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率

合集下载

回收率包括绝对回收率和相对回收率

回收率包括绝对回收率和相对回收率

回收率包括绝对回收率和相对回收率。

绝对回收率也称提取回收率,包括萃取回收率。

提取回收率在最新的“化学药物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z中是这样定义的”从生物样品基质中回收得到分析物质的响应值除以标准品产生的响应值即为分析物的提取回收率。

也可以说是将供试生物样品中分析物提取出来供分析的比例。

”其具体做法是取标准品,以流动相(最好同样品进样溶剂)溶解,做一个5点的标准曲线,另取三个浓度的标准品,加入到空白生物基质中,处理后进样测定,每浓度5个样品,这样来计算绝对回收率。

相对回收率的做法和上面不同的是标准曲线也是加入到基质中配成的。

如果做绝对回收率时,如果标准曲线不是直接进样,而是同样品处理,只是不加基质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会使操作和系统的其它一些影响因素被掩盖。

比如有机相的转移不完全,处理容器的吸附等。

绝对回收率的目的就是要看你能将分析物从样品中提取出来用于分析的比例。

之所以用标准曲线,而不是单点相比,是因为萃取回收率小于100%,有的只有百分之二三十或更低,依药物性质和方法而定,这样一来峰面积只有标准品峰面积的百分之几十,如果峰面积浓度的关系不是过原点的直线,而是有截距或线性不好,那么就有偏差了,这个好理解。

另外单点也是需要进几次样来重复的,不然也有误差。

既然进几次,不如换成几个点做标准曲线,几种误差都可以消去。

峰面积与浓度是对应关系的,我不认为这两者的比有什么差别。

实际也是拿峰面积代进去算。

to lydialydia比如有一个药绝对回收率设三个点20、100、500ng/ml,取相应标准品加入空白基质中,使成此三个浓度(每浓度5个样品),处理后进样。

另取标准品以回收率样品进样溶剂溶解,5个点分别为10、50、100、250、500ng/ml。

样品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算出浓度,与理论浓度比即得回收率。

相对回收率只是将标准曲线的5个点也是加入空白基质处理。

1)绝对回收率(萃取回收率或提取回收率)反映方法的萃取效率,与样品检测灵敏度有关。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回收率计算公式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回收率计算公式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回收率计算公式
微生物方法学验证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在药品和食品生产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验证过程中,回收率是一项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方法学验证回收率的计算公式。

回收率通常用来评估微生物检测方法的精确度。

它是指在已知浓度的微生物样品中,检测到的微生物数量与样品中实际微生物数量的比例。

回收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回收率 = 检测到的微生物数量÷样品中实际微生物数量×100%
其中,检测到的微生物数量是指通过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到的微生物数量;样品中实际微生物数量是指在实验前,通过其他方法或实验确定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为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微生物方法学验证通常要进行多次。

在多次验证中,回收率的平均值用于评估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微生物方法学验证回收率是评估微生物检测方法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检测到的微生物数量÷样品中实际微生物数量× 100%。

在多次验证中,回收率的平均值用于评估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 -。

溶剂回收率

溶剂回收率

溶剂回收率
溶剂回收率是指在工业生产或实验室使用中,对使用过的溶剂进行回收再利用的程度。

这个指标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表示回收的溶剂占总用量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
回收率=(回收的溶剂量/使用的总溶剂量)×100%具体的回收率取决于回收系统的效率、技术和设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溶剂回收方法:
1.蒸馏:通过加热混合物,使其中的溶剂汽化,然后冷凝回收。

这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回收方法,特别适用于高沸点的溶剂。

2.吸附:使用吸附剂吸附溶剂,然后通过升温或其他手段将溶剂
从吸附剂上脱附,实现回收。

3.膜分离:利用膜过滤或渗透膜技术,将溶剂从混合物中分离出
来,实现回收。

4.结晶和结晶溶解:对固体溶剂或可结晶物质进行结晶,然后通
过结晶溶解的方式将溶剂分离和回收。

溶剂回收率的提高有助于减少溶剂的使用量,降低成本,并且对环境友好。

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操作中,合理选择和使用溶剂回收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管理和环保手段。

粗蛋白回收率

粗蛋白回收率

粗蛋白回收率一、粗蛋白的定义粗蛋白是指在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中,对于一些复杂的混合物或组织中的蛋白质总称。

它包括了所有的蛋白质,不论其纯度、分子量或结构。

二、回收率的计算方法回收率是指在某一过程中,目标物质的实际回收量与理论应回收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计算公式为:回收率(%)=(实际回收量/理论应回收量)×100%。

三、影响回收率的因素1. 初始浓度:初始浓度越高,回收率通常越高。

因为初始浓度较高时,目标物质在混合物中的相对含量较高,易于分离和回收。

2. 分离方法:不同的分离方法对回收率有不同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可以提高回收率。

3. 分离条件:分离条件的优化也可以显著影响回收率。

例如,温度、pH值、离心速度等条件的调整都可以对回收率产生影响。

4. 混合物性质:混合物中的其他成分也会对回收率产生影响。

有些成分可能与目标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回收率降低。

5. 操作技术: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操作的准确性也会影响回收率。

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目标物质的损失或污染。

四、提高回收率的方法1. 优化分离方法: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如离心、过滤、电泳等,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回收率。

2. 优化混合物处理:在分离之前,对混合物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调整pH值等,以减少对目标物质回收的干扰。

3. 使用亲和层析技术:亲和层析技术是一种通过目标物质与特定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实现分离和回收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回收率。

4. 优化操作技术: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对回收率也有重要影响。

通过培训和实践,提高操作技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提高回收率。

粗蛋白回收率是衡量蛋白质回收效果的重要指标。

通过合理选择分离方法、优化分离条件、处理混合物和改进操作技术等手段,可以提高粗蛋白的回收率。

这对于蛋白质的纯化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相关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溶质吸收率(回收率)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溶质吸收率(回收率)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溶质吸收率(回收率) 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溶质吸收率(回收率)是指在溶液或混合物中被吸附或回收的目标溶质的比例或百分比。

这一参数在许多工业过程和实验室操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分离和纯化领域。

通过准确计算和控制溶质吸收率(回收率),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溶质吸收率(回收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我们将阐述该概念的基本含义以及如何准确测量和计算吸收率(回收率)的公式与方法。

其次,我们将深入探讨影响溶质吸收率(回收率)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流速等等。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溶质吸收率(回收率)在工业中的应用领域以及它们的重要性。

我们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来说明溶质吸收率在工业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然后,我们将介绍一些提高溶质吸收率(回收率)的方法,包括工艺优化和参数调控、使用吸附剂或膜材料增强吸附效果,以及改进设备设计和操作方式。

最后,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解释和说明溶质吸收率(回收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领域。

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如何准确计算和控制溶质吸收率(回收率),并从中获取灵感和启示。

同时,我们也希望为工业界提供有关提高溶质吸收率(回收率)的方法和策略的实用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更深入地理解溶质吸收率(回收率)在工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了解其发展趋势与未来前景。

2. 溶质吸收率(回收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1 定义和概念:溶质吸收率,也称为回收率,是衡量在处理流体中溶质去除效果的一项指标。

它表示了从原始流体中吸收或回收溶质的百分比。

溶质可以是废水中的有害物质、产业废气中的污染物等。

2.2 吸收率(回收率)的计算方法:溶质吸收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吸收率(回收率) = (Qc - Qf) / Qc ×100%其中,Qc表示原始流体中溶质的总量,Qf表示通过吸附或其他方式去除后剩余的溶质量。

土壤中回收率怎么计算公式

土壤中回收率怎么计算公式

土壤中回收率怎么计算公式土壤中回收率是指在土壤中添加某种物质后,通过一定的处理方法将其从土壤中回收的比例。

回收率是评价土壤修复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了土壤修复工作的成效。

因此,正确计算土壤中回收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计算土壤中回收率的公式和方法。

土壤中回收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回收率(%)=(回收量/添加量)×100%。

其中,回收量是指从土壤中回收的物质的量,单位通常为克或者毫克;添加量是指在土壤中添加的物质的量,单位也通常为克或者毫克。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土壤中回收率的百分比。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演示如何使用这个公式计算土壤中的回收率。

假设我们在一块受到污染的土壤中添加了100克的某种修复剂,并经过一定的处理方法后,从土壤中成功回收了80克的修复剂。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上面的公式来计算回收率:回收率(%)=(80克/100克)×100% = 80%。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土壤中回收率为80%的结果。

在实际的土壤修复工作中,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回收率,我们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回收率。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使用精密的仪器和设备来准确地测量回收量和添加量。

2. 在处理土壤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在计算回收率时,需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误差因素,如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等,并尽量减小这些误差的影响。

通过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土壤中回收率,从而更好地评估土壤修复工作的效果。

除了上述的计算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用来评估土壤中的回收率,如采用化学分析、生物监测、土壤物理性质测试等。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印证,从多个角度评估土壤修复的效果,使评估结果更加可靠和全面。

总之,正确计算土壤中回收率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土壤修复工作的成效,指导我们进行进一步的修复工作。

回收率计算

回收率计算

空白加标回收:在没有被测物质得空白样品基质中加入定量得标准物质,按样品得处理步骤分析,得到得结果与理论值得比值即为空白加标回收率。

ﻫﻫ样品加标回收:相同得样品取两份,其中一份加入定量得待测成分标准物质;两份同时按相同得分析步骤分析,加标得一份所得得结果减去未加标一份所得得结果,其差值同加入标准物质得理论值之比即为样品加标回收率。

ﻫ加标回收率得测定,就是实验室内经常用以自控得一种质量控制技术、对于它得计算方法, 给定了一个理论公式:1、1理论公式使用得前提条件文献[1]中对加标回收率得解释就是:“在测定样品得同时, 于同一样品得子样中加入一定量得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将其测定结果扣除样品得测定值, 以计算回收率、”因此,使用理论公式时应当满足以下2个条件:①同一样品得子样取样体积必须相等;②各类子样得测定过程必须按相同得操作步骤进行。

ﻫ1、2理论公式使用得约束条件文献[2 ]中强调指出:加标量不能过大,一般为待测物含量得0、5~ 2、0 倍, 且加标后得总含量不应超过方法得测定上限; 加标物得浓度宜较高,加标物得体积应很小,一般以不超过原始试样体积得1%为好。

ﻫ1、3理论公式得不足之处(1)各文献对公式中“加标量”一词得定义,均未准确给定, 使其含义不就是十分明确、从公式得分子上分析,加标量应为浓度单位;从公式得分母上理解,应为加入一定体积得标准溶液中所含标准物质得量值, 为质量单位。

ﻫ(2)若公式中得加标量为浓度单位, 此时得加标量并不就是指标准溶液得浓度, 而应该就是加标体积所含标准物质得量值除以试样体积(或除以试样体积与加标体积之与)所得得浓度值、这里存在着浓度换算,而在理论公式中并没有明确予以表现出来。

ﻫ2加标回收率- 加标回收率计算方法及数学表达式2、1以浓度值计算加标回收率理论公式可以表示为P =(c2-c1)/c3×100%、………………(1)ﻫ式中:P为加标回收率;c1 为试样浓度,即试样测定值,c1=m 1/V 1; c2为加标试样浓度,即加标试样测定值, c2 =m 2/V 2;c3 为加标量, c3=c0×V 0/V2:m=c 0 ×V 0; m 1为试样中得物质含量; m 2 为加标试样中得物质含量; m 为加标体积中得物质含量;V 1 为试样体积; V 2为加标试样体积, V2 =V1 + V 0; V 0 为加标体积; c 0为加标用标准溶液浓度。

煤的回收率

煤的回收率

煤的回收率
煤的回收率计算公式是煤的回收率=洗后精煤量/入洗前原煤量*100%,煤的回收率是指原煤进选煤厂洗选后变成精煤、中煤、矸石、煤泥等产品。

浮选的浮精回收率35%说明这个煤中-0.5mm煤泥的可浮性不是很好,浮精产率一般在65-75%。

煤是一种可燃的黑色或棕黑色沉积岩,这样的沉积岩通常是发生在被称为煤床或煤层的岩石地层中或矿脉中。

因为后来暴露于升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较硬的形式的煤可以被认为是变质岩,例如无烟煤。

煤主要是由碳构成,连同由不同数量的其它元素构成,主要是氢,硫,氧和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备两份:一份待测样品A,一份加入一定量标准B,然后用加标测的结果减去理论值,回收率等于B-A/B*100%
4.6.
5. 回收率
4.6.
5.1. 在检测的样品中添加一定量的标准物质,测试添加进去的标准物质的回收率,可以衡量前处理或测试过程中的基体干扰、样品的交叉污染、样品损失、仪器性能等,故回收率试验一直是化学实验室质量控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4.6.
5.2. 进行回收率测试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应均匀性良好,目标测试物质具有一定的含量。

4.6.
5.3. 回收率测试时,称取上述选择的经预处理的样品两份,其中一份中加入目标测试物质,加入量是样品中目标测试物质量的50%-150%。

两份样品同时经过前处理后,同时上机测试,计算回收率。

4.6.
5.4. 回收率=(V2c2-V1c1)×100%/V0c0
其中:c2:加标样品测试值,ug/mL
V2:加标样品体积,mL
c1:未加标样品测试值,ug/mL
V1:未加标样品体积,mL
c0: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ug/mL
V0:加入标准溶液体积,mL
本计算公式是基于加标样品和未加标样品的质量一致的前提,如两者不一致,则应折算为一致的质量。

4.6.
5.5. 回收率的范围一般控制为80%-120%,根据项目的不同,由实验室技术指导进行适当调整。

回收率的测定结果记录在《回收率测定记录表》中。

4.6.
5.
6. 回收率测试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如果怀疑样品溶液基体对测试结果有影响,则可以直接在样品溶液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测试此加标液的浓度,计算加标回收率,此时可以衡量溶液基体对测试有无影响。

以上摘自我们公司的程序文件中关于结果质量保证中关于加标回收率测定,
回收率试验它也叫加标回收,即在测定样品的同时,于同一样品的子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将其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除以加入量,计算回收率。

它可以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目的就是控制实验的准确度。

加标回收衡量准确度,做平行样是用来衡量精密度的.这两个手段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上经常用到的措施.
测量方法确认技术分成以下几类。

(1)准确度试验(标准物质分析试验、回收率试验、不同方法的比对试验)。

(2)精密度试验(室内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协同试验、极差试验)。

(3)检出限的确定。

(4)测量范围试验。

(5)影响结果因素的系统评价。

(6)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