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总结样本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总结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摘自袖珍建筑工程造价计算手册1)这是两种方法算出材料重量,推算出素混凝土湿比重为296+615+1307+160=2378㎏/m3;2)实际操作中往往按体积配料,根据以上计算出C20素混凝土体积比:水泥比重3100㎏/m3, 沙石比重2650㎏/m3, 水比重1000㎏/m3;3100÷2650=1.17, 1.17×2.08=2.43, 1.17× 4.42=5.17;3100÷1000=3.10, 3.10×0.54=1.67;则水泥:沙子:石子:水的体积比m c:m s:m g:m w = 1:2.43:5.17:1.67。
3) 1 m3C20素混凝土用石子1307㎏,1307÷2650=0.49 m3;砂子615㎏,615÷2650=0.23 m3;水泥296㎏,296÷3100=0.1 m3;水160㎏,160÷1000=0.16 m3;则合计湿体积0.49+0.23+0.1+0.16=0.98 m3。
1)这是两种方法算出材料重量,推算出水泥砂浆湿比重为242+58+1479+300=2079㎏/m3;2)实际操作中往往按体积配料,根据以上计算出M7.5水泥砂浆体积比:水泥比重3100㎏/m3,沙子比重1450㎏/m3,3100÷1450=2.14, 2.14(估)×0.24=0.51, 2.14×6.11=13.08;3100÷1000=3.10,3.10×1.24=3.84;则水泥:石灰膏:沙子:水的体积比m c:m D:m s:m w = 1:0.51:13.08:3.84。
3) 1 m3M7.5水泥砂浆用砂子1479㎏,1479÷1450=1.02 m3;水泥242㎏,242÷3100=0.08 m3;石灰膏体积忽略;水300㎏,300÷1000=0.3 m3;则合计湿体积1.02+0.08+0.3=1.4m3,干体积1.02+0.08=1.1 m3。
C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普通

C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将水泥、砂、石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备成混凝土的工艺和方法。
正确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性和施工性能。
以下是一份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共计1200字以上。
一、配合比设计目标根据工程要求,本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为:达到C40的强度等级。
二、计算各组份用量1.水泥用量计算:根据量均法则,按照水泥胶砂比例1:0.45计算,假设配合比中水泥胶砂含量为35%,则可得水泥用量Wc=(100/(1+胶砂含量))*胶砂用量;2.砂用量计算: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按照强度法则,可查找对应的标准强度值,假设为fcm=40;根据砂的湿密度和装载系数,计算砂的实际用量。
3.石料用量计算:根据砂石比例和砂石骨料的容重,计算石料的实际用量。
4.水用量计算:水用量一般根据水灰比确定,假设本次设计中采用水灰比为0.45,根据水泥用量计算水的实际用量。
三、配合比确定根据以上用量计算,可以得到本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如下:水泥用量:X kg砂用量:Y kg石料用量:Z kg水用量:W kg四、配比材料的选择和性能要求1.水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砂:选择粒径合适、骨料均匀、含泥量低的粗细砂。
3.石料:选择粒径大小合适、均一、干净、无泥、碎石块的骨料。
4.水:选择清洁、无杂质、无盐分的水。
五、掺合料的选择和掺入量确定根据工程需要,可适量掺入合适的掺合料,如硅灰石粉等,掺合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10%左右。
六、施工注意事项1.配合比施工前,要进行试配实验,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2.施工时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保持施工环境整洁,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要均匀、顺畅,避免堆放太久导致混凝土的初凝。
4.施工完毕后,要及时进行养护措施,保持混凝土的湿润,防止开裂和渗水等问题。
七、配合比的试验及结果分析根据配合比进行试验,测定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指标,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配合比的合理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样本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样本1. 引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确保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的满足。
本报告旨在对某项目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
2. 项目背景本项目是某规模建筑工程,主要包括多层住宅楼、地下车库和公共设施。
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施工环境温度为25,施工方式为浇筑。
基于以上背景信息,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 原材料选择3.1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按照相关国家标准,C30等级的混凝土配合比使用32.5号水泥。
3.2 粗骨料:采用碎石,直径为5-20mm,按相关标准进行筛分,并保证骨料的洁净度。
3.3 细骨料:采用天然河砂,按相关标准进行筛分,保证骨料的洁净度。
3.4 水:采用自来水,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 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行配合比设计。
4.1 确定水灰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施工环境条件,选取合适的水灰比。
经过试验和计算,选取水灰比为0.50。
4.2 确定砂率:根据配合比公式,计算得到砂率。
经过试验和计算,选取砂率为42%。
4.3 确定骨料用量:根据砼的配合比公式,计算得到骨料用量。
经过试验和计算,骨料用量为1700 kg/m³。
4.4 确定水用量:根据水泥用量和水灰比,计算得到水用量。
经过试验和计算,选取水用量为200 kg/m³。
5. 配合比设计结果根据上述计算和选择,得到以下配合比设计结果:- 水泥用量:390 kg/m³- 砂用量:860 kg/m³- 碎石用量:840 kg/m³- 水用量:200 kg/m³- 水灰比:0.50- 砂率:42%6. 验证试验为了验证配合比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在实际施工前进行了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施工性能良好,能满足工程的要求。
7. 结论本报告对某项目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和分析。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总结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总结普通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和结构的使用寿命。
配合比设计是确定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水等各种成分比例的过程,合理的配合比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一、硬度和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强度是其最重要的性能之一,配合比的设计要考虑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
硬度越大,强度越高,抗压性能越强。
硬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的种类和沙砂的粒度,水灰比也会对混凝土的硬度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采用高硬度的水泥和粒度合理的石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
二、耐久性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特定环境下长期使用的性能。
混凝土在氯离子、硫酸盐、碱性等侵蚀介质的作用下,容易出现腐蚀、开裂等问题,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采用合适的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抗渗剂等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冻和抗腐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三、工程性能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工程性能包括流动性、塑性、坍落度等。
在施工中,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直接影响到浇筑和振捣的效果。
流动性好的混凝土可以使得稠密砂浆中的空隙和孔隙得到有效充填,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强度。
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应考虑使用适量的减水剂,调整水胶比和砂石比例,以使得混凝土的工程性能更加合理。
四、配合比设计原则:1.强度和耐久性优先原则:根据混凝土所在的具体使用环境和强度要求,选择适当的水胶比、粉煤灰掺量、掺合料类型和掺合料掺量,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经济合理原则: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成本更低、易获取的原材料和掺合料,尽量减少材料浪费。
3.施工性能原则:考虑到施工的需要,选择流动性和坍落度适中的混凝土,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4.实验验证原则:对于新配合比的设计,应进行相应的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检验其性能和质量。
综上所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一个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水泥、砂、石、水等材料比例的过程。
混凝土配合比个人工作总结

混凝土配合比个人工作总结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程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在混凝土配合比方面做了一些个人工作总结,特此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通过与供应商的沟通和实验室的测试,我掌握了水泥、骨料、粉煤灰等材料的特性和性能指标,例如水泥的标号、骨料的级配和含泥量,粉煤灰的掺量等。
这为我后续的配合比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其次,我在实际工程中不断进行试验和调整。
在与工地现场密切合作的过程中,我积累了大量的实际经验,不断尝试不同的混凝土配合比,在不同施工环境和要求下进行了现场试验。
通过比对试验结果和实际使用效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混凝土配合比,以达到更好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效果。
另外,我还加强了与相关专业人士的交流和学习。
参加行业内的会议、讲座和培训,与其他混凝土工程专业人士积极交流和分享经验,不断吸取别人的优点和经验,以完善自己的配合比设计能力。
最后,我总结了一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标准流程,包括材料选择、比例设计、试验验证和质量保证等方面。
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混凝土配合比数据库,将各种材料的性能指标、实验数据和工程效果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归纳,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以上的个人工作总结,我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能力,也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撑和经验积累。
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做出更大的贡献。
混凝土配合比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在我的个人工作总结中,深入研究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加强与工程现场的紧密合作和实验验证,以及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学习都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然而,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同工程的特殊要求。
在此,我将继续分享我对混凝土配合比工作的思考和实践。
首先,我认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工程的具体要求。
土木工程材料——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验(必修)子项目1水泥实验一. 实验内容四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实验环境室内温度___________℃;相对湿度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 __日。
三.实验样品水泥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厂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厂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度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记录与计算1.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水量法、调整水量法);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记录表表1.1.1实验次数水泥重量C/ g加水量W/ g试锥下沉深度S/ mm标准稠度用水量P/ %12平均P / %2. 凝结时间水泥凝结时间实验记录表表1.1.2加水时间时(h)分(min)实验次数测试时间/h, min沉入深度/ mm距底板距离/ mm1 —2 —3 —4 —初凝时间/ h, min终凝时间/ h, min3. 体积安定性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试饼法、雷氏法);合格性判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胶砂强度⑴ 材料配比:水泥︰标准砂︰水=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型三条40×40×160mm 试件需:水泥___________g ;标准砂_____________g ;水___________g 。
⑵ 抗折强度:试验机型号______________; 最大加荷范围______________;本试验加荷速度______________;水泥抗折强度实验记录表 表1.1.3试件编号实验日期 龄期 /d 试件尺寸/mm 实验结果 备 注(注明剔除及特殊情况) 成 型 试 验 跨度L 宽 b 高 h 破坏荷载 /N 抗折强度 /MPa1 (1) 3个试件强度平均值 MPa (2)试件 强度超平均值±10%,应剔除(3) 抗折强度评定值应按剩余 个试件强度评定2 3抗折强度评定值 / MPa⑶ 抗压强度:试验机型号______________; 最大加荷范围______________;本试验加荷速度______________;水泥抗压强度实验记录表 表1.1.4试件编号 实验日期龄期 /d 受力面积 /mm 2实验结果 备 注(注明剔除及特殊情况)成型 试验 破坏荷载 /N 抗压强度/MPa1(1) 6个试件强度平均值 MPa (2) 试件 强度超平均值±10%,应剔除(3) 抗压强度评定值应按剩余 个试件强度评定2 3 4 5 6抗压强度评定值ce f / MPa⑷ 确定水泥强度等级:根据国标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为________________。
2023全新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全国通用范本.doc

2023全新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全国通用范本.doc 1:2023全新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全国通用范本一:前言本报告旨在提供全新混凝土配合比的标准模板,以便确保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和一致性。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二:相关标准和规范1. GB/T 50080-2020《普通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 GB/T 50081-2020《普通混凝土材料试验方法标准》3. GB 50202-201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1. 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等级。
2. 根据使用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工作性能确定配合比。
3. 通过试验和实际工程应用,不断优化配合比,达到经济合理的效果。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1. 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等级。
2. 确定使用的砂石骨料的种类和规格。
3. 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
4. 确定混凝土的水胶比。
5. 确定混凝土的掺合料种类和掺量。
6. 进行配合比试验,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7.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配合比优化。
五: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内容1. 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和工程编号。
2.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性等级。
3. 使用的砂石骨料的种类和规格。
4. 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胶比。
5. 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
6. 配合比试验结果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7. 配合比的优化方案。
8. 混凝土施工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要求。
六:附件1. 配合比试验数据表格和图表。
2. 力学性能测试数据表格和图表。
3. 其他相关附件。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 GB/T:国家标准2. GB:国家标准3.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指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2:全新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报告范本一:前言本报告旨在提供全新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报告范本,以便工程师根据具体工程需要进行配合比计算和设计。
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总结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总结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规范)一、术语、符号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 2000kg/m3~2800kg/m3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维勃稠度可以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维勃稠度等级划分为5个。
)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的混凝土。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代替水灰比)(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二、设计方法、步骤及相关规定 基本参数(1)水胶比W/B ;(2)每立方米砼用水量m w ; (3)每立方米砼胶凝材料用量m b ; (4)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m C ; (5)每立方米砼矿物掺合料用量m f ; (6)砂率βS :砂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 (7)每立方米砼砂用量m S ; (8)每立方米砼石用量m g 。
理论配合比(计算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 基本步骤:✓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 计算水胶比;✓ 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 确定混凝土砂率; ✓ 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
(1)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σ645.1,0,+≥k cu cu f f (1)式中:0,cu f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k cu 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新规范)
一、术语、符号
1.1 普通混凝土
干表观密度为 kg/m3~2800kg/m3的混凝土。
( 在建工行业, 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 是指水泥混凝土)
1.2 干硬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 s) 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 维勃稠度能够合理表示坍落度很小甚至为零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 维勃稠度等级划分为5个。
)
1.3 塑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1.4 流动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1.5 大流动性混凝土
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的混凝土。
1.6 胶凝材料
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1.7 胶凝材料用量
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1.8 水胶比
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 代替水灰比) (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
二、设计方法、步骤及相关规定
2.1 基本参数
( 1) 水胶比W/B;
( 2) 每立方米砼用水量m w;
( 3) 每立方米砼胶凝材料用量m b;
( 4) 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m C;
( 5) 每立方米砼矿物掺合料用量m f;
( 6) 砂率βS: 砂与骨料总量的重量比;
( 7) 每立方米砼砂用量m S;
( 8) 每立方米砼石用量m g。
2.2 理论配合比( 计算配合比) 的设计与计算
基本步骤:
✓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 计算水胶比;
✓ 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
✓
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 矿物掺合料和水泥用量;
✓ 确定混凝土砂率;
✓
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
( 1)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当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 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σ
645.1,0,+≥k cu cu f f ( 1)
式中: 0,cu f ——混凝土配制强度( MPa) ;
k cu 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
度等级值( MPa) ;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 MPa) 。
当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 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
k cu cu f f ,0,15.1≥ ( 2)
✧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有近1~3个月同品种、 同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 且试件组数不小于30, 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时 (≥ 30组数据)按式( 3) 统计计算:
1
1
22
,-⋅-=
∑=n m n f
n
i fcu
i cu σ ( 3)
式中: i cu f ,——第i 组试件强度( MPa) ; 2fcu m ——n 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 MPa) ; n ——试件组数。
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 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3.0MPa 时, 按式( 3) 计算结果取值; 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 时, 应取3.0MPa 。
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小于C60的混凝土, 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4.0MPa 时, 应按式( 3) 的计算结果取值; 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4.0MPa 时, 应取4.0MPa 。
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 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 其强度标准差σ可按下表取值。
表1 标准差σ取值( MPa)
( 2) 水胶比确定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 混凝土水胶比宜按下式计算:
b
b a cu b
a f f f B W ααα+=
0, ( 4)
式中: B W ——混凝土水胶比;
a α、
b α——回归系数, 按表2取值;
b f ——胶凝材料28d 胶砂抗压强度( MPa) , 能够实测; 也可
按照式( 5) 计算确定。
表2 回归系数a α、 b α取值表
当胶凝材料28d 胶砂抗压强度值( b f ) 无实测值时, 可按下式计算:
ce s f b f f γγ= ( 5)
式中: f γ、 s γ——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 按表3
选用;
ce f ——水泥28d 胶砂抗压强度( MPa) , 能够实测; 也可按
照式( 6) 计算确定。
表3 粉煤灰影响系数f γ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s γ
注: 1.采用Ⅰ级、 Ⅱ级粉煤灰宜取上限值;
2.采用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 采用S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
宜取上限值, 采用S10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可取上限值加
0.05;
3.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 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
系数经试验确定
当水泥28d 胶砂抗压强度( ce f ) 无实测值时, 可按下式计算:
g ce c ce f f ,γ= ( 6)
式中: c γ——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 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
也可按表4选用;
g ce f ,——水泥强度等级值( MPa) 。
表4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 c 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