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边际革命和边际效用学派

合集下载

【精品】高硕考研——边际效用学派及其起源

【精品】高硕考研——边际效用学派及其起源

边际效用学派及其起源边际效用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创建、发展、宣扬边际效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的其他经济理论的为数众多的人物和学派的统称。

它以不同于以前传统经济学的面目出现,但很快得到传播,并成为后来正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1)理论渊源。

效用价值的思想,在近代大致与劳动价值思想同时出现。

17世纪英国的巴尔本就认为商品价值是由效用决定的。

18世纪中叶,瑞士数学家伯努里提出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的思想。

意大利著名思想家加利安尼于1750年提出了效用和稀缺性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原理,为边际分析开了先河。

不过,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30年代,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古典经济学占支配地位,效用价值论仅缓慢发展。

19世纪30年代以后,古典经济学的衰落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刺激。

英国的劳埃德被认为是明确以边际效用来说明价值决定的第一人。

爱尔兰的朗菲尔德提出了边际成本和边际需求概念。

法国古尔诺较多使用了边际分析方法,并且是数理经济学的鼻祖。

德国屠能也使用了边际分析方法,并对马歇尔产生重大影响。

戈森被视为边际效用学派的直接奠基人。

他在1854年发表的《人类关系法则及人类行为规范》中提出了戈森定律,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效用最大化规律,奠定了边际效用学派的基础。

(2)产生和发展。

19世纪70年代,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拉斯几乎同时而又彼此独立地系统阐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思想,为边际效用学派奠定了基础。

19世纪80年代以后,边际效用学派进入发展时期。

主要表现在:①威克塞尔和庞巴维克使边际效用价值论进一步通俗化和系统化。

②帕累托等人把基数效用论转变为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在经济学中得到应用。

③威克塞尔等对边际主义学说进行综合阐述。

④美国克拉克提出了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标志着边际主义学说的完成。

20世纪初边际学派已从异端和支流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宗和主流,古典经济学和边际方法获得进一步综合,主要代表人物为马歇尔。

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

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

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
五、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 基本观点有—— 商品的价值是人对物品效用(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的 主观评价; 价值来源于效用,又以稀缺性为前提,其衡量尺度是边 际效用; 不能满足人的欲望的生产资料价值由其生产的最终消费 品的边际效用决定; 物品的市场价格是供求双方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达于 均衡的结果(包括马歇尔的局部均衡价格论和瓦尔拉斯 的一般均衡价格论)。 边际效用价值论最初被用于反对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 后被用于反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
19世纪30年代以后,古典经济学衰落,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 发展提出了机会和刺激,传统的效用价值论开始发展成为边 际效用价值论。 英国的劳埃德(1795-1852)被认为是明确以边际效用来说明 商品价值决定的第一人。他对斯密的价值论提出置疑,比较 早地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某些基本思想。 爱尔兰经济学家朗菲尔德(1802-1884),提出了边际成本和 边际需求概念。 法国数学家古尔诺(1801~1877),也是边际主义的主要先 驱者。德国的杜能(1783~1850)是边际生产力论的先驱者, 提出了相当完整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法国工程师杜比特(1804~1866),在研究实际经济问题和 政策选择中运用了边际效用原理与方法。 实际上,马尔萨斯、李嘉图等人也进行了边际分析。 最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经济学家戈森(1810~1858),他被认 为是边际效用学派的直接奠基人。他在1854年发表的《人类 关系法则及人类行为规范》中提出了戈森定律,奠定了边际 效用学派的基础。
第十章 边际效用学派
3、边际学派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以后,边际效用学派进入发展时期。可以说, 边际革命浪潮席卷了整个欧美理论经济学界。 在三位边际革命奠基人的祖国或学术活动基地,涌现出影响 巨大的奥地利学派和瑞士洛桑学派。——两个大支派。 以门格尔为祖师爷的奥地利学派拥有一批以维塞尔和庞巴维 克为突出代表的门徒;以瓦尔拉斯为主的洛桑学派也有帕累 托这样渊博和深邃的思想家。 杰文斯虽然没有创建出一个学派,但他的学说在英国同样找 到了大批热心的追随者。 特别是边际主义学说在大洋彼岸美国不仅得到了迅速的传播, 而且在克拉克等人手中还得到了极为重要的发展,这种发展 终于使边际革命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得以完成。

边际革命

边际革命

边际革命一、产生及发展1、边际主义概述是19世纪70年代初同时出现于西欧几个国家的一个影响最大的新流派。

边际学派最初是以主张边际效用价值论而出现的。

奠基者是几乎同时独立提出主观价值论的三位经济学家:英国的W.S.杰文斯、奥地利的C.门格尔和法国的L.瓦尔拉斯。

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两个大支派:一个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其主要代表是奥地利学派的 C.门格尔、F.von维塞尔和E.von柏姆-巴维克等人;另一个支派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以英国的W.S.杰文斯、洛桑学派的L.瓦尔拉斯和瓦尔拉斯的继承人V.帕累托为代表的数理学派。

2、继承与批判边际学派也是以19世纪中期以前传统经济学的反对派面目出现的。

对抗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但在方法论上,他们却是传统经济学的拥护者和发展者。

19世纪的80年代就曾出现了发生于门格尔和新历史学派领袖施密尔之间的关于方法论的一场大论战。

然而边际学派的影响在于他们以边际效用价值论来否定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和19世纪初叶以后的成本价值论,再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时差利息论”、“边际生产力论”等主观的分配论,以否定剩余价值论。

边际效用学派在19世纪80~90年代得到很大发展。

一方面,边际效用价值论本身愈益完备和系统化;另一方面,边际效用原理又被扩大和引伸到分配领域,实现了边际效用理论的普遍化。

与J.-B.萨伊等人的“效用价值论”不同,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一物要有价值除有效用之外还必须“稀少”,即数量有限,以致它的得、失成为物主快乐或痛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例如一杯水对井边的人而言,倒掉也毫不在乎,这时,这杯水只有效用而无价值;但对沙漠旅行者而言,水壶中剩下的最后一杯水,有了它如获甘泉玉露,没有它则不胜口渴的痛苦,于是这杯水就产生了价值。

它承认这是主观价值,并认为经济学上讲价值就应该只指这种主观价值。

市场价格无非是根据这种主观价值所作的估价而形成的。

3、方法论边际效用学派在方法论上以反对德国历史学派相标榜,主张抽象演绎法。

边际效用和学派

边际效用和学派

06
结论
对边际学派的评价
贡献
边际学派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强调了个人选择和经济行为的重要性, 为现代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缺陷
边际学派的理论假设过于简化,忽略了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复杂因素,如市场失灵、信息不 对称等。此外,边际学派过于强调个人利益最大化,忽略了社会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
实证研究
随着大数据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未 来的经济学研究将更加注重实证分析, 以检验理论模型的预测和解释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而边际学派则认为消费者偏好和边际效用 决定市场价格。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边际学派则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以实 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与凯恩斯学派的比较
1
凯恩斯学派强调总需求对经济的影响,主张通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 的稳定增长。
企业决策者可以利用边际学派 的理论,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以最大化销售额和利润。
个人消费行为中的应用
01
02
03
个人消费者可以利用边际学派的 理论,评估不同消费品的边际效 用和边际成本,选择最符合自己 需求的消费品。
个人消费者可以通过边际分析, 确定最优的储蓄和投资方案,以 最大化个人财富。
个人消费者可以利用边际学派的 理论,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以 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就感。
边际学派则更注重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认为市场机制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政府干预可能会干扰市场机 制的正常运行。
新古典综合学派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而边际学派则更关注个体决策和消费选择 对经济的影响。
05
边际学派的实践应用

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二、边际效用学派概述(产生、发展及影响)
这是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在西欧几个国家 的一个影响最大的经济学派,以倡导边际 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为共同特点,在其 发展过程中形成两大支派:一是以心理分 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其主要代表为奥地 利的门格尔、维塞尔和帕姆·巴维克等;一 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数理学派或称洛桑 学派,其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杰文斯、法国 的瓦尔拉斯和帕累托。
边际效用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是克拉克, 他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边际生产力 分配论。当代经济学家把边际效用价值论 的出现称为“边际主义革命”,即对古典 经济学的革命。这个学派运用的边际分析 方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重 要基础。
• 边际革命: (英)杰文斯 《政治经济学理 1871 (W.S.Jevons) 论》 (奥)门格尔 (C.Menger) 《国民经济学原 1871 理》
三、边际学派的特点

• • • • • • • • •
1.在分析方法上注重“边际” 2.以个别变量或局部问题作为分析重点 3.推崇抽象推理方法 4.对纯粹竞争假定的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相信需求决定的价格理论 6.对主观效用的强调 7.注重均衡的分析方法 8.将土地与资本品合并处理 9.假定理性的经济行为 10.主张较少的政府介入
维塞尔:奥地利学派的形成者和补充者
• Friedrich Frieherr von Wieser • (1851~1926) • 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法 律专业。(将军与男爵的儿子) • 奥地利经济学家、社 会学家。 • 1903年接任门格尔的 教授职位。门格尔的 继承人
• 主要理论贡献 • “术语的发明家”:发明“边际效用” 、“机会 成本”和“经济计划”概念。 • 比较:“边际效用”与“机会成本”的变化 1、边际效用(消费): (维)在物品被充分利用条件下所得到的最小效用。 (现)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 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第10章边际学派的奠基人PPT课件

第10章边际学派的奠基人PPT课件
8
6. 强调需求在商品价格决定中 的作用,和古典经济学家强 调供给(成本)形成鲜明对 比。
7. 强调商品的主观效用。 8. 均衡原则。边际主义者认为,
经济力量一般会趋于均衡, 一旦偏离,相反的作用力就 会发生作用,向新的均衡趋 近。
9
9.将土地和资本合并,在分配 理论中着重讨论工资和利息 的决定。将地租、利润和利 息都看成财产性收入。
岁。
20
• 后期经济学论作包括:
– 《货币与交换机构》,1875 – 《政治经济学入门》,1878 – 《商业危机和太阳的爆发》,1878 – 《商业循环》,1878
• 其他著作:
– 《逻辑要义》,1870 – 《科学理论》 被称为“最富独创性的经济学 家” :
11
四、边际学派的理论贡献
1. 边际分析方法和数理经济学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 理性消费者的选择理论 4. 商品的需求法则 5.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6. 规模收益 7. 基本的垄断模型 8. 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
12
• 但是,这些经济学理论对于现 实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无能为 力。
13
五、边际学派的局限性
10.主张小政府,自由放任。
10
三、边际学派的阶级立场
• 边际主义者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 各种社会主义,甚至也反对资产阶 级的政府干预经济。因此对于当时 处于强势地位的资产阶级和有产者 是有利的,不利于无产者,也和主 张国家干预的官僚对立。
• 当然,边际主义者力主配置资源最 有效的市场自由竞争制度,他们认 为一旦促进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的进 步,对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将有利。
第10章 边际学派的奠基人
1
第一节 边际学派概览
2
一、边际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 效用 价值 论
门格尔看来, 门格尔看来,人们在财货数量有 限的情况下, 限的情况下,不能使全部欲望都 得到满足, 得到满足,只能根据欲望的重要 性进行分配, 性进行分配,首先满足最重要的 和较重要的欲望, 和较重要的欲望,在一系列能被 满足的欲望中总有一个是最后被 满足的最不重要的、意义最小的、 满足的最不重要的、意义最小的、 处在满足和不满足边沿上的欲望, 处在满足和不满足边沿上的欲望, 即它是随时会随财货量的减少而 首先被放弃掉而得不到满足的欲 望。这时各种欲望的满足程度达 到一致。 到一致。这种欲望可称为边际欲 望,满足这种边际欲望的能力就 是边际效用。 是边际效用。
二是物品组中个别成分在联合使 用之外还能提供别的较小的效用, 用之外还能提供别的较小的效用, 且无代替品时, 且无代替品时,其价值的决定以 其单独使用时的边际效用量为最 低限度, 低限度,以全组联合使用时的边 际效用量减去其他成分单独使用 时的边际效用量的差数为最高限 度。 每个人对物品主观评价不同, 每个人对物品主观评价不同,但 一种物品的市场价格却是同一的, 一种物品的市场价格却是同一的, 解决这个矛盾正确说明价格就必 须分析交换过程。结论: 须分析交换过程。结论:市场价 格是交换双方对物品评价互相平 衡的结果, 衡的结果,交换者对物品的主观 评价则由物品对他的主观效用而 定。
庞巴维克( 庞巴维克(1851~1914年)曾先 ~ 年 后任英斯布鲁克大学和维也纳大 学教授, 学教授,三次出任奥匈帝国财政 大臣,曾任维也纳科学院院长。 大臣,曾任维也纳科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有两卷本的《 主要著作有两卷本的《资本与利 第一卷题为《 息》,第一卷题为《利息理论的 历史和批判》 ),第二卷 历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 ), 题为《资本实证主义》 题为《资本实证主义》(1888), ), 系统地阐述了边效效用价值论和 以此为基础的时差利息论。 以此为基础的时差利息论。在马 克思《资本论》 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出版后又 发表了《马克思体系的崩溃》 发表了《马克思体系的崩溃》 )。主张用边际效用价值 (1896)。主张用边际效用价值 )。 论代替劳动价值论, 论代替劳动价值论,以时差利息 论代替剩余价值论。 论代替剩余价值论。

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
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 边际——“额外的”、“追加”,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
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也就是指变化。
• 实质上,边际分析法就是分析自变量变动一单位,因变量会变动多少。
两个概念
• 边际成本 MC—— 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引起的成本增量。比如当
• 公式:边际值=△f(x)/△X
其中,X代表投入,f(x)代表产出,表现为X的函数;△表示变量。
假设基数X处在变化中,那么,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这个单位所引 起的产出的增量是变化的。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是 指 在一定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下,当开始增加
消费量时,边际效用会增加,即总效用增加幅度大,但累积到相当消
在《纯粹政治经济 1884年在其《经 学纲要》中提出了 济价值的起源及主 “稀少性”价值论。要规律》一书中把 这个效用称为“边 际效用”。
边际分析法的起源
3、奥地利学派概述
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门格尔、维塞尔、庞巴维克,他 们都是奥地利人。
弗里德里 希.维塞尔, 门格尔的 门徒
门格尔 (创始 人)
TR为ONEM面积,TC为OGKM面
积 ,利润(亏损)为NGKE面积。 即在OM产量时实现亏损最少。 只有当MR=MC,并且MR曲线与 MC曲线交点向上引垂线通过AC
曲线的最低点时,实现亏损最少。
边际分析法分的应用
3 、市场处于供求平衡,价格等于平均成本时, MR=MC ,并且 MR=AR= AC , MR 曲线与 AC曲线相切, MC曲线通过MR曲线与AC曲线的切点 时的产量 (OM) 。实现了不亏不盈(即利润最大化),如左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边际革命和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革命的产生


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
门格尔的经济理论
一、边际革命的产生 1、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同时提出 2、应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资产阶级需要新的理论
二、边际革命的先驱
戈森定律: 1、享乐递减规律——第一定律 2、边际效用相等规律(效用最大化条件)——第二定律 三、门格尔的经济理论 1、财货理论 (1)物品成为财货的条件
第一,人类对此物品有欲望 第二,此物品具有满足人类欲望的属性
第三,人类认识到这一属性的存在
第四,人类能够获得此物品以满足欲望 (2)财货的分类 第一级财货,直接满足人类欲望(低级财货,消费财货) 第二级财货,是用来生产第一级财货的 第三级财货,是用来生产第二级财货的 „„
2、价值理论 (1)价值的本质是主观的,价值的尺度也具有主观性质 (2)第一级财货的价值由其满足最不重要的欲望时所具有的 效用决定 “当一个消费者所拥有的财货小于其欲望的时候,财货在 满足越来愈不重要的欲望时,它的效用递减;当财货在
满足同一欲望时,随着满足程度的增加,其效用也递减”
(3)高一级财货的价值由它们所协作生产的低一级财货的价值 决定,其中各个生产要素的价值决定依据“丧失原理”, 即假定生产要素组合体中损失某种要素,因此而使产品价 值减少,这减少的价值部分就是该要素的价值

3、价格理论 由买卖双方对所交换的财货进行主观评价的均衡来决定 上限——取决于买者的主观评价 下限——取决于卖者的主观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