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及习题
生化分离工程实验试题答案

生化分离1.动物脏器DNA提取实验中,加入NaCl-SSC缓冲液的原因?答:①形成等渗液②PH中性,维持DNA稳定③抑制DNA酶活2.动物脏器DNA提取实验中,如何鉴定分析DNA的纯化?答:当A260/A280=1.8→DNA最纯,<1.6混有Pro,>2.0混有RNA, 1.6~1.8→较纯3.DNA提取实验中,加氯仿-异戊醇的作用是什么?震荡离心后,分几层?每一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答:使核蛋白质变性、乳化;分三层;上层为DNA和核蛋白的水层,中层为变性蛋白凝胶,下层为氯仿二异戊醇的有机溶剂层。
4.在DNA提取时,RNP(脱氧核糖核蛋白)是如何去除的?答:用氯仿一异戊醇剧烈震荡10min,使其乳化,然后离心除去变性蛋白。
5.茶叶咖啡因提取实验中,加生石灰的作用?答:①吸水②吸收单宁酸③使提取液受热均匀(热缓冲)6.索氏提取和传统提取有何不同?答:传统提取耗时,效率低。
索氏提取利用溶剂回流、虹吸原理,反复多次纯萃取,减短提取时间,节省材料,效率高。
7.茶叶咖啡因提取的原理是什么?答:利用咖啡因易溶于乙醇,易升华等特点,以95%乙醇作溶剂,通过索氏提取、浓缩、焙炒、升华得到纯化咖啡因。
8.离子交换柱层析实验中,离子交换剂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答:①使离子交换剂充分溶胀②酸碱除杂③把活性离子(反离子)转型为clˉ。
9.离子交换柱层析实验中,TCA和丙酮的作用是什么?答:在PH在3.5±0.2时,TCA:使杂质蛋白变性,多得黏蛋白。
丙酮:沉淀黏蛋白10.离子交换柱层析实验中,加TCA后,为什么要将PH调3.5?答:①TCA变性能力与PH值密切相关;PH↑,TCA变性能力减弱;PH↓,TCA变性能力增强②当PH在3.5时,黏蛋白是最稳定的,卵清蛋白等杂质蛋白不稳定易沉淀,可得到相对较纯的黏蛋白。
11.离子交换柱层析实验中,为什么要维持PBS的PH在6.5?答:黏蛋白的PI值约3.4,小于6.5,蛋白质带负电,又由于大多杂蛋白PI值约为10,不易于转型的离子交换剂交换而被洗脱PH6.5时利用交换剂与蛋白结合程度不同而把它们分离开来,达到纯化的目的。
生物分离工程总结 课后思考题

二、盐析的原理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 水溶液中蛋白质溶解度一般在生理离子强度范围内(0.15-0.2mol/kg) 最大,低于或高于此范围溶解度降低,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 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 蛋白质的盐析行为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立体结构而已,不同蛋白 质β值不同,KS值随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或分子不对称性的增强 而增大,盐析沉淀结构不对称的高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所需的盐浓度较 低,对特定蛋白质影响蛋白质盐析的主要因素有无机盐的种类,浓度, 温度和pH值 盐的种类影响KS值,离子半径小而带电荷较多的阴离子盐析效果好 温度和pH值影响β,在高离子强度溶液中,温度上升,有利于某些蛋白 质失水,因此温度升高,蛋白质溶解度下降 pH值接近蛋白质等电点有利于提高盐析效果 四、常用的有机溶剂沉淀剂有哪些? 丙酮和乙醇 第四章 一、分配定律(分配系数概念)及其应用条件是什么?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溶质在互不混溶的两相中达到平衡系数时,其在两 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分配系数,即 上式应用条件:(1)稀溶液;(2)溶质对溶剂之间的互溶度没有影 响;(3)溶质之间不发生缔合或解离 二、弱电解质在溶剂萃取两相中的分配平衡有何特点,pH值如何影响 弱酸、弱碱的萃取 弱电解质在水相中发生不完全解离,仅仅是游离酸或游离碱在两相产生 分配平衡,而酸根或碱基不能进入有机相,所以萃取达到平衡状态时, 一方面弱电解质在水相中达到解离平衡,另一方面,未解离的游离电解 质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对酸来说,越酸萃取效果越好,对碱来说越 碱效果越好 三、化学萃取及其应用领域 化学萃取是利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溶性复合分 子实现水溶性溶质向有机相的分配,主要用于一些氨基酸和极性较大的 抗生素的萃取
萃取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化分离技术思考题答案解析1-6章

⽣化分离技术思考题答案解析1-6章⽣化分离技术思考题答案解析⽣化分离第⼀章1. 简述⽣化分离技术在⽣物技术中的地位和主要作⽤。
2.⽣化分离技术的主要种类及特点。
种类: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 、沉淀分离(precipitation) 膜过滤(membrane filtration) 层析分离(chromatography)、电泳分离(electrophoresis)、离⼼分离(centrifugation)特点:成分复杂、含量甚微、易变性,破坏、具经验性、均⼀性的相对性3.何谓⽣化分离技术的集成化概念?请举例加以说明。
1) 利⽤已有的和新近开发的⽣化分离技术,将下游过程中的有关单元进⾏有效组合(集成) 2) 或把两种以上的分离技术合成为⼀种更有效的分离技术,达到提⾼产品收率、降低过程能耗和增加⽣产效益的⽬标。
如膜过滤与亲和配基、离⼦交换基团相结合,形成了亲和膜过滤技术、亲和膜⾊谱、离交膜⾊谱;亲和配基和聚合物沉淀作⽤相结合,形成亲和沉淀技术等等。
(P5)4.说明⽣化分离的主要步骤并指出胞内产物和胞外产物的分离纯化流程不同之处。
1选材,来源丰富,含量相对较⾼,杂质尽可能少2.提取:将⽬的物从材料中以溶解状态释放出来,⽅法与存在部位及状态有关。
3.分离纯化:核⼼操作,须据⽬的物的理化性质,⽣物学性质及具体条件定。
4.浓缩、结晶、⼲燥。
5、保存。
整个过程应有快速灵敏准确的分析⽅法来衡量效果(收率、纯度)。
胞内产物需要破壁的过程:需要将⽬的物从胞内转移到外界溶液中,需要细胞提取物破碎、匀浆、离⼼,如果是液体的话,获得提取液,如果是想获得固体⽬的物,就对沉淀进⾏洗涤再获得提取物。
⽣化分离第⼆章1、简要说明常⽤细胞破碎的主要⽅法、原理、特点、适⽤范围及细胞破碎今后的发展⽅向。
答:常⽤的细胞破碎⽅法有:组织捣碎、珠磨法、⾼速匀浆法、挤压法、超声破碎法、酶溶法、化学渗透法、⼲燥法等。
1 组织捣碎,其原理是利⽤机械运动产⽣剪切⼒的作⽤破细胞,利⽤⾼速旋转的叶⽚所产⽣的剪切⼒将组织细胞破碎。
生化分离思考题1

生化分离思考题1第一章1、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答:生物技术的主要目标是生物物质的高效生产,而分离纯化是生物产品工程的重要环节,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下游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物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分离过程成本往往占整个生产过程成本的大部分,决定着整个加工过程的成败。
2、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是什么?答:(1)产品稳定性差。
生物物质的生物活性大多是在生物体内的温和条件下维持并发挥作用的,当遇到高温,pH值的改变以及某些化学药物的存在等周围环境的急剧变化时极不稳定,容易发生活性下降甚至变性失活。
(2)生物产物的原料构成成分复杂。
原料液中常存在与目标分子在结构、构成成分等理化性质上及其相似的分子或异构体,形成用常法难于分离的混合物,有时候需采用多种分离技术和多个分离步骤完成一个目标产物的分离任务。
(3)产品质量要求高。
用作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的生物产物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要求分离纯化过程中必须除去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4)原料液中的目标产物你浓度一般很低,因此,往往需要从庞大体积的原料液中分离纯化目标产物,即需要对原料液进行高度浓缩。
3、生物分离过程的一般流程?答:(1)若目标产物存在于细胞外,将细胞与培养液分离,对上清液粗分离、纯化、脱盐、浓缩、结晶干燥处理后得到成品。
(2)若目标产物存在于细胞内,将细胞与培养液分离开来,利用细胞破碎等方法将目标产物释放到液相中,除去细胞碎片后进行一系列粗分离和纯化操作,脱盐、浓缩、结晶干燥处理后得到成品。
(3)若胞内目标产物是以包含体形式存在的蛋白质,将细胞与培养液分离开来,利用细胞破碎等方法将目标产物释放到液相中,除去细胞碎片后,利用盐酸胍等变性剂溶解包含体,然后进行蛋白质的体外折叠复性,获得具有活性的目标蛋白质,再经过粗分离、纯化、脱盐、浓缩、结晶干燥处理后得到成品。
4、不同生物物质分离提取常用的单元操作?答:菌体:离心过滤、离心沉降、微滤细胞碎片:离心过滤、离心沉降、泡沫分离细胞:离心沉降、泡沫分离、微滤血球:离心沉降蛋白质:超离心、泡沫分离、超滤、透析、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反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疏水性色谱、色谱聚焦、凝胶电泳、等电点聚焦、等速电泳、二维电泳、色谱电泳、溶液结晶、盐析沉淀、等电点沉淀、有机溶剂沉淀核酸:超离心、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离子交换色谱、亲和色谱、疏水性色谱、凝胶电泳、色谱电泳、盐析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糖类:超离心、反渗透、色谱电泳、超滤(用于多糖)抗生素:超滤、有机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液膜萃取、离子交换色谱、溶液结晶水:反渗透、电渗析盐:反渗透、透析、电渗析氨基酸:反渗透、电渗析、有机溶剂萃取、液膜萃取、反胶团萃取、离子交换色谱、等电点聚焦、等速电泳、溶液结晶、等电点沉淀有机酸:电渗析、有机溶剂萃取、液膜萃取、离子交换色谱、溶液结晶香料:超临界流体萃取脂质:超临界流体萃取、反相色谱生物碱:超临界流体萃取甾醇类:反相色谱乙醇:渗透汽化维生素:反相色谱第二章发酵液预处理部分1. 发酵液预处理常用哪些方法?发酵液预处理包括发酵液杂质的去除及改善培养液的性能,发酵液杂质常包括蛋白质,无机盐离子等。
生化分离思考题3

第7章1. 名词解释:分离度,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疏水性作用层析,反相层析,聚焦层析,羟基磷灰石作用层析分离度是色谱分离中用来表达两个洗脱位置的相邻溶质相互分离程度的概念,是两个相邻洗脱峰之间的距离与两个峰宽的代数平均值之比。
凝胶层析又称分子筛过滤、排阻层析等,是利用凝胶过滤介质为固定相,根据料液中溶质相对分子量的差别进行分离的液相层析法。
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是根据荷电溶质与离子交换剂之间静电相互作用里的差别进行溶质分离的洗脱色谱法。
疏水性作用层析是利用表面偶联弱疏水性基团(疏水性配基)的疏水性吸附剂为固定相,根据蛋白质与疏水性吸附剂之间的弱疏水性相互作用的差别进行蛋白质类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的洗脱方法。
反相层析是利用表面非极性的反相介质为固定相,极性为有机溶剂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是根据溶质极性(疏水性)的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洗脱色谱法。
色谱聚焦层析是基于离子交换的原理,根据两性电解质分子间等电点的差别进行分离纯化的洗脱色谱法。
羟基磷灰石(HAP)作用层析是利用HAP的片状晶状颗粒为固定相分离纯化蛋白质,基于Ca2+和PO43-的静电吸附能力的液相层析方法。
2. 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不同,层析法分哪几种类型?(1). 根据流动相相态的不同:气相层析、液相层析、超临界流体层析(2). 根据固定相形状:纸层析、薄板层析、柱层析。
3. 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疏水性作用层析、反相层析、聚焦层析和羟基磷灰石作用层析都采用哪些洗脱剂?采用怎样的洗脱方法?洗脱剂洗脱方法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 1.连续梯度洗脱:洗脱剂的pH或离子强度成梯度连续变化。
2.逐次洗脱法:分次将不同pH与离子强度的溶液加入,使不同成分逐步洗脱疏水性作用层析高浓度盐溶液降低流动相离子强度的线性梯度洗脱法或阶段洗脱法,需适宜的配基修饰密度。
采用降低极性法反相层析极性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或其水溶液聚焦层析多元缓冲溶液首先用高pH溶液平衡,然后用多元缓冲液进行洗脱,多元缓冲液pH呈梯度下降。
生物分离工程部分习题和答案

2 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答:生物技术的主要目标产物是生物物质的高效生产,而分离纯化是生物产品工程的重要环节,而且分离工程的质量往往决定整个生物加工过程的成败,因此,生物分离纯化过程在生物技术中极为重要。
3 分离效率评价的主要标准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ppt)答:根据分离目的的不同,评价分离效率主要有3个标准:以浓缩为目的:目标产物浓缩程度(浓缩率m)以纯度为目的:目标产物最终纯度(分离因子a)以收率为目的:产品收得率(%)5 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必须考虑哪些问题方能确保我们所设计的工艺过程最为经济、可靠?(ppt)答:<1>、目标产物性质及其共存杂质的特性 <2>、充分考虑目标产物商业价值<3>、考虑生物加工过程自身规模 <4>、采用步骤次序相对合理<5>、尽可能采用最少步骤 <6>、产品稳定性与物性<7>、产品规格与型式 <8>、生产过程中废水等排放6 下游加工过程的发展趋势有哪些方面?(ppt)答: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第二章发酵液预处理一解释名词凝聚剂:让不稳定的胶体微粒(或者凝结过程中形成的微粒)聚合在一起形成集合体的过程中所投加的试剂的统称。
过滤:利用多孔介质(如滤布、微孔膜、致密膜)截流悬浮液中的固体粒子,进行液固分离的过程。
离心:在离心力作用下,利用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密度差达到沉降分离目的。
细胞破碎:利用外力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括目的产物成分释放出来的技术包含体:指细胞或细菌中高表达的蛋白质(也可以汇同其他细胞成分)聚集而成的不溶性颗粒。
二简答题1 为什么要进行发酵液的预处理?常用处理方法有哪几种?答:提高过滤速度与过滤质量改变发酵液性质(黏度↓、颗粒 、颗粒稳定性↓) 去除部分杂质使产物转入到易处理的相中(通常是液相)方法:加热、调节、pH、凝聚、絮凝2 凝集与絮凝过程有何区别?如何将两者结合使用?常用的絮凝剂有哪些?答:凝集:在中性盐作用下,由于双电层排斥电位降低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内容?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分离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一般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用加热、调PH、凝聚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提取),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精制),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特点: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谢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分、无机盐等;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变质、易失活、易变性,对温度、pH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张力等非常敏感;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一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唯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能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
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
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50%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总成本的40~80%;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70~90%。
显然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提高经济效益或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4、生物技术下游工程与上游工程之间是否有联系?它们之间有联系.①生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上游工程和下游工程要相互配合,为了利于目的产物的分离与纯化,上游的工艺设计应尽量为下游的分离纯化创造条件,例如,对于发酵工程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液体培养基,不用酵母膏、玉米浆等有色物质为原料,会使下游加工工程更方便、经济;②通常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与下游工程相耦合。
发酵-分离耦合过程的优点是可以解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效应,同时简化产物提取过程,缩短生产周期,收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生化分离实验思考题

生化分离实验思考题(仅供参考)1. 为什么可以采用乙醇或自来水提取栀子黄色素?栀子黄色素的乙醇提取和水提取工艺的异同点如何?答:①栀子黄色素的主要成分是类胡萝卜素的藏花素和藏花酸,还含有环烯谜萜苷类的栀子苷以及黄酮、绿原酸、葬花素和葬花酸是少有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其中葬花素、葬花酸及栀子苷均是水溶性的极性分子,实验证明栀子黄色素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性很高,所以可以采取乙醇和水浸泡的办法来提取色素。
②水浸取法浸取的栀子黄色素杂质多,浓缩时粘度大、难过滤、纯度低、色泽差。
水-乙醇浸取温度提高有利于浸取率的提高,但受水-乙醇体系共沸点限制,栀子黄色素热不稳定,因此,温度过高反而降低浸取率和纯度,一般50~60℃为宜。
2. 要提高栀子黄色素的色价或纯度,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改进措施。
答: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率与树脂的表面极性、比表面积、孔径等有关。
可以通过静态吸附与解析实验、动态吸附实验等筛选出吸附容量最大、树脂的再生能力越强、选择性最佳的树脂来精制色素,提高栀子黄色素的色价或纯度。
可采用空隙较小些的树脂,比如凝胶树脂和离子交换树脂,可提高栀子黄色素的纯度,但经济上不合算,故只供研究用;可通过降低提取转速而增加其提取时间;可采用冷冻干燥技术;提取前先浸提和浓缩,在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课提高提纯效率;如果要得到色价更高的栀子黄色素,我们可以适当提高洗脱杂质的乙醇浓度,但这样是要以损失产率为代价的,只要洗脱杂质用的乙醇浓度不要太大,产率也不会降得很多。
3. 栀子黄色素为什么要避光保存?答:由于分子中存在多个共轭双键,栀子黄色素对光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但暗处理对色素的影响较小,所以栀子黄色素要避光保存。
4. 栀子黄色素在保藏或使用过程发生褪色或绿变,该如何解决?答:藏花酸、藏花素分子本身含有多个不饱和共轭双键,易受亲电试剂破坏,逐渐变为饱和烃,色素吸收峰向紫外区飘逸,即发生褪色,可以通过添加色素稳定剂(如EDTA二钠),避免与金属离子接触,调整色素所在体系的酸碱度等方向课有效防止褪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及习题第一章绪论1、何为生化分离工程bioseparation engineering/下游加工过程, biotechnology?其主要研究那些内容?2、生化分离技术依据的分离原理有哪些?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其包括那几种主要分离方法?4、何为传质分离过程?5、简述生化分离工程的发展趋势。
6、亲和技术目前已衍生出那些子代分离技术?7、生化反应与生化分离耦合技术有那些特点?8、为何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9、生物产品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过程有何不同?10、设计生物产品的分离工艺应考虑哪些因素?11、初步纯化与高度纯化分离效果有何不同?12、如何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热原质?13、生物分离为何主张采用集成化技术?14、若每一步纯化产物得率为90%,共6步纯化得到符合要求产品,其总收率是多少?第二章预处理与固-液分离法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2、何谓絮凝?何谓凝聚?各自作用机理是什么?3、絮凝剂可分为那三种?有那些因素影响絮凝过程?4、在生化工业中常用的过滤方式那两种?各自有何特点?5、离心分离分那两大类?各自有何特点及用途?常用离心法有那几种?6、何谓密度梯度离心?其工作原理是什么?7、如何使用助滤剂?8、错流微滤与传统过滤相比有何优点?第三章细胞破碎法1、细菌细胞壁与真菌(酵母)细胞壁在组成上有何区别?2、细胞破碎主要有那几种方法?3、机械法细胞破碎方法非机械破碎方法相比有何特点?4、何谓脂溶破碎法?其原理是什么?包括那几种?5、酶法细胞破碎常用那几种酶类?6、包涵体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使重组蛋白复性?7、如何测定细胞破碎程度?第四章沉淀法1.理解概念:盐溶,盐析2.常用的沉淀法有哪几种?3.生产中常用的盐析剂有哪些?其选择依据是什么?4.何谓分步盐析沉淀?5.有机沉淀法与盐析沉淀法相比有何优缺点?第五章溶剂萃取法1、何谓溶剂萃取?其分配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2、在溶剂萃取过程中pH值是如何影响弱电解质的提取?3、何谓乳化液?乳化液稳定的条件是什么?常用去乳化方法有那些?4、在发酵工业中,去乳化有何实际意义?5、理解概念:HLB,分配系数,分离因子,介电常数,带溶剂6、生物物质的萃取与传统的萃取相比有哪些不同点?7、pH 对弱电解质的萃取效率有何影响?8、发酵液乳化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对分离纯化产生何影响? 如何有效消除乳化现象?9、什么叫超临界流体?10、为何在临界区附近,稍微改变流体的压力和温度,都会引起流体密度的大副变化?11、要提高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效率,可以考虑哪些方面?12、名词解释:胶束/反胶束13、影响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因素有哪些?第六章双水相萃取1、何谓双水相萃取?2、双水相体系可分为那几类?目前常用的体系有那两种?3、为什么说双水相萃取适用于生物活性大分子物质分离?4、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有那些?当电解质存在,PH是如何影响双水相萃取的?5、用双水相萃取细胞破碎(匀浆)液时,一般是把目标产物分布在上相,而细胞碎片、杂蛋白等杂质分布在下相,为什么?6、何谓双水相亲和萃取?第七章膜分离法1、何谓膜分离?主要有那几种膜分离方法?2、膜在结构上可分为那几种?膜材料主要用什么?3、膜组件在形式上有那几种?各自有何优缺点?4、为何说非对称性膜的发明为膜分离走向工业化奠定了基础?5、简述微滤、超滤膜、反渗透膜在膜材料、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异同点6、膜分离的表征参数有那些?何谓膜截留分子量?7、何谓浓差极化现象?它是如何影响膜分离的?减少浓差极化现象的措施?8、膜的清洗及保存方法有那几种?9、膜分离设备按膜组件形式可分为几种?相比较的优缺点?10、反渗透与超滤在分离机理上有何区别?11、超滤、反渗透膜分离主要有那些方面应用?12、比较膜分离技术与亲和层析技术的特点13、亲和剂由哪几部分组成?14、简述亲和膜分离的过程?15、液膜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自的功能是什么?17、影响液膜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第八章吸附法1、吸附作用机理是什么?2、吸附法有几种?各自有何特点?3、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与活性炭吸附剂相比有何优缺点?4、影响吸附过程的因素有那些?5、何谓穿透曲线?6、膨胀床吸附的特点是什么?第九章离子交换法1、何谓离子交换法?一般可分为那几种?2、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组成?按活性基团不同可分为那几大类?3、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法则是什么?4、离子交换树脂有那些理化性能指标?5、何谓真密度、湿真密度?6、大孔径离子交换树脂有那些特点?7、pH值是如何影响离子交换分离的?8、普通型离子交换树脂为何不能用来分离提取蛋白质分子?9、各类离子交换树脂的洗涤、再生条件是什么?10、软水、去离子水的制备工艺路线?11、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离子交换剂是如何选择的?12、理解概念:交换容量,工作交换容量,膨胀度,湿真密度,交联度13、为何阴树脂交换容量用动态法测定而阳树脂用静态法测定?第十章色层分离1、何谓色层分离法?可分为那几大类?2、何谓保留值、分配容量K、分离度?3、色层图中分离度有那几种表示方法?4、层析剂有那几种?各自有何特点?5、何谓亲和色层分离法?亲和力的本质是什么?亲和色层中常用的亲和关系有那几种?6、何谓疏水作用层析?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7、柱层析法与固定床吸附法有何异同点?8、苯硼酸亲和介质用于分离哪些目标物?原理是什么?9、凝胶层析分离机理是什么?10、亲和层析的机理是什么?11、配基偶联后残留电荷对分离有何影响?如何消除?12、小分子配基为何需插入手臂?13、何谓色层分离法?可分为那几大类?14、简述柱层析系统的工艺流程。
15、柱层析法与固定床吸附法有何异同点?16、层析柱洗脱方式有哪几种?17、羟基磷灰石,疏水层析,金属螯合层析以及共价层析的原理是什么?18、理解概念:电泳迁移率,电渗,电泳,SDS-PAGE ,双向电泳,等电聚焦电泳。
19、不连续电泳与连续电泳有何区别?2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在SDS-聚丙烯酰胺电泳中起什么作用?第十一章结晶1、结晶的过程可分为几步?2、何谓过饱和度?饱和度形成有那几种方法?3、影响晶体的大小、形状和纯度有那些因素?4、结晶法与沉淀法相比较有何区别?综合题1、已知某一氨基酸G是一酸性氨基酸,水溶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pI=6.2,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现有此氨基酸G发酵液,请用所学过的各种生化分离方法,设计一条最佳生产工艺路线,最终得到此氨基酸G的晶体。
并详细写明各步骤的操作条件。
2、已知某一酶E是能专一性地催化底物M,主要存在于大肠杆菌内,其分子量一般为8万左右,等电点PI=8.2,稳定pH范围为7.0—9.0。
现有一批含此酶的大肠杆菌发酵液,请用所学过的各种生化分离方法,设计一条最佳生产工艺路线,最终得到一层析纯酶E冻干粉。
并详细写明各步骤的操作条件。
1.名词解释题1)介电常数2)液膜3)反胶束4)胶束5)超临界流体6)膜的截留分子量7)电渗8)絮凝9)凝聚10)吸附等温线11)分配系数12)各向异性膜13)双水相萃取14)盐析15)包涵体16)超离心法17)Bioseparation Engineering/Downstream Processing18)细胞破碎19)膜分离20)浓差极化21)离子交换层析22)大网格吸附剂23)SDS-PAGE24)亲和层析)25)晶核26)冷冻干燥27)凝胶层析2.辨别正误1)发酵产品生产中,分离和精制过程所需的费用占生产成本的很小部分。
2)酶工程和微生物工程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
3)目前国内工业上金霉素发酵生产的发酵液是复杂的牛顿性流体,滤饼具有可压缩性。
4)发酵液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调PH值,加热和添加凝聚剂。
5)西索霉素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除去高价无机离子和水溶性蛋白质。
6)甲壳素能应用于发酵液的澄清处理是由于架桥作用。
7)硫酸锌能应用于发酵液的预处理是基于双电层排斥电位的降低。
8)对微生物发酵液,高价阳离子可使电动电位降低。
9)啤酒酵母破碎提取醇脱氢酶时,其主要阻力来自于多糖的交联程度和壁厚。
10)提取的主要依据是在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的差异。
11)乙醇能沉淀蛋白质是由于降低了水化程度和盐析效应的结果。
12)Ks盐析仅与蛋白质溶液离子强度有关,常用于蛋白质粗品的分级沉淀。
13)盐析仅与蛋白质溶液PH和温度有关,常用于蛋白质的纯化。
14)洗涤剂的HLB值一般小于5。
15)在抗生素发酵中水溶性蛋白质是引起发酵液乳化的主要原因.乳状液常为W/O型。
16)溶剂萃取法生产中成药常遇到的困难是分配系数较低。
17)溶剂萃取时,β越小表明分离效果越好。
18)聚合物和硫酸钠能形成两相是由于盐析作用引起的。
19)PEG-硫酸钠水溶液能用于庆大霉素的提取。
20)UF操作最可能遇到的障碍是水通透量较低。
21)膜分离时,当δ=1时,表示溶质能自由透过膜。
22)UF过程可采用毛细管流动模型说明。
23)RO和NF过程一般采用扩散-溶解模型说明24)用110*4树脂离交提取西索霉素时,PH值应小于5.0。
25)凝胶过滤只能应用于脱盐,不能用于分子量的测定。
26)凝胶电泳中生物小分子运动速度更快。
27)凝胶电泳和凝胶过滤的机理是一样的。
28)在蛋白质提取时常用改变pH值的梯度洗脱法。
29)改变PH 的洗脱一般采用逐次洗脱法。
30)纤维素类离子交换剂能用于蛋白质的提取是由于其骨架具有亲水性。
31)纸层析是一种分配层析。
32)sephadex G-15表示水滞留量为1.5克/克干胶。
33)生产味精时,过饱和度仅对晶体生长有贡献。
34)卡那霉素晶体的生产可以采用添加一定浓度的甲醇来沉淀浓缩液中的卡那霉素。
35)纳米膜含有负电荷亲水基团,能截留无机盐。
36)凝胶过滤层析可以将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小分子物质先流出层析柱。
37)冷冻干燥一般在-20℃—-30℃下进行,干燥过程中可以加入甘油、蔗糖等作为保护剂。
38)在饱和浓度下,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39)灌注层析分离中,生物大分子主要靠分离介质的贯穿孔和扩散孔来加大流速,提高分辨率,增大柱容量。
40)在高盐浓度下蛋白质被吸附到疏水层析剂上,在低盐浓度下蛋白质解吸。
41)反相层析的固定相和流动相都含有高极性基团,可用来分离生物物质。
42)与亲和原理相结合的分离生物物质的方法一般都要活化载体制备亲和剂。
43)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属于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间的吸引力属于诱导力,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间的吸引力属于定向力。
44)离心沉降过程中,粒子的沉降速度仅与液体性质及粒子本身特性有关。
3.选择题1)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产生():A 定向力B 诱导力C 色散力D 氢键2)能截留有机小分子物质而透过无机盐的是():A 微滤膜B 超滤膜C 反渗透膜D 纳米膜3)依据分子电离性质(带电性)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是():A 疏水层析B 共价层析C 金属螯合层析D 离子交换法4)关于交联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在离子交换树脂的命名中,可以不写出其交联度值B 交联度高,表明合成离子交换树脂所用的交联剂二乙烯苯含量高C 交联度越高,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的孔径也越大D 高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可以用来分离生物大分子物质5)除去注射药品中的热源物质,常用():A 凝胶过滤层析B 电泳C 离心D 亲和层析6)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过滤效率():A 降低操作时流体的压力降B 降低床层的厚度C 加热,降低流体的黏度D 在预分离流体中加入惰性助滤剂7)离心过程中,下面正确的是():A 小颗粒物质比大颗粒物质先沉淀B 离心速度越高,颗粒越易沉淀C 料液黏度越大,颗粒越易沉淀D 颗粒的沉降速度只与颗粒本身的密度有关,而与流体的密度无关8)对于反胶束萃取蛋白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表面活性剂的HLB变小,形成的反胶束的半径也小B 加入助溶剂,可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萃取带正电荷的蛋白质C 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越好D 增大溶液离子强度,可提高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能力9)双水相萃取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两相在靠近临界点处的密度差较小,不易发生两相分离B 增加聚合物和盐的浓度,系线长度增大,双水相间组成差别也越大,可以增大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C 大分子物质表面自由能大,分配系数大,利于用双水相萃取来分离D 双水相中,随聚合物分子量增大,蛋白质的分配系数也增大10)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 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质的溶解度与流体的密度成正比B 在超临界流体中,改变操作压力和温度,流体的密度不会发生变化C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低黏度,高扩散系数,适于分离沸点或热敏性物质的流体D 要在40℃下萃取菲,在C2H4(临界温度9.4℃)、CO2(临界温度31.2℃)和NO(临界温度36.6℃)中,NO作为萃取菲的溶剂较合适11)不能形成过饱和溶液的是():A 冷却B 蒸发溶剂C 加入另一种溶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D 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产生溶解度增加的新物质12)进行疏水吸附层析时,以下哪种条件比较合理():A 在有机溶剂存在时上柱,低盐溶液洗脱B 在有机溶剂存在时上柱,高盐溶液洗脱C 高盐溶液上柱,按低盐,水和有机溶剂顺序洗脱D 低盐缓冲液上柱,低盐洗脱13)下面不是依据分子形状和大小进行生物物质分离的方法是():A 超速离心B 膜分离C 凝胶过滤层析D 盐析14)亲和层析中,不正确的是():A 小分子配基需通过手臂与载体相连B 载体经CNBr活化后才能与配基相连C 配基与待分离物质结合后不能分开D可选用抑制剂作为待分离酶的配基15)SDS-PAGE中,不正确的是():A 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都呈椭圆形B 依据蛋白质的pI不同将蛋白质分开C 可以测定蛋白质分子量D 所有蛋白质都带负电荷16)关于表面活性物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水溶性蛋白质是一种B 其HLB越大,亲水性越强C 发酵液中的乳化现象与其有关,乳状液常为W/O型D17)操作压力最大的是:A 超滤B 微滤C 反渗透D 纳米过滤18)膜分离过程中涉及相变的是:A 超滤B 渗透蒸发C 亲和膜过滤D 反渗透19)不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分离方法是:A 反胶束萃取B 液膜分离C 泡沫分离D 双水相萃取20)能制备超纯水的是:A 超滤B 微滤C 反渗透D 纳米过滤21)能分离细胞器的是:A 密度梯度超速离心B 差速高速离心C 等密度常速离心D 平衡等密度梯度中速离心22)对于喷雾干燥,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产品不易被微生物污染B 干燥时间超过1分钟C 适合干燥热不稳定性产品 D 干燥温度超过100℃23)含有-SH基的蛋白质用以下哪种方法分离效果最好?A 共价色层B 金属螯合色层C 离子交换色层D 疏水色层24)不是利用物质等电点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是:A 等电聚焦电泳B 聚焦色层分离法C 沉淀D 纳米膜25)依据物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电泳方法是:A 等速电泳B 等电聚焦电泳C SDS-PAGED 免疫电泳26)电场溶液pH为8.5,电泳过程中下列中哪个蛋白质迁移速度最快:A pI=2.33B pI=4.07C pI=7.18D pI=9.124.填空题1)发酵液预处理常用方法有_,_,_和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