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之战中的成语

合集下载

破釜沉舟的历史故事

破釜沉舟的历史故事

破釜沉舟的历史故事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

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

对此项羽十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

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

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

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

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

韩信有关的成语典故

韩信有关的成语典故

韩信有关的成语典故韩信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1. 胯下之辱第一个成语是“胯下之辱”,相信大家对于这个成语都再熟悉不过了,就是从胯下爬过的耻辱,其中的典故也是关于韩信的最为经典的故事了,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有记载:“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在落魄时曾受到过胯下之辱,这个成语典故在后世里也常被用来形容大丈夫做大事不拘小节,以及忍辱负重的形象。

2. 一饭千金这个成语典故也是来自于韩信的经历,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韩信在未得志之前,境况很是困苦,甚至无法解决温饱,常常到河边去钓鱼碰碰运气,有一位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地接济他,给他饭吃,之后韩信被封为了楚王,便以黄金千两来报答了这个漂母。

于是,“一饭千金”这个成语便被用来比喻厚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3、国士无双“国士无双”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一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其中的“国士”指的是国中杰出的人物。

这个典故也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朝末年,韩信因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而改奔刘邦,一开始韩信也没有得到重用,之后得到萧何的赏识后,萧何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刘邦问韩信有大能耐?萧何不假思索地说:国士无双。

说的就是一个国家难找出两个这样的人。

4、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比喻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其中典故说的是,当时刘邦与刘邦兵分两路,刘邦被困汉中,栈道被烧毁,很难在短时间打回关中。

韩信此时出奇策假装慢慢修栈道,实则从陈仓小道悄悄杀入关中,迅速平定三秦,为后来打回中原,和项羽争天下打下了重要基础,这也成为了韩信的成名战。

5、背水一战“背水一战”比喻的是与敌人决一死战,其中的“背水”表示的便是没有退路的意思。

其中的相关典故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到,韩信在井陉之战中,渡黄河北上攻打赵国,面对极其不利的情况下,韩信将后路斩断以激励士兵,背水一战将赵军打得落花流水。

成语破釜沉舟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破釜沉舟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破釜沉舟的意思是什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破釜沉舟的意思破釜沉舟从其字面本意上来看,是指将船只凿穿沉入河底,将煮饭的锅打碎,将所有存活下来的必需品全部毁灭,不留退路,如今也表示放弃所有,不顾一切地朝着自己的目的去努力干到底。

破釜沉舟在破釜沉舟的这个历史典故中,项羽面对强大的敌人秦军,没有后退也毫不畏惧,只一心要将其诛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于是项羽带领与秦军兵力极为悬殊的楚军,度过漳河后,令所有士兵将船只凿破沉入河里,相当于隔绝了后路,只能前进;令大家把锅碗砸碎,每人只带三天干粮,表示必须一举得胜,否则没有战死也会饿死;此外项羽还将营帐、屋舍全部烧毁,更加表明了如果不得胜连居住的地方也没有了。

项羽的一系列举动大大鼓舞了军心,所有士兵都明白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不想死,唯一的出路就是战胜敌人,于是全力以赴,勇猛杀敌,逆转局面,由初战少利转变成激战九回合以后,最终打得秦军落花流水。

破釜沉舟作为著名的历史典故如今已成为一个成语用来激励后人,在生活学习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要懂得做抉择,能够放弃一些身上所肩负的累赘,明确自己的方向勇往直前,不要左顾右盼也不要举棋不定,顾虑越多越难保持心无旁骛地前进与争取。

且认定一个目标以后,要有决心与勇毅,相信自己定能成功,不要畏畏缩缩,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自古以来,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作为历史上两场同是不留后路,向死而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争,当下时常被视做近义成语而相提并论,那么背水一战讲述的是怎样的历史战争故事呢?背水一战漫画背水一战出自史记,讲述的是楚汉战争时期,韩信作为刘邦手下的军事奇才,于公元前204年,带领新军穿过太行山,向东攻打项羽手中的赵国。

此时赵王手中集合了二十万兵力,占据要塞井陉口准备迎战。

破釜沉舟的意思井陉口西面有一条长狭道,为汉军必经之地,谋士建议赵军应该正面避战死守,悄悄绕到后面断韩信粮道,将其困死在狭道中,结果赵王以不战为耻不予接受。

背水一战成语故事简介50字

背水一战成语故事简介50字

背水一战成语故事简介50字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

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

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

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

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

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

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

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背水一战:背水布阵,作最后的殊死战斗。

指最后决一死战。

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成语故事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历史事件,其中涉及到许多成语故事。

以下是其中几个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成语故事:
1.胯下之辱: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了韩信在未成名之前,曾遭到一个屠夫的侮辱。

韩信忍受了屠夫的胯下之辱,后来成为大将军,屠夫后悔不已。

这个成语比喻有志之士能忍受一时的屈辱,以成就未来的伟大事业。

2.背水一战: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了韩信率领汉军与赵军在井陉口进行的一次重要战斗。

韩信采取了背水一战的策略,将汉军置于死地而后生,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成语比喻在绝对危险的境地下,奋力一搏,拼死一战。

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了韩信因为萧何的推荐而得到刘邦的重用,最终也因为萧何的计谋而被杀。

这个成语比喻事情的好坏都取决于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

4.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描述了韩信为了迷惑敌人而明修栈道,却在暗中绕路偷袭陈仓。

这个成语比喻用明显的行动来迷惑对方,从而获得意外的成功。

5.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描述了越王勾践在灭亡吴国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有功之臣杀掉或疏远。

这个成语比喻在成功之后,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抛弃或消灭掉。

汉朝成语典故大全

汉朝成语典故大全

汉朝成语典故大全以下是一些汉朝成语故事和典故:- "安居乐业":来源于汉朝时期,国家安定,百姓生活富裕,能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 "百无聊赖":出自汉朝杨雄《法言·君子》:"百无聊赖,无所用心。

"形容极度无趣,什么事情都不想做。

- "百折不挠":源自汉朝名将韩信"百战百败,百败不死"的故事,意为遭受无数次挫折也不屈服。

- "背水一战":来源于汉朝将领韩信在井陉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故事。

形容被逼入绝境后的奋力一搏。

- "捕风捉影":出自汉朝班固《汉书·郊祀志下》,比喻说话或做事没有根据。

- "不寒而栗":出自汉朝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形容非常恐惧。

- "不合时宜":出自汉朝班固《汉书·杜延年传》,指言行与时代背景不符。

- "不可多得":出自汉朝班固《汉书·食货志下》,形容非常稀少、珍贵。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出自汉朝班固《汉书·王莽传下》,比喻不付出努力就不能获得成功。

- "巢毁卵破":出自汉朝班固《汉书·贾山传》。

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也无法幸免。

- "车水马龙":出自汉朝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形容街道上行人车辆来来往往,繁华热闹的景象。

- "乘人之危":出自汉朝班固《汉书·王莽传下》,指趁人处于困境时加以要挟或者侵害。

- "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二年》,比喻两者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 "大材小用":出自《后汉书·吕布传》,指大器物用于小场合,形容才能高的人被置于低微的地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智。

《拔帜树帜》《结草衔环》《磨杵成针》《首身分离》《鼎足之势》《回文织锦》等成语故事合集

《拔帜树帜》《结草衔环》《磨杵成针》《首身分离》《鼎足之势》《回文织锦》等成语故事合集

拔帜树帜的成语故事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

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成语解释:成语名称:拔帜树帜成语拼音:bá zhì shù zhì成语解释: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典故出处:见“拔赵帜易汉帜”。

成语例句:拔帜树帜燃列炬,中丞盼断关山尘。

★清·林寿图《谭军门以饥军三营至凤翔与犒一餐是夜报夺上关寄呈刘中丞》诗结草衔环的成语故事这句成语是由“结草”和“衔环”两个典故结合而来的。

“结草”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无子。

武子疾,命颗(武子的儿子)曰:‘必嫁是。

’疾病,则曰:‘必以为殉。

’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

杜回踬而颠,故获之。

夜梦之曰:‘余,尔所嫁妇人之父也。

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衔环”是古代神怪小说上记载的一个故事,见《后汉书·杨震传》李贤注引《续齐谐记》。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晋国的魏武子在生病时,曾嘱咐他的儿子魏颗,在他死后,把一个没有生过儿子的妾嫁出去。

后来武子病重了,又告诉魏颗,在自己死后让他这个妾陪葬。

武子死了以后,魏颗觉得父亲病危时的语言可能是神志不清时的胡言乱语,便依照他以前的吩咐把武子的爱妾嫁出去了。

后来,魏颗领兵和秦国打仗,看见战场上有个老人把遍地的草都打成了结子,缠住秦军的战马,使秦军兵将纷纷坠马,魏颗因此获胜并俘虏了秦将杜回。

当夜,魏颗做了个梦,梦见在战场上结草的老人自称是那位出嫁妾的父亲,是用此来报答魏颗不把自己女儿拿来陪葬之恩的。

据古代神怪小说载:东汉杨宝在9岁时,从华阴山北捉了一只受伤的黄雀,杨宝把它带回家饲养,等伤好后把黄雀放了。

过后,杨宝梦见黄雀化作一个黄衣童子回来报恩,自称是西王母的使者,并口衔4枚白环,说杨宝的子孙将来都会像白环一样珍贵。

背水一战的故事(三国演义背水一战的故事)

背水一战的故事(三国演义背水一战的故事)

背水一战的故事(三国演义背水一战的故事)背水一战的故事(三国演义背水一战的故事)西汉王朝刘邦皇帝手下有一位非常厉害的将军,被人称作“兵仙”,他的名字叫做韩信。

韩信只是刘邦军中一个默默无闻的士兵,只有萧何知道他有军事天赋。

韩信一直不甘心做一名普通的士兵,有一天他离开了刘邦的军队。

小何一听,急了。

在告诉刘邦之前,他骑上快马,追上韩信,恳求他留在刘邦的军队里。

把韩信带回来后,萧何去见刘邦。

他告诉刘,韩信是一个战斗天才。

韩信就是因为你不重视人才才走的。

你应该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让韩将军,让他充分发挥他的才能。

刘邦此时还不认识韩信,但对萧何非常信任,于是听了萧何的话,封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当了将军,有了打仗的机会,于是大显军事才能,为刘邦打了很多胜仗,其中有一仗非常有名,叫井陉之战。

井陉是一个地名。

当韩信的军队到达井陉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韩信军队的士兵都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作战能力低下,说是“杂牌军队”也可以。

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粮食不够。

粮食要从很远的地方运过来,即使运过来了,井陉这个地方很狭窄,车子只能一辆跟着一辆走,两辆车子不能并排一起前进,这样一来,粮食运的非常慢,完全跟不上士兵前进的速度,士兵走的快一点,可能就吃不上饭了。

在另一支军队中,有一个非常有权势的人,名叫李左车。

他彻底发现了韩信军队的弱点,于是提了一个建议:先出兵抢韩信的粮食,然后包围韩信的军队,把当地能吃的东西都藏起来,这样过几天韩信的军队就会因为没有粮食而主动投降。

这个计划真是太神奇了!一旦真的按照这个计划行动,兵仙的称号就要改了!然而韩信是幸运的,因为对方军队的将领认为韩信只是一支混牌子的部队,人数不多,得不偿失,所以没有听李左车的建议。

李左车很无奈,韩信却很高兴。

他决定立即行动。

韩信告诉大家先随便吃点东西,今天战胜敌人后再一起大吃一顿!他说完,大家都以为他在开玩笑,没人当真。

韩信随后下达命令:让一万士兵渡河,到敌人对岸的河岸上,背对着河一字排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此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 概括,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也 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 “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 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 人。
一饭千金 :比喻贫穷时受人帮助,发达后给予 重谢报答。 还是在韩信未成名之前,韩信生活困苦,常 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个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 太就经常给韩信分点带来的饭吃,韩信非常感 激,说:将来我一定要重重报答你。老太太说: 一个男人都不能自食其力,我还能指望上你的 报答吗?韩信听了非常惭愧。 这个故事的续集是,韩信后来衣锦还乡,找 到这位当年的恩人,赏赐千金。 一饭千金,是 韩信知恩图报,有颗感恩心的表现,千百年来, 直至今日,这个故事对于社会建设都十分有意 义。
四面楚歌
•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 境地。 •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 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 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 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 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 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功高震主
•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 君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胁而 心有疑虑。
胯下之辱:形容受别人侮辱,也可以比喻忍辱负重。 韩信未成名时,在街头碰到一个恶少,恶少看 见韩信背着剑,就挡住韩信的去路对韩信说:要么 砍我,要么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便从容的从恶 少的胯下钻过去了,这个故事其实还有续集,后来 韩信衣锦还乡,找到那个恶少,恶少吓的魂不附体, 韩信一笑置之,还赏了他个小官做。 胯下之辱是韩信不与小人计较,一心谋大事的 写照,这句话后来成为很多英雄或狗熊受辱之后的 借口,“当年韩信也曾受过胯下之辱”那意思好像 受了辱反而似韩信般英雄,其实英雄跟受不受辱没 关系,有关系的是受辱后的表现,是奋发图强,还 是继续受辱?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引申开来,是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 使敌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 动。意思是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 行动背后,给敌人以错觉,使其忽略自 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有时 也可将“明修栈道”省略掉,把“暗度 陈仓”单独来使用。】
背水一战
• 背:背向;水:江河大海;背水:背 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在很艰难的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 战。
陷于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
• 道家,兵家哲学。原指作战把军队布 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士 兵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 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 功。
国士无双
•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 无出自楚汉相争的 垓下之战。 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 军。 •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 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藏荼、齐 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 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 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 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 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 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 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 “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 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 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 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 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 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 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 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 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刘邦采 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 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
登坛拜将
• 借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 • 《史记· 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 慢无礼,今拜大将如 呼小儿耳,此乃信 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 设坛。具礼,乃可耳。’王许之。”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 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 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 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 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 过你?” 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 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