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瘤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听力损失分级及平均听阈的应用

为帮助听障儿童实现回归主流社会的愿望,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康宝莱专项基金资助听障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资助患儿进行术后听力语言康复。
真正帮助这些孩子告别无声的世界,命运也将从此改变。
“天使听见爱”与您共同 关注听障儿童健康成长冀飞 何雅琪JI-Fei, HE Ya-qi听力损失分级及平均听阈的应用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2005200);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放课题(NCRCG-PLAGH-2019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81820108009);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670940,81770991)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聋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军事声损伤防护实验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9作者简介:冀飞 博士 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临床听力学和医用声学计量测试通讯作者:冀飞,E-mail:*****************准确的纯音听阈是所有听力学检查的金标准。
截止目前,纯音气骨导听阈测定是在测试设备、测试方法、信号零级等各方面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听力学测试方法。
为了使听力检查标准化、规范化,并能在国际学术界交流,我国相继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
纯音听阈在临床上的应用,往往根据不同的目的,使用平均听阈(dB HL)作为判别指标。
不同的应用场合,涉及到的频率各不相同,分级或判据的临界值也不相同。
本文结合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公布的听力损失分级标准,总结平均听阈在不同场合的应用以供参考。
1 世界卫生组织(WHO)听力损失分级世卫组织(WHO)于1980年日内瓦会议中推荐的听力损失分级分为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和极重度5个等级,每15~20 dB为一级,听阈是0.5、1、2 kHz等3个频率的平均值。
1997年WHO日内瓦会议听力损失分级标准修改为4个等级,每20 dB为一级,听阈为0.5、1、2、4 kHz等4个频率的平均听阈见表1[1,2]。
听神经瘤科普宣传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听神经瘤? 2. 谁会得听神经瘤? 3. 何时就医? 4. 如何诊断听神经瘤? 5. 如何治疗听神经瘤?
什么是听神经瘤?
什么是听神经瘤?
定义
听神经瘤是一种生长在听神经上的良性肿瘤,通 常影响听力和平衡。
这种肿瘤也称为前庭神经鞘瘤,主要由施旺细胞 组成。
什么是听神经瘤?
如何治疗听神经瘤? 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如伽玛刀)可以用于小型肿 瘤或手术后复发的情况。
这种方法相对较少创伤,但需要多次治疗。
谢谢观看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症状出现
如果出现持续的听力下降、耳鸣或平衡失调,应 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有家族史或遗传综合症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耳鼻喉 科检查。
定期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监测肿瘤的变化。
何时就医?
专业咨询
听力学家和神经外科医生可以提供专业意见和治 疗方案。
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发生机制
听神经瘤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尤 其是某些遗传综合症(如神经纤维瘤病)。
大多数听神经瘤是散发性的,没有明确的遗传背 景。
什么是听神经瘤? 常见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耳鸣、平衡问题等症 状。
症状的严重程度因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而异。
谁会得听神经瘤?
谁会得听神经瘤? 高风险人群
如何诊断听神经瘤?
如何诊断听神经瘤? 临床评估
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和症状进行初步评估。
详细的病史有助于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
如何诊断听神经瘤?
影像学检查
MRI和CT扫描是诊断听神经瘤的主要工具,能 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登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新发肺癌人数约为78.7万例,发病率高达57.26/10万,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死亡率为45.87/10万。
肺癌导致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日趋严重,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主要病因。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发展、医疗水平极大提升,临床上肺癌患者的预后包括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明显改善,长期生存的肺癌患者基数显著增加,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对更长的生存预期、更高的QoL诉求迫切,临床上对肺癌患者个性化、精准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势在必行。
对肺癌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疗模式,能充分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肿瘤的异质性,不仅能保证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能确保治疗方案实施的完整性、公允性、实用性、可追溯性和时效性,从而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预期和QoL。
肺癌从诊断到治疗需综合临床分期、个体差异、病理结果、肿瘤异质性、疾病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多学科包括肿瘤内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内镜中心支气管镜室等科室的意见,来确立肺癌患者MDT诊疗方案,以平衡肺癌患者的治疗获益和风险。
临床对肺癌患者分期诊断存在分歧时,需通过MDT诊疗模式提高肿瘤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除了肺癌疑难病例,Ⅲ期肺癌和寡转移肺癌等因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在制定初始治疗方案前,发起MDT评估并制定诊疗方案至关重要。
肺癌MDT诊疗模式不仅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同时也适用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患者,并贯穿于肺癌全病程管理流程中。
基于肺癌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给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在肺癌患者从诊断到治疗的全病程管理中,以MDT诊疗模式为中心、结合最佳的循证证据和个体数据,能为肺癌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肺癌患者治疗获益、降低并发症和疾病进展风险。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一、概述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neurosurgic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 NCNSIs), 是指继发于神经外科疾病或需要由神经外科处理的 颅内和椎管内的感染,包括神经外科术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积脓、脑膜 炎、脑室炎及脑脓肿,颅脑创伤引起的颅内感染,脑室及腰大池外引流、 分流或植入物相关的脑膜炎或脑室炎等[1]。本次共识主要关注的是神经外 科相关的CNSIs患者,其中细菌性感染是CNSI的主要类型,因此作为本次 共识的重点。
目前, NCNSIs 的早期确诊有一定的困难。首先,由于病原学标本,如脑脊液的获取 有赖于有创的腰椎穿刺、EVD 等操作,且脑脊液的细菌学培养阳性率不高;其次,昏迷 、发热、颈项强直、白细胞增高等表现具为非特异性;另外,影像学检查依赖于 CT 或 MRI, 甚至需要增强扫描,这些检查不易捕捉到早期炎性改变的影像特征,且不便于进 行连续的影像学评价。因此,亟需对 CNSIs 的诊断方法确定规范的临床路径和标准,以 期提高早期的确诊率。NCNSIs 的治疗也是临床的难题。目前,能够透过血脑屏障或在脑 脊液中达到较高浓度的抗菌药不多,在没有病原学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如何经验性应用抗 菌药?近年在神经系统重症感染的患者中,耐药菌较为常见,这使得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 药时面临选择困难。有鉴于此,本文组织国内神经外科、神经重症、感染科及临床药学等 多学科相关专家,在复习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编写了本共识,期待能提高这一严重疾病的 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1] Brouwer M C , Beek D . Management of bacteri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J]. 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 2017, 140:349-364.
常规MRI听神经瘤术前评估临床应用价值

常规MRI听神经瘤术前评估临床应用价值曾少华;洪桂洵;饶良俊;杨智云【摘要】目的评估常规MRI听神经瘤术前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MRI资料,与手术所见、病理结果对照,观察、评价常规MRI检查对听神经瘤的术前诊断、分级、分期及肿瘤与对邻近脑干、小脑、周围神经压迫的结构关系及影响情况.结果 87例听神经瘤术前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率达100%.术前分级、分期、分型准确,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常规MR显示肿瘤与脑干、同侧小脑半球及第四脑室推压情况与手术所见一致,但显示肿瘤与邻近周围颅神经、小血管关系差.结论常规MRI术前诊断术前评估听神经瘤准确,但对颅神经、小血管评估不足.【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8(018)007【总页数】4页(P1031-1033,1036)【关键词】听神经瘤;磁共振成像;手术【作者】曾少华;洪桂洵;饶良俊;杨智云【作者单位】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清远511518;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8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8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听神经瘤是起源于前庭神经的良性肿瘤,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1-3]。
常规MRI检查是脑肿瘤常用有效的检查方法,听神经瘤因其特殊部位容易诊断,但在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文献报道不多[4-6]。
本组分析一组病例的MRI资料,与手术所见、病理结果对照,评估常规MRI在听神经瘤术前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患者87例,所有患者在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男43例(49.43%),女44例(51.57%)。
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66例(75.86%),耳鸣34例(39.08%),头晕、走路不稳32例(36.78%),面部麻痹14例(16.09%),头痛13例(14.94%),面部抽搐1例(1.15%)。
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前庭神经炎(VN)是指一侧前庭神经急性损害后出现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和不稳,易向患侧倾倒等症状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外周性眩晕疾病。
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制定VN的诊治标准或临床实践指南。
国内各级临床医师对VN 的诊疗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造成了较多患者的漏诊或误诊误治。
随着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几年在VN的发病机制、诊断评价和治疗策略上均取得较大的进展。
基于此现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卒中学会卒中与眩晕分会组织国内专家经多次研讨,参考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国情,制定了《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以期规范和促进我国VN的诊疗工作。
1909年Ruttin首次报道了一种以突发眩晕为主要表现,而无耳蜗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
1924年Ny1en将该病命名为前庭神经炎。
1952年Dix及Ha11pike将其改名为前庭神经元炎,以区别于梅尼埃病等其他眩晕疾病。
1981年Schuknecht等通过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VN患者主要表现为受累侧前庭神经萎缩,伴或不伴末梢感受器受损,即病变损害部位主要在前庭神经而非前庭神经元,其表现与耳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一致,因此又将此病更名为”前庭神经炎”。
近期韩国学者发表的延迟增强MRI研究证据也支持病变部位在前庭神经而非前庭神经元。
既往临床上这两个疾病名称一直相互通用,也曾将本病称为病毒性迷路神经炎、急性单侧前庭功能减退或急性单侧周围前庭神经病等,而诊断名称的混乱也导致了明确和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疾病定义的缺乏。
因此,经专家研讨后,建议统一使用前庭神经炎,不再使用前庭神经元炎和其他疾病名称。
共识一迄今为止,国际上尚缺乏VN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实践指南,且VN命名混乱,导致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病的诊断治疗缺乏明确和统一的标准。
基于病理学及影像学研究证据,本共识建议使用前庭神经炎,不再使用前庭神经元炎和其他名称,未明确诊断前可先纳入急性前庭综合征的诊断范畴。
《胶质瘤多学科诊治(MDT)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胶质瘤多学科诊治(MDT)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我国胶质瘤年发病率为(3—6.4)/10万,年死亡人数达3万。
恶性胶质瘤的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在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中,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WHO IV级)的发病率最高,占46.6%,约为3.20/10万;其次是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发病率为0.51/10万。
目前,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但胶质瘤预后仍较差,间变性胶质瘤和GBM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9.7%和5.5%。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努力改善胶质瘤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其中运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当前已被证实的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和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
目前,国外指南一致推荐采用MDT模式治疗脑胶质瘤。
概述一、胶质瘤MDT的概念胶质瘤MDT是根据不同胶质瘤患者的疾病状况和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由多个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共同讨论做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再由各学科医生按照治疗方案给予相应的治疗,以期取得最佳疗效的一种诊疗模式。
MDT模式综合不同学科的意见制定诊治计划,并定期进行疗效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旨在为胶质瘤患者提供个体化、综合性的诊疗服务,以提高治疗效果。
单一分科治疗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为胶质瘤患者提供全面而及时的诊疗。
二、MDT的作用及目的MDT模式的开展可为患者带来诸多益处。
(1) 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既定诊治方案的依从性。
(2)MDT的实施可提高患者进入临床试验的可能性。
(3)实施MDT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4)此外,MDT有助于临床试验和科研的开展。
除了胶质瘤患者,MDT同时也为医疗团队带来诸多益处。
(1)提高了医疗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增加了团队成员的学习和受教育机会。
(2)MDT团队成员共享决策,更易获得最佳实践和循证医学的建议,决策制定和治疗实施责任由成员们共同承担,可降低团队成员的工作压力,减少医疗纠纷。
面神经瘤诊治专家共识2024(全文)

面神经瘤诊治专家共识2024(全文)摘要原发千面神经的肿瘤较罕见,主要包括面神经鞘瘤、面神经纤维瘤和面神经血管瘤三类。
面神经瘤诊治专家共识编写组在检索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经过多次研讨建立了本共识。
本共识系统阐述了面神经瘤的流行病学、病理特征和主要临床表现,建立了面神经瘤的诊断标准,阐明了面神经瘤的解剖分类以及主要鉴别诊断。
同时,本共识明确了面神经瘤常见治疗方式的应用原则,制定了面神经瘤诊治的简明流程。
原发千面神经的肿瘤包括面神经鞘瘤、面神经纤维瘤和面神经血管瘤。
面神经鞘瘤多见,面神经纤维瘤少见,面神经血管瘤罕见。
面神经鞘瘤起源千构成面神经纤维髓鞘的施万细胞,可发生千从桥小脑角胶质施万细胞过渡区至神经末端分支的面神经任何部位。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面神经瘤的发现率逐年提高。
面神经瘤最常见的症状为面瘫,同时可伴有听力下降。
面神经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基千面神经功能、肿瘤的大小、有无并发症、是否有手术意愿以及能否耐受手术等多种因素。
其治疗方法包括随访观察、外科手术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
由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单位牵头,经过与国内耳鼻喉科、神经外科、整形科、影像科、病理科专家的讨论,面神经瘤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本共识)编写组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我国实际,面向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编写了本共识,以规范和指导面神经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我国面神经瘤诊治的整体水平。
一、流行病学和病因面神经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包括面神经鞘瘤在内的各类面神经瘤的发现率约为5%[1]。
面神经瘤好发千中年人群[2-12],其发生率没有性别和侧别差异[6,10]。
约91%的面神经瘤病例为散发病例[13]。
各类型面神经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和基因突变有关。
其中,面神经鞘瘤起源千包绕面神经神经纤维的施万细胞,也称为面神经施万细胞瘤[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PTA:纯音平均听阈;SDS:言语识别率
removal)、次全切除(subtotal removal)和部
分切除(partial removal)。9 J。其中,全切除是指术中肿瘤全 切,影像学无肿瘤残余;近全切除仅限于为保留面、听神经完 整性,在神经表面残留小片肿瘤,影像学无肿瘤残余;次全切 除者仅限于为保留面、听神经核、脑干等结构的完整性,在这 些结构表面残留块状肿瘤;部分切除者,其残留肿瘤较大。 残留肿瘤大小用互相垂直的直径表示(如5mm×4mm),同 时注明残留肿瘤位置,如内听道内残留、桥小脑角内沿神经 残留、脑干表面或小脑表面残留等。 四、处理策略及适应证 散发性听神经瘤处理策略包括随访观察、手术治疗和立
经性听力下降;②听性脑干反应(ABR):常表现为蜗后病 变,I、Ⅲ、V波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③言语识别率:多数 (72%一80%)有异常,准确性不如MRI和ABR;④畸变产物 耳声发射(DPOAE):早期可引出。(2)面神经功能检查:面 神经功能检查有两大类:肌电学检查和非肌电学检查。目前 常用的面神经功能试验主要是其肌电学检查部分。在肿瘤 源性面瘫,可见肌电图有纤颤电位和多相电位,表示有变性 和再生同时发生。当肿瘤生长相当缓慢时,肌纤维有足够时 间被神经再生新芽重新支配,其速度与失神经支配的速度差 不多一样快,所以可不出现纤颤电位,而且运动单元会很大, 随意运动受干扰不明显。患侧肌电图试验应与健侧对比,以 发现患侧的微小差异。(3)前庭功能检查:眼震电图常见向 健侧的自发性眼震,冷热试验及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vestibular
万方数据
・678・
虫堡匡堂苤盍垫!!生!旦!旦筮!!鲞筮!塑盟趔丛旦』g!i塑:丛!竺!!:!!!i,!!!:堑,堕!:!
SDS(%)
70 PTA 50 0
势:手术人路较为直接,脑组织牵拉小。术后面瘫发生率低 于乙状窦后入路;(3)不足:术后手术侧听力丧失,手术操作
(dB)30Biblioteka A级时间相对较长。
B级
3.耳囊人路:切除范围除迷路的范围外,还包括外耳
50
道,鼓室内容物及耳蜗,面神经以骨桥形式保留在原位,能充
分暴露岩尖及桥小脑角前部,适用于大听神经瘤,尤其是侵
C级 D级
犯耳蜗、岩尖及向桥小脑角前方扩展较多的肿瘤。 4.颅中窝人路:于颞骨鳞部开骨窗,经颅中窝底、内听 道顶壁进入内听道,可暴露内听道所有内容到及部分桥小脑
临床表现 I级 面神经功能正常
・677
神经功能加以评估。目前,通常采用House—Backmann(HB) 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一1(表3),将术前、术后1周、3个月、6 个月、9个月、1年及2年的面神经功能分别进行评估,判定 面神经状态,决定进一步治疗。此外,根据掌握程度,还可以 选择性使用区域性HB分级系统、面神经分级系统2.0 (FNGS 2.0)、Sunnybrook量表、Terzis量表等¨。”o,对面神经 功能进行更为精细地评估。面神经临床电生理检查也可作 为面神经功能评估的参考指标。
・676・
虫堡匿堂苤查!!!!生!旦!旦箜堑鲞筮!塑盟型!丛笪』堡!i坠:丛!竺!!,!!!i:!!!:堑,№:!
.标准与规范.
听神经瘤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颅底外科多学科协作组
听神经瘤是主要起源于内听道前庭神经鞘膜施旺细胞 的良性肿瘤。1…,又称前庭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6%~ 9%,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一90%L4-51。因其位于内听道 及桥小脑角区域,随着肿瘤生长,逐渐压迫周围重要组织,可 出现严重症状,甚至威胁患者生命,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 策略。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听神经瘤早期检出 率大幅提高。听神经瘤治疗目标已从单纯切除肿瘤、降低死 亡率和致残率逐渐向神经功能保留、提高生命质量等方向发 展。治疗方法综合了显微外科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随 访观察等多种手段,处理策略也倾向于个体化和多学科协 作。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基于肿瘤特点以及患者自 身的条件,经由神经外科、耳科、颌面外科、整形外科及立体 定向放射外科等多学科协作,制定最佳诊疗方案,并根据不 同治疗阶段。由不同学科分别施以治疗措施。同时,还应充 分利用各种基于电生理和影像的检测技术,提高听神经瘤的 诊断准确性、重要解剖结构的可辨识性、神经功能的准确评 估,从而实现个体化手术方式的制定∞-。 一、听神经瘤的分型和分级 1.按照单发或多发分型:可分为散发性听神经瘤与神 经纤维瘤病Ⅱ型(NF2)。(1)散发性听神经瘤:无家族史和 遗传性,肿瘤为单侧孤立性,约占听神经瘤的95%,多见于 成人;(2)NF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多表现为双侧 听神经瘤,以伴多发性脑膜瘤、颅内肿瘤、视神经胶质瘤和脊 柱肿瘤为特征。7 J,约占听神经瘤的5%,发病年龄较早,青少 年和儿童期即可出现症状。 2。按肿瘤侵袭范围分级:目前,存在多种分级方式,可 根据掌握程度进行选择。本共识推荐Koos分级哺1(表1)以 及2001年日本听神经瘤多学科共识会议提出的分级方式一o (表2)。 3.按照影像学分型:可分为实性听神经瘤与囊性听神 4.按照组织病理学分型:可分为Antoni-A型、B型和 AB混合型:(1)Antoni.A型:镜下呈致密纤维状,由密集、成 束的梭形或卵圆形细胞交织在一起,呈旋涡状或栅栏状; (2)Antoni—B型:镜下呈稀疏网眼状,为退变型,细胞胞质稀 少,易有黏液变性,细胞间液体较多,细胞间质内有黏液和酸 性黏多糖,相互交接成疏松网络结构;(3)Antoni—AB混合 型:同一瘤体同时表现两种病理学类型。 二、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1.主要临床表现:听神经瘤在瘤体增大过程中逐渐压 迫周围重要结构,包括听神经、面神经、三又神经、外展神经、 后组颅神经、小脑、脑干等,从而产生相应症状。(1)听力下 降:为听神经瘤最常见临床表现,约占95%,为蜗神经受压 损伤或耳蜗供血受累所致,主要表现为单侧或非对称性渐进 性听力下降,多先累及高频,但也可表现为突发性听力下降, 其原因可能为肿瘤累及内耳滋养血管;(2)耳鸣:约占 70%,以高频音为主,顽固性耳鸣在听力完全丧失后仍可存 在;(3)眩晕:可反复发作,大多非真性旋转性眩晕,而以行 走不稳和平衡失调为主。多出现在听神经瘤生长的早期,为 前庭神经或迷路血供受累所致,症状可随前庭功能代偿而逐 渐减轻或消失;(4)面部疼痛或感觉减退:为肿瘤生长压迫
evoked myogenic
Ⅱ级
轻度障碍。总体:近距离观察可见轻微异常;可能有轻微联 带运动。休息时:双侧对称。运动时:(1)前额:中度至 良好的功能;(2)眼睑:闭合不费力;(3)嘴角:轻度不对 称 中度障碍。总体:双侧明显不对称;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 缩和(或)半面痉挛。休息时:双侧对称。运动时:(1)前 额:轻度至中度运动;(2)眼睑:可费力闭合;(3)嘴角: 费力时也可见轻度异常 中重度障碍。总体:明显异常和(或)毁容性不对称。休息 时:双侧对称。运动时:(1)前额:无运动;(2)眼睑:不 完全闭合;(3)嘴角:明显不对称
Ⅲ级
Ⅳ级
重度障碍。总体:勉强可见的运动。休息时:不对称。运动
V级 Ⅵ级 时:(1)前额:无运动;(2)眼睑:不完全闭合;(3)嘴角: 轻微运动 完全瘫痪:无运动
potential,VEMP)有助于判断听
表4
AAO—HNS听力评估分级
神经瘤的起源神经。(4)影像学检查:包括颞骨CT、内听道 及桥小脑角增强MRI。由于后颅窝CT检查有较明显的伪 影,有时会影响到桥小脑角区的观察,故推荐MRI为首选的 方法,包括平扫和增强检查。MRI乎扫检查包括T1WI、 T2WI以及Flair序列,通常包括矢状面、横断面检查;增强检 查应包括矢状面、横断面和冠状面检查,其中建议横断面增 强检查为脂肪抑制序列。MRI可显示内听道内的微小听神 经瘤,肿瘤位于内听道及桥小脑角,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或 等信号,在他加权像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 化。听神经瘤出现囊变及坏死区较常见。在诊断时应与脑 膜瘤、胆脂瘤、面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后组颅神经鞘瘤等 鉴别。 听神经瘤的CT表现为桥小脑角区域等密度或低密度 团块影。瘤体内一般无钙化,形态大多为圆形、椭圆形,少数 形态不规则。骨窗可显示内听道正常或不对称性扩大。增 强后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而囊性部分无明显强化。 三、主要评估指标 1.面神经功能评估:可采用多种分级系统或量表对面 3.肿瘤切除范围评估:可分为全切除(total removal)、近 全切除(near
表1
Koos分级
肿瘤直径与位置特点
肿瘤局限于内听道 肿瘤侵犯桥小脑角,≤2
em cm
肿瘤占据了桥小脑角池,不伴有脑干移位,≤3 巨大肿瘤,>3em,伴有脑干移位
表2
级别 0级 l级 2级 3级 4级 5级
2001年日本听神经瘤多学科共识提出的分级
肿瘤直径 完全局限于内听道内 内听道以外1~10 内听道以外11—20 内听道以外2l一30 内听道以外31~40 内听道以外>40
三叉神经所致,体检时可发现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面部痛 触觉减退;(5)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辨距不良:为小脑脚及 小脑半球受压所致,通常出现在较大听神经瘤患者中;(6)
万方数据
生堡匡堂盘盍垫!鱼生!旦!旦筮堑鲞筮!塑盟趔丝笪』璺!i坠:堕!翌!!:垫!!:!!!:丝:№:! 颅高压表现:肿瘤生长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闭塞,引起脑 室系统扩张,产生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 症状;(7)面神经麻痹:听神经瘤患者较少出现面神经麻痹, 特殊情况下因肿瘤推移、压迫面神经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 性面神经麻痹及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少数听神 经瘤,由于内听道口相对狭窄,可在早期出现面神经麻痹,偶 伴面肌痉挛;(8)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为后组颅 神经受累所致,可出现在肿瘤生长晚期,体检可发现同侧舌 后1/3味觉减退或消失、软腭麻痹、同侧咽反射消失及声带 麻痹;(9)偏瘫、躯体感觉减退:不常见。若肿瘤增大向内侧 直接挤压脑干,可引起脑干内传导束功能障碍,出现对侧肢 体不同程度的偏瘫、浅感觉减退;若肿瘤推挤脑干使之受压 于对侧天幕裂孔边缘,则可出现患侧或双侧偏瘫、感觉减退。 2.辅助检查:(1)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PTA)、昕 性脑干反应(ABR)、言语识别率(SRS)、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表3 House.B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