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合集下载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评价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评价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评价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如果不加以控制,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很多种类和方法,其中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西药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该疗法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天麻钩藤饮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天麻、钩藤、僵蚕、杜仲、丹参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舒筋、活血、平肝、止痉的功效。

钩藤与苦参二药配伍,有疏利筋骨之功,以血瘀阻络,筋骨拘急为主证者为应用对象。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通过舒筋活血,除风定痉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调整身体的代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一种常见的钙通道阻滞剂,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脏供血,降低心脏的负荷,通过扩张小动脉和抗心肌收缩的作用,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降低血压。

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有望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根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一项对该疗法进行的临床对照试验显示,该疗法在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良好。

这表明,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该疗法还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能够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管壁的黏附物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耐受性好、预防并发症的特点。

也需要指出的是,中药治疗虽然疗效确切,但是需要长期服用并配合规范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改变,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评价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评价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评价刘翔宇焦作市人民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摘要]目的:探究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 )并动脉粥样硬化(AS )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焦作市人民医院EH 并AS 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舒张压(DBP )、收缩压(SBP )、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三酰甘油(TG )]、颈动脉斑块分级、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清道夫受体-B (CD3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BP 、SBP 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TC 、LDL-C 、TG 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分级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CP-1、CD3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EH 并AS 患者,可降低血清MCP-1、CD36水平,有效控制血压,改善血脂代谢,延缓AS 进展,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清道夫受体, B 类DOI: 10.19939/ki.1672-2809.2021.05.14Efficacy of High-dose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AtherosclerosisLIU XiangyuJiaozuo People's Hospital, Jiaozuo Henan 45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high-dose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 and atherosclerosis (AS). Methods: 94 patients with EH and AS in Jiaozuo People's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9 to may 2020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47) and control group (n =47)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schem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dose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igh-dose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 Th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blood lipid indexes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total cholesterol (T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triglyceride (TG)], carotid plaque grade, serum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 scavenger receptor (CD36) levels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DBP and SBP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HDL-C level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C, LDL-C and TG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arotid plaque grad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serum MCP-1 and CD36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Conclusion: High dose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EH patients with AS can reduce serum MCP-1 and CD36 levels,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pressure, improve blood lipid metabolism, delay the progress of AS, and has high safety.[Key Words] Atorvastatin; Aspir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therosclerosis;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 Scavenger receptors, class B作者简介:刘翔宇,本科,副主任医师。

阿托伐他汀钙联用拉西地平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效果影响

阿托伐他汀钙联用拉西地平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效果影响

阿托伐他汀钙联用拉西地平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效果影响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联用拉西地平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7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拉西地平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拉西地平治疗。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拉西地平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有效控制,让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显著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拉西地平;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钙离子拮抗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能对颈动脉IMT进行有效逆转,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拉西地平能对颈动脉IMT发展进行有效逆转或阻遇;临床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有效改善,让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有效降低,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阿托伐他汀钙联用拉西地平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0例,全部患者高血压均满足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临床诊断标准[2],并排除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IMT≥1.0mm;排除基础性病变患者以及脏器器质性病变患者。

全部患者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61.4±6.2)岁;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拉西地平治疗,给药剂量为4mg,每天1次;治疗2周后如果患者血压高于140/90mmHg,则应将给药剂量调整为每次4mg,每天2次;治疗时间为1年,治疗期间患者不能应用其他影响血脂和血压的药物。

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系统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系统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调节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系统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调节有关。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这些药物在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系统中的适应症以及使用说明。

一、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的适应症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患者:1.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相互影响,加重了血管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动脉损伤和高血压病情。

2.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同时免疫系统的异常调节也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以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血管炎症和损伤,对于控制糖尿病和防治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3. 高血脂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而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以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脂代谢障碍,减少血管脂质沉积,进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

二、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的使用说明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合理的用药:1. 个体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情况,选择适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进行治疗,每个患者的用药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

2. 药物剂量的调整:起始剂量一般较低,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疗效,逐渐调整到有效剂量。

同时,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肾功能等,以调整用药剂量。

3. 药物联合应用: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以与其他相关药物联合应用,如降压药、降脂药等,以提高疗效。

4. 注意不良反应:抗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药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肝肾损伤、胃肠道反应等,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治疗

药物治疗
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降脂药物, 可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延缓动
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等,可减少血小板聚 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
疾病的风险。
降压药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合理使用降压 药物,如ACE抑制剂、ARB类药 物等,有助于控制血压,减少血
管损伤。
手术治疗
1 2 3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
内皮损伤
动脉内皮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 步骤,损伤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促 进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
脂质沉积
脂质在内膜下沉积形成脂质条纹,逐 渐演变为脂质斑块,由胆固醇酯、磷 脂和甘油三酯等组成。
纤维增生
平滑肌细胞从动脉中膜迁移到内膜, 并增殖形成纤维帽,覆盖在脂质斑块 上方。

康复与心理治疗
康复训练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身体功能障碍,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肌肉力量 、心肺功能等。
心理调适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面对病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心理调适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参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互助组织,分享治疗经验,获取社会支持,减轻疾病带来 的心理负担。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对于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考虑进行冠状 动脉搭桥手术。通过手术搭建旁路血管,改善心 脏供血情况。
介入治疗
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通过导管在 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扩张血管,恢复血 流。
外周动脉手术
对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狭窄或闭塞,可采 用旁路移植、内膜切除术等方法,改善肢体血流 灌注。
03

动脉硬化症状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动脉硬化症状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动脉硬化症状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原因一,身体的疾病所导致当身体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肥胖症等疾病时,便容易引起血管的紧张、变窄、硬化。

原因二,不良的习惯引起日常生活中如果有缺乏运动、高度精神压力、脾气暴躁、吸烟等,则会增加换动脉硬化的风险。

在饮食上如果爱吃甜食、油腻食物,以及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增高,使更多的脂肪沉积血管壁上,继而诱发动脉硬化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其实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属于一个意思,都是指动脉发生病变的现象。

而动脉硬化包括小动脉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的范围较广,而动脉粥样硬化则多是由于体内脂质代谢异常引起,导致血管壁发生病变,并且由于血管壁内膜沉聚的脂质类似于黄色的粥,所以被称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更容易引起血栓的形成、脑梗死、心脏病等。

动脉硬化会的表现和危害动脉硬化导致了血管的病变,使得血管变窄、变厚,这样影响了心脏对大脑、四肢的供血,从而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缺氧、四肢麻木和四肢畏寒等现象。

而当动脉硬化加重,甚至形成血栓时,那么则容易发生四肢的活动受限,如出现跛行甚至诱发猝死、中风、心脏病和脑梗等。

所以,对于保护好血管也是对自身的健康负责,降低生命危险。

并且血管的老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对血管的保护要趁早。

1.精神上多加放松如果长期的精神压力大、精神紧张会导致血管的收缩异常,容易引起血管变窄,并且血管不能随着人体对血液的需求该变化,继而动脉硬化则容易发生。

所以为了维护血管的健康,要注意放松自己,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2.给血管运动的机会当人体进行运动的时候其实也是血管在运动,适度的运动提高血液循环,增加血管的柔韧性,降低动脉硬化发生的风险。

3.控制体重控制体重不仅仅是为了拥有美丽的身材,更重要的是为了健康。

体重增加过快,身体过于肥胖,常常与高血脂、脂肪肝、脑中风、动脉硬化等疾病有关。

4.控制饮食动脉硬化的发生其实和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饮食等,常常引起高血压等富贵病,而当这些疾病发生之后,又是诱发动脉硬化的病因。

卡维地洛对并有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作用

卡维地洛对并有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作用

及复方降压片组治疗前血清 S D水平降低 , D O M A水 平增高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5 o P< . 0
卡维地洛组治疗后血清 S D水平增高 ,D O M A降低 , 与 治疗前 比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 复方降压片 尸 0 5。 0 组治疗后虽然血清 S D水平增高, A水平降低 , O MD 但
【 摘要】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并有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治疗作
用。 方法 对 6 例并有高血压 、 5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供血不足患者 , 随机应用卡维地洛或复方降压 片治疗 8 , 周 检测治疗前后 血压水平 , 颅内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 、 血清超 氧化 物歧 化酶和 丙二醛水平。 结果 两种药物都有降压作用 , 但卡维地洛治疗期 间血压波 动较 小 ; 卡维地 洛治疗 8 周后 颅内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 明显增加( < . ) 动指数 明显下 降( < .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 P 0 5, 0 搏 P 0 5; 0 酶水平 增高 , 丙二醛 水平降低 ( < . ) 结论 卡维地 洛降压效果 稳定可 靠 , P 0 5。 0 能明显增加 脑供血
醛 ( D) MA 水平 。 4 统 计 学 方法 : 用 S S 00统 计 软 件包 , . 应 P S1. 数 据 以均 数 4标 准 差表 示 , - 自身 治疗 前 后 比较 采 用 配
1研究对象 :选择 20 年 5 一 0 3 3 . 02 月 20 年 月 我院门诊 和住 院的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血压测量 和颈动脉 B超检查 , 筛选 出并有高血压 、 颈动脉粥
治疗 , 起始剂量为 l , 日3次, 片 每 根据降压效果调 整剂量 , 可增至 3 , 日3 , 片 每 次 疗程 8 周。 3 观察项 目及疗效判定 :1 . ( )治疗前及治疗期 问每 日测量右上臂血压 2 , 次 取平均值 。( ) 2 治疗前 及治疗 8 周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 (C 检查 , T D) 检测 双侧大脑前动 脉( C 、 A A)大脑 中动脉 ( C 、 脑 M A)大 后动脉 ( C )双侧椎 动脉( A) PA 、 V 及基 底动脉 ( A) B 的平均血流速度( m) V 和搏动指数( I的变化 。( ) P) 3 治疗前及治疗 8 周后采用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 超氧化物歧化酶 (O 水平 , S D) 采用 比色法检测丙二

脑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

脑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

脑动脉硬化的治疗方法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管径500μm以上的脑部大、中动脉,东方人Willi’s环周围主要脑动脉病变严重,并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以往认为,小动脉主要承担和调节血管阻力,高血压主要引起小动脉硬化,近来发现正常时脑主要动脉占整个脑血管阻力20%~30%,慢性高血压时可达50%,长期高血压必然导致脑部主要动脉壁粥样硬化损害。

一、治疗1.患者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选用脑活化剂吡拉西坦(脑复康)、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喜德镇)、维生素E和阿米三嗪/萝巴新(都可喜),钙通道拮抗药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氟桂嗪),血管扩张药如麦全冬定、川芎嗪,以及银杏制剂等对症治疗,患者有焦虑、抑郁症状可对症治疗,睡眠障碍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改善脑功能。

2.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可选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盐酸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等,颈动脉腔狭窄>75%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脑血栓形成。

二、预后脑动脉硬化症一般预后良好。

但由于其既可单独存在,又有以后发生脑卒中的可能。

故患者的预后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等原发病,以及继发性脑卒中的预后相关。

(1)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治法:填精补髓充脑。

偏于阴虚者滋阴,偏于阳虚者温阳。

方药:偏于阴虚者左归丸加减。

本方重用熟地以填人身阴精之源;辅以枸杞、山萸肉增强滋阴填精之力;鹿龟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补阳,龟板胶滋阴,共奏填精补髓充脑之功;菟丝子配牛膝强腰壮骨,山药滋益脾胃。

若虚热较甚者,可加黄柏、知母、地骨皮滋阴清热。

偏于阳虚者右归丸加减。

本方附子、肉桂加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温补肾中元阳,填精补髓益;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杜仲俱为滋阴填精之品,更加当归补血益精之功,然方中附桂刚燥,不宜久服,可改用巴戟天、仙灵脾等温润之品,以期助阳而不伤阴。

若遗精频频,可加芡实、桑螵蛸、复盆予以固肾涩精;若眩晕较甚,无论阴虚、阳虚均可加用龙骨、牡蛎、磁石以潜镇浮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
病变严重 管腔明显狭窄 严重的劳力型心绞痛
病变不稳定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阻塞时发生心肌梗死
阻塞部位
梗死范围
动脉粥样硬化是无处不在的“不定时炸弹” 动脉粥样硬化是无处不在的“不定时炸弹”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全身 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全身 广泛存在的特点 广泛存在的特点
ASCOT-LLA: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 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
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进一步 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 的基础上 , 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突破了冠心病的获益不足的瓶颈。该研究由于获 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 ,突破了冠心病的获益不足的瓶颈。 益显著,提前近2年结束 年结束。 益显著,提前近 年结束。
BPLA 对于新的降压药,尤其是某些特定的联合治疗方案,尚缺 乏其终点研究的数据 传统治疗未能带来预期的预防CHD的获益 LLA 为了预防CHD,有必要关注多种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中危患者,尚缺乏其降脂治疗获益的 数据
ASCOT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 针对高血压合并至少3项危险因素的患者 针对高血压合并至少 项危险因素的患者
“SHAO 100”
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3个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 个危险因素: 个危险因素
吸烟(Smoking) 吸烟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Family History);低HDL-C 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低 年龄(Age):男≥45岁,女≥55岁 年龄 : 岁 岁 肥胖(Obesity) 肥胖
依据指南, 依据指南,确定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目标值
ESH/ESC 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7)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病人类型 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压+ 个危险因素 高血压+≥3个危险因素 高血压+ 个危险因素 高血压+1个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包括: 危险因素包括: 年龄( 吸烟、 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岁 岁)、吸烟 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 岁 岁
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进一步 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 的基础上 , 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突破了冠心病的获益不足的瓶颈。该研究由于获 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 ,突破了冠心病的获益不足的瓶颈。 益显著,提前近2年结束 年结束。 益显著,提前近 年结束。
Topol EJ. N Engl J Med , 2004: April 8;350:1562-1564
他汀通过多种途径抗动脉粥样硬化
↓ 血凝 ↓ 血小板活化 ↑ 内皮祖细胞数目
降LDL-C

↑ 内皮功能 ↑ NO 生物活性 ↓ 活性氧
↓ 胶原的作用 ↓ 金属基质蛋白酶
↓ AT1 受体 ↓ 巨噬细胞 ↓ 炎症 ↓ 免疫调节 ↓ 内皮素 ↓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Circulation. 2004;110:1061-1068
高血压患者中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极为重要
致力于减少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并发 应当给予多方面的干预, 症,应当给予多方面的干预,以延缓或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Circulation 1991;84[suppl VII :VI-2-VI-16
是否达到LDL-C<100mg/dL(2.6mmol/L)的目标值 是否达到 的目标值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5月第5期390-413页
多达一契合新的治疗理念应运而生
(5/10mg)
欧洲最大规模的高血压研究
ASCOT-LLA: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 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
2007年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年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冠心病及其等危险症
稳定型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陈旧性心肌梗死 有客观证据的隐匿性心 肌梗死或心肌缺血 冠脉介入及冠脉手术后 患者
冠心病等危症
有临床表现的冠脉以外动脉的 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BP≧140/90mmHg或正在接 ≧ 或正在接 受降血压药物治疗合并≧ 项心 受降血压药物治疗合并≧3项心 血管病危险因素者
19,257 名 高血压患者 ASCOT-BPLA 5.5年后终止 年后终止 阿替洛尔 ±苄氟噻嗪
氨氯地平 ±培哚普利
PROBE 设计
10,305名患者
TC ≤ 6.5 mmol/L (250 mg/dL)
ASCOT-LLA 3.3年后终止 年后终止 安慰剂
阿托伐他汀 10 mg
双盲
研究者发起的多国随机对照研究
心衰
0 -10 风险降低 (%) -20
卒中
CVD死亡 死亡
CHD事件 事件
-16 -21
-30 -40 -50 -60
-38 -52
他汀是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基石
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的处理方面,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疾病的处理方面, 的处理方面 他汀类药减少主要血管事件, 他汀类药减少主要血管事件, 如死亡、 如死亡、心肌梗死和中风的疗效 超越所有其他类的药物。 已超越所有其他类的药物。
4 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 (%) 降压药+安慰剂, 降压药+安慰剂,LDL-C 133→126mg/dL 降压药+阿托伐他汀, 降压药+阿托伐他汀,LDL-C 133 → 90mg/dL 3
36%
2
1 P=0.0005 0 0.5 1.0 1.5 2.0 2.5 3.0 3.5(年) 年
主要终点: 主要终点: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致死性冠心病 Sever PS, et al, Lancet. 2003;361:1149-58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针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对高血压患者极为重要
高血压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单核细胞
脂蛋白与血管壁 的接触时间↑ 的接触时间 内皮通透性↑ 内皮通透性
oxLDL
巨噬细胞
内皮依赖的血 管舒张性↓ 管舒张性 LDL穿透性 穿透性↑ 穿透性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更高
PDAY研究 (Pathob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Atherosclerosis in Youth Study) 研究 全球 个国家的 个临床中心 全球15个国家的 个国家的18个临床中心 1277名因外伤死亡人群(年龄15-34岁)的尸检报告 名因外伤死亡人群(年龄 岁 名因外伤死亡人群
冠心病
外周动脉疾病
尸检研究提示: 尸检研究提示: 动脉粥样硬化是伴随一生的风险
中国人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中国人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率(1983年) 年
(%) 100
87 100 95 90
15-39岁中国人冠脉和主动脉 型 岁中国人冠脉和主动脉III型 岁中国人冠脉和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2000年)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年
高血压 血压正常
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百分比
60 50 40 30 20 10 0
P<0.001 P<0.001
P<0.001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右冠状动脉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05) 1, 3–15
降压治疗: 降压治疗:冠心病的获益存在不足
收缩压降低10-12mmHg或舒张压降低 或舒张压降低5-6mmHg 收缩压降低 或舒张压降低
2007年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年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根据高血压合并的危险因素评估危险程度
TC 200-239mg/dl LDL-C 130-159mg/dl 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 素数<3 素数 高血压或其他 高血压或其他 危险因素数≥ 危险因素数≥3 高血压且其他 高血压且其他 危险因素数≥ 危险因素数≥ 1 冠心病及其等危症* 冠心病及其等危症 低危 TC≥240mg/dl ≥ LDL-C ≥160mg/dl 低危
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策略
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内科 张抒扬
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中国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脑血管病 冠心病 糖尿病
2006年中国慢性病报告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泡沫 细胞 脂质 条纹 中间阶 段损伤
动脉粥 样硬化
纤维斑块 管腔狭窄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内皮功能不全
从十几岁开始 从30岁开始 岁开始 从40岁开始 岁开始
ASCOT-LLA: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 脑卒中也进一步显著下降27% 脑卒中也进一步显著下降
在单纯降压降低脑卒中事件23%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还进一步显 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 在单纯降压降低脑卒中事件 的基础上 , 进一步显 著降低脑卒中事件27% 著降低脑卒中事件
(%) 45 34%
80 60 40
58
74
30
50 43 37 21 40
27%
15 20 0
10
40-
50-
60-
70-
80-
岁 90- (岁)
0
主动脉
冠状动脉
Yu-lu Zhao et al J Hong Kong College of Cardiol 2000,8: 77 Collaboration group.Chinese J Pathology 1983, 12(2):81
累积发事件生率 (%)
4.0
36%
LLA研究结束 研究结束
3.0
36% *
2.0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