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安全事故分析

合集下载

油库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油库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总结

油库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总结概述近年来,油库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更好地防范和应对此类事故,本文将针对几起典型的油库火灾爆炸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并从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

一、引言要理解油库火灾爆炸事故,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定义、原因及危害程度。

1. 定义:油库火灾爆炸事故是指储存和运输石油及其制品的仓储设施或运输管线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火灾或爆炸事件。

2. 原因:常见的引发油库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包括设备老化、人为操作不当、雷击和外部能源等因素。

3. 危害程度: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具有迅速蔓延、形成大规模次生灾害和巨大物质损失的特点,严重危及周边社区居民的安全。

二、案例分析以下是两起典型的油库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1. 案例一:XX市某储油库火灾爆炸事故该起事故发生在XX年X月,共造成X人死亡、X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X万元。

经过调查,初步确定事故原因为设备老化和维护不善引发的泄漏,并由此导致可燃气体积聚并遭到点火。

同时,事故现场存在消防设施缺失和应急预案不完善等问题。

2. 案例二:XX省某集装箱式油罐车爆炸事故该起事故发生在XX年X月,在发生地周边造成几十米范围内的房屋倒塌,并给道路交通及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主要与运输车辆载货量超标、管理不力导致自然气体外溢及明火触发有关。

此外,附近居民违规存放易燃物质也加剧了事态扩大。

三、案例总结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总结:1. 增强设备维护保养意识:定期检查和维修储油设备,及时更换老化的管道、阀门等零部件,以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

2. 完善消防设施和应急预案:加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器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提高人员紧急疏散和灭火救援的能力。

3. 严格运输管理措施:加强对车辆载货量的监管,禁止超标负载运输,确保安全行驶。

同时,要求车辆配备专业消防装置,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进行自救和扑灭明火。

油库安全事故分析

油库安全事故分析

油库安全事故分析
近日,一起油库安全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初步调查,此次事故是由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造成了严重后果。

以下是对该事故的分析以及不同方面的责任。

首先,从操作层面上来说,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未能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并没有采
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这种违规操作直接导致了油库内的燃料泄漏,最终引发了火灾。

因此,操作人员在此次事故中有明显的责任。

其次,管理层面上也存在责任。

油库的管理者应该提供足够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操作人员
能够熟练掌握安全操作程序,并且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可惜的是,在这次事故中,
管理层面并未尽到应有的职责,没有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也没有进行规范的监督和检查,导致了操作人员的不当行为。

另外,设备维护方面也存在问题。

据了解,在事故发生前,油库的一些设备出现了故障,
但是并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理和维护。

这种疏忽也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此次油库安全事故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除了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外,管理
层面和设备维护方面也存在问题。

因此,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所有相关部门都
要认真反思,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保障油库的安全。

这不仅仅是事故责任的追究,更是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尊重和保护。

抱歉,我无法满足你的要求。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阀门操作错误引发的事故分析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阀门操作错误引发的事故分析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阀门操作错误引发的事故分析油库管理是一项专业技术较强的工作,……。

油库计量工、化验工、……、司泵工等技术工人要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

——《石油库管理制度》【案例26】错开阀门溢油不知,未戴防火罩引起火灾一、事故概况1993年10月21日江南某炼油厂发生较大火灾爆炸事故。

该炼油厂始建于50年代,最初设计年加工能力为100×104t,目前已达到每年750×104t,该厂的主要产品是汽油、航空煤油、柴油和轻质石脑油等。

发生火灾的310#罐属该炼油厂油品分厂六油槽岗位(见图1-5),共有储油罐11座,分为东西两个罐区,中间由一条13#路相隔。

东罐区位于山坡上,有4座6000m3的70#汽油罐。

西罐区分为东西两排,东一排由2座10000m3的90#汽油罐和1座3000m3的石脑油罐组成,西一排4座90#汽油浮顶罐组成,在310#罐与311#罐间设有隔堤。

11#路西侧山坡上有2个10000m3的原油罐。

11#路、20#路和13#路与罐组防火堤间一条宽约1.5m的排洪明沟,排洪沟与罐组防火堤间有很多沿地面或低支架敷设的工艺管道,占地宽度2m左右,防火堤内有一条排水明沟贯通隔堤和防火堤。

310#罐距11#路55.15m,距13#路55.10m。

11#和13#路路面很窄,不能满足错车要求,罐区没有环形车道和回车场地。

六油槽岗位的工艺流程见图1-6。

(1)火灾形成过程1993年10月21日13点3分310#罐收油结束,油迟高度为14.26m,白班操作工关闭了310#罐的进油阀门C,15时310#罐开始进行加剂自循环,这是需打开310#罐的进出油阀门C和A,但操作工误将311#罐的出油阀门B当作310#罐的出油阀门A打开,使得311#罐中的油泵入到310罐内。

15时41分,310#罐液位达到14.302m,已超过安全高度(安全液位为14.30m),操作室内超高液位报警器开始报警。

加油站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加油站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加油站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案例11998年7月29日上午,广东省梅州是XX县石油公司库站合一的加油站罐室油罐发生爆炸,当场炸伤1人,炸死2人,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6万元。

事故经过:7月29日上午,该油库主任陈XX兼站长带领两名社会上的修理工,对装过90号汽油的1号卧式罐扶梯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陈XX和雇来的焊工一人当场炸死,另一人重伤。

事故分析:(1)罐室存在油蒸气,且达到爆炸极限。

(2)在动火前没有按规定检测油蒸气浓度。

(3)罐室内的扶梯松动,在进行焊接时引燃油蒸气发生爆炸。

编者按:加油站油罐区属爆炸危险区域,在爆炸危险区域严禁动用明火是我们三令五申的,但我们的个别管理人员却直若罔闻,我行我素。

说明制度不健全,没有落到实处,没有从墙上走下来。

另外,罐室储油在规定中明令禁止,但我们一些罐室加油站却经营至今而没有进行改造。

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安全必须从加油站建设开始抓起,从源头消除事故隐患。

案例21998年5月8日19点30分,贵州省息峰县XX加油站发生一起储油罐罐室爆燃事故,重伤2人,后经救治无效,分别于5月8日和5月28日死亡。

事故经过:当天下午,70号汽油加油机的吸油管低阀(止回阀)发生故障,加油员张XX请来农机站修理工进行修理,到19点30分修理完毕后,修理工离开,张XX与另一到站玩耍的闲杂人员周XX滞留罐室。

因张XX打火机掉落地下,周XX拣起打火机后,正遇检修中溢出的油蒸气,引起爆燃。

事故分析:这起事故完全是当事人的物质和违反规章制度造成的。

主要表现在:(1)加油员张XX带打火机进入罐室,说明该站明火管理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发生事故不是偶然的。

(2)擅自带闲杂人员进入站内并滞留玩耍进入罐室,该站管理上有很大漏洞。

编者按:这时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

由这起事故可以看到,该加油站管理是何等混乱,也可以看到为什么严禁罐室储油。

一方面制度规定,加油站严禁闲杂人员进入罐区等爆炸危险区域,更不允许将火种带入;另一方面,罐室储油油蒸气易于积聚,一旦遇到火种等引爆源将发生爆燃事故。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油罐作业要对输油状况进行监视,防止瘪罐、溢油。

——《石油库管理制度》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

——《加油站管理制度》【案例1】输转作业中睡觉看电视,溢油引起着火爆炸一、事故概况2001年9月1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某油库发生了一起油罐连锁爆炸事故,储油总量为3200m3的8个油罐先后爆炸起火。

这是一个1万平方米的大型储油库。

库内分东西两个储油区。

东边是内有14个立式储油罐的储油区,其中南北依次排列的8个溶剂各为400m3的储罐,就是这8个油罐发生了爆炸事故。

西边是另一储油区,储油为6620m3。

离着火油库21m远、从东至西排列着5个溶剂各为1000m3的立式储油罐,北边还有溶剂60m3的卧式储油罐27个。

东边墙外,有4个溶剂各为100m3的立式储油罐。

南边6~7m远的铁路上,停放着2列载有1100m3的22节正准备卸油的油罐车;东北侧260m处是一个加油站,有溶剂均为10m3地下汽油、柴油储罐4个;300m处有一个50m3液化气储油罐1个;东南侧960m处加油站内,有溶剂25m3的汽、柴油罐4个;950m 处是另一个油库,储存柴油总量为11000m3。

凌晨4时30分,该油库在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不再作业现场,或看电视或睡觉,造成油料外溢,大量挥发性气体沿地表一直扩散到160m外的车库内。

司机贸然发动汽车,形成点火源,发生着火爆炸。

8座400m3地面罐及1000m3库房被烧毁,死亡6人,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

二、事故原因(1)油料倒罐作业过程中,4名作业人员全部擅离职守,造成油罐大量溢油。

(2)外溢的油料蒸发形成的油气沿地表扩散到车库,汽车发动形成点火源,引起火灾,并引发建在室内的油罐相继着火爆炸。

三、事故教训(1)该库管理涣散,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倒罐作业组织不严密,分工不明确,作业过程中无领导值班或检查。

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3)该油库设计不符合《石油库设计规 范》的要求,工艺不合理,无配套消防设 施。8个油罐建在库房内,形成封闭空间, 极易造成油气大量积聚,形成安全隐患。
2020/5/26
7
第一章 收发、输转作业中的安全事故
1-2、 顶班人员不坚守岗位,发生溢油,经典放 电引发火灾事故
1-2-1 事故概况
1998年3月27日,某加油站在业务人员不在位 的情况下,随意借用不懂业务的警卫战士顶班作 业,组织汽车油罐车卸油。作业人员在作业前没 有测量,对接收油罐空容量心中无数。工作时, 不坚守岗位,致使现场失控达30分钟,造成溢油 事故的发生。随后2名作业人员进入罐室(地下室) 察看溢油情况时,发生火灾爆炸,造成2人中度烧 伤,1台罐车、6个25m3管和2台加油机被烧毁。
2020/5/26
13
在油码头附近有一座货物码头,停靠9条 民船。这些民船都是全家吃住在船上,当 油气扩散到民船时,明火点燃油气,整个 江面一片火海。由于着火面积大,陆上灭 火设备用不上,无法扑救,直到把几十吨 油烧完为止。烧毁民船9条;烧死船民34人, 烧伤80人。
幸好排水沟出口处(油库围墙里边)有 一水封井,火焰没有窜到油库内。
2020/5/26
21
2020/5/26
H 弱焊
可能拉裂的部位
可能拉裂的部位
强化焊接
示意图
22
1-4-3 事故教训
(1)严格执行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是保 证安全的关键。
该油库不执行规章和操作规程,事前不 计量,卸油作业中不检查,造成油罐超装 跑油。环形道路地面排水管上的阀门,按 规定平时应常关,以防止跑油时从排水管 流出,但该库排水管上阀门长期不关,造 成了油品从排水管流到库外的事故。
1987年10月27日接到预报,28日18时来一艘 1000t油轮,全是煤油。油库主任安排先进3#罐, 余下的进5#罐。28日下午对3#、5#罐进行了检查。 29日0时30分,装载煤油的大庆765油轮到港。油 库主任和司泵员对3#、5#罐进行了最后检查,打 开3#罐进油罐阀门后,走向5#罐。油轮于1时开泵 卸油。

典型油库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典型油库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典型油库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概况2019年5月15日,某地区一家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油库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该油库共有20个储罐,用于存放原油和成品油,总储存量约为5万吨。

据初步调查,火灾发生在储罐区的北侧,火势迅速蔓延,导致多个储罐相继着火。

火灾发生后,当地消防部门迅速赶赴现场进行灭火,但受到大风的影响,扑救工作进展缓慢。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势逐渐扩大,覆盖了约10个储罐,熊熊大火冲天而起,浓烟滚滚,现场十分恶劣。

为了控制火势,当地政府还紧急疏散了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居民,以减少人员伤亡。

在经过整整两天的紧急扑救之后,消防部门终于将火势扑灭,但整个油库区域已经遭受了极大的破坏,损失巨大。

二、事故原因分析1. 系统设备故障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油库区域的一个储罐发生了泄漏,导致了易燃气体的积聚,并在某种触发条件下引发了爆炸和火灾。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泄漏事件起初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监控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事故得以扩大。

2. 安全管理不善从长期来看,这次火灾事故的发生也与企业的安全管理不善有关。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未能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安全机制方面也存在缺陷,导致了一系列的隐患,最终酿成了此次的重大事故。

3. 应急处置不当当火灾发生之后,初期的应急处置措施存在一定的失误和不足,消防部门的支援工作也并不是十分顺利。

加之现场环境恶劣,天气不利,都造成了灭火工作的难度增大,火势也因此得以迅速蔓延。

以上是对于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下面将对此次油库火灾事故的应对措施和防范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三、应对措施1. 加强设备监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设备的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破坏范围。

此外,企业还应当增加设备的防护措施,减少设备泄漏的风险。

2.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对于安全操作的重视和意识,最终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凝析油储罐闪爆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凝析油储罐闪爆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凝析油储罐闪爆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近日,一家油库油储罐发生了闪爆事故,引发了广泛关注,具体原因是什么呢?相关
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呢?
其实,油储罐闪爆事故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维护管理不到位;二是火
源管理不规范;三是科技进步未跟上水平不足。

首先是维护管理不到位,油库职工应全面检查构筑物的安全情况,包括油储罐的。


于某些原因,油库的维护管理不到位,导致油储罐的使用寿命减少。

此外,安全要求高,
在油储罐上理应进行安全评估,以及能够及时发现并严格控制火源。

其次是火源管理不规范,有些油库在使用过程中火源管理不规范,比如乱丢垃圾,烟头、烟蒂乱扔,有些工作人员经常用火烧垃圾,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就增加了,久而久之会
导致油储罐的发生闪爆事故。

最后是科技进步未跟上水平不足。

油储罐属于特殊设备,大多数油库的设备更新设计
比较久远,落后的技术影响了油储罐的安全性质,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因此,针对上述事故及原因,部门、企业要抓住法规、技术等多方面相结合进行重点
工作。

首先,加强油库的维护管理,根据现场工程设备使用状况,定期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其次,严格控制火源,禁止乱丢、乱扔垃圾;最后,不断强化科技进步,根据安全要求对
油储罐进行更新改造,避免再发生类似事故。

综上所述,油储罐闪爆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有:维护管理不到位、火源管理不规范、
科技进步未跟上水平不足。

要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故,应当加强油库的维护管理、严格控
制火源以及不断强化科技进步,以减少油储罐安全隐患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测算,其柴油回流速度为1.03m/s,
第二节 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表面上看产生静电的可能性较小,但柴油已在 塑料管内来回流动12h,特别是随着液面的下降, 回流管口逐渐高出了液面,产生了飞溅,静电 产生和积累比较严重。
另据调查,该操作工上身穿羊毛衫、下穿 化纤织物裤子,脚穿聚氨酯底牛皮鞋,加之当 时天气干燥,存在人体放电的条件。操作工开 始用木棍测液位,后改用铁管,当还未伸到液 面就放生了爆炸。铁管是从支管处深入,支管 也是回流管,管口处静电积累较多的区域。
(2)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
GB252-1994规定0#柴油的闪点不低于55℃, 当时温度较低(15 ℃),储存是安全的。但柴 油的轻组分含量也是较高的,在储罐通大气的 环境中,低闪点的轻组分会大量蒸发出来与空 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据测算,油罐卸入5.6t柴油时基本全满。随 着油面下降空气从开口的支管进入罐内,当液 面下降到0.6m时,油罐上部空间约为2.5m³。
➢ 1-3 事故教训 (1)该油库管理涣散,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倒罐作业组织不严密,分工不明确,作业 过程中无领导值班或检查。4名作业人员没 有把油料倒罐作业安全放在心上,既没有 仔细检查液面上升情况,又不坚守岗位,
导致溢油事故的发生。
第一节 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
(2)事后调查表明,该油库员工大部分未经 培训,直接上岗,缺乏最基本的安全和消防 常识,对油料易燃易爆特性和跑油等事故可 能产生的危害知之甚少。 (3)该油库设计不符合《石油库设计规范》 的要求,工艺不合理,无配套消防设施。8个 油罐建在库房内,形成封闭空间,极易造成 油气大量积聚,形成安全隐患。
第五节 油库火灾事故视频
➢ 乌克兰油库起火爆炸事件视频(20150611) ➢ 恐怖的油库爆炸一幕
储运1203班(前十号)
目录
➢ 第一节 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 ➢ 第二节 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 第三节 私带火种引起火灾的事故 ➢ 第四节 阀门操作错误引发的事故 ➢ 第五节 油库火灾事故视频
第一节 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
➢ 1-1 事故概况 2001年9月1日凌晨,沈阳市某油库
由于作业人员在离开操作现场,或睡觉、 或看电视,造成油料外溢,大量挥发性 气体扩散到车库内,汽车点火引发爆炸, 造成死亡6人,重伤2人。
5×104m³的爆炸性混合气体。此时,一民工 驾驶四轮拖拉机行驶至距离310#罐65.6m的路 边,排气管喷出的火星点燃了爆炸性混合气 体,引起着火爆炸。
➢ 4-3 事故教训
该火灾事故,是建国以来第一起万吨级 轻质浮顶油罐的重大火灾,扑救过程长达17 小时,直接经济损失38.96万元,造成2人死 亡,两个生产装置停产,损失巨大。给我们 带来的教训也是深刻的。
第一节 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
油库布置示意图(局部)
第一节 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
➢ 1-2 事故原因 (1)油料倒罐作业中,4名作业人员擅离职 守,造成油罐大量溢油; (2)外溢的油料蒸发形成的油气沿地表扩散 到车库,汽车发动形成点火源,引发爆炸, 并引起建在室内的油罐相继着火爆炸。
第一节 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
事发时,该2#油罐为其他单位代储原油800t, 加热后准备装铁路油罐车外运。
20点20分左右,1名参加作业的民工到2# 罐顶部用打火机照明观察液位读数,引起罐 室内油蒸气燃烧、爆炸。
➢ 3-2 事故原因
打火机打火照明点燃罐室区空气中弥散的油 气,造成着火事故。
➢ 3-3 事故教训
这是一起因管理不严,严重违章引发的责任 事故。
调和工艺流程图
➢ (1)火灾形成过程
1993年10月21日13时03分310#罐收油结束, 油尺高度为14.26m。白班操作工关闭了310# 罐的进油阀门C。15时, 310#罐开始加剂自 循环调和作业,这时需要打开310#罐的进出 油阀门C、A,但操作工误将311#罐的出油阀 B当作310#罐的出油阀A打开,使得311#罐的 油泵入到310#罐内。15时41分, 310#罐液位 达到14.302m,超过安全高度(14.30m),操 作室内的超高液位报警器开始报警。
当用铁管从油罐支管插入测液位时,刚
刚伸入约40cm时,发生爆炸。
第二节 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 2-2 事故原因 通过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排除பைடு நூலகம்雷击、
纵火、飞火、吸烟、自燃、电气线路火花等 因素,认定为静电火花所致。其理由是: (1)有静电产生和积累的条件
油罐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管外面刷有一 层防锈漆,无静电导除装置;
油库计量员、化验员、电工等技术工种要 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严禁携带火柴、 打火机、香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入库;该事 故中,参与作业的民工没有做好安全教育;入 库没有做好安全监察,带打火机进入罐区;在 储罐上用打火机照明。
第四节 阀门操作错误引发的事故
➢ 4-1 事故概况
1993年10月21日,江南某炼油厂发生 较大火灾爆炸事故。该炼油厂始建于50年 代,最初设计年加工能力为100×104t ,93 年已达到750×104t。主要产品是汽油、航 空煤油、柴油和石脑油等。
灭火过程中,罐前阀门火曾一度被扑灭 (使用了8只25kg的1211灭火器),但泄漏出的 汽油蒸气又瞬间被引燃,迅速在罐前阀门处形 成稳定燃烧。
22日凌晨,各路增援力量赶到。7时15分, 火场指挥确定了总攻方案,从江都紧急调运40t 氟蛋白泡沫液,从上海空运25门泡沫炮。9时20 分,灭火总攻开始。4门200L/s的移动式泡沫炮 和2只50L/s的泡沫管枪直射310#罐顶部。30min 后,尽管大量的泡沫喷上罐顶,但仍压不住熊 熊火势,又过了10min,罐顶火势才开始减弱,
柴油中的轻组分与吸入的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 气体达到柴油的爆炸极限(1.5%~6.5%)。
➢ 2-3 事故教训
(1)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生产区域内乱拉乱接临时线;使用铁管计 量油品液位;使用易产生静电的塑料管输送可 燃油品。 (2) 柴油罐的的设置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油罐未设置阻火器、呼吸阀,直接通大气; 未设到静电设施;该油罐未经消防部门审批擅 自建造,与旁边的乙类物品库房间距仅为1m。
11#路、 20#路、 13#路与罐组防火堤 之间有一条宽约1.5m的排洪明沟,排洪沟 与罐组防火堤间有很多沿地面或低支架敷 设的工艺管道,占地宽度约2m左右。防火 堤内有一条排水明沟贯通隔堤和防火堤。 310#罐距离11#路55.15m,距离13#55.10m。 11#路和 13#路不能满足错车的要求,罐区 没有环形车道和回车场地。
(3)职工违章操作是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职工缺乏必要的油品知识,对柴油的火灾 危险性认识不足,违章操作直接导致了此次火 灾事故的发生。
第三节 私带火种引起火灾的事故
➢ 3-1事故概况 1991年4月22日,某油库半地下油罐因民
工使用打火机照明,引发事故。 该储罐为1000m³半地下油罐,编号为2#
18时15分,一民工开着拖拉机路经11#路 穿过罐区,排气管排出的火星引发了310#罐 外溢汽油蒸气爆燃。同时11#路两侧山坡上的 树木、防火堤和隔堤上的树木也被引燃,排 水沟及排洪沟内的汽油汽油燃烧形成了一条 火龙,310#罐浮顶外边缘处形成了汽油的稳 定燃烧。
3名工人冒火进入罐区,关闭310#罐在阀 组间的进出油阀门时,却发现310#罐的出油 阀A处于关闭状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是白班 操作工误开了阀门B。
示意图
发生火灾的310#罐属于该炼油厂油品 分厂六油槽岗位,共有储油罐11座,分为 东西两个罐区,中间有一条13#号路相隔。 东罐区位于山坡上,有4座6000m³的70#汽 油罐。西罐区分为东西两排,东排由2座 10000m³的90#汽油罐和1座3000m³的石脑 油罐组成;西排由4座90#汽油浮顶罐组成, 在310#罐与311#罐之间设有隔堤。11#路 西侧山坡上有2座10000m³的原油罐。
第二节 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 2-1事故概况 2001年10月5日,山东某化工厂一油罐
发生爆炸,罐顶被炸飞,烧毁周围建筑物门 窗等。
该工厂的反应塔采用柴油燃烧方式预 热。
第二节 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示意图
第二节 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2001年10月4日15时左右,从油罐车用泵 向油罐卸了5.6t 0#柴油,16时开始点火升温。 一操作工次日零时接班,负责反应塔升温。 为使柴油保持稳定燃烧需要随时观测油罐内 的液位。
中班操作工认为是仪表误报,未查找原因就 关闭了报警。1min后,警器又发出声光报警 信号,操作工竟然置之不理,致使报警一直 持续到爆炸发生。
18时10分,距罐区南侧100m的半成品油 车间操作工人闻到刺鼻的汽油味,全班人员 出外检查。一名工人在返回更衣间时,被油 蒸气熏倒(能致人昏迷的油气浓度为2.2%)。
10时20分, 310#罐顶火被彻底扑灭。 310# 罐前阀门火在大量的泡沫堆积覆盖下也终于 熄灭。
➢ 4-2 事故原因
作业人员在进行310#罐加剂自循环作业 时错开阀门,误将311#罐中的汽油输往了 310#罐(容量为10000m³,已储有6500t汽油), 液面限位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值班员认为是 误报(以前多次发生过),未采取任何措施。 汽油不断从油罐溢出,在油罐区聚集了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