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 (2)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动作不是受语言支配,而是受视觉形象支配。
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 不分离。 幼儿中期,儿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边 做,一边说,语言和行动似乎总是不分离。
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 计划动作的作用。
幼儿晚期,在行动之前儿童已经能够完全用语言表 述行动目标和计划。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例如开展游戏,扮演角色,遵守规则,并按照主题来行动。 4岁孩子开始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抽象逻辑思维
指用抽象的概念和词,根据思维的本身、菠萝 小猫、小狗、猴子、老虎
水果 动物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儿童思维 的发展趋
势
思维方式 的变化
思维工具的 变化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 直观行动思维(p223)
依靠动作进行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行为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简称试误法。
具体形象思维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鸽子长着两只脚
猫头鹰长着两只脚
大雁长着只两脚
鸟长着两只脚
(二)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 研究结果指出,3-7岁儿童的三段论式逻辑推理的发 展可分为5个阶段。
1.不会运用任何一般原理 2.运用一般原理,并试图引用一些从偶然特征上做出
的概括,来论证自己的答案。 3.运用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已经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
一、理解概念: 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 维活动。
二、理解类型: 两种类型: 直接的理解、间接的理解。
直接理解是不需经过间接的思考过程就能立刻实现的理解。 间接理解的主要特点是时间上经历一个逐步展开的阶段 。
学前儿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不要求任何中介的思 维过程。幼儿期逐渐出现间接理解。
事物的本质特征,但只是近似性的,不准确的,不 能概括一切可能的个别情况,因而还不可能做出正 确的结论。 4.不说一般原理,却能正确而自信地解决问题。 5.会运用正确反映现实的一般原理,并做出恰当的结 论
(三)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 研究表明3~6岁的儿童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且类 比推理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提高。研究结果显示,三 岁以前的儿童还不会进行类比推理,四岁儿童类比推理开始 发展,但水平很低。 5岁和6岁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有所发展, 大部分儿童能够理解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但语言 表达不够准确,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还没有达到较高级 的水平。
二、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概念: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 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分类:
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学前儿 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些符合事 物客观逻辑的抽象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论述题

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一、直觉行动思维儿童与成人一样,都在积极的活动中反映着现实。
婴儿的活动单位是动作。
婴儿的动作是构造智力大厦的砖瓦,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水平,同时,动作的发展又促进着心理的发展。
那么,儿童初期动作的发展水平又如何呢?新生儿具有先天性的反射动作,主要有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拥抱反射、踏步反射等。
这些先天反射到一定时期便自行消失。
新生儿的双手呈握拳状。
出生后12周,手指才松而屈,16~20周开始有真正的抓握,即一种以触一视觉为线索的自觉抓握。
婴儿从16周起,粗糙的手臂活动按发育成熟的程序,逐渐出现类似于捋、抓握、操纵和探索等精细动作。
因此,格塞尔把16周看做婴儿动作发展的转折阶段。
此外,16周的婴儿其头、眼、手的协调也迅速发展,颈部肌肉得到了充分发育,在别人的扶持下,可以不太稳地保持坐姿。
28周的婴儿能坐在椅子上,双手能灵活地活动,不但能伸出一只手去抓握物体,还会把物体从一只手递交到另一只手。
40周的婴儿能伸出食指作戳拨、撬动和抚漠,他们能成功地拉住线,并能在不抬高腕部的情况下用拇指指端与食(中)指指端拿起一粒小糖丸(儿科临床上称为平指摘)。
从40周婴儿的动作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指端、舌尖、足和足趾正在逐渐成熟起来。
52周的婴儿能精确地抓起小糖丸或细线,但握住后再松开的能力控制较差。
60周(15个月)的儿童一般能独立行走,能叠两块方木,并能用手表示意图。
72周(18个月)的儿童开始能对各方面的动作进行协调,走路不摔跤,甚至能够开始跑动。
24个月的儿童能用蜡笔画一竖,能叠6块方木,能用3块方木排成一行,这表明他们对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动作已掌握了一部分。
专家们一般认为,3岁是儿童早期动作发育的顶点。
这时儿童的动作开始表现得比较成熟,自已会洗手、吃饭、小便。
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动作要领,因此行为也就日趋复杂。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有个别差异的,但总的说来,儿童行为系统的建立是一个有序列的过程,而且每个相应的反应都标志着一个成熟阶段的一种行为模式。
晋城高平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幼儿考试试题及答案

晋城高平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幼儿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1929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进行了“双生子爬梯实验”,实验结果说明: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显著。
A.遗传素质B.家庭教育C.文化环境D.生理成熟答案::D解析::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生理成熟是教育的重要条件,教育不能超越人的生理成熟的基础。
2.近20年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不接受的结论是( )。
A.独生子女发展中,存在某些生活环境上的特殊性B.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问题C.家长的错误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个性和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D.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存在显著差异答案::D解析::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3.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
这种记忆属于()A.意义记忆B.理解记忆C.机械记忆D.逻辑记忆答案::C解析::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
与成人相比较,儿童常常运用机械记忆,他们反复背诵一些自己并不了解的材料,显得不是那么困难。
4.下列哪种推理属于转导推理?(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
”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给石凳子浇水,盼望它快快长大。
D.有人喊孩子的妈妈,妈妈没回答,孩子就说:“妈妈没听见。
”答案::C解析::转导推理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思维方式特点之一,是以从一个具体的观察中形成一个具体的结论为基础的,它和成人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形成了对比。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目标较多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这表明幼儿园教育强调( )。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_1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小明在滑梯上突然被小朋友从后面推了一下,飞快地滑了下来,吓得大哭。
作为老师,下列处理方式最为合理的是_____。
A : 立刻制止小明哭叫,尽快恢复秩序B : 查看小明是否受伤,同时不立刻制止他哭,让他把内心的恐惧发泄出来C : 马上找闯祸的小朋友,批评他,以安慰小明D : 旁观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2、判断题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 。
解析:儿童的身心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儿童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先天的和后天的因素,有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有生理的和心理的因素,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因素。
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3、判断题指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是幼儿教师的权利。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答案】√。
4、单选题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_____实施。
A : 教学过程中B : 形成性评价之后C : 形成性评价之前D : 教学过程之后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之前进行的预测性评价或“事实评价” ,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基础情况,包括对幼儿的智力、技能、行为、能力、个性、情感、态度等等进行诊断,作出判断,为有效制订教育活动计划或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一般在教育活动开展前或在学期初进行这类评价。
5、多选题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_____。
A : 美学知识B : 审美动机C : 发现美的能力D : 欣赏美的能力E : 表现美的能力参考答案: CDE本题解释:【答案】CDE。
解析: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6、填空题幼儿注意的选择性有赖于____、____以及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经验等。
参考答案: 刺激物的强度新颖性7、单选题“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针对幼儿教育界普遍出现的_____倾向提出来的。
简要说明幼儿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

幼儿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即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思维。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方式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即能够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思维,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
2. 由直觉行动思维向象征性思维发展: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直觉行动思维,即思维与行动紧密相连,通过直接感知和动作来思考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方式逐渐向象征性思维发展,即能够使用符号、表象和语言来表达事物,进行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3. 由自我中心思维向社会化思维发展: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往往是自我中心思维,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方式逐渐向社会化思维发展,即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复杂性。
总之,幼儿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趋势是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由直觉行动思维向象征性思维、由自我中心思维向社会化思维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应当注意引导幼儿朝着正确的思维方式方向发展,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

5.C【解析】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
6.C【鹪析】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是影响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现象。
7.B【解析】同窗情是情感方面的,是情绪记忆。
14.下列各项表述,()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
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
B.看见中年女性就叫“阿姨”
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
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
15.幼儿语法掌握过程中,结构变化不包括()。
A.逐渐分化
B.逐步严谨
C.副词运用
D.语法意识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
3.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4.儿童心理发展趋势和顺序()。
A.没有规律
B.根据不同个体而不同
C.大致相同
D.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2.内部言语:儿童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外部言语的内化,是思维过程的依靠,对心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幼儿内部言语的产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一个质变。
3.美感:指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对美的体验也有一个社会化过程。
4.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遗传性、稳定性。
幼儿思维的发展

苹果、梨子、香蕉、菠萝 小猫、小狗、猴子、老虎
动物
抽象逻辑思维必须借助语言和运用概念。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直觉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1、三种思维方式,并不是彼此独立、相互排斥的,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
2、思维发展的三个水平(阶段)就发展的进程是不 可逆的;
3、发展成果,不是互相排斥的。思维发展进入到高 一级的水平后,以前的成果并没有消失,而是整合到 新水平中。
感知觉:花,好美的花, 好鲜艳(直接反映)
思维:春天来了(间 接反映)
(二)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
思维不是直接地认识事物,而是借助已 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来组织和理解那些未 感知的事物,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警察在罪犯的犯罪现场,通 过寻找一些罪犯在现场留下的痕 迹,就可以推断出罪犯在现场作 案时的情景。
1、“爱就是当你出去吃饭时,你把你自己的鸡腿给某个人,而却并不 在意他是不是也给你。"
克里希- 六岁
2、“爱就是当我妈妈给爸爸泡咖啡,在给他之前先尝一口,看看味道是 不是还可以。”
丹尼 - 七
岁
3、 “爱就是在妈妈把最好的零食给我的时候。“
伊莱恩 -五岁
情境分析 一个小朋友想上厕所,其他幼儿也要去,教师生气的说“去 去去,都去”,这时幼儿一拥而去了。教师很气愤的说“回来, 再给你们颜色看一看”,幼儿回到教室后,高高兴兴地围着老师 说:“老师看什么颜色?在哪个地方”? 小朋友为什么会这样?
3、组织性 思维是对原有经验的重组和改造,从而 发现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
思维的基本品质
1、思维的深度 2、思维的广度
3、思维的批判性
4、思维的逻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
(1)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主要特点是:
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③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
(2)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严格说学前期就有这种方式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