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政制度的类型及特征

合集下载

国家行政制度

国家行政制度

国家行政制度
国家行政制度是指国家对内实行的一种政府机构和管理体系的安排。

根据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体制不同,国家行政制度也存在差异。

一般来说,国家行政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共和制和君主制:国家行政制度可以根据国家的政治体制的不同而分为共和制和君主制。

共和制下,国家行政机构由公职人员组成,例如总统、首相、国务卿等。

君主制下,国家行政机构通常由君主和其任命的官员组成。

2. 行政分权和集中制:国家行政制度可以根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来划分为行政分权和集中制。

行政分权指的是将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在地方上进行管理和决策。

集中制则是指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由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和决策。

3. 行政机构和部门:国家行政制度包括各级行政机构和部门的设置和职能划分。

行政机构可以分为行政部门、行政机关、行政机构等。

不同的部门负责处理不同的事务,例如内政、外交、财政、教育、卫生等。

4. 行政程序和决策机制:国家行政制度也涉及到对行政程序和决策机制的规范和安排。

行政程序指的是行政机关进行决策和实施行政行为所必须遵循的程序和规则。

决策机制涉及到决策的方式和决策者的权力分配。

国家行政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对国家的治理和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政府的高效运行、公正决策和有效管理国家事务。

不同国家的行政制度也存在差异,受到国家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行政组织理论

第二章行政组织理论
行政管理制度
后官僚制范式 公民认为有价值的结果 质量和价值 生产 遵守规范 确定任务、服务、顾客和成果 创造价值 培养责任心,加强工作关系 理解并运用规范,找出并解决问 题,不断改进过程
服务与控制的分离,支持遵守规 范,扩大顾客选择范围,鼓励集 体行动,提供激励,衡量并分析 结果,增加反馈信息
四、走向后官僚制
6.法约尔跳板(天桥)Fayol Bridge 7.主张选拔有管理能力的人担任各级领导. 8.健全管理教育体制普及管理教育.
• • • •
A总经理 部门经理B L部门经理 命 主任C M 主任 命 令 工长D N工长 令 监工E O监工 • 报 工头F P工头 报 • 告 工人G Q工人 告
三、韦伯的科层体制
•四、走向后官僚制
问题
杰伊· 沙夫里茨:《公共行政学经典》未来组织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M·
官僚制的解决方式
20世纪的新情况
没有问题就不需要解决。个人被 人类科学的出现以及对复杂人性 一体化问题:怎样使个人需要与 视为简单的和被动的工具。忽视 的理解;向上的追求;人文和民 组织目标一致 了“人格”与角色之间的张力。 主精神。 尽管明显地依赖于法理的权力, 但是隐含着强制权力的使用。任 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工会与 社会影响问题:权力的分配,以 何情况下,胜任、强制和法规之 普通教育的兴起,权威统治的负 及权力和权威的来源 间的复杂关系都是紊乱的、含糊 面和无意的影响。 的以及变迁的。 以“等级规则”来解决级别之间 专业化和职业化增加了相互依存 协作问题:形成控制冲突的机制 的冲突,以“协调规则”来解决 的需要。个人或万能者的领导很 同级之间的冲突,强调“效忠”。 难适应领导情境的复杂性。 环境稳定、简单和可预见,例行 组织的外部环境更加动荡,难以 适应问题:妥当地回应环境引起 公事,以任意的、偶然的方式适 预见,技术变革以史无前例的速 的变化 应变化,不预计各种后果。 率进行着。

行政制度

行政制度

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在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一人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 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这种政府形式以瑞士为典型代表,它是唯一长期实行委员会制的国家。瑞士 选择委员会制的政府制度体现了瑞士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贯穿了民治政府的理想,它是一种比较适合瑞士国 情的制度,在西方国家政府制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3)总统掌握实际统治权,成为国家机构的核心,他不对任何机构负责。总统除实际享有召集议会特别会议、 签署法令、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和外交决策等权力外,还享有下列特权:任命总理和政府部长,主持内阁会议, 可以不经总理的附属直接颁布紧急命令,实行非常权力,发布总统咨文,相对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重要法案提 交公民复决、解散议会及统率军队等。
半总统制的特点是
(1)半总统制政府体制在形式上设有两个行政首脑,经全民投票当选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掌握行政大权, 政府还设总理。
(2)政府不对总统负责而对议会负责,议会可以谴责政府,当议会通过谴责案即不信任投票案或否决政府的 施政纲领或总政策声明时,总理必须向国家元首提出政府总辞职。从这一点看,这种政府具有内阁制的特点。
法国式半总统制政府它是一种兼有议会制特点的总统制,介于总统制和议会制之间。“半总统制”一词首先 是由法国政治家莫里斯·迪米尔热在他的《政治制度与宪法》中使用的。1958年6月戴高乐上台,建立了法兰西 第五共和国,戴高乐为了求得政局的稳定,对宪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宪法一方面扩大总统的权力,另一方面 削弱议会的权力,从而使法国成为“半总统制的共和国”,采用过总统制的国家有:1919-1933年德国的魏玛共 和国,当代的奥地利、法国、芬兰。冰岛、爱尔兰、葡萄牙和斯里兰卡。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多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较晚、资产阶级还不能取得全部统治权,封建地主阶级势力较大、 资产阶级需同封建贵族进行妥协的国家中,盛行于19世纪。历史上的德意志帝国、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前的日本等均属这种类型。它的特点是:君主拥有全部统治权,国家权力掌握在君主手中,君主是真正的权力 中心,他的行动不受议会约束。立法权属议会,但君主有解散议会,否决议会决议的权力。议会仅享有在宪法上 明确规定所赋予的职能,如果议会的职能同君主的权限发生抵触,则以君主的权限为准。内阁及各部部长都由君 主任命,并仅对君主负责。因此,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是一种君主和议会分掌国家政权,君主拥有实际权力,政权 只对君主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第二章 行政制度的类型及特征

第二章 行政制度的类型及特征

第二章行政制度的类型及特征一行政制度的分类(一)行政制度分类的方法1.若干政府制度分类法评介:(1)亚理士多德分类法:A 按执政者人数多寡,分为三种类型B 按执政者的政治态度:服务于公共利益还是服务于私人利益,分为两类。

(2)孟德斯鸠分类法:●共和制政府:由人民集体或者一部分人执掌权力的制度。

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和国君制政府●君主制:一人统治,但依据既定的法律治理国家的政府制度●专制制度:不仅只有一个统治,而且完全按照个人的意愿支配一切的政府制度,称为专制政府制度(3)伯哲士分类法:美国学者约翰威廉伯哲士在《政治科学和比较宪法》中,根据多种标准对政府制度进行分类根据国家与政府是否合一:直接政府制度和代表政府制度根据政府权力来源:世袭制政府制度和选举制政府制度根据政府权力是否集中:分权制政府制度和集权制政府制度2.本书的政府制度分类法(1)根据国家元首产生方式:A 世袭产生的终身制国家元首:君主制政府制度B 选举方法产生限任制国家元首:共和制政府制度(2)根据政府行使职权是否受宪法和法律的限制A 依法行使职权的政府称为:民主制政府制度B 不受宪法和法律约束的称为:专制政府制度(3)根据国家元首、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以及政府组成方式分为五种类型A 内阁制政府B 总统制政府C 半总统制政府D 委员会制政府F 人民作主制政府制度二内阁制政府制度及其特征(一)内阁制政府制度的嬗变及其影响1.起源:英国诺曼底公爵时期2.发展阶段:(1)国王咨询机构:A 御前会议:诺曼底公爵将从法国带来的顾问组成“御前会议”,协助他进行统治;B 枢密院:亨利六世时期(1422-1461),御前会议人数太多,就分出一部分,成立一个较小机关,即枢密院。

一直延续到17世纪上半叶。

枢密院由政府大臣、王室成员和国王私人顾问组成,由国王认命,只对国王负责C 外交委员会:查理一世时期(1625-1649),枢密院中最受国王信赖的、最亲近的人都集中在“外交委员会”,国王召集他们密室(王室议事堂)讨论国家机密。

第二章行政类型

第二章行政类型
第二章 行政类型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的行政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行政管理体系 (一)上古三代与春秋战略时期的行政管理 体系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 管理体系 (三)隋、唐、宋、元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 (四)明、清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 二、中国古代社会的行政监察 三、中国古代社会的人事制度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行政
一、西方国家的政府体制 • 总统制 • 内阁制 • 委员会制 二、西方国家的政府组成 三、西方国家的政府职权 四、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体制 • 部长会议制 • 国务院制 • 政务院制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组成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职权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原则 • 党领导行政原则 • 民主集中制原则 • 人民参与管理原则 • 服务性原则 • 依法行政原则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

《中外行政制度比较》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行政的基本思考1、行政的概念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等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目标和统治阶级利益,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组织和管理国家政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内部事务的执行性活动。

2、行政的特点:(1)国内外学者对“行政”概念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与时俱进性;(2)行政是国家意义上的组织和管理活动,具有阶级性;(3)行政活动兼具有政治性和社会性;(4)行政活动具有法治性;(5)行政活动具有执行性;(6)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具有特殊性;(7)行政与管理既有相通性,更有区别性。

二、行政制度的主要意蕴1、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以一定的行政思想和观念作指导的、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产生、职能、权限、组织结构、领导体制、活动规程等方面的准则体系以及政府体制内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形态。

具体论析:第一,行政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行政权力体制的法定性规则。

第二,行政制度内含着相互关联、有序组合的多层次结构。

第三,行政制度与行政思想、行政主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特征行政制度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政治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相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环境制约性,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和制约、社会政治结构的影响和制约和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政治文化是处于政治系统中的行为人对政治传统、政治角色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政治行为的认知、情感和评价。

)(2)鲜明的阶级性。

行政制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阶级关系的国家政治制度,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效力强制性。

具体地说,第一,行政制度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以国家的强制力量为后盾,在其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任何个人和单位都必须遵从;第二,行政制度对于行政活动具有强烈的限制作用,它为各种行政活动规定了范围和界限。

(4)形式多样性。

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阶级本质不同,都各有相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治理方式,以适应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需要。

3、地位和作用行政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的分类及其特点

行政的分类及其特点

行政的分类及其特点行政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含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行政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行政的本质和特点,我们可以对行政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行政的分类及其特点,并对每种分类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行政的分类1. 中央行政中央行政是指由中央政府机构履行的行政职能。

中央行政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它对整个国家的决策、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具有重大影响力。

中央行政机构包括国务院、中央行政机关、国家部委等。

2. 地方行政地方行政是指地方政府机构履行的行政职能。

地方行政的特点是权力相对分散,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的政策和法律,负责执行和管理本地区的事务。

地方行政机构包括省、市、县等各级政府机构。

3. 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指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资源分配等行政活动。

公共行政的特点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行政管理,例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

公共行政通常由政府机构负责,但也可以由非政府组织承担。

4. 企业行政企业行政是指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活动。

企业行政的特点是为了保障企业内部的有序运转,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办公室运营等。

企业行政通常由企业内部的行政部门负责。

二、行政的特点1. 权力性行政具有权力性,它是国家行使权力和管理事务的方式之一。

行政机构在履行职能时,可以制定规章制度、发布政策、命令、处罚等,对于人民和社会具有强制性。

2. 专业性行政具有专业性,它要求行政机构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行政机构需要依法行使职权,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决策,保障行政活动的合法性和高效性。

3. 公正性行政要求公正性,即公正、公平、公开地对待各方利益相关者。

行政决策和行政行为应当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确保公众对行政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有合理的期望。

4. 连续性行政具有连续性,它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行政机构在履行职能时需要保持政策的延续性,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5. 公众参与性现代行政注重公众参与,尊重并保障公众的权益。

行政制度的类型和特征

行政制度的类型和特征

第二章行政制度的类型及特征一行政制度的分类(一)行政制度分类的方法1.若干政府制度分类法评介:(1)亚理士多德分类法:A 按执政者人数多寡,分为三种类型B 按执政者的政治态度:服务于公共利益还是服务于私人利益,分为两类。

(2)孟德斯鸠分类法:●共和制政府:由人民集体或者一部分人执掌权力的制度。

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和国君制政府●君主制:一人统治,但依据既定的法律治理国家的政府制度●专制制度:不仅只有一个统治,而且完全按照个人的意愿支配一切的政府制度,称为专制政府制度(3)伯哲士分类法:美国学者约翰威廉伯哲士在《政治科学和比较宪法》中,根据多种标准对政府制度进行分类根据国家与政府是否合一:直接政府制度和代表政府制度根据政府权力来源:世袭制政府制度和选举制政府制度根据政府权力是否集中:分权制政府制度和集权制政府制度2.本书的政府制度分类法(1)根据国家元首产生方式:A 世袭产生的终身制国家元首:君主制政府制度B 选举方法产生限任制国家元首:共和制政府制度(2)根据政府行使职权是否受宪法和法律的限制A 依法行使职权的政府称为:民主制政府制度B 不受宪法和法律约束的称为:专制政府制度(3)根据国家元首、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以及政府组成方式分为五种类型A 内阁制政府B 总统制政府C 半总统制政府D 委员会制政府F 人民作主制政府制度二内阁制政府制度及其特征(一)内阁制政府制度的嬗变及其影响1.起源:英国诺曼底公爵时期2.发展阶段:(1)国王咨询机构:A 御前会议:诺曼底公爵将从法国带来的顾问组成“御前会议”,协助他进行统治;B 枢密院:亨利六世时期(1422-1461),御前会议人数太多,就分出一部分,成立一个较小机关,即枢密院。

一直延续到17世纪上半叶。

枢密院由政府大臣、王室成员和国王私人顾问组成,由国王认命,只对国王负责C 外交委员会:查理一世时期(1625-1649),枢密院中最受国王信赖的、最亲近的人都集中在“外交委员会”,国王召集他们密室(王室议事堂)讨论国家机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行政制度的类型及特征一行政制度的分类(一)行政制度分类的方法1.若干政府制度分类法评介:(1)亚理士多德分类法:A 按执政者人数多寡,分为三种类型B 按执政者的政治态度:服务于公共利益还是服务于私人利益,分为两类。

(2)孟德斯鸠分类法:●共和制政府:由人民集体或者一部分人执掌权力的制度。

分为民主制、贵族制和国君制政府●君主制:一人统治,但依据既定的法律治理国家的政府制度●专制制度:不仅只有一个统治,而且完全按照个人的意愿支配一切的政府制度,称为专制政府制度(3)伯哲士分类法:美国学者约翰威廉伯哲士在《政治科学和比较宪法》中,根据多种标准对政府制度进行分类根据国家与政府是否合一:直接政府制度和代表政府制度根据政府权力来源:世袭制政府制度和选举制政府制度根据政府权力是否集中:分权制政府制度和集权制政府制度2.本书的政府制度分类法(1)根据国家元首产生方式:A 世袭产生的终身制国家元首:君主制政府制度B 选举方法产生限任制国家元首:共和制政府制度(2)根据政府行使职权是否受宪法和法律的限制A 依法行使职权的政府称为:民主制政府制度B 不受宪法和法律约束的称为:专制政府制度(3)根据国家元首、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以及政府组成方式分为五种类型A 内阁制政府B 总统制政府C 半总统制政府D 委员会制政府F 人民作主制政府制度二内阁制政府制度及其特征(一)内阁制政府制度的嬗变及其影响1.起源:英国诺曼底公爵时期2.发展阶段:(1)国王咨询机构:A 御前会议:诺曼底公爵将从法国带来的顾问组成“御前会议”,协助他进行统治;B 枢密院:亨利六世时期(1422-1461),御前会议人数太多,就分出一部分,成立一个较小机关,即枢密院。

一直延续到17世纪上半叶。

枢密院由政府大臣、王室成员和国王私人顾问组成,由国王认命,只对国王负责C 外交委员会:查理一世时期(1625-1649),枢密院中最受国王信赖的、最亲近的人都集中在“外交委员会”,国王召集他们密室(王室议事堂)讨论国家机密。

自此人们使用内阁称呼这一机构,它是当时英国最高咨询和行政机关。

但外交委员会“名不正言不顺”,一直遭到人们反对。

1679年,查理二世宣布解散外交委员会,改组枢密院;但随后不久又在情报委员会名义下恢复外交委员会。

(2)资产阶级行政机关:A 内阁向议会负责:由于议会权力至上的确立,威廉三世(1688-1701)期间,内阁成员不再由国王遴选,由议会多数党组成,内阁向议会负责B 国王退出内阁,指定大臣主持会议:1714年之前,内阁会议和日常工作由国王主持。

1917年起乔治一世国王不再出席和主持内阁会议,而是指定大臣主持,即首相。

C正规内阁形成:1721年,第一任正规内阁成立(说起正规,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内阁成立,即多数党组阁,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

议会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首相或总辞,或重新大选。

),首相为罗伯特沃尔波。

他还是第一个进驻唐宁街10号的首相,一直延续到现在,一直为首相官邸。

D 内阁权力扩张期:19世纪后期,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成为权力中枢和国家机器运转的轴心。

20世纪后建立内阁委员会制度,内阁委员会只向内阁负责,不向议会负责。

一、二战时期,内阁权力逐渐转移到首相,到邱吉尔时期,首相权力达到顶峰。

(二)内阁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1.强调议会至上2.内阁组成独特:内阁由多数党或多数联盟组成,多数党领袖为内阁总理或首相,但须经国家元首认命(形式上任命)3.国家元首虚伪:权力象征,没有实权,不能单独行使职权4.内阁总揽行政权力5.政府对议会负责三总统制政府制度及其特征(一)总统制政府制度的创建及其成因1.总统制制度含义: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一种政府制度。

由美国创建,后为拉美等国家采用。

2.美国总统制的创建过程●第一届大陆会议1774年9月5日,北美殖民地在费城召开了殖民地联合会议,史称“第一届大陆会议”。

除佐治亚缺席外,其他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表都参加了会议(多为富商、银行家、种植园奴隶主,佐治亚州因总督阻挠未参加)。

大陆会议通过了《权利宣言》,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各种经济限制和5项高压法令;重申不经殖民地人民同意不得向殖民地征税,要求殖民地实行自治,撤走英国驻军。

如果英国不接受这些要求,北美殖民地将于12月1日起抵制英货,同时禁止将任何商品输往英国。

大陆会议同时还向英王呈递了《和平请愿书》,表示殖民地仍对英王“效忠”。

尽管这次大陆会议没有提出独立问题,但它是殖民地形成自己的政权的重要步骤。

●第二次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争于一七七五年四月开始。

随着战争的延续,和解的希望逐渐消失,完全独立已成为殖民地的目标。

一七七六年六月七日,在大陆会议的一次集会中,维吉尼亚的理查德德.亨利.李提出一个议案,宣称:「这些殖民地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并且按其权利必须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

」六月十日大陆会议指定一个委员会草拟独立宣言。

实际的起草工作由托马斯.杰佛逊负责。

七月四日独立宣言获得通过,并分送十三州的议会签署及批准。

●邦联条例:北美宣布独立后,第二届大陆会议就着手制定《邦联条例》,》。

但由于一些州不愿把自己的统治权交给一个全国政府,这个条例直到一七八一年才最后为十三州全体批准并生效。

该条例规定设立一个国会,每个州都可派若干代表参加。

每州不论人口多少,都在国会中有一票表决权。

所有重大事项要有九票才能通过;而对条例的修正则需要十三州一致同意。

该条例授权全国政府处理某些外交事务、宣战、管制货币铸造、确定度量衡标准、举债借款、建立邮政系统、筑路、以及征募陆军和海军,但上述权力不是专有的;每个州都可以做这些事情。

然而,该条例却没有授权国会征税和筹款;国会只能向各州募集款项。

国会也无权管制外贸、建立全国法庭、或强制实施自己的命令。

按照这部宪法,成立起来的美国俨然是由13个独立国家组成的松懈的国际同盟。

按《邦联条例》成立起来的美国国家组织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

第二,中央最高机构是一院制的邦联国会,每州选出代表2至7人组成;中央不设置国家元首,只是在国会下面设立一个诸州委员会,在国会休会时管理经常性事务。

第三,中央权力极小。

各州都表现得很悭吝,它们往往设立关税壁垒来相互扼制;而且很少能有九个州意见一致以通过重要立法。

正是由于邦联条例的种种缺陷,才最终导致了制宪会议的召开。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由华盛顿主持,通过了《美国宪法》●行两方面讨论,一是:要不要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二是如何组建中央政府。

就第一个问题决定组建中央政府,同时通过联邦和州分权提案;第二个问题达成一个妥协方案:下院人民直接选举,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议员;上院每州两名代表;财政案权力在下院。

(3)美国总统制构成:A 行政首脑人数:选举产生的总统担任行政首脑的单一行政制度;B 总统的产生:由选举人团选举产生,选举人团代表由各州议会自行决定C 总统任期:任期4年,但对连任届数没做规定D 总统权力:行政权、负责使法律执行、任命权、立法倡议权和否决权、缔约权、担任武装总司令E 总统的罢免:众院弹劾、参院审判。

举克林顿罢免的例子3.美国创建总统制的成因:(1)三权分立原则奠定了政治基础。

(2)反对君主制的思想扫清了认识障碍:华盛顿有机会做君主。

(3)州长制为总统制政府制度的创建提供了有益借鉴:尤其是借鉴了纽约州的制度(4)华盛顿个人的影响(二)总统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1.总统独立于国会之外2.总统一人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3.政府与国会完全分离4.政府成员和成员是幕僚关系5.政府不对国会负连带责任。

四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及其特征(一)制度发端及其必然性(须上网查一下,法国半总统制的背景,书上语鄢不明;第一至第五共和国的由来)1.含义:介于总统制政府制度与内阁制政府政度之间,兼有内阁制特点的总统制政府制度。

代表国家是法国。

2.发端:法国第五共和国,戴高乐建立的制度。

1958年5月29日,戴高乐出任总理,在其强力推动下,9月28日,新宪法全民投票通过,第五共和国应运而生。

新宪法保留内阁制特征,同时又加强总统权力。

3.法国建立半总统制的必然性:(1)国内经济变动是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经济垄断程度的加深,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日益深入,要求强化国家权力,频繁变动的内阁制不能适应这种要求(2)国内政治矛盾的激化是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体现为两个方面●左右翼的冲突:极右翼和极端殖民主义者企图推翻共和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第四共和国政府应对张皇失措●法国资产阶级要求改变第四共和国依赖美国的局面,抵制苏联压力,但第四共和国政府无力制定强有力的政策(3)第四共和国政府更迭频繁,致使社会动荡不安:50年代,法国30多个党派,其中10个党派在议会中占据席位,内阁更迭迅速。

44-58年,更换了25届政府,平均6个月,最长1年多,最短2天。

(P59)(二)半总统制特征1.形式上设有两名行政首脑:全民投票产生的总统和总统任命产生的总理2.政府不对总统负责而对议会负责:总理由总统任命,但向议会负责,议会可以谴责政府,议会不信任政府时,总理必须总辞3.总统掌握实际统治权,是国家权力中心:总统不对任何机关负责,可以不经议会同意自行任命总理和政府部长,有权解散议会(在这一点上比总统制国家总统的权力还要大)五委员会制(一)什么是委员会制:称合议制政府制度,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在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一人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行使的一种政府制度。

目前只有瑞士(二)历史上的委员会制:1.雅典城邦民主时期:由全体公民选出的几百人组成的公民大会掌管一切2.罗马共和国民主制时期:最高行政机关设两个执政官,双方权力相等,共同决定,共同行动3.法国历史上多次产生委员制政府(1)1793年雅各宾政府:议会选举24人组成的行政委员会,任期连年,每年改选一半(2)1795年宪法:行政权由5位督政官组成的督政府组成,督政府由元老院和500人院共同产生。

各督政官轮流出任主席。

主席任期3个月。

(3)巴黎公社(查资料)(三)瑞士的委员会制:1.联邦两院(国民院和联邦院)联系会议从有资格被选为议员的公民中选出7人组成,任期四年,可以连任,不受限制2.委员会设正副主席一人,由议会从7人中选出。

主席既是元首,又是首脑,任期一年,不得连任。

3.委员会设7个部,由7名委员兼任7个部长。

(四)瑞士委员会制的形成原因:1.必要性:瑞士是20个联邦州和6个半联邦州组成的联邦制国家,是一个语言、文化、宗教较为复杂的多民族国家,需要委员制协调各方意见2.可能性:瑞士国家比较小(4万多平方公里,600多万人),政务简单。

(五)委员制主要特征1.议会至上2.委员会成员权力相当3.合议决策:一切重要政务,实行少数服从多数,集体负责六国务院制政府制度(一)含义:指中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受其监督的政府制度(二)国务院政府制度发展脉络1.探索成型阶段:共同纲领2.正式形成阶段:1954年第一届人大会议通过《宪法》和《国务院组织法》,标志着国务院制政府制度正式形成(1)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为最高行政机关,为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2)国务院组成:总理、副总理、部长、委员会主任、秘书长组成(3)运作方式:集体领导原则,通过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进行工作,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