在自己面前不治身亡的病人,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更别说自己精诚行医却遭此横祸。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 浸在一部纸质经典书中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 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注】数字化阅读方式有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 读、Pad 阅读等。数据来源于《2020 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和《2021 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
(根据王晓敏《数字语境下“浅阅读”利与弊的辨析》等文章改编)
【材料三】 著名心理学家内尔发现,当读者进行深阅读时,阅读速度会变慢。
这使得读者能通过反思、分析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丰富阅读的 内容,看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意蕴。这是一种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 体验和精神体会的阅读。当然深阅读不等于慢阅读。阅读程度的深浅跟 阅读速度的快慢没有必然的联系,要看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思维的深度 加工。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本书,只要在阅读中思考深,或者感悟深, 都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 一。究其原因,一是人们运用数字阅读工具,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 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二是由于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 视频、动画等于一体,视觉图像脱离了高度抽象的文字编码,人们不需 要解码,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就可以完成。三是浅阅读不再受阅读者自身 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 可,轻松愉快。
三、(2021·重庆 A 卷第 18~21 题)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题目。 (18 分) 【材料一】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 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 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 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图 3 议论文树状结构
图 4 议论文线性结构
2.自下而上找结构 自下而上找结构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语文《实用文体类文本阅读》强化习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语文《实用文体类文本阅读》强化习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中考语文《实用文体类文本阅读》强化习题汇编(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话题背景]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

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

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

◎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

◎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精选案例]书法是戴敏的第一项特长。

她回忆,小学放暑假,天天待在家里练字,开始也觉得苦,“但练着练着就练出感觉了,十分享受这过程”。

戴敏练书法源于父亲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后来就渐渐爱上了书法,而老师也通常会在写得好的字上画圈,“每次看到自己字上的圈多了就会感到很开心”。

对于周依帆来说,少年时代的练字更多的是痛苦的任务,“老师布置的练字作业每次都拖到暑假的最后一个星期”。

他认为,互联网时代,真正用笔写字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剩下在商场刷卡签名时会写写字了,我身边许多人都这么认为”。

[各方声音]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

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

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

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

沈尹默(书法家):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书写,表达一种感情,与电脑写不是一种状态。

如果一切都机械化了,就没有审美,变得贫乏而没有了想象力。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到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基本思路与方法指导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基本思路与方法指导

实用类文本阅读是中考语文中的一道常见题型,通常出现在阅读理解部分。

这类文章通常是说明文,介绍其中一种事物的定义、特点、功能、用途等等。

阅读实用类文本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要点,并能根据文章的信息回答问题。

下面是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指导:1.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实用类文本通常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如定义型(先给出定义,再介绍特点、功能等)、特点叙述型(依次介绍不同的特点)等。

在阅读时要仔细观察文章的标题、第一句话和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这些地方通常会给出文章的主题和结构线索。

2.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关键词是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点,阅读时要着重关注,并理解其含义。

关键句是包含关键词的句子,通常可以通过理解关键句来理解整个文段的意思。

阅读时可以划线标记关键词和关键句,方便后续的回答问题。

4.注意文章的逻辑关系:实用类文本的各个段落和句子通常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等。

阅读时要注意捕捉这些关系,并理解其含义。

经常出现的关联词有因此、所以、因为、但是、而且等。

5.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点:阅读实用类文本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和重点,弄清楚文章要传达的信息和观点。

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要求,选取和文章主旨和重点相关的信息进行回答。

6.细节信息的捕捉:实用类文本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细节信息,如数字、数据、例子等。

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信息,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记忆和提取。

以上是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指导,通过多做实例题和模拟题的练习,逐渐提高对实用类文本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七十一个字》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七十一个字》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七十一个字》中考真题含答案七十一个字(前情概要:罗天福的女儿甲秀和儿子甲成都考上了城里的大学。

他和老伴淑惠也一起来到城里,靠打饼、卖饼,给孩子们挣学费。

房东家的儿子借酒闹事,甲成一怒之下把人给打了。

罗天福给房东又赔钱又赔礼,甲成却拒不认错。

)自晚上罗甲成走后,罗天福就气得再没说一句话,任淑惠怎么劝,甲秀怎么把话题朝一边引,罗天福还是情绪低落得跟筋被谁抽了一样,无论站着、坐着、躺着,身体都是一扑塌,咋都拾不起。

吃什么苦。

受什么罪。

遭什么屈辱,罗天福都不在乎。

可儿子今晚对他的态度,让他寒心了。

他本意是想借这个事件,好好教育教育儿子,没想到,儿子竟然丝毫不买账,并且全然是一副指责他软弱无能的神情。

这事能强硬得起来吗?再强硬,就是更大的冲突。

何况还是咱错了,再怎么着咱也不该打人,这是他始终都在坚持的判断。

他是担心儿子遇什么事,都以“拳打镇关西”的行为方式处事,长此以往,这个寄托了无限希望的儿子,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看着儿子那副不屑一顾的神情,他的心思,简直烦乱得犹如万箭洞穿了。

尤其是那不辞而别的傲慢神气,叫他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淑惠和甲秀洗了手,就又开始打饼。

他今天是懒得动了,只想一直躺着,甚至想永远都不起来算了。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突然滴滴响了两声,开始他也懒得看,想着甲秀在身边,别人又不可能发,可能是垃圾信息。

可想了想,还是打开看了一下,一看,他的眼睛湿润了,原来是甲成发来的。

信息说:爹,对不起,我错了。

我晚上不该那样走了,我不是冲你们来的,我是不能忍受那一家人对我们的张狂态度。

放心吧,我会好好学习的,不会辜负您的付出和期望。

晚安!爹,娘,我爱你们!罗天福眼泪唰唰地流到了被子上。

他没有转过身来,不想让淑惠和女儿看到自己的脆弱。

这段信息,一共七十一个字,但像强心针一样,一下把罗天福从精神死亡的边缘,迅速救回到健康乐观的现实生活中来了。

他突然异常兴奋地从床上爬起来,稀里哗啦地洗了手,一把将正擀饼的淑惠拉到一旁说:“看你这号蔫不唧唧的老太婆,倒像是给地主磨洋工似的,来,看本小伙儿给你示范示范,啥叫擀饼,啥叫工艺,啥叫技术。

中考语文 第46课时 实用类文本——说明文阅读(二)

中考语文 第46课时 实用类文本——说明文阅读(二)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 画……(“图案画”和• “• 美• 术画”有• 什• 么• 区别?)
【参考答案】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 去工工整整,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而美术画是艺术 创造,更注重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
【常考题型】 (1)[2018福建第17题]文章最后一段是历史学家汤
【教材范例】 (1)[八下P32《大自然的语言》“积累拓展”第五题
改编]根据文章,概括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文章第7段至第10段逐一说明了决定物候 现象来临的因素,共4个,分别是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 异、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2)[八上P106《苏州园林》“思考探究”第三题第2 小题]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搜狗已经逐步上线这样的功能,目前大概有5%—10%的 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研究现代中国的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说,中国在打 字技术方面正大踏步前进,而西方远远落在后面。马拉尼 指出,在电脑键盘上打英文,“是使用键盘的最基本方 式”,在键盘上按下“a”键,“a”就会出现在屏幕上, “这不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内存”;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3分) A. 汉字数量惊人,而电脑键盘按键数量有限,要输入汉 字,就要替汉字编码。 B. 五笔字型输入法推出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只使用 25个英文字母键。 C. 搜狗等新一代拼音输入法使用各种个性化的皮肤,屏 幕展现形式更丰富。 D. 王小川称,未来输入法能理解你的想法,会自动代替 你回复别人的提问。
答题步骤:
考点2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D】
【教材范例】 [八上P106《苏州园林》“思考探究”第一题第1问]

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4

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4

湖北省武汉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55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不要在细节上雕花①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张趣图:有人在社交网络分享学习编程的笔记,一行行手抄代码,字迹清晰,排版工整,煞是认真。

这让我想起我的学生年代。

许多年前我还在念书的时候,班上有不少非常认真的同学,热衷于把课堂笔记做得非常漂亮、工整,有些甚至要用尺子对比着去写字。

一年下来会写完好几本笔记本,满满当当,非常充实。

②相比之下,我算是个异类,因为我从来不做课堂笔记。

我还记得有同学找我借笔记,听到我说“我不做笔记”时,脸上满是惊讶和不可思议——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可能觉得我是不想借,随便找个借口敷衍吧。

③当然,追求把笔记做得非常工整、美观,并不一定不好,这是一种热爱生活的表现。

不过在我看来,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

你把精力放在“做笔记”上,那放在思考和消化上面的精力就必然会减少。

比起前者,后者可能更重要。

④中文互联网把这种追求细节上的考究叫做“细节雕花”,我觉得挺贴切的。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热衷于去钻研和折腾一些很小的事情,却对一些更大的、更重要的事情视而不见。

比如:热衷于折腾工具和方法,但却忽略了去培养一个真正有效、持久的好习惯;热衷于收藏和记录,囤积一大堆东西,但却从来不去翻阅它们;热衷于怎样把笔记做得更好看、更酷炫,但却忽略了,笔记的真正价值,是帮助自己消化知识。

当你努力的方向偏了,投入再多的努力,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

⑤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追求细节上的完美,而是:当你在打磨细节时,不妨想一想:这些细节重要吗?它们的价值跟我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正比吗?除了这些细节,有没有其他更重要、优先级更高的事情,被我所忽略了?⑥只有当你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把一个系统搭建起来,你再去打磨细节,此时的打磨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你就只是在“细节雕花”而已。

⑦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已经做好了一个东西,再去打磨细节;而是我们企图通过“打磨细节”这件事,给自己一种安心感、舒适感,让自己感到“我是做了很多事情的”,从而心安理得地逃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承传统文化不能不懂礼敬
刘梦溪
王国维1927年6月2日在颐和园投湖自尽,他的遗体入殓前,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师生向他告别,陈寅恪行了三跪九叩大礼。

这是一种古礼,他这样一做,很多学生痛哭失声。

在这个场合,陈寅恪的这个行为是带有仪式性的,这一礼仪中蕴含有高度的庄严,震撼了在场所有人。

这是我拜访当时的国学研究院学生、敦煌学家姜亮夫先生,他向我讲述的。

他说:“我们当时不敢说话,陈寅恪先生的这个举动,令全场一下痛哭失声。

”陈寅恪的礼仪方式,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对死者的哀悼,更主要是一种礼敬。

“礼”的精神内核是“敬”,所以孔子说,“为礼不敬,举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是礼敬的肃穆庄严唤起了人们内心的庄严。

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生活,礼仪应该占有重要位置。

礼对他人是敬,对自身是自尊自重。

由于百年以来文化传统的流失,国人对礼的认识不足,在应该守礼的场合往往随意性很大。

礼是一种秩序,一种规矩和限制。

它的直接表现是把人缩小,因此守礼的人表现在身体行为上,是缩小自己。

比如走在街上,不会大摇大摆,不会影响他人的行走空间。

不守礼的人则膨胀自我,无限扩大自己,以致“侵夺”、“占有”了不该“占有”的公共空间。

传统文化观念中有很多价值已经不适合当代。

我一直在思考,有哪些价值应该成为当代社会的基本价值。

比如孝,如果不了解它的精神内核是“敬”,只是搬来那些对“孝”的例释,在当代不一定行不通。

比如“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等,就无法成为今天可以遵循的规则。

孝的核心是什么?是敬。

敬是永恒的,内心的庄严是永恒的,对父母的敬,对尊长的敬,不管在什么时代,只要这个精神价值在,就可以做到对父母的孝。

当然在家庭中,对父母尊长有敬也有爱,是为爱敬。

“爱敬”是《孝经》里面的话,原文作“爱敬尽于事亲”。

传统文化中形容夫妻的和谐和睦,以“举案齐眉”来形容,似乎也不适用于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代社会。

妻子把放食物的托盘,用双手举到跟自己的眉毛一样高,奉献给夫君,那么夫君是不是也应该同样这样做?如果只要求女方这样做,男方对女方却可以随随便便,就是“男尊女卑”的表现了。

“男尊女卑”在女性一方,无论如何是一种不公平的境遇;男性一方的内心世界,也会因女性的“屈从”而感到愧疚。

“举案齐眉”所表达的是“敬”,但男女之间,“敬”应该是双方共生的内在精神。

现在人们谈得更多的是爱,但爱这种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光是爱而没有“敬”的参与,爱不一定稳固。

爱的时候能够发现对方身上的他人所不及的美点和美质,因此会起敬。

敬的产生,会加深爱的程度。

爱和敬结合,才能相互体谅,彼此包容,家庭关系才能稳固。

所以魏晋时期一个叫刘邵的人,写过一本有名的书叫《人物志》,其中提出“爱敬”是“人道之极”,即认为“爱敬”是一种永恒的精神价值。

继承传统文化,继承什么是尤为重要的,找到传统文化中的那这些永恒的基本价值继承下来,对当代社会的建构、对文化的建构直接有益。

(载2017年3月29日《中国艺术报》,记者怡梦根据作者在《中国文化报》主办的“艺海问道”文化论坛上的发言摘录整理)
1、对陈寅恪在王国维葬礼上“行了三跪九叩大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一行为是一种古礼,陈寅恪以实际行动来继承传统文化。

B. 这一行为带有仪式性的,其中所蕴含的高度庄严使很多学生痛哭失声。

C. 这一行为表达的不仅仅是对死者的哀悼,更主要表达对王国维的礼敬。

D. 这一行为“礼”“敬”兼具,其目的是唤起人们内心的庄严。

2、对“传统文化进入当代生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文化传统的流失,国人没有认识到礼对他人是敬、礼是一种秩序一种规矩和限制,因而在应该守礼的场合往往随意性很大。

B. “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包含对父母的“敬”,因而就无法成为今天可以遵循的规则。

C. 我们今天对父母怀有“爱”“敬”之意即是对父母的“孝”,而不必拘泥于古人那些陈腐的“例释”。

D. “举案齐眉”体现了夫妻间的和谐和睦,但它不适用于当代社会,因为它不符合夫妻关系中“男女平等”的理念。

3、对文本主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敬”是“礼”的精神内核,礼对他人是敬,因此守礼的人走在大街上,是缩小自己,不影响其它人的行走空间。

B. “敬”是“孝”的精神内核,只要心怀敬意,就可以做到对父母的孝;对父母尊长有敬也有爱,是为爱敬,这是“孝”的最高境界。

C. “爱”这种情感具有不稳定性,“爱”“敬”结合,爱情方能长久,因而“举案齐眉”的家庭关系一定稳固。

D. “礼敬”、“孝敬”、“爱敬”是传统文化中永恒的基本价值,继承它们对建构当代社会和文化直接有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