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昆曲

合集下载

戏剧历史知识:昆曲与越剧——中国传统戏曲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戏剧历史知识:昆曲与越剧——中国传统戏曲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戏剧历史知识:昆曲与越剧——中国传统戏曲的地域性和差异性中国传统戏曲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包含了众多的剧种如:京剧、豫剧、川剧、越剧和昆剧等。

这些传统戏曲都有独具风格和特点。

而在所有的传统戏曲中,昆曲和越剧两种戏剧就是被认为是最具地域性和差异性的戏剧。

昆剧,又称昆曲,被视为中国四大戏曲之一,是中国南方的代表性剧种。

发源于苏州地区,历史悠久。

昆剧较为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讲究“大美”、“小美”和音韵美。

大美是指以歌舞表现出的人物的气质和精神,小美是指以动作表达出来的身体语言。

音韵美则是昆曲表演中的重头戏,常常被赞誉为“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与昆剧不同,越剧是中国东南部的代表性剧种,起源于今天的浙江省和上海市一带。

越剧有“海派”之称,常以浙江温州和绍兴方言演出,是以女性为主演的戏曲。

越剧在表演中注重音乐和唱腔的造诣,强调情感和个性呈现。

越剧一般分为悲剧、喜剧和武打三类。

越剧讲究婉转悠扬的唱腔,配以缓慢的舞蹈动作和精致的服饰,表现出女性柔情似水的魅力。

昆曲和越剧在剧本和表演上都有很大不同。

昆曲注重叙事和情感描述,强调“大众美”,即人物塑造要注重社会风貌和众人性格的平均性,表现出广泛而富有沉淀的社会意识,以此来提高观众的理解度和传达演出的目的。

而越剧则是在音乐和唱腔上做文章,强调个性和情感方面的表达,注重突出主演和表达演员对角色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描绘。

此外,昆曲和越剧在服饰和化妆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昆曲的服饰以明清时期为主,以华美、大气、典雅、庄重为特色。

在化妆方面,则注重人物形象与演员形象的统一,精美绝伦的面谱是昆曲中难得的艺术佳品。

而越剧的服装则以现代和世纪之交的女性时装为主,具有更强的时尚感和现代气息。

化妆则便于展示人物的性格、年龄和特征。

总之,昆曲和越剧都是中国传统戏曲中非常具有地域性和差异性的两个剧种。

在它们的表演和风格中,也反映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取向的差异,甚至可以说,这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昆曲的发展与传承

昆曲的发展与传承

昆曲的发展与传承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明代,发源于江苏苏州地区。

昆曲因其高雅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而备受赞誉,被誉为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王”。

昆曲的发展与传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明代:昆曲发源于明代,是由当时的曲艺发展演变而来的。

明代昆曲以苏州方音为基础,结合了南北曲艺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昆腔。

2. 清代:清代是昆曲的黄金时期,经历了较为繁荣的阶段。

当时的昆曲分为“四派”,即“昆山派”、“天派”、“沈派”和“长派”。

这四派在昆曲的发展过程中各有特色,并且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演唱技巧。

3.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昆曲遭受了较大的打击。

戏曲改革运动对昆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剧目和表演形式不再受欢迎,昆曲的濒临衰落。

4. 现代:建国后,昆曲经历了一段低谷期,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昆曲得到了官方的重视和扶持。

国家政府推动了昆曲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重要的昆曲剧目进行了改编和演出,培养了一批新的昆曲演员。

同时,一些昆曲团体和学者也积极参与到昆曲的传承与研究中。

昆曲的发展与传承经历了起伏和挣扎,但它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和传承。

如今,昆曲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内外演出活动中受到了重视。

相信在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保护的理念下,昆曲将继续传承发展,并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昆曲名词解释

昆曲名词解释

昆曲名词解释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起源于明代,发源于江苏苏州地区,被誉为“戏曲之魂”,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珍品之一。

下面是一些关于昆曲的常见名词的解释:
1. 昆曲:昆曲是指苏州地区的戏曲艺术形式,也是昆山地区曲艺文化的代表。

昆曲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娴熟的身段功底和精湛的演技而闻名,被誉为“百戏之祖”。

2. 正宫:昆曲中分为正宫、旦角、净角、丑角等角色类别。

正宫是指扮演贵族或官宦人物的男性角色,常常出现在昆曲的传统故事中。

3. 旦角:旦角是昆曲中扮演女性角色的角色类别,通常扮演贵妇、仕女等角色。

旦角在昆曲表演中以婉约、柔美、细腻的唱腔和姿态为特色。

4. 净角:净角是昆曲中扮演男性角色的角色类别,常常扮演武将、士兵等角色。

净角的表演风格以刚健、威猛的舞蹈动作和豪放、放声的唱腔为特点。

5. 丑角:丑角是昆曲中扮演丑角色的角色类别,常常扮演喜剧角色,具有滑稽、逗笑的表演风格。

丑角在昆曲中起到调剂气氛、增加戏剧效果的作用。

6. 坐脸:坐脸是昆曲中的一种表演技巧,指演员将一条腿盘腿坐在一个有绣花靠脚的小凳子上,另一条腿向下垂,同时唱腔
和表演。

7. 花旦:花旦是昆曲中扮演青年女性角色的特定角色类型。

花旦的造型和化妆都非常讲究,以嫩、俏、美、青春为特点。

8. 太监:太监是昆曲中的一种特殊角色扮演,他们通常扮演皇宫中的宦官,以太监的特有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角色的特点。

以上是一些昆曲常见名词的解释,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独特魅力和表演形式使其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的传统戏曲与昆曲

中国的传统戏曲与昆曲

中国的传统戏曲与昆曲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而传统戏曲是其中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戏曲的众多流派中,昆曲素有“百戏之祖”之称,被誉为国粹。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传统戏曲与昆曲的发展历程、表演形式、音乐特点以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一、戏曲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戏曲起源自秦汉时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才逐渐形成了各个流派。

随着历史的演进,不同地域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戏曲类型,例如京剧、豫剧、黄梅戏等。

而昆曲作为其中最古老的一种,可以追溯到元代。

元代昆曲以其高雅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在当时备受推崇,被认为是戏曲的巅峰之作。

二、表演形式的特点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非常独特,它融合了音乐、舞蹈、话剧、造型艺术等多个艺术元素。

昆曲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戏曲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特点。

昆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即演员既唱歌演唱、念白、吟诗,又表演动作、拳打脚踢。

在昆曲表演中,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眼神、身体动作等多种方式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要求演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技艺和高度的艺术修养。

三、音乐特点的独特之处戏曲的音乐是其重要特点之一,而昆曲的音乐在中国戏曲中有其独特之处。

昆曲的音乐以“引子曲”和“大曲”为主要形式,曲调婉转悠扬、缓慢细腻。

昆曲音乐采用“宫、商、角、徵、羽”的五声音阶,结合独奏和合奏的方式,使得昆曲的音乐更具层次感和韵律美。

四、传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的传统戏曲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

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因此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戏曲艺术也需要进行创新,赋予其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例如,一些青年戏曲演员通过融入时尚元素、现代舞蹈技巧等,将戏曲与当代社会相结合,为传统戏曲注入新的活力。

五、中国传统戏曲的国际传播中国的传统戏曲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欣赏,同时也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昆曲在1977年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使得昆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多的知名度和传播机会。

中国的传统戏曲与昆曲

中国的传统戏曲与昆曲

中国的传统戏曲与昆曲
中国的传统戏曲源远流长,其中昆曲作为其中的一种代表,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艺术表现形式,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戏曲的历史渊源、昆曲的特点和发展,以及昆曲的艺术表现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传统戏曲与昆曲的关系。

中国传统戏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戏曲形式是祭祀活动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戏曲逐渐演化出不同的流派和形式,如评话、豫剧、越剧等。

而昆曲作为中国戏曲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表现形式,被视为中国戏曲的瑰宝之一。

昆曲是中国传统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戏曲之祖”。

它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服饰造型,成为中国戏曲中的珍品。

昆曲的精髓在于对唱腔的讲究,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情动作的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昆曲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成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之一。

除了昆曲的独特魅力外,它还在表演形式、音乐演奏等方面有着独特之处。

昆曲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单独唱腔表演,也有男女合唱、对唱等形式。

而在音乐演奏方面,昆曲注重器乐演奏的配合,通过不同的乐器搭配和演奏技巧,使演出更加生动、动听。

昆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戏曲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通过对昆曲的了解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博大精深。


当代社会,昆曲的传承和发展仍然需要我们的支持和关注,希望昆曲这种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昆曲知识点总结

昆曲知识点总结

昆曲知识点总结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又称昆曲戏、昆山戏等。

起源于明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

它以优美的旋律、婉转的唱腔、华丽的服饰和精妙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在中国戏曲史上,昆曲被誉为“戏曲之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昆曲的流派昆曲可以分为南派和北派两大流派。

南派昆曲源于江苏昆山,以昆山腔为代表,被称为“南昆”,主要包括沪剧、苏剧、常剧等。

北派昆曲源于北京,以梆子腔为代表,被称为“北昆”,主要包括京剧、徽剧、秦腔等。

两大流派各具特色,但都是昆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曲的表演形式昆曲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

唱是指演员通过歌唱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情。

念是指演员通过朗诵来传达角色的台词和情节。

做是指演员通过动作来展现角色的形象和性格。

打是指演员通过舞蹈和武打来展示角色的动作和动态。

这四种基本功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昆曲的独特表演风格。

昆曲的唱腔昆曲的唱腔具有独特的旋律和韵律,分为“折子戏”、“走板戏”和“彩白戏”三种。

折子戏是昆曲的主要唱腔,以悠扬的旋律和华丽的唱腔为特点,适合表现剧情的高潮部分。

走板戏是昆曲的次要唱腔,以明快的旋律和轻快的唱腔为特点,适合表现剧情的过渡部分。

彩白戏是昆曲的附加唱腔,以简练的旋律和洒脱的唱腔为特点,适合表现剧情的插叙部分。

昆曲的唱腔丰富多彩,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昆曲的服饰昆曲的服饰精美绝伦,包括戏服、头面、道具等。

戏服是演员表演时穿的服装,通常根据角色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有旦角、净角、丑角等不同类型。

头面是演员戴在头上的装饰品,通常根据角色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有花旦头面、生旦头面、老生头面等不同类型。

道具是演员表演时使用的物品,通常根据剧情的需要而有所准备,有扇子、剑鞘、印花巾等不同类型。

昆曲的服饰华丽瑰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

昆曲的表演技巧昆曲的演员需要具备高超的表演技巧,包括唱腔技巧、唱功技巧、念功技巧、做功技巧、打功技巧等。

昆曲

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山腔,是中国传统戏曲代表剧种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的表演,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奏乐器。

它唱腔优美,在演唱上注重对声音节奏速度的控制,讲究咬字吐音,从而形成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的独特风格。

昆曲的角色分工很多,老生分副末、老外、老生;小生分官生、小生、巾生;净分大面、白面、二面、小面;旦分老旦、正旦、作旦、刺杀旦、五旦、六旦、耳朵旦等。

各行角色都在表演上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

昆曲剧目很多,共计有400多出折子戏。

演出较多的有100多出,如《浣纱记—寄子》、《宝剑记—夜奔》、《鸣凤记—吃茶、写本》、《牡丹亭—闹学、游园、惊梦、寻梦、拾画、叫画》、《渔家乐—藏舟、刺梁》、《长生殿—定情、酒楼、絮阁、惊变、哭像、闻铃、弹词》。

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其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瓜为主,所以旧时称之为“皮黄”。

另有西皮反调(即“反西皮”)、二簧反调(即“反二簧”)以及南梆子、四平调、吹腔、高拨子、南锣等唱腔。

伴奏乐器以京胡为主,二胡、月琴、三弦为辅。

有的唱腔及乐曲以唢呐、笛等伴奏。

打击乐器有单皮鼓、檀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星子等。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

京剧传统剧目有上千个,流行的有《将相和》、《群英会》、《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拾玉镯》、《打渔杀》等。

昆曲艺术简述

昆曲艺术简述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14世纪的江苏昆山地区。

它以唱腔优美、表演细腻、文学性强而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对后世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昆曲的艺术特点包括:
1. 唱腔:昆曲的唱腔悠扬、旋律丰富,有独特的音乐体系,包括宫调、商调、角调、徵调、羽调五种基本调式,以及各种变调。

2. 表演:昆曲表演讲究身段、手势、眼神、步法的协调统一,动作细腻,强调内在情感的表达。

3. 文学性:昆曲剧本多取材于古代文学作品,如《西厢记》、《牡丹亭》等,语言优美,诗词歌赋并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 音乐伴奏:昆曲的伴奏乐器主要有笛子、二胡、琵琶等,音乐与唱腔相辅相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5. 脸谱与服装:昆曲角色的脸谱和服装色彩鲜明,造型华丽,有助于表现角色的性格和身份。

昆曲在明朝和清朝初期达到了鼎盛时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力逐渐减弱。

20世纪初,昆曲艺术经历了一段低谷,但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昆曲再次受到重视,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新的生命力。

如今,昆曲在国内外都有专门的演出团体和研究教育机构,致力于传承和推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昆曲的历史1【单选题】下列剧作家中,属于明代的是(C)。

A、孔尚任B、洪昇C、汤显祖D、李渔2【单选题】目前演唱的昆曲剧本中除明清传奇外,还有元杂剧,如(A)。

A、《单刀会》B、《牡丹亭》C、《长生殿》D、《桃花扇》3【单选题】下列关于昆曲、昆腔和昆剧的认识,不正确的是(D)。

A、昆腔是指戏曲音乐而言B、昆曲既包括音乐又包括文学C、昆剧与昆曲没太大差别D、1949年以后昆曲改名叫昆剧4【判断题】昆曲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5【判断题】魏良辅的《浣纱记》是根据新创的昆山腔而创作的昆曲剧本。

(×)昆曲的特色1【单选题】南曲五音的工尺谱中,“凡”是对应的简谱中(D)。

A、doB、reC、miD、fa2【单选题】昆曲程式中的“唱、念、做、打”,“做”是指(C)。

A、舞蹈B、武打C、表演D、杂耍3【单选题】昆曲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法“手、眼、身、法、步”,其中“法”是指(B)。

A、甩发技术B、表演技术的法则C、身法D、把式4【多选题】下列关于昆曲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BC)。

A、音乐伴奏以曲笛为主B、文本主要来自元杂剧和明清传奇C、曲谱为工尺谱D、4/4节拍对应的昆曲板眼是一板一眼5【判断题】《长生殿·小宴》的曲牌是一套典型的南曲。

(×)6【判断题】昆曲的舞台程式是“一桌两椅”,但实际上并非一定是两把椅子。

(√)《浣纱记·泛湖》赏析1【单选题】昆曲中的演员服装是以(C)服装为基础进行的艺术美化加工。

A、唐代B、元代C、明代D、清代2【单选题】《浣纱记》中的“纱”是剧中主人公西施和(D)的定情信物。

A、勾践B、夫差C、女狐D、范蠡3【判断题】《浣纱记》是第一部搬上舞台的传奇。

(√)昆曲行当:生1【单选题】下列关于行当价值的表述,不太准确的是(B)。

A、是文本到舞台实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座桥梁B、拉近与生活的距离,使角色更容易被观众接受C、是一种“制约”,也是一种“丰富”D、规范了表演艺术2【单选题】下列戏剧人物中,属于小官生行当的代表人物是(C)。

A、《牡丹亭》柳梦梅B、《玉簪记》潘必正C、《琵琶记》蔡伯喈D、《西厢记》张君瑞3【判断题】大官生属小生的家门,唱法为真假嗓相结合。

(√)4【判断题】《桃花扇》中的侯方域应属的行当家门是官生。

(×)《牡丹亭·拾画叫画》赏析1【单选题】《牡丹亭·拾画》中的《颜子乐》是属昆曲(D)的代表作。

A、鞋皮生B、穷生C、官生D、巾生2【单选题】《牡丹亭》描绘的是(C)的爱情故事。

A、李益、霍小玉B、侯方域、李香君C、杜丽娘、柳梦梅D、蔡伯喈、赵五娘3【判断题】“冷秋千尚挂下裙拖”出自《牡丹亭·拾画》中的《颜子乐》。

(×)4【判断题】《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之一。

(√)昆曲行当:旦1【单选题】下列剧作中的老年妇女不是老旦应工的是(D)。

A、《牡丹亭》杜母B、《西厢记》崔夫人C、《白罗衫》苏母D、《琵琶记》婆婆2【单选题】昆曲旦行中相当于京剧中青衣的家门是(C)。

A、贴旦B、闺门旦C、正旦D、刺杀旦3【多选题】昆剧中被称为“三刺”的作品分别是(ABD)。

A、《渔家乐·刺梁》B、《铁冠图·刺虎》C、《水浒记·刺山》D、《一捧雪·刺汤》4【判断题】正旦的表演特点是声音宽厚,需用真嗓演唱。

(×)5【判断题】《占花魁》中的花魁女虽是妓女,却是由五旦来扮演的。

(√)6【判断题】《西厢记·拷红》一出戏中戏份较重的应工是老旦和贴旦。

(√)《烂柯山·痴梦》赏析1【单选题】《烂柯山·痴梦》中的崔氏是(C)应工扮演的。

A、老旦B、刺杀旦C、正旦D、贴旦2【判断题】昆剧中雌花脸的表演是不受正旦本家门的束缚。

(√)3【判断题】崔氏唱“行路错做人差,我被旁人作话靶”,是因为她被当了官的夫婿给抛弃。

(×)昆曲行当:净1【单选题】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它形成于(A)时期。

A、宋末B、元代C、明代D、清代2【单选题】昆曲“传”字辈艺人取名时,以三点水为偏旁的是应工(C)。

A、生B、旦C、丑D、末3【单选题】净行中的“邋遢白面”,“邋遢”是指(D)。

A、身体残障B、品质低劣C、相貌丑陋D、身份低下4【判断题】《天下乐·嫁妹》中扮演“净”的角色是钟馗,属于反面人物。

(×)5【判断题】净行中的“白面”在造型上既丑陋又有一定的美感。

(√)《虎囊弹·山门》赏析1【单选题】《虎囊弹·山门》中的唱词“树木槎枒,峰峦如画”是由(B)所唱。

A、武丑B、花脸C、武生D、穷生2【单选题】唱词《寄生草》中暗藏着一种(C)的情感。

A、敢于打破封建势力的大无畏B、悔恨与无奈C、师徒别离情D、豪放不羁、洒脱3【判断题】《虎囊弹·山门》是取材于《水浒传》鲁智深救金翠莲等故事而发展出的一部戏。

(√)昆曲行当:末1【单选题】在末行装扮中分黑三和彩三,其中“三”是指(D)。

A、三件装饰B、三角帽子C、三寸高靴D、三缕胡子【单选题】昆曲行当中副末的特点是(D)。

A、年纪较轻B、多动、少应答C、胸有城府D、规矩、不张扬3【单选题】《琵琶记·扫松》中的张广才是由(C)扮演的。

A、末B、副末C、外D、副外4【判断题】末行的细分家门中,末是指老生,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

(×)5【判断题】昆曲行当中的末一般是扮演有一定身份地位且老谋深算的人。

(√)《连环计·议剑》赏析1【单选题】《连环计·议剑》中是(B)请出一把剑放在堂中。

A、董卓B、王允C、曹操D、丁原2【单选题】《连环计·议剑》中曹操的角色是介于副末和(C)之间来扮演的。

A、邋遢白面B、末C、白面D、外3【判断题】曹操与王允见面后关于落座几次的推让是一种礼仪的表现,但背后暗藏的是一种相互试探。

(√)昆曲行当:丑1【单选题】关于丑的特征描述,说法有误的是(C)。

A、地位低下B、多善良人物C、多奸诈人物D、表现活泼、玲珑2【单选题】小花脸多是以(D)为开门戏。

A、《寻亲记·茶访》B、《艳云亭·痴诉点香》C、《渔家乐·相梁刺梁》D、《孽海记·下山》3【单选题】昆曲有五毒戏,《六月雪·羊肚》中的张婆模仿的就是(D)。

A、壁虎B、蜈蚣C、蛤蟆D、蛇4【判断题】昆曲中丑的地位较高的一个表现是化妆时丑开脸之后其他行当才能化妆。

(√)5【判断题】《十五贯》中的娄阿鼠本是一个丑应工,先多为副来扮演。

(×)《燕子笺·狗洞》赏析1【单选题】《燕子笺·狗洞》是一出(D)扮演的戏。

A、外B、副外C、末D、副末2【判断题】《桃花扇》的第四场中出现了副应工的阮大铖这个人物。

(√)3【判断题】《燕子笺·狗洞》这出戏在表演风格上具有极度夸张的又不失文人趣味的特征。

(√)情之至也——《牡丹亭》概论1【单选题】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问世最晚的是(D)。

A、《牡丹亭》B、《邯郸记》C、《南柯记》D、《紫钗记》2【单选题】元杂剧《西厢记》中阻隔张生和崔莺莺结合的主要是(B)。

A、政治见解B、门第C、切身利益D、生死3【单选题】《牡丹亭》在表演时有两大群场,一是出现在《惊梦》中,还有一个出现在(C)。

A、《寻梦》B、《离魂》C、《冥判》D、《冥誓》4【判断题】《牡丹亭》中展现至情的两条线,属于下本的是由死到生。

(√)5【判断题】《牡丹亭》的至情体现在超越世俗、超越生死两个方面。

(√)《牡丹亭·惊梦》赏析1【判断题】在早期《牡丹亭·惊梦》中花神的扮演者穿着不一,男女不分。

(√)2【判断题】《牡丹亭·惊梦》中表演柳梦梅和杜丽娘欢会之后再见面时更多得表现出二人的拘谨和害羞。

(×)月落重生灯再红:由生入死1【单选题】汤显祖《牡丹亭》的基本情节来自明代话本小说(D)。

A、《还魂记》B、《还魂梦》C、《牡丹亭梦》D、《杜丽娘慕色还魂》2【单选题】《牡丹亭》由生到死的情节主线中,《寻梦》之后的是(C)。

A、《肃苑》B、《惊梦》C、《写真》D、《闹学》3【单选题】《牡丹亭》由生到死的情节中,真正达到高潮的一幕是(C)。

A、杜丽娘与母亲的生离死别B、杜丽娘托梦柳梦梅还魂C、杜丽娘弥留之际葬于梅树下的遗言D、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4【判断题】《游园》中唱词“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体现出的情感既有欢乐,又有淡淡的哀愁。

(√)5【判断题】唱词“似这等荒凉地面”属于《寻梦》中的第二个层次。

(×)1【判断题】《牡丹亭·寻梦》一出戏在表演中演员身段较多,幅度调动也比较大。

(√)2【判断题】《牡丹亭·寻梦》是一出唱、念、做并重的独角戏。

(×)恰似春在柳梅边:起死回生1【单选题】《牡丹亭》由死到生的情节主线中,主要有《幽媾》、《拾画》、《叫画》和(C)几折戏。

A、《游园》B、《写真》C、《冥誓》D、《寻梦》2【单选题】《牡丹亭》中的柳梦梅是(B)应工。

A、红生B、巾生C、小官生D、穷生3【单选题】《牡丹亭》中当柳梦梅得知杜丽娘是鬼魂时,他的反应是(C)。

A、无所谓B、无奈C、惊吓D、厌烦4【判断题】《牡丹亭·叫画》一折戏既能看出小生之情,又能看出小生之趣。

(√)5【判断题】《幽媾》一折戏中调侃柳梦梅的是杜丽娘本人,而非她的魂灵。

(×)1【单选题】《水浒传·活捉》一出戏中的两位主角是(D)。

A、裴少俊、李香君B、宋引章、赵盼儿C、陈妙常、潘必正D、张文远、阎惜娇2【判断题】《牡丹亭·幽媾》一折戏中柳梦梅最初表现出来的更多是拘谨。

(√)3【判断题】《牡丹亭·幽媾》的舞台程式是典型的一桌两椅。

(√)寻不到的寻找——汤显祖的自救1【单选题】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指向了佛道情侠,其中指向“道”的是(C)。

A、《南柯梦》B、《紫钗记C、《邯郸梦》D、《牡丹亭》2【单选题】《紫钗记》的主要情节是来自于(A)传奇小说。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3【单选题】讲述了书生梦中做大槐安国驸马,后荣华富贵,梦醒却皈佛的故事是(D)。

A、《紫钗记B、《邯郸记》C、《牡丹亭》D、《南柯记》4【判断题】“搔首向东林,遗簪跃复沉”是汤显祖在少不得志时写的一首诗。

(×)5【判断题】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体现出作者的无情、多情、至情、情尽的纠葛交缠。

(√)《邯郸记·生寤》赏析1【单选题】《邯郸记·生寤》的表演特点,描述有误的是(C)。

A、行当跨度大B、表演夸张C、年代跨度大D、空间感强2【判断题】《邯郸记》一出戏反映的是明代上层政治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