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英文翻译
文心雕龙翻译及原文

文心雕龙翻译及原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文心雕龙的背景和意义
2.文心雕龙的翻译版本及其影响
3.原文的特点和价值
4.对文心雕龙的评价和反思
正文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刘勰所著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部书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瑰宝”。
《文心雕龙》的翻译版本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代文人杨慎所译的《文心雕龙译解》。
这个版本对原文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和翻译,使得这
部深奥的文学理论著作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它的出现,推动了《文心雕龙》的传播和影响,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原文的特点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刘勰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文学创作的规律和方法,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刘勰在书中对文学的审美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观点,对于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刘勰在书中对当时的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然而,对于《文心雕龙》,我们也需要进行一些反思。
虽然这部书在
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差异,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的文学创作和批评。
因此,我们需要在继承和发扬《文心雕龙》的优秀传统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反思和批判。
总的来说,《文心雕龙》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文学理论著作。
它的翻译和传播,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1、文心雕龙原道原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
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
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
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
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
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
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
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
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
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
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
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
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
《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
光采玄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
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2、文心雕龙原道翻译文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它和天地一起产生,怎么诠释它更为合适呢?从宇宙混沌到天地分判,出现了两块圆玉似的日月,显示出天上光辉灿烂的景象;山河壮阔,来展示大地的相貌。
文心雕龙翻译及原文

文心雕龙翻译及原文文心雕龙,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刘勰的一部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
该书以辨析文学艺术为主题,全面阐述了文学创作的要领和艺术原则。
它是中国文论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心雕龙一书涉及诸多文体,包括诗、赋、歌、乐、赋、剧、小说等,可谓博大精深。
其内容主要由绪论和下文八篇组成,下文包括理情、辩议、纪效、议尚、劝进、文教、志操、悦性八篇。
全书共三十余万言。
在当时的文学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都会学习并研读《文心雕龙》。
它以其独特的文学批评角度和深入浅出的论述方式备受赞誉。
刘勰通过对不同文体的剖析和比较,发掘了不同文体之间的共性和独特之处,揭示了文学创作的奥秘。
《文心雕龙》的翻译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让世界各地的读者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精髓,也促进了中外文学交流与对话。
翻译作品要准确传达原书中的观点和意义,同时又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境,进行适当调整和转化。
然而,《文心雕龙》的翻译并非易事。
首先,因为该书的内容广泛而深入,需要翻译者对不同文体和文学批评理论有深厚的造诣。
其次,因为中文和英文等西方语言在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异,对于某些特定概念的准确翻译常常会遇到困难。
此外,因为该书是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翻译者还需要对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为了更好地翻译《文心雕龙》,翻译者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准确传达原书中的观点和意义是最重要的。
尽可能地理解原书中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文体规范,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境进行适当调整和转化。
尽管不可能完全照搬原书的表达方式,但可以通过合理的调整和转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最后,要有耐心和恒心。
翻译一本如此庞大而深入的著作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果。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文心雕龙》以其独特的批评角度和深入浅出的论述方式,为后世文学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看看小编整理的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吧!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1【原文】春秋代序①,阴阳惨舒②,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盖阳气萌而玄驹步③,阴律凝而丹鸟羞④,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若夫珪璋挺其惠⑤心,英华⑥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⑦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⑧肃之虑深。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⑨。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注释】①春秋:这里用春秋来代指四季。
代:更替。
序:次序。
②阴阳惨舒:即阴惨阳舒。
秋冬为阴,春夏为阳。
惨,戚,不愉快;舒,逸。
③阳气萌:冬至后阳气开始萌生。
玄驹:蚂蚁。
步:走动。
④阴律凝:阴历八月秋天到来阴气开始凝聚。
古代乐律分阴阳二种,古人以十二种乐律分配于十二律,阳律六、阴律六。
八月属于阴律,这里借指阴冷的季节。
丹鸟:螳螂。
羞:吃。
⑤珪(guī)璋:古代聘问时所用的名贵的玉器,这里泛指美玉。
⑥英华:美丽的花朵。
⑦郁陶:忧闷郁积。
⑧矜:严肃、庄重。
⑨“情以物迁”二句:《明》所说“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和这两句意思相同。
【译文】春夏秋冬四季互相代替,阳和的天气使人感到欢快舒畅,阴沉的天气使人感到凄戚,自然景物声色的变化,也会使人们的心情跟着动荡起来。
冬至过后阳气萌动,气候渐渐温暖,蚂蚁就走出洞穴开始活动;八月里阴气凝聚,天气渐渐寒冷,螳螂就加紧吃食准备过冬。
就是这些微小的昆虫也能感到气候的变化,可见四季影响事物是十分的深远。
至于人的智慧心灵比美玉更卓著,清爽的气质比花朵更清秀,对各种景物的感召,谁又能无动于衷呢?因此每当进入新的年岁,春气萌发,心情欢乐而舒畅;初夏的时候,草木茂盛,心情烦躁而不畅;在秋天天高气清,阴郁沉寂的心志便显得很深远;冬天里,大雪纷纷渺无边际,思虑严肃而深沉。
文心雕龙情采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情采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情采篇原文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虎豹无文,则算同犬羊;犀兜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日形文,五色是也;二日声文,五音是也;三日情文,五性是也。
五色杂而成辅蔽,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性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孝经》垂典,丧言不文;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
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
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
韩非云“艳乎辩说”,谓绮丽也。
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文辞之变,于斯极矣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
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缪于邪正之路,亦可以驭文采矣。
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言,而辩丽本于情性。
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
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
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
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
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
真宰弗存,翩其反矣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
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
言与志反,文岂足征?是以联辞结采,将欲明理,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
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
“言隐荣华”,殆谓此也。
是以“衣锦毁衣”,恶文太章;贲象穷白,贵乎反本。
夫能设模以位理,拟地以置心,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摧藻,使文不灭质,博不溺心,正采耀乎朱蓝,间色屏于红紫,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赞曰:言以文远,诚哉斯验。
心术既形,英华乃赡吴锦好渝,舜英徒艳。
中国文学作品英译名词典

【《腐蚀》】Decay
【赋】fu;descriptive prose interspersed with verse; prose-poetry
【复仇悲剧】revenge tragedy
【《浮生六记》】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G
【干预生活】interventing in life
service examinations, knows for it rigidity of form and poverty of ideas ) 【白话诗】free verse written in vernacular 【白话文】writings in vernacular 【《白话文学史》】History of Vernacular Literature 【白描】simple, straightforward style of writing 【《白香词谱笺》】A Collection of Tunes of Ci Poems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Let a hundred flowers blossom, weed through the old to bring forth
大家网,大家的!
更多精品在大家!
大家网
3 / 15
【典型性】typicality
【典型性格】model personalities
【电影理论】film theory
【叠句】reiterative sentence
【叠韵】two or more characters with the same vowel formation
更多精品在大家!
大家网,大家的!
4 / 15
中国文学作品英译名词典.doc
厚翻译与《文心雕龙》英译——以宇文所安和杨国斌英译本为例

第8卷第3期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Vol.8 No.32018年6月 Journal of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Jun.2018语言·文学厚翻译与《文心雕龙》英译——以宇文所安和杨国斌英译本为例胡作友1,卢 茜2(1.2.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 要:厚翻译是一种借助注释、评注等方式,将翻译文本置于文化语境中,借以呈现源语语境、展现译者意图、丰富源语文化、让目的语读者回到源语文本产生时代的翻译策略,有利于传播源语文化。
宇文所安和杨国斌在翻译《文心雕龙》时都使用了厚翻译的策略,前者更多关注的是中国文论思想的传播,为西方求异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提供东方的思想架构;后者为了促进中国文学作品的对外传播,更加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为此,前者更多地采用直译、注释加评论的方法,偏向于采用异化翻译去增厚文本语境,而后者更多地使用意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偏向于采用归化翻译来增厚文本语境。
关键词:厚翻译;副文本;《文心雕龙》;宇文所安;杨国斌中图分类号:I206.2;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082(2018)03-0083-07南北朝时期刘勰创作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典文论作品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文心雕龙》已有10种英译本,这些译者都身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其译本也各具鲜明的时代特色,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其中,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和杨国斌二人的英译本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本文从厚翻译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副文本理论,根据厚翻译在译文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将厚翻译分为“文本内”厚翻译和“文本外”厚翻译,一方面对比分析两个译本在厚翻译上的具体翻译方法,另一方面浅析造成两位译者厚翻译手法不同的原因,探究两位译者对传播中国古典文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也是我国文艺批评史上最早系统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
它涉及的范围之广,评论之深,影响之大,都是后世文学批评著作所不可比拟的。
本文将分享“文心雕龙”的原文及翻译,并深入探讨其文学批评的意义与价值。
一、《文心雕龙》原文《文心雕龙》既是一部东汉时期的文学批评著作,也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
它的原文共分为六十个篇章,包括题记、跋、序言、绪论、批评文章等。
在这里,我们选择其中的篇章举例解读。
篇名:才性原文:“夫才性者,天之所先施。
气象常制,不可移易。
慧狄生良,公刘、蜀梁、隗固以为奇。
岂天人之所能改废者哉?”翻译:才性指的是人的天赋才能。
它是天赋的,常规决定的,不可改变的。
类似慧广生了一个才子,公刘、蜀梁、隗固也觉得奇怪。
这说明才性是无法被改变或废弃的。
二、《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意义1.概括文学发展的趋势《文心雕龙》讨论了文学的创作技巧和文学类别,并阐明了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对于文学史迹的描述和推断,指导了中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2.揭示文学的真正价值《文心雕龙》呼吁人们了解文学创作的内在价值,以及诗歌、散文和笔记的内部要素。
在这个过程中,它展示出了文学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在思想、文化和社会领域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3.提高文学创作的技巧在《文心雕龙》中,艺术创作和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它提出了一系列的技巧和原则,为后续的文学发展和创作指明了方向。
4.为文学思想释放空间《文心雕龙》开创了对文学思想的解读空间。
只有对文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才能真正发掘出文学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这样,文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三、结论《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批评著作,并对后世文学批评著述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在阅读和研究《文心雕龙》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和批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N XIN DIAO LONG
ShiQingTai,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y
Chapter 1: The origin of the truth
Part one
The power of article is tremendous,but why some said that it came out along with the sky and the earth? Cause the colors are vary from the sky and the earth, those shapes and patterns consist of different objects, the sun and the moon are like the overlapped jades, suspended on the sky to brighten the world and show the magnificent scene, the green hill and blue stream giving out the luster, spreading over the earth and was dedicated into different objects, this is the literariness of the universe. When we look up the sky, we could see the light; and when we look down, we could find that literariness on the earth. When that position of high and low was determined, the sky and earth got birthed. Human came into being as the third one, because we are the intensity of the essence of the world, that is why we called sky, earth, human ‘The three elites’. Human is not only formed by the five-elements(the mental, wood, water, fire, soil), but also the heart of world,. The language came after the human, language became the articles, and this is the way of nature. To others, like animals and plants have it’s literariness too: dragon and phoenix become the symbol of luck by their gorgeous scale and furthers; tiger and leopard look robust because they have bright fur; the cloud has it’s nature color, they look more vivid than the cloud in the picture painted by the masters; the flowers bloom out from the grass and tree, they are more fragrant than the flower made by the woman weavers; it’s not the artificial beauty, but come out of the nature. The sound made by the forest of mountain and the hole of rocks is so coordinative that it just like the music of YU and SE; the rhyme of the percussion of stream and rocks is so harmonious that it just like the music of XIN and ZHONG; so the literariness come along with the production of objects, when there’s sound, there’s rhyme. Even those unconscious wood and rock have it’s own colors, will the human with soul have no literariness?
第一节原道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
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
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
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
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