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词格式
古诗词简介

古诗词简介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简洁、优美、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下面是对古诗词的简要介绍:
1. 古诗:古诗是古代文人以五言、七言等固定格式创作的诗歌形式。
它以字数的固定和平仄的押韵为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人生哲理、爱情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2. 古词:古词是以曲调为基础,用五言或七言句子写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通常与音乐结合,演唱时会有旋律和节奏。
古词以抒发情感、描写美景为主题,常用于表达爱情和离别之情。
代表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
3. 古文:古文指古代的散文作品,它以散文的形式叙述事实、抒发思想和感情。
古文包含了政治、哲学、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作品,具有较为丰富的题材。
代表作品有《论语》、《庄子》、《史记》等。
4. 古乐府:古乐府是古代的一种民歌形式,它以歌颂人民生活、表达民间情感为主题。
古乐府通常以五言或七言句子组成,采用诗歌的形式演唱,是中国古代音乐和文学的结合体。
代表作品有《木兰诗》、《长恨歌》等。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和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诗词书写

古诗词书写
古诗词一般按照以下格式书写:
书写工具:毛笔(或钢笔、签笔)、宣纸、砚台、墨汁
步骤:
1. 首先准备好毛笔、宣纸和砚台,将砚台里的水倒掉,重新加入适量的清水。
2. 准备墨汁,可以使用现成的墨汁,或将字帖墨用水冲开。
3. 在砚台内加入适量的墨汁,用毛笔轻轻地在砚台中搅拌,直至充分混合,形成顺滑的墨汁。
4. 用毛笔轻轻地在宣纸上画出横线和竖线。
通常情况下,古诗的行间距离应该是字高的1.2倍,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字高的0.5倍。
一般情况下,行间距离和字与字之间的距离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5. 用毛笔轻轻地书写古诗。
一般情况下,古诗书写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比如说字要写秀丽、挺拔、遒劲,字形要规则,笔画要有起承转合,才能营造出优美的墨香气息。
6. 写完后,将宣纸平铺在桌上晾干,尽量避免阳光直射。
注意事项:
1. 墨汁要随时搅拌,保持墨色的一致。
2. 书写时适量调节笔的湿度,保证字体清晰明亮,肥瘦得当。
3. 古诗书写一定要认真细致,不马虎、不草率。
4. 书写完毕后,及时晾干,以免字迹模糊。
古诗词书法作品格式

古诗词书法作品格式一、竖式书写。
1. 正文。
- 书写时字与字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不能挤成一团。
就像排队一样,每个字都得有自己的小空间,这样看起来才清爽。
而且每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行距,行距比字距稍微大一点,这样整个作品才有层次感。
2. 落款。
- 落款在正文的左边。
如果正文是写的一首完整的古诗词,落款可以简单地写书写者的名字和书写的时间,比如“戊戌年XX书”。
要是想更详细一点,可以加上书写地点之类的,像“戊戌年秋于XX书”。
- 落款的字要比正文的字小一些,这样才能突出正文的主体地位。
就好像正文是主角,落款是个小配角,不能抢了正文的风头。
3. 钤印。
- 印章一般盖在落款的下面。
印章有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之分。
可以只用一个印章,也可以一朱一白搭配使用。
印章就像是给整个书法作品点上了一个小亮点,让作品看起来更正式、更有韵味。
不过要注意印章的大小要和落款的字相协调,不能太大或者太小,不然就会显得很突兀。
二、横式书写。
1. 正文。
2. 落款与钤印。
- 落款在正文的下方,可以居左或者居右,现在居右的情况比较多。
落款的内容和竖式书写差不多,也是书写者的名字、书写时间等。
钤印也是盖在落款的附近,要注意和落款以及正文的整体协调性。
三、扇面书写。
1. 折扇面。
- 折扇面书写可有意思啦。
因为扇面是弧形的,所以在书写的时候字的排列要根据扇面的形状来调整。
一般是从右向左沿着扇骨的方向写。
靠近扇轴的地方字比较小,越往外字可以越大一点。
这样写出来的字就像扇骨一样,有一种放射状的美感。
- 落款可以在正文的左边或者在正文的最后一行的下面,钤印也跟着落款的位置来安排。
如果在扇面上写一首绝句,那要精心安排每个字的位置,让整个扇面看起来满满的都是诗意。
2. 团扇面。
- 团扇面就像是一个圆形的小天地。
书写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可以是把字写成一个圆形,环绕着团扇的中心;也可以像写横式作品一样,只是要把字的排列调整成适合圆形的形状。
比如说写一些描写月亮或者团圆的古诗词在团扇上就特别合适。
田字格古诗模板

田字格古诗模板
田字格古诗模板是一种专门用于练习和书写古诗词的格式,它以传统的田字格为背景,每个田字格用来规范地书写一个或两个汉字,以便于学习者掌握汉字在方框内的布局、结构和笔画顺序。
这种模板常用于书法教学以及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和排列诗句中的每一个字。
对于具体的田字格古诗模板,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
模板上半部分通常会留出适当的空白,用于书写古诗题目。
下半部分按照古诗的行数排列多个田字格,每行对应一句诗,每一句诗的每个字占据一个田字格。
为了便于初学者描红或者摹写,有些田字格模板还会带有楷体或行书的范字,供学生临摹。
古诗词的格式

古诗词的格式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其格式是独具特色的。
古人喜欢运用特定的格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得古诗词在形式上独具一格,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审美享受。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诗词的格式。
在古诗的格式中,最常见的是五言和七言。
五言是指每行有五个字,七言则是每行有七个字。
这种格式能够使诗句流畅和谐,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而五言和七言的结合则是另一种格式的探索,被称为律诗。
律诗在五言和七言的基础上,增加了平仄的要求,使得诗句更加完美。
此外,古诗词的格式还包括有韵律的要求。
古人注重诗词的音韵美,因此要求诗句的押韵和平仄要和谐。
押韵是指在诗句的末尾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音韵,增加了诗句的韵律感。
而平仄则是指每个字的声调,古人规定平声和仄声的搭配方式,使得整首诗词有一种优美的节奏感。
除了五言、七言和韵律外,古诗词还有着严格的字数限制。
不同的格式规定了每行的字数,这既是对作者的挑战,也是对诗词的精细要求。
通过限制字数,使得古诗词的表达更加精炼,每一个字都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古诗词的格式不仅在形式上规范,更是在意境上有着独到之处。
古人喜欢运用对仗和夹句的手法,使诗词在意义上呼应和对比,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古诗词的格式不仅仅是为了纯粹的形式要求,更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总之,古诗词的格式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言、七言和律诗,押韵和平仄的要求,严格的字数限制,以及对仗和夹句的运用,都使得古诗词在形式上富有变化和美感。
通过这些格式要求,古诗词得以传承千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共同珍惜古诗词的格式,传承和弘扬这一瑰宝。
古诗词格式

古诗词格式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其独特的形式和语言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古代,写诗是文人雅士的一种表达情感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以下是古诗词的格式和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古诗词的格式主要有五言、七言和律诗。
五言诗的格式是每句由五个字组成,一般共四句,共二十个字。
五言诗常用于写景、抒怀和讴歌英雄。
七言诗的格式是每句由七个字组成,一般共四句,共二十八个字。
七言诗常用于叙事、写人和抒怀。
律诗的格式相对较为复杂,根据不同类型的律诗,其格式也有所不同。
比如五绝、七律、九寨等,其字数和格律都不尽相同。
在古诗词的内容方面,可以参考以下内容为例:1. 描述自然景色:明月、流水、山川、花草等自然景色是古诗中常见的元素。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扇微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窗。
”2. 表达个人情感:诗人常常通过古诗词来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叙述历史故事:古诗词也常常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 表达哲理思考:诗词常常寄托着古代文人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反映社会风俗:古诗词也是记录历史时期社会风俗和人们生活状态的重要资料。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以上只是古诗词的一些格式和相关参考内容,实际上,古诗词的种类繁多,仅凭以上内容无法完全涵盖。
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希望能够通过阅读和欣赏古诗词,感受其中的美妙。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模板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一)律诗律诗,五律和七律,每两句话构成一组,一共是八句四组,这四组分别是:起、承、转、合、也就是说: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的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的两句要转折,最后两句作总结。
比如:今天下雨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老朋友容若。
(起,开头)容若是我相处三年的老朋友了,我们相处一直很愉快。
(承,承接上文)但容若最近不大爱理我了,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转,转折)不管为什么,我还是把他当朋友的,我这就去找他。
(合,总结)了解了这个律诗的章法,再读《锦瑟》就不再困难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开头:锦瑟有五十弦,每根弦都让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承接上文:逝去的华年如梦似幻,而且春心泣血,有几多感情的悲欢。
——这两句只要知道是“承接上文”的,意思便很好理解。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转折,以意象来写情绪:我很难过,我很迷茫。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总结:等以后回忆这些感情,“只是当时已惘然”——这话可以有两解,这里就不细论了。
)律诗分为四段,即首颔颈尾,律诗四段八句,绝句二段四句.在律诗中偶句必须押韵(即每一联的下句)。
二联和三联必须对杖,所谓对杖就是讲,词句的对偶。
关于律诗的平仄,上下句平仄相间,即是2。
4。
6工整,1。
3。
5不论。
什么是古诗词的平仄?在上古诗词时,略讲到诗歌的平仄,今天的学生对这个很陌生,其实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古代古诗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古代古诗书写格式是怎样的我们现在写东西大多都是从左往右一行一行写。
那么古代古诗书写格式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古代古诗书写格式是怎样的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
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
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你的名字和摘录的日期,如若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
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则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
你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1)书为心画。
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现。
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情趣。
(2)书肇于自然,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
唐张怀瓘论述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
”书法的这种高度概括性,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广阔的天地。
(3)鲜明地体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多样统一。
杰出的书法作品都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美在于整体的和谐。
书法艺术是在点画的运动变化中达到统一,是一种造型运动的美。
关于儿童怎么培养第一:科学知识方面,这个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但是要注意培养的方式和方法,不宜使用一种直接的传教方式,而应该更多的是一种诱导和启发的方式,让儿童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思考,去总结。
这样能够更好地锻炼儿童的思维,丰富儿童的想象力。
第二:想象力方面。
儿童处于一个各方面急需开发的时期,没有受到社会各种知识和思想的束缚,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能够更好地通过一种诱导尽可能的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对儿童智力和身心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一种家长自己讲故事或者选择一些音箱给孩子讲故事,或者也可以通过一些益智的游戏让孩子参与进来,进行互动,也能提升儿童的智力第三:儿童自身兴趣的培养。
儿童这个时期的孩子都处于不定型时期,所以家长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意识和兴趣该孩子设定方向,甚至是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而是应该尊重孩子自身的选择,发现孩子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并加以诱导和支持,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词格调,牌名一菩萨蛮李白二忆秦娥李白三调笑令王建四长相思白居易五更漏子温庭筠六摊破浣溪沙李【王景】(南唐中主)七忆江南李煜(南唐后主)八捣练子李煜(南唐后主)九相见欢李煜(南唐后主)十浪淘沙李煜(南唐后主)十一虞美人李煜(南唐后主)十二一斛珠李煜(南唐后主)十三谒金门冯延巳十四踏莎行寇准十五贺圣朝叶清臣十六御街行范仲淹十七渔家傲范仲淹十八苏幕遮范仲淹十九锦缠道宋祈二十离亭燕张升二一诉衷情欧阳修二二阮郎归欧阳修二三南歌子欧阳修二四临江仙欧阳修二五西江月司马光二六桂枝香王安石二七天仙子张先二八昼夜乐柳永二九雨淋铃柳永三十卜算子苏轼三一洞仙歌苏轼三二蝶恋花苏轼三三水调歌头苏轼三四清平乐黄庭坚三五画堂春黄庭坚三六蓦山溪黄庭坚三七忆王孙秦观三八如梦令秦观三九桃源忆故人秦观四十鹊桥仙秦观四一河传秦观四二满庭芳秦观四三清玉案贺铸四四薄幸贺铸四五惜分飞毛滂四六河满子孙洙四七烛影摇红王诜四八减字木兰花王安国四九千秋岁谢逸五十琐窗寒周邦彦五一解语花周邦彦五二过秦楼周邦彦五三昭君怨万俟雅言五四感皇恩赵企五五好事近蒋子云五六贺新郎李玉五七潇湘夜雨赵长卿五八祝英台近辛弃疾五九南浦程垓六十齐天乐姜夔六一沁园春陆游六二醉太平刘过六三喜迁莺吴礼之六四双双燕史达祖六五换巢鸾凤史达祖六六瑞鹤仙史达祖六七风入松吴文英六八一翦梅蒋捷六九永遇乐蒋捷七十瑶台聚八仙张炎七一水龙吟张炎七二绮罗香张炎七三疏影张炎七四采桑子朱藻七五荆州亭吴城小龙女七六醉花阴李清照七七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七八声声慢李清照七九南乡子孙道绚八十生查子朱淑真八一鹧鸪天聂胜琼八二人月圆吴激八三望海潮折元礼八四玉漏迟元好问八五点绛唇曾允元八六满江红萨都拉八七念奴娇萨都拉八八陌上花张翥八九东风第一枝张翥九十摸鱼儿张翥九一多丽张翥九二夺锦标张【林下土】九三眼儿媚刘基九四误佳期汪懋麟九五柳梢青朱彝尊九六解佩令朱彝尊九七暗香朱彝尊九八庆春泽朱彝尊九九春风袅娜朱彝尊一百翠楼吟黄之隽注:(○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一、菩萨蛮;闺情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二、忆秦娥;思秋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叠三字)○○▲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叠三字)○○▲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三、调笑令;宫词王建团扇,○▲团扇,(叠句)○▲美人并来遮面。
●⊙⊙○○▲玉颜憔悴三年,(换平韵)⊙○⊙●○△谁复商量管弦。
⊙●○○●△弦管,(上句末二字颠倒,换仄韵)○▲弦管,(叠句)○▲春草昭阳路断。
⊙●⊙○⊙四、长相思;别情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五、更漏子;本意温庭筠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换平韵)●○△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换仄韵)○⊙▲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换平韵)●○△梦君君不知。
●○○●△六、摊破浣溪沙;秋恨李景(南唐中主)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七、忆江南;怀旧李煜(南唐后主)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八、捣练子;秋闺李煜(南唐后主)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九、相见欢;秋闺李煜(南唐后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换仄韵)●⊙▲理还乱,⊙○▲是离愁。
(换前平韵)●○△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十、浪淘沙;怀旧李煜(南唐后主)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十一、虞美人;感旧李煜(南唐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换平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换仄韵)⊙○⊙●○○▲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换平韵)⊙○⊙●●○△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十二、一斛珠;香口李煜(南唐后主)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十三、谒金门;春闺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芳径里,⊙●⊙○○●▲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十四、踏莎行;春暮寇准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十五、贺圣朝;留别叶清臣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十六、御街行;离怀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十七、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十八、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十九、锦缠道;春游宋祈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二十、离亭燕;怀古张升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二一、诉衷情;眉意欧阳修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光,●○△易成伤。
●○△未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二二、阮郎归;踏青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清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二三、南歌子;闺情欧阳修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去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二四、临江仙;妓席欧阳修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私倚处,⊙○○●●遥见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晶双枕畔,⊙○○●●犹有堕钗横。
⊙●●○△二五、西江月;佳人司马光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
⊙○⊙●○△红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叶仄韵)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叶平韵)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静。
⊙●⊙○⊙▲(叶仄韵)二六、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纵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二七、天仙子;送春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天仙子·迎春腊月卄三过小年,春意未浓节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