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历史及简介
北大历史简介

北大历史简介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是中国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
创建于1898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二十四年。
学校初名京师大学堂,是当时清朝政府为应对外国侵略、推行新兴科学和培养人才而设立的一所重要学府。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它打破了传统文人教育的束缚,采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和设施。
期间,洋务派的提倡和推动使得学堂吸纳了诸多外籍教师和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科学、文化及教育的发展。
1912年,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并在此后不断壮大。
北大自此以后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中心,也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的摇篮。
20世纪初,北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学校陆续增设新的学科和专业,不断拓展教育领域。
同时,北大注重研究和创造性学术活动,成为知识传播、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大成为了新中国的重要高等学府之一。
国家的发展与建设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北大积极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北大继续致力于创造杰出的学术成果,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推动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北大历史悠久,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象征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变迁与进步,同时也见证了国家发展的脉络和变化。
北大始终以培养优秀人才和传播知识为己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大学历史沿革简介PPT课件

在学术期刊方面,北京大学所发 行的部份学术期刊,是中国大陆
在国内傲视同侪,不少各界出色
业者及知名学者出自北大或曾在 北大任职。
学外,其余领域均高踞中国大陆
之首。在中国大陆的一些排名榜 中,各种排名均是以清华大学或 者北大居首。
内第一,更曾获评为澳、亚地区
最佳大学,名列世界第十四,比 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及东京大学等 更高。然而,单就中国大陆而言, 大学排名的首二位均不出北大和 清华,暂未见有其他大学能跃居 首二名内。
未名博雅 图 书 馆
百年讲堂 考古博物馆
未名博雅
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 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形状呈U形。 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
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
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 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 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
未名博雅
历史名人
北大起源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京师大学堂,是中国 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 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 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 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 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院系设置 科研机构
学术成就
院系设置
人文学部 社会科学部 信息与工程科学部
医学部 理学部
跨学科类
北大简介PPT课件

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身兼中国最高学府与国家教育部的
双重职能。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 “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
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可谓“上承太学正 统,下立大学祖庭”。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师大学
堂更名为“北京大学”。
.
3
2、学校概况
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初名
在学术期刊方面,北京大学所发行的部份学术期刊,是中国大 陆当中,少有获得国际知名的大学所认可、具品级的学术期刊。而 一些知名学府如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亦有与北大合作共同发 行期刊。
.
10
5、文化传统
这是一块神圣的土地。百余年来这 里是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 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独立 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想、 耿正不阿北京大学体育馆的人格操守以 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 特殊的精神魅力。
.
13
原址复校,同年10月正式开学。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大
学。1951年6月,马寅初教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的第一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从北京城内沙
滩迁到现校址,成为一所侧重于基础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文理
科综合大学。
.
4
2、学校概况
北京大学占地面积2.72平方公 里(4080亩),建筑面积142.23万 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03.21万册。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8个,国家重点 二级学科8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3个。
毛泽东题写的北大校名
.
6
2、学校概况
北京大学共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38个,二 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49个;自2002年以来,全国 先后三次完成了全部80个一级学科(军事学门类除外)的评 估工作。
北大历史及简介

北大历史及简介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央与地方共管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当时是“京师大学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这是清政府成立的一所国立大学。
1912年,它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并于1919年成为一所现代化学制的大学。
此外,北大还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数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心之一。
自成立以来,北大始终坚持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宗旨,培养出了无数杰出人才,如钱学森、李政道、张充和、郭沫若、毛泽东等。
北大的办学宗旨是“爱国进步,为人类做出贡献”,坚持“知行合一”、开放、包容、创新、卓越的校园文化,致力于培养具有强烈国际竞争力和领导力的创新精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北大是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之一,现有19个学院、12个直属部门,涵盖哲学、经济、法律、教育、文学、历史、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医学、农学、管理等学科门类。
北大的教学、科研、服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国家重要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北京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
同时,北大的教师和学生在学校和全国各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北大的校园占地453公顷,有各种各样的现代化设施和令人惊叹的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其象征性建筑——“百年讲堂”,它位于紫竹院校区中心地带,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标志性建筑,自1960年代起就成为许多文化、艺术、学术活动的场所。
此外,北大还拥有美丽的园林、历史建筑、现代图书馆等多个景点,是游客们前往参观的热门景点之一。
总的来说,北大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它所代表的精神和价值观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和世界的各个领域中。
作为一所重要的教育和科研机构,北大在推动中国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的进步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大学简介

北京大学简介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创建的现代国立大学之一,其前身是创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
学校历史北京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曾在1862年创办的顺天府学堂,然而当时的学堂规模很小,没有正式成立学校机构。
直到1898年,清政府成立了京师大学堂,标志着北京大学的正式创办。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以西方学习方法为主的现代高等学校,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伟大的学术和政治人物,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校园景观北京大学占地约273公顷,并且拥有多个校区,在校园中有着多个独具特色的建筑物和景点。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关新园。
中关新园是北京大学的主校区,也是北京大学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这里有着古朴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园林景观,如钟楼、教堂和致远楼等。
另外,北京大学校园还有国学馆、红楼、维夫堂等其他知名景点,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学术声誉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北京大学自创立以来就以其卓越的学术声誉而闻名于世。
学校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研究水平。
尤其是在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北京大学拥有世界级的研究团队和教育资源。
此外,北京大学不仅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声誉,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口碑。
许多世界各地的学子都梦寐以求能够进入北京大学学习,以接触到最先进的知识和学术研究成果。
招生情况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的招生竞争非常激烈。
每年,数以万计的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成功入学。
北京大学的本科招生考试分为文科和理科两个类别,考试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和其他科目。
符合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并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
国际交流北京大学也非常重视与国际著名高等学府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校与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组织教授和学生的互访,并举办一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历史沿革

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
上,是仿通州燃灯古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园供水 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百年讲堂
北大百年大讲堂
界大力支持。
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值北京大学百年校庆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北大历史名人
李大钊 矛盾
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 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 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 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 矛盾、李大钊、马寅初以及钱玄同、胡适等一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北大校歌
|| 正宫锦缠道·寄北雍诸生
Peking University
|| 燕园情 |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 | 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 | 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 | 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 燕园情,千千结,问少年心事, |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
P e k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未名博雅
博雅塔
北大以一塔湖图闻名,其中的塔指的就是位于北京大学未名
湖旁的博雅塔。 燕园建筑精髓 “一塔湖图” 之 “塔”—— 博雅塔,是 使用功能、艺术造型、环境协调三方面高度统一的建筑杰作。它在未名
北京大学简介PPT课件

校风学风 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
学风
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
校风
校园文化
北大精神是北大校园文化的本质和核心,
百年来,北大精神一代代传承,在不同的 历史阶段,北大人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但始终本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的传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北大
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北大一直与中
华民族的崛起奋进同呼吸、共命运。“大学的 重要在其学术上的生命精神。”学术是北大发 展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也是北大建设世界 一流大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 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 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 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 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 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凭借其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卓越的科研水平,北大能够不断地推
02
陈出新,把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北大堪称中国科学 的圣地。
北大作为对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大学,其学术水平一直在国内傲视
03
同侪,各界出色业者及知名学者出自北大或曾在北大任职。在国际学术 排名榜中,北大在众多领域均高踞中国大学之首。在中国的各大排行榜 中,北大也多居首。
未名博雅 图 书 馆
百年讲堂 考古博物馆
未名博雅
未名湖
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 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形状呈U形。 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
中国名校简介(历史、专业、概况)校徽经典版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英文名: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
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有“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
中文名:北京大学外文名:Peking University(PKU)简称:北大创办时间:1898年7月3日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综合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属性: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现任校长:周其凤知名校友:李克强、白春礼、胡春华、李彦宏所属地区:中国北京主要院系:外国语学院、数学学院、工学院、中文系国家重点学科:125个硕士点:312个博士点:259个院士:87人主要奖项:诺贝尔奖得主名誉教授1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2位76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流动站:39个旧称:京师大学堂,国立北京大学世界排名:46(2011)发展定位:创“世界一流大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18个):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前身上可溯至源于汉后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历史上曾历经多次变迁,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和现代儒家思想与中华文明复兴的基地,倡行人文思想之会通与学术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荣,在教育、学术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
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九校联盟成员,“珠峰计划”首批11所名校之一,为中国最顶尖的著名学府之一。
近百年来,南京大学俊彦云集,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在抗战时期
(1937——1946) —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时期
蒋梦麟、胡适时期的校风
• “拉丁区”和“偷听生” • “中国之拉丁区”位于沙滩附近,这一带有着许 多的小公寓,里面住着一些不知名的学人。许多 的无名学者在这里埋头苦学! • 因为这是一个最理想的学习区域。公寓的房钱和 饭钱都很便宜,读书则去窗明几净的北大图书馆。 • “偷听生”:北大的学术之门是开给任何一个愿 意进来的人的。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去听任何 一位先生的课,可以追上去向教授质疑问难,甚 至长篇大论的提出论文来请他指正。据说,沈从 文就是一名“偷听生”。
主讲人:石慧
那些事பைடு நூலகம்
北京大学
“这个小老弟年纪虽不大,着实有点志气!他在这区区五 十年之中,已经经过了许多次的灾难,吃过不少的苦头。 他是‘戊戌新政’的产儿,他还没下地,那百日的新政早 已短命死了,他就成了‘新政’的遗腹子。他还不满两周 岁,就遇到义和团的大乱,牺牲了两年的生命。辛亥革命 起来时,他还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子。民国成立的初期, 他也受到了政治波浪的影响,换了许多次的校长,直到蔡 元培、蒋梦麟两位先生相继主持北大的三十年之中,北大 才开始养成一点持续性,才开始造成了一个继续发展的学 术中心。可是在这三十年之中,北大也经历不少的灾难。 北大的三十周年纪念时,他也变成北平大学的一个学院了。 他的四十周年纪念是在昆明流离时期举行的。” ——胡适
严复真正离开北京大学的原因人们始终不愿提及, 那么是何种原因促使他被人赶走的呢?
领 学 原 现 导 不 因 象 。 服 是 , 管 北 真 沈 理 京 正 尹 与 大 的 默
抽 鸦 片 是 表 面
严 复 之 被 赶 ,
--
• 1914年1月8日,胡仁源被正式任命为北京大学校 长。胡仁源在任时,还为北大做了两件前所未有 的大事: • 其一是1915年11月,他根据《大学令》,设北大 首届评议会; • 其二是亲手设计了著名的北大红楼。 • 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建国初期的北大
(1949-1965)
•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北京大学获得了新生。 • 1951年6月,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出任新中国 成立后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 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首批233位学部委员(即院 士),其中北大在任教授28位。
•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决定仿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 调整,这主要是为了配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 战略,对各高校和研究机构间的人员及设备进行 调整。 • 同时,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理科主体部分 及其他部分高校的相关系科并入北京大学;燕京 大学校名撤销,北京大学迁至原燕京大学校址, 即今燕园。
那些年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
(1898——1911年)
• 京师大学堂是改革维新、兴 学图强的产物。 •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 失败后,为了救亡图存,康 有为等提出维新变法须从废 科举、兴学校开始。 • 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 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第一 次正式提出在京师设立大学 堂。
那些人
孙家鼐 张百熙 严 复 胡仁源 蔡元培 蒋梦麟 胡 适 马寅初 陆 平 吴树青 许智宏 周其凤
(1898.07—1900.00) (1902.01—1904.02) (1912.02—1912.10) (1913.11—1916.12) (1916.12—1927.08) (1930.12—1945.09) (1945.09—1948.12) (1951.06—1960.03) (1960.03—1966.06) (1989.08—1996.08) (1999.11—2008.11) (2008.11— 现在 )
北京大学在五四运动前后
(1917——1920)
• 1919年5月2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从官方人士 处得知,北京政府已密电中国专使在巴黎和约上 签字。他将这个情况告知北大学生、《国民杂志 》社的许德珩以及《新潮》社的罗家伦等。 • 5月4日下午,北京十几所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 汇集到了天安门。
红楼
红色起点
• 1917年初,蔡元培校 长聘任陈独秀为文科 学长。 • 年底,李大钊到北大 任图书馆主任。
1918年夏,沙滩的红楼建成,图书馆也搬了 进去,占了红楼的第一层楼。李大钊的主任 室就设在红楼东南角上的两间房子里。一时 红楼成了新思想运动的中心,许多进步的教 员、学生聚集在这里读书、座谈。 李大钊到任后,对图书馆的业务进行了一些 重大的调整和改革,并开始注意收集有关马 克思学说的书籍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著 作。 張申府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北京大学
(1977-2000)
• 粉碎“四人帮”后,北京大学百废待兴。 • 从1977年12月开始,北大先后开展了平反“文化 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和知 识分子政策。
•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北大迎来了第 一批经高考录取的大学新生,并恢复招收研究生。 • 1996年10月,北京大学作为首批两所高校进入国 家“211”工程,逐步走出几年来的沉闷局面。 • 1998 年,北京大学隆重庆祝建校一百周年。江泽 民在校庆上进行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 “985工程”的名称源自此次讲话。
今日的北京大学
(2001-今)
• 2004年首批五个试点国家实验室公布,北 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联合建设 的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名列其中。 • 2004年,英国权威媒体《泰晤士报•高等教 育增刊》(THES)推出世界大学排行榜, 北京大学名列第17位,在亚洲高校仅次于 日本东京大学;2005年,北京大学排名第 15位,居亚洲第一。
• 6月1日至3日间,北京被捕的学生达两三千人,监 狱容纳不下,把北大三院作为临时监狱。 • 随着学生游行队伍的扩大,反动当局无奈,没敢 再抓捕学生,还不得不下令撤走包围北大的军警。
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1953年北大将 校庆日由过去的每年12月17日改为每年的5月4日。
北大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恐 除 起 一 对 怕 蔡 到 个 一 元 转 时 个 找 世人眼中的他 不 培 折 代 民 族 出 而 作 第 外 用 杜 二 的 威 个
---
而 能 领 导 那 所 大 学
以 一 个 校 长 身 分
晚清:漫漫求学之路 • 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 • 1892年,光绪十八年蔡元培25岁时,经殿试中进 士,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 1901年夏,到上海代理澄衷学堂(现上海市澄衷高 级中学)校长,即为首任校长。
文革中的北京大学
(1966-1976) • 1966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作为“文化大革命”纲 领性文件的《 五·一六通知》。 •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北京大学被冠以各种罪 名,陷入到严重的灾难之中,一大批教师和干部 被打成“黑帮分子”、“反动学术权威”,受到 残酷迫害;教学和科研 工作收到严重破坏,被迫 停课、停止招生达四年之久。 • 1970-1976年,按中央规定,北京大学连续招生 七届工农兵学员。
•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9月, 北京大学奉国民政府令南迁至长沙,与清华大学、 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 1938年临时大学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为国立西 南联合大学。
• 1938年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上课。 • 1939年5月北大研究院在昆明恢复并开始招生,研 究生学籍分属三校。 • 西南联大集合了三校的师资,为中国培养了一大 批杰出的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 政道,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等。 • 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南联合大学于1946年5月宣告 结束,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同年10月正式开学。
红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918年8月,红楼来了个毛泽东。这是毛泽东第一 次来北京,当时他和李维汉等24人是为了组织湖 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而来北京的。 • 毛泽东结识了李大钊,并在图书馆当一名助理员, 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毛泽东也开始具体 地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共产主义 道路。
中文名:蔡元培 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 阿培 出生地:浙江绍兴山阴县 出生日期:1868年1月11日 逝世日期:1940年3月5日 职业:曾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毕业院校:古越藏书楼 信仰:民权 代表作品:《蔡元培自述》;《中国伦理学史》
民国初年的北大
(1912——1916) • 1912年2月25日,袁世凯任命 严复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3 月8日,严复开始主持京师大 学堂校政。 •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 为北京大学,严复为北京大 学第一任校长。
• 严复于同年10月卸任,来北大仅仅8个月时间,就 为北大办了两件具有深远影响的事情: • 其一是主持了北大的改革; • 其二就是顶住了停办北大的压力,保住了北大继 续生存的条件。
• “凶”、“松”、“空”三部曲 • 相比于“偷听生”的好学,北大的学生反 不来上课。从而有人编了一套说词:“北 大三部曲:投考时是‘凶’,入校后是 ‘松’,毕业肚中‘空’。”
校徽
• 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 “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 • “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 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 正面站立的人像。 • 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 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 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
》
《 京 师 大 学 堂 章 程
观中西中 其西学学 会并为为 通用用体
》
《 明 定 国 是 诏
尤 应 首 先 举 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