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BCL的多学科诊疗进展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淋巴瘤。
DLBCL主要起源于B淋巴细胞,其病理学特征和预后对于诊断和治疗DLBCL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特征DLBCL的病理学特征主要包括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学变异。
1.1 细胞形态学DLBCL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是淋巴瘤细胞在病变组织中弥漫分布,并呈现出巨细胞样、高度多形性和大核染色质的特点。
细胞核通常为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
1.2 免疫表型DLBCL的免疫表型呈现高度异质性。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DLBCL细胞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如CD19、CD20、CD22等),而不表达原始淋巴细胞抗原(如CD10、CD5等)。
此外,还存在一部分DLBCL细胞表达B淋巴细胞生发中心相关抗原(如BCL6),这些表型特点有助于对DLBCL的鉴别诊断。
1.3 遗传学变异DLBCL的遗传学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
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BCL6、MYC、BCL2等,这些突变与DLBCL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染色体异常主要包括常见的3q27(BCL6)、8q24(MYC)和18q21(BCL2)等位置的变异,这些染色体异常也与DLBCL的预后有关。
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DLBCL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学特征等。
2.1 年龄年龄是影响DLBCL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年轻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而老年患者的预后较差。
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存在更多的合并症、耐受治疗能力差以及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2.2 临床分期DLBCL的临床分期是判断疾病进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早期分期(如Ⅰ和Ⅱ期)的DLBCL患者预后较好,而晚期分期(如Ⅲ和Ⅳ期)的患者预后较差。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进展探讨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进展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其具有高度侵袭性。
WHO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中在2001年又补充了新的亚型。
近年来,国内外的医学界对DLBCL的诊断和治疗做出了大量研究,发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疾病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本文侧重于介绍该病的发病因素、临床治疗等研究成果进行阐述。
标签:DLBCL;发病因素;临床治疗;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比例较大,占50%左右,占NHL的30%~40%,病理学分析显示弥漫性分布的恶性大B淋巴细胞是主要特征,形态变异型和多种亚型也是如此[1]。
综合来讲,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具有很强异质性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抑癌基因失活、染色体异常或原癌基因突变或异常扩增等多个方面[2]。
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特征据研究表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群中,一般多发于年龄在60~70岁的老年人群中,且男性发病者多于女性。
该病的典型特征为患者出现结外或结内的淋巴节肿大,但为无痛性,另外,有1/3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盗汗、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部分会累及骨髓。
2 治疗2.1局限期(Ⅰ~Ⅱ期)治疗通常治疗DLBCL的主要方案是化疗,用传统的化疗药物CHOP对患者进行6~8w的化学治疗,可使30%~40%的患者获得5年左右的生存率,CHOP治疗DLBCL的标准方案已经接近30年。
随着近年来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抗CD20单克隆抗体药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Rituximab R)逐渐应用于DLBCL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
抗CD20单克隆抗体药利妥昔单抗的作用机制是与CD20抗原结合,从而引起肿瘤细胞的死亡。
法国的Coiffler等对399例60~80岁的DLBCL初治患者的研究表示,使用美罗华CHOP(R-CHOP)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发现完全缓解率(CR)高达76%,较传统的CHOP化疗方案高出60%。
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甘肃医药2020年39卷第9期Gansu Medical Journal ,2020,Vol.39,No.9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 )按细胞起源分为活化B 细胞样、生发中心B 细胞样及第三型DLBCL 三类。
其在临床表现、预后等多个方面异质性较大,是成人淋巴瘤的一种常见类型,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1%~34%[1],R-CHOP 是DLBCL 的一线治疗方案,该方案治疗后约有1/3患者复发、预后差[2,3]。
其中只有23%~29%对二线治疗有应答,中位总生存期(OS )仅为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 )仅为3个月[4,5]。
如何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预后已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就复发/难治DLBCL 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复发/难治DLBCL 及二线治疗方案复发淋巴瘤指初次化疗完全缓解之后复发的淋巴瘤。
难治淋巴瘤为:标准化疗4周期后肿瘤缩小小于50%或病情进展,经标准化疗完全缓解后半年内复发,完全缓解后2次及以上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6]。
现阶段复发/难治DLBCL 的挽救化疗无标准方案,推荐有:利妥昔单抗+DHAP/ICE/GDP/GemOx/ESHAP/MINE 、R-DA-EPOCH 、R2等。
研究表明[7],R-DHAP(利妥昔单抗+顺铂+阿糖胞苷+地塞米松)和R-ICE (利妥昔单抗+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方案治疗复发/难治DLBCL 疗效无明显差异。
另有研究表明[8],R-GemOx (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治疗复发/难治DLBCL ,其完全缓解率为34.0%,总有效率为43.0%。
因此R-GemOx 方案可作为rrDLBCL 挽救化疗的一种选择。
2造血干细胞移植依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诊疗指南(2019.V1),通过二线化疗治疗后,如果患者能达CR 或PR ,可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结外DLBCL治疗的探索与应用

54 (55)26 (26)19 (19)
16 (50)9 (28)7 (22)
10 (71)3 (21)1 (7)
28 (53)14 (26)11 (21)
中位发病年龄57(11-83)岁
男:女为1.2:1
多数病例(76%)临床状态评分较好
结外DLBCL的总体预后显著劣于结内DLBCL
DLBCL的四种基因亚型
Schmitz R, et al. N Engl J Med 2018;378(15):1396-1407
近期发表于新英格兰杂志的研究,纳入DLBCL活检样本574例,通过对372个基因的外显子和转录组测序、DNA拷贝数分析、定向扩增子重排来检测常见的畸变。基于基因突变的共发情况进行基因亚型分类;旨在对DLBCL的ABC/CGB亚型分类方法进行延伸,并发现基于肿瘤遗传的治疗方案缺陷。
对比结内DLBCL患者,结外DLBCL患者的5年OS和PFS比例均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
Shi Y, et al. Chin J Cancer Res 2019; 31(1):152-161.
N-DLBCL:结内DLBCLEN-DLBCL:结外DLBCL
一项研究纳入6年间于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1085例DLBCL患者,其中679例 (62.6%)为结内DLBCL (N-DLBCL),406例 (37.4%)为结外DLBCL (EN-DLBCL),根据原发部位分析临床特征和预后,旨在探讨中国DLBCL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和预后
基因表达亚型在基因亚组的分布96% MCD亚型的患者为ABC型
DLBCL按照基因亚型分类:MCD(MYD88L265P突变+CD79B突变)、BN2(BCL6融合+NOTCH2突变)、N1(NOTCH1突变)、EZB(EZH2突变+BCL2转座)其中,MCD亚型患者约占全部DLBCL患者的8%且主要为ABC亚型
DLBCL指南

DLBCL指南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亚型之一,占所有NHL病例的30%至40%。
DLBCL的治疗策略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
下面是一份参考指南,详细介绍了DLBC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1.化疗:-DLBCL的治疗通常是基于环磷酰胺、多柔比星和长春花碱(CHOP)方案进行的。
-CHOP方案包括顺铂、环磷酰胺、长春花碱和强的松,通常每3周给予一次,总共给予6至8个疗程。
- 对于年龄较大或不能耐受CHOP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Elderly CHOP替代方案,如CHOP加利妥昔单抗(R-CHOP)或环磷酰胺、长春花碱、甲氨蝶呤和柳氮磷酰胺(ACVBP)方案。
-对于能够接受高剂量化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自体干细胞移植。
2.靶向治疗:-对于DLBCL亚组中存在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靶向治疗方法。
- 靶向治疗如布瑞特尼布(Brentuximab vedotin)或因伊布替尼(Ibrutinib)等药物,可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融合蛋白进行治疗。
3.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在DLBCL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针对CD20抗体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可与CHOP方案联合使用,称为R-CHOP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 针对PD-1抗体的药物,如Pembrolizumab或Nivolumab等,对于复发或难治性DLBCL患者的治疗具有潜在疗效。
预后:DLBCL的预后与病人的年龄、病理类型、病情分期以及响应化疗的情况有关。
-对于年轻且体质良好的患者,化疗结局良好,预后较好。
-对于年龄较大或患有其他伴随疾病的患者,预后较差。
-DLBCL的分子亚型对疾病预后也有重要影响,激发性B细胞-样DLBCL(ABC-DLBCL)具有较差的预后。
-不同病情分期的患者预后差异也较大,早期疾病的预后较好。
总结:DLBCL的治疗必须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状态和分子亚型等因素进行调整。
NHL-DLBCL治疗进展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姜文奇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上升
140 120
100
80 每 100,000 60 40 20 0
5–9
1998–2000 1975–1977
45–49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50–54
55–59
60–64
65–69
危险程度 低危 低中危 中高危 高危
#
危险因素得分 0或 1 2 3 4或 5
< 60岁:低危(0),低中危(1), 中高危(2),高危(3)
Shipp MA. Blood 1994; 83: 1165–73.
CHOP对比各种方案治疗侵袭性淋巴瘤(DLBCL)
总生存率比较
(%)
100 80 60 40 20 0 CHOP m-BACOD ProMACE-CytaBOM MACOP-B
NHL的国际预后指数(IPI)
危险因素* 所有年龄患者: 年龄≥60岁 LDH>正常 一般状况(ECOG)≥2级 临床分期(Ann Arbor)Ⅲ或Ⅳ期 结外器官受侵数目>1个
≤60岁的患者:
LDH>正常 一般状况(ECOG)≥2级 临床分期(Ann Arbor)Ⅲ或Ⅳ期
*每项危险因素为1分
NHL的国际预后指数(IPI)
6 x 类CHOP(CHEMO) + 30-40 Gy (Bulk, E) 随机
6 x 类CHOP (CHEMO) + 美罗华 + 30-40 Gy (Bulk, E)
Pfreundschuh M, et al. Blood 2004;104:40a (Abstract 157)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恶性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临床病理学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生物学行为的复杂多样,还表现为治疗反应的不一致以及预后的差异性。
本文就近年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相关研究作一系统性回顾。
标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形态学;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预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B-cell lymphoma,DLBCL)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的31%~34%,在亚洲国家一般大于40%,是NHL中最常见的一个亚型。
2008年WHO将DLBCL定义为一类弥漫生长的B细胞性淋巴瘤,瘤细胞核大于或等于正常吞噬细胞核,或大于正常淋巴细胞的2倍[1]。
DLBCL在临床特征、侵袭部位、组织形态学、分子遗传学、免疫表型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本研究着重从临床、免疫、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对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工作及进展进行综述。
1病因学DLBCL的病因尚不清楚,大多數为原发,也可从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某些霍奇金淋巴瘤等发展和转化而来,这种转化可能与一些染色体结构改变有关。
DLBCL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以及自身免疫有关。
EB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等感染与DLBCL的发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2011年5月第十二届全国淋巴瘤学术大会肯定了我国近年来恶性淋巴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与环境污染和食品添加剂之间具有密切关系[2]。
2流行性病学与临床特征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发病最多的一型,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可见于儿童,男性比女性稍多。
DLBCL临床上以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为典型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李莉娟;郭晓嘉;张连生【摘要】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是恶性淋巴瘤的一大类型,在中国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在临床、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其治疗方案也呈多样化.近10年来,DLBCL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就其规范化治疗方案及最新治疗研究进行阐述.【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4(029)010【总页数】6页(P1134-1139)【关键词】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免疫治疗;抗体,单克隆【作者】李莉娟;郭晓嘉;张连生【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甘肃兰州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甘肃兰州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李莉娟,女,1975年出生,博士学位,现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
200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医学院,2012在年美国佛罗里达州Tampa总医院学习1年,擅长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及干预、血液肿瘤免疫治疗等临床和研究工作。
有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各1项。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30%~40%[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人为主,中位发病年龄60~64岁,男性居多。
2002年国外科学家采用DNA微阵列技术依据基因表达模式的不同将DLBCL分为3种不同的亚型: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活化的B细胞(ABC)型以及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L)型,后两者统称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学科、个体化!
DLBCL的多学科个体化诊治
DLBCL具有异质性
病哩亚型不同 分子遗传学特征不同 “每一例DLBCL患 预后因素不同 者均是独特的” 临床分期不同 治疗反应不同 基因的特异性—Pharmacogenomics 并发疾病如HBV、HIV感染 年龄 身体状况 特殊器官功能状况 必须找到好裁缝! 经济状况
Ahead of print on July 5, 2016 JCO
早期DLBCL化疗后的巩固放疗:侵犯 野放疗(IFRT)和侵犯淋巴结放疗 (INRT<5cm)
BA Campbell ASCO
原发睾丸DLBCL
5y PFS, 74%
结论: 该国际前瞻性研究显 示联合R-CHOP21, ITMTX, 和睾丸 RT, 但仍然需 要进步研究中枢预防治疗 (6%) JCO JUL 10, 2011:2766 HDMTX?
患者身体本身亦具有异质性
DLBCL的MDT
病理诊断的MDT
Collaborating to Conquer Cancer! 多学科多中心协作攻克癌症!
肿瘤的异质性
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特征
常见的染色体易位? 基因突变?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WHO 2016)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NOS Germinal center B-cell type* Activated B-cell type* T cell/histiocyte-rich large B-cell lymphoma Primary DLBCL of the CNS(其他结外?) Primary cutaneous DLBCL, leg type EBV positive DLBCL, NOS* EBV+ Mucocutaneous ulcer* DLBCL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flammation 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 Primary mediastinal (thymic) large B-cell lymphoma
Continued Risk of Relapse Independent of Treatment Modality in Limited-Stag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Final and Long-Term Analysis of Southwest Oncology Group Study S8736
今年ASCO的热点
2016年1月12号,奥巴马发表了任内最后一次国情咨文。在上次国 情咨文的时候他提出了鼓励发展“精准医疗”, 因为当前医疗护 理的有效性远不及人们的预期。今年的国情咨文中,他提出“登 月计划(射月计划 Moonshot initiative)” 由副总统Joseph R. Biden Jr.牵头。他的儿子Beau Biden因脑癌医 治无效死亡,年仅46岁。拜登在ASCO提出:他将带领一个专门的、 由政府、企业、研究人员、医生、患者和慈善机构共同参与的团 体来筹集资产,分享合作成就,共同抗击癌症。 登月计划会推动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发展。 其实,征服癌症这事儿早在1971年的时候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就提 出过,并签了《国家癌症法》(National Cancer Act) 。
JCO JULY, 2005
按WHO分型中心会诊中国4396例NHL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 粘膜相关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边缘区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淋白血病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Burkitt's T-ALL 鼻型结外NK/T 非特殊外周T 间变T 其他类型的T细胞 其他类型的B细胞
典型病例介绍
6个疗程后
手术切除 加巩固化疗 放疗 目前无病生存13年
典型病例介绍
女性,26岁 原发纵膈的 DLBCL
5y OS, 85%
5y TTP, 18%
原发中枢的淋巴瘤 (常规化疗+放疗)
J Clin Oncol. 2003 Nov 15;21(22)
原发乳腺淋巴瘤
DLBCL化疗后加乳腺放疗为治疗常
规;对侧乳腺预防性放疗;中枢预 防有一定争议。
DLBCL的MDT
病理诊断的MDT 影像学的MDT 放射治疗在DLBCL的应用 外科治疗在DLBCL的应用
involved-field RT (dose, 30 to 39.6 Gy) after complete response to chemotherapy This study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OS and PFS among patients who received consolidation RT after RCHOP chemotherapy for DLBCL
Blood, prepublished online March 15, 2016
DLBCL新亚型的特点
非特定类型的DLBCL:GCB与ABC /非GC型可以用 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区别,Myc和BCL2基因共表达会影 响疗效,被认为是新的预后标志物(双表达淋巴瘤) EBV阳性的非特异性DLBCL和EBV阳性的皮肤黏膜溃 疡:第一种是发现也可以在年轻人;第二种发现与医 源性免疫抑制或年龄的免疫衰老有关,有自限性生长 而且对许多保守治疗有效 HHV8阳性的非特异DLBCL:将起源于HHV8相关多 中心性castleman病的淋巴瘤改名,人疱疹病毒8型 (HHV8) 阳性 高级别的B细胞淋巴瘤,有MYC和BCL2和/或 BCL6 基因重排:原双打击或三打击淋巴瘤
EFS和OS
胃
手术或放疗在胃淋巴瘤的治疗起重要作用
典型病例介绍
男性,61岁,2007年4月因”剑突下疼痛4月”入院。 体查:浅表淋巴结(-),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 PET-CT示: 胃体、胃窦部胃壁广泛不均匀增厚,代 谢异常增高 胃镜:胃体前后壁及小弯侧大片菜花状黏膜隆起, 表面溃疡,胃窦黏膜部分浸润 胃镜活检: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HP (+++) IPI 1
治疗前PET/CT
4程化疗后PET-CT
疗效评价CR
腹部平片
胃穿孔:病理完全缓解
典型病例介绍
刘XX,25岁 2003年在外院因为腹部包块进行剖腹探 查,未能切除予活检,为DLBCL转我院 体查巨大腹部包块,约20 X 25cm,LDH 为正常的4倍多 入院后予积极的水化硷化减瘤治疗预防 肿瘤崩解综合征后开始用R-CHOP治疗
Blood, prepublished online March 15, 2016
17种亚型!?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WHO 2016)
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 ALK positive large B-cell lymphoma 如何进一步了解并明确 Plasmablastic lymphoma 各亚型的特征, 关键是治 疗有何异同??? 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 HHV8 positive DLBCL, NOS* High grade B-cell lymphoma, with MYC and BCL2 and/or BCL6 rearrangements* B-cell lymphoma, unclassifiable, with features intermediate between DLBCL and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原发肠道DLBCL: 外科切除+化疗 v 化疗
手术+化疗
Chemo Alone 手术+化疗
Blood. 2011 Feb 10;117(6):1958-65
原发胃的DLBCL
超声内镜非常重要,是否为穿壁的病变 注意化疗中的出血、穿孔 第一疗程必须将剂量拆开使用,不用激素;有 效的止呕治疗;制酸和保护胃粘膜,生长抑素; 如出现呕血、急性腹痛或柏油样便,就近急诊
林汉良、林桐榆等 2011
88.0%的诊断符合率,88.7%为B细胞, 85.4%为T/NK,91.4%为HL
Hale Waihona Puke DLBCL的MDT病理诊断的MDT 影像学的MDT
PET-CT在淋巴瘤分期的价值
Oncologist 8 (5), Nov, 2003
PET/CT评价DLBCL治疗反应及其预后预 测作用的前瞻性研究 PET-4阴性 vs. PET-4阳性 (IHP标准)
PET-4(-) PET-4(-)
PET-4(+) PET-4(+)
PFS
中位随访25.5个月
OS
JT Lin, T Lin et al 2014 ASCO
PET/CT评价DLBCL治疗反应及其预后预 测作用的前瞻性研究
PET-4阴性 vs. PET-4阳性 (5分法)
PET-4(-) PET-4(-)
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方法
Blood, prepublished online March 15, 2016
需要提供给病理专家的信息
患者的一般信息:性别、年龄、病史 (时间)、症状、体征(肿块部位、大 小)。。。 PET-CT等检查的结果(如SUV等) 内镜检查的结果(如胃镜下的病变是溃 疡型或隆起的病变、超声内镜是否穿壁 的病变)
PET-4(+) PET-4(+)
PFS
中位随访25.5个月
OS
推荐在中期PET-CT采用5分法进行判读。 4个疗程未达CR,必须改变方案!最好测G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