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学派的兴起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

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第五章边际效用学派一、概述二、奥地利学派三、英国的边际学派四、洛桑学派一、概述1、边际革命的产生2、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3、边际效用学派概况一、边际革命的产生•19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的威廉·杰文斯、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和法国的莱昂·瓦尔拉斯各自独立又几乎同时发表了三部具有相同理论倾向的著作(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1871年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原理》,英国的威廉·斯但利·杰文斯在同一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理论》,法国的里昂·瓦尔拉斯在1873年拿出了自己的《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

这标志着创建以心理分析和边际分析为主要特征的边际效用学派的诞生。

•他们的理论和方法极大地改变了古典经济学以来的价值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开辟了道路。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把这次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大变动叫做“边际革命”。

所谓“革命”,不外指两方面的变化:一是指经济学的研究从强调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强调消费、需求和效用;二是指为引进高等数学这一分析工具——微积分学打开了大门,从此开始了近代经济分析的新时代。

•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也有一定的基础。

早在18世纪就出现了边际主义经济学的思想萌芽,19世纪前半期出现了边际效用论的一批先驱者,他们都为边际效用学派的产生提出了思想来源。

19世纪数学、生物学及物理学的辉煌发展,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不少新的启示,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出现的新现象为边际分析提供了广阔的客观经济条件。

2、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尔本(1640—1698)是近代较早论述商品价值由效用决定的经济学家。

他在《贸易概论》(1690)一书中讲到,一切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它们的效用,而商品的效用在于满足人的需要或欲望。

•意大利经济家费迪南多·加里安尼(1728—1787)于1751年发表的《货币论》一书中较早地把效用同稀少性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边际效用分析打开了道路。

边际效用和学派

边际效用和学派

06
结论
对边际学派的评价
贡献
边际学派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强调了个人选择和经济行为的重要性, 为现代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缺陷
边际学派的理论假设过于简化,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复杂因素,如市场失灵、信息不 对称等。此外,边际学派过于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忽略了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
实证研究
随着大数据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未 来的经济学研究将更加注重实证分析, 以检验理论模型的预测和解释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而边际学派则认为消费者偏好和边际效用 决定市场价格。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边际学派则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以实 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与凯恩斯学派的比较
1
凯恩斯学派强调总需求对经济的影响,主张通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 的稳定增长。
企业决策者可以利用边际学派 的理论,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以最大化销售额和利润。
个人消费行为中的应用
01
02
03
个人消费者可以利用边际学派的 理论,评估不同消费品的边际效 用和边际成本,选择最符合自己 需求的消费品。
个人消费者可以通过边际分析, 确定最优的储蓄和投资方案,以 最大化个人财富。
个人消费者可以利用边际学派的 理论,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以 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就感。
边际学派则更注重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政府干预可能会干扰市场机 制的正常运行。
新古典综合学派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而边际学派则更关注个体决策和消费选择 对经济的影响。
05
边际学派的实践应用

边际学派的经济学说

边际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十章 边际学派的经济学说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一、边际主义的产生及主要先驱 二、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 三、杰文斯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四、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
202X
一、边际主义的产生及主要先驱
边际主义概述
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边际主义,是西方经济学说的一个重要变化,被称为“边际革命”
边际主义经济理论一般认为是由三个不同国家的学者在同一时间中,各自独立创建起来的
关于价值起源的解释
瓦尔拉斯认为价值来源于稀少性——“最后欲望被满足的程度”
瓦尔拉斯被认为最早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瓦尔拉斯均衡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
瓦尔拉斯与杰文斯价格决定理论的区别
2、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1
帕累托(1848~1923),意大利经济学家,1893年接替瓦尔拉斯在洛桑大学任教,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为瓦尔拉斯理论体系培育了一大批欧美各国的信徒,形成一个独立的洛桑学派
杰文斯的效用价值论
杰文斯的交换方程
杰文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杰文斯的经济理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这主要受到马歇声名的掩盖,在英国一直把他列为统计学家;另一个原因,杰文斯没有充分时间对其理论进行整理, 也无亲授学生继续其研究。直到20世纪30年代边际分析盛行,才得到高度评价
四、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
数学的发展,数学与经济学的融合
3、边际主义的先驱
边际效用概念早在18世纪就已出现,如意大利的加里安尼(1728~1787),法国启蒙学者孔狄亚克(1715~1780),萨伊,李嘉图,西尼尔等等,都提出了边际效用的概念
边际效用论的直接先驱者是德国的戈森(1810~1858),他在《论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人类行为的规范》1854一书中,提出了两个规律——戈森定律

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体系演变过程

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体系演变过程

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体系演变过程
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体系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学派的演变。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演变过程:
1、古典经济学(18世纪末- 19世纪初):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和劳动价值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2、边际革命(19世纪末):
边际效用理论的出现,由威廉·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和列昂·瓦尔拉斯(Léon Walras)等人提出。

这一理论强调个体对最后一单位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

3、新古典主义经济学(20世纪初- 20世纪中叶):
马歇尔经济学派(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将边际效用理论与供求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供求均衡理论。

该理论强调市场的均衡和价格的决定。

4、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世纪中叶):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了对传统经济学的批评,并提出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

5、新兴经济学派:
新古典主义合成派:将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相结合,形成了新古典合成派。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包括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行为经济学: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和偏差,强调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对经济学的贡献。

边际效用学派简介

边际效用学派简介

边际效用学派简介——经济学流派介绍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学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是在19世纪70年代初,作为传统经济学的对立面出现的。

它的奠基者是三位几乎同时各自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经济学家: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

杰文斯在1871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提出了“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门格尔在同年出版的《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物品价值取决于该物品所提供的各种欲望满足中最不重要的欲望满足对人的福利所具有的意义。

瓦尔拉斯则在《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中提出了“稀少性”价值论。

他们以不同的术语和不尽相同的方法,论证了同一个思想:商品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后的亦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

1884年,维塞尔在其《经济价值的起源及主要规律》一书中把这个效用称为“边际效用”。

此后,边际效用概念即被沿用。

边际效用学派在十九世纪80~90年代得到很大发展。

一方面,边际效用价值论本身愈益完备和系统化;另一方面,边际效用原理又被扩大和引伸到分配领域,实现了边际效用理论的普遍化。

就研究方法而论,逐渐形成两大支流,一支着重以心理分析方法建立理论体系,另一支则强调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表述和论证。

前者以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的继承人维塞尔和柏姆•巴维克,以及美国的克拉克为代表,后者以瑞士洛桑学派奠基人瓦尔拉斯,及其直接继承者帕累托为代表。

边际效用学派在方法论上以反对德国历史学派相标榜,主张抽象演绎法。

他们把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归结为人的无限欲望和数量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关系,把人的欲望及其满足作为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

他们把社会看作个人的机械总和,认为孤独的个体经济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的缩影。

他们又认为个人的欲望决定人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而个人行为的最高原则是追求最大限度效用,即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欲望满足。

这样,鲁宾逊式的孤立个体为追求个人欲望满足,而适当地处理同周围有限资源的关系时的主观心理活动,以及这种心理活动所支配的行为,就成为该学派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学论证的依据和典型模式。

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
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 边际——“额外的”、“追加”,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
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也就是指变化。
• 实质上,边际分析法就是分析自变量变动一单位,因变量会变动多少。
两个概念
• 边际成本 MC——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引起的成本增量。比如当
• 公式:边际值=△f(x)/△X
其中,X代表投入,f(x)代表产出,表现为X的函数;△表示变量。
假设基数X处在变化中,那么,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这个单位所引 起的产出的增量是变化的。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是 指 在一定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下,当开始增加
消费量时,边际效用会增加,即总效用增加幅度大,但累积到相当消
在《纯粹政治经济 1884年在其《经 学纲要》中提出了 济价值的起源及主 “稀少性”价值论。要规律》一书中把 这个效用称为“边 际效用”。
边际分析法的起源
3、奥地利学派概述
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门格尔、维塞尔、庞巴维克,他 们都是奥地利人。
弗里德里 希.维塞尔, 门格尔的 门徒
门格尔 (创始 人)
TR为ONEM面积,TC为OGKM面
积 ,利润(亏损)为NGKE面积。 即在OM产量时实现亏损最少。 只有当MR=MC,并且MR曲线与 MC曲线交点向上引垂线通过AC
曲线的最低点时,实现亏损最少。
边际分析法分的应用
3 、市场处于供求平衡,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 MR=MC ,并且 MR=AR= AC , MR 曲线与 AC曲线相切, MC曲线通过MR曲线与AC曲线的切点 时的产量 (OM) 。实现了不亏不盈(即利润最大化),如左下图:

第九章 边际效用学派(二

第九章  边际效用学派(二
洛桑学派:瓦尔拉斯长期在瑞士洛桑大 学任教,1893年帕累托继承瓦尔拉斯在 洛桑大学的经济学讲座,因此,瓦尔拉 斯和帕累托代表的学派又被称为数理学 派中的洛桑学派。
2.瓦尔拉斯的效用价值理论
莱昂·瓦尔拉斯(1834—1910)是法国经 济学家、边际效用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 数理学中洛桑学派的创始人。
3)效用应分为总效用和效用程度,总效 用是物品所能满足的欲望总量,效用程 度则是物品某一单位所满足的欲望强度。
4)物品的各种效用程度中,“最后效用 程度”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商品的最后 效用程度决定了商品的价值。
2.埃奇沃思的契约曲线
弗朗西斯·伊亚德罗·埃奇沃思(1845—1 926)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出生于爱尔兰, 后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毕业后先后在伦敦 皇家学院、牛津大学讲授逻辑学和政治经 济学。
1.杰文思的“最后 效用程度”价值论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 35—1882)是英国经济 学家、边际学派创始人 之一,也是数理经济学 的早期代表之一。
杰文斯1835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一个制 铁机械师家庭,1851年入伦敦大学学习, 后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工作。1859年返回 伦敦大学继续学习,1862年获得硕士学 位。从1863年起,他先后在曼彻斯特欧 文斯学院、伦敦大学任教。1872年当选 为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他的主要经济 学著作是《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
他的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讲义》 (1896—1897)、《社会主义体系》(1 902)、《政治经济学教程》(1906)。
帕累托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建立 了以无差异曲线为基础的序数效用分析 理论。
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在经济观点上,帕累托继承和修正了瓦尔 拉斯等人的边际效用论观点。

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
11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哈耶克
• 自由主义思想;货币和经济周期的理论;1974年 诺奖。
柯兹纳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复兴的最重要的人物;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对以前未被认识到的机会的敏 感机警。正是在企业家追求利润的活动中,才能生 成市场参与者协调计划所必需的知识。
罗斯巴德
• “无政府资本主义”的创造者。
经济学研究中究竟应该使用“抽象演绎法”还是“历史归纳法”。 ➢ 德国历史学派: • 经济是一门后验哲学,即知识是由历史经验总结而得出的。 • 研究方法上,德国历史学派使用的是实证分析,主张以物理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学,
以经验来指导经济学研究。
➢ 奥地利经济学派: • 经济是一门先验哲学,即所谓知识是独立于历史经验而存在的。 • 研究方法上,奥地利经济学使用的是逻辑分析,坚持定性研究,而非研究数量关系。
• 杰文斯(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出:“不断的思考和研究使我得出有些新奇的观 点,即价值完全取决于效用。流行的观点认为劳动是价值的起源,而不是效用;有些人 其至明确地声称劳动是价值的原因。”
• 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指出价值由最不重要的用途决定; • 瓦尔拉斯(法)的《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指出价值由最后欲望满足的程度决定。
10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门格尔 • 个人主观心理→用主观的效用取代生产的客
观成本→主观价值理论 • 批评历史学派方法论,阐述奥地利学派方法
论。 维塞尔 • 边际效用、机会成本概念; 强调主观性; 庞巴维克 • 资本和利息理论 米塞斯 • 货币和经济周期理论 • 人的行为→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发扬 • 认识论等哲学
从思想史上来看,奥地利经济学派曾经历了三期发展: • 从门格尔《经济学原理》1871年的发表,到庞巴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因斯布鲁克大学的教授
• 受命于财政部 维也纳大学的正教授
特殊的殊荣:第一个被印在 货币上的经济学家
回击马克思的人
• 把利息视为等待的成本
资本家作为风险承担者 非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论 经济增长的关键:储蓄
总结
它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古典模型从马克思和社会主 义者毁灭性的批判中解救出来。通过他们的最终需求、主观价值、 边际效用和资本理论,奥地利学派给作为完美的制度资本主义赋 予了新的知性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复活了增长的古典模 型。
• 回击了社会主义理论
代表人物
• 杰文斯 • 门格尔 庞巴维克 瓦尔拉斯
门格尔生平
• 良好的身世 • 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和政治学
• 经济记者
• 33岁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教授
• 皇太子的家庭教师
门格尔的主要思想
• 生产的结构 • 归属理论
• 边际原理
• 内在的价值
庞巴维克生平
• 良好的家庭环境
主要信条
• 1.集中关注边际
2.理性经济行为 3.强调微观经济 4.使用抽象、演绎的方法 5.强调完全竞争
6.需求导向的价格理论
7.强调主观效用 8.均衡方法 9、将土地与资本品合并 10.最小政府干预
边际学派诞生在当时社会的意义
• 生产和分配再一次联系起来
• 边际理论解决了价值悖论 • 首次将主观价值判断与经济学相结合
谢 谢
边际学派的兴起
边际学派诞生的背景
理论经济学的发展陷入停滞 现行经济学无法解释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 •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边际革命
• 1862年杰文斯做了关于他的基本思想的演讲
• 1871年门格尔发表了他的《国民经济学原理》 同年杰文斯பைடு நூலகம்表了《政治经济学理论》
在1874年和1877年,瓦尔拉斯发表了他的《存 粹经济学要义》的两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