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通信原理”虚拟实验仿真系统研究

n s fh r wa e e p rme t s c s to ma y o e ain se s a o rv sbi t n t ntr d ae eso ad r x e i n u h a o n p r to tp nd p o ii l y i he i e me it i pr c s . MATLAB c n b e o c n tu ta vru le p rme tp af r .By s ti g t e r l v n a oes a e us d t o sr c it a x e i n l t m o etn h ee a tp — r mee s,t e s c e su i l t n o h o a tr h u c sf lsmu a i ft e c mmu i ain s se f cltt spr fs ina n wl d e b — o n c to y tm a iiae o e so lk o e g e i g u d rt o n c i v s g o e tr s ls n n e so d a d a h e e o d t s e u t .
L B软件制作一 个虚拟实验仿真平 台 ,通过对 相关 参数的设置 ,成功地对通信 系统进行仿真 ,便 于知识理解 , A
达 到好 的 实 验 效 果 。
关键词 :虚 拟实验 ;通信原理 ;MA L B A T A ;Q M;A K S
中 图分 类 号 :N 1 T91 文献标识码 : A di1 .9 9 ji n 17 — 3 5 2 1 .6 0 4 o:0 36 /.s .6 2 40 .0 0 0 . 3 s
Re e r h o it a x e i n i lto y t m s a c n vru le p rme tsmu a in s se i h o r e o o n t e c u s fc mmu ia i n p i c p e n c t rn i l o
首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名单

煤基甲醇转化制芳烃(MTA)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王俊文
52
天津
天津大学
精馏综合拓展3D虚拟仿真实验
夏淑倩
53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
合成氨生产综合仿真实习
艾 宁
54
湖南
中南大学
高硫高砷金精矿的氧化焙烧——氰化浸出虚拟仿真实验
卢红梅
55
重庆
重庆理工大学
缬沙坦原料药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林治华
交通运输类
56
北京
附件
首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名单
分类
序号
省份
学校名称
实验教学项目名称
负责人
生物科学类
1
黑龙江
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细胞规模化生产及产物分析虚拟仿真实验
李玉花
2
黑龙江
东北农业大学
动物胚胎工程虚拟仿真综合实验
刘忠华
3
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野外实习虚拟仿真
王海涛
4
福建
福建农林大学
闽东特色鱼类深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
高性能增材制造实验
卢艳丽
26
山东
烟台大学
焊接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陈义保
27
浙江
浙江大学
盾构推进液压系统虚拟仿真实验
刘振宇
28
浙江
浙江工业大学
激光表面改性虚拟仿真实验
姚建华
29
浙江
浙江理工大学
加工中心机械装调虚拟仿真实验
杨金林
电子信息类
30
北京
北京工商大学
加噪语音信号滤波器设计及应用虚拟仿真实验
廉小亲
综合布线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综合布线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虚拟仿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综合布线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布线技术水平。
二、实验原理1. 综合布线的定义综合布线是指将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各种信号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布线系统中,以传输和控制各种通信信号的技术和方法。
综合布线可分为水平布线和垂直布线两种。
水平布线主要负责建筑物内部各部门之间的通信,包括工作区、水平配线间、水平主干线和总配线间等;垂直布线主要负责建筑物之间的通信,包括楼与楼之间的通信、楼与总部之间的通信等。
综合布线的设备主要包括光纤、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配线架、配线模块等。
三、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的搭建搭建一个虚拟网络环境,包括几个建筑物和各种设备,如服务器、工作站、打印机等。
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规划综合布线的结构和布置,包括水平布线和垂直布线的划分、布线路径和布线设备的选择等。
根据规划设计,进行综合布线的实施工作,包括光纤的敷设、配线架的安装和设备的连接等。
对已实施的综合布线进行测试和调试工作,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和可靠,包括光纤的连接状态、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等。
四、实验步骤使用网络模拟软件,搭建一个虚拟网络环境,包括多个建筑物和各种设备,模拟实际的布线情况。
4. 综合布线测试和调试五、实验效果评估通过实验,评估学生对综合布线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布线规划的准确性、布线实施的合理性和布线测试的可靠性等。
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在综合布线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便进一步改善学生的综合布线技术水平。
七、实验拓展学生可以通过增加虚拟网络的规模和复杂度来进行拓展,加深对综合布线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基于IUV-TPS的PON网络虚拟通信实验平台设计

基于IUV-TPS的PON网络虚拟通信实验平台设计作者:杨欢孙捷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年第29期摘要:针对PON网络技术在三网融合中的应用,丰富高校在通信系统教学的实验,通过IUV-TPS虚拟仿真软件构建出PON网络虚拟通信实验平台。
因此,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对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实验操作,可以解决部分通信实验教学模式的陈旧问题,也有利于更加深入的掌握PON网络技术在光接入网中的使用。
关键词:IUV-TPS;PON网络;实验设计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9-0015-02随着通信网络业务规模的不断拓展以及宽带接入技术的不断成熟,现有的宽带技术面对陕速的社会发展的需求已经非常吃力了。
而PON网络技术的发展成了未来多业务数据传输网络构建的首要之选。
随着三网融合在全国的大力推进,PON网络技术逐渐成为FTTx从运营商到用户的接入网最后一公里的常用解决方案。
在本实验平台中包含模拟的OLT、POS、ONU等设备,因此,可以让用户很清楚地了解PON技术的接人设备。
1PoN技术概述PON技术就是光通信技术中的无源光网络技术,其指的就是位于中心局端的OLT和位于用户侧的ONU之间的ODN设备通过无源电子器件连接嘲。
在组网结构上,PON技术采用的是一种点到多点的网络结构,可以以扇形的结构节约资源,服务大量用户嘲。
目前,EPON和GPON是广泛使用的PON技术。
2虚拟仿真平台的设计随着“互联网+”趋势在各个行业的不断深入,虚拟仿真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将真实的工程操作环境和虚拟的教学模拟环境相结合,运用此类技术构成的虚拟实训教学平台具有无局限的资源共享性、交互操作性等特点,在我国推进应用型高校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和信息化教学上具有非常显著的优点。
因此,在虚拟仿真软件IUV-TPS中进行交互式的虚拟仿真操作,不仅有助于在实验室中将“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和虚拟仿真教学等方法的优点充分结合起来,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嘲;而且也可以让学习者通过互联网远程访问仿真平台,进行工程项目实验的学习,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基于iuv-vr的虚拟现实通信实训平台仿真设计

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基于IUV-VR 的虚拟现实通信实训平台仿真设计孙捷,杨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225)摘要:相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实验设备更新慢、实验操作过程风险高、实验教学模式滞后而制约教学创新等问题。
IUV-VR 是利用VR 技术来实现WLAN 与PON 接入工程的体验式实训教学仿真软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虚拟现实的方式来模拟工作场景,提供在线的虚拟仿真环境和交互式体验的教学服务,解决高校专业实训难,成本高的教学现状。
关键词:VR 技术;虚拟仿真;WLAN+PON 接入网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5-0293-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应用型高校在全国的不断推进[1],实验教学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实际中由于学生不能直接去操作正在使用的运营商的接入网设备[2],而通过IUV-VR 系统,使用者可以进入步行街的WLAN 及PON 系统,实验平台包括街道、商场和弱电井机房三种典型的站点场景,充分体验交互式的实验教学,如站点勘察、AP 、箱体、分光器、ONU 、交换机安装、线缆连线等操作。
通过将实验设备虚拟化,使教育资源便利化和可持续化[3]。
1虚拟现实仿真实训教学概述1.1WLAN+PON 接入工程当前传统的WLAN 承载主要通过SDH (同步数字体系)叠加多层楼道交换机、汇聚交换机的方式实现。
虽然这些传输方式具有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的特点,但网络结构复杂,维护工作量大,每个用户可用带宽低,综合造价高。
从网络结构、有源/无源、可用带宽和综合造价等角度分析,点对多点的PON (无源光网络)技术与其他的接入技术如SDH 、DSL 、LAN 等相比,具有成本低、部署灵活等优点。
目前采用的GPON 的方式进行WLAN 组网中,采用的是在ONU 中加入POE 供电模块,由OLT 自动发现ONU 进行数据配置,降低通信组网的成本。
TDSCDMA移动通信技术系统及仿真实验

➢7.1 认识仿真软件 ➢7.2 进入多种虚拟系统
1
7.1 认识仿真软件
试验仿真教学软件旳开发是基于现代通信工程教育旳需求 应运而生旳,它把大型网络通信系统旳所有功能移植于个人电 脑上,让每个学生在自己旳电脑上就可以亲身体验最真实旳硬 件环境,体验主流旳通信业务。
图
标外,点击任何扇区下旳智能天线和R04都可以打开
该扇区下旳智能天线和R04间旳连线连接,如图7-7所示。这里
可以学习这两个设备之间旳端口旳连接、馈线旳连接、光纤旳
连接。
15
图7-6 TD-SCDMA虚拟天面
16
图7-7 室外设备连线
17
7.2.3 虚拟机房 在图7-5所示旳仿真试验室主菜单中,点击右边任何一种
39
图7-22 信息查看界面
40
进入仿真软件主
图7-3 仿真系统主页界面
10
在此界面中有两项选择:【试验仿真教学软件】和【TDSCDMA随机资料】,单击【TD-SCDMA随机资料】进入如图 7-4所示界面,仿真软件提供了协助文档,从中可以解答学习 过程中碰到旳问题。
在图7-3中单击【试验仿真教学软件】进入如图7-5所示旳 仿真试验室,在这个界面中有4个可选入口:一种电梯入口和 三个机房入口。点击【电梯入口】退出试验室;点击【机房】 入口进入试验室。这里以“TD-SCDMA机房1”为例阐明仿真 软件旳使用措施,单击箭头进入【TD-SCDMA网管试验仿真 系统】,如图7-5所示。
3
1. 硬件规定 推荐机型:Intel Pentium Ⅳ。 CPU主频:1.4 GHz及以上。 内存大小:256 M及以上。 硬盘容量:1 GB。 配置声卡。
基于移动网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仿真系统设计

软件打找与姦用信18与电18China Computer&Communication2020年第18期基于移动网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仿真系统设计符锡成吴海威(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海南海口571126)摘要:为突破传统实验教学方式的困局,很多学校借助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依托虚拟现实引擎VRPlatform2020的系统结构及其完善的功能机制,开发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应用场景.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添加到移动网络使用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关键词:VR;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仿真;移动通信网中图分类号:TP391.41;TP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767(2020)18-108-03Design of Virtual Experiment Simulation System of Computer CompositionPrinciple Based on Mobile NetworkFu Xicheng,Wu Haiwei(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ai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ikou Hainan571126,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ies of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many schools have developed the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computer composition principle experiment by mean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perfect function mechanism of vrplatform2020,the virtual reality engine.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ystem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for the computer composition principle experiment to be added to the mobile network.Key words:VR;computer composition principle;experimental simulation;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0引言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与逻辑实现。
信号与系统课程虚拟仿真教学探索与实践

信号与系统课程虚拟仿真教学探索与实践杨宗长【摘要】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simulation has been one of important approaches in CAI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The course of signal and system is a key course of specialty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With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gnal and system course and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upgrad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efficacy, seven typical virtual simulation teaching projects are designed based on teaching experiences. The projects can be divided into: basic ones, comprehensive ones, exploratory and innovative one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virtual simulation projects are done in the MatLab Simulink visual environment. Simulink-based simulation and practical teaching feedbacks show that the virtual simulation projects are intuitive and easy to operate, and good response results are received from the students. Finally, two possible teaching reforms are proposed for reference and consideration.%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方法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针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特点,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改进实践教学,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设计了多类型的虚拟仿真教学项目,其大致可分为:入门基础型、综合型以及探索创新型等.虚拟仿真项目采用MatLab Simulink 软件,在可视化仿真设计环境中实现.MatLab Simulink仿真以及实践教学反馈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过程直观明了、可操作性强,近年来在所任教的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实践中反馈良好.同时,结合学生反馈建议和意见以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两种教改方案,以供同行参考.【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年(卷),期】2018(000)021【总页数】5页(P42-45,48)【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信号与系统;MatLab/Simulink;虚拟仿真教学【作者】杨宗长【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正文语种】中文信号与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实验名称:微波无源电路和天线设计仿真 实验目的:1.掌握CST 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会对基本元器件建模、仿真。
2.掌握用散射矩阵(S )参数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
3.了解阻抗匹配的概念及在微波工程中的应用。
4.了解天线的基本功能及其基本的特性参数。
5.掌握二项式多阶梯阻抗变换器的原理、设计及分析方法。
6.掌握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原理、设计及分析方法。
实验环境:CST Microwave Studio 实验内容:1. 设计设计S 波段二项式阻抗变换器,并用微带电路仿真实现。
2.设计并仿真中心频率为2.45GHz 的矩形微带天线。
实验要求:1. 设计阻抗变换器,一端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50Ω,另一端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100Ω,工作频率范围为2.364GHz ~3.636GHz ,允许最大反射系数的模值为0.02m Γ≤,设计二项式阻抗变换器,并用 3.8r ε=,2h mm =的微带线来实现。
2. 设计中心频率为2.45GHz 的矩形微带天线,介质基片采用厚度为1.6mm 的FR4环氧树脂(FR4 Epoxy )板,天线馈电方式为微带线馈电。
实验方法:先根据基本原理计算设计,在通过CST 环境仿真实现。
实验步骤:1. 二项式多阶梯阻抗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 (1)根据指标要求,计算相关参数。
➢ 变换段数目3n =相对反射系数i α分布为1i n C -,则有11α=,23α=,33α=,41α=,且有43128i i α===∑➢ 变换特性的阻抗分布根据公式411ii i i i Z R Z αα=-∑=,100250R Ω==Ω,得出:11802Z Z =,32812Z Z =,33822Z Z =,最终得出:154.525Z =Ω,270.708Z =Ω,391.694Z =Ω,又2h mm =,经过查表,计算得:1 3.58W mm =,2 2.23W mm =,3 1.25W mm =。
由于要对该50-100欧姆阻抗变换器进行仿真,需在阻抗变换器两端加上原来的传输线0Z 和4Z ,经查表计算可得,0 4.13W mm =,4 1.0W mm =。
➢ 变化段长度中心波长:120122λλλλλ=+; 微带线波长:g λ= 有效介电常数:re r r 00.96(0.1090.004)[lg(10)1]Z εεεε=+-+-显然,微带线的波导波长和有效介电常数e ε有关,也就是与/h ω有关,亦即与特性阻抗0Z 有关。
对同一工作频率,不同特性阻抗微带线有不同的波导波长。
在实际工程中,微带线的有效介电常数e ε常用r ε近似替代,即g λλ=变换段长度: 4gL λ=用理论公式计算:12314.5514.8415.12L mm L mm L mm ===(2)CST 软件建模并仿真分析二项式阻抗变换器模型如图1示,整个模型结构由接地板、介质层、三条微带线组成。
三条不同宽度的微带线表示了不同的阻抗分布。
由于仿真需要,阻抗变换器两端必须接的两段传输线,其长度我们均取为3mm 。
0123401234314.5514.8415.123304.13mm 3.582.23 1.251.00L mm L mm L mm L mm L mm W mm W W mm W mm W mmW mm===========图1 二项式阻抗变换器示意图具体建模过程如下: ➢ 启动软件,选择模版选择选择最适合仿真器件的模版,此处选择Antenna(Planar)模版(图1),自动将单位设置为mm 和GHz ,将背景材料设置为vacuum ,所有的边界为开放状态。
图2➢创建接地板在工具栏中点击,创建接地板方块,弹出对话框后如3设定:图3设定完成后,接地板图形如4图示:图4➢创建介质层在工具栏中点击,创建介质层方块,弹出对话框后如图5设定:图5设定完成后,接地板图形如6图示(注:此处要设定材料类型):图6➢创建第一条微带线在工具栏中点击,创建第一个微带线方块,弹出对话框后如图7设定:图7设定完成后,第一个微带线如图8示:图8➢创建第二个微带线在工具栏中点击,创建第二个微带线方块,弹出对话框后如图9设定:图9设定完成后,第二个微带线如10图示:图10➢创建第三个微带线在工具栏中点击,创建第三个微带线方块,弹出对话框后如图11设定:图11设定完成后,第三个微带线如图12示:图12➢创建第四个微带线图13设定完成后,第四个微带线如图14示:图14➢创建第五个微带线图15设定完成后,第五个微带线如图16示:图16至此建模部分已完成,开始仿真。
图17➢定义端口选择第一个微带线侧面,定义端口1。
在微带线端口设置时,端口宽度为微带线宽度的3~5倍,高度为介质厚度的3~5倍,弹出对话框后如图17设定:以同样方法,选择第三个微带线侧面,定义端口2。
设定完成后,如图18示:图18➢定义频率范围本模型的工作频率范围为2.364~3.636GHz,点击工具栏图标,弹出频率范围对话框(图19),设置好之后点击OK确定(设置时应把频率范围扩大,无需局限于模型的工作频率)。
图19➢定义求解参数并开始计算图20点击工具栏图标,弹出求解器控制对话框,在此定义求解器参数。
在此,需要指定是计算整个S参量矩阵,还是只计算其中的一部分。
对于阻抗变化器,我们只关心端口1的输入反射和端口1到端口2的传输。
因此,我们只计算S11,S21这些均可由端口1来激励。
在此,将Stimulation settings框中的Source type 改为Port1。
如果保持原设置不变,将计算整个S参量矩阵。
最后点击Start,开始计算。
➢结果1D结果:点击1D Result→SdB文件夹,可观察S参量。
图21Γ≤,满足设计条件。
从上图可以看出,频率范围2.0905~3.8674GHz内,0.02m2.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设计与仿真(1) 运行CST软件并新建工程图22选择第一个,然后点击OK,之后会弹出如图23所示的窗口,选择微带天线模板。
图23(2)定义变量如表1所示。
(3)建立天线模型①先创建介质基片,如图24所示,在Brick窗口中,材料选择New Material,将介电常数改为4.4,这样在窗口的材料选项中会显示material1,点击OK后,在新弹出的窗口中逐一输入参数的初始值,得到如图25所示的模型。
图24 图25②创建金属底板如图26所示。
注意:金属底板在天线模型的最下面,厚度一般为0.018mm,长和宽与介质基片一致,材料为PEC。
图26 图27点击OK后可看到加了金属底板的模型,如图27。
③创建辐射贴片辐射贴片在介质基片上面,厚度仍是0.018mm。
如图28所示:图28 图29点击OK后模型如图29所示:④创建1/4波长阻抗变换器变换器的厚度和材料同辐射贴片,如图30。
模型如图31:图30 图31⑤创建微带线如图32所示:图32 图33模型如图33:(4)设置仿真环境①设置端口创建端口平面后,要设置端口的大小,宽度为微带线宽度的3~5倍,长度为介质基片厚度的3~5倍,如图34所示:②设置频率范围点击窗口上面的“”,将频率范围设置为1.5GHz~3.5GHz。
如图35所示:③设置监视器设置监视器是为了看天线的方向图。
点击窗口上面的“”,设置监视器。
如图36所示:(5)仿真点击菜单中的“”,弹出如图37所示的窗口,点击“start”开始仿真。
图34 图35图36 图37(6)结果分析仿真结束后,先来看看天线的S11曲线。
如图38所示,在窗口左侧找到“1D Resaults”,在它的下拉菜单中点击“|S dB|”,选中S11,即可查看。
图38初步得到的S11曲线如图39所示:图39从图中可以看出,仿真的结果并不理想,回波损耗太大,这就需要对天线的参数进行优化处理。
(7)优化处理根据理论分析可知,矩形微带天线的谐振点处的回波损耗主要由1/4波长阻抗变换器和50Ω微带线的宽度决定,阻抗变换器越窄,回波损耗越小;微带线越宽,回波损耗越小。
图40如图40所示,在点击仿真后弹出的窗口中,选择“Optimizer”,这时弹出一个新的窗口,在新窗口中选择要优化的参数,输入要达到的优化目标,点击“start”开始优化,这个过程比较长,具体步骤如图41。
第一步:选择要优化的参数:W1、W2,改变它们的范围。
第二步:点击“Goals”,选择“S-Parameter”,弹出如下的对话框,在框中选择好“Type”、“Operation”、“Frequency range”后点击“OK”。
第三步:点击“start”开始优化。
(a)(b)(c)(d)图41 参数优化设置优化后的S11曲线如图42所示:图42最后,天线的三维方向图如43。
可以看到在谐振频率处,天线的辐射良好,增益达到6.983 dB。
图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