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51p

合集下载

油库安全事故分析

油库安全事故分析

油库安全事故分析
近日,一起油库安全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初步调查,此次事故是由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造成了严重后果。

以下是对该事故的分析以及不同方面的责任。

首先,从操作层面上来说,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未能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并没有采
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这种违规操作直接导致了油库内的燃料泄漏,最终引发了火灾。

因此,操作人员在此次事故中有明显的责任。

其次,管理层面上也存在责任。

油库的管理者应该提供足够的培训和教育,确保操作人员
能够熟练掌握安全操作程序,并且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可惜的是,在这次事故中,
管理层面并未尽到应有的职责,没有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也没有进行规范的监督和检查,导致了操作人员的不当行为。

另外,设备维护方面也存在问题。

据了解,在事故发生前,油库的一些设备出现了故障,
但是并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理和维护。

这种疏忽也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此次油库安全事故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除了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外,管理
层面和设备维护方面也存在问题。

因此,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所有相关部门都
要认真反思,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保障油库的安全。

这不仅仅是事故责任的追究,更是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尊重和保护。

抱歉,我无法满足你的要求。

油库及加油站典型事故案例分析ppt课件

油库及加油站典型事故案例分析ppt课件

上海浦东新区油气加注站 爆炸事故
2007年11月24日,上午7时50分,上海浦东新区一 家正在维修施工的油气加注站发生爆炸。油气罐 被炸成了废铜烂铁(如图),并波及一辆经过的公交 车。当时站内储气罐正在进行停业检修,施工中因 操作不当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 受伤,周围部分建筑物等受损,直接经济损失960 万元。
(二)管理教育不严,干部责任心差 个别单位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不认真、抓工作不
落实的问题比较突出。该油料装备抢修队领导,责 任心差,管理不严,工作重点不突出,安全观念淡 薄,在历时2个月的施工期间,没有到过施工点,并 在没有指派干部接替的情况下,批准带队干部在施 工期间离开工地,工作严重失职。带队干部在施工 期间,请假离开岗位多日,把组织领导油库施工的 任务交给一名职工负责,严重违反油库作业安全规 定,丧失了安全警惕性。某机场油料股对设备日常 维护保养不及时,存在着阀门锈蚀、油泵渗油、油 罐口胶垫老化等问题,反映出该股工作标准低、干 部责任心差。
(二)事故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施工组织混乱、施工安全监管不 严、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的安全事故。 1、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施工单位施工人员严重违反施工安全规定,安装 潜油泵过程中将油罐注水抽出,造成油罐及操作 井口油气积聚。在当天无动火作业计划、没有办 理动火作业票的情况下,施工人员擅自变更作业 地点,在靠近油罐口的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造 成闪爆。 2、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济南分公司没有落实集团公司新、改、扩建 项目“三同时”管理规定,对施工单位资质审查 不严,导致不具备安全施工资质的单位进站施工, 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事故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因施工作业人员违章 作业、工程项目管理混乱引发的较大生产安全责 任事故。此次事故,肇事单位及其上级单位共有 26名相关责任人员将分别受到刑事、党纪、政纪 处分。其中,2人已正式批捕,2人取保候审,5人 行政开除,9人行政撤职,3人行政记大过,2人行 政记过,3人行政警告。

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

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

第一章收发、输转作业中的事故分析
收发油料是油库(加油站)最经常基本的业务工作,经常发生油库安全事故。

据统计在油库(加油站)发生的事故中,发油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64%。

在收油过程中,油库主要是通过铁路(码头)装卸油系统接卸铁路油罐车、油船运输的油料,加油站主要是通过自流方式接卸汽车运送的油料。

在发油过程中,油库主要是通过铁路(码头)装卸油系统给铁路油罐车、油船发油,或通过零发油系统给汽车油罐车加油;加油站则是主要通过加油枪加注油料。

在油库中,由于油料管理的需要,经常会进行油料输转作业(倒罐作业)。

由于油料自身特点,在收发、输转油料过程中,易发生油料溢出、油蒸气逸散和静电积聚等问题;同时在收发、输转油料作业中,参加人员多、启用设备多,安全管理比较复杂。

作业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轻则造成跑(冒、漏)油、混油或损坏设备,如果处理不及时,则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第一节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
油罐作业要对输油状况进行监视,防止瘪罐、溢油。

——《石油库管理制度》
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

——《加油站管理制度》
【案例1】输转作业中睡觉看电视,溢油引起着火爆炸
一、事故概况
2001年9月1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某油库发生了一起油罐连锁爆炸事故,。

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油库特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案例2005年7月16日,中国大连庄河一石化公司的油库发生了一起特大规模的火灾事故。

据当地媒体报道,事故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燃烧了近16个小时才得以基本控制。

整个油库区域内的油罐液化气储罐相继爆炸,爆炸威力之大不仅炸碎了现场的钢筋水泥建筑,还影响了两公里外的居民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一次特大油库火灾事故在当时震惊了全国,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讨论。

二、事故原因1. 设备老化事故发生的油库属于一石化公司的老旧设备,距离建成已有近30年的历史,油罐、管道等设施的老化程度较为严重。

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原因,导致了设备老化速度加快,设备安全隐患增多。

2. 安全管理不到位据调查,一石化公司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对于油库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保养工作,公司并未严格执行,导致了设备故障风险的大幅度提升。

同时,公司管理层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力度不足,没有形成健全的安全防护制度,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管理体系薄弱据相关报道,一石化公司的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之处,企业内部的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了一些重要的管理环节缺失。

而这些缺失,正是导致了油库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三、事故影响1. 人员伤亡这次特大火灾事故共造成了35人死亡,196人受伤,其中有多名消防队员在扑救火灾时不幸遇难。

这一次特大火灾事故给灾区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也让全国人民再次深切感受到了火灾对人们生命财产带来的威胁。

2. 环境污染特大火灾事故导致了大量的油类和化学物质泄漏,不仅给事故现场周边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而且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其中还包括大量家畜的死亡。

这次特大火灾事故对环境的破坏之大让人们感受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经济损失特大火灾事故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包括了直接受灾的企业和民众,还包括了各种相关的资源浪费,比如灭火救援的人力物力资源等。

油库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油库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报告总结

油库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报告总结火灾事故是工业领域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油库作为储存大量易燃材料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本报告将对近年来发生的某油库火灾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经验教训和防范措施,以期提高类似场所的安全管理水平。

一、事件背景本次火灾事故发生于某油库,该油库位于城市周边地区,用于储存多种石油产品。

据初步调查,火灾起因可能是由于设备或人为操作不当导致。

该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事件原因分析1. 设备维护不到位根据事后调查情况显示,在该油库日常管理中缺乏良好的设备维护计划和定期检查制度。

例如,关键设备长时间未进行保养和完善测试,这增加了设备发生故障和引发火灾的风险。

2. 安全意识不强与安全相关条例相比较而言,在此事故前没有十分明确侧重于对高风险场所的安全和火灾防范。

员工缺乏被培训过并了解相关操作规程和紧急预案,从而导致火灾发生后应对不当。

3. 作业管理不规范在该油库项目中,作业管理没有完善的指导方针,无法明确每个员工分担责任和相互之间约束关系。

因此,在众多的环节中缺少有效监管,异常现象也难以及时发现或得到合理处理。

三、教训总结1. 建立健全设备维护制度初步检查认为设备维护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建议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测、测试和保养,并建立详细的维修记录。

2. 强化安全培训与意识教育油库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安全培训,包括消防知识、应急逃生演习等内容,并加强对可燃物品存储前后引起事故风险特点学习和剖析。

只有增强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加强作业管理监督加强作业管理监督,建立完善的作业程序和岗位责任制度,确保每个员工对自己的工作负有明确的责任,并在日常生产中落实相应的操作规程。

同时,引入定期的内外部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

四、防范措施1. 定期演练火灾应急预案针对油库存在的高风险特点,建议油库开展定期演练火灾应急预案活动。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私带火种引起着火的事故分析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私带火种引起着火的事故分析

加油站油库安全事故案例私带火种引起着火的事故分析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香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入库,入库机动车辆必须佩戴有效的消防罩……。

严禁未按规定和无安全措施情况下在库区进行施工用火和生活用火。

——《石油库管理制度》严禁携带一切危险品入库。

加油站内不得采用明火取暖。

——《加油站管理制度》【案例19】作业区住家属,吸烟引发油气着火一、事故概况某年4月20日18点30分左右,某石油站油库的4名工人到1名电工家属的临时住房闲谈。

此房在库内泵房的西侧,原为一间接车员值班室。

几人离开时,将未熄灭的烟头仍在了地面易燃物上,引燃了床下面的破棉手套、扫帚、牛皮纸、床板、床上衣物等。

电工的爱人发现起火,便端起一盆洗脸水超火上泼去。

此举未将火扑灭,火却越少越旺。

她急忙开门到外边去取水灭火。

此时,在门外8m处的栈桥旁停放着15辆铁路油罐车,3辆车钢卸过油,空气中充满可燃气体。

屋门一开,火焰立即从屋内喷出,顺泵房向东窜去,形成长40m、宽10m的火带,室内外一片火海。

事故发生时,泵房内1名卸油工首先发现火光,立即停泵并切断所有电源。

其他人员很快赶到现场灭火。

恰好在发生事故的前一天上午,油库组织了一次消防训练,市消防队讲解了消防知识和各种器材的使用方法,发生事故的当天上午又进行了消防演习,因而火灾很快被扑灭。

这些活动对扑灭这次火灾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事故原因未熄灭的烟头引燃杂物,形成火焰,在开门瞬间,点燃收油作业后弥漫在门外的爆炸性混合气体。

三、事故教训(1)该油库允许电工家属住在油库内,明显违反了《石油库管理制度》的规定:“禁止一切人员因私事入库、主库”。

(2)4名工人携带火种进入业务区,在作业场所弥漫大量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情况下,聚在一起吸烟,酿成事故,反映了该库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

易燃易爆物品管理、进出业务区检查和收发作业管理等重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3)事故调查发现,该库安全教育学习组织不力,对上级要求的学习教育落在纸面计划上,没有付诸于行动,即便搞了也是走过场,业务人员根本没有入心入耳,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对在爆炸危险场所吸烟玩火可能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

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

油库安全事故案例剖析

(3)事故调查发现,该库安全教育学习组织不力,对上级要求 的学习教育只落实在纸面计划上,没有付诸于行动,即使搞了也是 走过场,业务人员根本没有入心入耳,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 对在爆炸危险场所吸烟玩火可能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油库必须 定期对全库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事故案例教育和安 全知识、规章制度学习。每半年组织全库人员开展一次安全防事故 的预想、预查、预防活动”。
2,事故原因
未熄灭的烟头引燃杂物,形成火焰,在开门瞬间,点燃收油 作业后弥漫在门外的爆炸性混合气体。
3,事故教训
(1)该油库允许电工家属住在油库内,明显违反了《石油库管 理制度》的规定:“禁止一切人员因私事入库、住库”。
(2)4名工人携带火种进入业务区,在作业场所弥漫大量爆炸性 混合气体的情况下,聚在一起吸烟,酿成事故,反映了该库对安全 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易燃易爆物品管理、进出业务区检查 和收发作业管理等重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何某、郑某到达2#油罐后,何某带上安全绳(收发油作业时 现场备有安全绳)下到阀门井中,将安全绳栓在王某双臂下胸部处。 当何某爬出阀门井时,谭某、姚某、刘某3人也赶到,大家把王某 从阀门井中吊出,用库区拉土的拖拉机送库卫生所,经初步治疗后 送医院抢救,12时30分到达医院,经抢救无效,13时10分死亡。
三、带病清扫油泵房中毒身亡
1,事故概况
某年7月6日,某油库1名油料保管员执行查库任务,16时40分 查完库后,又带病去打扫4#泵房。因航空汽油泵填料函漏油,放一 油盆接油。当时气温高,泵房窗户密闭,油气很浓。该保管员缺乏 油料专业知识,在泵房内工作时间较长,油气中毒晕倒在泵房内无 人发现,到晚上8时才找到,但中毒时间长,抢救无效死亡。

深圳大型仓储汽油泄漏事故案例

深圳大型仓储汽油泄漏事故案例

粤安监〔2012〕76号关于深圳市空港油料公司“5.11”储油罐泄漏事故情况的通报各地级以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广东石油经营公司:5月11日上午9时许,位于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南侧3公里外的深圳市空港油料公司发生储油罐泄漏事故。

事故虽未引发火灾、爆炸和对航班运行造成影响,但造成1人伤亡,约1200吨汽油泄漏。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深圳市空港油料公司是中航油集团石油公司与深圳机场合资成立的公司(股比各为50%),专为社会提供成品油的批发经营企业。

现有7个5000m3的油罐,其中5个油罐储存汽油,2个油罐储存柴油,此外还有1个回收罐和1个污油罐。

发生泄漏的是油库内编5#油罐,储放93#汽油近2000 m3。

二、事故原因初步分析经初步了解,事故原因是由于5#油罐进油阀门出现故障,阀门闸板与连杆脱离,2名油库维修工违章违规对该阀门进行维修时,出现阀门失控,造成约1200多吨汽油从阀门泄漏,其中1名维修工在事故处置过程中由于油气窒息导致死亡。

据现场了解分析,事故暴露出如下主要问题:一是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到位。

公司层面没有严格执行和落实维修作业审核审批制度;员工层面存在侥幸心理,在5#油罐仍存有油料且不采取任何倒罐清空措施的情况下,冒险强行进行阀门维修作业。

“三违”现象突出。

二是企业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制度执行不力。

油罐区防火堤多处位置存在缝隙,不密封,导致事故时泄漏的汽油和含油污水穿越防火堤外渗,加大了事故的应急处置难度和损失。

三是隐患排查治理组织领导不力、整改不落实。

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思想麻痹松懈,对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不负责,工作浮于表面,对油库罐区防火堤存在缺陷和“清净下水”措施不完善等问题长期视而不见,未能及时整改。

二O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收发、输转作业中的事故分析
收发油料是油库(加油站)最经常基本的业务工作,经常发生油库安全事故。

据统计在油库(加油站)发生的事故中,发油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64%。

在收油过程中,油库主要是通过铁路(码头)装卸油系统接卸铁路油罐车、油船运输的油料,加油站主要是通过自流方式接卸汽车运送的油料。

在发油过程中,油库主要是通过铁路(码头)装卸油系统给铁路油罐车、油船发油,或通过零发油系统给汽车油罐车加油;加油站则是主要通过加油枪加注油料。

在油库中,由于油料管理的需要,经常会进行油料输转作业(倒罐作业)。

由于油料自身特点,在收发、输转油料过程中,易发生油料溢出、油蒸气逸散和静电积聚等问题;同时在收发、输转油料作业中,参加人员多、启用设备多,安全管理比较复杂。

作业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轻则造成跑(冒、漏)油、混油或损坏设备,如果处理不及时,则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第一节擅离职守引发的安全事故分析
油罐作业要对输油状况进行监视,防止瘪罐、溢油。

——《石油库管理制度》
接卸油品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现场有专人监护,防止发生跑、冒、混油事故。

——《加油站管理制度》
【案例1】输转作业中睡觉看电视,溢油引起着火爆炸
一、事故概况
2001年9月1日凌晨,辽宁省沈阳市某油库发生了一起油罐连锁爆炸事故,储油总量为3200m3的8个油罐先后爆炸起火。

这是一个1万平方米的大型储油库。

库内分东西两个储油区。

东边是内有14个立式储油罐的储油区,其中南北依次排列的8个溶剂各为400m3的储罐,就是这
也不佳。

这样一来,在油料收发和倒装过程中,肯定有静电积聚在输油管道、加油机、输油胶管及加油枪等处。

为减少作业中静电产生的事故,要按规定进行检测,保证设施设备导体静电装置完好、符合标准。

同时,要提高作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使其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过程、机理。

作业人员掌握了静电的知识,充分认识到其产生的危害,就会早操作中自觉执行有关规章制度。

第三节私带火种引起着火的事故分析
严禁携带火柴、打火机、香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入库,入库机动车辆必须佩
戴有效的消防罩……。

严禁未按规定和无安全措施情况下在库区进行施工用火和生活用火。

——《石油库管理制度》
严禁携带一切危险品入库。

加油站内不得采用明火取暖。

——《加油站管理制度》
【案例19】作业区住家属,吸烟引发油气着火
一、事故概况
某年4月20日18点30分左右,某石油站油库的4名工人到1名电工家属的临时住房闲谈。

此房在库内泵房的西侧,原为一间接车员值班室。

几人离开时,将未熄灭的烟头仍在了地面易燃物上,引燃了床下面的破棉手套、扫帚、牛皮纸、床板、床上衣物等。

电工的爱人发现起火,便端起一盆洗脸水超火上泼去。

此举未将火扑灭,火却越少越旺。

她急忙开门到外边去取水灭火。

此时,在门外8m处的栈桥旁停放着15辆铁路油罐车,3辆车钢卸过油,空气中充满可燃气体。

屋门一开,火焰立即从屋内喷出,顺泵房向东窜去,形成长40m、宽10m的火带,室内外一片火海。

事故发生时,泵房内1名卸油工首先发现火光,立即停泵并切断所有电源。

其他人员很快赶到现场灭火。

恰好在发生事故的前一天上午,油库组织了一次消防训练,市消防队讲解了消防知识和各种器材的使用方法,发生事故的当天上午又进行了消防演习,因而火灾很快被扑灭。

这些活动对扑灭这次火灾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事故原因
未熄灭的烟头引燃杂物,形成火焰,在开门瞬间,点燃收油作业后弥漫在门外的爆炸性混合气体。

三、事故教训
(1)该油库允许电工家属住在油库内,明显违反了《石油库管理制度》的规定:“禁止一切人员因私事入库、主库”。

(2)4名工人携带火种进入业务区,在作业场所弥漫大量爆炸性混合气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