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丹毒病人护理体会
中药外用治疗丹毒护理体会

l9 9
223 肢体康复护 理 ..
成 人 偏 瘫 的 康 复 过 程 分 为 5期 : 早
期 、 瘫期 、 挛 期 、 对 恢 复 期 和 后 遗 症 期 。 时 期 不 同 治 疗 软 痉 相
3 小 结
随 着 人 们 观 念 的转 变和 神 经 外 科 手 术技 术越 来 越 被 更 多 的患 者 所 认识 , 自发 性 小 脑 出血 的 手 术 治 疗 已 逐 渐 代 替 了 传 统 的 非 手 术 治疗 。治 疗 方 式 改 变 的 同时 也 给 护 理 工 作 带来 了 新 的 挑 战 , 前 进 行 心 理 护 理 能 稳 定 患 者 的 病 情 , 捷 、 确 术 快 准 的术 前 准 备 为 患 者 手 术 赢 得 时 机 , 后 的 病 情 观 察 为 治 疗 提 术 供依 据 , 室 引 流 术 的护 理 可 预 防 并 发症 的发 生 , 脑 具有 个 体 差 异 的康 复 护 理 促 进 患 者 的 康 复 , 高 了生 活质 量 。 提 [ 参 考 文 献 ]
菌 、 畅 , 接 口衔 接 牢 固 , 用 无 菌 敷 料 包 扎 。本 组 患 者 病 通 各 均 情 稳 定 , 无 上 述情 况 发 生 。 均
・16 ・ 67
摸头 顶 等 。加 强 出 院 患 者 的 随 访 , 此 类 患 者 由专 职 康 复 护 对 士 每 月上 门 随 访 1 ~2次 , 步 纠 正 患 者 错 误 的运 动模 式 , 逐 产 生正 确 的运 动 模 式 , 至 患 者 渡 过 康 复 期 。 本 组 患 者 及 家 属 直 均能 很 好 配 合 , 得 满 意 的 效 果 。 取
一例2型糖尿病合并右下肢丹毒的护理体会

理 已取得 了满 意 的效果 ,现 将治 疗 与护理 体会 报告 如 下 。
肪饮 食,禁 忌辛辣 、刺激 陛食物及油炸食品。并告 知患者戒烟酒。
1 一般 资料
3.5 药物 护理 :因患 者 口服 降糖药 物 ,血糖 控 制不 佳 ,遵 医嘱 给予
患 者 男性 ,35岁 ,主 因 ‘右 下 肢 红 肿 ,疼 痛 3天 ,发 热 1天”于 胰 岛 素 即诺和 锐 30R早 晚餐前 皮 下 注射 。密 切监 测血 糖 的变 化 ,
物 ,遵 医嘱 给予 0.9%NaCL100mL+注 射用 头 孢 哌酮舒 巴坦 2g/静 顾 虑 ,树立 信心 ,配合 治疗 。
脉点 滴 ,每 日2次 。0.9%NaCL250mL+血 必 净 50mL/静 脉点 滴 ,每 4 健康 教育
日 1次 。持 续 14天 。
嘱患者 预 防和积极治 疗原 发病灶 ,如 足癣 、鼻 炎及各 种皮肤 损
2014年 11月 10日人 院 ,查体 :体 温 39℃ ,脉 搏 88次/分 ,呼 吸 20 嘱患 者早 晚餐 前 及餐 后 2h测 血 糖 ,并记 录 在血 糖 登记 表上 ,表格
次/分 ,血 压 140/80mmHg,右下 肢胫 骨 中段皮 肤 红肿 ,无破 溃 ,皮 一 式 两份 (一 份放 在病 历里 ,一 份 留给病 人 )。患 者住 院期 间 空腹
2.2 局 部治 疗 :嘱患 者 卧床 ,抬高 患肢 3O~40。,用清 茶或 醋将 如 意 伤 、感 染等 。注意个 ^ 卫生 ,经 常洗澡 ,更换 内衣 ,勤换 鞋袜 ,剪 短指
金 黄 散 调 好后 ,敷 在 局 部红 肿 皮 肤上 ,敷 药厚 度 约 1-2ram,敷 药 甲。指导 患者调控饮食 ,适 当功能锻炼 ,对控制血糖可起 到 良好的效
1例右眼丹毒老年患者的护理

1例右眼丹毒老年患者的护理【摘要】总结了1例右眼丹毒导致双眼上下脸皮肤大面积缺损患者的护理。
护理要点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
经过25d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关键词】丹毒;伤口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丹毒( erysipelas )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点的感染,主要致病菌是A 组B 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
2016年12月,我们收治1例右眼丹毒导致双眼上下睑皮肤大面积缺损老年患者,患者因丹毒致眼周皮肤坏死、破溃,脓腔形成。
局部红肿,可见多个脓肿,挤压有脓液排出。
右眼睑局部缺损,皮下可见脓性分泌物及脓腔形成,皮下相连通。
通过医生的细心换药、治疗及护士的精心护理,缺损面积减少,缺损部位愈合理想。
经过25d及时有效的治疗、精心的护理,治疗效果满意,患者顺利治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
1病历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78岁,农民,患者于2016年11月15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6℃,当地医院静滴药物(不详)3天,口服抗过敏药物无效,20号开始右眼眉弓部红肿,伴压痛,21日上午到省立医院皮肤科住院,遂即培养,次日血及分泌物培养出化脓性链球菌,诊断:丹毒、败血症、高血压。
24号局部破溃,且破溃面积进行性增大,应用拜复乐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并给予白蛋白,病情稳定,体温正常。
期间全院会诊,并眼科会诊多次,并于11月26日行局麻下眼睑清创术。
术后继续万古霉素抗炎及创面清创。
建议出院,但因上睑创面未愈合,转至我院。
于2016年12月6日以"右眼丹毒;右眼眼睑皮肤缺损;双眼上下睑皮下窦道"入院。
入院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0.4。
右眼睑化脓破溃,自上脸外眦部沿重睑上水平向内至内眦部后反转向下过水平中线13mm,总长度约55mm,其中内眦部皮肤缺损宽度约6mm,深度达内眦韧带,而上至眉弓上、内至左眼眉头部、下至颧部皮下均为化脓后形成的脓腔,可挤出大量脓液。
一例2型糖尿病合并右下肢丹毒的护理体会PPT课件

病史及治疗过程
01
糖尿病病史
患者于10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一直服用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尚
可。
02
丹毒病史
患者于1周前出现右下肢红肿、疼痛,伴有发热,诊断为右下肢丹毒。
给予抗生素治疗及局部外敷药物。
03
治疗过程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调整降糖药物,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给
予精心护理。经过2周的治疗,患者血糖控制平稳,丹毒症状明显缓解
心理需求
评估患者的心理需求,如 需要关注、安慰、支持等 ,以及未满足的需求对患 者的影响。
社会功能评估
社会角色
了解患者在家庭、工作和社会中 的角色和责任,以及疾病对其社
会角色的影响。
社会支持
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如家庭 、朋友、社区等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
社会适应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适应情况,如是 否能够适应疾病带来的生活和工作 变化。
05
护理效果评价
血糖控制效果评价
血糖监测
01
通过定期监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可以观察到血糖水
平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糖化血红蛋白
02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其
下降表明血糖控制效果良好。
并发症预防
03
有效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心血管
疾病、视网膜病变等。
丹毒感染护理措施
1 2 3
局部清洁
保持患者右下肢丹毒感染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 污垢和细菌的滋生,可用温和的清洁剂和温水进 行清洗。
抗感染治疗
根据医生的处方,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治疗丹 毒感染,同时密切观察感染部位的变化和患者的 症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下肢丹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肢丹毒患者的护理体会丹毒俗称“流火”,是由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急性炎症。
发病前由发热、寒战、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状,随之下肢皮肤出现边界清楚的鲜红色片状红疹,局部有烧灼样疼痛,迅速向四周扩散,继而出现水疱和破溃,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由于老年人静脉曲张较多,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一旦受到细菌侵袭容易感染。
我科从2010年至今共收治15例该病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均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3例,年龄在65~86岁,均发生在下肢丹毒,其中10例病变部位发生局部红肿疼痛,5例发生水疱破溃,均治愈。
2 、治疗措施2.1全身治疗首选以青霉素为首的抗生素全身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类、喹诺酮类、红霉素类药物,使用两周左右,同时配合使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的药物,如疏血通注射液、阿魏酸钠。
如果患者为复发性的慢性丹毒,应检查患者是否有足癣,并给与相应的治疗。
对体温过高者应给予地塞米松以降低体温控制炎症。
2.2局部治疗抬高患肢,局部制动对局部组织肿胀者用50%的硫酸镁湿热敷,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使感染局限。
同时局部外用莫匹罗星或20%~30%鱼石脂软膏外涂,同时配合一些物理方法:如紫外线照射、超短波、红外线等。
局部破溃者可用2%碘伏消毒。
2.3中医治疗生地黄20 玄参15 黄芩20 黄连12 龙胆草12 栀子12 金银花30 连翘15 蒲公英30 地丁30 赤芍15 丹皮12 车前子15 石膏30 丹参30 5剂水煎服日一剂,清利湿热、活血化淤。
同时配合解毒方开水浸泡泡脚,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3.护理3.1心理护理患者年龄较大,腿部肿胀不能活动,生活需依赖别人,同时对本病不了解易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的心理,因此我们向患者详细地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及需要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丹毒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毛毯 等。患者体温持续在 4 0  ̄ C 以上 , 可用冰 帽等物理 降温或
人工 冬眠降温 。降温时要频频更换 冰囊 、冰枕 , 切勿将冰囊
软瘫等 症状 。开放性脑 损伤 3 2例 , 颅 内血 肿 3 6例 , 颅 内高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3 年8 月第7 卷第 1 5 期
C h i n a J M o dD m g M a y , A u g 2 0 1 3 , V o 1 . 7 , N o . 6岁。致伤原 因 : 车祸 5 O例 , 坠落伤 2 O例 , 其他颅脑 患者 的体 表散 热 , 可用冷调器 向病室送入 凉风 , 并除去厚被 、
位 。昏迷不能进食者 , 每 日输液总量 限制在 1 5 0 0ml 左右 , 给
予 1 0 % 葡 萄糖输入 , 生理盐 水限制 于 5 0 0 m l 以内 , 3 d后可
给予鼻饲 。 保持 呼吸道通 畅 , 注意防止呼 吸道梗阻 , 及时吸痰 ,
必要 时可行气 管切 开。注意观察呕吐物 、 胃管引流液的性状 , 大便 的颜 色 , 预防和观察应 激性 胃溃疡等并 发症。术后切 口 护理 , 创 口敷 料湿透 时应及 时更 换 , 创 口内引流管 或引流条
道分 泌物排 出和 防止呕吐物 的误 吸。颅内压增高和 开颅 手术 后 血压正常者 , 取头高脚低位 , 以利静 脉 回流 , 减 轻脑水肿 。 保持 呼吸通 畅患者人 院后 首先要检查 有无假牙 , 有者应立 即
取 出。有舌 根下 坠者 , 应及 时托起 下颌 , 垫 以肩枕 , 必要 时
常较多 , 甚 至可导致 出血性休克 , 故应 根据具体 情况做 好初
下肢丹毒的护理体会

下肢丹毒的护理体会治疗下肢丹毒,应给予尽早、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应用,全面的周到的护理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预防复发。
标签:下肢;丹毒;护理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或粘膜,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俗称”流火”。
丹毒是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起病急,常有外伤史,皮损为境界清楚的水肿性鲜红斑,自觉灼热及疼痛,伴发热。
下肢丹毒是为较常见的一类丹毒[1-3]。
患者的自觉症状明显,虽然只是皮肤病,却严重影响个人形象,给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诸多不便,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因此全面周到的护理是患者及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治愈出院的关键。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0例,均为男性,年龄15~46岁,平均年龄27.5,患者入院体温为38.1℃-39.7℃,平均体温38.66℃。
均有外伤史,下肢出现境界明显的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6例为左下肢,4李为右下肢。
5例皮损表面出现水泡,2例皮损表面形成脓疱,3例皮损表面无水泡。
本组患者均无青霉素过敏史,且青霉素皮试后结果均为阴性。
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青霉素,静脉给药480~640万u/d静脉滴注,持续2w左右,加上全面精心护理患者治愈出院。
2 护理2.1用药护理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
在抗生素中以青霉素治疗丹毒的疗效最好,一般用药2~3d后,体温常能恢复正常,但仍需持续用药2w左右。
患者在应用青霉素前应先进行皮试。
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新做皮试。
皮试结果为阴性时方可用药。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告知医师改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青霉素配用时严格遵医嘱给药,药物应做到现配现用,用药时滴速不宜过快,不超过40滴/min为宜,观察10~20min,无不良反后再调整输液速度。
严密观察患者用药时及用药后反应,随时做好抢的救准备。
2.2皮损护理对于皮损处有水泡或脓疱的患者,水泡经消毒后在水泡的最低位,用无菌注射器将其内容物吸出,尽量不使水泡破溃,保持干燥预防感染。
1 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急性发作患者的护理

1 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急性发作患者的护理一、疾病概述丹毒是一种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和皮下组织炎症。
其主要特点是病变部位皮肤红肿、疼痛,边界清楚,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丹毒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 病原菌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丹毒的主要病原菌。
该菌常存在于皮肤、黏膜的破损处,如足癣、甲沟炎、皮肤擦伤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侵入皮肤和皮下组织,引发丹毒。
2. 局部皮肤损伤任何导致皮肤破损的因素都可能增加丹毒的发生风险。
如外伤、手术切口、虫咬、搔抓等,均可使细菌趁机侵入。
3. 机体抵抗力下降患有糖尿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等疾病的患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机体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丹毒。
(二)发病机制1. 细菌侵入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人体后,在局部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炎症反应。
炎症可迅速扩散,累及周围组织和淋巴管。
2. 免疫反应机体对细菌感染产生免疫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疼痛。
同时,炎症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进一步加重病情。
3. 血液循环扩散如果炎症得不到及时控制,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三、临床表现(一)症状1. 局部症状病变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疼痛,边界清楚,表面紧张发亮,可伴有烧灼感。
红肿可迅速蔓延,有时可出现水疱或大疱。
患者自觉疼痛明显,活动时疼痛加剧,可影响肢体活动。
2.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
体温可高达 39℃以上,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二)体征1. 皮肤表现病变部位皮肤红肿,颜色鲜红或暗红,压之褪色。
可伴有水疱、大疱或皮肤坏死。
2. 淋巴结肿大病变部位附近的淋巴结可肿大、压痛,如腹股沟淋巴结、腋窝淋巴结等。
3. 其他体征严重患者可出现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等心肺功能异常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丹毒病人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8-12-04T11:32:34.20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9期作者:毛嘉
[导读]
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四病室湖南长沙 410000
【关键词】丹毒;治疗;护理;预防
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细菌导致的急性皮肤浅层感染,常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而入侵,如足癣、刺伤等侵入,继而引起皮内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故又称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本病多发生于下肢和面部,通常起病急,蔓延快,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局部可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可褪色,可有烧灼样痛。
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可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全身反应。
丹毒经及时治疗可基本治愈,但复发率较高,反复发作的丹毒,又称为复发性丹毒,可致局部淋巴管阻塞,淋巴液回流障碍,组织增厚,形成象皮肿。
少数严重患者可引起脑膜炎、急性肾炎、心内膜炎,甚至败血症,预后甚为严重。
因此,丹毒的防治十分重要。
我科于2018年6月28日收治一例丹毒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并制定出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后,患者痊愈出院,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现将次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6岁。
因“左下肢红肿热痛3日”入院。
患者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部皮肤疼痛、灼热感、大面积红肿,伴局部皮温升高。
小腿内侧皮肤可见成片浅黄色水泡,无破损,无渗出,无皮屑。
当时无头晕头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纳可,寐安,二便调。
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丹毒”收入我科;高血压病史,诉自服施慧达(具体用量不详,血压不详)。
手术史:1998年行胆囊切除术(具体情况不详),腹部有一15cm疤痕。
2015年左踝关节骨折,内侧可见一7cm疤痕、外侧可见一15cm疤痕。
否认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病史,无心脏、血液、内分泌及神经系统疾病史,否认外伤、中毒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未询及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2 治疗
2.1 中医治疗
龙胆10g、车前子10g、木通10g、黄芩10g、炒栀子10g、当归12g、生地黄20g、麸炒泽泻10g、麸炒柴胡12g、甘草6g、牛蒡子15g、黄连10g、淡竹叶10g、大黄5g、羚羊角超微1g、川芎12g煎煮成7剂,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2.2 全身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遵医嘱抗生素治疗选用头孢美唑钠(0.5g)4支*0.9% NS100ml Bid,0.9% NS 250ml*注射用转化糖qd,0.9% NS100ml*奥美拉唑(20mg)2支 qd。
并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后仍继续应用3~5日,以免丹毒复发。
2.3 局部治疗
患肢抬高,局部用50%硫酸镁液湿热敷及复方消炎散外敷以消炎散肿,并配合红外线照射疗法。
3.护理
3.1 一般护理
3.1.1 体位
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抬高30度左右,有利于水肿消退。
3.1.2 饮食护理
饮食清淡,宜低盐低糖、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忌辛辣油腻;指导病人在发病期间要戒烟、戒酒;
3.1.3 环境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为防止接触性传染,不与家人共用洁具;3.1.4病房内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注意通风;接触患者及周围环境前后均要洗手消毒,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2 皮肤护理
3.2.1 全身护理
指导患者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并保持清洁,皮肤若感到瘙痒,不可用力抓挠,以免加重感染;
3.2.2 局部患处护理
患处要充分暴露,避免热源,避免碰撞,避免压迫;每天要用温水洗脚,切忌用太热的水烫脚;局部敷药时应将药物直接敷于患处皮肤,敷药时宜均匀、轻柔,以便于药物充分渗透;每日用皮尺于同一部位测量肿胀患肢的周径,以了解肿胀缓解情况 3.3 心理护理
3.3.1 患者家属
家属、好友对患者应多加关心,亲友可以多陪陪患者,让患者的心情愉悦,来自亲友的支持会给患者无穷的心理能量。
3.3.2 患者
病人常因患处皮肤红肿疼痛导致行动不便或局部水泡导致自卑、焦虑、忧愁。
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和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向病人讲解该疾病的相关知并缓解其不安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重要性,给予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药物相关护理
丹毒因需长期足量应用抗感染药物可致病人菌群失调,多注意病人口腔有无真菌感染。
4.体会
4.1 抗生素应正规、及时、足量使用。
首次发病的病人常因使用抗生素效果明显而不遵医嘱用药,导致丹毒不能彻底治愈而复发。
而首次用药若没有足量用药,再发时再用原来的药可能会导致效果不佳。
所以,应向病人做好宣教,积极配合治疗。
4.2积极治疗体表慢性病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颜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引起,特别是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病,不要养成用指甲挖鼻孔的习惯;提高洁肤护肤意识,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完整,免抓挠,护理好每一个小创口;及时治疗皮肤病,对皮肤容易皲裂的人,洗浴之后,可在全身或者局部涂抹保湿霜。
与丹毒有关的足癣、溃疡、鼻窦炎等应积极治疗以避免复发;下肢丹毒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其次与机体免疫力降低有关,酗酒、营养不良、丙种球蛋白缺陷以及肾性水肿,均为本病的诱因,因此鼻炎和足癣也要积极治疗,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患有肾性水肿时,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
参考文献:
[1]王景,张娇.下肢丹毒54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559.
[2]下肢丹毒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 王建春,白爽,李娟. 新中医. 2012(05)
[3]丹毒患者护理体会[J]. 曲晓滨.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1)
[4]陈奎铭,王小平,蔡惠群,杨晓英. 传统中医外治法治疗丹毒的临床研究近况[J]. 中国中医急症,2016,25(05):860-863.
[5]宋毓,孟小华,吴原. 足癣引发下肢丹毒10例门诊治疗的护理干预[J]. 护理与康复,2014,13(05):436-437.
[6]王景,张娇. 下肢丹毒54例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559.
[7]全利. 全程护理干预在下肢丹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07):191-193.
[8]曲晶华. 丹毒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J]. 河北中医,2016,38(05):778-780.
[9]周芝. 下肢丹毒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4):151-153.
[10]张德葵,李慧群,涂云丽,熊淑琪,吴力. 足癣致丹毒反复发作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3,11(09):789.
[11]高影,姜良英,连玉萍,仉鹏. 丹毒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205-206.
[12]戴蓓蓓. 丹毒病人护理体会[J]. 全科护理,2010,8(12):1108.
[13]沈颖. 下肢丹毒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133-134.
[14]詹艳青. 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的临床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16,14(07):702-703.
[15]周芝. 下肢丹毒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4):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