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行政区划制度

合集下载

中国地方分级管理制度

中国地方分级管理制度

中国地方分级管理制度一、省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是中国国土行政区划中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是直接受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行政管辖。

中国共有22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各省级行政区的管理事务主要包括对下级行政区域的行政管理,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的贯彻执行等。

二、地级行政区划地级行政区是位于省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之间的一个行政级别。

中国共有334个地级行政区,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

地级行政区的管理事务主要包括对下级县级行政区域的管理、对农村经济建设、对市场监管等。

三、县级行政区划县级行政区是中国国土行政区划中居中级位置的行政区划,是地级行政区和乡级行政区之间的一个行政级别。

中国共有285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县级市、县、县级市和自治县。

县级行政区的管理事务主要包括对下级乡级行政区域的管理、对农村发展、对公共服务等。

四、乡级行政区划乡级行政区是中国国土行政区划中最基层的行政区划,是县级行政区和村级行政区之间的一个行政级别。

中国共有约40000个乡级行政区,包括乡、镇和街道办事处等。

乡级行政区的管理事务主要包括基层政治、农业生产、社会福利等。

在中国地方分级管理制度中,各级政府机构的权责是有明确规定的。

省级政府负责对下级地级行政区的管理、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和指导;地级政府负责对下级县级行政区的管理、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和指导;县级政府负责对下级乡级行政区的管理、对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和指导;乡级政府负责对本地区村级行政区的管理、对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和指导。

中国地方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既保障了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实践中,地方各级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及各级政府机构对下级行政区域的支持与帮助,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方分级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有助于建设更加公平、稳定、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行政区划方案策划

行政区划方案策划

行政区划方案策划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自治市和旗等9个级别。

行政区划是国家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

行政区划的调整实施,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变化,我国定期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优化。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行政区划调整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经过相关部门科学研究、民主协商和公众意见征询,制定出符合国情和实际的方案。

行政区划单位的界限调整,需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稳定等多方面因素,做到科学合理、符合实际。

同时,也需要充分尊重地方意见,确保各方利益平衡,并为行政区划调整的实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希望通过本次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优化国家地区布局,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06秋《公共行政学》 选择题及解答(一)(1—4章)

06秋《公共行政学》 选择题及解答(一)(1—4章)

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史记》)上。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6、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7、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8、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9、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10、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1、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2、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3、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3、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斯)。

4、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5、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6、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

7、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8、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中国行政区划图》课件

《中国行政区划图》课件

市辖区特点
市辖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 ,具有城市化程度高、人 口密集、经济发达等特点 。
市辖区管理
市辖区设有区政府,负责 辖区内的行政事务管理。
县、自治县行政区划
县、自治县数量
中国共有1341个县和自治 县,其中自治县主要分布 在西部地区。
县、自治县特点
县和自治县是农村地区的 行政单位,具有地域广阔 、人口众多、经济相对欠 发达等特点。
选取几个代表性的镇,详细展示其行政区 域划分,如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行 政区划图。
PART 04
中国行政区划的意义与作 用
行政管理的重要基础
行政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行政区划则是 行政管理的基础框架。通过行政区划,国家能够有效地实施 行政管理,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区划的合理设置有助于明确各级政府的管理范围和职责 ,促进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地 。
省区位置
各省份按照地理位置分布在全国范围内,其中东部地区11 个省,中部地区8个省,西部地区12个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区、直辖 市),北部有2个特别行政区。
省会城市
每个省份都有一个省会城市,是该省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
市辖区行政区划
01
02
03
市辖区数量
中国共有963个市辖区, 其中直辖市有30个市辖区 ,省会城市和地级市也有 市辖区。
详细描述
行政区是指国家为了实施政权和行政管理而划分的地理区域,具有明确的界线 和固定的面积。行政区的特点包括政治性、区域性和法律性。
行政区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行政区的历史演变、发展趋势
详细描述
行政区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行政区划制度,如郡县制、行省制等。随着 国家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也在不断调整和发展。未来,行政区的发 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基层治理。

区域区划管理制度范本

区域区划管理制度范本

区域区划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划定行政区域范围,明确各级政府管理职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依法实行区域区划管理制度。

本制度所称区域区划,是指以地理界限为基础,按照一定要求和程序,划分出的各级行政区域范围。

二、划分原则1. 合法性原则:区域区划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划分。

2. 科学性原则:区域区划应当根据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划分。

3. 公平性原则:区域区划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各地区的利益均衡,并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4. 发展性原则:区域区划应当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三、主体责任1. 国务院:国务院负责中国的区域区划管理。

国务院制定和变更省级以下行政区划,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 省级政府:各省级行政区域的划分由各省级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进行,报国务院备案。

省级政府负责本省行政区域的管理工作。

3. 地级市政府:各地级市的划分由各省级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进行;地级市政府负责本地级市的行政区划管理工作。

4. 县级政府:各县级市的划分由各省级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进行;县级政府负责本县级市的行政区划管理工作。

四、程序1. 立项阶段:在制定或变更行政区划时,地方政府应当提出具体方案并进行论证。

国务院组成专门机构对方案进行审议,确定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 征求意见:在制定或变更行政区划时,地方政府应当征求相关单位和公众的意见,听取各方建议。

3. 公示程序:制定或变更行政区划方案通过审议后,应当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征求社会意见。

4. 批准程序:经过公示程序后,国务院批准该行政区划方案,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五、规范管理1. 划分标准:划分行政区域应当依据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等因素,确保各地区范围合理。

2. 行政级别:各级行政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行政级别进行划分,保障政治权利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中国的行政区划(1)

中国的行政区划(1)
中国的行政区 划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行 政 区 划 概 述
02 中 国 的 行 政 区 划 体 系
03 中 国 的 地 理 区 域 划 分0Biblioteka 中 国 的 地 理 区 域 特 征
05
中国的行政区划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
06
中国的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 的关系
01
行政区划概述
章节副标题
行政区划的定义
02
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
章节副标题
省份
省份数量:34个
省份分布:东西 南北中,陕山河 湖东南西西南
省份名称:如河 北省、山西省、 辽宁省等
省份简称:如河 北、山西、辽宁 等
直辖市
定义:直辖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行政地位与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相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数量:中国共有4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
中部地区特征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部,包括华北、华中、 华南等地区
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地形地貌: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地势高 低起伏
河流湖泊:长江、黄河等大河流经,湖泊众多, 如洞庭湖、鄱阳湖等
农业资源:以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主,是中 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行政区划与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的 关系
经济发展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速,行政区划调整频繁 经济发展推动行政区划的合并与重组 行政区划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对行政区划的影响逐渐减弱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内容2:自治区 的数量
内容3:自治区 的分布
内容4:自治区 与普通行政区的 区别
特别行政区

中国行政区划(第一课时)

中国行政区划(第一课时)
京 市、上海市、天津市等。
自治区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的省级民 族区域自治地方,如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内蒙古自治区等。
县、自治县、市辖区

隶属于省或自治区的下级 行政区域,一般管辖多个 乡镇,具有相对独立的事 权。
自治县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 立的县级民族区域自治地 方,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南涧彝族自治县等。
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中, 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需要制定 合理的行政区划政策,以促进地区经 济的发展。
在中国,行政区划的调整往往伴随着 经济发展的需求,而经济发展水平的 提高也会推动行政区划的调整和优化。
THANKS
02
行政区域划分有利于资 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 源配置效率,促进地区 经济发展。
03
04
行政区域划分有利于地 区间的竞争与合作,促 进地区经济发展。
行政区域划分有利于地 区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01
02
03
04
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政区划的 范围和界限可能会发生变化,
04
中国行政区划的改革与发展
行政区划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原则
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行政区划改革的主要内容
调整行政区划层级
减少行政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
完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
加强行政区划管理,规范行政区划调整程序。
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行政区划的意义和作用
01
02
03
行政管理
行政区划是行政管理的基 础,便于政府对地区进行 管理和控制。

中国历史概述ppt课件(2024)

中国历史概述ppt课件(2024)
22
重要城市发展与布局变化
2024/1/26
古代城市发展与布局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从政治中心到经济中心的转变,城市 布局也逐渐形成了中轴线对称、坊里制度等特色。
近现代城市发展与布局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中国城市发展迅速,城 市布局也逐渐向多元化、开放化转变。
城市发展与自然地理的关系
改革开放时期的主要成就包括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 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
14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 化建设新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等。
农业政策和制度
重农抑商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革。
25
工业崛起和产业结构调整
近代工业的起步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民族工业的兴起。
工业化的推进
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工业城市的崛起。
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以农业为主导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的兴起。
2024/1/26
26
社会生活变迁及影响
物质生活的变迁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中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 运动席卷南方,对清朝统治造成严重 威胁。
2024/1/26
9
民国时期
2024/1/26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
0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北洋政府时期
02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北洋政府,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时期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新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6行政区划制度
(一)我国的行政区划: 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级:地级市、自治州 县:县级市、县、自治县、市辖区 乡级:乡、民族乡、镇
(二)我国行政区划设立、变更的主管机关 三大主体 全国人大 国务院 省政府 三种变更方式 整体变动 重大变动 局部变动 省政府乡(全面变更:整体、重大、局部变动)市县(①汉族人②局部变动③ 经授权: 国务院),全国人大管省建(整体变动,即省级区划的设撤更问题),其余全归国务院 省政府: 根据国务院授权,决定普通县、市行政区域界限的局部变更 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及区域界线的变更 全国人大: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 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界限的变更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及隶属关系的变更 自治州、自治县行政界线的变更 普通县、市行政区域界限的重大变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