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范进中举》有感
范进中举读后感(精选10篇)

范进中举读后感范进中举,是明代作家吴敬梓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范进为主人公,以他通过中举为中心,展现了一个清宦庙堂,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范进不畏权贵、勤政爱民的真实形象。
本书以其饱满的人物形象、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而闻名。
阅读《范进中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范进个人的经历让我深深地为之动容,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书生到最终中举为官,充满了艰辛和坎坷。
在庙堂之上,范进身处权势和利益的漩涡中,仍然能够保持他内心的正直和善良,不被虚荣和权谋所腐蚀,这种坚守让我十分敬佩。
范进的一生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他告诉我只有坚持追求真理、努力奋斗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面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
它生动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揭示出了人性的丑恶和虚伪。
同时,它也通过范进的形象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批评和对新文明的向往。
正因为如此,《范进中举》成为了对封建统治进行激烈抨击的文学作品,启发了无数的读者思考封建制度的合理性和社会的进步方向。
在阅读中,我对范进的勇气和担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不断为民众争取利益,不畏强权,大胆揭露官场腐败现象。
作为一名官员,他对待职责的态度、对待民众的关心,都给我带来了很大启发。
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改变社会的力量,只要我们坚持正义,不怕牺牲,就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此外,我还发现《范进中举》中充满了智慧的思考。
作者通过范进的人生经历,探讨了个人奋斗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范进经历了很多坎坷,但他并没有沉浸在失败和挫折中,相反,他总是能够积极地寻找机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给了我很多启示,教会我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书中还对官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让我明白在现实中我们要警惕权力的腐化,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美好的社会。
总之,《范进中举》是一部思想深刻、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小说。
范进中举读书笔记

范进中举读书笔记《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真真是把人性的种种给刻画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又感慨万千。
范进,一个穷书生,考了大半辈子,到了一把年纪才中了个举人。
那股子执着劲儿,真让人不知该说是可敬还是可悲。
他的形象,在我脑海中那叫一个鲜活。
文章一开始,就把范进的穷困潦倒展现得明明白白。
家里穷得叮当响,连饭都吃不饱。
他去参加乡试,家里人都快揭不开锅了,老母亲饿得两眼昏花。
他呢,一门心思就想着考试,仿佛中举就是他人生唯一的出路。
他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面黄肌瘦的,整个人看上去就是一副落魄相。
等到放榜那天,范进抱着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去集市上卖,想换点米回家煮粥。
这时候,邻居跑来告诉他中举了。
范进一开始还不敢相信,以为人家在拿他开玩笑。
等到他确认了这个消息,好家伙,那反应简直绝了!他先是看了一遍榜单,确认是自己的名字后,突然就疯了!嘴里喊着:“中了!中了!”然后一路狂奔,鞋子都跑掉了一只。
这场景,想象一下都觉得好笑。
一个年过半百的人,像个孩子一样疯疯癫癫的,可见这中举对他的刺激有多大。
周围的人都看傻眼了,这可咋办?还是他那杀猪的老丈人胡屠户有办法,一巴掌打过去,范进这才清醒过来。
胡屠户之前对范进那可是百般嫌弃,骂他没出息,说他是“现世宝”“穷鬼”。
可这范进中举了,胡屠户的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之前骂范进的那些话,现在全咽回肚子里去了,转而对范进阿谀奉承起来。
再看看那些乡绅们,之前谁正眼瞧过范进啊?现在一个个都跑过来巴结,又是送银子,又是送房子。
范进家里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以前门可罗雀,现在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范进呢,中举之后,整个人都飘了。
以前唯唯诺诺的,现在也挺起了胸膛。
穿上了新衣服,摆起了架子。
那副小人得志的样子,让人看了又好气又好笑。
我就在想啊,这科举制度真是把人给逼疯了。
为了一个功名,范进耗费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
中举前,受尽了白眼和嘲笑;中举后,又被各种吹捧和奉承。
这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太戏剧性了。
范进中举读后感(精选10篇)

范进中举读后感《范进中举》是一部经典的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年轻人范进奋斗的故事,通过他的艰辛努力和不断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向读者们阐明了学习和努力的重要性。
作为读者,我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深受感动。
范进是一个普通的平民,但他一直怀有进取心和斗志。
他虽然出身低微,但他不满足于现状,一直在努力升迁,不断寻找机会。
他的一步步进步很激励人心,也告诉我们,只要有了努力和奋斗,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与此同时,范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学习的重要性。
在这个古代的社会,没有下苦工,并获得社会地位的方法,只有通过学习从头做起。
范进一直认为学习是一切的基础,并不断努力和研究,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而这一点无疑让老师、学生、从业人员等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相当震惊,因此,《范进中举》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也表达了他关于书法和文学的理论和思考。
范进在文化方面的努力和追求,也为这个古代的时代形态作出了贡献。
范进在追求自己的目标的同时,也担负着塑造他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因此,这个故事的最大收获就是它关注的主题:追求美学和文学价值的重要性,并且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有多少潜力可以挖掘。
总的来说,我非常喜欢《范进中举》这本书。
它深入触及到我们的内心,引起我们的心灵共鸣,并提醒我们在这世界上独立、坚定和克制自己的意志力,需要努力奋斗。
虽然我们没有范进一样出色的性格,但是所有的尝试都能成为经历,增加对生命的意义感。
最终,我相信,在不断努力的道路上,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合适的篇章。
范进中举读后感范进中举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篇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平凡人范进努力学习,经历重重困难最终中举,成为官员的故事。
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它不仅仅是故事的介绍,更是一个心灵的启迪和观念的改进,给每一个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
阅读这篇小说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范进在学习过程中的艰辛和困难。
在那个封建社会里,范进作为一个平民,如果没有执着的学习精神和豁达的心态,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范进中举读后感优秀6篇

范进中举读后感优秀6篇读《范进中举》有感1200字篇一初识《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剧《范进中举》之后。
看完之后不觉惊异于作者的独具匠心,却没有领略导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开《儒林外史》浏览了整个故事之后。
《范进中举》讲的是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终于考上举人,欢喜至疯,最后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
非常简单的故事,但纵观全文事实上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中举从范进身上来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终于出头,从他发疯来看足以看出那时的读书人对功名痴情一片,像周进哭号着为秀才名分磕头撞板。
但他们的痴情并不是为了道德理论上的治国之经,而是纯粹的个人升官发财。
还有范进中举前后判若两人,中举前萎缩地向老丈人低头称事,中举后便有了老爷大人们的官腔。
甚至在为母亲守丧时,在打秋风的筵席上大吃大喝。
而他仅仅是中举,不出两个月,什么房产、田地、金银、奴役,不请自来。
范进是千万得中读书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们的荣华为不得中的读书人做榜样,加深科举对他们的毒害。
中举对胡屠户来说,也是意义非凡。
对范进中举前要打要骂由着性子来,一旦中举后,因范进发疯让他打范进一巴掌,他却说:“(范进)虽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如此便把一个势利小人的嘴脸清晰的勾画了出来,胡屠户就是那些满脑子也是功名,中了科举余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还有那些乡绅,都在第一时间忙不迭的为范进送金送银,正是他们为政府传播科举毒推波助澜。
跳出范进的故事,作者详细描写了临死伸着两指头,唯恐两个灯芯废油的严监生和强抢人猪,用云片糕当药讹诈船家的严贡生兄弟俩作为代表。
综上所述的人物,无一不受科举的毒害。
事实上不只这些人。
还有举着科举饭碗的名士们,还有科场屡屡落败的如看西湖风景都要挤出几句经典的马二先生之类的人。
还有佛门弟子,一听胡屠户为女婿范进母亲做法师,屁滚尿流地马上安排起来。
甚至是贾宝玉最最推崇女子亦是如此。
鲁小姐受其父影响只认八股文,什么都以八股文马首是瞻,自己终日练习八股,后来因为丈夫对科举毫无兴趣,终日长叹。
范进中举读后感

范进中举读后感《范进中举》这篇文章,读来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感慨万千呐!范进,一个穷书生,大半辈子都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苦苦挣扎。
他的形象,在吴敬梓先生的笔下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从他身上,我看到了那个时代读书人的悲哀和无奈,也看到了人性在功名利禄面前的扭曲。
范进考了多年,一直到胡子花白都没能中个秀才。
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
他的老丈人胡屠户对他更是百般羞辱,骂他是“现世宝”“穷鬼”,说他“尖嘴猴腮”,没一点儿出息。
范进呢,唯唯诺诺,在老丈人面前大气都不敢出。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对科举考试却有着一种近乎疯狂的执着。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范进中举了!这一下,可不得了啦!消息传来,范进先是不敢相信,确认是真的之后,竟然高兴得疯了!他一路跑着,笑着,嘴里喊着“我中了!我中了!”那模样,真是让人又可怜又可笑。
众人拉他不住,只好请来了他平时最怕的胡屠户。
胡屠户壮着胆子打了他一巴掌,这才让他清醒过来。
清醒后的范进,身份地位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对他冷眼相看的邻居们,纷纷拿着酒肉来祝贺,巴结讨好;胡屠户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一口一个“贤婿老爷”,夸他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而当地的乡绅更是送钱送房,极尽谄媚。
这前后的巨大反差,让我看得心里真不是滋味。
想想范进中举前的日子,每天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被人瞧不起。
为了考试,他把自己的青春都耗费在了那些四书五经上,什么都不会做,家里穷得叮当响。
他的老娘和妻子跟着他也是受苦受累。
可一旦中举了,所有人都变了脸,仿佛之前的那些冷嘲热讽都不曾有过。
这让我想起了我身边的一件事儿。
我们村有个大叔,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他也没啥本事,就只会种种地,打打零工。
村里的人都不怎么看得起他,说他没出息,连个媳妇都娶不上。
可后来,这大叔不知道走了什么运,买彩票中了大奖。
这下子,村里人的态度全变了。
以前那些对他爱答不理的人,现在天天往他家跑,嘘寒问暖的,还给他介绍对象。
这大叔也是被大家捧得晕头转向,整个人都飘飘然了。
《范进中举》读书笔记精选范文5篇

Fear of the unknown is a common feature of human being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范进中举》读书笔记精选范文5篇范进中举读书笔记范文(一)最近,我学习了《范进中举》这篇运用了鲜明比较手法的课文。
课文主要以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众人对他的态度进行了鲜明比较。
合上课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篇课文给我的启示有很多。
范进在中举之前,家里贫困,经常揭不开锅。
但对此,他的邻居们也毫无同情心,不曾向范进伸出援助之手。
作为丈人的胡屠户,也常盛气凌人地将范进骂得狗血喷头。
范进对此表现出了逆来受顺、忍气吞声。
最终,几年的苦心孤诣令范进金榜题名,高中举人。
此时,他身边的人们对他的态度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
原本冷淡的邻居,变得热情起来,有的拿米,有的拿酒,前来恭贺;胡屠户也一改往日的凶态,对范进称赞不已,毕恭毕敬;乡绅地主更是和他攀亲结戚,巴结讨好。
这前后因范进中举发生的强烈变化,令我认识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趋炎附势、嫌贫爱富之类黑暗风气的盛行。
虽说祖国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从中我也感悟到:仅有自我有本事,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我要做一个公平公正、表里如一、拥有真才实学的人,为祖国更好地建设贡献出自我的力量。
范进中举读书笔记范文(二)学完《范进中举》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的科举制度,从而也让我略懂学习为何。
文中的范进开始已是秀才,后又中了举人,期间发生了一穿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从这些事情中让我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人们的欺贫爱富与麻木。
范进54岁才中的秀才,之后还要考,为的就是做大官,做大官的好处大概是从老百姓身上贪银子比较容易。
这一点*也表现出来了,范进刚一中举,胡屠户的态度立刻改变了,众邻居赶紧拿来鸡,米,钱,张乡绅又送房子又送车,真是收获不小啊!我想当时大部分读书人是为官清廉,愿为民请命的,可是这种人必定是少数,又怎样改的了当时的风气。
范进中举读后感400字作文

范进中举读后感400字作文《范进中举读后感 400 字作文》一
读了《范进中举》这个故事,我觉得范进真可怜。
他为了能考中举人,天天读书,把自己累得不行。
考了好多年都没考上,被人笑话。
后来终于考上了,却高兴得疯了。
这让我知道,读书虽然重要,但也不能读傻了。
我想到了我自己,有时候为了考个好成绩,拼命学习,累得都不想玩了。
我可不能像范进那样,学习也要注意休息。
而且范进中举后,周围人的态度全变了,之前都瞧不起他,后来都来巴结他。
这让我明白,不能只看别人的成就来决定对他好不好,要真诚地对待每个人。
我要好好学习,可不能像范进那样死读书,要做个聪明又快乐的学生!
《范进中举读后感 400 字作文》二
《范进中举》这个故事太有意思啦!
范进那么大年纪还一直坚持考试,想要中举,这种坚持的精神还是值得我学习的。
不过他考中后居然疯了,这也太夸张啦!我觉得他是因为太想要成功,一下子承受不住,所以才会这样。
这让我想到,我们做事情不能太着急,要一步一步来。
就像我考试的时候,如果太想考高分,可能就会紧张,反而考不好。
还有范进中举后,大家对他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都不理他,后来都来讨好他。
这多现实呀!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别人的身份地位来对待他们,要友好地对待所有人。
我希望我能一直保持平常心,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冷静面对。
范进中举读书笔记(范本8篇)

范进中举读书笔记(范本8篇)范进中举读书笔记篇1最近,我学习了《范进中举》这篇运用了鲜明比较手法的课文。
课文主要以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众人对他的态度进行了鲜明比较。
合上课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篇课文给我的启示有很多。
范进在中举之前,家里贫困,经常揭不开锅。
但对此,他的邻居们也毫无同情心,不曾向范进伸出援助之手。
作为丈人的胡屠户,也常盛气凌人地将范进骂得狗血喷头。
范进对此表现出了逆来受顺、忍气吞声。
最终,几年的苦心孤诣令范进金榜题名,高中举人。
此时,他身边的人们对他的态度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
原本冷淡的邻居,变得热情起来,有的拿米,有的拿酒,前来恭贺;胡屠户也一改往日的凶态,对范进称赞不已,毕恭毕敬;乡绅地主更是和他攀亲结戚,巴结讨好。
这前后因范进中举发生的强烈变化,令我认识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趋炎附势、嫌贫爱富之类黑暗风气的盛行。
虽说祖国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从中我也感悟到:仅有自我有本事,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我要做一个公平公正、表里如一、拥有真才实学的人,为祖国更好地建设贡献出自我的力量。
范进中举读书笔记篇2读过《范进中举》这篇*的人,想必都会油然而生愤懑和怜悯之情,也会对社会有无限鄙视和唾骂之感。
种.种的不愉快、种.种的纠结感都聚集到了一齐,一个杯具就从此在历史的记忆里上演,而这个时代就是范进的缩影,无不让人百感交集。
一个饱读诗书的热血青年早已逝去书香年华,但读书的身影依旧,他,就是范进。
从未放弃的他每次都参加科举,始终还是被残酷的现实社会抨到了自身的潜力。
没错,在当时的社会,单凭潜力是在没有说服力的,那些养尊处优的“谦谦君子”到成了“贤士”。
然而,像范进这样的寒门子弟只能用时间的无情铸就坚强的自我。
岳父的一再凌辱,街坊的一再哄笑,妻子的一再嫌弃,似乎铸造了一个时代的笑料,他的人生漫长而凄凉。
家里的柴米油盐早已空空,走进走出只剩下那满屋的尘土飞扬,家,就只是一个空荡荡的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范进中举》有感
《范进中举》这篇文章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编写的,文章选自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儒林外史》是一部以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为中心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范进中举》这个故事是《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
主人公范进是个士人,他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又一直不停地应试,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
本文写他接着参加乡试又中了举人一事,文中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这个士人的丑恶灵魂,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
在文章中,范进中举前后乡民对他的态度,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范进中举前,范进去应乡试,家里人饿了两三天,也没有人过问,出榜那天,他穷得没有米煮饭,也没有人来慷慨相助;范进中举后,人们竭力奉承,唯恐不及:「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了两只鸡来的」,范进被胡屠户一巴掌打晕后,众邻居齐上前替他抹胸口、背心,争先恐后地巴结他。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世态炎凉!
读了文章后,可分析出,范进一生热衷于功名,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苦,但始终把自己的精力于科举考试,虽然屡遭挫败,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后来他打算去应乡试,却被胡屠尸户奚
落,叫他死心,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这足以表现了范进非常热衷于科举考试。
但范进虽然如此之热爱科举考试,却不失几分老实忠厚。
在生活中,范进善良安分孝顺母亲,夫妻和睦,与邻居坊众的关系良好,更不曾因穷人而作出贪鄙、越轨的行为;他中举后没有骄傲自大能保持一向谦厚的品德。
所以我认为范进也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邻居。
但老丈人胡屠夫对范进的态度,使范进变得怯懦麻木。
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后,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说他是「现世宝」、「穷鬼」、「烂忠厚没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诺诺,还说「岳父见教的是」;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充分表现出范进逆来顺受、怯懦麻木的性格。
范进由于热衷科举考试,而变得迂腐无能,只看重书本知识,而不知生活实践,不知道该如何生活: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证明他平日只埋首读书,缺乏谋生技能;邻居告诉他考中了举人,他以为别人骗他,无奈地请人家不要和他开玩笑,以及他喜极发疯的狼狈相,都说明范进迂腐无能。
可看出范进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只是幸亏最后考中了举人,也算是没有白忙活儿一场。
这篇文章中的范进让我联想到了上周学习的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这两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主人公都是生活在封建社
会,都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只注重于书本,而不看重实践,导致了自己没有谋生的技能;但范进最终考中了科举,而孔乙己最后考科举不成,反而搭上了自己的命。
只不过,范进忠厚老实且勤快,而孔乙己好喝懒做以偷东西为生还死要面子活受罪。
并且范进还有家人可以照顾他,但孔乙己只是孤身一人,没有亲人可以依靠,所以孔乙己与范进的结果定然不同,孔乙己注定以悲剧结束。
其实两者都是包含喜剧成分的,只不过孔乙己是以喜衬悲,范进一喜到底。
虽然文章主要意在描写范进,但文中始终令我映象最深刻的人物并不是主人公范进,而是主人公的老丈人胡屠户,胡屠户他庸俗势利,在范进中举前潦倒穷困时,胡屠户辱骂他为「现世宝」、「穷鬼」,说他「尖嘴猴腮」,想中相公是「癞虾蟆想食天鹅肉」;当提到「万贯家私」的张老爷等时,便说是「文曲星」下凡,「一个个方面大耳」。
由此可见,他嫌贫爱富。
并且从他的某些言语来看,胡屠户也是一个凶暴粗鄙的人,他听见范进想借盘费去考乡试,便辱骂范进说「不要失了你的时了」,语气凶暴;又叫范进「撤抛尿」照照自己的样子,骂他「想天鹅屁吃」;提到范进的母亲时,又骂她为「老不死的娘」,综上所述,可看出胡屠户用语粗鄙,不堪入耳。
读了之后,我的感慨莫过于是欣慰,多年考科举,最后终于考中,能不让我欣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